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治疗膝关节滑膜炎
中医辩证综合治疗慢性膝关节渗出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著 ・
J u n e 2 0 1 3 , V o 1 . 1 1 , N o . 1 6
中医辩证综合治疗慢性膝关 节渗 出性 滑膜炎 的I 临床疗效评价
西 文 怡 张 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5 6 6 0 0 ;2 山东省滨州市 中医院外科 ,山东 滨州 2 5 6 6 0 0 ) ( 1山东省滨州市胜利石 油管理局 滨南医院 中医科 ,山东 滨州
( De p a r t m e n t o fT C M, B i n n a n Ho s p i t a l o f S h e n g l i P e t r o l e u m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 B i n z h o u 2 5 6 6 0 0 , C h i n a , "
【 关键 词】 中 医辨 证综 合 治疗 ;慢性膝 关节渗 出性 滑膜 炎 ;临床 疗 效 ;H S S评 分 中 图分类 号 :R 2 7 4 . 9 文献 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6 — 0 0 6 6 — 0 2
Cl i ni c a l EvMua ion f of Chi ne s e Di a l e c t i c a l Tr e a t me nt o f Chr oni c Kne e Ef fus i o n Sy nov i t i s XI We n - y ̄ , ZHANG Li n g 2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中医辩 证综 合 治疗慢 性 膝 关 节惨 出性 滑 膜 炎的 临床 疗 效。方 法 将 2 0 0 7 年 8月至 2 0 1 2年 8月入住我 院的 1 0 0 例 慢 性膝 关 节渗 出性滑 膜 炎 患者 随机 地 均 分为对 照 组 与观 察 组 ,各 为 5 0例 。对照 组 给 予传 统 的 中药 治疗 ,观 察 组在 此 基础 上给 予 中医辨 证 治疗 ,
重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膝关节滑膜炎

1 5 4 6
J ou r n a l o f Cl i n i c a l Me di c a l Li t e r a t ur e
2 0 1 4年 1 1月 A第 1 卷 第 9期
No v . A2 0 1 4V_ 0 1 . 1 No . 9
复 诊 : 左 膝 关 节 关 节 肿 胀 ,局 部 灼 热 ,压 痛 明 显 , 弯 曲 、
参考文献
[ 1 1 ] 日新 谷 卓 弘汉 方 药对 类风 湿 性 关节 炎 患 者 红细 胞 抗
氧 化 酶 活 性 的 影 响 及 疗 效 国 外 医 学 中 医 中 药 分 册
行走 不便 ,舌质 红 ,边 缘齿痕 明显 ,苔黄腻 ,脉滑 数 ,此
专科确诊为膝关节滑膜炎
1 . 2 治 疗 方 法
知母汤的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滑膜细胞 以及炎细胞等 的侵润来缓解 骨破 坏 ,明显调节 了外周 血T 淋 巴细 胞亚群的 分布 。多项实验研究表 明了桂枝芍药知母汤对膝关节滑膜炎 治疗的效果 ,以往多项实验研 究及临床报道也显示 了桂枝芍
重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治疗膝关节滑膜炎
陈 晖
(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卫生院 ,浙 江 湖州 【 中图分类号 】R6 8 4 . 3 【 文献标 识码 】A
3 1 3 2 1 8 )
【 文章编号 】I S S N. 2 0 9 5 — 8 2 4 2 . 2 0 1 4 . 1 1 . 1 5 4 6 . 0 1
患者韩某,男,6 8 岁,农 民。2 0 1 3 年l 0 月4 日初诊:左膝 老 先 生 主 张 的经 方 剂 量 一 两 等于 1 5 g 来 进 行 临 床 用药 ( 3 ), C一 反 应 蛋 白: 1 8 mg / L,血 沉 : 7 6 mm/ h,血 常 规 白细 胞 用量 ,适当进行加减。 8 . 3 ×1 0 9 / L, 中 性 7 2 % ,x线 片 示 : 左 膝 关 节 退 行 性 改 变 。 常规 给 予关节抽 液 、口服消 炎镇 痛 药疗效 不理想 ,三 日后 通 阳散寒解表 ,防风祛风解表兼 以通经络 ,白 术健脾益气除湿 ,合则散寒祛风除湿 ,附子温阳,知母、芍 药清热 益 阴,生姜和 胃降逆 ,甘 草调和诸 药 ,且 配芍 药还 能缓急止痛 ,有芍药甘草汤之意。桂枝芍药知母汤不仅有抗
