德鲁克管理核心思想
世界十大经营管理思想,为中国企业“继往开来”提供了智慧土壤

世界十大经营管理思想,为中国企业“继往开来”提供了智慧土壤1、德鲁克的思想彼得.德鲁克1954年,彼得.德鲁克所著《管理实践》的问世,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
彼得.德鲁克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并精辟地阐述了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
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德鲁克对“责任”、管理人员的“责任”、员工的“责任”以及企业的“责任”谈得很多。
1973年,德鲁克将自己几十年的知识经验与思考浓缩到一本书中。
这本共达839页的浩瀚巨著以其简洁而浓缩的书名道出了管理学的真谛——《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据此,我们可以把管理诠释为:管理任务、承担责任、勇于实践。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本书中搜索“责任”这一词条时,发现该书索引中有多达36处谈到“责任”,而竟无一处谈到“权力”。
“权力和职权是两回事。
管理当局并没有权力,而只有责任。
它需要而且必须有职权来完成其责任——但除此之外,决不能再多要一点。
”在德鲁克看来,管理当局只有在它进行工作时才有职权(authority),而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权力”(power)。
要使员工承担起责任和有所成就,必须由实现工作目标的人员同其上级一起为每一项工作制定目标。
此外,确保自己的目标与整个团体的目标一致,也是所有成员的责任。
必须使工作富有活力,以便员工能通过工作使自己有所成就。
而员工则需要有他们承担责任而引起的要求、纪律和激励。
因此,进入德鲁克管理世界的捷径就是从认识管理人员的责任、员工的责任和企业的责任开始。
2、波特的思想迈克尔·波特作为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和竞争战略方面公认的权威,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可称作“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商学院教授”。
事实也是如此,在2002年5月埃森哲公司对当代最顶尖50位管理学者的排名中,迈克尔· 波特位居第一,可谓声名赫赫。
迈克尔·波特对于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在产业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管理大师德鲁克管理学精髓讲义(PDF 62页)

管理者两项核心要务:建立团队/权衡利益
18
管理者第一项要务
第一项要务:管理者必须建立一支单一有机体 的团队。团队不仅仅是个体成员能力的简单集 合,良好的团队能使全体成员的能力倍增。如 果两个人齐心协力,他们的工作绩效将超过十 个单打独斗的人。
德鲁克一生笔耕不断,自1939年发表首部著作《经 济人的末日:论极权主义的根源》以来,德鲁克共 发表了39部著作,最后一部《 》将于2006年1月出 版。
10
德鲁克关键五问题
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谁是我们的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客户需要什么? 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的计划是什么?
这五个问题融汇了德鲁克先生60多年为众多世界 知名企业做顾问咨询的经验。德鲁克把企业的战 略规划简化为一个决策者可以马上使用的管理工 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解决您的企业为什么存 在,如何定位,如何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如何取得卓越成效等一系列决策问题。
4
德鲁克在企业界的影响
“只要一提到彼得 · 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 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
—— 《哈佛商业评论》
职业培训师、管理顾问:徐剑 2
5
深受德鲁克影响的企业领袖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 响最深。
——微软总裁 比尔·盖茨
德鲁克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 常清晰,在那些对时髦思想狂热的人群中独树 一帜。
德鲁克管理学精髓
1
现代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德 鲁克
1954年,德鲁克首次 提出“管理学”概念 被西方学界尊为“大 师中的大师”!
2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去世
目标管理谁提出的

目标管理谁提出的目标管理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上世纪50年代率先提出的。
彼得·德鲁克被公认为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组织管理、领导者角色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经典的管理理论和概念。
在他的著作《管理的实践》中,彼得·德鲁克首次明确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
他指出,目标管理是一种系统的方法,通过设置明确的目标、制定可衡量的指标和评估方式,对个人和组织进行管理和激励。
目标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不能管理你无法度量的事物”,即通过明确目标和度量标准来实现对个人和组织的有效管理。
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确定目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监控和评估成果。
在确定目标阶段,管理者需要了解组织或个人的使命和愿景,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和指标。
制定计划阶段,需要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并确定执行的优先次序和时间。
执行计划阶段,需要动员各方资源和能力,实施具体的工作计划。
监控与评估阶段,需要将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跟踪和评估,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彼得·德鲁克认为,目标管理对于实现组织的长期成功至关重要。
它能够帮助组织确定自身的使命和愿景,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和行动计划。
通过对目标实施监控和评估,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短板,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
目标管理还能够激励和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明确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目标管理在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它不仅适用于组织管理,也适用于个人的目标管理。
许多成功的企业和个人都将目标管理作为有效的管理工具,帮助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成就和成功。
总之,目标管理是由彼得·德鲁克提出的一种管理方法,通过设置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对个人和组织进行管理和激励。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抽象的使命和愿景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并通过监控和评估来实现持续改进和提高。
彼得德鲁克名人名言

