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阅读练习

合集下载

2017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一模)语文

2017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一模)语文

2017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一模)语文一、基础·运用(共20分)l.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共6分)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

又一个鸡年光临人间。

在中华文化中,鸡是“德禽”,是“知时鸟”,谐音为“吉”。

晋人王嘉《拾遗记》提及,早在帝尧时代,百姓就有每年正月初一在门、窗上画公鸡图形以镇宅驱灾的做法,可见,民间张贴大公鸡年画或大公鸡剪纸的习俗,__________(渊源)远流长,年深日久。

凤凰就是先祖根据公鸡的美貌__________(遐暇)思出来的瑞鸟。

鸡还常常出现在案几的墨色里,随着诗人的志趣抒发多种意趣。

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经典诗句,不知承载了多少往事,多少意趣!“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李白借鸡抒发青云之志;______________;“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借鸡勉励青少年勤学向上。

(1)文段中横线处选填的汉字、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字的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渊远流长案几(jǐ)“及”的第一笔是ㄋB.源远流长案几(jī)“及”的第一笔是丿C.遐思承载(zǎi)“及”的第一笔是ㄋD.暇思承载(zài)“及”的第一笔是丿(2)古诗词中鸡的意象往往反映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文化精神。

请在文段横线处填写句子,使其与上下文衔接顺畅。

(本试卷中所有已出现的诗句除外)(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丁酉年正月初一,恰逢小明的爷爷六十大寿。

小明要送给爷爷一副寿联,下面最适合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2分)(只填序号)2.2016年是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

为纪念这两位戏剧家,校文学社搜集了一段资料,准备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

请你阅读下列资料,完成(1)-(3)题。

(共6分)【资料】①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法国,各有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中西方的艺术殿堂被震撼了。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两个艺术巨擘虽非同年而生,却是同年而逝。

汤显祖语文试卷(含答案)

汤显祖语文试卷(含答案)

汤显祖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汤显祖的《牡丹亭》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A. 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B.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C.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故事D. 岳飞抗金的故事2. 以下哪部作品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A. 《红楼梦》B. 《西游记》C. 《南柯记》D. 《水浒传》3. 汤显祖的《紫钗记》主要表现了什么主题?A. 反抗封建礼教B. 揭露社会黑暗C. 歌颂友谊D. 描述战争4. 以下哪位是汤显祖的主要创作对象?A. 王实甫B. 关汉卿C. 李时中D. 马致远5. 汤显祖的戏剧创作受到了哪些文学流派的影响?A. 唐宋八大家B. 元曲C. 汉赋D. 先秦诸子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汤显祖是明代最著名的戏剧家之一。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东西文化的历史错位郑培凯东西文化各自有其源远流长的传承,有其相对独立演变的时间段,有其信仰的不同,有其人间处境与人世关怀的差异。

文人与艺术家生活在相对独立的文化环境,他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因其独特的艺术感知,会探索自己熟知的人类处境,而凝聚出璀璨的艺术结晶。

一一般而言,在特定的历史环节上,不同文化传统会诱使心灵敏感的艺术家,专注生于斯、长于斯的独特文化面向,发展出别开生面的艺术形式,思考他们关心的人类处境;通过思想意识的艺术虚构,凸显人生的悲欢离合,叩问生命的实存意义;进而追求与创作出理想的升华或幻灭,在精神领域上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提出突破心灵困境的艺术方案。

然而,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人所面临的处境也有相似的悲欢离合,沉浸于爱情的甜蜜与死亡的悲怆,也同样会发出今古沧桑的感怀。

历史文化的发展是缤纷复杂的,也充满了偶然性的变数,因此,不同文化传统的独特展现,在特定的历史节点有时居然若合符节,甚至因为类似的外铄因素,而产生“历史错位”,使得本来是南辕北辙的艺术心灵,在同一个时间平台上,关怀相似的人生处境,让我们在回顾历史时,产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感觉,从而加深普遍人性的艺术幻觉。

