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中学物理教材评述
电动力学教材评价

电动力学教材评价
电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电荷和电场的相互作用以及电磁感应现象。
对于学习电动力学的学生来说,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
下面是对一些常见的电动力学教材的评价:
1. 《电动力学》(作者: Griffiths)
这本教材是电动力学领域的经典之作,被广泛用于大学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它以清晰的语言和直观的图示介绍了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提供了大量的习题和例题以巩固学习。
该教材的优点是条理清晰、易于理解,适合初学者。
2. 《电动力学》(作者:Jackson)
这本教材是电动力学领域较为深入的资料,适合用于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
它从基本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电动力学的各个方面,包括静电学、电磁场和电磁波等。
尽管该教材相对复杂,但它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挑战,适合希望深入了解电动力学的学生。
3. 《电动力学讲义》(作者:徐兆森)
这是一本对电动力学内容进行简洁概括的教材。
它以清晰的语言和简洁的推导介绍了电动力学的基本原理,适合需要迅速了解和应用电动力学的学生。
这本教材的优点是简明扼要,同时提供了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和习题。
综上所述,对于电动力学教材的评价因人而异,取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背景。
在选择教材时,需要考虑自己的学习水平和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同时,配合教材的习题和辅
助资料,如讲义、课堂笔记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动力学的内容。
德国卡尔斯鲁厄物理课程(KPK)的结构

德国卡尔斯鲁厄物理课程(KPK)的结构
吴国玢;章琢之
【期刊名称】《大学物理》
【年(卷),期】2012(031)010
【摘要】较为系统地对德国卡尔斯鲁厄物理课程(KPK)的基本概念和结构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同时探讨了物质型物理量、一种新的能量观,以及贯穿整个课程的类比方法等相关重要内容.作者以为,该课程既具有鲜明的创新特色,而又不乏其科学性、先进性和有效性,值得借鉴.
【总页数】4页(P42-45)
【作者】吴国玢;章琢之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093;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20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G642.0
【相关文献】
1.德国卡尔斯鲁厄中学物理教材透析--以上海物理课程标准内容比较为视角 [J], 郭长江
2.德国中学物理KPK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 [J], 刘运新
3.德国KPK物理课程设计思想评述 [J], 张恩德;吴江海;潮兴兵
4.关于德国KPK物理课程教学实验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J], 吴国玢
5.德国KPK物理课程设计思想评述 [J], 张恩德;吴江海;潮兴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0本中外物理精品书系

40本中外物理精品书系近年来,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
中外物理精品书系作为物理学领域的重要图书系列之一,包含了许多经典和权威的物理学著作,为物理学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知识积累。
下面将介绍40本中外物理精品书系中的一部分书籍,让大家对该系列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们来看看国外物理学领域的一些经典著作。
《物理学原理》是一部由美国物理学家霍尔顿和理查德所著的物理学教材,被誉为世界物理学教材的经典之作。
该书以其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入性而闻名,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学教学和研究领域。
《理论物理学教程》则是苏联著名物理学家朗道的代表作之一,涵盖了理论物理学的多个领域,是物理学学习的重要参考书。
在国内物理学领域,也有许多优秀的物理学著作。
《物理学通论》由中国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编写,是中国物理学教育的权威教材之一,对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
《物理学进展》系列是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编的物理学研究论文集,涵盖了物理学的前沿研究和最新进展,为物理学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
除了这些经典的物理学著作,中外物理精品书系中还包括了许多其他重要的物理学图书。
《物理学原理与应用》、《现代物理学基础》、《物理学史》等书籍,都是物理学学习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这些书籍涵盖了物理学的各个分支领域,从基础理论到应用技术,从历史发展到未来趋势,为读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物理学知识。
总的来说,中外物理精品书系中的这40本物理学著作,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教学教育还是学术交流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
