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五首》导学案 语文版.doc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1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1 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1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1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1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品味优美的语言.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重点背诵、默写难点理解分析文中名句课型现代文阅读课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对策备习1.作者简介:曹操、王湾、白居易、马致远2。

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整理积累词语.3。

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复习备习检查(交流)适时做必要的点拨纠错。

(板书课题)独立思考;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

字词答案不一致,强调动手查字典的重要性.研习初读课文,感知全文读诗,解决下列问题:《游山西村》:1、解析题目:题目交代的主要事件是“游”,地点是“山西村".1、ﻩ对学生的回答要适时的给予肯定或否定。

2、指导学生从文本寻求答案.初步感知学习目标。

学会概括,使语言精炼。

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并按要求进行评价。

内容。

2、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突出了山村景色的优美。

[B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疑无路”后,“柳暗花明”时豁然开朗的喜悦兴奋的心情。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课件

朗读诗歌
读准字音

hún
tún
腊浑

cūn
guān
kòu
村冠 叩
读准节奏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解释词语Βιβλιοθήκη 腊月所酿的酒, 称为“腊酒”。
浑浊
指菜肴丰足。 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意思是指山峦重叠, 水流盘曲。
形容柳树成阴,繁花似锦 的春天景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翻译诗歌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又浑,在丰收年 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 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五单元20课
《古代诗歌五首 ----游山西村》
学习目标
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 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 自己的欣赏品位。 2、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 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 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 知识和文化常识。
作家作品
•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 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 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 ,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 宜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 战,充实军备,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 ,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 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 ,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 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 》《示儿》等篇均为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

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20 古代诗歌五首

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20 古代诗歌五首

20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作者简介:陈子昂(659~700),唐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少任侠。

开耀进士。

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

敢于陈述时弊。

曾随武攸宜击契丹。

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死于狱中。

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课文赏析: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问题探究:1.《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3、诗人为什么“独怆然而涕下”,“独”字有什么作用?4、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5.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课堂练习:一、按要求填写。

1、诗歌中抒发诗人对明君的渴望之情的诗句是:,。

2、诗歌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悲伤凄凉的诗句是:。

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人生悲歌。

B、一二句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明君和贤臣。

C、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乐观积极的思想感情。

D、第三句登楼远眺,写空间的辽阔无限和感叹生命的短暂。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俯仰古今,既写出时间的绵长,又表现了诗人要承前启后干一番事业的抱负。

B、前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初中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导学案

初中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导学案

【学习目的】
1、读顺课文,按要求积累词语
2、了解说明文抓住事物特点,条理清晰,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自读说明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
体会说明文抓住事物特点,条理清晰,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的特点
【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自读法
一、一读课文,积累常识及字词,告诫自己:我能行
(学法:参考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
1、常识填空
(1)《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鼠晏》作者,华人作家。

(2)2000年悉尼奥运的吉祥物是。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认读、书写3-5遍
针鼠晏()褐色()掘洞()分泌()黏液()洞穴()蛰伏()粗糙()吮吸()
3、解释并用带点字造句
招摇过市
蛰伏
吮吸
二、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4、针鼠晏是一种珍奇的动物,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针鼠晏为什么那么珍奇吗?
5、阅读课文,说说作者围绕针晏鼠这种动物介绍了哪些内容?试结合各部分内容拟一个小标题。

三、了解针鼠晏的特点
6、默读课文,针鼠晏是珍奇的稀有动物,你能找出相关语句说出它有哪些特点吗?
四、探究本文的说明方法
7、作者在介绍针鼠晏的特点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找出有关的语句进行分析。

五、拓展运用
8、针鼠晏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吉祥物。

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做过大型运动会的吉祥物?并试写一篇短文,介绍你喜欢的这一吉祥物,最好附上图片。

六、学习反思
七、课堂检测。

2019-2020学年(秋季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 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秋季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 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秋季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20 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新人教版)1. 反复诵读这五首诗,看谁最先能够背下来。

2. 解释下列词语。

(1)念:(2)悠悠:(3)涕:(4)怆(chuàng )然:(5)钟:(6)会当:(7)寻:(8)畏:(9)缘:(10)腊酒:(11)若许:(12)叩门:(13)吟鞭:(14)落红:3. “/”断句。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 利用工具书查找下列文化常识。