汤显祖(1550-1616)与莎士比亚(1564-1616),就是一项探讨文化艺术产生历史错位的议题。

比较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我们到底想要比较什么?一般学者首先会想到,比较他们的文学作品,比较已经成为文学经典充满优越感的普世化标准,基本上排斥了不同地域文明发展演化的意义。

普世化标准的绝对化,不顾及人类文明的时空性,其实是无限夸大了研究者与评论家的当前性与在地性,昧于自身认知的局限,以主观能动替代客观存在,可以把新石器时代文明肇始与二十一世纪全球化文明认知混作一谈,放在同一杆秤上衡量,完全不管各地文明发展的相对独立性,摒弃了文明认知与艺术审美的多元标准。

比较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我们想要知道什么?我们又是在怎样的历史框架下做这个比较?假如主观化了的普世框架不灵,采取多元文化标准,我们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会不会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出现“鸡同鸭讲”的现象?我想,只要能够清楚分辨鸡是鸡、鸭是鸭,橘子是橘子、苹果是苹果,各溯其源,各识其流,各安其位,比较不同文化的艺术产品,是能提升我们的审美认知的。

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7925

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7925

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通关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791:我始终喜爱驱蚊草,驱蚊草不仅能散发出清爽淡雅的柠檬香味,还有驱逐蚊虫、净化空气的功效,而且还极具欣赏价值,四季常绿。

去年就由于家里养了一盆,整个夏天没有遭到蚊子的侵袭,惋惜冬天由于室内气温太低,那盆驱蚊草没有熬过冬。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单项选择题A、我对驱蚊草的宠爱B、驱蚊草清爽淡雅C、驱蚊草熬不过冬D、驱蚊草驱蚊效佳2:甲乙两人相约见面,并商定第一人到达后,等15分钟不见其次人来就可以离去。

假设他们都在10点至10点半的任一时间来到见面地点,则两人能见面的概率有多大()单项选择题A. 37.5%B. 50%C. 62.5%D. 75%3:前馈掌握是指通过观看状况、收集整理信息、把握规律、猜测趋势,正确估计将来可能消失的问题,提前实行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退在萌芽状态中,避开在将来不同进展阶段可能消失的问题而事先实行的措施。

依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前馈掌握的是()。

单项选择题A、人力资源部的马经理了解各部门的人员缺口、岗位要求等信息后,打算本轮聘请的职位和数量B、某厂进了一批原料,经理要求质检人员对其进行抽样检查,避开不合格原料流人车间C、某宾馆经理接到客人投诉客房空调不能使用后,立即为客人调换了房间,并且组织人员对全部客房的空调进行了检查D、某公司将制造环节外包给外地一家工厂,并在建设生产线的同时,培训对方的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4:旅途是一幅绽开的山水长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松间明月,石上清泉……一路走来,尽收眼底;细细品尝,意趣盎然。

那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路边的小花,纤蕊若斯,带露开放。

置身于旭日清风的抚慰,流连于茂林修竹的环绕,静听鸟语,轻嗅花香,有何胸中块垒不行化解?有何尘世污秽不行荡涤?这段文字意在表达()。

单项选择题A、旅行需要细细品尝,专心感受B、旅行会带给人诗意般的享受C、C,旅行可以去除杂念,净化心灵D、旅行应当学会享受,摒弃功利性5:下列关于管理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022-2023年公务员省考之行测模拟题库附有答案详解

2022-2023年公务员省考之行测模拟题库附有答案详解

2022-2023年公务员省考之行测模拟题库附有答案详解单选题(共20题)1. 朋友见面打招呼,过去是“吃饭了吗”,如今流行“搬新家了吗”“旅游了吗”“进修了吗”。

这种现象可以反映出朋友见面打招呼,过去是“吃饭了吗”,如今流行“搬新家了吗”“旅游了吗”“进修了吗”。

这种现象可以反映出A.恩格尔系数时小时大B.恩格尔系数变小C.恩格尔系数不变D.恩格尔系数变大【答案】 B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新疆自治区首府所在地是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在维语中意思是“美丽的牧场”。

B.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所在地是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C.西藏自治区首府在地是拉萨市,“拉萨”在藏语的意思是“圣地”或“佛地”。

