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药炮制对药物影响
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功效及理化性质的影响评价

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功效及理化性质的影响评价一、引言中药炮制是指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改变其性味归经,增强药效的一种传统加工工艺。
中药炮制包括晒、炒、煮、蒸、蒸煮、曝晒、燎焙等多种加工方法,通过这些加工手段,可改变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和药效特征。
中药炮制对于提高中药材的药效、改善口感、减轻毒性、增强保存性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评价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功效及理化性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的影响1. 对药效的影响中药炮制加工可以改变药材的性味归经以及药效特征,进而影响中药的药效。
通过炒制可以增强中药材的药效,通过煎煮可以提高药材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药效。
适当的加工可以减轻毒性,增强安全性。
比如一些易引起消化不适的药材,经过炮制之后可以减轻不良反应,提高其安全性。
2. 对理化性质的影响中药炮制还可以改变药材的理化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含量、形态等。
炒制可以使药材颜色变暗,散发出特有的气味,含量也会发生变化;煎煮可以提高药材的溶解度,让有效成分更容易释放;蒸制可以使药材变得柔软易煎煮,或者提高其保湿性。
通过实验研究,比较炮制前后中药材的药效差异。
可以通过动物实验或离体实验,观察药材的药效变化。
还可以通过临床试验,观察患者服用炮制前后的中药材后的疗效差异,从而评价中药炮制对药效的影响。
通过化学分析、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技术手段,比较炮制前后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差异。
包括颜色、气味、形态、含量等方面的变化,从而评价中药炮制对中药材的理化性质的影响。
川芎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常见药材,其原材料为川芎科植物川芎的块根。
通过炒制川芎,可以改变其颜色和气味,增强其药效。
研究表明,炒制后的川芎气味更加浓郁,色泽变得更加暗红,并且含有更高的有效成分。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炮制后的川芎具有更好的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功效。
可以认为炮制对川芎的药效和理化性质均有显著的影响。
枣核是常用的中药材之一,经过炒制后会使其外表颜色变深,含有更多的挥发性成分,气味更浓烈。
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三、增强药物疗效 增强煎出: 逢子必炒 辅料协同:蜜炙款冬、紫菀,盐制知母 等
四、改变药物作用的趋向 黄柏生品-作用于下焦,清热燥湿 酒制品-引药上行,清上焦头面火 盐制品-滋肾阴、泻相火。退虚热 生莱菔子-升多于降,涌吐风痰 炒莱菔子-降多于升,降气化痰,消食 除胀 五、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 黄连-生用入心经 -姜汁炙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1.软化处理 游离状态存在的药物产地趁鲜及时加工。如薄 荷、荆芥等。 以结合状态存在,使其酶解(俗称发汗),如 杜仲。 2.辅料的影响 辅料一般起降低或除去挥发油的作用,如麸炒 苍术减燥,醋制乳香减毒。 3.加热制的影响 加热制可使挥发油含量减少。宜阴干或低温干 燥。
六,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 取其润肠软便作用,缓和其峻泻作用 除去部分油脂,如柏子仁、巴豆等
七、炮制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 1.辅料影响 树脂不溶于水,可用酒、醋等处理。如 醋制乳香、没药。 2.加热处理 可破坏部分树脂
八、炮制对含蛋白质,氨基酸类药物的 影响 1.软化处理 不宜长期浸泡于水中。 2.加热处理 加热易变性。雷丸、蛇毒类生用为宜; 巴豆、白扁豆加热减毒。 3.不宜与鞣质类药物同时加工
九、炮制对含无机化合物类药物的影响 1.矿物、化石、贝壳类 采用明煅或煅淬的方法处理,使易于粉 碎。 2.植物类 如夏枯草,减少与水接触时间。
四,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 1.以鞣质为主要成分的药材水处理时, 要少泡多润 如地榆、虎仗。 2.鞣质具有强还原性,易氧化成红色 如槟榔、白芍等。 3.炮制忌铁器 4.耐高温处理
五、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 1.软化处理 有机酸为有效成分时少泡多润,为毒性 成分则可通过水制除去 2.加热处理 山楂有机酸破坏,酸性及刺激性下降。
第二章
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