彼得德鲁克名人名言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是20世纪最著名的管理大师之一,他的思想影响了整个管理学领域,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
他的许多名言被广泛地引用,它们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可以指导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更好的决策。
1. “管理目的不是让企业显得复杂而是让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
”这句话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理念:管理应该注重简单化,而不是被复杂的机制和规则所牵制。
企业应该以顾客为中心,关注顾客的需求,并通过简单的方式来满足这些需求。
当企业真正了解顾客的需求时,它们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流程和规则来提供最佳的服务。
2. “品牌是知识时代的资产,知识是唯一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品牌和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它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并投资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3. “管理是利用资源以达成目标。
”这句话揭示了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为了利用资源以实现企业的目标。
管理者必须了解自己的企业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质等,并根据企业的目标合理地调配这些资源。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发挥效益,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4. “制定计划的最好方式就是实现计划。
”这句话告诉我们,计划并非越详细越好。
计划制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计划,而不是制定计划本身。
实际的执行是计划成功的关键所在。
因此,制定计划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调整计划,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5. “效率是做一件事情得当,而有效则是做正确的事情。
”这句话强调了效率和有效性的区别。
效率是指花费最小的时间、成本和资源完成一个任务。
而有效性是指达到预期目标,并产生所期望的结果。
一个企业必须同时追求效率和有效性,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持久的成功。
6. “创新是简单的想法,要想简单不容易。
”这句话概括了创新的实质——创新是简单的想法,但是要想将这些想法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服务,需要付出许多努力。
读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有感——读后感

读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有感——对管理的思考“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因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
”这是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对德鲁克的评价。
“在所有的管理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的影响最深。
”这是比尔.盖茨对德鲁克的评价。
安迪.格鲁夫这样评价德鲁克:“德鲁克是我心中的英雄。
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狂热追求时髦思想的人群中独树一帜。
”美国管理协会也给了他很高的赞誉:“如果说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管理的话,那么彼得.德鲁克无疑是最伟大的发明家。
”一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用他的智慧和思想为世界的管理学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初次接触德鲁克的书,就被他书中阐述的管理思想所吸引。
德鲁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强调人的理想性、价值观及判断力,成了组织绩效表现的关键资源。
他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能动、动态的器官。
最欣赏他的一句话: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
他的管理思想深深的影响了我整个管理学的思想基础,可以说他的思想已经扎根在我的思想中。
他在管理的各个方面阐述了他独特的观点,形成了一整套的思想体系,从而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
〈〈管理的实践〉〉是我看的第一本德鲁克著作,是德鲁克经典的一部著作,是第一本将管理视为一个整体的管理书籍。
我的管理思维也从他的这本书开始,也许会影响我这一生。
〈〈管理的实践〉〉提供了观念、原则和工具,是一套极具系统化的管理知识。
以管理的本质切入,就管理者的角色、职务、功能的认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有着精辟独到的见解,掀开了管理的奥秘与务实。
在本书中德鲁克提出了三个经典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还率先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概念。
德鲁克认为:如果企业不尽社会责任,政府一定要强制企业去履行这个责任。
管理大师德鲁克的思想总结

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管理思想总结主要代表作:《公司的概念》1946;《管理实践》1954;《管理:任务、责任、实践》197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966;《创新与企业家精神》1995。
一、管理的本质1.管理是任务,管理是纪律,但管理也是人。
是管理者的眼光、奉献精神和诚实决定了管理水平。
管理是人的管理,是管理者的管理。
2.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3.管理是一门科学,这意味着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
无论是经济学、计量方法还是行为科学都只是管理人员的工具。
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
4.管理是一种创新。
二、管理的三项任务1.实现组织的特定宗旨和使命;2.使工作具有生产性;3.履行社会责任。
三、管理任务的五大基础制定目标、组织、沟通和激励、衡量、人的发展即管理者工作的五大构成要素:1.管理者须设定目标;2.管理必须进行组织;3.管理者必须给予激励和联系;4.管理者必须进行测度;5.管理者必须培养人才。
四、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养成五种思维习惯1.知道把时间用在什么地方;2.注重外部效用;3.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4.把精力集中在少数主要领域;5.做有效的决策。
五、德鲁克提出了判断管理理论有效性的四个原则1.有关环境、使命和核心能力的设想必须符合实际。
2.关于这三方面的设想必须彼此相互适应。
3.经营管理理论必须要让组织成员知道和了解。
4.经营管理理论必须经受住不断的考验。
六、德鲁克认为组织结构应该具备6种共同的特征1.组织结构应该明确;2.结构应该有经济性3.组织结构要有愿景方向4.组织结构应该有利于沟通和相互了解;5.有利于决策;6.稳定性和适应性7.永存性和自我更新。
七、德鲁克提出了具有迄今为止对企业影响最为深刻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在国外被称为‘现代企业之导航船’。
德鲁克实践的心得体会