D.克拉玛依是著名的石油城,在满语中“克拉”是“黑”的意思,“玛依”是“油”的意思。

“克拉玛依”就是说当地有黑色的原油。

【答案】 D3. 上海:沪上海:沪A.河南:豫B.福建:鲁C.江西:皖D.河北:赣【答案】 A4. 接纳人工智能是今天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人类演化的________,更是人们生活的需求。

其实,很多人每天离不开的智能手机就是低端人工智能的应用。

更应当看到的现实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具________,未来谁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落后,谁就会被淘汰。

接纳人工智能是今天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人类演化的________,更是人们生活的需求。

其实,很多人每天离不开的智能手机就是低端人工智能的应用。

更应当看到的现实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具________,未来谁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落后,谁就会被淘汰。

A.趋势替代性B.必然竞争性C.方向优越性D.途径倾向性【答案】 B5. 投资∶风险∶收益投资∶风险∶收益A.考试∶作弊∶提升B.学习∶疲劳∶知识C.决策∶错误∶正确D.预警∶误判∶减灾【答案】 D6. 据有关报道,基因编辑技术可被用于彻底治疗抑郁症或早年性痴呆症。

上海市普陀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上海市普陀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卷)2024.4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阅读部分80分,写作部分7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学生答题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10分)1. 按题目要求填空。

(1)__________,先致其知。

(《礼记·大学》)(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六国论》)。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出险峰绝壁上枯木倚挂的奇绝风光。

2. 按题目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排列顺序,语意连贯的一项是()①本次展览300余件展品中,原创比例高达85%,互动展品占比50%以上②上海天文馆坚持原创设计流程,引入最前沿的技术,创造最个性的体验③设计团队根据主题内容创造体验的起承转合,进行叙述性的展示设计④让观众成为故事的主角,参与一场充满戏剧性的天文探索之旅⑤为打造一流的新时代科技馆,创造沉浸式天文科教体验A. ⑤③①④②B. ②①⑤④③C. ⑤②①③④D. ②③④⑤①(2)小杜想写一篇论文《古诗词中的“物流”探微》,已搜集以下诗句,其中不能用以分析古代“物的流通”情况的一项是()A. 紫燕西飞欲寄书,白云何处逢来客。

B.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C.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D.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二、阅读(70分)(一)(17分)阅读以下书籍资料,完成各题。

“中国戏曲的现代意义”主题论坛对话录(节选)论坛参与者:戏曲史学专家廖教授澳大利亚汉学家 M教授传统戏曲爱好者杜先生廖教授发言1:中国戏曲本身无所谓“现代性”,只能说当下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中国戏曲的现代意义。

戏曲不是精英的文化形态,其作品自古不入经史子集,不进入圣贤儒统的政治结构,却是渗透到民间文化的角角落落,与老百姓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包括情感联系,这是大家喜欢戏曲的很重要的原因。

汤显祖VS莎士比亚

汤显祖VS莎士比亚

汤显祖VS莎士比亚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同时出现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英国。

这实在是世界戏剧史上的一大奇迹。

第一战:社会背景:汤显祖(1550-1616)生活在明朝晚期,身历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莎士比亚(1564-1616)历经伊丽莎白时期和詹姆斯一世时期。

他们所处的时代在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方面都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人文主义的崛起对传统势力形成了挑战。

在晚明时期的中国,王阳明的“心学”主张,把人们的思想从程朱理学中解放出来,引发了追求自由的个人主义和博爱主义思潮。

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在欧洲文艺复兴的洗礼下,重新审视和评价中世纪的传统,逐渐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作为伟大的梦者,在各自的国度试图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们走过迥然不同的人生之路,却都成了不朽的戏剧家。

在同时代人的心目中,汤显祖首先是一个政治家,试图在政治舞台上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他刚正不阿,与日益腐败的社会格格不入,最后退出官场,回到家乡江西临川,专心从事诗文戏剧创作。

