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第二章——中国海外客源市场分析(1)
《客源国概况》教案

过去人们的旅游活动往往集中在著名景区或大都市,而现代旅游阶段,旅游活动的范围大大扩展。不仅从西欧、北美扩展到全世界,而且从南极地到热带丛林,从非洲沙漠到南美高山,都有旅游者的足迹。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如一些荒僻的雪山幽谷、乡野村落、大漠孤岛,如今更具魅力。科技的飞跃还把游人送上了太空和海底,这种旅游地域的广泛性可谓遍及全球。
2.美洲区
包括北美、南美两大洲所有国家和地区。这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旅游市场。其国际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在世界各大地区中仅次于欧洲地区,居第二位。此外美洲也是仅次于欧洲的世界第二大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但这一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少数几个国家。
3。东亚及太平洋区
世界旅游组织的宗旨是:通过推动和发展旅游,促进各国经济繁荣与发展,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
世界旅游组织在1979年9月第三届代表大会上,正式确定每年的9月27日为世界旅游日,这是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的共同节日.创立该节日的目的在于给旅游宣传提供一个机会,引发人们对旅游的重视,促进各国在旅游领域的合作。其来由是因为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于1970年9月27日在墨西哥城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将要成立的世界旅游组织章程。此外,还因为这一天恰好是北半球的旅游旺季将要过去,而南半求的旅游旺季即将到来的时候,正是一年中世界人民旅游度假的好时节。
二、世界旅游组织
(一)国际性旅游组织
1、世界旅游组织
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缩写:WTO)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全球性政府间旅游组织。其前身是1947年成立的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IUOTO),1975年1月2日正式改用现名,总部设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第二章——中国海外客源市场分析(2)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第二章——中国海外客源市场分析(2)
在中国海外客源市场中,亚洲国家是主要的客源国。
以下是对一些亚洲国家的分析:
1. 日本: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客源国之一,日本游客数量稳定增长。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旅游交流逐渐增加,旅游便利化措施的推进也促进了两国间的旅游往来。
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吸引了许多日本游客。
2. 韩国:韩国是中国另一个重要的客源国。
中韩之间的旅游交流也在不断增加,两国之间的直航航班数量增加,旅游签证便利化也推动了旅游往来。
中国的美食、购物和文化吸引了许多韩国游客。
3. 东南亚国家:东南亚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也是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国家的旅游资源丰富,价格相对较低,中国游客对这些国家的旅游需求量大。
同时,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增加,他们更能负担起出国旅游的费用。
此外,中国在非洲和欧洲等地也有一些重要的客源国。
比如,非洲国家如埃及、南非等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吸引了一部分中国游客。
欧洲国家如法国、英国等也吸引了中国游客,中国的中产阶级对欧洲的旅游兴趣增加。
中国海外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但在其他地区也有一定的份额。
随着中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便利化的推进,中国海外客源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客源国概况

客源国概况1.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a.人数持续增长b.旅游者素质不断提高c.内容更加多样化d.科技发展体现在旅游业中。
2.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特点:a.旅游业发展速度快,增幅大。
b.旅游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c.旅游活动遍及全球d.旅游内容和方式日趋多样化e.旅游业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大产业f.旅游业的国内管理和国际协调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3.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现状特征:客源构成分析:(1)从客源来分析,中国海外客源市场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和华侨,另一部分是外国人(包括已加入外国国籍的海外华人)。
近几年来,港,澳,台同胞和华侨一直是我国海外客源市场的主体。
(2)从区域来分析:中国海外市场分为亚洲市场,太平洋市场,欧洲市场,北美市场。
目前,中国的海外客源市场主体为亚洲太平洋市场,其次为欧洲和北美市场。