一、引言彼得·德鲁克是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对全球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
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我有幸接触并学习了德鲁克的管理理念,以下是我对德鲁克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德鲁克实践的核心观点1. 目标管理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方法,强调企业应设定明确、具体、可衡量的目标,并通过持续跟踪和评估来实现这些目标。
目标管理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2. 管理者角色德鲁克认为,管理者应该具备三种基本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
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合理分配资源,搭建有效的组织结构,并确保信息的顺畅传递。
3. 知识型工作德鲁克提出,知识型工作者的成功取决于其个人素质、团队协作和领导力。
管理者应关注知识型员工的成长和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培训机会。
4. 创新与变革德鲁克强调,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管理者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鼓励员工创新,营造创新文化。
同时,企业要具备应对变革的能力,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三、德鲁克实践心得体会1. 目标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念,我深刻认识到目标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明确的目标有助于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提高工作效率。
在实际工作中,我努力将目标管理融入到团队管理中,通过设定合理的目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团队的整体业绩。
2. 管理者角色的转变德鲁克的管理理念使我认识到,作为管理者,要具备多种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我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
3. 知识型员工的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认识到,要关注知识型员工的成长和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培训机会。
通过开展团队建设活动、组织内部培训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创新与变革的实践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彼得·德鲁克创新管理思想探析

彼得·德鲁克创新管理思想探析摘要:彼得·德鲁克是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开创者,又被人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是管理学界备受尊敬的思想大师。
在其一生的贡献中,创新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和灵魂。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他的创新管理思想别强调管理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意义,通过对大企业的管理经验的分析,围绕企业创新的问题他阐述了一系列的思想观点,并提出了创新管理思想,本文拟对其创新管理思想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德鲁克;创新;管理思想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管理学对事实也有自己的一套假设,这套假设则构成了管理学的范式。
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管理的范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德鲁克认为创新与变革在这样一个剧变的时代实为常有之事,同时又是痛苦的和高风险的。
但只有创新才能使社会健康的发展和进步,必须抓住创新的机遇,否则将自取灭忙。
对于企业来说,只有那些不断创新和变革的才能使其发展更具持续性和生命力,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更具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才能更加适应市场的变革、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是被时代所淘汰。
因此,彼得·德鲁克在其《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系统颠覆了传统的管理范式,提出了新的管理范式,为其创新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
一、彼得·德鲁克管理新范式其实,德鲁克早在40多年前就开始阐述这个议题了.1969年,德鲁克应邀在国际管理运动的一次世界性讨论会上提交了一篇阐发其管理观点的论文,题为“管理的角色”。
文中讲道:在过去50年里,建立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上的主要假设今天迅速地变得不适当了。
有一些实际上变得不再有效,事实上已经过时;另外一些虽仍可用,但也迅速地变得不充分;它们所涉及的管理日益变得不再是“主要的、支配的、普遍的职能和现实",而大部分管理人士仍把传统的假设视为当然。
那时,德鲁克提出了构成上半个世纪管理理论与实践基础的六条假设,分别涉及管理的范围、任务、地位与性质,它们是:(1)管理是企业的管理,而企业是社会中独特的事物与例外;(2)管理的社会责任是加诸管理的约束与限制,而不是管理的目标与任务;(3)管理首要的、可能是唯一的任务是为完成已知的、确定的任务而调动企业组织的活力,创业职能与创新不在管理范围之内;(4)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手工劳动者-熟练的与非熟练的;(5)管理是一门科学或至少是一门不受文化价值观与个人信念支配的学科,而管理实践皆在一个国家环境之内和植根于一种民族文化之中;(6)管理是经济发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