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SANYHUASANYUA8Q8-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一种药物可有多种炮制方法,一种炮制方法兼有几方面的目的,这些既有主次之分,又彼此密切联系。
主要目的有: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有的药物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因毒性或副作用太大,临床应用不安全,需炮制后使用。
如草乌:生用大毒,多外用,制草乌: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常山:生品有呕吐的副作用酒炙常山:可消除此副作用,用于截疟。
2.改变或缓和药性性和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时,会带来副作用。
如太寒伤阳,太热伤阴,过苦伤胃耗液,过甘生湿助满,过辛损津耗气,过咸助痰湿等。
中药常通过炒、麸炒、蜜炙等缓和药性。
故有“甘能缓”、“炒以缓其性”之说。
蒲黄:生用,性滑,活血行瘀止痛。
蒲黄炭:炒炭后,性涩,止血。
生麻黄:辛散解表作用较强。
蜜炙麻黄:辛散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3.增强药物疗效增强药物疗效药物起作用的是所含的活性物质,通过适当的炮制,可提高其溶出率,并使溶出物易于吸收,从而增强疗效。
如果实种子药炒制,质变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
龟甲砂烫醋淬后,蛋白质的煎出率是生品的14倍。
热水浸出物含量为生品的6倍。
辅料协同,增强疗效。
如款冬花,蜜炙后增强其润肺止咳作用;黄芪蜜炙增强其补脾益气之效。
制造新药,扩大疗效。
炮制可将非药用者转变为药物。
如人发经煅为血余炭后,能止血散瘀。
通过炮制多个品种,使一药多用。
如黑豆生用滋补肝肾,养血祛风,解毒;经干馏制成黑豆馏油,则主外用,以消炎、抗菌、收敛见长;经发酵制成淡豆豉,又可解表除烦;经发芽制成大豆黄卷,具清热利湿、发汗解表之效。
4.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部位和趋向大黄苦寒为纯阴之品,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酒制后能引药上行,先升后降。
李杲认为“大黄苦峻下走,用之于下必生用,若邪气在上,非酒不至,必用酒浸引上至高之分,驱热而下。
关于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探究

关于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探究中药炮制和用法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不同的炮制方法和用法能够产生不同的药物作用。
本文将从中药炮制中的温热平寒性质、药性转化和提高药效等方面探究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首先,中药炮制和用法能够改变药物的性质。
中药炮制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改变药物的性质,使药物温热、平和或寒凉。
温热药物炮制通常采用炙烤的方法,如炒制、炙烤等,可以增强药物的温热性质,使其具有温通经络、祛寒散湿的作用。
平和药物一般是不用特殊炮制方法的,如白术、茯苓等,具有调和气机、健脾益气的作用。
寒凉药物则需要采用寒凉炮制方法,如煮沸炮制等,可以增强药物的寒凉性质,具有清热解毒、退烧降火的作用。
其次,中药炮制和用法能够转化药性。
中药炮制过程中,药物的性能、药效会发生一系列的转化。
比如,一些具有毒性的中药在炮制过程中能够进行毒性转化,变得温和且不会产生副作用。
同时,一些药物在炮制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活性成分,增加药物的治疗效果。
例如,制乌梅时,通过炮制能够提取出大量的鞣质和黄酮类活性成分,具有收敛止泻、抑制细菌感染的作用。
最后,中药炮制和用法能够提高药效。
中药炮制和用法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药效。
一方面,通过炮制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使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中药的炮制还可以改变药物分子的结构,使其更易于与靶点结合,增强药物对靶点的作用力,提高药效。
例如,制草乌时,通过炮制能够分解其中的坑毒成分,减轻其毒性,提高药效,具有舒肝解郁、活血化瘀的功效。
综上所述,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中药的不同炮制方法和用法,可以改变药物的性质,转化药性,提高药效。
因此,在进行中药治疗时,医生需要根据病情、病因和药物属性等因素综合考虑中药的炮制和用法,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药炮制对药物效用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药物效用的影响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实践验证,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的炮制是中医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它对中药药效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中药炮制对药物效用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炮制对中药性味的改变中医药理论认为,药物的性味归经入药,对病证具有特定的作用。