希望广大物理学学习者和研究人员能够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些书籍,不断提升自己的物理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物理学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物理学科外语教学参考书

物理学科外语教学参考书1. "Phys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by Paul A. Tipler and Gene Mosca,这本教材是物理学的经典教材之一,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适合初学者。
2. "Conceptual Physics" by Paul G. Hewitt,这本教材以概念为基础,强调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而非数学推导。
它使用简单的语言和图表,适合初学者和非专业学生。
3. "University Physics" by Hugh D. Young and Roger A. Freedman,这本教材是大学物理学的标准教材,涵盖了广泛的物理学主题,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和量子力学等。
它提供了详细的解释和数学推导,适合高级学习者。
4. "Fundamentals of Physics" by David Halliday, Robert Resnick, and Jearl Walker,这本教材以清晰的语言和丰富的插图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它强调概念理解和实际应用,并提供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
5. "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cs" by David J.Griffiths,这本教材专注于电动力学领域,提供了深入的理论和数学推导。
它适合对电磁学感兴趣的学生和专业学者。
除了这些教材,还有一些辅助教材和参考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学的外语。
例如,词汇和术语手册、练习册、解题指南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学术论文、视频教程和在线课程,来扩展和深化对物理学的外语学习。
总结起来,物理学科外语教学参考书应该根据学习者的水平和需求来选择。
这些参考书提供了不同难度和深度的内容,帮助学习者全面理解物理学的概念和原理,并提高他们的外语能力。
unlock教材测评

unlock教材测评Unlock教材测评:开启学生科学学习的全新体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出版商开始推出创新性的教材,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兴趣。
其中,Unlock教材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这套教材的优劣,我们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测评。
一、内容深度与广度Unlock教材的内容覆盖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科学领域,不仅注重知识的深度,还注重知识的广度。
每个主题都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
同时,教材还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二、互动性Unlock教材充分利用了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互动学习体验。
学生可以通过教材中的互动游戏、虚拟实验等环节,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这些互动环节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视觉设计Unlock教材的视觉设计非常出色,采用了大量的彩色插图和图表,使得教材更加生动有趣。
这些插图和图表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材的版面设计也非常简洁明了,使得学生可以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四、适用性Unlock教材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从初中生到高中生都可以使用。
对于教师来说,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建议,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在线学习平台和社区,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
五、总结与建议总体来说,Unlock教材是一套非常优秀的科学教材。
它注重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互动学习体验。
同时,教材的视觉设计和适用性也非常出色。
然而,作为一套创新性的教材,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科学概念,教材的讲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建议在后续的版本中加强对这些概念的讲解,提高教材的全面性。
各高中物理教材版本的优势和劣势

各高中物理教材版本的优势和劣势物理教材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参考资料。
不同版本的物理教材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本文将就不同高中物理教材版本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优势和劣势进行评述。
一、人教版物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出版的物理教材是中国高中物理学习的主要教材之一。
人教版物理教材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人教版物理教材编写规范,逻辑性强,知识点安排合理。
