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乐府诗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汉乐府基础讲解

汉乐府基础讲解
汉乐府基础讲解
xxxxx
-
1 汉乐府的起源 3 汉乐府的影响 5 总结
2 汉乐府的职能
4
汉乐府的代表作品
汉乐府基础讲解
汉乐府是两汉时期管理音乐的官方机构, 主要负责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 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乐府诗所代表的是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 义精神的源头,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 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管理宫廷音乐机构:汉乐府还负责管理宫廷内的音乐机构,包括太 常寺、鼓吹署等,制定音乐制度,管理音乐人才
4
3
汉乐府的影响
汉乐府的影响
汉乐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汉乐 府的诗歌创作从民间收集而来,真 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 情感。这些诗歌的内容广泛,形式 多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 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后世音乐文化的影响
汉乐府的音乐文化不仅在当时具有 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汉乐府的音乐作品和音乐 制度成为了后世音乐文化的基础, 影响了中国音乐的发展
4
汉乐府的代表作品
汉乐府的代表作品
汉乐府有很多代表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这两首诗歌 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5
总结

总结
汉乐府是两汉时期管理音乐的官方机构, 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源头之一
汉乐府的音乐作品和诗歌创作具有高度 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对中国音乐文 化和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汉乐府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中国古 典文化和音乐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
感谢观赏
THANK YOU
以下是对汉乐府基础知识的讲解

第十一讲两汉乐府诗

第十一讲两汉乐府诗

孤儿行》 《 孤儿行 》 ,写一个失去父母的孤儿受尽了 哥嫂的虐待。既反映下层人的日常艰辛,又 揭示当时的世态炎凉。 东门行》 《 东门行 》 ,写一个城市贫民为贫困所迫不 得不铤而走险的故事。突出妻子苦苦哀求丈 夫的场面描写。
二、对丑恶腐朽的揭露讽刺 、对丑恶腐朽的揭露讽刺
一边是人民在生死线上痛苦挣扎、呻吟呼号 ,一边却是权贵富豪的骄奢淫逸、腐朽丑恶 。在汉乐府诗中,两种人的生活形成了尖锐 的对比。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堂上置樽酒, 作使邯郸倡,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相逢行》) “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无官职, 衣冠仕洛阳。”(《长安有狭斜行》)
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收入进了宋代郭茂倩 所编的诗歌专辑《乐府诗集》。郭茂倩 将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12类。两汉乐府 诗主要保存在以下四类中:
①郊庙歌辞,是由文人创作的专供朝廷祭祀 燕享用的乐歌。 ②相和歌辞,有“丝竹更相和”(《宋书·乐 志》)之意,是流行在当时的南方俗乐。 ③鼓吹曲辞,是武帝时代北方民族的新声, 当时主要用于军乐。 ④杂曲歌辞,是指声调已经失传的无所归属 者,其中杂有不少文人抒情言志的作品。
5、汉乐府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汉乐府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的主 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一、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汉乐府诗开创了新的诗体——杂言 二、汉乐府诗开创了新的诗体 杂言 体和五言体 。
四、对两性爱恨的坦露和表白 四、对两性爱恨的坦露和表白
上邪》 《 上邪 》 所表达的对爱情忠贞不二的决心震 撼人心。很显然这对情人当时都承受着巨大 的外部压力。这种失去理智的“敢爱”的火 辣辣的爱情虽然感人,但常常是悲剧的结局。 有所思》 《 有所思 》 写一女子爱恨交加的复杂矛盾心 情。 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表面上写采莲劳动的欢快场 面,实际上是一首南方爱情民歌。是用谐音 双关的手法写男女之间大胆的追求属于自己 的爱情。

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内容

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内容

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内容汉乐府民歌是汉代民间诗歌的代表,其内容丰富,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对汉乐府民歌主要内容的详细阐述。

1.反映社会现实汉乐府民歌中有很多作品是反映社会现实的。

这些作品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人情世态以及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如《江南可采莲》、《陌上桑》等。

