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不要脸的马屁精:老师跪学生,侍郎学狗叫
拍马屁的典故

拍马屁的典故拍马屁,也称为拍马屁马屁拍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典故,用来形容奉承巴结的行为。
在古代,拍马屁是指人们为了讨好上司、争取权益而虚心谦逊地表示服从和钦佩的行为。
这个典故起源于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个故事,至今流传甚广。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聪明的小伙子,他常年在村外放牧,自家的牲口总能肥壮健康,成群结队地返回家里。
小伙子非常疼爱自己的牛羊,总是尽力为它们提供最好的食物和水源,让它们在茂盛的青草地上放牧。
因此,他的牲口一直都健康而强壮。
有一天,小伙子看到村里有一位富豪,他的玛瑙马非常出色。
看到这匹马,小伙子眼馋不已,他心想自己若能得到这匹马,那将是多么有面子的事情。
于是,小伙子想尽了办法,终于赢得了这匹玛瑙马的拥有权。
得到了心爱的玛瑙马后,小伙子开始驾驭它奔跑,以展现自己的富贵与威严。
然而,小伙子却发现玛瑙马在无法依附在自己身上的情况下,丝毫不受自己的指挥,也不给自己面子。
尽管小伙子日夜照料,但他的玛瑙马却始终没有任何效果。
小伙子陷入了困惑和焦虑之中,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匹玛瑙马。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小伙子遇到了一位智者,他向智者请教如何让玛瑙马服从自己。
智者看到小伙子的困境,便告诉他:“你为何不试一试拍马屁呢?在马的足下积沙成塔,你应该慢慢地给予它恭维和奉承,让它心生敬意。
”小伙子恍然大悟,他开始朝玛瑙马的脚下堆积沙土,并开始对它言听计从地恭维和奉承。
渐渐地,玛瑙马开始对小伙子生出敬意,它开始服从并听从小伙子的指挥。
小伙子为了保持这种关系,每天都会对玛瑙马虚心恭维,直到它真正成为他的亲密伙伴。
这个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懂得拍马屁并不是坏事。
相反,恰如智者所说,拍马屁就是给予人足够的关注和肯定,使其心生敬意,并乐于投入。
当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尊重别人的意见和努力,虚心学习,我们就能赢得对方的认同和支持。
当然,拍马屁也要把握尺度。
如果过分恭维和奉承,就容易被人认为是虚伪和阿谀奉承。
一个真正厉害的人,更看重的是真实本质,而不是表层的奉承和虚伪。
为了保命学狗叫的皇帝是谁

为了保命学狗叫的皇帝是谁在中国的历史上,皇帝是一个时代的主宰,他们掌管着每个朝代的命运。
但是却有一位皇帝学狗叫,不是为了取乐,而是为了保命。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为了保命学狗叫的皇帝是谁?司马炽学狗叫司马炽是司马衷的弟弟,是司马炎的是二十五个儿子。
在司马炽还未即位,司马衷还在位的时候,司马炽就显示出了高端的窝囊本领。
当时宫里面皇族内部争斗,十分混乱,按照一般来说,这时候众皇子们肯定是纷纷出来争夺王位,可这司马炽却成天的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也不过问政治,生怕被明争暗斗牵扯进去。
当然,司马炽的这种做法也不失为是一种自保的好手段,也是因此,司马炽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纷争,逃离了杀戮,使得自己可以明哲保身。
但是司马炽的好日子并不长,在司马衷死后,司马炽被迫的被扶上了王位,成为了晋怀帝。
司马炽是司马越的太弟,当初司马炽之所以可以登上王位,也多亏了司马越的帮忙。
所以,司马炽即位以后,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司马越,司马越开始全面的统掌朝政,甚至连皇帝的下一代都拿下了,成为了太子的太傅,也就是老师。
当然,司马炽是胆子小了些,但是并不傻。
面对司马越的越权执政,司马炽十分不满,也并不甘心仅仅做一个傀儡皇帝,所以司马炽渐渐反抗。
但是这点儿小心思,早就被司马越看在了眼里,心中十分恼火。
就这样的明争暗斗,司马炽和司马越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
