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律入门
律诗入门的简单知识

律诗入门的简单知识一、律诗入门篇——十分钟教会你学律诗前言:此方法的压韵是以《中华新韵》为基础的,平仄按是现代拼音的四声来确定的,即拼音中的1,2声为平。
3,4声为仄。
学好这个,以后可以自己再去浏览一下宋朝流传下来的《平水韵》,提高一下认识。
用《新韵》还是用《平水韵》,各人自便。
个人还是认为用韵也应该与时俱进,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音、语调,所以,盲目地应用千年前的古人韵调,有食古不化之嫌。
一家之言,悉听尊便。
学律诗先从五律讲起,弄懂了五律,其他的律诗,绝句就是水到渠成了。
第一,二分钟:强行背出这四句基本格式,这是五律,七律,排律,五绝,七绝等诗的变化之根本。
背出这四句,学律诗就算入了门。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其实是两个对仗工整的联。
平平仄仄平”这句更要背熟。
第三,四分钟:上面的四句格式,重复写一遍。
就是一首五律诗的完整格式之一了。
五律有两种基本格式;仄起式,平起式。
仄起式,平起式里面又各自分了两种,其实只是第一句变化了一下,一共就只有个四种格式了。
仄起式:第一种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四句再重复一边,就成了五律。
第二种,只是把上面的格式的第一句改成“仄仄仄平平”,其他不变,就成了另一种格式的五律了。
这种五律的格式,第一句最后一个字是韵字。
和上面那首不一样。
全称叫“仄起入韵式”。
第五分钟:五律平起式。
平起式第一种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句再重复一边,就成了五律。
第二种,只是把上面的格式的第一句改成“平平仄仄平”。
其他的和上面的“仄起式”原理一样。
看看清楚,五律诗翻来覆去,其实就是四句基本格式在变而已。
第六,七分钟:复习上面的。
第八分钟学七律。
七律其实和五律一样,只是在五律的每句前面加两个字就是。
加的方法也很简单。
如“平平仄仄平”最前面是“平”音,那么在它前面加两个“仄”音就可以了。
变成了“仄仄平平仄仄平”。
同理,每句最前面的是“仄”音,加两个“平”音就可以了。
诗词格律入门

诗词格律入门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诗词格律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格律是指诗词的意境及其形式结构要遵守的一定规律。
而入门则是学习的第一步,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诗词格律,以下是一些入门级别的知识。
一、什么是格律?格律包括韵律和字数两个方面。
韵律是指韵脚的设置,字数则是指每句的字数要求。
在唐宋时期,格律变得愈加复杂,不同诗体的字数和韵脚都有不同要求。
而小学生接触的初学级别,往往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四个基本诗体的格律。
二、五言绝句的格律五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
其韵脚布局为仄仄平平仄。
其中,“仄”指音调偏低的字,“平”则为音调平稳的字。
例如:《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三、七言绝句的格律七言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
相较于五言绝句,其句子长度更长,因此难度也更大。
其韵脚布局为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四、五言律诗的格律五言律诗由八句组成,每句五个字,共四十个字。
在音韵布局中,则需要同时出现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等三个韵脚。
例如:《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五、七言律诗的格律七言律诗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共五十六个字。
与五言律诗相同,也需要同时出现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等三个韵脚。
例如:《浣溪沙·古人训诂汉文家书帖》古人训诂汉文家,惟是介士有馀华。
争让襟怀虚名重,但将疏财信去佳。
两脚朝天真似鸟,一身飞去胜仙花。
西山望见青楼锁,岂知朱实在峰阿。
总之,诗词格律是诗词的灵魂,是整个作品的关键要素之一。
想要写好诗词,了解和掌握格律的基础知识十分重要,只有不断地实践和学习,才能够写出优美的作品。
格律诗词写作入门第二讲

让每一个生命诗意成长 作业二(抄写)
积累素材
四支韵常用韵字
名 词:时 诗 枝 期 丝 师 池 姿 眉 旗 棋 词 篱 辞 谁 儿碑祠湄帷漪脂嵋 医
非名词:知 迟 悲 思 随 移 垂 离 披 疑 为 追 之 欺 持 驰 吹 炊奇宜 痴危私滋遗疲饥皮怡熙慈陂曦
B:○仄 仄平平○仄 仄平
C:○平 仄○仄 平○平 仄仄 D:○仄 平○平 仄仄平平
特殊句式:平仄仄平仄平仄
让每一个生命诗意成长 判断句式的方法
在符合交替率的前提下,看后三字 (平)平仄为 A (仄)仄平为 B 平 仄仄为 C 仄 平平为 D
也可看最后两个字: A平仄 B仄平 C仄仄 D平平
让每一个生命诗意成长 句式判断练习
一、根据下面的分类,写单字词语,并标出平仄 天文 地理 花草 树木 飞禽 走兽 颜色词
四声平仄表
平水韵
普通话
阴平(一声)
阳平(二声)
上声
上声(三声 )
去声
仄
去声(四声)
入声
入派三声:入声分派到平声、上声、去声
根据这个对应规律,普通话中的一声、二声大体为平水韵 中的“平声”(除个别入声字和古今异声字),三声、四声 大体为平水韵中的“仄声”(除个别古今异声字)。
截取前七个字,产生句式