这些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描绘,为我们了解汉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2.抒发百姓心声汉乐府民歌中有很多作品是抒发百姓心声的。

这些作品表达了百姓对生活的感悟、对贫富差距的痛感、对社会不公的愤慨等,如《十五从军征》、《上邪》等。

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汉代普通百姓的心声,为我们理解他们的生活态度提供了窗口。

3.表现民间疾苦汉乐府民歌中有很多作品是表现民间疾苦的。

这些作品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和民间疾苦,如《孤儿行》、《妇病行》等。

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汉代民间的生活状况和人民的苦难,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

4.歌唱爱情生活汉乐府民歌中有很多作品是歌唱爱情生活的。

这些作品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对恋人的思念等情感,如《上山采蘼芜》、《孔雀东南飞》等。

这些作品以真挚的感情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汉代人民的爱情生活,为我们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

5.描绘山水风景汉乐府民歌中也有很多作品是描绘山水风景的。

这些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如《长歌行》、《乌栖曲》等。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同时也为我们了解汉代自然环境提供了参照。

总之,汉乐府民歌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反映了社会现实和百姓心声,又表现了民间疾苦和爱情生活,同时也描绘了山水风景。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同时也为我们了解汉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汉代的乐府诗

汉代的乐府诗

四、《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1 、长于抒情,善于把具体的生活情感上 升到哲理的高度,写出普遍性的人生体 验和情绪。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称赞以它们为 代表的汉末古诗“结体散文,直而不野 ,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 也。”
2 、运用各种方式巧妙地抒发感情,创造了浅近 真挚而又深切感人的艺术精品。
第十一节 汉代的 乐府诗
一、乐府和乐府诗
在汉代,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官署。汉初,朝 廷设有“乐府令”,负责掌管音乐。武帝时期 正式设立了乐府机构。西汉的乐府曾多至 829 人,其职责一是谱制新声曲辞、训练乐工、教 习歌舞,以备郊祀之用;二是大规模地采集乐 歌。《汉书 · 艺文志》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 歌谣,于是有赵、燕之讴,秦、楚之风,皆感 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 云。”
2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活 泼,富于生活气息。作者具有深切的生 活体验,叙事抒情皆如信口而出,不假 文饰,但又情景逼真,很能感人。
3 、汉代乐府诗的形式灵活自由,篇章句式 变化多样。它们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 主的格局,创造了包括四言、杂言和五言 的丰富的诗歌体裁,便于容纳更多的内容 ,更为自由地叙事抒情。
2 、游仙诗
《长歌行》:
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导我上太华, 揽芝获赤幢。来到主人门,奉药一玉箱。 主人服此药,身体日康强。发白复更黑, 延年寿命长。
3 、赞美家庭生活的美满,表现人们的生活希求 ,同时也反映了汉代的礼俗。
《相逢行》: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不知何年少,夹毂问 君家。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黄金为君门, 白玉为君堂。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中庭生 桂树,华镫何煌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黄金络马头,观者盈 道傍。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鸳鸯七十二, 罗列自成行。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大妇织 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

《羽林郎》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
调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 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 娉婷过我庐。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 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就我求珍肴, 金盘脍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 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 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
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反覆。助我 者少,啖瓜者多。愿还我蒂,兄与嫂严。 独且急归,当兴校计。 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 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
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 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 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 共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 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 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孤儿行》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
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 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 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大 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 下堂。孤儿泪下如雨。 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为错,足下 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 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 无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 下从地下黄泉。
《孔雀东南飞》
第三节 汉乐府的艺术成就
第一,两汉乐府诗都是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创作主体在选择叙 事对象时,善于 发现富有诗意的 镜头,及时摄入画面。
第二,故事情节完整曲折。
第三,人物形象各具特色。
第四,叙事详略得当。

