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我国价格水平的影响和对策研究资料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西方国家通过注资、贷款、定期拍卖、资产置换、短期资产购买等量化宽松措施向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
2009年,美国在采取降息以及扩张央行资产负债表刺激经济未果的情况下,采取直接购买本国长期国债的非常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此达到为财政赤字融资和降低长期利率从而刺激经济的目的。
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质上就是美国继续实行美元泛滥的举措,为的是稀释各国对美债权。
换句话说,在未来的一段时期里,美元贬值预期将继续持续或者加速。
美国政府的此种极端救市措施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造成了较大的外部压力,并将对全球政治、经济、金融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美国的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08年11月24日,美联储宣布将购买由房地美、房利美和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发行的价值1000亿美元的债券及其担保的5000亿美元的资产支持证券。
这是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动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截至2010年3月,第一轮量化宽松结束,美联储购买了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1750亿美元的机构证券,累计1.725万亿美元左右。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又宣布长期维持0~0.25%的超低基准利率不变,并表示从2010年11月份开始到2011年第二个季度之前以每月750亿美元的规模总计购买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国债,但将根据经济形势对购买规模进行调整。
包括美联储现有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到期回笼资金再投资计划在内,FED预计将购买8500—9000亿美元的国债。
这就是美国自次贷危机以来,实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随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再加上美元的低利率政策,美元的贬值已成为中长期趋势。
相对而言,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经济增长相对较快,而且伴随国内通胀水平的进一步加剧,中国已进入加息周期,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进一步扩大。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_姚斌

《上海金融》2009年第7期*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作者所在机构的观点。
收稿日期:2009-05-30作者简介:姚斌,男,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摘要: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
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将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深远影响并在各个层面引发共振。
对此,本文在着重分析美、英、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从我国立场出发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次贷危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 8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9)07-0033-04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spread of sub-prime crisis and the deepening of its effect,the developed coun -tries,such as America,have been taking the 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 in succession.Such extreme mone -tary policy would affect global economics and finance deeply and then result in percussion in many fields.So based on the analysis for the possible effect of 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 in these countries,the paper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reference to our country.Key words:Sub-Prime Crisis;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Countermeasures姚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200120)次贷危机发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注资、贷款、定期拍卖、资产置换、短期资产购买等量化宽松措施向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
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措施

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措施引言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采取措施以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以及其他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和消费。
这样的政策通常会在经济衰退时期采取,以帮助恢复经济活动。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宽松货币政策措施,并分析它们对经济的影响。
1. 降低利率降低利率是宽松货币政策中最常见的措施之一。
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央行鼓励企业和个人借贷,以刺激消费和投资。
低利率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投资的吸引力。
此外,低利率还能促进消费者消费,因为借款成本较低,他们能借更多的钱来购买商品和服务。
2.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供应量是另一种常见的宽松货币政策措施。
央行可以通过购买国债、准备存款准备金率、通过直接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等方式来增加货币供应量。
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提高市场上的流动性,降低利率并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增加货币供应量还可以通过贬值国家货币的方式来提高出口的竞争力。
3.允许负利率负利率是指央行将存款利率设为负值,鼓励银行将超额存款留在央行而不是贷款给客户。
这种措施可以刺激银行向客户提供更多的贷款,从而促进消费和投资。
此外,负利率还可以激励人们将资金转移到其他投资工具,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4.实施量化宽松政策量化宽松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购买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来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