而中药的炮制则可以改变药物的性味,使其对病证的作用发生变化。
对于苦味的中药,经过炮制处理后可转为甘味,使其能够更好地温补脾胃,增加对病情的调理作用。
炮制对中药性味的改变对药物效用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炮制对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炮制是通过加热、炙制、蒸煮等方式对中药进行处理,这些操作可以使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效用。
炮制可以使中药中的挥发性成分得到释放和提取,提高药物的活性和药效。
还可以通过炮制来降低中药中的毒性物质,减少对机体的损害,增加药物的安全性。
炮制对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在中药的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炮制对中药药效的稳定性中药的炮制可以增加药物对温度、湿度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效的持续时间。
这对于中药的贮存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药物运输过程中,可以减少药物的损耗,确保药效的不变。
炮制对中药药效的稳定性也是影响药物效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以上几点来看,炮制对中药药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改变中药的性味,提取其活性成分,增加药效的稳定性,改变药性等,从而影响药物的效用。
在中医临床中,中药的炮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需严格按照传统炮制方法进行处理,以确保药物的最佳效用。
值得注意的是,炮制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传统方法进行,不可随意变更或减少炮制步骤,以免降低药物的效用。
炮制后的中药应妥善保存,避免日光暴晒、潮湿等情况,以确保药效的不变。
炮制对中药药效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直接关系到中药的临床疗效。
在日常应用中,我们应当充分重视中药的炮制环节,确保中药的最佳效用,为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益处。
中药炮制对药物效用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药物效用的影响中药炮制是中药制剂的重要过程,其通过加热、蒸馏、煎煮等一系列加工步骤,改变药材的化学结构和生理活性,从而影响药物的药效、安全性及药代动力学等方面。
本文将从炮制对药材品质、药效和药安全性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炮制对药材品质的影响中药炮制是为了提高药材品质而进行的过程。
其中,温度是影响其品质的重要因素。
炮制中药常采用煮、炒、爆、烤、焙等高温加工方法,这些方法能够促使药材内部的油脂、酯类等物质分裂出来,挥发出气味,从而改善药材的色、香、味,并增强药材的药效。
例如,常用的炮制方法“制何首乌”,将何首乌加热至80-100℃,能够激活其活性成分并增加有效成分的释放。
另外,炮制还能够杀灭药材中的细菌、真菌、虫卵等有害微生物,从而延长其保存期限。
但如果炮制过度,也会破坏药材的有效成分,甚至使其产生毒性反应。
中药炮制对药效的影响是中药制剂研发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炮制能够明显提高药材的药效,这是因为炮制能够改变药材的化学组成,促进或抑制活性成分的合成及释放,从而调节药效。
如何合理选择炮制方法,并控制炮制时间和温度,是中药制剂研发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炮制方法是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之一。
例如,制鹿茸采用“焙制”方法,能够增加内源性生长因子的含量,从而具有明显的补肾壮阳作用。
制附片采用“温制”方法,能够增加鞣质和糖含量,从而提高止泻功效。
此外,不确定因素如药材来源及种类、药材炮制前的处理方法、药材的大小、炮制温度、炮制时间等,都可能影响药效的大小和性质。
中药炮制不仅能够提高药效,也能够提高药材的安全性。
一方面,炮制能够减轻药材的毒性及副作用。
例如,烤制芍药可减轻其泻痢性;炮制砂仁可去除其对肾脏的刺激作用;用盐水炮制龙胆草可降低其毒性。
另一方面,炮制还能够杀灭药材中的虫卵、菌种、真菌等有害微生物,从而降低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增强中药的安全性。
总之,中药炮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剂过程,其能够影响药材品质、药效和药安全性。
第二章 中药炮制基本理论汇总

四、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等。 2、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巴豆、马钱子等。 3、利用辅料的解毒作用,如白矾制天南星、 半夏等。 4、增强机体对药物毒性成分的解毒能力,如 甘草制法半夏。
