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导学案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阅读方法。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3、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

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教学过程:一、听音乐导入新课出示课件播放歌曲《小白杨》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1、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

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2、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1) 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2) 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3) 学习文章的5~11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①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

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

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②学生分角色朗读。

(4) 学习文章第12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出示课件: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①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②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A、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B、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案学第【单元导读】一组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

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

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

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

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边读边做批注。

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手记录在旁。

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①读、记、写下面的词语:(要读对并且读好,需要的加上拼音!)
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
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
此任务主要是 读,要大声读, 读正确,多读、 读流利,读精彩! 提示: 重难点要重点展示
★②多音字我知道: (拼音书写要规范)
★②课文中的哪些描写让你感动?找出相应的句子,用红色、曲线画出?并说一说 为什么让你感动? ★③ 感悟理解句子 A:“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碗有千斤重吗?为什么“我”有这种感受?
B:“在这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明明是生了红锈的鱼钩,怎么会闪烁出灿烂额金色的光芒?怎么理解这句话?
【展示探究】
展示一定要把握住两个时间:展示时间和评补时间
1、抽签、预展。2、展示、探究。
【达标检测】
★1、通过学习全篇课文,说一说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导学案书写要求: 1、 字体工整 2、 内容写完 3、 有使用双色笔 4、 努力写对,不
会的用红笔 标出? 5、 保持干净整洁 请家长认真检查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我能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我能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时间预设】
导入 2′ 合作学习 10′预展 5′展示探究 19 ′ 达标检测 4′
【知识链接】
草地:本文指的是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段的川西北草原,纵横300 余公里,海拔在3 500
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年级: 五 学科: 语文 编号: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3 刷子李 导学案1、小学语文调整句子顺序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3 刷子李  导学案1、小学语文调整句子顺序

小学五年级语文导学案23《刷子李》小组姓名评价[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理解“师傅、包袱、威严、露馅、发怔、半信半疑”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3、领悟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基础部分】基础部分】(学习程序:课前通过自己阅读书本预习新知,并独立完成基础部分及要点部分会做的内容,时间约10分钟。

课内小组交流基础部分,先对学后群学,教师巡视,完成第二次学情调查。

然后组织小展示,点评,时间约10分钟。

)一、搜索引擎:查一查冯骥才《俗世奇人》的资料:二、自学字词: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我再认真地写一遍。

(伙伴学习)再订正:2.我能正确读生字新词,其中要提醒的字音有:;我不理解的词是,通过等方法理解了意思是:。

三、整体感知:1.我读课文给家长听,家长评价()A.流利有感情 . 较流利 C.不太通顺,需努力2.读了课文,我知道刷子李的技艺神奇之处在哪里?【要点部分】学习程序:先独立学习要点部分,再组内群学要点部分,时间约8分钟。

然后根据各组疑问情况,安排小组大展示,点评,教师及时追问、点拨,时间约17钟。

)一、研读刷子李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曹小三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什么了呢,让曹小三终生受益?小组交流,在文中划出相关句(1)读这段话,我能从等词语感受到刷子李。

(2)这个段落写得很美,我从等词语中,感受到刷子李将枯燥的刷墙演变成美妙的劳动艺术!我发现作者运用的手法我仿佛看到了的画面。

(3)我能用朗读读出我的感受!(4)曹小三头一天见到了如此场景,心中不禁感慨:学法指导:1、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2、感情朗读3、体会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二、小组交流1.曹小三还看到了、听到、学到了什么?小组带着学法,相互交流,写上批注[拓展部分](学习程序:承接上面内容,完成写话训练。

时间5分钟左右。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刷子李这样水平高超的人,请你也用上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

将相和----导学案

将相和----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自学促水平阅读增聪慧18 .将相和学习目标:1.给课文生字注音,每个组两个词,写在课本中。

2.在课文中画出“和氏璧、召集、后退、强逼、典礼、宾馆、胆怯、鼓瑟、诸位、躲避、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解释“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写在书本。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廉颇的形象与品质。

学习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

(一)字词1.给课文生字注音,每个组两个词,写在课本中。

2.在课文中画出“无价之宝”等新词,解释“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写在书本。

(二)课文内容1.理解战国包括哪七个国家?(),《将相和》是《史记》中的一篇文章《将相和》写的是()国家发生的事?2.本课中的“将”指(),“相”指(),“和”是()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