教材内容科学全面,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其次,人教版物理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环节层层展开,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重要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第三,人教版物理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
教材内容生动有趣,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然而,人教版物理教材也存在一些劣势。
首先,教材内容过于繁琐,有时难以理解。
部分学生反映,人教版物理教材的知识点表述晦涩难懂,给学习带来了困扰。
二、北师大版物理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旗下的北师大版物理教材是国内另一重要的物理学习参考资料。
北师大版物理教材的优势在于:首先,北师大版物理教材注重知识的细致分解和逻辑推理。
教材将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划分和精细的分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其次,北师大版物理教材配套教辅资源较为丰富。
学生可以通过解题示例、练习题等配套资料进行巩固和提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然而,北师大版物理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教材内容相对繁杂,有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把握重点。
同时,部分学生反映北师大版物理教材中的实验操作描述不够清晰,给实践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三、沪教版物理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沪教版物理教材也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
沪教版物理教材的优势表现在:首先,沪教版物理教材对物理学习进行了系统化和模块化设计。
教材将物理知识按照模块进行划分,既有利于教师讲授,也有利于学生学习。
国外物理教材

国外物理教材
以下是一些有关国外的物理教材的推荐:
1. "University Physics"作者:Young和Freedman(美国)
这是一本经典的大学物理教材,以其清晰和详细的解释而闻名。
它涵盖了力学,热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等主题。
2. "The 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作者:Richard P. Feynman (美国)
这是一套非常受欢迎的物理教材,以其深入浅出的风格著称。
作者通过生动的讲述和有趣的故事来解释复杂的物理概念。
3. "Concepts of Physics" 作者:H.C. Verma(印度)
这是一本广泛被印度大学采用的物理教材,以其简洁而又全
面的内容而受到赞誉。
它涵盖了力学,热力学,电磁学和现代物理学等主题。
4. "Fundamentals of Physics" 作者:Halliday、Resnick和
Walker(美国)
这本教材在物理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它以清晰的解
释和广泛的练习问题闻名,适用于初级和高级物理课程。
5. "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cs" 作者:David J. Griffiths
(美国)
这是一本针对电磁学领域的教材,以其简洁而又深入的内容
和注重物理直觉的解释而受到赞誉。
以上是一些国外的物理教材推荐,它们在教学内容和风格上各有特色,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
国外物理教材

国外物理教材以下是一些国外的物理教材:1. "University Physics" by Hugh D. Young and Roger A. Freedman - 这是一本广泛使用的大学物理教材,涵盖了从力学到量子物理的各个领域。
2. "Concepts of Modern Physics" by Arthur Beiser - 这本教材侧重于现代物理学的概念和原理,包括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主题。
3. "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cs" by David J. Griffiths - 这是一本关于电动力学的经典教材,涵盖了静电学、磁场和电磁波等内容。
4. "Thermodynamics: An Engineering Approach" by Yunus A. Cengel and Michael A. Boles - 这本教材专注于热力学的工程应用,介绍了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5. "Quantum Mechanics and Path Integrals" by Richard P. Feynman and Albert R. Hibbs - 这本教材是费曼路径积分方法的经典资源,讲解了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6. "Optics" by Eugene Hecht - 这本教材介绍了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波动光学、几何光学和激光等主题。
以上只是一些国外物理教材的例子,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水平选择适合的教材。
请注意,这些教材可能有不同版本和难度级别,请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中学物理教材评述总的说来,世界各国中学物理教育的状况是各不相同的。
这种情况多半是由于各国的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的不同造成的。
随着各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其理科教育也都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途径。
然而从50年代末开始的、在美国首先掀起的教育改革浪潮,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次教育改革的浪潮虽是由前苏联卫星上天所触发的,但也体现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对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美国国会于1958年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增加了教育拨款,充实了各级学校的理科实验设备。