汉乐府的思想艺术

汉乐府的思想艺术

(2) 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的抗议。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
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 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 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 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四)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 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 徒伤悲。
现实主义精神上。这种精神象一根红线似的贯串在从建 安到唐代的诗歌史上,俨然形成一条以乐府为系统的现 实主义传统。它们之间的一脉相承的关系是如此明晰, 以至于我们可以用线条作出如下的表述:
“缘事而发”(汉乐府民歌)—“借古题写时事”(建安曹 操诸人的古题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杜甫创作 的新题乐府)—“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所倡导的新乐 府运动)。
《蒿里行》
(一)“ 汉末实录 ”
(二)“古直悲凉” 1、浑厚质朴,不加雕琢。 2、慷慨悲凉,富于同情心。
“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丕,魏文帝。沛国谯人。 八岁,能属文,知骑射。 建安十五年(210),为五官中郎将,
副丞相。 建安二十二年(217),立魏太子。 建安二十五年(220),继魏王。 同年十月,登基为帝,建立魏朝。
万姓以死亡。
(三)“贱妾”以下五句:正面写思妇因思念之情而
军合力不齐,④ 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二)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白骨露于野,
踌躇而雁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
《十五从军征》
千里无鸡鸣。
势利使人争, 生民百遗一, 后代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直接称作“乐府”,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汉乐府

汉乐府

汉乐府一、什么是乐府乐府原是秦汉时期音乐官署的名称。

后来将乐府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乐府又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后人模拟、学习乐府形式进行的创作,不管入乐与否,也都称为乐府。

二、汉乐府的主要内容《汉书·艺文志》在叙述西汉乐府歌诗时写道:“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两汉乐府诗都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歌食歌事,抒悲叙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激发乐府诗作者创作热情和灵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乐府诗所表现的也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道出了那个时代的苦与乐、爱与恨,以及对于生与死的人生态度,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现实和劳动人民的生活风貌思想情绪,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深刻的社会认识价值。

三、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1、叙事诗的大量出现和诗中叙事成分的比重加大。

标志着叙事诗的成熟。

2、形象鲜明生动。

善于运用戏剧性的对话和独白。

3、叙事详略得当,繁简有法。

4、语言质朴、简练。

形式比较自由。

作品讲读:《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女子自誓之词,用语奇警,别开生面。

先是指天为誓,表示要与自己的意中人结为终身伴侣.接着便连举五种千载不遇、极其反常的自然现象,用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矢志不移,其中每一种自然现象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不会出现的,至于五种同时出现,则更不可能了.作品由此极大地增强了抒情的力度,内心的情感如火山爆发、如江河奔腾,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遏止。

全诗写情奔放热烈,想象奇特,极富有浪漫色彩,被称为短章中的神品。

《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

上用苍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

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叙写一个城市贫民因贫困所逼铤而走险。

运用杂言体,语言质朴生动,富于生活气息。

两汉乐府诗歌.

两汉乐府诗歌.

