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膝关节疼痛积水滑膜炎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膝关节疼痛、滑膜炎

中医治疗膝关节疼痛、滑膜炎

中医治疗膝关节疼痛、滑膜炎滑膜炎属于无菌性炎症疾病,主要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关节内滑膜功能和形态发生异常变化,以致于滑液生成过多、吸收障碍,最终引发关节疼痛、肿胀、功能受限和肌肉萎缩等临床症状的常见疾病。

人体的膝关节外部被一层膜性组织包裹,它就是关节滑膜,不仅具有保护关节的功能,还能够产生关节液为关节活动提供润滑作用,正常情况下,两者处于平衡状态,但是当关节液出现吸收障碍时,关节液产生和吸收的平衡则会被打破,导致关节液的产生大于吸收,进而引发积水,这也是滑膜炎的主要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引发严重后果,比如功能活动障碍,疼痛难忍。

所以得了滑膜炎一定要及时治疗,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医治疗滑膜炎的方法。

中医致病因素“风,寒,湿,痰,瘀”合而为痹。

中医辩证为痹证。

1.辨证施治1.寒湿痹阻证主症:肢体酸痛、关节酸痛、关节肿胀、局部畏寒、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屈伸不利,伴有腰膝酸软、纳食欠佳、小便清长、大便塘沽、舌苔薄白、脉弦紧等。

治疗方法:以温经活络、散寒除湿为主。

基础方剂:乌头汤合桂枝附子加减治疗,药方由白芍、附子、桂枝、黄芪、细辛、羌活、白术、秦艽、川芎、生姜、甘草、大枣、独活、炙麻黄、怀牛膝等组成。

中成药:通痹片、独一味片、祖师麻片、盘龙七片、骨龙胶囊、草乌甲素片、附桂骨痛胶囊、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等。

1.肝肾亏虚证主症: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时重时轻、屈伸不利、腰膝酸软等,屈伸时疼痛加剧,伴有筋肉萎缩、关节变形、五心烦热、舌淡、瘀斑、苔白、脉沉细等。

治疗方法:以强筋健骨、补益肝肾为主。

基础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药方由独活、杜仲、秦艽、桂枝、狗脊、生姜、甘草、大枣、细辛、川芎、党参、怀牛膝、桑寄生、骨碎补、鸡血藤、淫羊藿等组成。

中成药:壮骨关节丸、金天格胶囊、独活寄生合剂、仙灵骨葆片、天麻祛风补片、金乌骨痛胶囊等。

1.痰瘀互结证主症:有外伤史、关节刺痛、入夜加剧,伴有肢体麻木、无法屈伸、关节僵硬、关节变形、舌质紫暗、苔白腻、脉细涩等。

中医药内服外用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内服外用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内服外用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研究进展膝关节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特征是关节肿胀、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已经在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有内服药物治疗,还有外用药物治疗。

1. 中药内服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研究国内外很多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内服对膝关节滑膜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陈氏膏制剂对膝骨关节炎合并滑膜炎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丹参注射液、秦淮止痛膏、复方丹参滴丸、三七特效软胶囊等中药制剂也被证实对膝关节滑膜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有关中药内服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药物机制研究也日渐增多。

研究发现,中药内服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药物机制主要包括抗炎、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功能、减少软骨磨损等方面。

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揭示中药内服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药物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中药外用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疗效也备受关注。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中药外用贴剂或药膏对膝关节滑膜炎患者具有显著的缓解疼痛、减轻肿胀、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

艾叶贴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雪花清气油、活血通络贴膏、黄连贴膏等外用中药制剂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药内服外用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取得了一系列临床疗效明显、作用机制清晰的成果。

中医药内服外用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研究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如药物疗效评价标准的不统一、作用机制研究的深入不足等问题。

亟需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加强临床实践,深入探讨中医药内服外用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机理,进一步提高其疗效和临床应用水平。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药内服外用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疗效将会得到更大的体现,并为临床膝关节滑膜炎治疗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选择。

膝关节滑膜炎、积水神效方方药:怀牛膝250克,天南星30克,乳香

膝关节滑膜炎、积水神效方方药:怀牛膝250克,天南星30克,乳香

膝关节滑膜炎、积水神效方方药:怀牛膝250克,天南星30
克,乳香
膝关节滑膜炎、积水神效方
方药:怀牛膝250克,天南星30克,乳香、没药各10克,陈皮10g,制马钱子30g,樟脑10g,威灵仙30g,芒硝50克,鲜姜500克,天仙子30g。