司马炽开始反抗,为了夺回笨属于自己的势力,司马炽在趁司马越出差的时候开始壮大自己的力量。
然而,司马越的势力太大,在宫中到处都是司马越的耳目,很快司马越就知道了司马炽在宫中的行动。
于是,司马越迅速回宫,先发制人。
回宫后,司马越想到了一个计谋:诬告司马炽的亲信试图谋反,并胁迫皇帝处死他们,其中被诬告的还有司马炽的舅舅。
就这样,窝囊的司马炽害怕连累到自己,便把这些自己的心腹大臣全都杀死了。
当时,宫中内乱不断,于是便给了外部敌人以可趁之机。
公元311年的春天,匈奴人刘聪率领自己的部队直接来到了洛阳,任意杀害当地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最无耻、最会拍“马屁”的唐代大诗人宋之问是个什么样的人

最无耻、最会拍“马屁”的唐代大诗人宋之问是个什么样的人今天介绍一首怀乡诗,作者是宋之问,诗的名字叫《渡汉江》,原诗如下: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很有名,但是这个诗人却有严重的人格缺陷,如果说前面提到的初唐写《蝉》的诗人虞世南,品性、书法、文辞没有一样不好,被唐太宗称为“五绝”,最后得以善终,可做文人的标杆的话,那么,宋之问简直就可以做他的对立面,据说宋之问在品格上简直一无是处,最后也无善终。
(宋之问像)宋之问(约656 —约713)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西河(山西汾阳)人,也有一说是虢州弘农(河南灵宝)人,宋家没有显赫的门第家世。
门庭崛起在宋之问的父亲辈,他的父亲宋令文起自乡闾,矢志于学,交友重义,“比德同道,理阃探索词源论讨。
”多才多艺,不仅“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
”文学水平高,书法水平高,又力气惊人,因此唐高宗时做官做到左骁卫郎将和校理图书旧籍的东台详正学士,饶著声誉。
正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勤奋好学,各得父之一绝;宋之悌骁勇过人,得了力气一绝;宋之逊精于草隶,得了书法一绝;宋之问则工专文词,得了文学一绝,成当时佳话美谈。
上元二年(675年),长得身材高昂、仪表堂堂的宋之问进士及第,登临“龙门”,踏上了仕进正途,此时,宋之问只有19岁,翩翩美少年,志得又义满,很快,宋之问才名大盛,最终宋之问与同期的大诗人沈佺期并称“沈宋”。
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即开始于这个时候。
武则天当政时,宋之问以文才为宫廷侍臣,很受宠幸,(据说主要是善于拍马逢迎,有“龙门夺袍”的典故,甚至还有自荐面首的诗文传世,只是武则天嫌他口臭才不了了之。
)(龙门夺袍)(附注:龙门夺袍。
据说武则天立大周之后,御驾临幸洛阳龙门香山寺游玩。
“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
并由她的文学侍从著名才女上官婉儿主持并裁定优劣。
古人怼人也太狠了!!惊艳到你的句子

古人怼人也太狠了!!惊艳到你的句子
1.想说:以为嫁的是青蛙王子,结果是只癞蛤蟆
古文:燕婉之求,蘧篨(qú chú)不鲜
2.想说:和你聊不到一块儿
古文:井蛙不可语于海,夏虫不可语于冰
3.想说:没见过世面,赶紧回去种地
古文: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4.想说:只会吹牛皮,厚颜无耻
古文: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舌如簧,颜之厚矣
5.想说:每天都被自己帅到睡不着
古文: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
6.想说:小人得志,别太猖狂
古文: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7.想说:你那么厉害,咋不上天呢?
古文:汝乃天骄,何不上九霄?
8.想说:再见,懒得跟你们这群小人玩
古文: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9.想说: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古文:欲图大事,莫拘小节
10.想说:做人要懂礼貌,不懂礼貌赶紧去S
古文: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chuán)死。
历史上最著名的6个拍马屁故事,看来拍马屁也是个技术活!