二消膏配合沙苑子汤治疗膝关节单纯型滑膜炎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中药·二消膏配合沙苑子汤治疗膝关节单纯型滑膜炎临床疗效观察郭永忠(青海省中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0 引言膝关节单纯性滑膜炎是骨伤科临床中常见的膝关节病变,是以膝关节外伤劳损后出现的膝关节肿痛,活动障碍及关节积液为主证的滑膜非感染性炎症反应。
膝关节滑膜起自膝关节软骨边缘,它形成一个封闭的囊腔,正常情况下滑膜表层细胞分泌淡黄色粘稠滑液,对膝关节起润滑营养关节软骨,关节活动时有散热作用,滑膜血供丰富,但劳损,受凉等情况下滑膜水肿,渗出增加,发生无菌性炎症即出现上述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出现滑膜增生肥厚,关节软骨破坏,明显影响膝关节活动,加速膝关节退变。
目前临床以膝关节穿刺,关节内注射激素,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膝关节穿刺治标不治本,且侵入性治疗操作不当易引起关节感染,激素注射有些糖尿病病人有使用禁忌等,临床效果不佳。
本院自2015年至2016年以来采用中药本院自制制剂二消膏外敷,协定方沙苑子汤加减口服,治疗膝关节单纯型滑膜炎12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20例病人均为本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女性40例,男性80例,为便于研究均选单侧膝关节发病者。
年龄17到63岁,平均38.5岁。
病程1天到1周,平均3.5天。
诊断标准:依据孙树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骨伤科学》第2版[1]诊断标准诊断。
常规拍片,关节穿刺,关节液化验以排除膝关节血肿,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痛风性及化脓性滑膜炎。
2 治疗方法本院自制膏药二消膏外敷膝关节,2天一贴。
本院协定方沙苑子汤辩证加减煎服,2周为一疗程。
治疗期间建议患者减少活动,清淡饮食。
3 疗效观察3.1 治疗两周后及1月后观察治疗效果3.2 疗效评定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0gue scale,VAS评分)[2]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指数[3]评价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程度和临床综合疗效。
李彦民主任医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临证用药经验拾粹

1 0 5 1
重要 , 吉 老师 强 调 用 药 时 切 忌 猛 攻 猛 补 , 影 响脾 胃运 化, 导 致“ 脾 胃内伤 , 百病 由生 ” 。
3 使 用引经 药 治疗风 湿 病 引 经药 能 导 引诸 药 直达 病所 , 增 强疗 效 , 或 对 机 体某 一 部 位 有 特 殊 作 用 , 吉老 师 治疗 风 湿 病 很 重 视 使 用 引经 药 。清 ・尤 在 泾
外 阴溃疡 使用 苦参 汤 熏 洗 ; 对 于 骨性 关 节 炎 运 用 经 验
片姜黄 。下 肢痹 痛 可选独 活 、 牛膝 、 防己 、 木瓜、 威 灵仙
等 。背 痛 常加羌 活 、 防风 、 葛 根引经 ; 腰 痛可 选 巴戟天 、 金 毛 狗脊 、 杜仲、 川 续断 。四肢痛 加络 石藤 、 鸡 血藤 、 忍
到治 疗 目的 。一方 面 , 吉 老 师 运 用 中 药外 治 一 些 风 湿
天麻 。颈 项 痹 痛 , 热痛选葛根 、 秦艽 , 强 直 选 白芍 、 细
辛, 畏 风 选 防风 、 羌 活 。上肢 痹 痛 选 羌活 、 桂枝 、 桑枝 、
病, 例如对 于 白塞 病 的 治疗 , 口腔 溃 疡 可 涂 搽 冰 硼 散 ,
柱 炎经验浅析『 J ]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 0 1 4 , 3 ( 7 ) : 6 3 — 6 4 .