用法:将鲜姜捣成泥状,其他药物共研末,和姜泥一起调均,调成糊状摊在布上贴在患处即可,敷药上面盖上保鲜膜,用绷带绑紧。

然后患处用电熨斗或者神灯来烤患处,每次烤1~2小时,每天烤两次,药干时可以解下来加少许水调成糊状再用,一付药3~5天即可使积液消失。

提示: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须在医师指导下对症使用。

#快问中医超能团#。

膝盖积水中药治疗方法

膝盖积水中药治疗方法

膝盖积水中药治疗方法膝盖积水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由于膝关节受伤、炎症、感染、关节炎等原因引起。

传统中医药对于膝盖积水有一定的治疗经验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

1. 消肿止痛法中药方剂:桂枝汤加减组成:桂枝、大黄、芒硝、干姜、甘草、生姜、红枣等。

主治:主要用于膝盖积水导致的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

作用机制:桂枝可散寒、温经散寒,芒硝可利尿消肿,大黄可通经活络,甘草可调和药性,共同作用可缓解膝盖积水的症状,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

2. 活血化瘀法中药方剂:川芎茶膏组成:川芎、丹参、当归、白芷、全蝎、地龙等。

主治:主要用于膝盖积水导致的血瘀、淤血等症状。

作用机制:川芎、丹参等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膝盖区域的淤血症状。

川芎对微循环的扩张和改善有一定的促使作用,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促使瘀血溶解和流通。

3. 温经散寒法中药方剂:四逆散加减组成:干姜、砂仁、白芍、甘草等。

主治:主要用于膝盖积水导致的寒湿侵袭、关节疼痛等症状。

作用机制:中药组方中的干姜、砂仁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以温暖膝关节,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

此外,白芍能活血化瘀,甘草则具有调和药性的作用,共同作用可改善膝盖寒湿侵袭的症状。

除了草药治疗,中医药还有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如针灸、拔罐、推拿等。

针灸可通过穴位刺激,促进膝关节的血液循环,减轻积水和疼痛。

拔罐可以通过负压力的作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积水的吸收和排除。

推拿则通过按摩和推压的手法,刺激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组织,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积水。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治疗膝盖积水要根据具体病情,因人而异。

对于急性膝盖积水,建议及时寻求医疗专业人士的帮助。

中医药治疗膝盖积水也需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使用。

此外,中医治疗膝盖积水也需要结合休息和适当的运动康复。

合理休息可以减轻对膝盖的压力,促进病情的恢复。

适度的运动康复可以增加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加快积水的吸收和康复过程。

中医治疗膝关节腔积液的速效中药方

中医治疗膝关节腔积液的速效中药方

中医治疗膝关节腔积液的速效中药方
膝关节腔积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为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慢性滑囊炎、髌上滑囊炎、外伤性滑囊炎、增生性关节炎等。

一、【处方】:
功劳叶15克、女贞子15克、希莶草15克、元参30克、川牛膝9克、防己24克、薏米30克、土茯苓30克、丝瓜络30克、泽兰9克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
【方法】:水煎温服,2-3次,日一剂,一般服三天即可积液消退。

【注意】:川牛膝不可以用怀牛膝代替,否则效差。

二、【加减】:
1、血沉快,白细胞增高,加金银花15克寻骨风9克。

2、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有阴虚见证者加养阴补血之品如生地、当归、鸡血藤等。

3、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本病多有发热、局部热痛、白细胞增高、舌红苔黄,脉数,酌加土元、煅自然铜、连翘、紫草、山甲、蚕沙、金银花等
4、外伤性滑囊炎本病为刺痛,穿刺为血性,脉多为细涩,酌加当归、丹参、川芎、赤勺、黄芪等。

5、伴有气短、乏力、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等脾虚见症等加黄芪、云苓、白术、厚朴等。

膝关节腔积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为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慢性滑囊炎、髌上滑囊炎、外伤性滑囊炎、增生性关节炎等。