两汉乐府诗歌
班固对这些民歌作了很好的概括,这就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从现 存不多的作品看来 ,这些民歌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而且具有高度的思 想性。还深刻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思想感情。这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反抗。如《妇病行》所反映的便是在残酷的剥削 下父子不能相保的悲剧 , 《艳歌行》《孤儿行》《乌生》 《枯鱼过河泣》 《东门行》 《陌上桑》 。 (二)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通过战死者的现身说法揭露了战场的惨象和统 治阶级的残忍与昏庸,如《战城南》 《十五从军征》 《古歌》 《悲歌》 《饮马长城窟行》 等篇。 (三)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的抗议。主要是弃妇和怨女的悲诉与抗议。 如《上山采蘼芜》 《白头吟》 《上邪》 《有所思》 等篇。
两汉乐府诗歌
除上述三方面的作品外,汉乐府民歌中还保存有少数讽刺统治者卖 官的政治丑剧和权门豪家的荒淫生活的。前者如《长安有狭邪行》:“小 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便是刺的卖官鬻爵。后者如《相逢行》,极力 摹写那个少年家庭如何荣华富贵,好象是句句恭维、钦羡,其实是句句奚落, 是另一种讽刺手法。 总之,通过汉乐府民歌,我们可以听到当时人民自己的声音,可以看到 当时人民的生活图画,它是两汉社会全面的真实的反映。它继承并发扬了 《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
两汉乐府诗歌
二.两汉乐府诗向我们展示的是 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汉书.艺文志》说西汉乐府诗歌:“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两汉乐府诗歌都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具 有很强的针对性。两汉乐府诗歌的作者来自不同的阶层,诗人的笔触深 入到社会的各个生活层面。也体现了许多个人的人生价值观。 首先,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这更多的体现于相和歌辞中,典型的诗篇是《东门行》、《妇病行》、 《孤儿行》以及表现富贵之家的《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 行》等诗歌。 其次,汉代乐府诗歌还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袒露和 表白。如《上邪》《有所思》《孔雀东南飞》以及《陌上桑》、《羽林 郎》这样的诗歌。 再次,两汉乐府诗歌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的愿望。最典型的是 《韮露》、《蒿里》、《日出入》《战城南》以及放映其理想生活的 《艳歌行》、《长歌行》、《董逃行》甚至还写到神灵来到人间,类似 诗歌有《练时日》、《华烨烨》及《上陵》等篇章。 两汉乐府在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两性关系时,受《诗经》影响较深, 有国风、小雅的余韵;而在抒发恶生乐死愿望时,主要是继承楚文化的 传统,是《庄》、《骚》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汉乐府诗主要内容
及艺术成就
浅谈汉乐府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
两汉诗歌中成就最高的是乐府诗。“乐”是音乐,“府”是官府,“乐府”就是掌
管音乐的官署。两汉乐府诗从整体上看,不同于辞赋写作,极力描绘京都的繁
华,游猎的盛况,对统治阶级的歌功颂德。而是代之人民用歌声抨击社会的黑
暗,抗议阶级的压迫,诉说久役的痛苦,控诉统治阶级的罪恶,抒发当时人民
的愿望追求,表现人民的生活画卷。
一、汉乐府诗内容丰富,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
(一)、深刻的反映出当时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愤情绪,如《东门行》、《孤
儿行》、《病妇行》。
(二)、反映当时苦乐不均、贫富悬殊的社会现状,揭露骄奢淫逸的豪贵生
活,如《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鸡鸣》。
(三)、反应兵役频繁,人民苦于久役的时代特点,表达出人们厌恶战争,渴
望宁静生活的愿望,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
(四)、表现出两性之间爱与恨的心声,如《上邪》、《有所思》、《孔雀东
南飞》。
(五)、表现人世险恶、祸福无常,表达乐生恶死的愿望,如
《薤露》、《蒿