祛风 除湿 ; 桂 枝 附子 汤 温 阳助 表 , 祛 风 除湿 ; 麻 杏 薏 甘 汤轻 清 宣化 , 祛风 除 湿 ; 桂 枝 芍 药 知母 汤 祛 风 除 湿 , 温
经散 寒 , 滋 阴清热 ; 麻 黄加 术汤 发汗 散寒 , 除湿 止痛 ; 甘
方壮 骨通 经散 外敷 , 内外 同治 , 药效直达病所 , 往 往 奏 效迅 速 , 缓解 症状 。另 一方 面 , 吉 老 师常指 导患 者采 用 中医导 引 、 体 育 等方法 , 疏 通经 络 , 促 进病 体恢 复 , 提 高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体会 (1)

21 医 治 疗 。膝 关 节 滑 膜 炎 患 者 多采 用 非 甾体 药 物 治 疗 。此 .西
效: f 体征无改善。 临床 32治疗 结 果 。痊 愈 8 . 2个关 节 , 转 2 个 关 节 , 效 1 个 关 好 9 无 1
手 术 治 疗 。所 有 患 者 均 随 访 2月 以 上 , 复 发 。 未
4讨 论 .
1 . 2临床 检 查 : 浮髌 试 验 , 当液 体 超 过 5 m 时 浮髌 试 验 阳性 ; 0l X 体 或 淡 黄液 体 。
3. 疗 结 果 治
3 1疗效 评 定 标 准 。治 愈 : 痛肿 胀 消 失 . 节 活 动 正 常 . . 疼 关 浮髌
1 . 1临床 表 现 : 多数 患 者 表 现 为 关 节 明 显 活 动 受 限 , 眼 凹 陷 膝 症 状 减 轻 。 于膝 关 节 滑 囊 炎 反 复 发 作 的 患者 . 扪 到 膝 关 节囊 肥 对 可
2 临 M1 北 人 关 节粘 连 、 能 障碍 、 节 内结 构 损 伤 、 节 积 血 , 功 关 关 进一 步形 成 创 伤 【] 孙 振 兴 . 床 疾 病 诊 断 依 据 治 愈 好 转 标 准 [ . 京 : 民 军 医 出 版 社 ,
便 溏 , 肉萎 缩 , 酸 软无 力 , 光 红 , 细 无 力 。 拟 健 脾 利 湿 , 肌 膝 舌 脉 治 温 肾宣 痹 。方 用 右 归 饮 化裁 。水 煎 服 , 日 1剂 。 每
膝 关 节 炎 滑 膜 炎 , 一 种 多 发 性 疾 病 , 易 造 成 患 者 暂 时 或 长 是 容
治疗滑膜炎的中药方剂

治疗滑膜炎的中药方剂文章目录*一、治疗滑膜炎的中药方剂*二、滑膜炎的危害*三、滑膜炎的症状治疗滑膜炎的中药方剂1、治疗滑膜炎的中药方剂之脾虚湿滞型滑膜炎处方:威灵仙、鸡血藤、薏苡仁、炒白术、汉防已,木瓜、炒苍术、牛膝、五加皮,茯苓皮、生姜皮,生甘草各适量。
加减:挟热者,加盐黄柏、仙鹤草各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利水,去湿通痹。
中医中药秘方网推荐用于治疗膝关节性滑膜炎,中医辨证属脾虚湿滞型,肥胖者尤以女性多见,多有长期劳损史。
2、治疗滑膜炎的中药方剂之肝肾亏虚型滑膜炎处方:龟版、丹参,当归、黄柏、知母,鹿角胶,土鳖虫,枸杞子、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各适量。
加减:腰痛明显者加杜仲、威灵仙,脾虚者加党参、炒白术。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用于治疗膝关节性滑膜炎,中医辨证属肝肾亏虚型。
3、治疗滑膜炎的按摩方案3.1、点压六穴 :站立或者平坐在床上,双腿平放或者自然弯曲膝部都可以。
搓热双手,用大拇指点压患有滑膜炎的腿部6处穴位,力度要由轻入重,至相应穴位有麻痛感为好。
6处穴位顺序如下:环跳穴、伏兔穴、风市穴、膝眼穴、委中穴、血海穴。
每处穴位点压2分钟。
3.2、推按大腿 :平坐在床上,双腿平放或者自然弯曲。
搓热双手,把患有滑膜炎的腿放平,双手从大腿根部往膝盖方向缓慢推按,力度由轻开始慢慢加重。