A、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B、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பைடு நூலகம்每一个生命诗意成长
句式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每句一、三、五字,平仄自由
(B句第三字不能变,D句第五字不能变
让每一个生命诗意成长 律诗四种基本句式
A:○平 平○仄 仄○平 平仄
律诗基本知识

律诗基本知识律詩基本知識一、五言古诗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句式——每句五言却是固定不变的。
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的近体律诗和绝句,故称五言古诗。
唐代的五言古诗虽源于汉、魏,但决不因袭模拟,呈现出自己的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唐初陈子昂、张九龄等力追建安风骨,通过自己的感遇,表现出自己的性格,开启了一代有思想、有个性、有艺术特色的诗风。
继后李白、杜甫勃兴,或抒发性灵,寄托规讽;或缘事而发,忧国伤时;而王维、孟浩然等又以其清谵婉约的作风参与其间,是繁星丽天的盛唐诗歌,闪烁着耀眼的光彩。
中唐时期,又出现了韦应物、柳宗元等名家,也都能各以自己的品格启迪后人。
例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维的《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韦应物的《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不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二、七言古诗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
简单地说就是篇幅较长,容量较大,用韵灵活。
如杜甫的七言古诗代表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丹青引赠曹霸将军》等。
目录 [隐藏]1 溯源2 划分3 作法4 演进5 相关词条6 参考资料七言古诗-溯源七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
格律诗词入门基础知识

格律诗词入门基础知识
格律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它有严格的韵律和格律要求。
入门格律诗词,需要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一、格律诗词的基本构成要素
格律诗词一般由词头、平仄、韵脚、字数等基本构成要素组成。
其中,平仄是格律诗词最为重要的因素,它决定了每个字的发音方式。
二、格律诗词的韵律要求
格律诗词的韵律要求非常严格,它不仅要求每个字的发音,还要求每句话的韵脚要和前后句的韵脚相对应。
因此,入门格律诗词,首先需要学习韵律的基本知识。
三、格律诗词的字数要求
格律诗词的字数要求也很严格,一般要求每句话的字数相同,不允许出现多余或者缺少的字。
因此,入门格律诗词需要注意字数的掌握。
四、格律诗词的写作技巧
格律诗词的写作技巧也非常重要,包括词头的选取、韵脚的搭配、平仄的运用等等。
因此,入门格律诗词需要学习一些写作技巧,才能够写出符合要求的格律诗词。
以上就是入门格律诗词的基础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就可以开始学习和写作格律诗词了。
- 1 -。
格律诗基础知识

格律诗基础知识∙1.普通话声调中的阴平、阳平称为平声,上声、去声称为仄声。
2.两句为一联或一个对子:前一句称为上联、上句或出句,后一句称为下联、下句或对句。
在八句律诗中,一二句称首联(或第一联),三四句称颔联(或第二联),五六句称颈联(或第三联),七八句称尾联(或第四联)。
3.每句最后一个字称为脚。
押韵的脚称为韵脚,不押的称为白脚。
4.对仗是把同类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一般规则是词性相对。
例如:抗美与援朝。
5.孤平是五言的第二个字或七言的第四个字是一个孤独的平声字,被仄声包围。
避免孤平的方法:五言的第一个字、七言的第三个字不用仄声。
补救孤平的方法:把孤平字后面的相邻字改为平声。
格律诗写作要求∙一、声律(声调)要求:1.一句内平仄相间(交错)⑴七言句内平仄句式:①□平○□仄●○○●②□平○□仄●●○○③□仄●□平○●●○④□仄●□平○○●●⑵五言句内平仄句式:①□平○●●○②□平○○●●③□仄●○○●④□仄●●○○注:○表示平,●表示仄,□可平可仄,但以□中的为佳。
2.一联内上下两句(即一二句、三四句、五六句)的平仄相对(相反),只要节拍字(二四六字)平仄相反即可。
3.两联间(即二三句、四五句、六七句)的平仄相粘(相同),只要节拍字(二四六字)平仄相同即可。
4.脚分明:①韵脚的平仄都相同;②白脚与韵脚的平仄相反。
二、对仗(对偶)要求:律诗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中间联都必须工对(字数相等,语序[词性、句式、语法结构] 相同,意义相当)而绝句只有四句,可以不对仗;上下句相应位置不能使用同字对。
三、押韵要求:偶数句末必须押韵(多为平韵),奇数句末可押不押(当首联不对仗时,首句常入韵;反之,常不入韵);尽可能不使用同一个字重复作韵;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作韵;最好押同一声韵四、章法(逻辑结构)要求:只要意思要连贯即可:一般说来,绝句为起承转合,律诗为起承转承转∙余浩然: 格律诗词写作, 岳麓书社, 20XX年6月.承转合。
关于律诗的知识点

关于律诗的知识点
1. 律诗的押韵超重要的呀!你看像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韵脚多和谐呀!押韵能让律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一首美妙的歌曲,多好听呀!