3.将相之间怎样由和---不和---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把课文读三次,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二、检查预习情况1.字词,重点纠正 qiang qiang qiang qiang qiang强逼、勉强、强迫、坚强、强大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故事分为几个内容?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并用小标题的形式概况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1.3个小故事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廉颇和蔺相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文中人物的特点。

(学法指导:我会从课文的每个小故事中画出具体的句子,然后根据具体的句子在旁边批注人物特点。

)2.提出自己感兴趣或是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

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5.《金色的鱼钩》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5.《金色的鱼钩》_人教新课标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5课《金色的鱼钩》导学案一课时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课前小测】同桌签名: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大娘为了救伤员,失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金花为了救老王,失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失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为了帮助朝鲜人民打败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备战,流血牺牲。

所以说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中朝两国人民的情谊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2)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走进课堂】(一)自主学习1、用“√”给加带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两鬓(bìbìng)抽噎(yēyè)收敛(liǎn liàn)青稞(ēguǒ)煎熬(āo áo)奄(yān yǎn)奄一息疙(gāgē)瘩咽(yān yàn)着鱼汤2、对词语的理解。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收敛:(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本课是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

无边无涯:没有边际。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二)合作探究: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途中,一位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而不惜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对句子的理解。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学习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 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 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划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导学提纲: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四遍。

二、我能把这些词语正确地读下来。

青稞面抽噎红锈颧骨两鬓搪瓷碗熬过收敛搀扶奄奄一息喜出望外无边无涯三、我知道:(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为什么是金色的鱼钩?四、我感动:我要把感动的地方画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金色的鱼钩(1)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了不起,由这个词语联想到了……2、平常的鱼钩是钓鱼用的,而这个鱼钩,却蕴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3、认读词语。

青稞面抽噎红锈颧骨两鬓搪瓷碗熬过收敛搀扶奄奄一息喜出望外无边无涯(1)颧骨两鬓:是指什么地方?(2)这是什么描写?(3)谁找到课本上对老班长外貌描写的句子?你来读一下。

(4)你从这段外貌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你爸爸多大?和老班长岁数差不多,那外貌和老班长一样吗?为什么老班长却这样地苍老呢?(艰苦)(5)那你心中的草地是什么样子的?(美,那是草原)来大家看:(大屏幕)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

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

两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

经年水草,盘根错节,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

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无边无涯。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4。 刷子李》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4。 刷子李》
2.拓展提升练习:四、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了解完成填空。
课文《刷子李》出自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刷子李的职业是---------,他的绝活是---------,他给自己立下的规矩是---------,这让人想起一句俗语。
3.考点强化练习: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 )了稀溜溜粉浆的粉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稠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 )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2.注意文中划横线上的词语,照样子写几个。3.解释词语。
(1)无天衣缝:
(2)悠然:
4.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句子把---------比作---------。这样作用是---------。。
5.这段话主要抓住了刷子李的---------进行细致描写,表现了他的的特点。
7.联系全文思考:“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
仔细读课文,借助一点通独立完成
学后反思
我学到的知识或我的疑惑
引导学生根据描写刷子李和曹小三的句子说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草原(课时一)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第1课草原(课时二)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1123第2课 丝绸之路课型:探究、展示 设计: 班级: 姓名:第3课白杨(课时一)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第3课 白杨(课时二)课型:探究、展示 设计: 班级:姓名: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第5课古诗词三首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自主预习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2.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3.借助工具书、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

4.比较下面多音字的读音:快乐.---清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合作探究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理解诗句的意思: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3、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4、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古诗。

5、学习《清平乐·村居》(1)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2)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3)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4)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四)达标检测。

