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技术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给排水工艺中的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给排水工艺中的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膜技术是给排水工艺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先进处理技术。
通过膜的微孔或选择性渗透作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污染物质,实现高效的水处理和净化。
本文将探讨膜技术在给排水工艺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一、膜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膜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过程。
具体应用如下:1. 微滤微滤是一种基于物理过滤机制的膜技术,通过微孔滤膜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胶体。
在给排水工艺中,微滤常用于预处理过程,起到初步去除大颗粒污染物的作用,可使后续处理过程更加高效。
2. 超滤超滤是一种基于物理过滤和分子筛选机制的膜技术,其膜孔径较微滤更小,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胶体、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物。
超滤在污水处理中被广泛应用于二次处理过程,可大幅降低水中微生物的浓度,保证出水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3. 纳滤纳滤是一种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膜技术,其膜孔径介于1nm至100nm之间。
纳滤膜可以除去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质、重金属离子和微量营养物质等,同时保留水中的有益矿物质,获得更加纯净和健康的水质。
4. 反渗透反渗透是一种通过高压作用使水逆向渗透,通过反渗透膜有效去除水中的溶解性物质、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等。
反渗透在给排水工艺中主要用于海水淡化、饮用水净化和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的特点。
二、膜技术的优势膜技术在给排水工艺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性:膜技术可以去除水中的微小颗粒、微生物和溶解性物质,使水处理更加高效和彻底,获得更好的水质。
2. 选择性:膜技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膜孔径,以实现对不同大小和种类污染物的选择性去除,保留有益物质。
3. 节能性:与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相比,膜技术所需的能量消耗较低,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
4. 可控性:通过调整膜孔径、通量和截留效率等参数,可以实现对处理过程的精确控制,保证出水质量的稳定性。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一、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膜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对水进行过滤和分离的一种水处理技术。
它具有高效、节能、无化学品添加等优点,所以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膜技术在水处理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 海水淡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供水紧张问题日益严重。
海水淡化技术通过膜技术可以将海水中的盐分和杂质去除,得到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淡水。
在一些水资源紧缺的地区,海水淡化技术成为了解决供水问题的重要手段。
2. 污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是保障城市环境卫生的重要措施。
膜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可以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生产出清洁的再生水。
3. 饮用水处理:膜技术可以应用于自来水、地下水等饮用水源的处理,去除其中的细菌、微生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提高水质,保障居民的健康。
4. 工业废水处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重金属和化工原料等有害物质。
膜技术可以有效去除这些有害物质,达到排放标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5. 压力驱动与电动式反渗透膜除盐技术:电动反渗透技术是近年来膜技术的新发展趋势,它利用电能来提高膜的去除盐效率,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技术。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革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的膜材料、膜结构、膜模块等不断涌现,使得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性能更加优越。
2. 集成化发展:膜技术在水处理中将逐渐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即与生物反应器、化学氧化等其他水处理技术结合,形成多种技术协同作用,提高水处理效率。