运动系统病症中药方——膝关节滑膜炎、滑膜积液效验方

运动系统病症中药方——膝关节滑膜炎、滑膜积液效验方

运动系统病症中药方——膝关节滑膜炎、滑膜积液效验方
膝关节滑膜炎
1主治;膝关节滑膜炎,膝关节疼痛,遇寒、劳累后加重。

方;赤小豆30乌蛇25生地茯苓皮赤芍三棱莪术各15丹皮制川乌制草乌寻骨风生甘草各10。

水煎日服一剂。

2主治;膝关节滑膜炎,滑囊积液。

方;熟地川续断各20牛膝鸡血藤各15独活五加皮红花白芷防风制乳香制没药各10。

[同时用川乌草乌五加皮菖蒲白芷小茴香威灵仙花椒桂枝乳香没药各10为未醋拌敷于膝部]
3主治;膝关节滑膜积液。

方;当归白芍川芎苏梗黄芪枳壳乌药陈皮半夏茯苓防风青皮各6槟榔枳实泽泻木香甘草生姜大枣各3日一剂。

方;熟地40熟附子20鹿角胶12肉桂白芥子牛膝各10炮姜5麻黄细辛甘草各5。

日服一剂。

方;薏苡仁30土茯苓槟榔各18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生地牛膝泽兰黄柏丹皮姜黄各9。

中医治疗滑膜炎方剂

中医治疗滑膜炎方剂

中医治疗滑膜炎方剂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中医治疗滑膜炎通常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选用相应的中草药进行组方治疗。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滑膜炎的方剂:1. 活血化瘀方-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红花10克- 桃仁10克- 丹参15克- 牛膝10克- 地龙10克- 甘草5克该方剂适用于滑膜炎患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2. 祛湿消肿方- 茯苓15克- 泽泻10克- 猪苓10克- 桂枝10克- 羌活10克- 防风10克- 秦艽10克- 桑枝15克适用于滑膜炎患者伴有湿热内蕴,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活动不便等症状,具有祛湿消肿、舒筋活络的功效。

3. 补肝肾强筋骨方- 熟地黄15克- 杜仲10克- 牛膝10克- 桑寄生10克- 续断10克- 枸杞子10克- 菟丝子10克- 甘草5克适用于滑膜炎患者肝肾不足,表现为腰膝酸软、关节无力等症状,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4. 温经散寒方-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甘草5克- 细辛3克- 干姜5克- 附子10克- 川芎10克- 当归10克适用于滑膜炎患者感受寒邪,表现为关节冷痛、遇寒加重等症状,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5. 清热解毒方- 金银花15克- 连翘10克- 黄芩10克- 黄连5克- 板蓝根15克- 蒲公英15克- 地丁10克- 甘草5克适用于滑膜炎患者因感染引起的炎症,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在使用上述方剂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体质,由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关节受凉,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中医如何治疗滑膜炎

中医如何治疗滑膜炎

中医如何治疗滑膜炎
滑膜炎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膝关节疾病,可导致病变关节出现积液,肿胀疼痛,导致行动受阻,重者有很高的致残率,因此一旦诊断出现膝滑炎,要及时治疗,那么中医如何来治疗滑膜炎呢?一起来看看具体的一些中医疗法。

一、中药外敷治滑膜炎:虎杖、黄柏以1:1的量,把药粉碎成药粉后先用食醋浸润,再用适量的蜂蜜调制好,第二天可用于外敷膝关节疼痛炎症部位,两天换一次药。

对慢性滑膜炎气滞血瘀型者适宜。

二、内服方治滑膜炎,可随症加减:秦艽、川芎、羌活、没药、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当归尾,桃仁、红花,甘草。

对于年老体弱者可去没药、五灵脂,然后重用当归尾,再加杜仲、补骨脂,各适量,水煎服,有活血去瘀,通络止痛的效果,对于膝关节性滑膜炎气滞血瘀型的患者适宜。

三、慢性滑膜炎脾虚湿滞型患者适宜的药方:威灵仙、鸡血藤、生姜皮,生甘草,薏苡仁、炒白术、汉防已,木瓜、炒苍术、牛膝、五加皮,茯苓皮、各适量,水煎服,如挟热者可加盐黄柏、仙鹤草各适量。

有健脾利水,去湿通痹的作用。

四、膝关节慢性滑膜炎属肝肾亏虚型的患者,可以选择下面的中药处方:龟版、丹参,当归、黄柏、知母,鹿角胶,土鳖虫,枸杞子、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各适量,水煎服,如果腰痛明显的,可加杜仲、威灵仙 ;脾虚的可加党参、炒白术,各适量,有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的作用。