历史上最著名的6个拍马屁故事,看来拍马屁也是个技术活!拍马屁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要是拍的不好,拍的马尥蹶子就会很尴尬了。
我们接下来一起看看中国古人的马屁智慧吧!最机智的马屁——解缙贺喜解缙是明代有名的才子,因为他聪明机智深得朱元璋的喜爱,有一次朱元璋跟他说:“昨夜宫中有喜,你不妨作诗一首。
”解缙想到宫中有喜,应该是有皇子降生,便说:“君王昨夜降金龙。
”朱元璋:“是女孩。
”解缙:“化做嫦娥下九重。
”朱元璋:“可惜已经死了。
”解缙:“料是世间留不住!”朱元璋:“已经把她抛到水里去了。
”解缙:“翻身跃入水晶宫。
”解缙可谓才子,反应非常快,能根据朱元璋每句话的重点全方位的拍马屁,却又不会生硬别扭,似乎每句话都发自真心,恭维的恰到好处。
最刺激的马屁——唐伯虎祝寿唐伯虎曾经应邀为一财主的母亲祝寿,或许是对财大气粗之人有一些不满,主人请他题诗祝寿的时候,唐伯虎就开始皮了,首句“这个婆娘不是人”,差点没被打死,但是他马上题出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这就让主人很开心了,眉开眼笑等着他的第三句,“生下五男都是贼”,这不但讽刺了财主剥削贪敛之恶习,也让他们非常下不来台,正生气呢,想着怎么收拾唐伯虎,只见唐伯虎悠悠的写下了最后一句:“偷得蟠桃献母亲”。
唐伯虎真的是个人才,四句话两句一转,都可谓惊险刺激,有才华的人就是这么傲娇,马屁都拍得不同凡响。
最套路的马屁——袁枚辞行清代袁枚自小师从名臣尹文端,师生二人志趣相投,可谓至交,二十三岁那年,袁枚官拜七品县令,赴任前向老师辞行,尹文端问他:“你此去赴任,都准备了些什么?”回答:“学生也没有准备什么。
就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
”尹文端一听有点生气,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能搞这一套,还是要讲究勤政务实呀!”袁枚说:“老师您有所不知。
如今社会上的人大都喜欢戴高帽子,像您老人家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呀!”尹文端听完之后很是受用,他的学生不流于世俗的同时还夸了一下自己,可谓余韵悠长,意义深远,真的是最高的高帽子了。
“拍马屁”、“马屁精”的由来

“拍马屁”、“马屁精”的由来“拍马屁"、"马屁精"的由来“拍马屁”⼀词,源于元朝⽂化,蒙古族的⼀般百姓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夸上⼏声“好马”,以博得马主⼈的欢⼼。
可是相沿很久以后,有的⼈不管别⼈的马好坏、强弱,都⼀味地只说奉承话,把劣马也说成是好马了。
逐渐⼈们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屁”,⽤于讽刺不顾客观实际,专门谄媚奉承、讨好别⼈的⾏为。
蒙古重骑兵词义:⽤于讽刺不顾客观实际,专门谄媚奉承、讨好别⼈的⾏为。
出处: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回:“还有朋友哚拍马屁⿁讨好,连忙搭俚买好仔家⽣送得去铺房间。
”事例:这⽼⼩⼦,专爱攀龙附凤,是把拍马屁的好⼿!★郭澄清《⼤⼑记》第⼆章⽤法:作谓语、定语、状语;⽤于⼝语旁征博引:1、⽐喻谄媚奉承。
《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帐房师爷因为他时常进来拍马屁,彼此极熟,不好意思驳他。
” 清秋瑾《演说的好处》:“这种最上等的⼈,腐败不堪,今⽇迎官,明⽇拜客,遇着有势⼒的,⼜要去拍马屁。
” 管华《清风店》⼆:“她⿐⼦这么⼀哼,傻⼩⼦陈贵便⽴刻跟着拍马屁。
”2、⽅⾔。
⽐喻⼀个⼈经常阿谀奉承。
3为了讨好领导说很多过于夸张的褒奖⾔语3、马屁精,同拍马屁。
指⼀贯拍马屁的⼈。
引经据典:1、从前,塞外有个财主,买到了⼀匹好马,⼼中⾮常⾼兴。
于是就请⾃⼰三个⼥婿来喝酒。
酒过三巡,财主从马厩⾥牵出宝马,让三个⼥婿作诗来赞美这匹骏马。