而莎士比亚主要是一位戏剧家,在伦敦的戏剧舞台上实现自己的艺术之梦。

与汤显祖的政治活动相比,莎士比亚几乎与政治无涉。

汤显祖满怀“治国平天下”的踌躇之志,梦碎之后在诗文和戏曲中宣泄愤懑;相比之下,莎士比亚英国的舞台上却左右逢源,名利双收。

尽管境遇不同,两位天才仍有不少共同之处。

第二战:相同之处:1.两位戏剧大师都在早期作品中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而在后期作品里展现了悲观失望的世界观。

其原因在于,他们所处的社会曾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尔后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汤显祖在创作前两部戏剧作品期间,尽管对社会现状不满,但仍梦想着有一天能得到朝廷重用,大展宏图,对未来满怀希望;而后两部戏剧作品是在他对朝廷绝望、辞官回乡以后创作的,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情绪。

对于莎士比亚来说,他初入伦敦剧坛之时,英国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民族自信空前高涨。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英语分类汇编:专题11 语法埴空 (解析版) (全国通用)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英语分类汇编:专题11 语法埴空 (解析版) (全国通用)
Further, the Silk Route Garden around the greenhouse____60____(walk) visitors through a journey influenced by the ancient Silk Road, by which silk as well as many plant species came to Britain for____61____first time. These plants included modern Western____62____(favourite) such as rosemary, lavender and fennel. The garden also contains a winding path that guides visitors through the twelve regions of the Silk Road. The path offers over 300 plant species for visitors to see, too.
【36题详解】
考查定语从句。句意:为了纪念被誉为“亚洲莎士比亚”的汤显祖,中国文化元素为莎士比亚的故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增添了国际化的色彩。这里为定语从句的关系词,先行词为“Tang Xianzu”,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担当主语,表示人,用关系代词who引导。故填who。
【37题详解】
考查名词的数。句意:莎士比亚故居信托基金会的研究主管Paul Edmondson说,尽管他们从未见过面,但他们的作品中都有共同的主题。本句为“there be”句型,为倒装句,根据谓语动词“are”可判断,本句主语为名词的复数形式。故填themes。
【65题详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阅读练习
⑴东西方这两位戏剧大师,实际上是毫不搭界的,但他们却难得巧合地同在公元1616年逝世。

⑵17世纪的中国,从上到下自我闭关,自我禁足,不可能知道世界之大,也不想知道这世界在发生什么变化。

因此,当然不知道有个英伦三岛,有个莎士比亚。

汤显祖若是了解他的这位外国同道如何为英镑奋斗而其乐融融,也许会选择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不活得那么累,也不会活得那么苦,那么穷了。

⑶莎士比亚比汤显祖幸运,因为他不是书香门第出身,不存在光宗耀祖的想法,这个手套匠的儿子,离开家乡来到伦敦谋生的时候,心态比较从容,要求也不太高。

他只是想挣钱,恰巧17世纪初的伦敦,赶上了资本主义上升期,经济的富足催动了娱乐文化事业的发展。

他一开始在剧团搭布景跑龙套,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他的编剧才能胜过了他的演技,遂让他以鹅毛笔为生,源源不断供给剧团以剧本。

他也从此财源滚滚地成为剧团的股东,成为剧场的老板。

当他再度回到家乡,已是衣锦还乡的体面乡绅,很受尊敬的地方显贵,门楣终于镶上他梦寐以求的贵族徽记。

他还向当地的圣三一教堂捐了一笔钱,不但活着的时候教堂里有他的专用祈祷座席,死后还可以很有面子地埋葬在这里。

⑷直到今天,莎翁故居和他的埋葬地,仍是去英国旅游者必看的景点。

⑸汤显祖相比之下,就有点惭愧了。

我们知道他是江西临川人,但那里已经找不到什么可供凭吊的大师遗迹了。

他这一辈子,按《明史》的说法,“蹭蹬穷老”。

他一生之不得意,第一,在于他自视甚高,开罪了张居正,很晚才得以成进士。

第二,在于他相当自负,在太常寺任礼部主事,上书万历,将万历气得跳起来。

第三,还在于他不甘落寞,“帝怒,谪徐闻典吏,稍迁遂昌知县。

”做了几年小县官,总是想回到京师,以图发展,谁知“主者议黜之,竟夺官”,从此“家居二十年”(《明史》)。

⑹这位大师在他弃官遂昌的那年秋天,完成了他的杰作《牡丹亭》,惊人之笔,名震天下;就在夺官受黜的那年秋天,他的《邯郸记》脱稿。

几年间,他的戏剧成就达到了巅峰。

《牡丹亭》那盛况空前的演出,达到了“京华满城说《惊梦》”的痴狂程度,当不让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在少女巷的寰球剧场演出的成功。