中医治疗滑膜炎的药方是有很多的,上面就是其中的一些,而中药治疗要注意辩证用药,上面的药方也都是根据不同的证候来配药的,因此建议滑膜炎患者选择中医治疗的话,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症的中药方,这样才能更好的缓解症状,减少滑膜炎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膝关节疼痛、积水、滑膜炎证候诊断1.肝肾亏虚证:关节疼痛、肿胀、时轻时重、曲伸不利,或伴关节弹响,腰膝酸软,腰腿不利,屈伸运动时疼痛加剧;或伴关节变形,筋肉萎缩,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午后潮热。

舌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白腻,脉沉细或沉细涩。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酸痛,或关节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热痛减,遇寒痛增,活动时疼痛加重;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或纳食欠佳,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或弦缓。

3.湿热阻络证: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拒按,局部触之灼热。

发热,口渴,烦闷不安;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大便干结,小便黄。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互结证:曾有外伤史,或痹痛日久,关节刺痛、掣痛,或疼痛较剧,入夜尤甚,痛有定处;或伴肢体麻木,不可屈伸,反复发作,骨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可见瘀色。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涩。

5.气血两虚证:关节酸沉,隐隐作痛,曲伸不利,肢体麻木、四肢乏力;或伴形体虚弱,面色无华,汗出畏寒,时感心悸,纳呆,尿多便溏。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虚而缓。

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强筋xx 骨。

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怀牛膝、杜仲、党参、秦艽、川芎、桂枝、细辛、狗脊、鸡血藤、骨碎补、淫羊藿、生姜、大枣、甘草。

中成药:金乌骨通胶囊、天麻祛风补片、益肾蠲痹丸、壮骨关节丸、尪痹胶囊(片、颗粒)、金天格胶囊、仙灵骨葆片、独活寄生合剂等。

2.寒湿痹阻证治法:散寒除湿,温经活络。

推荐方药:乌头汤合桂枝附子汤加减,附子、黄芪、桂枝、白芍、细辛、川芎、炙麻黄、羌活、秦艽、白术、独活、怀牛膝、生姜、大枣、甘草。

中成药:正清风痛宁缓释片、附桂骨痛胶囊、通痹片、骨龙胶囊、寒湿痹颗粒(胶囊、片)、疏风活络胶囊、草乌甲素片、祖师麻片、独一味片、盘龙七片等。

3. 湿热阻络证治法:清热除湿,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四妙汤加减,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知母、忍冬藤、络石藤、豨莶草、透骨草、大枣、甘草。

中成药:湿热痹颗粒(片、胶囊)、新癀片、四妙丸等。

4.痰瘀互结证治法:活血祛瘀,化痰通络。

推荐方药:身痛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桃仁、红花、川芎、秦艽、独活、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怀牛膝、地龙、陈皮、法半夏、茯苓、甘草。

中成药:小活络丸、大活络丸、血栓通胶囊、血塞通分散片等。

5.气血两虚证治法:益气养血,舒筋和络。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陈皮、炙升麻、柴胡、当归、桂枝、白芍、细辛、川芎、独活、透骨草、淫羊藿、怀牛膝、巴戟天、大枣、甘草。

中成药:八珍丸、痹祺胶囊等。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鹿瓜多肽注射液、骨肽注射液等。

(三)外治法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选择中药外敷、外贴敷膏药、中药离子导入、中药泡洗、中药薰洗、中药全身浸浴、中药穴位贴敷等疗法。

辨证选用外用药物,如偏寒湿痹阻者,酌情选用驱风散寒除湿、温经通络药物,偏湿热痹阻者,酌情选用清热除湿、宣痹通络之品等。

中药贴剂治疗:① 、苗方通痹贴,苗方率属于大中医的一个分支,其盛行以膏贴治百病,其制作神秘,疗效卓著,故名震于世,流传至今已有千百年历史。

苗方通痹贴精选多种名贵药材炮制而成,秉承古苗医外治理论,直接外敷病灶,实现活血、通络、逐瘀、止痛、驱邪、扶正等多重功效,实现全方位治疗效果,针对骨刺多种病痛强效治疗,通过活血止痛,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除痹壮骨等奇效,快速解除骨性关节炎病痛,疼痛完全消失,骨刺治愈,关节活动自如,进而从根本上彻底治愈疾病。

