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合集下载

31.XX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国旗下讲话

31.XX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国旗下讲话

XX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国旗下讲话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实践充分证明:各民族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各民族共同团结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着眼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

”各族人民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同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如今,在全面建设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在抗洪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更要团结一致、凝聚力量,确保中国发展的巨轮胜利前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

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卷首语09“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入阐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着眼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显著成绩。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

要深刻认识到,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民族团结宣传标语电子教案

民族团结宣传标语电子教案

民族团结宣传标语1、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加强清真食品监督管理2、加强党的领导是处理好民族问题的根本保证3、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4、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法律5、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6、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7、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8、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9、维护少数民族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少数民族公民的根本利益10、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民族互相离不开11、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12、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13、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14、加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15、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是党的一项基本原则和政策16、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17、坚持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18、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9、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0、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共同迈向小康社会21、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开创民族团结新局面22、增进民族团结的情谊、宣讲民族团结的事迹、干好民族团结的事业、争当民族团结的楷模23、中国共产党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24、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25、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6、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27、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的东河民族大家庭而努力奋斗28、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东河29、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30、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政通人和、百业兴旺31、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2、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33、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和谐安定的大好局面34、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爱护生命一样维护社会稳定3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36、加强各族人民大团结,全面建设创新和谐新东河37、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38、共产党员要做民族团结的模范39、基层党组织要成为民族团结的坚强堡垒40、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图大业携手进步41、加强民族团结发展东河经济42、民族法制进万家,民族团结花盛开43、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44、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45、推进民族法治建设,共建民族团结东河46、民族团结人人出力,团结民族人人受益47、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48、人人遵法守法,共创民族和谐家园49、民族团结千业,草原和谐万代功50、民族团结手牵手,和谐发展心连心51、促进民族团结,繁荣草原钢城52、平等是民族团结之本,和谐是民族发展之魂53、民族团结和谐之本,共同繁荣魅力之源54、汇聚民族团结之力,创建东河文明之城55、同栽民族团结之花,共享繁荣稳定硕果56、维护民族团结人人有责,共享繁荣稳定人人受益57、搞好法制宣传,促进民族团结58、草原百草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59、民族团结时时讲,和谐包头更富强60、民族团结始于心,和谐东河践于行61、当民族团结的楷模,做共同进步的标兵62、建设法治文明,构筑和谐东河63、加强民族团结,建设法治东河64、团结平等,互助和谐65、团结进步,和谐发展66、团结拼搏,共同繁荣67、和衷共济,共同发展68、民族团结时时讲,和谐包头更富强69、加强民族团结,共建和谐鹿城70、心系民族团结,情牵包头繁荣。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简报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简报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简报1.写一个关于民族团结的简报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孕育、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崇高而朴实的民族团结意识。

正是这种民族团结意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解体,始终没有屈服,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种共同愿望,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单靠一朵美丽的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

因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

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社会。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56个民族之间是和谐、团结,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花似锦;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

让56个民族联手牵手手相握,将心比心心相连,齐心协力向前进,共创美好明天!以上、2.简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广泛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对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民族团结手抄报内容hfjgfghfgyr而发挥以很任意如“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著名的《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徒、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60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60年来,中华民族在前进过程中克服了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种种困难和考验,顶住了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心同德、并肩战斗.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靠各民族团结友爱.今天,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往开来、意气风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把各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讲任务,是56个民族共同的任务;讲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成绩;讲困难,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讲前途,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只有56个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中华民族才能焕发出无比磅礴的伟大力量,民族复兴的伟业才会展现出宽广灿烂的光明前景.编辑本段辉煌成就建国60年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的60年.“同心掬得满庭芳”.60年来,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得到扎实推进,法制化建设成效显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得到坚持和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民族团结的观念牢牢扎根千家万户,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处处绽放.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三个离不开"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各族群众建设现代化的热情空前高涨,祖国大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国务院先后召开了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了56个民族的4000多名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全社会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各族人民好、伟大祖国好、民族团结好的时代主旋律.民族团结.。