做此步骤时意念集中在手推过的部位,意念气血被手推向了膝盖部位。
推按3分钟。
3.3、按压膝部 :平坐在床上,患病腿平放或者自然弯曲。
搓热双手,双手按压患病膝部:先左右相对按压(左手在膝盖左边,右手在膝盖右边)1分钟,然后上下按压1分钟,接着全方位的按压膝部关节2分钟。
做此步骤时意念集中在手和膝部接触的部位。
注意:按压时要用手掌心使劲,类似揉面那种力道。
滑膜炎的危害1、引起膝关节积水滑膜炎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寒冬时节或者天气变化无常时,如果膝盖受凉或受创,很容易患上或加重膝关节滑膜炎,即膝关节积水。
滑膜炎就用这一名方治好了近万人的专家力荐10个用9个好外用没有任何副作用

滑膜炎就用这一名方治好了近万人的专家力荐10个用9个好外用没有任何副作用
这一名方,治好了近万人的“滑膜炎”,专家力荐,10个用9个好!建议收藏
来源:南阳挑羊毛疔
滑膜炎是一种常发于膝关节的骨科疾病,有着非常严重的危害性。
很多患者因为不了解,常常会小看滑膜炎疾病,引起很多不必要的困扰和损失
危害一、活动功能受限。
滑膜炎发生后,有关节充血肿胀,疼痛,渗出增多,关节积液,活动下蹲困难,功能受限等情况。
危害二、容易使患者暂时或长期部分丧失劳动力和活动能力。
容易使患者暂时或长期部分丧失劳动力和活动能力,给患者带来疼痛的困扰,尤其是对中青年滑膜炎患者,要承担许多社会和家庭责任,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危害三、关节功能丧失。
滑膜炎不仅影响关节功能,还能造成关节进行性器质损伤,重者滑膜粘连,使关节功能丧失。
温馨提示:
临床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关节积液,西医多以抽液注射激素为主,或是关节冲洗但临床疗效不理想,我有一外治方法应用多年疗效稳定贡献给大家。
方药:
怀牛膝250克天南星25克乳香没药各5克芒硝50克鲜姜500克栀子50克。
用法:
将鲜姜捣成泥状,其他药物共研末,和姜泥一起调均,然后加面糊调成糊状摊在布上贴在患处即可,用绷带绑紧。
然后用电熨斗或者神灯来烤患处,每次烤1-2小时,每天烤两次,药干时可以解下来加少许水调成糊状再用,一付药8~10天即可使积液消失。
中西医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中西医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摘要:膝关节创造性滑膜炎是膝关节创伤引起的膝关节滑膜非感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膝部疼痛肿胀的疾病,分为急性外伤性炎症及慢性劳损性炎症两种。
其基本病理是膝部外伤多种原理刺激后引起滑膜损伤或破裂,使骨膜发生多量渗出液,集聚与关节腔内,成为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中西医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078-01膝关节创造性滑膜炎是膝关节创伤引起的膝关节滑膜非感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膝部疼痛肿胀的疾病,分为急性外伤性炎症及慢性劳损性炎症两种,中医称之谓“痹症”范围。
其基本病理是膝部外伤多种原理刺激后引起滑膜损伤或破裂,使骨膜发生多量渗出液,集聚与关节腔内,成为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1病因病理急性滑膜炎多因暴力打击,如创伤、扭伤、挫伤、关节附近骨折等,使滑膜受伤充血,迅速产生大量积液所致,若滑膜损伤破裂则会大量渗出血液。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者膝部肿胀、疼痛、一般呈膨胀性痛或隐痛膝关节活动不利,尤其伸直完全屈曲时胀痛难忍,压痛点不定,可在原发损伤处压痛,肤温可增高按之有波动感。