三个⼥婿为了讨好⽼丈⼈的欢⼼,纷纷搜肠刮肚,寻觅佳句。
不⼀会,⼤⼥婿⾛上前来朗声道:“⽔⾯置⾦针,丈⼈骑马到阴⼭。
来去数百⾥,⾦针尚未沉。
”财主听了连连称好。
⼆⼥婿不急不忙,⼀字⼀句的念道:“⽕上放鹅⽑,丈⼈骑马到余姚,来去数千⾥,鹅⽑未被燎。
”财主听罢⼤喜。
这时候轮到三⼥婿了,三⼥婿天资愚钝,急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双⼿在宝马的屁股上只拍,宝马被拍得不耐烦了,放了个屁。
三⼥婿灵机⼀动:“马⼉放个屁,丈⼈骑马去会稽,来去数万⾥,屁门还未闭。
古代文人幽默趣事多

古代文人幽默趣事多古代文人是中国历史上的精英阶层,他们在政治、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古代文人们并非都是沉闷严肃的形象,他们中间也有着很多幽默趣事。
这些趣事既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智慧与幽默感,也让我们更加亲近这些历史人物。
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古代文人的幽默趣事。
1. 曹操的马屁精曹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才华与智慧是无人能及的,而且他还有一种幽默的一面。
据说,曹操有一次在一次宴会上,有人对他说:“公是马屁精。
”曹操听后大笑不止,连忙拍桌子说:“我曾经见过一个马屁精,没想到今天见到两个!”这种幽默的反击方式展现了曹操的幽默感和洞察力,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同于常人对他的认识。
2. 苏轼的豁达与幽默苏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才华与品性受到了历代文人的赞誉。
苏轼也有着幽默的一面。
有一次苏轼在岭南望着广州的城墙说:“广州市这么大,比京城还要大,天下第一了!”旁边的人说:“这可不一定啊,不过是市面大。
”苏轼听后便说:“这是京城地小,又抑甚小?”苏轼的幽默与豁达在这个小故事中尽显无疑。
3. 杜甫的啰嗦与自嘲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影响深远,被誉为“诗仙”。
杜甫也有着一些幽默趣事。
据传,杜甫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常常是非常啰嗦的。
有一次他去拜访朋友,朋友见到他来了便立即请他坐下,然而杜甫说:“坐下,说话!”朋友便问:“说什么?”杜甫便回答说:“谁知道?”这段趣事展现了杜甫的自嘲与幽默感。
4. 陶渊明的乖张与幽默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化及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仕途不顺,最终选择了隐居,并以其清新明丽的田园诗为后人所称颂。
陶渊明也有着一些幽默的趣事。
据说有一次他在客厅吹奏箫曲,走了几步便静下来,侍者问为何不继续吹奏,他回答说:“我既是文人,当管风雅而不为琴瑟。
”这段趣事展现了陶渊明的乖张不羁与幽默感。
5. 岳飞的悲观与幽默岳飞是宋代著名的抗金将领,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马屁得人心,古代7个马屁经典,看到第3个给跪了!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马屁得人心,古代7个马屁经典,看到第3个给跪了!拍马屁一词源于元朝文化,据传,蒙古族的一般百姓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
如今,则引申为下属对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屁”。