里》。
二、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的技巧,以及灵活

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关注现实,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1、苦与乐:汉乐府诗歌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
个层面,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例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描写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疾苦,寄托
了作者深切的同情,以恻隐之心申诉了下层贫民的不幸遭遇。
2、爱与恨:汉乐府诗歌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袒露和表白。爱情
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比较大比重,这些诗歌大都来之民间,或是
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
不掩饰。例如,《上邪》中接连例举了五种千载不遇、极其反常的自然现象来
表现古代女子对自己意中人真挚、强烈的爱,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矢志不渝。
3、生与死:两汉乐府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如何超越个体生命的有
限性,是古人苦苦思索的重要课题,两汉乐府诗在这个领域较之前代文学作品
有更深的开掘,把创造主体乐生恶死的愿望表现的热别充分。例如,《艳歌》
描绘出进入天国的理想画面,诗人自己幻想自己升上云霄,来到神界仙乡,成
为那里的贵宾。各路神仙纷纷为他而忙碌,诗歌超越个体有限的生命,到大彼
岸世界之后的至乐。
(二)、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
1、叙事性强,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叙事诗。两汉乐府诗
歌中既有叙事诗又有抒情诗,但以叙事诗的成就更为突出,故事情节的描写都
很完整、细致,诗中故事性、戏剧性加强了,它的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
代的叙事诗的成熟。例如:《孤儿行》通过行贾、行汲、收瓜、运瓜等诸多劳
役,突出了孤儿苦难的命运;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更是波澜
起伏,扣人心弦。通篇分三条线索进行讲诉,情节跌宕起伏,让读者无形中去
关注矛盾的发展和男女主人公的命运。
2、叙事诗详略得当,繁简有法。如:《十五从军行》对复员老兵家园荒芜的景
象渲染得非常充分,对老兵回家后的行动也有详细的叙述,老兵内心的感受病
没有进行详细的描写,全诗以叙事为主;《孔雀东南飞》首尾略写,中间太守
家迎亲的场面详写,铺张扬厉,大肆宣扬。
3、叙事时注意场面描写。例如:《战城南》描写了将士战死后的景象:“水深
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驾马徘徊鸣……”作者极力渲染战场变成牧场之
后死寂、悲凉的战场画面,勾画出一幅近乎死寂的阴森画面,寄托对阵亡战士
的哀悼之情。
4、叙事过程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汉乐府民歌大多表现现实的人们
生活,表现人们内心真实的情感愿望,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既有诗经的风
范,又有骚妇的风格,如《陌上桑》,既揭露了统治者任意霸占民间妇女的黑
暗社会,又塑造了罗敷这一人民理想的化身,作者采用浪漫主义手法,调动想
象、夸张、铺叙、烘托等艺术手段,给这一形象投射下色彩缤纷的理想光芒。
5、叙事语言质朴自然,感情强烈真挚,人物形象刻画鲜明。
汉乐府民歌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使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
性特征,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其中有惨死战场的将士;有迫于生
计、铤而走险的反抗者;有孤苦伶仃、痛不欲生的孤儿;有苦于兵役、无家可
归的征夫;有美丽机智、不畏权势的农家女子;有愁肠百结、渴望爱情的思
妇;有不屈礼教、勇敢殉情的青年男女;也有清身苦体、劝善锄恶的官员等
等。
语言特色方面:如《陌上桑》的语言特色是广用铺排夸饰,除第二解以对
话推进情节之外,首尾两解全用铺陈排比构成。一解写罗敷之美包括两段铺
排:先写罗敷的器具、发型、耳饰、衣着之美好,后写众人旁观神态之专注;
二解写罗敷夸夫则包括三段铺排:一夸气派,二夸官职,三夸仪表风度。铺陈
排比中还有不少偶句,排句与偶句套用,相同的句式和节奏,形成强烈的气
势,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人物形象刻画方面,如《孔雀东南飞》一诗正是通过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
和行动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了刘兰芝、焦仲卿两个反封建的青年男女
的典型,也塑造了刘兄和焦母两个封建礼教和宗法势力的代表人物形象;《东
门行》与《妇病行》中的男主人公,一个刚毅,一个软弱。
6、寓言诗的创作。
植物和人的对话,诗中出现两个角色。如宋子侯的《董妖娆》虚拟桃子李树
和洛阳女子的对话,诉说枝折花落的不平,责备人为的力量使春天早夭。
(三)、促进中国古代诗歌诗体的演变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杂言和五言体
两汉乐府诗歌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向
四言诗向杂言诗歌和五言诗的过度。相继出现了五言歌谣、乐府五言诗和文人
五言诗,对后来的诗歌创作有极大的影响。
《诗经》句式以四言为主,兼有少量杂言诗。汉乐府民歌的句式有杂言和五
言两种,一般说来,西汉乐府多杂言,而东汉乐府多五言。汉乐府诗的句式突
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容量和表现力,展现了中国诗
歌由四言到五言的发展过程。杂言诗形式自由,句式长短随意,从一字句到十
字句均有,根据内容需要,灵活穿插使用。如《战城南》、《有所思》、《上
邪》、《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等,都是杂言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