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pta缩聚催化剂

pta缩聚催化剂

pta缩聚催化剂PTA缩聚催化剂是一种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酯)生产过程中的催化剂。

PTA,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瓶装饮料、塑料制品等领域的合成纤维原料。

而PTA缩聚催化剂则是催化PTA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PTA缩聚催化剂的作用是加速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缩聚反应,使其快速转化为PTA。

这种催化剂通常由金属复合物组成,如钴、锰、锌等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组成的络合物。

这些金属离子能够提供活性位点,加速反应的进行。

络合物的结构和配体的选择对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PTA缩聚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PTA缩聚催化剂的研发主要集中在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等方面。

活性是指催化剂对反应底物的转化率和反应速率,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产率和质量。

选择性是指催化剂对不同副反应的抑制能力,例如对副产物的选择性抑制,可以提高产品的纯度。

稳定性是指催化剂在长时间使用中的性能保持情况,催化剂的寿命和再生性能对于工业生产的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PTA合成过程中,PTA缩聚催化剂通常以固体形式存在,并与底物一起进入反应器中。

反应器通常采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PTA缩聚催化剂在此条件下发挥作用。

催化剂与底物之间发生的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物质的吸附、解吸附、表面扩散、表面反应等多个步骤。

因此,催化剂的性能与其结构、表面性质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催化剂研究领域的进步,PTA缩聚催化剂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一方面,新型催化剂的研发不断推进,通过结构优化和新配体的设计,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另一方面,反应工艺的改进也对催化剂的性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改变反应条件、添加助剂等手段,可以优化反应过程,提高催化剂的利用效率。

PTA缩聚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优质的催化剂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因此,对于PTA缩聚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PET钛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及应用策略

PET钛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及应用策略
产量 最大 、 品种 最多 、 应用最广 的一 类 。P T主要 足 E
及钛 酸盐类催 化剂 , 类催化 剂成 分单一 , 这 极易水 解 , 化效果 不稳 定 , 催 而且 催化 活性低 , 应 速度慢 , 反 产 品颜 色严 重泛 黄 。第二 代钛 系催 化剂 是钛 的氧化
物类 的催化剂 , 这类催化剂的组分中通常掺入其
维普资讯
L海 化 I :

Vo. . 1 No3 33
l 6・
Sh hg i a ha Che c lI du t " mia n s ̄ 3
Ma . 《 8 r 2) o
P T 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E钛 发展趋势
及应用策略
孔凡 滔 吴秋 芳 杨景 辉 马新 胜 於 定华
且 由于其 生产工 艺 比较 复杂 ,所 以这类催 化 剂的生
催化剂问世。第一代钛系催化剂主要是钛酸酯类以
本 课 题 获上 海 市青 年 科技 启 明 星计 划 资助 ( 目编 号 :7 4 1 ) 项 0 QB10 6
第一作者简介: 孔凡滔 男 17 年生 98
硕士 从事环境友好型聚酯用钛 系催化剂的开发工作
的锑 系催 化剂 … 由于 锑会 污 染环 境 , 以锑 系催 化 , 所
剂的使用 也成 为聚酯 生产 的 主要 污染源 之一 。随着
量增加 , 其使用成本也随之增加。 第i代钛系催化剂 主要是 近几 年才推 出的钛 的络合 物类 催 化剂『“ 这 81 _,
类催 化剂 的组成成 分 比较 复杂 ,不 同机构 所公布 的
膜 级 P T) T程 塑料行 业 。 同是 目前 世 界上 P T E 及 我 E 产 量 最大 的 国家 之一 ,0 6 P r总产量达到 1 0 20 年 Er 0 7