(1)杜甫,字,自号,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世尊称为,杜甫与李白合称,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2)陆游,诗人、词人。

字,号,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3)王安石,字,号,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传世文集有等。

5. 你在预习中那些收获,遇到了哪些困难或者疑惑,及时和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我的疑惑:20 《古代诗歌五首》预习检测(共20分)一、诗句填空(12分)1. 《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2. 《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3. 《望岳》中描绘泰山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4. 《登飞来峰》中借景物描写来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5. 《游山西村》诗中颔联是,。

6. 《游山西村》中蕴涵豁然开朗、绝处逢生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二、选择(8分)7. 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4分)A. 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里感受。

B. 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而是写泰山众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新人教版20190221384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新人教版20190221384

20 古代诗歌五首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会赏析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并能够学以致用。

第1课时《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们百感交集,写下了一首首千古绝唱。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们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二、教学新课登幽州台歌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初步感知1.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有《陈伯玉集》传世。

2.初读古诗。

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出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②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

③赛读(男女小组)、齐读。

明确: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交错的楚辞体,注意朗读停顿,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目标导学二:研读诗句,深入理解1.学生再读,教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①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③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明确:时间角度(前、后)。

“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

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岳飞》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岳飞》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岳飞》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岳飞》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1《岳飞》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一、探究文章:岳飞是怎样一位英雄?《岳飞》一文主要讲述了南宋名将岳飞的生平事迹和他为国捐躯的故事。

那么,岳飞是怎样一位英雄呢?1. 岳飞有怎样的家庭背景?岳飞是南宋时期的名将,出生于湖南宁乡县一个世代从军的军人家庭,家族中的先辈都是为国捐躯的忠义之士。

2. 岳飞为了祖国做出了哪些贡献?岳飞因为对祖国的深爱和忧虑,决定成为一名军人,为国家的安宁和民生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曾多次成功地抵御外敌的侵略,为南宋的安宁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当南宋与金朝开战后,由于当时朝廷的腐败和士族间的争斗,最终导致了岳飞的被贬官,被北伐军俘虏,最终被处死。

尽管岳飞几经波折,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责任,真正成为了忠君爱国的楷模。

3. 岳飞为什么被后人所尊崇?岳飞虽然已经逝去了许多年,但他的忠诚、勇敢、信仰和爱国精神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岳飞的杰出贡献和刚正不阿的品质,历代国家都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和尊崇,称他为“世间忠烈之冠”。

二、语篇理解1. 岳飞的父亲“曾任彰德军节度使”,这句话中“彰德军节度使”是一个怎样的官衔?它的职责是什么?“彰德军节度使”是唐朝设立的一种地方行政区划,是一个行政区域的名字。

这个职务相当于一个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军事管理和治安维护。

2. 文中说到在杭州南宋时期,跨江大桥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战略地位。

这个跨江大桥是什么桥?它在战争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个跨江大桥是“杭州的钱塘江大桥”,是南宋时期维护国家安全和提供战争物资的重要通道和市场。

这个桥也是南宋时期反抗金军的重要据点,在军事防御和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岳飞的一生充满坎坷,他的信仰和责任感使得他在逆境中坚守自己。

请谈谈你对这位英雄的评价。

岳飞是一位真正的忠诚、勇敢、信仰和爱国的英雄,他深爱国家、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责任,他的行动和品格感动了无数人。

七年级语文 下册 21课:七下古诗五首专题复习(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 下册 21课:七下古诗五首专题复习(人教版)

一、(2020·贵州铜仁·中考真题)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按要求答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描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画面。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答案】1.画面想象合理,语言优美生动3分(只是围绕诗句字面意思简单扩展给1分)3.答案示例:从“拄杖夜叩门”看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从“柳暗花明又一村”可看出对乡村美景的喜爱;从“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衣冠简朴”看出诗人对淳朴热情的村民的赞美;从“箫鼓追随”看出诗人对古风民俗的热爱;从“柳暗花明”看出诗人虽遇挫折却心存希望的乐观豁达。