为使教学内容现代化,组织了大批科学家和教育家编写新教材,把现代的科技成果充实到教材中去。
前苏联则从1964年开始,用了10年时间对普通学校的教育内容进行改革,编写了新的教学大纲和新教材。
本节主要对国外几套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学物理教材作简单的评述。
一、美国PSSC物理PSSC是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下为对高中物理课程进行新的探索而组建起来的“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的简称。
它原是一个研究麻省理工学院课程计划的机构,但在组建后不久便扩大成为全国性的组织了。
根据该书编者哈伯沙伊姆(U.Haberschaim)所说,PSSC物理课程的目的在于说明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对自然界的调查,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定律及其适用范围和根据;培养批判地阅读的能力以及进行推理和善于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能力,从而提高所学到的技能;给想读大学理工科的学生打下一个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PSSC物理教材是由宇宙、光学与波、力学、电与原子结构等四部分组成。
在第一部分“宇宙”里,教材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概念只作一般性的阐述,即说明怎样把握和怎样测定这些物理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什么是物理学,时间及其测定,空间及其大小,函数关系和标度的选择,沿着一定轨道的运动,矢量,质量、元素、原子,原子和分子,气体的性质,测定等十章。
通过对这一部分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物理学是一个研究课题;理解时间、空间与物质三者是不可分的。
不仅如此,还要让学生知道物理学是在不断发展之中,这一发展过程正是人们进行探索和研究的用武之地。
学习这一部分只是对自然界进行一次广泛而粗略的扫描,接着就要对物理学的某些领域进行较深入的探究。
在第二部分“光学与波”中,教材主要研究光学。
具体内容包括光的性质,反射和像,折射,透镜与光学仪器,光的粒子模型,波,波与光,干涉,光波等九章。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上看,它是从研究光的粒子说开始逐步进入光的波动说的,但重点是在光波上。
在第三部分“力学”中,教材主要是以力学的观点去进一步细致地观察运动。
具体内容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地面上的运动,万有引力和太阳系,动量及其守恒,功和动能,热、分子运动及能量守恒等六章。
在第四部分“电与原子结构”里,教材主要研究电磁学的内容,具体包括有关电的定性的事实,库仑定律和基本电荷,在电场中电荷的能量和运动,磁场,电磁感应和电磁波,探索原子,光是粒子、电子是波吗,量子王国、原子结构等八章。
此外,PSSC物理还有一个补篇部分,原名为“高等课题补充教材”,介绍物理学的一些高等课题,包括角动量、统计力学、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
这四个课题可以分开单独学习。
作者在这里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使学生不需要多少数学知识就能了解这些高等课题的基础知识。
PSSC除编写了一套物理教材外,还编制了实验指导书、教师指导书、实验仪器介绍手册、教学影片及介绍手册、课外读物丛书、试题集等七种指导用资料。
经过实践,PSSC物理教材受到不少批评。
大家认为这套教材太深太难,只适用于少数尖子学生,远远脱离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
虽然有部分教师在采用这套教材时,强调了科学探究,使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但多数教师却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因而收效甚微。
但尽管如此,PSSC物理所提出的教育改革的方向乃是大势所趋,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不少有益的经验。
二、美国HPP物理1962年前后,卢瑟福博士(F.J.Rutherford)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高中教师和行政官员,他根据流传很广的霍尔顿博士(G.Holton)所著的《自然科学中的概念和理论入门》一书的内容,编写出一套物理教材的试用方案,并于1963,1964年间在两所中学里进行试教而获得成功。
后来这一研究项目在各财团的资助下被命名为“哈佛大学物理计划”(HarvardProject Physics,HPP),于1970年正式以“物理计划”的书名出版。
HPP物理教材的主要意图在于:(1)与其让学生掌握零碎的知识,倒不如让他们把主要力量放在掌握足以代表科学的物理思考方法上,以增强对物理世界的理解。
(2)让学生理解物理学就是人在物质世界中的多方面的活动。
要在历史和文化方面展开的基础上来提示它的内容,并从传统和发展与变革两方面来阐述物理学观点。
(3)即使是在让学生学习对未来有用的那些知识和技能时,也不要放过让每个学生学习立即有用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各种机会。
HPP物理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把重点放在科学发展史上。
这套教材重视物理概念,讲述比较清楚;问题的引入注意启发诱导;取材较丰富,知识面很广。
HPP物理教材共分六册,每一册都有单独的标题:?运动的概念;?天空中的运动;?力学的成就;?光学和电磁学;?原子的模型;?原子核。
每一册还有相应的手册和学生读物;在手册里附有实验、教学影片和课外活动等内容。
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的部分。
例如在第四册《光学和电磁学》中,共有四章内容。
第十三章“光”主要研究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一直到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在这一章里教材介绍了牛顿的有关光的粒子模型和达?芬奇和惠更斯所支持的有关光的波动模型。