1.《牧童》的作者是,字。

《舟过安仁》的作者是代诗人。

2.解释词语。

横:弄:篙:棹:亡赖:3.根据课文填空。

(1)联系《牧童》一诗填空。

诗中有景——这景是,诗中有情——这情是。

诗中有人——这人是,诗中有声——这声是。

4、把诗句补充完整,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小儿”。

A.,飞入菜花无处寻。

B.儿童散学归来早,。

C.蓬头稚子学垂纶,。

(三)拓展延伸。

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闲居初夏午睡起》,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归纳反思6、冬阳·童年·骆驼队班级姓名评价6、冬阳·童年·骆驼队(第二课时) 班级五姓名评价7、祖父的园子班级姓名评价8、童年的发现班级姓名评价9、儿童诗两首班级姓名评价第10课杨氏之子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 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知识链接】《世说新语》故事两则(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二)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自主预习】1.读课题理解题目意思。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惠曰禽诣为应3.读准停顿、读通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合作探究】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整理学案】【达标测评】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

孔君平诣(zh ǐ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3)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将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4.翻译下列句子:(1)三人行,必有我师。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时习之。

【归纳反思】第11课晏子使楚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学习重点难点】1.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2.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自主预习】1、读课题:“使”的意思是:“晏子使楚”的意思是:2、读通课文,给课后的生字注音,读准字音。

3、积累生字词。

敝国淮南枳晏子仗着侮辱乘机规矩囚犯柑橘撒谎笑嘻嘻面不改色大臣盗贼赔不是【合作探究】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故事。

2、在楚强齐弱的态势下,晏子出使楚国,遭到楚王的侮辱,就不足为怪了。

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结果都被晏子巧妙地反击了。

思考:(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2)晏子是如何反驳的?(3)、晏子的哪些话说得很精彩?精彩在什么地方?3、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楚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楚王的身上,我们又应该获得哪些警示?【整理学案】【达标测评】1.读一读,写一写。

侮辱、威风、规矩、矮小、冷笑、为难、囚犯、出息、柑橘、面不改色、安居乐业2.比一比,再组词。

敞()准()陪()臣()敝()淮()赔()矩()3.根据意思写成语。

(1)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

()(2)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时期,齐国大夫和楚国侮辱与反侮辱的故事。

这篇课文是按顺序写的,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归纳反思】第12课半截蜡烛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并能演一演。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1、给生字注音:半截()许诺()熄()灭厨()房烛芯()楼梯()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无奈:讨厌:不耐烦:若无其事:纯洁:厉声:3、找出你认为精彩的部分,分角色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要求:(1)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想象当时人物的表情、心理,有感情的朗读。

【合作探究】一、认真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伯诺德一家三口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1、当时,伯纳德夫人(怎么做)(结果怎样)2、当时,大儿子杰克(怎么做)(结果怎样)3、当时,小女儿杰奎琳(怎么做)(结果怎样)二、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胜利靠的是什么?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是怎样的一种情感?【整理学案】【达标测评】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猛烈()昏暗()严肃()显眼()安全()粗暴()放心()若无其事()2.我最欣赏剧本中的语言,因为3.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文中的人说些什么呢?请选择一个人物,写几句话。

4.想象一下,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请你也写一段剧本。

【归纳反思】第13课打电话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1.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2.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

【自主学习】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相声特点。

2.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合作探究】1.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2.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整理学案】【达标测评】1.用一个字来表示时间。

(1)十五分钟叫()(2)十二小时叫()(3)七天叫()(4)十天叫()(5)三个月叫()(6)十二个月叫()2.连线题。

经济学家说时间就是胜利军事家说时间就是粮食医学家说时间就是知识科学家说时间就是金钱农民说时间就是生命对学生而言时间就是创造与发明3. 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和同桌一起创作几句。

(1)语言情境一:甲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而又喜欢夸夸其谈显示自已有知识,仅就“海马”一词,就出入意料地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

(2)语言情境二:悦悦是一个冒失鬼,又是一个机灵鬼,他常常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帮自己摆脱困境。

(3)语言情境三:有两个小朋友常常在一块比吹牛,谁也不服谁,这不,他们又吹上啦。

(4)语言情境四:小明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

【归纳反思】第14课再见了,亲人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自主学习】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2、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3、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读读。

【合作探究】1.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2、用“﹏”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和同学交流想法。

3、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整理学案】【达标测评】一、组词。

唯()耗()谣()洒()准()耕()遥()酒()乘()持()供()休()趁()特()贡()体()二、辨别近义词,反义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