慢性滑膜炎者,常有膝关节粘连,影响关节活动,日久可出现骨回头肌萎缩,关节穿刺抽出为淡粉色液体,表现无脂肪滴0.5×109/l。
诊断要点:(1)有外伤史或劳损史。
(2)多见于老。
体胖者。
(3)膝关节肿胀、膨隆、胀痛、屈膝困难。
(4)浮髌实验阳性。
(5)关节穿刺为粉红色液体,表面无脂肪滴。
症候分类:气滞血瘀:伤后即肿,按之如气囊,广泛淤斑疼痛,活动时疼痛剧烈,舌暗红,苔薄,脉弦。
风寒湿阻:进行性反复肿胀,按之如棉絮,游走性痛为风重,重坠痛甚为湿重,固定冷痛为寒重,舌淡苔白薄,脉弦滑。
痰湿结滞:肿胀持续日久,肌肉硬实,筋粗筋结,膝关节活动限制,舌淡,苔白腻,咏滑。
中医治疗:常用方法:急性期应制动,患肢伸直位,膝下垫薄枕治当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辩证治疗膝关节滑膜炎 西医:膝关节滑膜炎是指膝关节受到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时,引起滑膜损伤或破裂,导致膝关节腔内积血或积液的一种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疾患。可分为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和慢性损伤性滑膜炎。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多发生于爱运动的青年人;慢性损伤性滑膜炎多发于中老年人,身体肥胖者或过用膝关节负重的人。
1.急性膝关节滑膜炎多因打击、扭转、运动过度以及外科手术后1--2小时发生肿胀、疼痛、活动困难、走路跛行,局部皮肤温度高,皮肤肿胀紧张,关节穿刺出血性液体。本病常是膝关节其他损伤的合并症,须与骨折、脱位、韧带及半月板损伤相鉴别。
2.慢性膝关节滑膜炎一般由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失治转化,或由老年其他的慢性劳损导致滑膜的炎症渗出,产生关节积液造成。多见于中老年人,有劳累或关节疼痛的病史。患者感觉两腿沉重,关节肿胀、下蹲困难,或上下楼梯疼痛,劳累后及遇寒后加重,休息后及遇暖时减轻。病程日久者,股四头肌萎缩,关节不稳,活动受限,关节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清亮的积液。X线片示膝关节骨与关节结构无明显异常或骨赘形成,可见关节肿胀和活动不利。
病因: 膝关节是全身关节中滑膜最多的关节,滑膜细胞分泌液体,可以润滑和滋养关节,机体运动时膝关节所产生的热能全赖于滑膜液体及其血液循环而得以散发。当关节受外在性和内在性因素影响时,滑膜产生病变,引起充血或水肿,并且渗出液体,导致膝盖积水。中医学认为,关节滑膜炎分为外伤及慢性劳损两方面。膝关节遭受骨折、脱位、韧带断裂、软骨损伤等,都可使关节滑膜同时受损。伤后积瘀积液,湿热相博,使膝关节发热、胀痛、灼热、肌肉拘挛,关节屈伸障碍,形成急性滑膜炎;如受伤较轻,或长期慢性劳损,加之风寒、湿邪侵袭可使膝部逐渐出现肿胀,功能障碍,形成慢性滑膜炎。这时要及时治疗不可就拖,可外用滑膜炎安舒贴及时治疗。
临床表现: 1.如果是急性损伤,膝关节血肿。关节血肿一般是在伤后即时或之后1--2小时内发生,膝及小腿部有广泛的瘀血斑。触诊时皮肤或肿胀处有紧张感,浮险试验阳性。常有全身症状,如瘀血引起的发热,局部较热。本病常是其他损伤的合并症。临床时要仔细检查,以防漏诊。