聚酯增塑剂的研究进展

聚酯增塑剂的研究进展

聚酯增塑剂的研究进展黄冬婷;孟飞;梁磊;朱文浩;黄俊生【摘要】Polyester plasticizer is a safe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plasticizer,which has a small mobility and is not easy to be extracted by water and solvent,so that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urability and safety of plastic products. Performances and applications of polyester plasticizers were introduced,and the research work of polyester plasticizers in the aspects of migration resistance, thermo stability, plasticizing efficiency and compounding property and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new biological-base polyester plasticizers were mainly described. Based on the tendency of polyester plasticizers' development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of plasticizer industry in China could focus on exploitation of biological-base polyester plasticizers.%聚酯增塑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环保安全型增塑剂,有优秀的耐溶剂抽出性和抗迁移性,可有效改善塑料制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本文介绍了聚酯增塑剂的性能和应用,重点阐述聚酯增塑剂在抗迁移性、耐热性、增塑效率、复配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新型的生物基聚酯增塑剂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聚酯增塑剂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的增塑剂行业可朝着生物基聚酯增塑剂方向进行开发研究.【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8(046)008【总页数】3页(P5-7)【关键词】环保增塑剂;聚酯增塑剂;生物基聚酯增塑剂【作者】黄冬婷;孟飞;梁磊;朱文浩;黄俊生【作者单位】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316;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316;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316;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316;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3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增塑剂是塑料工业中用量最大的一类助剂,大多为高沸点、不易挥发的液体,主要功能是改善高分子材料的可塑性和加工性。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合成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的研究进展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合成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的研究进展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合成1,42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的研究进展孙绪江(天津石化公司研究院,天津300271)摘要:介绍了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简称DM T)为原料,经催化加氢制备1,42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的合成工艺,分析了催化剂、操作压力等对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1,42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 催化加氢 进展 1,42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DMCD)不仅可单独作为聚合物的改性材料,而且还是制备1,42环己烷二甲醇(CHDM)的中间体。

CHDM已广泛用作饱和聚酯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原料具有优良的特性[1,2]。

DMCD可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 T)加氢还原制备,反应式如下:CH3OOC θCOOCH3H2催化剂CH3OOCCOOCH3催化剂通常采用钯、铑、钌、镍等,早期制备DMCD要在高压下(20.0MPa以上)进行,经过不断探索改进,现在反应压力已降至6.0MPa以下,且产品收率已达到较理想水平。

1 高压法[3]原料为熔融DM T(t=160℃)和氢气[φ(H2)=98.9%,φ(O2)=0.001%,φ(CH4)= 0.86%,t=175℃]。

反应器压力为20.0~41.0 MPa,温度180~250℃。

催化剂为钯/氧化铝[w (钯)=0.5%~5.0%]或镍/硅藻土[w(镍)= 50%~60%]。

在21.0MPa,250℃进行反应时,镍催化剂活性很高(转化率接近100%),但DM2 CD含量低(约80%)。

在相同条件下用钯催化剂,则活性略低,选择性高些。

但高压法的工艺要求严格,成本高。

如将将压力降至13.5MPa以下时,例如用Pd催化剂在12.5MPa下连续操作时,其氢化速率仅为41.0MPa下55%,达不到工业要求。

2 中压法[4~7]使用Pd/Al2O3固载催化剂,可以在中等压力下完成加氢反应[4]。

钯固载量0.5%~1.0%,氧化铝晶型为θ,比表面30~150m2/g,Pd分散度(被暴露Pd的百分数)27%~32%,浸渍深度40~100μm。

聚酯催化剂乙二醇锑的合成

聚酯催化剂乙二醇锑的合成

第29卷第2期2008年 4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Natural Science Vol .29No .2Ap r .2008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0524240014);河南科技大学重大科技前期预研专项(2004Z D005)作者简介:李国芝(1977-),女,河北唐山人,讲师;张 军(1964-),男,河南漯河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机功能材料.收稿日期:2007-09-24文章编号:1672-6871(2008)02-0099-03聚酯催化剂乙二醇锑的合成李国芝a,王俊凤a,张 军a,王喜然b(河南科技大学a .化工与制药学院;b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摘要:过量的乙二醇与三氧化二锑在一定条件下直接酯化脱水,一步法合成了聚酯催化剂乙二醇锑。

运用正交设计原理,探讨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合成乙二醇锑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氧化二锑与乙二醇的摩尔配比为1∶45,反应温度为190℃,反应时间为150m in,产品收率达81.12%,所得乙二醇锑中锑含量优于现行企业标准。

关键词:三氧化二锑;乙二醇锑;聚酯催化剂;合成中图分类号:T Q340.371文献标识码:A0 前言聚酯纤维,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纤维,已发展成为合成纤维的第一大类品种,聚酯纤维制作的服装面料具有舒适、挺括、易洗及快干等特点,同时它还广泛地用作包装、工业丝以及工程塑料等原料,因此,近年来聚酯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量以年均7%的速度递增[1]。

目前,合成PET 的催化剂主要有三氧化二锑、醋酸锑和乙二醇锑[2-4],其中,乙二醇锑是近年来国际上倍受推崇的最新一代聚酯用有机锑系催化剂,乙二醇锑作为聚酯生产的缩聚催化剂最早由美国杜邦公司实现了应用,商品名为S 224[5]。

PET聚酯的化学解聚原理及发展现状

PET聚酯的化学解聚原理及发展现状

PET聚酯的化学解聚原理及发展现状摘要:PET聚酯作为应用最广泛的聚酯之一,由于其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在食品包装、纤维、薄膜、片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PET聚酯产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废PET聚酯将排入大自然;另一方面,随着聚酯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聚酯废料的急剧增加。