第三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
1、炮制成饮片提高药效成分溶出率 2、炮制中的蒸、炒、煮、煅等热处理亦可增 加某些药效成分的溶出率。 3、辅料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四)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
1、引药归经 加入辅料:盐制入肾,醋制引药入肝经 2、突出某一经的作用 杏仁可以止咳平喘,故入肺经;可润肠通便,故入大 肠经。制霜炮制调整,作用专一。
(九)
第四节 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第二章
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要求: 掌握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 熟悉炮制如何影响临床疗效; 了解传统制药的原则。
第一节
中药炮制制则与制法
第二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
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
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称为“反制”。
2、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
以苦寒的胆汁制黄连,更增强黄连苦寒之性,所谓寒
者益寒; 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仙茅温肾壮阳作用,所谓热 者益热,称为“从制”。
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二、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1、炮制改变性味,可以改变其作用趋向,尤其对 具有双向性能的药物更明显。 明· 《本草纲目》 云:“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 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 2、生升熟降。 如莱菔子能升能降,生品以升为主, 用于涌吐风痰;炒后则以降为主,长于降气化痰, 消食除胀。 3、加入辅料的影响升降浮沉,通常酒炒性升,姜 汁炒则散,醋炒能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通过一定的加工方法将中药原料进行处理,以达到增强药效、提高药品质量、改善药物性味的目的。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可以提高中药的药效,还可以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一、中药炮制提高药效中药炮制是通过一系列的加工方法,如破碎、炒制、蒸煮等,对中药原料进行处理,以达到提高药效的目的。
破碎可以增加药材的表面积,使药物易于释放有效成分;炒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性味,增强药效;蒸煮可以使药物充分煎熬,提取有效成分。
通过这些加工方法,中药的药效可以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临床治疗作用。
二、中药炮制改善药物性味中药炮制可以改善药物的性味,使药物更加容易入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在中医药学中,药物的性味是指药物的五味和性能,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性味,使其更加符合临床用药的要求。
通过炒制可以使药物的味道更加香甜,更容易入药;通过蒸煮可以使药物的性能更加温和,减少刺激作用。
这样一来,患者在服用中药时更容易接受,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三、中药炮制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在中医药学中,许多药物在生药态下可能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通过炮制可以减少这些毒副作用,从而提高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
炮制可以使药物中的有毒成分得到降解、失活,减少对机体的损伤;也可以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得到提取和浓缩,增强药效。
这样一来,中药在临床用药中不仅能够发挥其治疗作用,还能减少毒副作用,促进患者的康复。
中药炮制可以提高中药的药品质量,保证其符合临床用药的要求。
通过炮制,可以避免一些原料药的缺陷和不足,使中药更加符合临床用药的需要。
炮制可以使中药更加稳定,延长其保存期,提高其药品质量。