第十四章“电场和磁场”主要研究电和磁。
教材先对电荷以及电荷间的作用力进行简单的讨论,然后证明运用“场”的概念如何简化了对电效应和磁效应的描述。
接着讲由运动电荷所形成的电流。
再把场的概念和势能的概念结合起来,就能建立电流、电压和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最后讨论电和磁之间的关系,这是从考察运动电荷与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谈起的。
第十五章“法拉第和电气时代”详尽地回顾了法拉第如何从重复奥斯特实验开始,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接着教材介绍了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
最后从电力工业的发展强调了电的社会意义。
第十六章“电磁辐射”主要研究光的电磁本性。
教材定性地介绍了电磁原理的麦克斯韦公式,介绍了电磁波的传播、赫兹实验,最后介绍了电磁波谱。
三、英国纳菲尔德协作理科教程(NuffieldCoordinatedSciences Course)这是一套英国最新出版的以14,16岁学生为对象的纳菲尔德理科教程。
它与综合理科教程(Integrated ScienceCourse)不同就在于对物理、化学、生物内容是分科编排的,但强化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在15个主要核心内容中,5个有关物理的是:物质分子,物质的状态和特性,能量,各种力的相互作用和波。
此外在教程中还开始引进某些关于电子学的内容,以加强基础电学与技术革新领域之间的联系。
纳菲尔德教程的一贯宗旨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去获得理解,该教程除了设有几本分科教材和统一的教师指导书外,还安排了一套独立的练习册(Worksheets),作为学生的活动材料。
该教程所安排的内容有利于帮助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对科学方法的理解,鼓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
四、联邦德国BSV中级物理这套教材共分三册,专供完全中学八九十年级学生使用。
现将各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列出如下,括号内是教学大纲上规定的教学课时数:第一册电流和电压(19),力(12),质量与密度(9),在液体和气体中的压强(9)。
第二册加热膨胀(10),机械能(10),内能与电功(18),光学(18)。
第三册静力学的基本概念(10),电工学的基本概念(30),电能输送和电能管理(8),原子和原子核(18),电子学和通讯技术(18)。
从上述内容的编排可以看出:BSV中级物理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上是很有特色的。
这套教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册和第二册相当于我国的初中物理,属第一阶段,其内容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基础知识。
在编排上以电学知识开路,促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电学重视起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第三册属第二阶段,相当于我国高一年级学习的内容。
与第一阶段相比,在内容上有了一定的深度,计算题明显增多。
周课时数也由原来的2增加到3。
还增加了不少技术性较强的内容。
例如在“电工学的基本概念”这一章里,教材从热电子发射讲到示波器原理;在第一册欧姆定律的基础上讲基尔霍夫定律;从磁场讲到洛仑兹力、电视机原理、电动机原理;从电磁感应讲到发电机原理和变压器原理等。
此外,这套教材还注重介绍现代新技术,如半导体技术、运算放大器、核反应堆等。
这就体现了教材的现代化。
五、日本高中理科《物理》选修教材自1978年以来,日本高中理科课程采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法。
必修课程《理科?》是就自然界中看到的物体运动、物质变化、进化及平衡进行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其原理和定律;同时使他们认识大自然和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选修课程包括《理科?》(主要是进行课题研究)、《物理》、《化学》、《生物》、《地学》等等。
《物理》选修教材主要是在大自然的事物和现象中,对力和运动、波、电和磁以及原子进行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原理和定律,培养学生的考察能力和科学态度。
在具体内圆周运动、简谐振动、万容上:第一部分“力和运动”只研究有引力定律、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以及气体定律、气体分子运动等。
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落体运动、能量转化与守恒等内容则已作为必修部分在《理科?》中学习。
第二部分“波”主要研究波的性质(包括纵波与横波、波的传播、波的干涉与衍射等)、声波(包括声波的传播、共振及共鸣等)、光波(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干涉及衍射、光谱等)。
第三部分“电和磁”主要研究电场(包括电场强度、匀强电场、电势与电势差、电容等)、电流(包括电阻定律、电源电动势、电流的功等)、电流和电场(包括电流的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等)、电磁感应和交流电(包括感生电动势、交流电的产生、谐振电路、电磁波等)。
第四部分“原子”主要研究电子和光(包括电子的电荷与质量、电子的波动性、光电效应、光的粒子性等)、原子和原子核(包括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核能等)。
70年代初的日本理科教材,由于受到美国高中的自然科学教育改革思潮的影响,进一步加浓了科学中心课程的色彩,由于受到布鲁纳所主张的所谓重视“学科结构”的观点的影响,而删去了不少生活理科的特点。
然而这些内容如果只限于从科学课程的观点去看确实是优秀的,但是当充分考虑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时,问题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