据统计,在聚酯生产加工过程中,约有3%-5%会成为废品。

虽然PET的化学惰性很强,但它不容易被环境中的微生物直接降解。

因此,在聚酯生产、加工和回收过程中实现资源的良性循环已成为聚酯行业发展中日益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PET;聚酯解聚;化学解聚1.PET概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聚合而成。

它发明于1944年。

1949年由ICI公司成功开发,1953年率先实现产业化是我国发展最早、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聚酯产品。

PET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优异的物理性能。

它具有高冲击强度、良好的抗摩擦刚度、大硬度、小吸湿性、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优异的电气性能、对大多数有机溶剂和无机酸稳定,以及优异的抗蠕变、抗疲劳、摩擦和耐磨性。

其综合性能优于聚酰胺和聚碳酸酯。

因此,它已成为合成纤维的最大品种,并被广泛用作非纤维聚合物材料。

目前,世界PET总产量正在快速增长。

2005年,全球PET总产量达到4091万吨,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5252万吨。

近年来,中国的PET生产能力和产量也大幅增加,到2005年达到1253万吨。

PET的使用也进一步扩展到各种容器、包装材料、薄膜、薄膜、工程塑料等领域,并日益取代铝、玻璃、陶瓷、纸张、木材、钢材等合成材料。

废弃PET材料本身无毒,但在自然环境中降解周期较长。

由于PET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PET废弃物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角落废弃物和曾经使用过的PET废弃物。

据统计,中国每年的聚酯废料可达5万吨以上,而且还在逐年增长。

回收废旧PET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

废聚酯材料化学解聚研究进展

废聚酯材料化学解聚研究进展
刘福胜 , 李 磊, 于世 涛 , 晓萍 葛
( 岛科技大学 化工学院 , 青 山东 青 岛 2 64 ) 60 2
[ 要 ]综 述 了近 年 来 国 内外 废 聚 酯 材 料 的 酸性 水解 法 、 性 水 解 法 、 摘 碱 中性 水 解 法 、 甲醇 醇 解 法 、 乙二 醇 醇 解 法 、 异 辛 醇 醇 解 法 、 临 界 水 解 法 、 临 界 醇 解 法 和离 子 液 体 环 境 下 的 废 聚 酯 化 学 解 聚 的研 究 进 展 。对 离 子 液 体 化 学 解 超 超 聚废 聚 酯 的 前 景进 行 了展 望 。
化 工 环 保 E VION N A R T C I N O H MIALI DU T Y N R ME T L P O E TO FC E C N SR
21 年第 3 卷第 1 0 1 1 期 ^ຫໍສະໝຸດ 0 ^ ^

专 论 与 综 述
口 p s
废 聚 酯 材 料 化 学 解 聚 研 究 进 展
Li s e g,LiLe ,Y h t o,Ge Xi pi g u Fu h n i u S ia ao n
( olg fC e c l n ie r g ig a nv ri fS in ea d T c n lg Qig a h n o g2 6 4 C ia C l e o h mi gn ei ,Q n d o U ies yo c c n e h oo y, n d oS a d n 6 0 2, hn ) e aE n t e
着 聚酯材 料产销量 的迅 猛增 加 , 产 生 的废 聚 酯材 所
1 水解 法
1 1 酸性 水解 法 . 该方 法 采 用 无 机 酸 作 为 催 化 剂 , 常 用 的 是 最

聚酯多元醇合成中催化剂的应用研究

聚酯多元醇合成中催化剂的应用研究
限公 司 ; 酸 四丁酯 ( B )钛 酸 四异 丙酯 ( P , 钛 TT 、 T T)工
2 结 果 与 讨 论
21 催 化剂种 类对 聚合 反应 的影 响 . 表 1 出 了 5种催 化剂 的物理 性质 ;图 1 列 显示
业级 , 扬州立 达树脂 有 限公 司。
收稿 日期 :0 7 2 l ; 回 日期 :0 7 2 1 。 20 ~1一 l修 20 -1— 8 作 者 简 介 : 祺 风f9 2 )河 南 驻 马 店 人 , 读 硕 士 , 要 从 事 化 学 工 程 与 工 艺 及 聚 氨酯 的 合 成 研 究 。 E m i coi n 20 @16cr 曹 l8 一 , 在 主 - al aqf g 05 2 、 n : e o
维普资讯
20 0 8年 5月第 l 第 5期 7卷
Vo .7 No5, y20 11 . Ma . 08
中 国 胶 粘 剂
C NA ADHES VE HI I S — 9 — — —
聚酯 多元 醇 合成 中催 化 剂 的应 用研 究
物 料融 解后 开动 搅拌 器 ,瓶 内物 料通 常在 10o 左 2 C
的线 型 聚合 物 。该缩 聚反应 是可逆 反应 , 由于反应后
期体 系粘度 增大 , 生成 的水 不易排 出体 系 , 要 升高 需 温度 、 加大搅拌速率 和施加真 空度等措施 来维持 反应
向正方向进 行 。 但是 , 如果此 阶段反 应时间过长 , 不仅
叙 述 , 具体 的应用 研 究未 见报 道 。本 文 以苯酐 、 但 己
二 酸 和 甲基丙 二醇 为原 料 ,使 用 不 同的催化 剂合 成 聚酯 多元醇 ,并对 这些 常见 的聚酯 用催 化 剂进行 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聚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包括锑系催化剂,锗系催化剂,钛系催化剂以及其他类型的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及其应用情况。

