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工艺毕业论文
化学工程大专毕业论文(热门模板8篇)

化学工程大专毕业论文(热门模板8篇)摘要本论文旨在研究化学工程领域中的关键技术和热点问题,通过对热门模板的分析和讨论,为大专学生提供一份具有指导意义的毕业论文参考。
本文涵盖了八个热门模板,包括化工原理、化工设备、化工工艺、化工安全、环保化工、化工企业管理、化工市场分析和化工技术创新。
每个模板都包含了相关的理论背景、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应用案例。
本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工程领域的知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化工原理1.1 理论背景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的基础学科,研究化工过程中物质的传递、反应和控制等方面的基本规律。
主要包括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传热和化学反应工程等内容。
1.2 研究现状当前,化工原理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新型反应器设计、过程优化和节能减排等方面。
例如,微反应技术、反应器内件的创新设计和过程 intensification 等技术的发展,为化工生产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能耗。
1.3 发展趋势未来,化工原理领域将继续朝着高效、绿色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新型反应器和工艺的开发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同时利用先进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化工过程的智能优化和故障诊断。
1.4 应用案例例如,膜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物质的纯度和产率,减少能耗和废水排放。
another example is the application of reactor internals in petrochemical industry, which can improve the reaction kinetics and enhanc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2. 化工设备2.1 理论背景化工设备是化学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各种反应器、换热器、分离器和输送设备等。
化工设备的设计和选型需要考虑工艺要求、材料性质、操作条件和安全因素等多个方面。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论文【化学工程与工艺论文参考例文】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论文【化学工程与工艺论文参考例文】化学工程与工艺论文参考例文篇1浅析化学工程与工艺发展趋势摘要:近代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发展更加注重多学科的融合,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的重要环节。
化学工程与工艺主要通过对相关的化工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使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环境保护与科技发展的道路,进一步调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文就化学工程与工艺发展趋势与环境的影响进行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化学工程与工艺环保发展趋势化学工程与工艺就是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然后进行再次利用实现能量的传递,这样高效环保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产品加工生产的过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发展由来已久,它以化学工程相关理论还有实际的一些运用为指导,利用这一学科知识对各种产品进行研究、开发跟生产。
化工工程领域的相关行业非常多,比如石油化工、生物化工、材料化工、冶炼化工等相关行业。
化学工程领域相关的行业都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化工工程还与一些高新科技领域相互影响作用,共同推动着科技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目前化学工程领域正向着自动集约化、高效精细化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化工工程涵盖的专业领域范围非常广,因此,加强对化工工程与工艺发展研究时非常有必要的。
一、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特点趋势1.化学工程与工艺特点化学工程简称化工,是研究以化学为代表的相关工业的,化学工程与工艺这门学科是一门工业特色十分显著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研究范围广,是一门应用十分宽泛的专业。
如一些食品加工业、印刷业、冶炼业、医药生产、材料化工等都是建立在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的基础之上。
化学工程与工艺这门课就是培养学习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理论知识,想要在这一门学科能够为我国各个行业都做出贡献,就必须要组织构建一个能够发展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的研究基地。
构建适合专业特点的,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创新型体系。
2.化学工程与工艺研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化学工程与工艺这门学科是一门工业特色明显的专业,它覆盖了原有的各种化学相关的专业。
化学化工毕业论文范文

化学化工毕业论文范文一:化学工程及工艺人才培养途径1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产生创造力的前提,只有对未知世界和真理不懈追求的人,才会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实践和创造。
承担科研任务的高校教师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将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研究近况及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带入本科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的热情,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尝试性地解决一些科学问题,为今后的工作和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方面,学生在参与这些课外科技活动的同时,对培养自己的创新意愿和创新动机起到了直接的激励作用,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树立起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另一方面,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会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进而带动并感染周围其他学生积极投入科研,并通过科研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激发求知欲和研究兴趣,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1]。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关键在教师。