二、(2016·湖北十堰·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1.D2.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七、(2020·湖南常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2.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五首》导学案语文版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部分重点实词;
2.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学会划分朗读停顿的方法;
3.品味作者写作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

教学重点:体会古诗文的意境,加强对诗文主旨的理解;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作者,品味诗文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诗文,品韵味
1.让学生运用工具书,结合注释轻声朗读五首诗词。

2.以《次北固山下》为例,简介古诗朗读停顿的两种划分方法。

(1)按音节划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按意义单位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小结:
同一首诗,可以有不同的读法,我们现在读古诗一般采用按意义单位停顿的读法。

3.教师范读五首诗词,或放录音。

学生在书上画出停顿,注意读准字音。

4.指名朗读五首诗词,教师注意给学生正音,并在正确停顿方面作具体指导。

5.学生自由朗读五首诗词,要求字音、停顿正确。

二、研读《饮酒》
1.导入:
我国的诗歌可谓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而说起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众多流派,就有一种自豪感了,“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在《爱莲说》一文中了解到陶渊明属于逃避黑暗现实的隐逸之士,古时一些文人对现实不满,退避山野,隐居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及田园风光的歌咏,抒发情怀。

这类诗称为田园诗,这类诗人称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就是晋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的诗自然朴素而韵味隽永。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品读他的诗歌《饮酒》。

2.作家作品介绍: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酒后写的,共20首。

课文所选的是其中的第5首。

这首诗大约写于作者归田后12年(417),诗人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3.咀嚼诗句:
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学生质疑,师生合作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呢?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真意”,却忘了该怎样表达,诗中的的真意”是指什么?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品味玩赏:
(1)从诗文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可以从生活的环境、诗人的表现等方面说明)这一形象表明了诗人的什么志趣?
(2)这首诗为什么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诵读,讨论解决)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
三、归结阅读古诗的过程方法:
(1)把握停顿,反复诵读。

(2)了解作者,知晓风格。

(3)咀嚼诗句,体会情感。

(4)品味玩赏,张扬个性。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饮酒》诗。

2.诵读余下的4首诗词。

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我们对古诗《饮酒》的学习了解到阅读古诗的过程方法,有四步(把握停顿,反复诵读;了解作者,知晓风格;咀嚼诗句,体会情感;品味玩赏,张扬个性。

)下面就让我们按照这种方法来学习以下的四首古诗。

(板书课题)
二、研读四首古诗词
1.首先让学生自由诵读四首古诗词,然后指名让四位学生分别诵读,并说明如此诵读的理由。

(两种朗读停顿皆可)。

2.请四位学生介绍四首诗词的作者,引导学生相互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注意比较四首古诗词在体裁上的区别。

(《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一首七言绝句。

《雁门太守行》是一首乐府旧题诗。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

)
3.律诗小知识: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
一。

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五言律诗又称五律,是中国近体诗(格律诗)中的一种样式,全诗共8句,每句5个字,三四句、五六句均为对仗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较著名的诗作有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李白的《送友人》等。

4.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1)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通过小组讨论和质疑,解决疑难问题。

(2)让学生通过自学自行说出诗句的大意,用师生合作补充的形式,完成对四首诗词内容的理解。

(3)让学生归结四首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适时点拨。

《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雁门太守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引领学生品味四首古诗词。

这四首诗词,堪称古诗词中的精品。

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喜欢其中的哪些诗或哪些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三、课堂反馈:
1.文学常识填空。

①《饮酒》作者_______,______代人。

他最喜欢_______花。

②《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___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哲学家。

他和_______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____________”。

③《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朝人,_______
家、_______家。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字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
西九江)人。

____________、辞赋家、散文家。

⑤王湾,唐代诗人,____________人。

⑥韩愈(768~824),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人。

自谓
郡望昌黎,世称____________。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齐名,世称“____________”。

⑦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他的诗风幽冷浓艳、虚幻荒诞,人们称他为“_____”,有《李长吉诗选》传世。

2.填空。

(1)《饮酒》一诗中表明作者志向、蕴含深刻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全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小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雁门太守行》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描写战斗惊心动魄的句子是___________。

表明将士以身报国的豪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净沙•秋思》中,点出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2.背诵四首古诗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