这样一来,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可以更加放心,也可以更好地发挥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2、掌握炮制对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类成分的影响 3、熟悉炮制对鞣质、蛋白质、油脂类成分的影响 4、熟悉炮制对中药制剂、对中药临床疗效的影响 第一节 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通过炮制缓和药物原有性味 如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 。补骨脂辛热而燥,易于伤阴,用咸寒润燥的盐水 炮制,可以缓和辛燥之性,即“以寒制热”。 “反制”-用药性相反的辅料或药物进行炮制 2、通过炮制增强药物原有性味 如以苦寒的胆汁制黄连,更增强黄连苦寒之性,所谓“寒者益寒”。 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了仙茅的温肾壮阳作用,所谓“热者益热”。 “从制”-用药性相近的辅料或药物进行炮制。 3、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如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制成熟地后,则转为甘温,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即一者性寒,主清;一者性温,主补。 天南星辛温,善于燥湿化痰,去风止痉;加胆汁制成胆星,性味苦凉,具清热化痰,息风定痉的功效。即一者性辛温,主燥湿化痰;一者性苦凉,主清热化痰。 二、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1、辅料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通常酒炒性升,姜汁炒则散,醋炒能收敛,盐水炒则下行。如酒黄柏。砂仁为行气开胃、化湿醒脾之品,作用于中焦,盐炙后,可以下行温肾,治小便频数。 2、炮制方法对升降浮沉的影响。(生升熟降) 如莱菔子能升能降,生品以升为主,用于涌吐风痰;炒后则以降为主,长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1、以辅料炮制药物,引药归经 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醋延胡索 2、炮制增强药物对其中某一脏腑或经络的作用 如益智仁入脾、肾经,具有温脾止泻、固精、缩尿等功效;盐炙后则主入肾经,专用于涩精、缩尿。醋柴胡 3、炮制改变药物归经 生地可入心经,以清营凉血为长,制成熟地后则主入肾经,以养血滋阴、益精补肾见长。 四、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等。 2、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巴豆、马钱子等。 3、利用辅料的解毒作用,如白矾制天南星、姜半夏 4、增强机体对药物毒性成分的解毒能力,如甘草制法半夏。 五、炮制对补泻的影响 补汤宜用熟,泻药不嫌生。何首乌;生品苦寒主泻;黑豆汁拌蒸后制首乌,甘温主补,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生地黄:清热凉血而主泻,熟地黄滋阴补血而主补甘草;生则泻火,炙则温中。蜂蜜:生则性凉,故能泻火;熟则性温,故能补中。 第二节 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性质: 游离生物碱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但可与酸成盐而溶于水。小分子的游离生物碱、季胺型生物碱则溶于水。 1.辅料制的影响 酒制,如黄连,酒黄连生物碱的含量高于生品41.9% 醋制,延胡索 煎出率由25%- 49.06%。 2. 水制的影响 易溶于水-采用少泡多润的原则。如槟榔:浸泡15d,槟榔碱损失30.9%。 黄连、黄柏等药材。 3.加热制的影响 毒性成分,采用加热的方式,以达到解毒、增效的目的。 川乌、草乌:双酯型生物碱-单酯型(1/200)-醇胺型(1/800) 马钱子:士的宁-异士的宁、氮氧化物 有效成分的生物碱,应避免或减少加热。 如石榴皮、龙胆草、山豆根、石斛等。 4.净选加工的影响 黄柏-小檗碱(韧皮部入药) 麻黄-茎 -麻黄碱、伪麻黄碱 -升高血压,发汗;根-麻根碱-降低血压,敛汗 对于生物碱类药物: 有效成分 性质稳定――加热或用辅料处理,如延胡索醋制 不耐热――软化、切片、生用,如石榴皮、山豆根 水溶性――少泡多润,如槟榔、黄连等 有毒成分 通过炮制,转化成毒性较小的成分或者除去毒性成分。 如川乌。 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性质 :易溶于水、乙醇;酸性条件下易水解;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易被相应的酶所水解。 炮制对其影响: 敷料制的影响 常用酒作辅料,提高溶解度。如黄芩、大黄等。 含苷类药物一般不用醋制。 水制的影响 水制时应采取少泡多润,如甘草、大黄、秦皮。 加热制的影响 杀酶保苷,如槐花、苦杏仁、黄芩等 。 总之,对于含苷类成分的药物: 1。有效成分,需要保存的: 杀酶保苷,如槐花、黄芩、苦杏仁 炮制避免醋制 采用少泡多润的方法,如秦皮、大黄等 2、非有效成分,需要破坏的: 通过水洗、在酸性条件下处理加以破坏。 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性质:是指水蒸气蒸馏所得到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 挥发油大多数具有芳香性,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及脂肪油中,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呈油状液体。 1.产地加工的影响 游离状态存在及时加工,以防霉变。干燥时易阴干,如薄荷、荆节等。 2.水制的影响 采用“抢水洗”,并不宜带水堆积。如藿香、薄荷、荆芥等。 3.加热制的影响 挥发油为治疗成分时,避免加热,如藿香、薄荷等。