因此,优化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2.1采用“传、帮、带、督”的方式,构建高水平教师梯队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每人要拜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老教师为师,跟班听课,并参加辅导、答疑、改习题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教师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同时也接受了考查,考查合格者方可担任课程主讲。
老教师在其中则充分发挥了传、帮、带、督的作用,课前听试讲,结合具体理论、概念与青年教师一起探讨教学方法,给青年教师以鼓励和具体的帮助;课后及时与青年教师交换意见,随时解决其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
同时学校也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技艺大赛、优秀师徒评选、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吸引青年教师参加教改活动,培养锻炼青年教师,构建老中青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梯队。
2.2教学科研相长,不断促进教师的知识更新高等学校教师的职责不仅是开展本科教学,而且要全力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否则就会形成在教学中只能“教死书”的状况。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是对年产8万吨甲醇装置的Aspen模拟及工艺设计。
本设计依据锦西天燃气有限责任公司甲醇生产工段的工艺过程,在实际生产理论的基础上,制定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
本文主要阐述了甲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工业生产方法、生产原理、工艺流程。
采用Aspen对主要设备如:混合器、反应器、闪蒸塔、换热器、精馏塔等进行物料衡算,对甲醇反应器,进料-产品第一换热器,冷却器等六个设备进行热量衡算,并对甲醇反应器和换热器进行设备计算。
并使用CAD绘制相应的工艺流程图。
最后对此工艺过程的安全及环保问题做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甲醇;Aspen模拟;工艺设计;反应器;精馏塔;AbstractIn this paper, This is an update to 80,000 t/Aspen simulation of methanol plant and process design. This design was based on Jinxi natural gas Corporation Limited section petrochemical ethylene plant of methanol production process, in theory on the basis of actual production, develop reasonable feasible design. This article mainly on the status and role of methanol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 principle, technological process of production. Aspen on major equipment such as: flashing Tower, mixers, reactors, heat exchangers, distillation, such as material balance, on methanol reactor, feed-product of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cooler heat six devices such as accountancy, and device evaluation methanol reactor and heat exchangers. And using CAD drawing the flow chart.In the last, make a short illumination for the problem of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ist.Keywords: Methanol; Aspen simulation; design; reactor;rectify;目录内容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1文献综述 (1)1.1甲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1.2甲醇在国内外的发展动向 (1)1.2.1生产技术 (1)1.2.2技术发展动向 (1)1.3甲醇的市场需求状况 (2)2工艺概述 (3)2.1甲醇的性质 (3)2.1.1甲醇的物理性质 (3)2.1.2甲醇的化学性质 (3)2.2生产方法的评述及选择 (3)2.2.1高压法 (3)2.2.2低压法 (4)2.2.3中压法 (4)2.3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种类及性能 (4)2.3.1几种国外催化剂种类及性能 (4)2.3.2几种国内催化剂的性状 (5)2.4甲醇的生产原理 (6)2.4.1合成反应原理 (6)2.4.2精馏工艺原理 (7)2.5工艺流程描述 (7)3物能衡算 (8)3.1物性数据 (8)3.2设计依据 (8)3.3Aspen模拟循环系统的物料衡算 (8)3.3.1进料组分的摩尔百分数 (8)3.3.2Aspen模拟工艺流程图的设备一览表 (9)表3.3 合成甲醇装置的Aspen的模拟设备统计表 (9)3.3.3 Aspen模拟工艺流程的数据衡算表 (11)4设备计算 (20)4.1反应器R301 (20)4.1.1反应器设计依据 (20)4.1.2反应器的计算依据 (20)4.1.3反应器R301 (22)4.1.4反应器的设计Aspen模拟流程图 (22)4.1.5反应器的设计和灵敏度分析 (23)4.2换热器的设计 (28)4.2.1换热器设计概述 (28)4.2.2管壳式换热器的简介 (29)4.2.3 换热器E302 (30)4.3精馏塔塔T401 (34)4.3.1精馏塔的设计依据 (34)4.3.2精馏塔的设计的Aspen的模拟流程图 (35)4.3.3精馏塔T401的设计和灵敏度的分析 (35)4.3.4精馏塔设计 (39)5设计结论 (48)5.1设计结论 (48)5.2安全问题的设计 (48)5.3三废处理 (48)5.4厂址的选择 (49)致谢 (51)参考文献 (52)附录 (53)1 文献综述1.1甲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甲醇,又名:木精、木酒精;英文名:Methanol;分子式CH3OH;分子量:32;是一种无色、易燃、易挥发的有度液体,常温下对金属无腐蚀性(铅、铝除外),略有酒精气味。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基本要求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基本要求毕业论文(设计)是专升本毕业生培养方案中要求完成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完成这一环节需要学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完成并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方法辅导》课程学习;第二,申请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第三,按时间节点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有阶段的任务。
一、毕业论文撰写基本要求:1、开题报告的撰写要求(1)如何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要与所学专业相吻合,要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实验条件、资金等方面的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
题目难易适当,工作量合理,过程完整;●尽量选择结合生产和科研单位的实际任务。