3. 绿色环保发展:传统水处理工艺往往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剂,而膜技术在水处理中不需要外加化学品,且能有效地减少二次污染,因此将是绿色环保水处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智能化应用:随着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膜技术在水处理中将更加智能化,例如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膜设备的自动运行和故障检测等功能,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水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而在众多的水处理技术中,膜技术因为其高效、可靠、环保的特点,成为了越来越多水处理领域的首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膜技术的原理和优势膜技术是利用膜分离原理,以膜为过滤介质,将水中的杂质、微生物、病毒等有害物质分离出来的一种水处理技术。
膜技术主要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四种类型,其应用范围也不尽相同。
相比于传统水处理技术,膜技术有以下优势:1.高效。
膜孔径小,分离效果好,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
2.环保。
膜技术不需要任何化学药剂,可以减少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染。
3.省水。
膜技术可以回收处理后的水,达到节水效果。
4.便捷。
膜技术操作简单,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5.可持续。
膜技术可以循环利用,投资收益高,且使用寿命长。
二、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饮用水处理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
膜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使水变得更加清澈、透明、安全。
膜技术可以借助反渗透膜加工饮用水,将水中的各种离子、微生物、悬浮物、色度等物质分离出来,制备出高质量的饮用水。
世界上很多国家、地区都采用了这种技术来提供高质量的饮用水。
2.污水处理膜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膜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各种杂质、微生物和悬浮物,取代传统沉淀、过滤等处理方式,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和水质。
膜技术可以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达到排放标准。
3.海水淡化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干旱地区的扩大,海水淡化技术也越来越重要。
而膜技术可以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将海水中的盐、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去除,制备出淡水。
海水淡化可以缓解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三、膜技术的发展前景膜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水处理技术,已经快速发展和应用。
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水资源的短缺和水质的恶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水处理技术不断发展,膜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可行的水处理方法,逐渐成为水处理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
一、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膜技术是利用介于微滤过程和离子交换过程之间的膜分离原理进行水处理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膜的选择性渗透性,将水中的溶质分离出来。
根据膜的材质和分离机制的不同,膜技术可以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四种类型。
微滤膜和超滤膜主要是通过筛选的机制分离物质,纳滤膜则是通过孔径大小和电荷的区别分离物质,而反渗透膜则是通过逆渗透的原理分离物质。
二、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 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微滤膜和超滤膜的使用,通过过滤工艺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胶体颗粒和微生物等杂质,使其满足饮用水质量标准。
微滤膜和超滤膜具有较高的过滤效率和较好的水质稳定性,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颗粒物和微生物,在夺取基本饮用水进行处理的同时能保留水中的矿物质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提高了饮用水的整体品质。
2. 膜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膜反应器(MBR)是一种将膜技术与生物反应器技术相结合的废水处理技术。
MBR将生物反应器和微滤或超滤膜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废水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膜分离的一体化。
MBR技术具有接触时间长、降解效果好、排泥量小等优点。
由于MBR 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并且产生的清水可直接回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领域。
3. 膜处理技术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海水淡化是一种将海水转变为淡水的过程,膜技术在海水淡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反渗透膜是海水淡化工艺中常用的膜技术。
通过将海水压力驱动通过反渗透膜,能够有效去除海水中的盐分和其他溶解物质,获得高质量的淡水。
膜技术在海水淡化中具有能耗低、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等优点,成为满足水资源短缺地区淡水需求的重要手段。