2.慢性劳损或损伤性膝关节滑膜炎,为急性膝关节滑膜炎处理不当转为慢性所致,临床上多见于老年人,体质多湿者,或伴有膝内翻、膝外翻或其他膝部畸形的患者,或有膝关节骨质增生症者等。患者主诉多为两腿沉重不适,膝部伸屈困难,但被动运动均无明显障碍,疼痛不剧烈,局部不红不热,膝关节功能检查一般无明显的阳性体征。常见的现象是:在膑韧带两侧膝眼处隆起、饱满,以手触诊,该处松软,甚则有囊性感,关节积液如超过10毫升则浮髌试验呈阳性。
3.当膝关节直接受到暴力打击,长期负重慢性劳损,间接膝关节扭伤、手术过程中的损伤,剧烈体育活动或超强度训练,不正确的习惯动作,关节本身退变,膝关节反张,甚至穿鞋不当均可引起创伤滑膜遭受损伤、滑膜充血、肿胀,滑膜细胞活跃产生大量积液,其中含有血浆、白细胞、吞噬细胞等。正常关节滑液为碱性液体,由于损伤后渗出增多,关节内酸性产物堆积,滑液变为酸性,促使纤维素沉淀,如不及时清除积液,则关节滑膜长期炎症刺激反应,促使滑膜逐渐增厚,且有纤维机化,引起粘连,影响关节正常活动。关节穿刺抽出液体多为黄色,清澈,或有血液而呈粉红色,细菌培养阴性。X线检查滑膜炎骨质无异常,或者有退行性改变,或者有关节内游离体,骨关节边缘有骨刺。
中医:本病属于中医痹症,鹤膝风范畴,有关节痹痛、尪痹、厉节、筋骨痹。中医学认为,主要由外伤或劳损所致。《杂病源流犀烛》曰:“忽然闪挫,必为气之震,震则激,激则雍,雍则气之周流一身者,忽因所雍而聚之一处,……气雍在何处,则血亦凝在何处。”而又有“膝为筋之府”之说,再加上《内经》指出:“脾主肌肉,四肢,主运化;肝主筋,藏血;肾主骨,主髓。”多由于感风、寒、湿、湿热邪气,慢性劳损,跌打扭创,引起关节气血痹阻,津液输布不畅,痰湿内聚,“湿胜则肿”。在急性期出现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缓解期关节轻微肿痛,屈伸僵着。慢性久病不愈,反复发作,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破坏,出现关节变形,功能活动严重障碍等。治疗以利水渗湿、活血化瘀为主。
1.水湿型: 膝关节肿胀,疼痛拒按,肤色不变,活动不利。舌淡红,苔薄白或厚腻,脉濡缓。 苡仁30g,牛膝10g,苍术10g,黄柏10g,茯苓10g,当归10g,独活15g,鸡血藤20g,赤小豆30g,防己15g。
水煎服,每天三次。 2.瘀血型: 膝关节青紫肿胀,疼痛拒按,痛如针刺,活动不利。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生地15g,赤芍10g,地龙10g,牛膝10g,苡仁30g,独活15g,赤小豆30g。
水煎服,每天三次。 3.脾虚湿阻: 肥胖者尤以女性多见,多有长期劳损史。症见患膝反复肿胀,酸楚乏力胀痛,舌淡,苔白或腻,脉缓而弱。
威灵仙、鸡血藤、薏苡仁、炒白术、汉防已各10g,木瓜、炒苍术、牛膝、五加皮各6g,茯苓皮、生姜皮各5g,生甘草4g。
加减:挟热者,加盐黄柏、仙鹤草各9g。 用法:水煎服,每天3次。 4.湿热阻络: 症见肿势弥漫,胀痛,灼热拒按,皮色欣红,触之中软,屈伸不利,步履艰难。身热口干,小溲短赤。脉弦数或濡数,舌红,苔黄腻。
苍术12g,白术12g,茯苓皮20g,薏苡仁30g,金银花30g,川牛膝15g。 加减法:热盛则地丁草30g,祛湿宜注意利小便加车前子20g、木通15g。 水煎服,每天三次。 5.痰瘀互结型: 症见膝部漫肿,胀痛或刺痛重着,皮色黯红,触之稍有灼手,拒按较甚,屈伸不利,步履艰难。脉数,苔黄,舌有瘀斑。治宜行瘀清热,利湿消肿。
生黄芪15g,当归尾15g,桃仁10g,红花10g,丹皮10g,白芥子15g,川牛膝12g。 水煎服,每天三次。 6.气虚血瘀型: 症见肿势散漫,痛如针刺,绵绵不休或时痛时缓,遇劳加剧。皮色多不变,按之稍有凹陷,灼手不著,身重体倦,少气乏力。脉细涩,舌淡或胖,边有齿痕,可有紫络。治宜益气行瘀,消肿止痛。