拍马是一个技术活,除了要脸厚嘴甜会来事儿之外,还要讲究技巧,张小娴曾经说过:“重量级的情话要轻得像一根羽毛,不经意飘落在对方心里,却正好搔着她的痒处。
”其实马屁亦然。
马屁拍得不好才叫拍马屁,马屁如果拍的好,那叫情商高,拍得顶好的,那叫生活的艺术。
最机智的马屁——解缙赋诗明初,朱元璋对解缙的才学很是赏识。
一天,他突然对解缙说:“宫中昨夜有喜,你不做诗一首?”解缙立即想到可能有皇子诞生,随即出口一句:“君王昨夜降金龙”朱元璋却说:“生的是个女孩子呢。
”解缙脑筋急转,吟出第二句:“化做嫦娥下九重”哪知朱元璋接着说:“可惜已经死了。
” 解缙马上跟进:“料是世间留不住!”朱元璋跟着说:“已经把她抛到水里去了。
” 解缙立马吟出:'翻身跃入水晶宫。
'经典不经典?巧妙不巧妙?这哥们简直绝了,全诗环环相扣,首尾呼应,简直妙趣至极,直把惹得朱元璋龙颜大悦!最刺激的马屁——唐伯虎祝寿一财主为其母摆寿宴,多次邀请唐伯虎,伯虎推辞不得,只得出席。
席间,财主请伯虎为其母题诗以贺,伯虎在众人面前更不好推辞,乃乘酒兴挥笔写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财主五兄弟脸上顿现怒色,“婆娘”有鄙视之意,“不是人”的评价任谁也受不了啊。
伯虎不以为意,稍一醮墨,题出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财主五兄弟脸色立即阴转晴,厅上掌声一片。
掌声未已,伯虎又挥毫写下第三句:“生下五男都是贼”这还得了?财主五兄弟怒目圆睁,几乎要挥拳了,虽然财富的积累过程的确有剥盗之嫌,可也不能当这么多人面来羞辱啊!伯虎微微一笑,写下了最后一句:“偷得蟠桃献母亲”宾客们掌声雷动,财主五兄弟眉开眼笑。
五个人能到天上去偷蟠桃,也非俗子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古代最不要脸的马屁精:老师跪学生,侍郎学狗叫
导读:溜须拍马,自古有之。
孔夫子曾经曰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马屁精之所以要腆着脸说一些肉麻的话,放下身段做一些厚颜无耻的事儿,还是因为对方手里有他们想要的东西。
于是乎,昔日拍马者,后来往往成了贪官。
跪出来的选票
下跪,一般是弱势的人跪强势的人。
最典型的,莫过于奴才见了主子时的那一声“喳”,然后主子挥挥手说:“起来吧”,这就是恩典了。
可明代的严嵩,为了跻身权力高层,不惜拍自己门生的马屁,关键时刻还放弃了为师者的尊严,不惜在学生面前下跪。
明正德十二年开科取士,严嵩任考官,其中有个考生叫夏言,是严嵩的小老乡。
按照惯例,夏言算是严嵩的门生,见面得乖乖叫一声“老师”。
遗憾的是,老师在官场上混不过学生,夏言没过十年就当了嘉靖朝的礼部尚书,当时大明朝正陷入“大礼仪之争”,故此职位相当显达。
而严嵩呢,混来混去,还在翰林院做文散官,不知路在何方。
眼看夏言在政坛呼风唤雨,受到皇帝的宠信,严嵩心里很是失落。
一番算计后,打算走夏言的门路——有机会要讨好,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讨好。
但夏言这人比较骄傲,看不起“恩师”的奴才相,始终与之保持一定距离。
某日,严嵩在家中置办酒席宴请夏言,再三邀请,夏言就是不去。
严嵩没办法,在夏府门前耍赖皮长跪不起。
到了这个地步,夏言再不去就不合情理了。
这一跪,严嵩跪出了一张重量级的“选票”。
在夏言的举荐下,他的官位节节高升,终于在嘉靖十五年夏言升任内阁首辅后,被提拔为礼部尚书。
《明史》中对严嵩的评价是没什么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可谓一针见血。
有一次嘉靖皇帝心血来潮,自制沉香水叶冠赐予大臣。
沉香水叶是道教常用的吉祥物,本来就是皇帝的寻常恩典,一般的大臣,在朝议或觐见等正规场合,仍然是要戴官帽而不是沉香水叶冠。
但严嵩却能从中揣摩出“圣意”,每次见皇帝,他都规规矩矩戴上,“还特地用轻纱笼住以示郑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