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缺以及水污染问题的愈加严重,膜技术越来越成为水处理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它通过利用特殊的膜,将水中的杂质与纯净的水分离,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文将着重探讨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一、膜技术的基本原理膜技术是一种基于屏障作用的分离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膜的孔隙大小和特殊的化学或物理性质,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将水中的杂质与纯净水分离。
膜的材料种类千变万化,常见的有聚丙烯、聚氯乙烯、聚酰胺等。
根据分离机制不同,膜可以分为微孔膜、超滤膜、纳滤膜及反渗透膜等多种类型。
二、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1. 给水处理利用膜技术对自来水进行预处理,可以去除水中的胶体、微生物、悬浮物等杂质,保证给水的质量。
同时,在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膜技术可以将海水、河水等地表水转化为淡水,成为大型饮用水处理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污水处理膜技术可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微生物等污染物,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
当前,以工业废水处理为主的膜技术已经成为常见的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之一,有效解决了冶金、化工、印染等行业处理难度大的污水处理问题。
3. 浓缩处理膜技术还可以用于萃取和浓缩,通过逆向渗透将水中的溶解性物质浓缩至一定程度,减少了化工、制药等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液排放,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三、膜技术的优缺点1. 优点(1)高效:膜技术可实现精细微观分离,过滤效率高。
(2)节能:相比常规处理技术,膜技术能够降低能源消耗。
(3)环保:膜技术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剂,对环境污染小。
2. 缺点(1)成本高:膜技术所需材料较为昂贵,设备价格较高。
(2)污染问题:膜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污染,需要定期更换。
(3)水质要求高:使用膜技术时,水质必须要达到一定程度,否则会影响膜的使用寿命。
四、后续发展趋势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膜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将来,膜材料将更加耐用、环保;膜的筛选、分离效果会更精确;在能源消耗方面,膜技术也将不断优化和节约。
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不断加剧,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已经成为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而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膜技术是一种将物质或能量从一侧传递到另一侧的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分离性、选型性、反应性和加工性等优点。
膜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化工、食品、电子、环保等领域,其中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
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反渗透技术、超滤技术、微滤技术、纳滤技术、气浮膜技术、电渗析技术等。
其中,反渗透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反渗透技术是一种以半透膜为核心的高科技分离技术,采用高压作用下强制将水通过半透膜实现分离过滤和浓缩的技术。
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排除多种腐蚀、催化、有毒有害物质和病毒等,同时获得高净化水质量,广泛应用于纯化自来水、海水淡化、废水处理等方面。
超滤技术是一种物理性分离技术,以微孔大小的滤膜将大分子物质和胶体颗粒从水中分离。
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能有效去除颜色、浑浊物、细菌和病毒等,适用于矿泉水、中水、工业废水、印染污水等的处理,弥补传统精密滤料的不足。
微滤技术是一种高效精密过滤技术,采用压力差将水和待处理物质分离,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细菌和有机物等,广泛应用于电子、饮料、口服液、卫生纸、印刷和染料行业的水处理。
纳滤技术是一种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高科技膜过滤技术,可以去除水中的腐蚀物质、色素、微生物、重金属和溶解盐等有害物质,适用于食品饮料、环卫污水、中水回用等应用领域。
气浮膜技术是一种利用气泡将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等从污水中分离并去除的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能耗低、设计简便等优点。
适合于石化、钢铁、印染、造纸等工业废水的处理应用。
电渗析技术是一种电化学过程,通过电解而将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分离,有效去除水中的离子污染物质,适用于食品加工、饮料工业、医药中间体、电子工业等领域的水处理。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一、膜技术的原理膜技术是一种利用半透膜对混合液体进行分离的技术,其原理是利用膜的孔径和表面特性来选择性地分离和浓缩混合物中的组分。
膜分离一般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方式,通过不同的孔径和选择性来分离不同大小和性质的溶质。
膜技术比传统的过滤、沉淀和溶剂萃取等方法更加高效、节能,而且可以进行连续操作,因此在水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微滤膜和超滤膜用于去除水中浮游颗粒、胶体、细菌等微生物颗粒,纳滤膜用于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无机盐和有机物,反渗透膜用于去除水中的离子和微生物,使得水质更加纯净、清澈。