当其时也,汤显祖绝对应该与莎士比亚一样,接着写他的戏剧,方是正道。

可是,他志不在此,日思夜想,指望着朝廷有朝一日能重新起用他,竟放弃了这个最能表现自己艺术天才的福地。

⑺当官,或者为“仕”,对莎士比亚而言,从来不是天经地义的必须如此的人生追求。

他从到伦敦打工那天起,直到退休回乡,活了半百年纪,连个小组长也没当过。

唯一的一次接近最高权力的机会,就是詹姆士一世加冕典礼时,曾经穿上镶金边的侍从服装,戴上熊皮帽子,在他的王宫里,站过一夜岗而已。

因为他所在的剧团,已为国王所有,他不得不尽责当一回哨兵。

可他并不因此对伊丽莎白女王,对詹姆士一世,存有
什么赏个官职之类的额外想法,更不会为乌纱帽之类的官场生涯,魂牵梦萦到茶饭不思的程度。

而汤显祖,直到逝世也未能达到完全彻底的清醒。

⑻所以,汤显祖活了66岁,只有5部戏剧。

莎士比亚活了52岁,【】写出了37部戏剧,【】正如他的同时代人本·琼森所预言,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所有的世纪”那样,产生了全球范围的巨大影响。

汤显祖与他联袂西行的偶然也许并无深意,但引发我们中国人思索的是,为什么在舞台这个特殊空间的创造性上,汤的完美,汤的才分,并不弱于与他同时代的西方同行,却不拥有与之相称的世界性的广泛声誉呢?
⑼有人统计过,汤显祖一生,从14岁补县诸生,到21岁中举,34岁中进士,科举应试几乎花费20年;从南京任太常寺博士,到遂昌县任知县,数年后弃官归里,官场生活15年。

而且,在汤显祖心目中,戏剧,末技也,只是继诗、词、古文之后的消闲活动罢了。

莎士比亚就截然不同了,他写剧本,是谋生之饭碗,呕心沥血,全力以赴;是捞钱之正道,专心致志,绝无他想。

因此,他获得成功,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中国只能有汤显祖,而不能有莎士比亚了。

1. 概括第⑸段的大意。

(2分)
2. 下面关于莎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手套匠的儿子”“连个小组长也没当过”,说明他一直地位卑微。

B. “只是想挣钱”“写剧本,是谋生之饭碗”,说明他本无人生理想。

C. “很有面子地埋葬”“仍是……必看的景点”,说明他很爱慕虚荣。

D. 莎翁从没想要做官,故站岗只为尽责,没有任何求官的额外想法。

3. 第⑻段画线词“联袂西行”的意思
是(2分)
4. 能够填入第⑻段空白处的最恰当的两个关联词是(2分)
A.却因此
B.却而且
C.
就因此 D.就而且
5. 第⑴段的作用有哪些?(3分)
6. 根据全文,从汤显祖的角度说说他未能拥有莎士比亚那样的世界性广泛声誉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案:
1.(2分)汤显祖一生不得意的原因。

2.(3分)(D)
3.(2分)汤显祖、莎士比亚在同一年逝世。

4.(2分)(B)
5.(3分)用看似矛盾的话来开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从毫不搭界中找到话题,表现出作者思考角度的独特;向读者说明触发自己思考和写作的契机是同年逝世。

内容上的作用在于暗示下文将对比二人诸多不同;结构上的作用在于引起下文。

6.(4分)重视科举功名耻谈挣钱的传统文化的影响;闭关禁足的时代氛围;死不觉悟的官本位的人生价值观;把戏剧看作末技的文学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