要具有明显的专业背景和明确的研究目的;最好是学生本人单位或合作单位相关的实验研究、化工设计、技术改造、工程放大,产品开发等课题或教师科研课题等,结果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要能反映出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题目是所要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简短精炼,贴切反映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不要大而空,一般不要超过20字;●毕业论文(设计)要求一人一题,类似题目的论文相同率不得大于30%;●通常不提倡读书报告或文献综述类毕业论文(设计)的课题,此类课题达不到申请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位论文的要求。
●确无条件开展实践研究工作的同学应尽量选择毕业设计课题。
(2)文献综述●首先就与你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综合介绍,要将从参考文献所获得的信息客观地进行“综述”,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别人的数据或观点,从而了解国内外目前研究的现状如何,别人都采用什么方法进行了研究;●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评述目前研究的水平,研究方法的适用性或其不足;●最后评述自己拟研究课题有何意义,目前处在什么水平,自己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在论文中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他人的观点的地方,必须注明引用内容的出处(注明相应参考文献的序号)。
本科毕业论文模板化学工程与工艺类

本科毕业论文模板化学工程与工艺类摘要本文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文献研究和实验数据分析,探索了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应用。
论文分析了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技术方法以及前沿研究课题,同时总结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文章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对化学工程与工艺的深入研究,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化学工程与工艺,发展历程,基本理论,技术方法,研究现状1. 引言化学工程与工艺是一门应用广泛且发展迅速的学科,它研究和应用化学原理和技术,实现化学物质的生产、加工和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化学工程与工艺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加强对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发展历程2.1 初期阶段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主要集中在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与应用。
早期的化学工程主要关注单一反应的优化和控制,其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反应速率、反应平衡等方面展开。
2.2 中期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化学工程与工艺逐渐向多组分体系和复杂过程扩展。
在这一阶段,化学工程与工艺开始研究和应用质量与能量平衡、传热传质、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这使得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
2.3 现代化学工程与工艺现代化学工程与工艺已经发展为一门以工业过程为核心的交叉学科,它融合了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现代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研究内容包括反应工程、传质传热工程、流体力学、过程优化与控制等方面。
同时,化学工程与工艺还积极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推动着相关产业的发展。
3.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本理论3.1 基本概念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本理论包括化学反应原理、传质传热理论、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化学反应原理主要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以及反应条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化学工程与工艺论文

化学工程与工艺论文引言化学工程与工艺是研究和应用化学原理和技术来设计、开发和操作化学过程的学科领域。
它涵盖了从实验室规模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阶段。
本文将从化学工程与工艺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是关于化学物质转化的科学和工程技术。
它的目标是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和工艺操作来实现对原始材料的转化和加工,最终得到所需的产品。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时期,随着化学工业的崛起,化学工程与工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现代化学工程与工艺不仅仅关注生产工艺的设计与优化,还包括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考虑。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应用领域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诸多行业和领域。
其中一些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石油与石化工业石油与石化工业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在石油与石化工业中,化学工程师可以设计和优化炼油、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学产品生产等工艺过程,使之更加高效和环保。
医药与生物工程医药与生物工程是另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化学工程与工艺在药物合成、生物反应器设计、生物制药工程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化学品生产和精细化工化学品生产和精细化工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传统应用领域之一。
在这些领域中,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任务是设计和优化化学品的生产工艺,以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并减少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与资源回收环境保护与资源回收是现代化学工程与工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化学工程与工艺可以应用于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等环境保护领域,以及资源回收和再利用领域。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化学工程与工艺在未来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未来发展的几个方向: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化学工程与工艺发展的重要方向。