2. 对仗也是律诗的一大特色哟!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里“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这对仗多工整呀,是不是特别厉害?就像一个精致的工艺品,让人赞叹不已!
3. 律诗的平仄很关键呢!它能让诗歌有音律美。
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是很好的例子,那平仄的变化,就如同音乐的旋律一样起伏,太有魅力了呀!
4. 律诗的起承转合多有意思呀!就像故事有开头、发展、转折和结局一样。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就是这样呀,从“孤山寺北贾亭西”开始,一步步引导我们感受春天的美好,不是很棒吗?
5. 律诗的意境营造很神奇的!孟浩然的《春晓》,那种美好的意境仿佛让我们真的置身于春天的早晨,哎呀,这感觉太奇妙了!
6. 律诗的情感表达多丰富呀!可以是喜悦、悲伤、感慨等等。
杜甫的《春夜喜雨》就满满都是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呢!所以呀,律诗真是个超级棒的文学体裁呀!
我的观点结论是:律诗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值得我们好好去欣赏和学习。
律诗知识讲堂(一)

律诗知识讲堂(一)1、律诗中大家一定记住:起承转合是对应首颌颈尾“起”也就是首联:一般以景或情起句“承”也就是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转”也就是颈联:由情转到景或者由景转到情来表达更深一层意思“合”也就是尾联:是画龙点睛之笔。
颌联和颈联最本质的区别:“颌联承,颈联转”大家一定牢记。
颌联和颈联另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一景与一情。
颌联,就是用景语按照主题写一副成联。
颈联,就是用情语,按照主题写一副成联。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颌联还是颈联,绝对不是单纯的对联,而是不能脱离主题的对联。
它不象单纯的对联那样要求严格,可以宽对。
2、颈联,也就是“转句”。
是下章的开始,是56句,和34句一样,必须对仗,没有选择。
转的时候,若还是在前面的景语上铺展,就是拖泥带水,但若直接转情语,却又会断裂。
因此,转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第五句要跟着第四句来。
来看诗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里的“万里”,扣着前面的长江,就没有出现断裂。
很自然的从景语转到了情语,这就是转。
3、颈联对仗的要求,和颌联一样。
所不同的是,一个是景语,一个是情语。
4、结合平仄和律,说下颌联和颈联。
青山横北廓,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请大家注意颌联的“万”字,这是什么声字呢?这是去声字。
它的位置在第三位。
在五律中,按音律来看,与七律不同的是,七律五个音节,五律四个音节。
第三字,通常为第二音节按字排,在第三位。
这里使用去声字的目的,是拔高音调。
诗是唱的,这个“万”字,对整句诗而言,就起到了“抑扬顿挫”的效果。
颈联的“故”字有同样的效果。
读来,抑扬顿挫感立出。
这个抑扬顿挫的效果通常用在两个对仗处,或最后合句上。
这种情况,在填词的时候,尤其多。
5、关于去声字与顿的关系,朋友们在读和抄写的时候,多注意一下就会很容易掌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律诗的四大要素 • 押韵
• • • • •
• • •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shēn)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rén)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hū【e】n)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shén)
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 押韵的字都是平声字(第一声和第二声) 相同韵脚的字放在偶数句的句尾。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 就构成了声音的回环的美。
对仗句举例
• • • • • • • •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尊酒家贫只旧醅。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练
• • • • • • • •
格律诗的四大要素
• 对仗
•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就是把同类的 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一般讲对偶,指 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一 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 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颜色对颜色、 人名对人名等。