这种政策通常被用于刺激经济增长,并避免通缩的发生。
量化宽松政策可以通过增加资金供应来降低利率,并刺激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资和消费。
同时,通过购买国债等资产,央行还能提高这些市场的价格,从而促进金融市场稳定。
5.减少银行准备金率央行可以通过减少银行准备金率来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
银行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需要保持的存款准备金的比例。
通过降低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以释放更多的资金用于贷款和投资,这将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降低准备金率还能增加银行的盈利能力,并减少银行对央行的依赖。
结论宽松的货币政策措施可以在经济衰退时期刺激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增长。
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允许负利率、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和减少银行准备金率都是常见的措施。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

一、引言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性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给各国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至今仍有很多国家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为防止疫情对经济造成破坏,美国迅速出台了新一轮量化宽松、降息等多种货币政策,随后又推出了多轮次上万亿级的财政刺激法案。
截至2021年6月23日,美联储总资产突破8万亿美元,持有证券合计7.5万亿美元(含5.2万亿美元国债和2.4万亿美元抵押支持债券),占GDP的比重约35%。
美国国债的规模也达到28.5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本轮无限量化宽松的规模已超过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实施的三次量化宽松政策规模之和。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不可避免地受到以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为代表的各类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冲击。
整体经济状况尤其是汇率、利率、进出口等诸多因素受影响较大。
普通民众能感知且较为关心的是物价水平,因为其对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鉴于此,本文选取了2008年10月—2021年10月的月度数据,运用VAR和SVAR模型来分析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价格水平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联储为了应对危机冲击,宣布开启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
近十余年,其效果引发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讨论。
关于量化宽松的作用,最早可追溯到以Friedman摘要:本文采用2008年10月—2021年10月的月度数据,探究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
机制方面,考虑到量化宽松政策在国际上传导的方式,本文将汇率和贸易作为主要渠道,并加入金融渠道作为补充,分别代入VAR和SVAR模型中进行验证,以更全面地反映中美间的传导关系。
结果表明,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的确会受到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随着美联储逐步扩张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中国物价有上涨的趋势。
而当美联储采取加息等措施时,中国将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
但是这种压力并非是长期的,大约在5—6个月后逐渐减弱。
同时,本文对疫情后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进行单独分析后发现,由于中国及时采取稳健措施,此轮的影响较之前而言并不明显。
美国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美国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美国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福建经济学校王家团[摘要]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政策,伴随着美国政府和国际资本主导的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吸引全球美元资本涌入中国,使中国的外汇储备急剧膨胀,引发中国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导致通货膨胀,这实际上是国际美元资本稀释人民币购买力,转移了中国的储蓄财富。
[关键词]量化宽松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基础货币外汇占款0背景介绍2007年4月,美国爆发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美国的银行体系特别是投资银行体系遭到严重破坏,进而波及到实体经济,危机导致房价和股价双双暴跌,经济衰退,失业率高企,这场危机迅速蔓延到世界其他经济体,对我国经济造成极其深远的影响。
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向金融机构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同时将基准利率降至0~0.25%的极低水平,并实行两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购买总额为16500亿美元美国长期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劵,开动美元印钞机,同时继续实行弱势美元政策,增加出口,减少贸易逆差,以刺激经济复苏。
1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政策,伴随着美国政府和国际资本主导的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吸引着全球美元资本流入中国,使中国的外汇储备急剧膨胀,引发中国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导致通货膨胀,这实际上是国际美元资本稀释人民币购买力,转移了中国的储蓄财富。
第一,随着美元资本大量流入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多,美元绑架了人民币,作为体现金融主权的人民币定价权和发行权,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在美国政府和国际资本手中。
汇率是一国货币的价格,货币的定价权实际上是国与国之间实力的博弈,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几乎呈单边上涨走势,从汇改时的1美元兑8.11人民币,上涨到现在的1美元兑6.35人民币,这实际上是美国政府和美国国会掌握着人民币的升值节奏和幅度,在一定程度上,货币的定价权旁落了。