维护民族团结 实现共同进步

维护民族团结  实现共同进步

三、维护民族团结 1、维护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每一个民族的命运都和祖国的命运紧密 相连;团结稳定是福 分裂动乱是祸;促 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 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民族凝聚 力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 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 开”;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生 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3、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 俗习惯、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4、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都归 结为民族问题;
四、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实现共同进步 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 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了各族人 民; 2、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解 决民族地区的困难和问题归根到底要靠 发展;
材料二:严惩暴力犯罪行为 维护民族团 结和睦 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 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造成巨大的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是一起境外指挥、 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事 件,其目的就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挑起民 族对立,破坏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我国 政府以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严厉打击这 一暴力犯罪行为,坚决维护社会稳定。
二、知识链接 一、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 二、党的民族方针政策: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领导核心,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 的生命线; 2、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 和谐; 3、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 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4、我国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优越性;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集中统一领导 与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坚持和完 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全面贯彻落实 民族区域自治法; 5、“三个尊重”包括:尊重各民族的宗 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工作总结(优选5篇)

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工作总结(优选5篇)

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工作总结(优选5篇)【第1篇】2023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总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总结自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来,民乐县西街社区积极行动,以三个到位确保了创建活动的有序开展。

思想认识到位。

民乐县西街社区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全面提高社区全体干部及辖区内少数民族成员的民族政策水平,增强了各族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促进了社会的团结进步。

学习宣传到位。

充分利用集体学习、社区集会,在干部群众中突出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民族工作主题,积极开展民族宗教知识学习宣传,并针对典型民族团结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做到了突出基层、服务百姓、全员参与、人人皆知。

活动落实到位。

社区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积极发动社区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有效推动了各民族间的融合发展,在全社区营造了互帮互助、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

【第3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工作总结范文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xx县委宣传部xx中共xx县委统战部xxxx 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关于开展xxxx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搞好宣传月活动,为维护我镇社会稳定和增进民族团结,营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环境,结合本镇实际,今年8月份,我镇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民族工作主题,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推动了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落实。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今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此项工作,结合实际,成立了由镇长xx为组长,镇专职人大副主席为副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干部会议,传达贯彻落实了宣传月活动的内容,充分利用镇联系村、村联系组、组联系户搞好宣传。

特别在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同时,深入群众开展“三个离不开”,努力营造宣传民族政策、落实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社会氛围。

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三维路径_包桂芹

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三维路径_包桂芹

民族地区大学生是肩负促进民族地区大发展、大繁荣和大团结历史重任的生力军,也是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为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核心凝聚力,外化为他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行动,最重要的是挖掘、弘扬、传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由此进一步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

一、民族地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既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确保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和谐稳定;又要注重融人类优秀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一体,以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鲜血液。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各民族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切实增强各族人民的“四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牢固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

[1](P252-253)应该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奋斗梦、共同繁荣发展梦,引导各族大学生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上来。

“四个认同”的基础,是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10篇】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10篇】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10篇】1.民族团结心得体会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大国家,在这个大家庭里,56个民族团结一心,互帮互助,谁也离不开谁。

正所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

”不一样的民族虽然有着不一样的语言、不一样的生活环境、不一样的宗教信仰,但却有着同一个信念:维护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成为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

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

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

周恩来总理说过:“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老舍先生也曾说过“大家语言不一样,心但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无数的名人曾被民族的团结所感动,无数的名人曾被民族团结的力量所震撼!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构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这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构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一个祖国的建设不可能只靠一个人,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

我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我们少年儿童在建设祖国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潜力也增强了。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我的精神象征,每个人都在悄悄的为民族团结贡献出自我的微薄之力,在每个人的心中都默默的放飞着一只和平鸽,全国人民友好团结是每个个人心中最渴望的事。

只有民族之间团结一心,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完美;只要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昨日的悲惨现象才不会发生;只要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走向国际社会,走向真正的辉煌!56个民族用不一样的语言,说着一样的话: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互帮互助,永远向前。

2.民族团结心得体会俗话说,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只要各民族团结一心、凝心聚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没有踏不平的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民族团结进步学习心得体会
高林

《团结就是力量》这首着名的歌曲,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

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
至今日,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
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
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主要保证。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
反面;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
国各族人民历经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
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奥匈帝
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语言失败了。
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
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
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
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民族团结友爱
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广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地联合,团
结一致走上的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
度的确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凝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60多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
的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诗篇。60多年来,中华民族
在前进过程中克服了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种种困难和考验,顶
住了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
破浪、胜利前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
心连心,同心同德、并肩战斗。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
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互相里不开”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
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中华民族
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靠各民族团结友爱。今天,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继往开来、意气风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伟
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吧各民族紧紧的凝聚在一起。讲任务,
是56个民族共同的任务;讲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成绩;讲困难,56个民
族共同的困难,讲前途,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只有56个民族同心同德、群
策群力、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中华民族才能焕发出无比磅礴的伟大力量,民
族复兴的伟业才会展现出宽广灿烂的光明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