关键词:聚酯催化剂缩聚反应
用于聚酯生产缩聚反应的催化剂种类繁多,主要有锑系、锗系、钛系、锡系等。

由于锑系催化剂在缩聚过程中能大大促进缩聚反应,而对热降解反应的促进程度较小,因此目前聚酯工业普遍采用锑系催化剂,主要品种有三氧化二锑、醋酸锑以及近年来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的乙二醇锑。

此外,用于酯交换反应的锰、锌、钙、钴、铅等金属的醋酸盐对缩聚反应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催化剂是聚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新型聚酯催化剂的研究从未停止过。

对于缩聚反应有催化作用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几乎囊括了除卤族元素和惰性元素的所有元素。

但是目前主要研究的是Sb,Ge,Ti等系列的化合物。

项目Sb系催化剂Ge系催化剂Ti系催化剂
催化剂浓度/μg.g-1 150-350 20-120 10-100
所产PET性能
价格低廉过高较贵
色相浅灰色白色淡黄雾度性能中等很好很好
乙醛生成很好很好差
结晶速度中等很好很好
热稳定性很好中等差
氧稳定性中等差差
Sb系催化剂活性适中,价格低廉,在聚酯工业中使用最为普遍;Ge系催化剂价格昂贵,目前应用比较少;Ti系催化剂活性最高,一般用于PBT,PTT,PCT的生产。

近些年来,围绕进一步提高催化活性,减少催化剂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许多聚酯生产厂家及催化剂生产厂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涌现了一大批极具潜力的新型催化剂。

1锑系催化剂
比较吉玛,钟纺,杜邦等典型聚酯工艺,发现90%以上的聚酯工业都使用锑系催化剂,我国迄今引进的聚酯装置也主要采用锑系催化剂,主要品种为Sb2O3和Sb(AC)3。

吉玛装置一般采用Sb(AC)3,钟纺,杜邦装置一般采用Sb2O3。

此外,乙二醇锑作为传统Sb系催化剂的升级换代产品,也开始得到生产企业的关注。

醋酸锑
与Sb2O3相比Sb(AC)3具有以下优点:(1)Sb(AC)3在乙二醇中的溶解性好,能够更加迅速的催化反应;(2)Sb2O3作催化剂时使用量较大,可能引起金属梯还原使产品色相发灰;(3)Sb(AC)3中无不溶性杂质避免了管道阻塞的发生。

我国对Sb(AC)3的研制较晚。

1979年大连有机化工厂开始研制,1984年试生产,采
用Sb2O3在甲苯存在下与醋酸酐反应的工艺路线。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产Sb(AC)3试用结果显示其完全可以取代国外产品。

三氧化二锑
我国初期使用的Sb2O3来源于湿法精炼,Sb3+的纯度较高,随着干法精炼技术的突破,多元锑氧化物的问题出现,一旦炉温控制不稳或开停炉频繁,低温燃烧物料未彻底分离,Sb3+的有效纯度大大下降,因此看来,Sb2O3的Sb纯度不如Sb(AC)3高。

近年来国内有厂家采用纳米技术研制纳米级Sb2O3,其颗粒直径小于100nm,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在相同的聚合时间下,特性粘度可提高9%左右,使用成本低于Sb(AC)3,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乙二醇锑
作为传统锑系催化剂的替代产品,法国埃尔化学公司20世纪90年代推出了乙二醇锑。

乙二醇锑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Sb2O3 + 3HOCH2CH2OH-----Sb2(OCH2CH2O)3 + 3H2O
(2)Sb(CH3COO)3 + HOCH2CH2OH-----Sb2(OCH2CH2O)3 + CH3COOH
(3)Sb(OCH2CH3)3 + HOCH2CH2OH----- Sb2(OCH2CH2O)3 + CH3CH2OH 大多数厂家选用方法一制取Sb2(OCH2CH2O)3。