美国政府和国际资本主导的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引导着国际美元资本大量涌入中国,造成中国的外汇储备急剧膨胀,同时导致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央行不得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票回收流动性,导致银行贷款资金的持续减少,企业正常的贷款需求和经营难以为继,同时央行回收流动性使民间借贷利率飙升,吸引更大规模的美元资本流入中国,致使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增大,国内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有的企业甚至停产、倒闭。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近年来,美国一直采取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通过购买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增长和降低利率。
这一政策不仅对美国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中国经济。
首先,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贸易方面。
由于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美元贬值,进而导致人民币升值。
在此背景下,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对外贸易竞争力减弱。
此外,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也导致全球资金涌入中国市场,加剧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波动。
这对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金融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次,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也产生了影响。
中国需要密切关注美国货币政策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增加,中国可能面临资本流出的风险。
为了防范这种风险,中国央行需要灵活调整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此外,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体现在商品价格上。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对中国作为资源进口大国来说是一个挑战。
中国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和居民的利益。
然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也带来了一些机遇。
首先,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推动全球经济复苏,提高了全球市场需求,为中国的出口创造了机会。
其次,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促进了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贸易竞争力下降、金融市场波动、货币政策调整等都是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机遇。
中国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抓住机遇,保持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资料

美国量化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摘要:在2007年当中,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危机爆发后美国为了复苏经济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量化宽松政策。
随着经济危机的在全球的影响不断加大,美国先后实行了四轮的量化宽松政策,以求刺激、稳定经济,增加就业率。
从而使经济复苏。
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手段银行购买国债或中长期债券,增加货币供给,为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资金,也就是增印货币。
这种做法无形中使本国的货币发生贬值。
因为美元为世界货币,而且我国持有大家的美元外汇储备。
所以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实施的同时不免对我国的经济产生影响,其中就包括人民币汇率。
本文从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内容说起,为大家介绍了美元的国际地位。
接着为大家讲述量化宽松政策的内容及影响,然后为大家阐述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人民币汇率、汇率制度、以及汇率的变化对我国经济进出口、经济结构、推动汇率改革的影响。
事实证明只有推动汇率改革,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才能保持我国汇率的独立性。
最后本文根据美国对我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然后对美国将要进行第五轮量化宽松政策做出了预计和对量化政策对我国的冲击做出了警示。
关键词:美元;量化政策;人民币汇率;影响;应对策略一、引言(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在2007年美国因为房地产行业泡沫破碎,大量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的破产,其投资基金被迫关闭,使美国股市产生了剧烈的风暴、动荡。
对金融市场造成了隐约性的流动不足,从而导致的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抑制了美国的消费需求,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失业数据进一步扩大。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增加资产的流动性,稳定国内的金融市场,刺激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从2008年至今,美国先后实行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现在的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美国又是世界的经济中心,美国的经济能影响到其他国家,所以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很快的蔓延到全世界,对世界各个国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美国为了刺激经济的复苏所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不免对我国外汇造成影响,而汇率是国际贸易中用于调节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国际贸易中的杠杆。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作者:李茂培代闯沈世锺来源:《经营者》 2019年第5期李茂培代闯沈世锺摘要在美国发生次贷危机进而演变成全世界金融危机到现在已经十周年多了。
在危机期间美联储使用非常规手段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它对全世界有很大影响,尤其对中国的影响。
关键词量化宽松金融危机政策一、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在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后使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它是一种非常规手段。
量化宽松俗话讲“印钞票”,意思是说一个国家的央行大量印本国货币方式购买本国国债或企业债券的,向市场投入大量本国货币,增加市场货币的流动性。
主要是下调国内利率,刺激美国实体经济增长。
美联储从危机发生到2012年12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综合当时情况考虑和委员讨论共用4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美联储首次是在次贷危机发生后金融机构面临的危机和破产,美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金几乎瘫痪,市场出现很严重流动性枯竭。