黄芪15g,党参10g,茯苓10g,三棱10g,莪术10g,独活,牛膝,防己12~25g、白术10~20g、甘草3~6g、生姜15g、大枣6枚。
水煎服,每天三次。 7.寒湿凝滞证: 单侧或双侧关节肿大、疼痛较剧,难以履步,发热恶风,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略青。苔白滑舌质紫黯,或淡。脉沉紧或沉迟。
治法:祛寒利湿,散阴寒凝滞之邪。 麻黄10g, 肉桂3g ,川朴l0g ,苍术10g, 当归10g ,姜半夏10g, 独活10g, 白芷10g,陈皮5g ,茯苓10g ,芍药10g ,川芎10g ,干姜3g ,枳壳10g。
加减法:寒者重用桂枝,表证不明显可去麻黄等疏解之类药物,表虚有汗者,则去麻黄、苍术、白术、黄芪之类,里寒甚者加吴茱萸、细辛等温散里寒。本证以“寒”、“湿”为主要邪气,“寒”须辨析其表里及受邪轻重,“湿”邪盛者,则需配苍、白术,胃纳不馨者加山楂,使祛寒利湿达到行气和血的目的。
水煎服,每天三次。 8.肿疡化腐证: 关节局部漫肿胀剧痛,势如虎咬,屈伸困难,伴神萎心烦,口渴不欲饮。偏寒者关节局部皮色不变,且有阴凉感。舌淡白而润,脉滑;偏热者关节局部皮色红,按之热感,身热烦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且干,脉滑数。
治法:属寒则以温养散寒通滞为主,属热则以清热解毒通络为主。 属寒阳和汤加减: 熟地黄10g ,鹿角胶(烊化)10g ,炮姜3g, 肉桂1g ,麻黄10g, 白芥子10g。 加减法:寒盛者加干姜、细辛、附块。 水煎服,每天三次。 属热大秦艽汤加减: 秦艽10g ,石膏30g ,当归10g ,独活10g ,羌活10g,防风10g ,黄芩10g ,白芷10g,白术10g ,川芎10g ,生熟地黄各10g ,茯苓10g ,细辛3g ,甘草3g。
加减法:热盛者加寒水石、银花、地丁草、蒲公英。 水煎服,每天三次。 9.阳虚阴疽证: 关节局部漫肿沉痛,或不疼或酸,活动时疼痛加剧,难以转侧,畏寒怕冷,面色苍白,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大便不实,小溲清长,舌质淡白或嫩胖,苔白腻而润,脉沉缓,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肾阳,填充精血,扶阳以配阴之法,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方药:大防风汤加减。 党参15g ,防风10g ,白术10g ,附子10g ,当归10g ,川芎5g, 杜仲10g ,黄芪10g, 羌活10g ,地黄10g ,牛膝10g ,甘草3g, 上肉桂3g。
加减法:若阳虚阴寒盛加鹿角、细辛;体虚加河车大造丸。因病久损及气血者则宜加气血双补之品,但慎防滋腻,阻碍脾胃气机。
水煎服,每天三次。 10.肝肾阴虚证: 证候:关节肿大,不红不热或微热,按之应指,关节活动痛甚,多为跛行,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午后两颧潮红,口干喜饮,盗汗,形体消瘦,溲赤便秘,舌淡白或淡黯红,苔薄或少苔,脉细数或细无力。
治法:甘寒养阴,滋补肝肾。育阴以涵阳法,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方药:左归汤为主。 熟地黄10g ,山药10g, 山萸肉10g ,枸杞子10g ,菟丝子10g ,怀牛膝10g ,鹿角胶l0g,龟板胶10g。
加减法:阴虚而内热盛者,则以合秦艽鳖甲散或地骨皮汤加减治之,滋阴补血,清热除烦。 水煎服,每天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