所产催化剂有以下特点
1.在EG中溶解度大,比Sb2O3更易调配,使用更方便。

2.经提纯的Sb2(OCH2CH2O)3产品杂质少,纯度更高。

3. Sb2(OCH2CH2O)3的催化为均相催化,可以再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同样的聚合效果。

4.聚酯产品色泽和热稳定性好,可纺性好。

目前国内至少有6家厂家生产开发Sb2(OCH2CH2O)3,国产Sb2(OCH2CH2O)3的催化效果完全可以达到进口产品。

但是,其具体应用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如最佳调配浓度,调配温度等。

2锗系催化剂
用作聚酯合成的锗系催化剂通常指的是GeO2,作为碳族元素的氧化物,GeO2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在目前的聚酯催化剂中属于比较温和的,在反应过程中引发的副反应较少,并且与稳定剂H3PO4不发生作用。

GeO2催化剂的最大优点是合成的聚酯切片便显出非凡的纯白色,透明度较高,在非纤领域广受青睐。

但锗系催化剂活性低于锑系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溶解性也不好,而且制得的聚酯醚键较高,熔点较低。

而且GeO2的价格非常昂贵,比较适合应用在高档次的聚酯产品中。

3钛系催化剂
长期以来钛系催化剂由于其较高的催化活性而备受关注,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类聚酯催化剂。

在PET合成中,与锑系催化剂相比,钛系催化剂加入量更小,还进一步缩短了缩聚时间。

近些年来研究出了一些新型钛系催化剂。

Acordis公司开发基于TiO2的催化剂C-94,用该催化剂生产的聚酯,其外观及后加工均优于传统锑催化剂生产的聚酯。

英国Syneti公司将生产聚酯的钛基催化剂推向工业化,这种催化剂比常规的锑基催化剂可提高聚酯产率15%,成为解决装置瓶颈制约的廉价方案。

该催化剂由螯合的配位体环绕Ti核心构成,带有配位体的催化金属可很好地控制聚合,可生成无色的产品。

而常规的钛的醇盐催化剂使反应太快,会生成副产品,致使聚合物颜色发黄。

这种催化剂为可水解的稳定液体,完全可与反应物乙二醇互溶,而氧化锑催化剂需在高温下进行特殊处理才能分散。

使用新催化剂的聚合物产品中剩余的金属含量为锑基催化剂的1/10。

钛系催化剂由于其不含重金属又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而备受关注,但是使用钛系催化剂很难控制产品的质量指标如颜色。

还需要进一步寻求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具有高活性的催化剂。

4其他体系催化剂
其他体系的催化剂也时有报道。

研究发现镧系催化剂与铝系催化剂都可用于缩聚反应且各具优点。

吉玛公司用铝、锗等金属,采用沸石、硅藻土等作载体,开发了Ecoat催化剂,其使用效果与锑类催化剂相当。

日本东洋纺织(Toyobo)公司开发的新催化剂,其生产的聚酯树脂质量与用锗催化剂生产的高度透明和耐热的瓶级树脂质量相同,但新催化剂费用比锗型催化剂要低许多。

新催化剂由几种未透露的金属组成,生产工艺条件与锗催化剂制造聚酯纤维、聚酯薄膜和瓶级聚酯树脂所用条件相似,为250~300℃和约10-1Torr。

然而与锗催化剂不同,新催化剂不会使树脂留下深暗色或残留的物质。

该催化剂已将用于该公司的聚酯装置。

结语
20世纪以来聚酯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各生产厂家纷纷寻找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规模,简化工艺流程的方法,提高单线生产能力已成为当今聚酯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但是单线生产能力的扩大是有限度的,因此研究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生产更高质量的产品成为聚酯生产企业的焦点。

新型催化剂的研究要兼顾催化速率,产品品质,催化剂的选择性,等很多问题,而且新型催化剂还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

可见在21世纪新型催化剂必定是推动聚酯生产技术进一步成熟的科学利器。

参考文献
1 J A Cowen, B Stolteman, R S A verback. J Appl Phys,1987, 61 (8 ) 3317
2 Henglein A. Chem Rev, 1989, 89 1861
3 Wang Y, Herron N. J Phys Chem, 1991, 95 525
4 Legget A J, Chakravarty S. Rev Mod Phys, 1987, 59 1
5 R Roy, S Komarneni. Mater Soc Symp Proc, 1984,32 3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