格律诗的四大要素
• 对仗
•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就是把同类的 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一般讲对偶,指 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古体诗和近体诗
• 排律
• 上韦左相二十韵 杜甫 • 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八荒开寿域,一气转洪钧。 霖雨思贤佐,丹青忆老臣。应图求骏马,惊代得麒麟。 • 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韦贤初相汉,范叔巳归秦。 盛业今如此,传经固绝伦。豫章深出地,沧海阔无津。 • 北斗司喉舌,东方领缙绅。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独步才超古,馀波德照邻。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 • 岂是池中物?由来席上珍。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 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隐沦。长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频。 • 回首驱流俗,生涯似众人。巫咸不可问,邹鲁莫容身。 感激时将晚,苍茫兴有神。为公歌此曲,涕泪在衣巾。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
古体诗和近体诗
•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成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 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凡不受近体诗格律 束缚的,都是古体诗!它包括隋唐以前的 诗,还有后人写的古风。例如:李白的 《蜀道难》、白居易的《卖炭翁》、《琵 琶行》,杜甫的《石壕吏》等。
练
• • • • • •
习
路旁曲 刘禹锡 南山宿雨晴,春入凤凰城。 处处闻弦管,无非送酒声。 黄子陂 司空曙 岸芳春色晚,水影夕阳微。 寂寂深烟里,渔舟夜不归。
练
• • • • • •
习
路旁曲 刘禹锡 南山宿雨晴,春入凤凰城。 处处闻弦管,无非送酒声。 黄子陂 司空曙 岸芳春色晚,水影夕阳微。 寂寂深烟里,渔舟夜不归。
古体诗和近体诗
• • • • • • • • • • • • 五言绝句 岸芳春色晚,平平平仄仄 水影夕阳微。仄仄仄平平 寂寂深烟里,仄仄平平仄 渔舟夜不归。平平仄仄平 ——司空曙《黄子陂》 七言绝句 岂有豪情似旧时,仄仄平平仄仄平 花开花落两由之。平平仄仄仄平平 何期泪洒江南雨,平平仄仄平平仄 又为斯民哭健儿。仄仄平平仄仄平 ——鲁迅《悼杨铨》
习
• 找出下面这些首诗的对仗句。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
练
• • • • • • • •
习
• 找出下面这些首诗的对仗句。
五言和七言
•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 五言古诗称为五古,七言古诗称为七古;五言 律诗称为五律,七言律诗称为七律;五言绝句 成为五绝,七言绝句称为七绝。 • 古体诗除了五古和七古外,还有所谓杂言。杂 言指长短句杂混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 七字句,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甚至七言 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列一类,而是归 入七古(即使没有七字句)。
练 习
• 请指出下面的哪些是古体诗,哪些是近体诗。
• • • • • • • • • • •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风月万家河两岸,笙歌一曲郡西楼。 诗听越客吟何苦,酒被吴娃劝不休。 从道人生都是梦,梦中欢笑亦胜愁。 ——白居易《城上夜宴》 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 燕女游春月,罗裳曳芳草。 ——南朝民歌《子夜四时歌之春歌》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南朝民歌《子夜四时歌之春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 甫《绝句》
练
习
• 请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标出下面这 首诗的每个字的声调。 • 塞下曲 卢纶 • 月黑雁飞高, • 单于夜遁逃。 • 欲将轻骑逐, • 大雪满弓刀。
练
习
• 请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标出下面这 首诗的每个字的声调。 • 塞下曲 卢纶 • 月黑雁飞高, 去阴去阴阴 • 单于夜遁逃。 阳阳去去阳 • 欲将轻骑逐, 去阴阴去阳 • 大雪满弓刀。 去上上阴阴
格律诗的四大要素