美联储多次向市场注入美元,但美国经济金融依然糟糕。
2008年伯南克7次降低联邦基准利率,接近实行零利率。
这一轮量化宽松货币主要为了阻止市场恐慌和美国经济崩溃。
第二轮伯南克和委员们决定从2010年8月,到2011年6月期间他每个月向大型银行金融机构上花费750亿美元购买美国国债。
这次量化宽松主要是为解决美国财政部危机。
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基于当时美国经济糟糕状况在2012年9月开始的。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决定每个月购买40亿美元的抵押支持债券,同时持续以0%至0.25%的利率为美联储基金利率。
还向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出售短期国债和购买长期国债的操作。
是为了增加就业人口,复苏美国往日的经济。
第四轮量化宽松始于2012年12月,当时美联储继续每个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尤其是房利美和房地美证券和45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
为了深入刺实体激经济发展和增加市场需求降低失业率。
通过观察伯南克实施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把联邦基准利率下调,还使用购国债向市场注入资金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2010年11月3日,美国财政局再次正式重启动量宽松货币政策,这是美国为了尽快逃出金融危机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同样是发达国家的日本在2011年3月发生严重地震灾害,日本当局政府已累计向市场注资1.24万亿美元,高达美国第二次量化宽松货币的两倍多。
随着灾后重建日本政府可能会加大注资救助。
发达国家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就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索,并为中国应对宽松货币政策提出了建设性方案。
本文主要包含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整体说明当前经济形势下发达国家推出的货币政策对我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第二部分:全面说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含义、由来及起因。
第三部分:详细论述了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物价、铜价、房产、贸易的影响。
第四部分:针对我国经济当前面对的严峻冲击提出四条对策。
第五部分:总结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途径和应对分析。
关键词:量化;货币政策;金融经济;热钱目录摘要 (1)一、引言 (3)二、量化货币政策概述 (3)2.1、什么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3)2.2、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由来 (3)2.3、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原因 (4)2.3.1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8个月内增购8500亿-9000亿美元长期国债 (4)2.3.2、美国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原因 (5)三、货币政策对产出、物价的影响 (5)3.1、宽松货币政策影响我国的途径 (6)3.1.1、流向实体经济 (6)3.1.2、流向虚拟经济 (6)3.1.3、金融体系内部循环 (6)3.1.4、流向国际市场 (6)3.2、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价格水平的总体影响 (7)3.3、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8)3.4、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对我房产价的影响 (9)3.5、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对我铜价格的影响 (9)3.6、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 (10)四、中国应对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的方法 (10)4.1、强化金融监管 (11)4.2、推进外汇管理和国际货币体系制度的改革 (11)4.3、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和产业机制 (12)4.4、提高我国内部金融市场全面协调发展 (13)五、主要结论与未来展望 (13)参考文献: (13)一、引言在近20年内,金融全球化的脚步明显加快。
目前,据数据显示,发达经济和新兴市场经济的资本流动量都有明显的增加。
资本流动增加是金融加速全球化的重要体现,也是金融危机迅速向全球范围蔓延的关键原因。
2010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低迷和失业率持续高涨的整体状况相继出台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的推出,马上得到了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关注以及异议,在短期内已经对全球的经济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造成了很多国家和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发达国家面临着热钱浸入、物价走高等严峻危机。
发达国家在不考虑对全球经济情况下,为了本国经济尽快复苏、失业状况得以缓解而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资金,这一行动造成了超量的流动性货币涌向以中国巴西、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国家,造成了该类国家物价上涨、经济混乱。
一旦全球经济形势逆转,美联储升息,利息恢复正常水平,大量热钱就会回到发达国家,将会使我国面临的严峻的经济危机。
当下,我国如何应对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的热钱涌入和物价上涨成为首要重点。
分析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的起因、冬季以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物价的影响以及应对宽松货币政策应当采取的对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量化货币政策概述2.1、什么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又称定量宽松政策,是指国家中央银行在实行通过大量印钞,以回购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贷款,购买资产等手段,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超额流动性资金旨在使市场利率在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以刺激经济增长的干预方式。
一般是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特殊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政策。
量化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就是减少银行储备必须注资的压力。
2.2、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由来最先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是日本国家,日本央行在2001年宣布他们将使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通货紧缩,在此之前还没有国界和地区使用过该类政策。