化学工程师将面临更多的社会责任,需要设计和开发环境友好型的工艺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化工工艺毕业论文范文

化工工艺毕业论文范文1当下的发展水平下面我们来具体的分析一下:第一,生产的效率低下。
就我国来看,我国的工业生产存在一个盲区,重点就在于生产的效率较低。
在化学工程的研究的过程中,生产技术首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环境污染的现象依旧没有被制止。
举个例子来说,在进行的化学生产的实验的过程中,材料的运用做不到理想的反应,反应现象达不到预计的效果。
在这一系列的生产实验的过程中,事实上,环境污染的现象已经在悄然的发生了,化学实验所产生的残留物、化学实验败北过程中所造成的化学污染。
实验过程造成了资源浪费的现象十分的严重,经济浪费更是不在话下,极大的降低了生产的效率水平。
另一方面,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化学产品的使用效率低下,根本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
第二,化学工程的生产过程,给环境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
化学污染在当下我国的环境污染的比重中占了较大成分。
重工业,尤其是金属工业所产生的污染现象尤为严重。
在对水资源的检测的过程中发现,废弃水中的金属含量严格的超过了安全性能的指标。
水资源的污染,也会对地下的土质产生影响,而土质又会影响农业的产值,这样看来,化学生产所造成的污染现象是严重的。
另外,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废弃水的直接排放,给自然环境同样造成了污染。
第三,化学工程的不连贯性,很容易生产的间断性,从而影响生产的进度,尤其是当它发生了不合理的间断的时候,很快就会对整个生产的过程产生影响。
由此看来,生产效率的低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以及生产的不合理的间断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阻碍着化学工程的发展和进步。
2我国化工生产工艺解析从上文中,对于我国目前的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我国的化工生产工艺还不是非常完善。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化学的生产工艺需要有哪些改进呢?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采取哪些最新的化学生产工艺能够降低化学生产所产生的污染呢?第一,化学生产过程中,提高反应条件以及反应环境。
反应条件是化工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为了达到高效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废料的产生,反应条件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页脚. 大 连 民 族 学 院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 文)
微波条件下β-环糊精与间甲酚/赖氨酸的分子识别研究
学 院(系): 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 : 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 生 姓 名: 协梦 学 号: ********** 指 导 教 师: 慧明 评 阅 教 师: 完 成 日 期: 2015年6月 日 . . 页脚. 民族学院 . .
页脚. 目录
目录 .................................................................. 1 摘要 .................................................................. 2 Abstract .............................................................. 3 前 言 ............................................................... 4 第一章 序论 ........................................................... 5 一、β-环糊精包合物简介 ........................................... 5 1.1 环糊精发展进程 ............................................ 5 1.2.2 性质 .................................................... 6 1.3 β-环糊精包合物的应用 .................................... 8 二、微波合成技术概述 .............................................. 9 2.1 微波反应的发现 .......................................... 10 2.2 微波加热原理 ............................................ 10 2.3 微波加热特点 ............................................ 10 2.4 微波加热的应用与研究 .................................... 11 2.5 微波加热技术的应用前景 .................................. 12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14 三、 实验仪器 .................................................... 14 四、 实验试剂 .................................................... 14 五、合成β-环糊精与间甲酚的包合物 ................................ 14 5.1 反应步骤 ................................................. 14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18 六、合成赖氨酸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 ................................ 19 6.1 反应步骤 ................................................. 19 6.2 实验结果分析 ............................................. 22 结论 ................................................................. 23 致 ................................................................... 25 . .
页脚. 摘要
环糊精是一种环状的低聚葡萄糖。其结构为部疏水、外部亲水且略呈锥形的空圆筒,则使得环糊精能作为宿主与不同客体化合物形成特殊包合物。其中β-环糊精应用最为广泛。 微波加热是一种新型的加热方式,具有加热速度快、热能利用率高、反应灵敏、产品质量高等特点,因此在有机合成中得到的频繁使用。 本文主要研究在同等条件下,用微波加热法与饱和水溶液法反应产生的β-环糊精包合物的实质区别。两种方法下,实验合成β-环糊精与L-赖氨酸、间甲酚的包合物,并对包合物通过核磁共振1H谱及紫外光谱进行检测对比分析。证实了发生包合反应的可能性及微波反应有更高的效率。
关键词:β-环糊精;L-赖氨酸;间甲酚;微波加热;包合物 . .
页脚.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icrowave beta cyclodextrins and m-cresol/lysine molecular recognition research
Abstract Cyclodextrin is a kind of annular low glucose.The structure of hydrophobic internal, hydrophilic external and slightly a cone-shaped air cylinder, is makes the cyclodextrin can be used as a host object with different compounds formed special clathrate with beta cyclodextrin applied most widely.