(3)从国籍来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前,客源国主要是日本,苏联及东欧国家,80年代以后,客源国剧增,遍布世界各大洲,其中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菲律宾,太过,马来西亚,新加坡成为我国十大稳定的客源市场。
2005年列入前五位的客源国依次是: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马来西亚。
(4)从旅游目的来分析,外国旅游者来华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观光休闲,参加会议及从事商务活动。
(5)从性别来分析,男性仍是我国客源市场的主体。
(6)从年龄来分析,中青年仍是我国海外客源市场的主力军。
(7)从入境方式来分析,乘飞机仍是主要入境方式。
(8)从旅游者在华消费水平来分析,依次是外国人,我国香港同胞,台湾同胞,澳门同胞。
(9)从职业来分析,来华旅游的成分比较复杂,分布比较比较广泛,商人偏多。
(10)从来华停留时间来分析,与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还较短,外国人,台湾同胞停留时间较长,香港同胞。
澳门同胞停留时间较短。
(11)从入境月份来分析,来华游客较多集中在8-11月,是旅游旺季,特别是10月份形成高峰,而1,2,12月较少,是旅游淡季。
旅游客源国与目的地国概况

旅游客源国与目的地国概况重点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格局:1、欧洲市场:总体不平衡,欧洲旅游业最发达,一直处在领先地位。
随着欧盟成员国的增加,欧洲市场还在扩大。
2、美洲市场:以美加(北美、加勒比)为主,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仅次于欧洲和亚太地区3、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旅游市场:亚太国际旅游业发展迅猛,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4、非洲市场:整体水平最低,南强北弱。
5、中东市场:最不稳定,国际旅游业在二战进入快速发展。
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趋势:1、旅游业继续保持世界上最大产业的地位。
2、国际旅游区域的重心向东转移的速度加快。
3、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趋向分散化。
4、国际旅游方式趋向多样化。
5、中远程旅游渐趋兴旺。
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发展)。
6、国际旅游对旅游安全更为重视。
(海外)客源市场分析:1、亚洲客源地持续增长且基数大。
2、欧洲客源地发展基本平稳。
3、美洲客源地持续平稳增长。
4、大洋洲和非洲客源地属于发展中的客源市场,是较为薄弱的地区中国入境旅游面临的严峻挑战:1、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2、旅游产品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
3、旅游设施、服务水平较低4、促销缺乏力度5、旅游业现行体制不健全。
为此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1.优化旅游大环境2.要深入研究中国海外客源市场,加大旅游创新力度,不断推陈出新,改进老的旅游产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推出旅游精品,改善产品结构;3.进一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4.加大管理力度,确保旅游服务质量上档次。
5.建立与国际旅游业相适应的的管理体制,它是提高中国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内在保证。
6.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开展境外旅游促销,加大宣传力度。
亚洲旅游区东北亚旅游区: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东南亚旅游区(即东盟):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东帝汶南亚旅游区: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印度、马尔代夫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亚(中东):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约旦、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亚洲旅游区是现代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发源于以色列)、佛教以及印度教、儒教、犹太教、道教等宗教的起源地和最大的传播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极具特色。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第二章——中国海外客源市场分析(1)36454

1980-2007年入境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速度
收入增长(%)
人数增长(%)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h
4
(二)中国入境旅游业的 现存问题与发展前景
第一节 中国海外客源市场概述
❖ 一、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历史回顾 ❖ 二、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形成 ❖ 三、外国旅华游客的地域构成
h
1
一、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历史回顾
❖ 我国的现代旅游业是从新中国成立(1949年)后发展起来的。 海外客源市场的发展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 1.建国初期到60年代初:绝大部分外国旅游者来自于苏联、 东欧和朝鲜、越南和蒙古等国;
比例 (%)
人数 (人)
