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化与筷子:中国筷子文化 汉文化与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文化与筷子:中国筷子文化汉文化与筷子汉文化与筷子:中国筷子文化汉文化与

筷子

本文话题:汉文化与筷子文化研究中国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心灵的洗礼筷子大禹

箸是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独步世界的进食用具。在我国距今7000-6600年新石器时代的非金属的古箸实物、多为骨箸。如今,在千姿百态的进食器具中,箸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已成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一、“箸”的文字源流食箸,古称箸,今曰筷子。《说文?竹部》: “箸,饭攲也。从竹,者声。”《辞海》注释:“攲是古代巧器。”因此箸的本意就是指夹取食物的用具。“箸”的别称有筴提等, “箸”还有异体字,如筯、櫡等。从明代始,已普遍成为“筷子”。陆容《菽园杂记》中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奂中尤甚。为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筷)儿,幡布为抹布。目前,年代最早的“箸”字出现在先秦《诅楚文》中。二、中国箸文化的特征箸是两根形状、规格、材质完全一致的小棍,具有正直、坚韧、诚朴的特性,而且两只箸之间无任何机械联系,而通过手指的操作,默契和谐,协同动作,这也正是中华民族性格的物化形象。中国箸文化的主要特征1. 普及性:中国十三亿的人口及许多海外华侨,从三岁儿童始均会

使用筷子,它的普及性是任何一个生活用具无法相比的。2. 多向性:箸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竹、木材、兽骨(角)、象牙、美石(玉石、水晶、翡翠、寿山石)、金属(金、银、铜、铁、锡、铝、铅、合金、不锈钢等),稀有珍贵材料(虬角、犀角、玳瑁、绿?孔雀骨)和其他类(鱼骨、珊瑚、塑胶等)共200多种。箸的雕饰从古代刻划短线纹,涡纹,刀题诗刻联,从绘画、烙画到镶嵌、雕镂,多彩多色。3. 传承性:箸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无论到何时何地,中国人进食用具都很难离开

筷子。并且还用箸作为礼俗、馈赠、寄情、歌咏、收藏的特殊工艺品和礼品。4. 国际性:目前据统计,全世界至少18亿以上的人口使用筷子。箸文化具有世界意义,它已成为许多亚洲国家在内的“中华食文化圈”的共同文化特征。日本有“筷子节”,法国设“金筷奖”,西方许多人流行“为了您的健康,拿起筷子来”的时潮。三、中国箸文化的现实意义1、有助于了解五千年中华文化史。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3、丰富许多学科的内容,为古代冶金、加工、机械制造等。4、弘扬箸文化有助于规范箸的生产经营推动市场经济发展。5、箸文化研究,可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四、诗歌中的箸1、李白“投箸”抒忿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

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2、白居易把箸“击盘而歌”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3、杜甫的《野人送朱樱》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4、刘禹锡的《送张盥赴举》尔生始悬弧,我作座上宾。引箸举汤饼,祝词天麒麟。清代金二镶牙箸北京故宫博物院藏5、杜牧“借箸”论元载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6、北宋书法家米芾《与伯先贴》三吴有丈夫。气欲吞海水。开口论世事。借箸对天子。7、原来的周驰,在《咏箸》中,通过箸的外形特征和功能,抒发了虽遭谗而不废的“直”的情怀。矢来形何短,筹分色尽红。骈头斯效力,失偶竟何功。比数盘盂侧,经营指掌中。蒸豚挑项脔,,汤饼伴油葱。正使遭谗口,何尝废直躬。上前如许借,犹足沃渊哀。五、筷子的使用方法筷子的正确的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六、筷子的禁忌三长两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是大不吉利的。仙人指路用大拇指和

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带有指责的意思。品箸留声把筷子的一端

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发出声响。是一种无礼的行为,令人生厌。击盏敲盅用筷子敲击盘碗,被视为极其下贱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齿。执箸巡城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且目中无人极其令人反感。迷箸刨坟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的扒拉,就像盗墓刨坟的一般。属于缺乏教养的做法。泪箸遗珠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被视为严重失礼。颠倒乾坤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正所谓饥不择食。定海神针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这是被认为对同桌用餐人员的一种羞辱。当众上香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视为大不敬,因为传统是为死人上香时才这样做。交叉十字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是对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学生写错作业,被老师在本上打叉子,或过去吃官司画供时才打叉子。落地惊神用餐时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这是严重失礼的一种表现。因为筷子落地就等于惊动了地下的祖先,这是大不孝。七、“筷子”文化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个情景:在加拿大,一位外国朋友正兴致勃勃地学着中国人使用筷子。看着他那笨拙的样子,我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一种无比的自豪感随之油然而生。筷子,源于中国,它虽然简小,但在人类文明史上却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这样称赞:”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木头,却精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

学上的杠杆原理。”现代科学表明,长期使用筷子,可以使手指灵活,头脑聪明,有益于身心健康。因此,在当今令人眼花缭乱的诸多餐具中,外观极不显眼的筷子却以其特有的魅力脱颖而出,深受人们喜爱。在日本,人们把每年的八月四日定为”筷子节”;韩国早在小学便增设了筷子课,将如何正确使用筷子推广成为一种教学内容;一九七四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对中国筷子的神奇是津津乐

道,赞不绝口。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十五亿之多的人正常使用筷子,由此可见,中国人发明的筷子已成为世界上极受欢迎的重要餐具之一。可以这么说,通过筷子,世界认识了中国,中国也融入了世界。筷子象征着古老而悠远的中国文明,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华,它是伟大的。无论是身处故土的国人,还是旅居他乡的游子,都对筷子寄予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每当他们拿起筷子时,便能深深地感觉到手中的分量—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所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他们都将筷子紧攥在手心,深藏在心底,生怕遗失。这种遗失就是一种忘却,对他们而言,就是一种耻辱。忘却了就意味着忘却了一种信仰,忘却了为人的根本,忘却了那块曾经养育我们的热土呀~事实证明,也正是由于这些没有忘却的人们才铸就了中国今日的辉煌,他们和筷子一样,同样的伟大~”一根筷子哟,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哟,牢牢抱成团。”著名的歌唱家付笛生演唱的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

曲,韵味十足,着人深省。是的,一根筷子不仅无所作为,还弱不禁风,如果稍有触动,便会支离破碎;然而十双筷子紧紧地簇拥着,更有了一种韧性,在任何情况下,也是无坚不摧的。这种团结拼搏的精神也正是每一位炎黄子孙所要汲取的,有了这种精神,就受到了一次诚挚的感召;有了这种精神,就拥有了一个执着的信念;有了这种精神,更得到了一种无穷的力量。它将永远感染着人们,鼓舞着人们,激励着人们……”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宋代文人程良规的这首诗,就是对筷子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崇高品质的盛赞。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乐意接受筷子,并不仅仅在于它的妙用,更多的是追求着一种精神。当你在享用美味的同时,还能从中受到了一心灵的洗礼,情操的陶冶,这是多么愉悦和快乐呀~总之,筷子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之一,源远流长。而单单就从我们人民使用独特筷子这一点,就足以证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智慧的民族、伟大的民族~现在,筷子正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引领着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