• 四声
• 现代汉语(普通话) 古代汉语
• • • • • • • •
阴平(第一声) 阳平(第二声) 上声(第三声) 去声(第四声)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1.平声,后代演变成阴平和阳平。 2.上声,后代有一部分演化成去声。 3.去声,后代绝大部分仍然是去声。 4.入声,在普通话里完全消失,分别并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练
习
• 请用平仄标出下面这首古诗的声调(红色的字是 入声,入声属于仄声字) •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 • ——杜甫《月夜忆舍弟》
练
习
• 请用平仄标出下面这首古诗的声调(红色的字是 入声,入声属于仄声字) •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杜甫《月夜忆舍弟》
古体诗和近体诗
• • • • • • • • • • 五言律诗 方丈浑连水,仄仄平平仄 天台总映云。平平仄仄平 人间长见画,平平平仄仄 老去恨空闻。仄仄仄平平 范蠡舟偏小,仄仄平平仄 王乔鹤不群。平平仄仄平 此生随万物,平平平仄仄 何处出尘氛。仄仄仄平平 ——杜甫《观李固清司马弟出水图》
古体诗和近体诗
格律诗的四大要素
• 平仄
•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古代诗人们 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 就是上去入三声。对应于现代汉语普通话 就是第一、二声(阴平和阳平)是平声, 第三、四声(上声和去声)是仄声。
练
习
• 请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平(阴平、阳平) 仄(上声、去声)标出下面这首诗的每个 字的声调。 • 塞下曲 卢纶 • 月黑雁飞高, 去阴去阴阴 • 单于夜遁逃。 阳阳去去阳 • 欲将轻骑逐, 去阴阴去阳 • 大雪满弓刀。 去上上阴阴
练
习
• 请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平(阴平、阳平) 仄(上声、去声)标出下面这首诗的每个 字的声调。 • 塞下曲 卢纶 • 月黑雁飞高, 去阴去阴阴 仄平仄平平 • 单于夜遁逃。 阳阳去去阳 平平仄仄平 • 欲将轻骑逐, 去阴阴去阳 仄平平仄平 • 大雪满弓刀。 去上上阴阴 仄仄仄平平
练
习
• 请用古代汉语的平(阴平、阳平)仄(上 声、去声、入声)标出下面这首诗的每个 字的声调。 • 塞下曲 卢纶 • 月黑雁飞高, 入入去阴阴 仄仄仄平平 • 单于夜遁逃。 阳阳去去阳 平平仄仄平 • 欲将轻骑逐, 入阴阴去入 仄平平仄仄 • 大雪满弓刀。 去入上阴阴 仄仄仄平平
格律诗的四大要素
• 四声
• 现代汉语(普通话) 古代汉语Βιβλιοθήκη • • • • • • • •
阴平(第一声) 阳平(第二声) 上声(第三声) 去声(第四声)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1.平声,后代演变成阴平和阳平。 2.上声,后代有一部分演化成去声。 3.去声,后代绝大部分仍然是去声。 4.入声,在普通话里完全消失,分别并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古体诗和近体诗
• 凡是遵守格律规则的就是近体诗。近体诗中的律诗有 以下特点: • 1.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 2. 押平声韵。 • 3. 每句平仄都有规定。 • 4. 每篇必须有对仗,中间的两联必须对仗。 •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字数少一半。五绝只有二十字,七绝只有 二十八字。
• • • • • • • • • • 七言律诗 留春不住登城望,平平仄仄平平仄 惜夜相将秉烛游。仄仄平平仄仄平 风月万家河两岸,仄仄平平平仄仄 笙歌一曲郡西楼。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听越客吟何苦,平平仄仄平平仄 酒被吴娃劝不休。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道人生都是梦,仄仄平平平仄仄 梦中欢笑亦胜愁。平平仄仄仄平平 ——白居易《城上夜宴》
格律诗的四大要素
• 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 七八句叫尾联。颔联和颈联一般是必须对仗的,而首联和尾联 是可对可不对的。绝句形式上等于律诗的一半,对仗与否是自 由的。 • 对仗要求同类的词相对,词大约可分为下列九类: • 1.名词;2.形容词;3.数词(数目字);4.颜色词;5.方位词; 6.动词;7.副词;8.虚词;9.代词。 • 注:a、数目自成一类,“孤”“半”等字也算数目。b、颜色 自成一类。c、方位自成一类。d、不及物动词常常和形容词对。 e、代词“之”“其”归入虚词。 • 连绵字只能和联绵字对,而且词性同类。如:鹦鹉对鸳鸯(名 词),逶迤对磅礴(形容词),踌躇对踊跃(动词)。 • 专名只能对专名,最好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 • 名词还可以细分: • 1.天文;2.时令;3.地理;4.宫室;5.服饰;6.器用;7.植物; 8.动物;9.人伦;10.人事;11.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