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A、B卷及参考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剂学A卷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 D )

2 ( C )

3 ( B )

4 ( E )

5 ( E )

6 ( E )

7 ( C )

8 ( C )

9 ( B )10 ( A )

11( E )12( C )13 ( B )14 ( E )15 ( C )

二、多项选择题:

1(CD ) 2 (ABCDE ) 3 (ABE )

4(ADE ) 5 (ABCD )

三、配伍选择题:

1( A ) 2 ( E ) 3 ( A ) 4 ( C )5( E )

6( C )7 ( A )8 ( B )9 ( D )10( C )

11( B )12 ( A )13 ( D )14 ( C )15( C )

16( E )17 ( B )18 ( A )19 ( B )20( D )

四、判断题:

1(√) 2 (×)3 (√) 4 (×)5(√)

6(×)7 (×)8 (×)9 (×)10(√)

五、处方分析

1、为肠溶衣液

丙烯酸树脂Ⅱ号醇溶液包衣材料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2ml 疏水增塑剂

蓖麻油6ml 疏水增塑剂

吐温-80 2ml 润湿剂、增溶剂

硅油2ml 抗粘剂、消泡剂

滑石粉6g 分散剂

钛白粉6g 掩蔽剂

胭脂红适量色素

6.利血平注射剂

利血平 2.5g 主药

乙二胺1g 助溶剂

PEG-300 50 ml 非水溶剂

二甲基乙酰胺100ml 非水溶剂

苯甲醇10ml 防腐剂、止痛剂

抗坏血酸0.5g 抗氧剂

亚硫酸钠0.1g 抗氧剂

EDTA-2Na 0.1g 金属络合剂

注射用水至1000ml 溶剂

六、名词解释

1、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规定(疗效确切,性质稳定,应用广泛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并标明主治功能、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包括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2、灭菌:是指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所有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全部杀灭的技术。

3、低共熔现象:两种以上药物混合后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

4、置换价: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

5、生物利用度:药物制剂中主药被吸收入血的程度和速度,即药物被生物体利用的程度

七、简答

1、试述片剂制粒的目的与中药片剂制粒方法类型。

制颗粒目的:

(1)增加物料的流动性:细粉流动性差,不能顺利地流入模孔中,片剂重量差异大.

(2).减少细粉吸附和容存的空气减少药片的松裂

(3).避免粉末分层:不同原、辅料粉末.密度不一,压片机的振动使重者下沉,轻者上浮而分层,以致含量不准。而将粉末混合后制粒可避免。

(4)避免细粉飞扬:细粉压片粉尘多,粘附于冲头表面或模壁易造成粘冲;

中药片剂制粒方法类型:

(1)提纯片:提取有效成分,有效部位+辅料制粒。

(2)全粉末片:全部药材细粉制粒。

(3)全浸膏片:药材提制成浸膏+辅料制粒。

(4)半浸膏片:部分药材提取制膏+部分药材细粉+辅料制粒。

不同操作的制粒方法:

①挤出制粒(同颗粒剂)——摇摆式制粒机制粒。

药物→软材→摇摆式制粒机→挤压过筛→颗粒。

②沸腾制粒,(一步制粒,流化喷雾制粒)——沸腾制粒器制粒。

药粉→热气流→悬浮状→粉末粘结→颗粒

粘合剂喷入

③喷雾转动制粒(同水丸泛丸)——包衣锅制粒。)

药物粉末+喷洒润湿剂黏结并转动成小粒。

④喷雾干燥制粒——喷雾干燥器制粒

液体药物喷嘴雾状热气流干燥颗粒。

⑤快速搅拌制粒——快速搅拌制粒器制粒。

物料〈药粉、赋形剂〉+浸膏盛器内密闭搅拌混合——软材——制粒。

2、试述药物的透皮吸收过程与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

(1)药物透皮吸收的过程:

释放:药物+基质释放皮肤,粘膜表面.

穿透:药物穿透真皮,皮下组织局部治疗作用.

吸收:药物透过血管,淋巴管吸收血循环全身治疗作用.

(2).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

A)药物的理化性质:

(a).药物的溶解性,具两性基团药物>非极性药物>极性药物(穿透)

(b).药物O/W分配系数.O/w分配系数越大,越易穿透,但过大又下降。.

(c).药物的分子量.吸收:小分子药物>大分子药物.

(d).药物的分子形式:分子形>解离形

B)基质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状态.

基质的类型:O/W型>W/O型>凡士林+羊毛脂>动物脂>植物脂>凡士林。

基质的PH:在对皮肤不产生刺激情况下,根据药物性质选择适宜的PH值有利于药物(分子型)穿透吸收.;基质中药物浓度:大,有利

C)附加剂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增加吸水性与可洗性,有助于药物分散与穿透。

穿透促进剂:

D)皮肤条件(渗透性):

人体角质细胞层不同药物渗透的大小不同.年龄,性别、皮肤状况、皮肤的水合作用、皮肤的温度,湿度:

3、胃肠道生理因素对口服药物吸收有何影响?

(1).消化系统因素

1).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 胃液中:弱碱性药物易溶解分散,利于进一步在小肠吸收;弱酸性药物为分子型,可部分被吸收。小肠液中:有利于弱碱性与弱酸性药物吸收

2).胃空速率(单位时间内胃内容物的排出量)。

胃空速率快,吸收速度快。但主动转运药物应延迟排空,否则降低特定部位对药物的吸收程度。影响胃空速率的因素:

a胃内液体量,与胃空速率成正比。大量饮水,促进胃排空。

b胃内容物的性质

c其它:静卧、左侧卧、情绪低落,排空↓;行走、右侧卧、情绪紧张,排空↑。

3).肠道运动: 延缓蠕动推进,肠内滞留时间长,吸收完全。

(2) .食物的影响:

1).延缓或减少药物的吸收:

2).促进药物的吸收:油脂性食物促胆汁分泌;增加血液和淋巴液的流速; 使胃张力加大。部分药物BA 3).宜与食物同服的药物:激性大的;在胃内不稳定的;主动吸收的药物。

(3) 药物肠道内的代谢: 消化道内皮细胞或菌丛产生的酶可使药物活性增强、或灭活、或产生有毒物

(4) .循环系统因素

首过效应;血流速度:一般不影响药物吸收,因肠道内血流量充足。

(5).疾病因素:疾病引起的胃肠道PH改变,或干扰绒毛功能,使药物吸收↓。

胃切除,排空↑,部分药物吸收↑;幽门狭窄反之。

八、计算题

1、解:2.565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