比例 (%)
人数 (人)
比例 (%)
2005年 799 272 3.91 644 564 8.1
9 797 421 48.4
7 038 429 34.8
975 451 4.8
2006年 882 873 4.0
1 732 421 7.8 10 319 866 46.5
8 044 594 36.2 1 230 512
65.2
7 043 574
34.8
14 354 120 64.6
16 569 911
63.5
7 856 146 35.4
9 539 757
36.5
h
21
二、性别与年龄结构特征
❖ 年龄结构
中国主要客源国概况

1 了解中国客源国的海外旅游市场
2 了解中国主要的客源产出国家
目录
3
了解并熟悉中国主要客源国的风 俗,文化,礼仪
4
了解并熟悉中国主要客源国的 知名旅游景点,旅游业态
东京
京都
是日本国的首都,东京仅次于纽约、伦 敦。和巴黎并列,并称“世界四大城 市”。东京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都 市,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是一 座国际大都市。这里有众多的著名大学, 博物馆,图书馆和各类旅游胜地。
圣淘沙岛
是新加坡最佳度假地,曾为英国海 军基地,岛上建有海事展览馆、蜡 像馆、蝴蝶园和昆虫博物馆、艺术 中心、奇石博物馆、日军投降纪念 馆和亚洲文化村、海底世界等景区 及各种娱乐设施。
是新加坡首都,马来语意为 “狮子之城”。新加坡市林荫 道路宽阔,高层建筑林立,草 坪花坛公园点缀其间,景色怡 人,空气清新,环境整洁,花 卉遍地,绿树成荫,是座名副 其实的花园城市。
(5)要穿干净袜子。
2020/1/19
新加坡
概况
1、国名含义:别称星洲、星岛、狮子之城 2、国花:胡姬花(兰花),新加坡人称“卓锦万代 兰”,为“卓越锦绣、万代不朽”之意。
节日:独立日为1965年8月9日,人日(放生)。 3、国旗:国旗由上红下白两个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 长与宽之比为3∶2。左上角有一弯相见时,一般 都施握手礼,男女之间可以握手。马来人则是先用双 手互相接触,再把手收回放到自己胸口。到新加坡从 事商务活动的最佳月份是3月到10月,以避开圣诞节及 农历新年。见面时要交换名片,名片可以用英文印刷。 在会谈中尽可能不要吸烟。 新加坡人不喜欢挥霍浪费, 宴请对方不要过于讲排场,尤其是在商务活动中,答 谢宴会不宜超过主人宴请的水平,以免对方产生其它 想法。
国际旅游与客源国概况-自考-大纲

高纲1011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7129国际旅游与客源国概况南京师范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设置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国际旅游与客源国概况》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本课程的基本知识,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世界及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掌握中国主要客源国的基本情况,从而深刻认识到我国入境旅游要想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我国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真正实现我国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转变。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共分八章,在充分认识国际旅游业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要全面地了解并熟练掌握世界各主要旅游国家,特别是作为我国主要客源市场的欧美、日韩及东南亚各国,在历史沿革、自然与人文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业现状及旅华市场新特点和新情况,掌握我国主要客源国的与旅游有关的文化艺术、风土人情、性格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基本概况,旅游资源特色和主要游览胜地分布,并初步掌握接待不同国家、不同阶层境外旅游者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为从事旅游管理、宾馆服务、翻译导游等工作打基础。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旅游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学等,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本门课程打下理论基础,而本门课程则是把前修课程的理论与我国各主要客源国的实际结合起来。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世界及中国旅游业(一)课程内容全面介绍世界及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世界旅游组织的产生与发展,世界旅游组织的性质与作用,世界旅游组织对全球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简单介绍世界六大旅游市场。
(二)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全面了解世界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对世界旅游组织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尤其应该对世界旅游组织关于全球旅游市场的划分以及各个市场区域的基本特征有明确、清晰的认识,为深入研究国际、国内旅游发展态势,为正确分析与评价我国的海内外旅游市场范围奠定基础。
中国旅游客源国论文

中国旅游客源国论文第一篇:中国旅游客源国论文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论文带你畅游法国你喜欢薰衣草吗?你喜欢美酒吗?你喜欢香水吗?你想在童话般的古堡里做着童话般的梦吗?这些你都可以在浪漫之都法国找到你钟情的那一个……现在,我就带你畅游法国,让你在花都巴黎感受万种风情,在普罗旺斯畅游田园风光,在蓝色海岸挥洒本真自我,在博物馆里品味文艺魅力。