膜技术还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臭味物质,提高了饮用水的品质和安全性。
在污水处理中,膜技术可以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生物、颗粒物等,同时也可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药物残留、重金属离子等,并且可以实现废水回用,达到资源化利用和减少排放的目的。
膜技术在污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和工业污水处理中的难题。
海水淡化是指将海水中的盐分去除,得到淡水的过程。
而反渗透膜作为海水淡化中的核心技术,因其高效、低能耗和不受水质变化影响等特点,已成为海水淡化的首选技术。
通过反渗透膜可以将海水中的盐分去除,得到高品质的淡水,并且可以实现规模化的应用,有效解决了淡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1. 膜技术将更加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膜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如传感器的应用、在线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建立等,将有效提高膜技术的操作效率和稳定性,降低运行成本和维护难度。
未来膜技术将更加注重节能和环保,如利用新型材料和结构设计,降低膜的运行压力和能耗;开发绿色和可再生的膜材料,提高膜的抗污性和寿命,减轻膜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实现更加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和成本的降低,膜技术将更加广泛应用于城市供水、工业用水、农村饮用水、废水处理、海水淡化等领域,为解决全球水资源问题贡献更大的力量。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创新技术不断涌现。
其中,膜技术以其高效、环保、经济的优势在水处理领域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
一、污水处理为了解决城市污水排放的问题,许多城市纷纷进行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在污水处理厂中,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深度处理阶段。
以青岛市污水处理厂为例,该厂利用中空纤维膜进行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有效地减少了COD、BOD、氨氮等污染物的排放,净化了环境,保障了城市的环境卫生。
二、海水淡化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缺,海水淡化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在海水淡化领域,膜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处理方式。
以加州大学的海水淡化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了亚克力酸酯膜进行海水的初步处理,降低了水中的有机物含量,提高了后续处理膜的寿命和效率,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成本,为全球的海水淡化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
三、反渗透反渗透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对水进行分离,将水中的离子、微生物、悬浮物等污染物去除,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技术。
在工业领域,反渗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半导体、电子等行业中的水处理,以提高产业品质。
例如,台湾富士康生产的LCD面板电视,在制造过程中采用反渗透技术进行水处理,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四、水资源回收水资源回收技术是指对污水进行高效处理,从中提取出可重复利用的水资源。
膜技术作为水资源回收的核心技术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城市环境等领域。
例如,以新加坡的NEWater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了双膜回收技术,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并提取出高品质的水资源,以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
总结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案例很多,这里只是介绍了几个典型的案例。
可以看到,膜技术具有高效、环保、经济等重要优势,可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海水淡化、反渗透和水资源回收等领域,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验证。
在未来的发展中,膜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整个水处理行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膜技术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文章简要介绍了膜处理工艺原理及国内外发展现状,论述了在锅炉补给水改造工程实例中进行的应用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的研究,对工程实施后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试验测试和分析。
对膜处理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标签:膜技术;水处理;电厂
引言
对于膜技术而言,很多年前一直不被人们公认,但是最近这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技术的不断提高,膜技术的潜力已经被很多专家所公认,在美国,这项技术已经普遍存在了,很多年前美国专家就说:一直没有像膜技术这么广泛的被众人应用,从这点可以清楚的看出,膜技术已经在世界各地起到了显著的效果,被很多人所公认。