②、艾叶20g,当归20g,桑寄生20g,牛膝20g, 刘寄奴20g,独活20g,秦艽20g,骨碎补20g,路路通20g,五加皮20g,虎杖20g,川乌30g,草乌30g,花椒10g,白附子10g,干姜10g,红花10g,伸筋草30g,细辛6g。

上述药物装入布袋中扎好,放入搪瓷脸盆中,加水2500ml,浸泡约30 分钟,温火煎开后再文火煎10 分钟,最后再加入陈醋200ml。

然后先熏患肢,上用毛巾覆盖。

待水温不烫时,再将药袋熨敷于膝部,直到药袋温度变凉,停止操作。

每日2 次,每次约30 分钟。

每袋药用1 天,第2 次用只需将药煎开即可。

4周为1 疗程。

(四)针灸疗法1.体针:根据病情辨证循经取穴或局部取穴。

针刺治疗:取穴:鹤顶、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内外膝眼。

方法:毫针刺入得气,每天1 次,每次30分钟,中途行针1 次2.灸法:根据病情辨证采用温针灸、直接灸或间接灸法等,也可选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

温针灸:取穴同上方法:用请艾条剪成1.5cm 长度,中穿一空,点燃离皮肤近端,每燃完一段为一壮每次用2--3 壮,连续10 天。

3.其他:根据患者病情,可行穴位注射、铍针疗法、火针疗法,还可选用针刺手法针疗仪、电磁治疗仪配合治疗。

中草药汤剂治疗:①、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9g,威灵仙25g,白芥子6g,川牛膝15g,桑寄生20g。

疼痛明显加三棱5g,制乳香、没药各5g;肿胀沉痛加木瓜25g,生薏苡仁25g;兼湿热加苍术5g,黄柏5g;兼腰膝酸软加杜仲10g; 病情日久不愈加土鳖虫5g,穿山甲6g。

水煎服,日1齐腹早晚各一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②、淫羊藿10g、肉苁蓉10g;湿盛者去干地黄,加薏苡仁30g、苍术10g、厚朴10g;夹瘀者加丹参20g、鸡血藤30g,水煎服,每日1 齐,1 个月为1 个疗程,共用3个疗程。

灸法治疗艾炷灸。

取穴。

主穴。

阿是穴,配穴。

犊鼻,膝眼,梁丘,血海,大椎,风重者加风市,风府,寒湿,重加足三里等。

温针灸。

取穴,主穴。

内外膝眼,鹤顶,阿是穴。

配穴,梁丘,血海,阴陵穴。

阴陵泉,足三里,适用的症状是:上楼关节疼,习惯用手抓扶楼梯,下蹲受限、大腿前面疼、大腿跟疼、髌骨上下沿痛、遇冷疼甚,胫骨内、外侧髁(膝关节处)、胫骨粗隆(髌骨下)处往往有压疼。

