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ppt课件(部编版·统编教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课件

第一步:读课文
朗读视频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 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做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的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领域
jiàn
溅落
qiū yǐn
蚯蚓
第二步:学字词
ɡuàn
习惯
ruǐ
偶然发现紫罗 紫罗兰中的什么 兰遇酸变红 成分遇盐酸会变
红?
发明了石蕊 试纸
地图上海岸线凸 凹部分相吻合
不会是巧合吧?
《海陆的起 源》,大陆漂 移学说
儿子睡觉时眼 眼珠转动会不会 眼珠转动时处
珠转动
与做梦有关? 于做梦的阶段
相同之处 我能找:
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 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 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小练笔
这是课后小练笔哦!
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
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
有志者事竟成
一个人坚持拼搏、 奋斗,在风雨中勇往直前,就能
获得成功,达到理想的彼岸。
司马迁少年时代立志当第二个孔子,他饱览史书,游历 多年,走访民间,搜集第一手资料,历经千难万苦,写成 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爱迪生为了找到寿命 长的灯丝,经过无数次实验才取得成功,其艰辛可想而知。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畏艰险,走荒野、入森林、到 田间、查资料、想办法,终于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为世界 上四分之一的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不可思议】
指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
【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

拓展延伸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课堂演练
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请 你就这一学说提出自己的问题。
巨大的大陆是如何漂移的?
驱动大陆漂移的力量来自何方?
描写科学精神的四字词语:
追根求源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刨根问底 孜孜不倦 冥思苦想 始终如一 埋头苦干
关于质疑的名言:
(1)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孔子 (2)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李四光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制成了实验 中常用的酸 碱试纸—— 石蕊试纸

南美洲东海岸的凸
例 二
魏格纳
出部分与非洲西海 这不会是一种巧 岸的凹陷部分互相 合吧?
吻合
阅读了大量的 提出了“大 相关文献,同 陆漂移学说” 时搜集古生物 并出版《海 学方面的证据 陆的起源》
事 例 阿瑟林 儿子睡觉时眼珠 三 斯基 忽然转动
为什么睡觉时眼 珠会转动?这会 不会与做梦有关? 会是什么关系呢?
ruǐ
书写时,三个“心” 组合要紧凑,特别要注 意点的位置,其中上面 一个“心”字稍大,下 面两个“心”字略小。
sōu
书写时注意布局要 匀称,左窄右宽,“叟” 这个部件要注意笔顺, 上下部分要匀称。
互动课堂
中心观点
6
1
作者在文中4 提出的观点是什7 么?
2
3
5
本文围绕中心观点安排了哪几部分内容?
1提出观点 4来自236 7
总结观点
5
论证观点
提出观点 自由读第1、2自然段,找到能够解释 本文主要观点的句子。
1
2
第2自然段中的“?”和“!”分别指 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3精品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3精品PPT教学课件

3
再读课文,了解写作思路。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2020/11/18
4
研读事例,领悟文章的深刻含义。
具体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 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 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020/11/18
5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最后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
2020/11/18
8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 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 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 人。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
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
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
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 “!”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2020/11/18
6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
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形象表达了锲
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
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பைடு நூலகம்获由小到大
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
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
人才能做到。
2020/11/18
7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 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 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 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 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精品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精品PPT教学课件

2020/11/18
6
2020/11/18
7
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览和下载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2020/11/18
8
4
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找到真理
谢皮罗 教授
洗澡水的 漩涡。
为什么总朝 旋涡的方向
逆时针方向 与地球的自
旋转?
转有关。
波义耳
盐酸会使花 瓣变红。
紫罗兰中的什 么成分遇盐酸 会变红?
பைடு நூலகம்
发明了酸 碱试纸。
奥地利 医生
2020/11/18
儿子做梦时 眼珠转动。
眼珠转动会 凡睡者眼珠
不会与做梦 转动时都表
2020/11/18
2
整体感知
1、想一想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用自 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2、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看 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2020/11/18
3
• 定理: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或规 律的命题或公式,如,几何定理。
• 定律: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真理诞生于
一百个问号之后
2020/11/18
第一PPT模板网-
1
PPT模板下载: 节日PPT模板: PPT背景图片: 优秀PPT下载: Word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教案下载:
行业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PPT教程: Excel教程: PPT课件下载: 试卷下载:

六年级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

六年级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

六年级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
ppt简介: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

课文的.题目是课文的主要观点。

文章用三个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一般规律,从中感受到和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品PPT课件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品PPT课件
三件事
课文精讲
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填一填。 本文先提出______________的观点,然后罗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事例,最后 总结:只有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觉问题, 追根求源,才能解决问题,发觉真谛。
课文精讲
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发觉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 转有关。
在发觉问题之后,他们进行了反复的实验。 他们正是凭借这种不断探索、独立摸索、坚 持不懈的精神,才发觉了真谛。
课堂小结
课文主要通过波义耳制成石蕊试纸、魏格纳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 瑟林斯基发觉睡觉时眼珠转动与做梦有关这三个 事例来说明只要善于视察,不断提问,不断解决 疑问,追根溯源,就可以发觉真谛。
真谛产生于一 百个问号之后
证明观点 洗澡水的旋涡 蚯蚓的散布 睡觉时眼珠转动
总结观点 见微知著 善于提问 不断探索
感谢各位的凝听
语文精品课件 六年级下册
授课老师:某某 | 授课时间:20XX.XX
某某小学
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字词揭秘
惯 圃盐溅蕊魏 搜 蚯 蚓 阶域
字词揭秘
域 yù
结构: 左右 部首: 土 书写指导:“土”偏上;右部斜钩长而有力,
其他笔画宜收。
课文精讲 听课文朗诵,疏通生字词,说一说:课
文是环绕哪个观点来写的? 真谛产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课文具体写了几件事?
课文精讲
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 理、定律、学说的发觉者、创建者,差不多 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 题,不断提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 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谛。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课件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课件
5 真理诞生于 百个问号之后第 课时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体会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找出相关事例并分析文中讲述事例的方式。 (重点)3.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写作。( 难 点 )
新课导入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深入探究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并完成以下任务。
1. 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围绕什么展开的?2. 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划分?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证明观点:举三个例子证明。 (2-8)总结观点: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就能找到真理。(9-10)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锲而不舍
百 真 个 理 问 诞
重申论点,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是等
课后搜集科学家的小故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故事和同学 们交流分享。
日 布置作业
L
5 真理诞生于 百个问号之后
课时
当堂检测
初读感知
思考
知识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有没有什么疑问?让我们起学习走进课文,相信你会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1962年,他发表了论 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 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读 一 读:他坐在红色的转(zhuàn) 椅上,故意转(zhuǎn) 身背对着大家。大家觉得他很不礼貌。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是多音字!
(转椅)(转身)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21
己要求严格,永不放弃的精神让她的“志”最后“成”了。“有志者,事竟成”的人还有很多,例如外国的爱迪生,如果没有他 百折不挠的精神,哪来今天的灯泡使我们在黑暗中得到光明。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一个人无论做多么艰难的事, 只要有雄心壮志,不懈努力,就能够成功。有志者事竟成。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教师理解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 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 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 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 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 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 的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 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 深入地解决问题。
(3).第二句说了什么?“奔跑”和“追逐”两个词语完全相同吗? (4).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 想有 什么不同?
(5).“多开心呀”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学生练读。
(6).齐读第四段。 3. 总结。 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 很开心 。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4. 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朗读指导 1. 指名读课文。 2. 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所以整个课文都要 用欢乐 喜悦的语气读。
理解句子
最后把“?”拉直成了“!”,找到 了真理。
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 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 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 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 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 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 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
近义词 诞生
出生 敏锐 灵敏
\(^o^)/
见解 看法
欣赏 观赏
反义词 真理 谬论 诞生 逝世
敏锐
迟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故 事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 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 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