这里是法国,来到这里发掘你的每一面。
一、法国概况法国,全称法兰西共和国,位于西欧的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国的面积达到55万平方公里,为欧洲面积第三大、西欧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
每年超过100万的中国人都会到这个国家旅行法国本土大致呈六边形,三面临水: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
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法国在18世纪至20世纪早期是仅次于大英帝国的世界第二强国,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之一,虽在二战时期一度沦陷于纳粹德国,战后国力严重受损,不过法国仍是一个重要的强国,因而也与英、美、俄、中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安理会议案拥有否决权。
法国是欧洲联盟和北约创始会员国,八国集团和《申根公约》成员国。
同时,法国是一个崇尚自由、个性张扬的国度;是一个以时装,红酒闻名于世的国家;更是一个有着优雅女人和浪漫情怀的国度。
浪漫已经渗透于法国人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它是一种优雅,一种从容。
在法国人的眼中,浪漫已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情调的追求,而是融于生活的每一时刻,每个方面,是一种现实的生活方式。
首都巴黎为世界时尚浪漫之都,也是约会的好地方。
二、法国旅游资源1、时尚之都——巴黎身在巴黎这个时尚之都以及建筑之城,就不能错过这里的经典地标和象征,艾菲尔铁塔、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还有畅游那浪漫的塞纳河,当然也要饱食法国大餐咯。
来到巴黎,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埃菲尔铁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1 我国旅游海外客源市场的基本分布图
1975-2010年外国人占中国入境旅游人数比重趋势图
30年来我国旅游海外客源市场基本分布图
9.74%
0.37%
港澳台同胞 外国人 华侨 89.82%
总结发现:地域分布明显,港澳台及华侨游客始终占旅华入境 的绝大多数,且相对稳定,标志着我国旅游海外客源地的布局 已经基本形成。
三、外国旅华游客的地域构成
3、美洲客源地持续平稳地增长 1985~1996年间美洲旅华客源数由28.9万增加到80.9万, 增加了1.8倍,且以平稳增长为特点。 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旅华游客数量占了美洲总数的 90%左右。其中,以美国所占比例最大, 1985~1996年间 游客数量有24万增加到57.6万,增长了1.4倍,占美洲客源 总数的70%~80%。
5.5
2007年
1 077 706
4.1
2 094 332
8.0
11 925 356
45.7
9 483 949
36.3
1 528 325
5.9
二、性别与年龄结构特征
性别与年龄结构分析
65岁以上 6%
男性 63.5%
14岁以下 4% 15-24岁 8%
女性 36.5%
45-64岁 36%
25-44岁 46%
二、性别与年龄结构特征
1、在性别构成上:男性占有绝对优势,且在性别构 成变化中较之于女性呈现出比重略有下降的趋势。 2、在年龄构成上:25~44岁之间的游客所占比重最 大(约1/2),其次是45~64岁(占1/3),25岁以下 及65岁以上共占17%。要注重发展变化!(P50) 小结:入境游客的性别和年龄结构特征反映出我国海 外客源市场的主体是青壮年男性,且旅游者的年龄分 布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体”态势,中青年 在旅游者的人口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人数 (人)
比例 (%)
人数 (人)
比例 (%)
2005年
799 272
3.9
1 644 564
8.1
9 79729
34.8
975 451
4.8
2006年
882 873
4.0
1 732 421
7.8
10 319 866
46.5
8 044 594
36.2
1 230 512
徒步 53.6%
船舶 4.5%
飞机 14.3% 汽车 26.4%
火车 1.2%
1993—1997外国游客入境方式构成图
徒步 11%
火车 7% 飞机 船舶 汽车 徒步 火车
汽车 14% 船舶 16%
飞机 52%
四、旅游目的、方式、次数和 停留时间的变化
3、旅游次数变化【插入表2-8】 首次来华旅游的游客多选择团队的组织方式, 而多次旅华游客则更喜欢自由安排日程。
男性游客在性别比例中占绝对优势,接近三分之二 ; 从变化趋势看,男性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近三年下降
了1.7个百分点,女性游客同比增长。
2005年 人数(人) 男性 女性 13 211 563 7 043 574 比例(%) 65.2 34.8 2006年 2007年 比例(%) 63.5 36.5
2、旅游方式变化 从组织方式的角度来讲:1985年全国有组织地 接待海外境外游客比重为78.4%,到1997年这一 数字仅变为12.8%。 从入境的交通方式来看:整体境外游客中多一 半是以徒步方式入境的,其次是汽车、飞机、船 舶,乘火车入境的游客比重较小;单就外国游客 的入境交通方式来看,飞机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 其次为轮船、汽车,以徒步和火车的方式入境者 也占有相当比重。
二、性别与年龄结构特征
原因与行为分析: 1、青壮年男性精力充沛,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外出旅 游的需求较为旺盛,同时,由于青壮年男性的社会角 色,决定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差旅、会议和商务旅 游活动。
2、对于比例超过1/3且不断增长的女性外国游客,应 从丰富旅游产品种类、增加旅游购物和娱乐项目等方 面入手,适应其性别特点;对于处于上升趋势的青少 年和中老年旅游市场,应通过开发修学旅游、医疗保 健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并加大宣传力度以进一步增 强入境旅游的吸引力。