徒手祛疼:首先找到压疼点,在髌骨周围、内外侧髁处、髌骨上面、股骨下段、大腿根处找到这些压疼点,用骨膜压揉法给他压松(压到疼点稍缓解),试下疼痛是否缓解了很多。

让患者自我拉伸:1 、让患者坐在床上,双腿伸直贴床面。

2、让患者的患腿向外侧屈腿,大腿与小腿成90度,患腿内侧贴床面。

3、让患者慢慢后仰,尽量仰卧在床上。

这时的患者膝关内侧要离开床面。

医者应辅助轻压一下,不要让他的膝关节内侧脱离床面。

4、尽量保持这个动作2 一5 分钟。

整个过程不到10 分钟这时让患者站起来活动一下,神奇出现了:膝关节不疼了、感觉前所未有的轻松,不能下蹲的也能蹲下了。

用梁丘透血海、圆利针刺犊鼻,就可解决膝关节滑膜炎。

治疗膝关节疼痛的神效经验穴此穴位于足拇指旁行间穴内,紧帖第一掌骨。

用时一寸毫针斜刺向心方向,持续捻针一分中,滞针手法留针20 分钟后起针。

用手指或按摩棒点压也可获速止疼痛的神效。

此穴适用与各种膝关节疼痛(骨折当时止痛快),一次治愈过很多患者。

在行间穴旁边靠近拇指骨找痛点,即是此穴。

膝关节疼,点按鹤顶穴和四个上下膝眼穴各一分钟,可以彻底治愈。

对于风湿骨病特效!哪里疼痛抹哪里5 分钟见效,可治疗一切疼痛(头痛和肚子疼除外)立竿见影!配方:红辣椒,虎杖,食盐各2 公斤研成粗粉,75度酒精15公斤,浸泡七天滤渣取液,加入二甲亚砜4公斤,搅拌后密封3 天后即可使用;每天抹患处3——5 次,哪里疼痛抹哪里,对各种疼痛奇效董氏奇穴三金穴(金斗、金吉、金陵)一、背部的董氏奇穴三金穴(金斗、金吉、金陵)针刺放血:三金穴的位置:后背的第三、四、五脊椎旁开三寸处,自上而下分别是金斗、金吉、金陵三穴,两边对称共六个穴(见下图)。

主治:膝盖痛及脚痛,左边痛取左穴,右边痛取右穴。

该穴组相当于膀胱经之魄户、膏肓、神堂穴,点刺出血少许,治疗膝关节疼痛,有立竿见影之效。

施术方法: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用无痛感的,糖尿病人取血用的取血针点出血,然后用拔罐器抽出点血即可)。

如年老体弱气血不足不宜放血的,可在三金穴处刮痧,可刮出许多红黑色成串状瘀包点。

以上方法每周可施术两次。

如配合针刺肩中穴效果极佳。

注意:三金穴只针刺放血,不要留针。

二、针刺肩中穴:XX穴72绝针之一。

肩中穴的位置:手臂下垂,自肩骨正中向下二寸半处是穴。

(见上图)。

主治:膝盖关节炎(特效)、膝盖扭伤(特效)、皮肤病(颈项皮肤病有特效)、小儿麻痹、半身不遂、心悸亢进、肩痛、五十肩、腰痛、流鼻血、血管硬化。

施术方法:刺针五分到一寸(左病右取),也可刮痧结合点刺出血及拔罐。

如肩中穴与董氏三金穴或与手部的董氏奇穴一起施治治疗膝痛效果极佳。

一针疗法治疗膝关节疼痛之二内关取穴:内关。

功效:XX和胃宽胸降逆止呕。

方法: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双病取双,采用运动针法。

取穴依据:以内关为主获效,其理有三,第一,不能屈伸乃受阻之象,“艮”也,所谓“艮八属内关“,第二,”血归包络“,内关属于厥阴心包经,为络穴,八脉交会穴,与公孙均治心胸胃疾病,第三,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运行是逐经运行的,人体中气血运行的方式除逐经循环的流注式外,尚存在着一种更高级的形式,,及气血运行的直接灌注式,气血运动在足阳明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之间有了直接间接相互的灌注形势,故去内关针刺可疏通阳明太阳经气,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痛止。

膝三针治疗膝关节疾病膝关节内侧疼痛:内关(对侧)、太冲(患侧),痛点。

膝关节外侧疼痛:内关,临泣,痛点膝关节中间疼痛:内关,内庭,痛点治疗膝关节疼痛食疗方:猪蹄2个,苹果醋约80ml,加水至淹没过猪蹄半寸许,大火煮滚后用小火继续煮约4 小时,取汤汁,冷冻后,去油层,得透明胶状物-软骨素。

在用餐时,将肉冻切成小块,用你喜爱的调味料拌匀就可以食用了。

每次吃的量可以根据你自己的喜好而定。

治疗膝关节特效方生花椒2 两,生姜10 片,葱白6 段。

捣烂,热敷。

治疗各种疼关节炎肩周炎腰疼腿疼生川乌50克生草乌50克二锅头一瓶50 度以上将川乌、草乌敲碎后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个月,一个月后药酒泡好,每天晚上睡觉前倒出一些药酒,边涂药酒边搓患处皮肤搓20 分钟左右,使患处微微发热再睡觉。

麻黄附子细辛汤——专治老年膝关节疼痛处方:麻黄30,细辛20,制附片50,熟地60,数剂而痛减,但下楼仍痛。

再换方:麻黄30,细辛20,制川乌30,制草乌30,熟地120,白术15,干姜30,吴茱萸15。

服药未及一个月而诸痛皆霍然,适宜寒痹。

治疗风湿特效方---二妙汤:常用的特效秘验方生甘草威灵仙各一斤,用水一石将药煎成半石,滚入大缸内用板凳坐其中,周围用布包住,乘热熏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