Microwave heating is a new type of heating mode, with?characteristics of?fast heating, high heat energy utilization, sensitive reaction and high product quality therefore get frequent use in organic synthesis.
In this research,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synthesis is heated with microwave heating and using ordinary methods of the essence of the difference of inclusion. Two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synthesis beta cyclodextrins and L - lysine, m-cresol inclusion compound, To detect and analyze the inclusion compound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 H NMR )and ultraviolet spectrum. It confirmed the possibility of occur inclusion reaction and microwave heating has a higher efficiency.
Key words: beta- cyclodextrin L- lysine m-cresol microwave heating inclusion . .
页脚. 前 言
环糊精是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的D-葡萄糖低聚环状物。其结构似一截顶圆锥空腔,环糊精分子空腔外侧为亲水性基团;腔为疏水性基团,腔有微弱的极性。环糊精的这种特殊结构使其能与很多有机分子、金属配合物发生作用生成包合物(inclusion complex)。与环糊精母体相比.其衍生物具有更多更好的特性可使用修饰的环糊精作为电子受体或给体。由于这一独特的空腔结构使环糊精可作为宿主体分子,与很多客体分子形成包合物或主客复合物。20世纪30年代,Freudenberg及同事在实验的基础上推断出环糊精由葡萄糖单元构成。他们还首次设计了环糊精的分离纯化程序,并在1936年提出了环糊精的环状结构。1948年到1950年期间,他们还发现了γ-环糊精并阐明了其结构。从20世纪50年代起,French和Cramer研究组分别致力于研究酶促降解法制各环糊精、分离纯组分以及它们的真实化学和物理性能。 French发现了存在更大环状结构的糊精,而 Cramer研究组则重点研究了环糊精的包结配位能力。环糊精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领域占领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环糊精化学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发展迅猛,目前已经有很多关于环糊精的专著和长篇综述。本文主要讲述β-环糊精与间甲酚及赖氨酸的包合作用,并用紫外分析及核磁共振分析。 . .
页脚. 第一章 序论 一、 β-环糊精包合物简介 1.1 环糊精发展进程 1891年,Villier首次从淀粉杆菌作用过的土豆淀粉里分离出环糊精,当时把它命名为cellulose。 几年后Schardinger分离出两种晶状物质,分别命名为“crystalline dextrinα”和“crystalline dextrinβ”。 20世纪30年代,便对环糊精进行了基础的研究,但发展较慢。后研究逐渐深入,证实了环糊精能形成包埋复合物,并且在一些反应中具有催化作用。 20世纪50年代,对环糊精生成酶、制取方法、环糊精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研究逐渐增多,提出了许多新见解。特别是F.Cramer首先阐明了环糊精能稳定色素,继而又发现能形成包络物,从而在食品、医药、化妆品、香精等方面的应用不断扩大,其相关领域研究工作也随之活跃起来。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逐渐趋近于成熟,开始在一些领域得到应用。 1960年日本首次进行了环糊精的中试生产,此后三十年环糊精才真正进入了工业化生产阶段。 1.2 β-环糊精结构与性质 1.2.1 结构 环糊精(cyclodextyin,CD)是葡萄糖聚合物在环糊精葡萄糖残基转移酶(Cyclodextringlycosyltransferase,CGTase)作用下而形成的,由6-12个D-吡喃葡萄糖基以1,4一葡萄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糖,α、β、γ-环糊精分别是6,7,8个D(+)—吡喃型葡萄糖组成的环状低聚物,由于α-CD分子空洞孔隙较小,通常只能包接较小分子的客体物质,应用围较小;γ-CD的分子洞大,但其生产成本高,工业上不能大量生产,其应用受到限制;β-CD的分子洞适中,应用围广,生产成本低,是目前工业上使用最多的环糊精产品。 β-CD的疏水性及催化活性有限,使其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为了克服环糊精本身存在的缺点,研究人员尝试对环糊精母体用不同方法进行改性,以改变环糊精性质并扩大其应用围。 所谓改性就是指在保持环糊精大环基本骨架不变情况下引入修饰基团,得到具有不同性质或功能的产物,因此也被称为修饰,改性后的环糊精也叫环糊精衍生物。环糊精进行改性的方法有化学法和酶工程法两种,其中化学法是主要的。化学改性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