一、地域结构特征
2、亚洲客源居核心位置,邻国市场占突出地位。 1985~1989年间,亚、欧、美三洲的游客数占重要比 重,具体到国家,日、韩、俄罗斯、蒙古、东南亚五 国等地区均为我国重要客源国。
一、地域结构特征
3、旅华客源地构成与世界主要客源产出国构成相一致 以每年旅华10万人次以上的前15位客源国代表旅华外 国人的主要客源地为依据,将我国的海外客源地分成 两部分:一是亚洲、大洋洲客源地;二是欧、美洲客 源地。
1985~1996年美洲及美国旅华人数变化统计 100 80 80.9 57.6 28.9 24 美洲(万) 美国(万)
数量
60 40 20 0 1985年 年份 1996年
三、外国旅华游客的地域构成
4、发展中的大洋洲和非洲客源地 1996年大洋洲的旅华入境游客只有17.3万,非洲仅为4.7万, 两洲合计才占当年旅华入境外国人总数的3.3%。 其中,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重要的旅华客源国,旅华入境 人数占大洋洲旅华入境游客总数的80.7%。 非洲旅华入境游客的绝对数虽然很少,但却一直以来以较 快速度持续增长。
(二)中国入境旅游业的 现存问题与发展前景
现存问题
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影响入境旅游市场的不利因素增多。 保持入境旅游市场快速增长的困难加大。 有效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措施有待加强。
(二)中国入境旅游业的 现存问题与发展前景
发展前景
国内环境看,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给旅游业
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 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三、职业构成特征
观察与分析图表2-5与2-6分析得知: 1、职业构成:商贸人员、专业技术人与职员比重较高, 占到入境游客总数的一半以上。 2、职业构成特征: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3、分析游客职业构成特征的意义: 把握每一种游客的旅游心理需求、旅游行为特点和旅 游消费模式,有针对性地做好旅游市场细分,开发符 合旅游者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
一、地域结构特征
4、潜在客源地的发展前景乐观 印度、中东和拉美地区、非洲各国的旅华游客数量还较 少,在我国海外客源过得构成中占的比例还很小,但是 这些地区近年来出过旅游的市场发展很快。 因此这些地区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开发和拓展有利于 促进客源地结构的均衡性。
二、性别与年龄结构特征
性别结构
(一)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成就
(一)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成就
1980-2007年入境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速度
收入增长(%)
100
人数增长(%)
80
60
40
20
0
-20
-40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四、旅游目的、方式、次数和 停留时间的变化
1、旅游目的变化 从整体构成上看,我国境外游客旅游目的主要以观光度假和 商务活动为主。
观光休闲 50.3% 其他 13.8% 探亲访友 0.3%
服务员工 8.9%
会议/商务 26.7%
从变化趋势上看,传统的观光休闲和商务型游客所占比重稳 中有升,探亲访友和服务员工类外国游客比重持续下降,其 他目的的比重近两年保持稳定 。
第二节 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特征
中国海外 客源市场特征
1.地域结构特征 2.性别与年龄结构 3.职业构成特征
4.旅游目的、方式、 次数和停留时间变化
5.流量流向分析
一、地域结构特征
1、客源地分布广泛,少数重要客源国居主导地位。 从地域分布上看,表现出具有地域多样性的特征;但从 客源产出量的角度上,少数重要的客源国提供了绝大部 分的客源。 表2-1 1994~2001年中国十大客源国客源数所占百分比
第一节 中国海外客源市场概述
一、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历史回顾
二、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形成 三、外国旅华游客的地域构成
一、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历史回顾
我国的现代旅游业是从新中国成立(1949年)后发展起来的。 海外客源市场的发展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建国初期到60年代初:绝大部分外国旅游者来自于苏联、 东欧和朝鲜、越南和蒙古等国; 2.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我国的国际旅游接待工作基本上 处于瘫痪状态; 3.70年代后:自费游客逐渐增多,旅游收支略有结余; 4.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国际旅游业进入大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海外客源市场走向全方位、多元化。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14 354 120 7 856 146 64.6 35.4 16 569 911 9 539 757
二、性别与年龄结构特征
年龄结构
14岁以下 15~24岁 25~44岁 45~64岁 65岁以上
人数 (人)
比例 (%)
人数 (人)
比例 (%)
人数 (人)
比例 (%)
会议/商务 人数 (人) 比例 (%) 观光休闲 人数 (人) 比例 (%) 探亲访友 人数 (人) 比例 (%) 服务员工 人数 (人) 比例 (%) 人数 (人) 其他 比例 (%)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4 598 091
22.7
9 344 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