临床以生品入药 挥发油为副作用成分,加热的方法,使其含量减少甚至除去。如苍术,米泔水炙品减少-14.7%,麸炒-23.6%。 炮制使挥发油的成分生了质的变化,产生新的成分。如荆芥。如荆芥炒炭后,挥发油产生9种生荆芥油所没有的成分,并且具有止血作用。 含挥发油成分的药物: 1。有效成分: 水处理不宜浸润、闷润,而要抢水洗;热处理时,最好在500C以下干燥或以阴干为主。 2。有毒成分或副作用的成分: 加热处理引起量变或质变;如苍术:麸炒或米泔水炙 四、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 性质: 1. 易溶于水,尤其易溶于热水。 2. 强的还原剂,能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生成鞣红 3. 耐高温,加热处理对其影响不大。 4. 鞣质遇铁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绿色的鞣质铁盐沉淀。 炮制对其影响: 1.水制:防止成分损失,如地榆、虎杖、石榴皮等 2.槟榔、白芍等切片时露置空气中有时泛红,是其所含鞣质氧化成鞣红所致。 3.加热制:性质稳定 大黄:蒽醌类和鞣质类 酒蒸、炒炭后,蒽甙含量减少,鞣质变化不大,泻下缓和,收敛作用增强。 4.为避免与铁反应,有用铜刀切,木盆洗,沙锅煎的要求。 五、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 炮制对其影响: 1.小分子的有机酸多能溶于水,故宜少泡多润,以免成分损失 2.有些有机酸能与生物碱成盐,利于药效发挥。如甘草炙半夏。 3.具有强烈酸性的有机酸,对口腔、胃刺激性大,加热处理,可破坏一部分,使酸性降低,如山楂(68%)。 六、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 油脂类通常具有润肠通便或致泻等作用,有的作用峻烈,有一定毒性。 1.加热炮制,以免滑肠致泻或降低毒副作用 如柏子仁去油制霜降低或消除滑肠作用;千金子去油制霜以减小毒性,使药力缓和; 2.巴豆油即是有效成分,又是有毒成分,宜控制用量 七、炮制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 性质:树脂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媒。 炮制对其影响: 1.辅料制: 酒、醋处理,提高溶解度,增强疗效。乳香、没药经醋制,能增强活血止痛作用 2.加热制:可增强某些药物的疗效。藤黄抑菌作用增强。 牵牛子树脂具有泻下去积作用,经炒制后部分树脂破坏,可缓和泻下作用。 八、炮制对含蛋白质、氨基酸类药物的影响 1.有效成分 (1)可溶性-不宜长时间浸泡,如天花粉,润透生用。 (2)易变性-不宜长时间加热,如雷丸(雷丸素) 2,毒副作用成分 可利用蛋白质的加热易变性将其除去,如蓖麻子、扁豆等。 3.转化成新的有效成分,增效。 蛋白质加热处理后,往往能产生一些新的物质取得疗效,如大豆,经干馏法后生成热黑豆馏油,产生止痒、收敛的功效。用于湿疹、神经性皮炎等。发酵后,生成淡豆豉,有解表除烦的作用。 九、炮制对含糖类药物的影响 单糖及小分子寡糖易溶于水,在热水中溶解度更大,多糖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故含糖类药物应尽量少用水处理,尤其是与水共同加热更应避免。 十、炮制对含无机化合物类药物的影响 1.矿物药用煅制方法,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2.含结晶水的药物制后失去结晶水,改变药效。如明矾 3.改变化学成分,产生治疗作用 如炉甘石生品不入药用,煅制后,其成分由碳酸锌变为氧化锌,具有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的作用。 4. 水处理时间过长,易使所含水溶性无机盐类成分流失 夏枯草中含有大量钾盐,长时间的水处理,会大大降低其降血压、利尿。 第三节炮制对中药制剂的影响 一、中药炮制对中药汤剂的影响 汤剂对饮片质量要求 净制:保证中药材品质及入药部位的准确性 入汤剂饮片要有一定的形状、大小、规格 炮制后的饮片入汤剂配方 二、中药炮制对中成药质量的影响 1.中药炮制对中成药有效性的影响 中药经炮制后入药,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或利于保存,调整药性发挥疗效 二陈丸: 【处方】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 【功能与主治】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2.炮制对中成药安全性的影响:有毒中药丸散剂高于汤剂饮片 3.炮制对中成药稳定性的影响,苦杏仁 第四节 炮制对中药临床疗效的影响 一、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1. 辨证施治是中医工作的基本法则 2. 中药来源于大自然,加工炮制后入药 3. 中药成分复杂,一药多效 4. 疾病的发生、发展多变,脏腑属性、喜惡、病理、生理不同 5. 气候环境对用药要求不同 二、炮制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手段 1. 保证净度、提高临床疗效。 杂质、非药用部位、不同药用部位 2. 炮制后可提高成分的煎出率,增强临床疗效 3. 炮制辅料的增效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蜜制黄芪,增强补气作用;蜜制麻黄,增强止咳 4. 炮制后产生新的成分,提高临床疗效 白矾、自然铜、石膏、荆芥炭 三、炮制是保证临床安全的重要措施 1. 除去毒性部位或减少毒性成分的含量,降低毒性 蟒蛇祛除头部去毒;天南星、半夏、巴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