不久之后美国也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在2008年11月25日,在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美国很多金融机构都出现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和流动性危机,很多大型金融机构相继破产,随后,信贷急剧紧缩、市场信心迅速恶化,实体经济受到波及,世界各国经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
为了应对危机,美联储推出了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继金融危机后,很多国家逐渐恢复,美国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低迷、失业率持续走高等困境,尽快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在2012年11月3日,又推出了第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减缓市场资金紧张、刺激经济恢复增长的同时却也会给大宗商品的价格、国际资本流、人民币汇率等向带来明显的影响,进而也影响到中国的经济。
2.3、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原因量化宽松政策一般是鲜见使用的,通常只有在持续通货紧缩的环境下才会启用。
目前美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后复苏缓慢,并且失业率持续走高。
为了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以及降低失业率,美国推出了第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这继第一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的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明显富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可见在这次量化宽松政策的背后隐藏着美国很多的目的。
2.3.1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8个月内增购8500亿-9000亿美元长期国债美联储在2010年8月份就已经在为推出第二次量化货币政策做准备了,预期量化规模大约在6000亿到10000亿美元之间。
2010年11月3日,美国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内容有:第一,在接下来的8个月内,增加购买6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平均每月购买750已美元。
第二,保持在投资政策,就是把第一次量化宽松时购买的相关债权的到期资金投资到长期国债,预计能够增加购买2500亿-300亿美元。
第三,美联储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上述两项购买活动的速度和规模,以保证提高就业率和稳定物价。
第四,美国购买国债的期限集中于2-10年内,平均时期为5-6年(见图表一)为了增加方案的可操作性、保证购买量,美联储可以暂时放松持有单一期限国债的比例稍高一些,但是不得超过35%。
11月10日,美国在第二次量化宽松的第一个月内,注入了1050亿灭元的资金,750亿美元用于购买计划的月均金额,其余的用于购买到期债权。
11月12日,美国首次购买了72.29亿美元的国债。
2.3.2、美国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原因虽然美国的这一政策对世界各国经济都有很严重的影响,并且遭到了大家的反对和质疑,但是从美国实情来看,这也是不得已的决策。
失业率久久不降,通货膨胀率持续走此,对美国的经济复苏、政治的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居民消费能力回升幅度不大,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2009年后贸易赤字再次扩大,再次前经济调整计划效应淡弱的情况下,美国把希望寄托在这第二次的量化宽松政策上。
美国的设想是通过这次量化宽松政策推动经济快速复苏。
金融危机中,美国经济受创程度相比较欧洲和日本较低,复苏的更快,但是,美国不顾国际社会态度而推出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还可能出于更多的利益因素。
首先,继续掩盖国内坏账风险。
近十几年来,美国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消费信贷累计超过10万亿美元,房价下跌形成的金融体系内的隐形坏账远远超过了刺激抵押贷款所显露的数据。
美国一直运动各种手段来降低失业率,稳定房价,但是坏账风险一直潜在威胁,因此希望通过“印钞”来刺激经济快速复苏,防止经济再次衰退。
其次,忽视国际责任,加大美元贬值。
为了赢得贸易竞争优势,同时减轻庞大的外债负担,美国有充分的动力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大量美元注入市场促使投资者将廉价的美元投入新兴市场,加剧新兴市场的通过膨胀和资产泡沫。
三、货币政策对产出、物价的影响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设置银行最低准备金(最低储备金)。
为了解决金融危机后经济低迷促、进经济的快速复苏,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宽松货币政策。
宽松货币政策的推行,实际上是在接近零的利率水平下向市场内注入大量货币,超量的货币必然会在全球寻找获利的机会,它们以各种形式进入了投资和盈利前景看好的新兴市场国家,也就是热钱涌入新兴市场国家。
造成了新兴市场国家产生资产泡沫、物价飙高等众多影响。
3.1、宽松货币政策影响我国的途径超量的货币(美元)一旦被注入市场,就必然流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
热钱的流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3.1.1、流向实体经济在这时,货币产于产品和服务的交换,促进真是经济的增长,造成价格水平上升,也就是通货膨胀。
3.1.2、流向虚拟经济金融深化程度的加强会提高经济虚拟化的水平。
跟流入实体经济相比较来看,超额的货币往往是先流入类似素食、房产等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市场,来获得更大的利润。
当大量货币流入股市、房市时,就会照成该市场产品价格膨胀的情况。
3.1.3、金融体系内部循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经济主体对市场前景不乐观,造成经济社会信用创造机制退步,资金无法大量贷出,货币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中流通数量很少,资金大量贮备在银行体系内部。
3.1.4、流向国际市场一种是流向新兴市场国家,像中国、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追逐该国家货币升值以及信息差扩大而产生的利益。
给这些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通过膨胀或者资产价格泡沫。
例如中国的物价上涨就跟热钱流入有很大关系。
另一流向是最住大宗商品,主要为石油、黄金以及农产品等。
造成大宗商品价格暴涨。
由上述流向分析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物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热钱的流入和过多的美元追逐有限大宗商品引起的价格暴涨给中国带来的输入性通货膨胀。
3.2、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价格水平的总体影响热钱(Hot Money)是只为最求高回报而在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
其目的是纯粹投机盈利,而非制造商品、服务或就业。
热钱炒作的对象是股票、黄金、房产、乃至农产品等。
受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市场。
据统计显示,去年三季度,中国新增的外汇储备达1940亿美元,创了1997年以来的单季新高。
其中,三季度中国的贸易顺差为65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数额为229.1亿美元,因主要货币相对美元升值和因资产价格变动导致以美元计的外汇储备资产增加约867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