1 膜技术原理简单的介绍
在一些实验当中,膜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了,学者们采用各种方法对膜技术进行实验,其中水处理的方法是经常见的,而我们经常提到的膜技术,就是指渗透、纳滤、超滤、微滤、还有电除盐等一些技术。
在我们国家,所谓的膜技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出现的,当时并没有被很多人重视,可是过了几年后,膜技术的优点慢慢的被人们所认识。
它的特点较为明显,比如不需要一些酸物质的帮助,还有碱物质帮助,而且出水性能比较好,还很稳定。
到目前为止,反透技术已经被多国家应用了,尤其是我们国家应用的最广泛。
反透技术一般是说一种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是薄膜。
能够在一些外在压力作用下,让溶液当中的水分解一些物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 膜分离技术简单介绍
膜分离技术已经在我国被很多人熟知,这项技术给纯水的提供,还有废水的处理带来了巨大的帮助,膜分类技术是和水处理有有关的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其中主要是包括渗透、超滤、微滤等。
这种原理非常简单,无非就是选择一种固定的材料,然后从中分离出水和杂质。
反透技术是膜技术中的一种,然而这种技术可以说是一种横流过滤的技术,它和一些简单的过滤技术相比并不一样,主要不同点是:大多数的过滤技术都是垂直过滤,然后反渗透技术需过滤液体横向流过反渗透膜。
这就是二者之间主要的区别。
电除盐EDI技术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是靠电场的场力作用,去掉水中的一些离子,这些离子可以是无机的离子,这是一项新技术,近几年比较常见一些。
EDI将传统的电渗析技术和离子交换技术有机地结合,既克服了电渗析不能深度
脱盐的缺点,又弥补了离子交换不能连续工作、需消耗酸碱再生的不足。
EDI 的出水水质能满足锅炉用水对电阻率、硬度和硅的要求。
3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
华电某发电公司现水处理室6套制水设备由于建成年代较早,处理工艺采用传统的离子交换工艺,对胶体硅、有机物等物质基本无去除作用,出水水质接近行业标准的上限,最终产水导电率一般在0.15us/cm以上(标准为小于0.2us/cm)。
造成4台机组热力系统水汽品质不高,氢电导不能满足标准要求,且系统沉积率居高不下(四台机组大修检查,垢量一直偏大,為二、三类设备),对机组热效率有一定影响。
供热期,由于自来水水质改变频繁,此问题越发突出,主要表现在一级除盐导电高,混床运行时间短,大大增加了酸、碱用量和人工劳动强度。
同时超滤布袋过滤器的频繁堵塞,造成超滤反渗透系统无法连续运行,提高了生产制水的成本。
水处理#3单元改造及#8单元锅炉补给水增容改造项目均采用超滤、反渗透膜工艺。
工艺流程为:生水箱→生水加热器→超滤供水泵→自清洗过滤器→超滤装置→超滤水箱→超滤产水泵→保安过滤器→高压泵→反渗透装置→反渗透水箱→反渗透产水泵→8号阳离子交换器→8号除碳器→8号中间水箱→8号中间水泵→8号阴离子交换器→混合离子交换器→除盐水箱→除盐水泵→500立方水箱。
超滤、反渗透工艺比单纯离子交换工艺先进,出水水质优于单纯一级除盐。
改善了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尤其是胶体硅、有机物、TOC、氢电导率等指标,从根本上解决机组水汽品质合格率较低的问题,尽量杜绝热力设备结垢、腐蚀、沉积,提高机组热效率和安全经济性,减缓锅炉等化学清洗频度,减少检修费用。
改造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如下:
因此在减缓锅炉水冷壁的结垢速率,汽轮机叶片的积盐速率方面有影响,在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方面有更深刻的意义。
膜分离过程是物理过程,无需再生剂,所以减少酸、碱排放量,保护了水体环境。
技改工程实施后一级除盐运行周期由15小时延长为720小时左右,按照超滤、反渗透80%的投入率计算,一年一级除盐运行周期再生可减少480次左右。
每年节约再生酸碱费用120余万元。
由于超滤、反渗透工艺存在反洗水、浓水排放,造成自用水大。
在分类回收利用方面仍有部分节能潜力可挖。
4 膜技术在电厂水处理应用中的新发展
膜技术经常应用在电厂水处理当中,而且采用的是最先进的工艺流程:预处理→反渗透→EDI电除盐,膜技术发展的进步,使得超滤以及微滤处理的能力也大大的提高。
微滤和超滤是压力驱动膜,然后反透膜的分离原理和它却不是一样的,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属于机械截留,主要目的是为了分解一些颗粒比较大的分子物质,还有一些胶体、病毒等。
经过一些相关的试验,我们可以证明,作为预处理装置的微滤而言,反渗透生产出来的水量比较清晰,而且污染性还是很小的,所以,对于一些反渗透膜的化学清洗次数,我们可以规定到每月一次,或者更多次。
如果考虑预处理工艺出水水质对后续反渗透膜的寿命影响,可以大幅延长反渗透膜的寿命,从而降低维修、清理、更换方面的成本。
“UF-RO”膜工艺进行除盐试验,其出水硬度、活性硅、电导率等参数均能满足电厂超高压、亚临界锅炉的补水水质要求。
5 结束语
我国反渗透膜的性能及膜的投资费用是膜技术在电厂中迅速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
随着反渗透膜新材料的研究及其制造成本的不断下降,以及运行经验的不断积累,反渗透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会不断降低。
但应当注意到,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紧张以及环保等要求的逐步加强,膜技术必将在我国电厂水处理中取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DL/T951-2005.火电厂反渗透水处理装置验收导则[S].
[2]曲书芳,孙立,南明军,等.EDI技术在发电行业化学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J].山东电力技术,2003(5).
[3] 郭包生,王静,张雨山.超滤膜和微滤膜在污(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业水处理,2001,21(3).
[4]Fu Qiang,Shin HJ,Lee BJ,Han HK. Enhanced systemic exposure of fexofenadine via the intranasal administration of chitosan-coated liposome. Int J Pharm,430(1-2):161-6,2012.
作者简介:刘德宏(1968,5-),男,江苏盐城,工程师,主要从事建设工程管理和电厂化学、环保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