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建设加速
关于印发《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关于印发《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发布单位】财政部【发布文号】财教[2015]527号【发布日期】2015-12-24【生效日期】2016-01-01【失效日期】【所属类别】政策参考【文件来源】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5]527号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文物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中央财政设立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为规范和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我们研究制定了《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映。
附件: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2015年12月24日附件: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通知》设立,用于支持和引导地方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地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第三条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坚持中央引导、地方统筹、突出重点、注重绩效、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四条专项资金分配实行因素分配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结果优良的地方予以奖励。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图书馆实践困境与发展路径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图书馆实践困境与发展路径谢兴梅(广州行政学院,广东广州510070)[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文化数字化不是文化和数字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要构建从资源、生产到消费的全新体系,图书馆是全面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力量。
概述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研究情况,总结图书馆在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过程中的实践困境,探讨图书馆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文化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分类号]G250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提出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为抓手,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决策部署。
《意见》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提出要将传统文化基础设施、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消费、文化治理整合为数字中国框架。
推动文化数字化战略是实现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图书馆作为知识服务机构,如何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现文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文化数字化助推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性发展,是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
1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研究概况1.1文化数字化的相关研究20世纪90年代,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加速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学界随之对文化数字化展开了研究。
截至2023年3月6日,以“文化数字化”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 N K I)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799篇,分析发现从2012年开始,学者对于文化数字化的关注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
对检索到的文献主题进行排序(如图2所示),排在前10位的研究主题分别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数字化、数字化传播、数字化时代、数字化建设、保护与传承、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背景。
云南德宏州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德宏州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数字化,即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依托计算机、互联网、数字处理等信息技术进行存贮、创作、生产、传播、交易和消费等,是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体现。
基于文化数字化提出的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我们擘画了民族文化全景呈现、全民共享和优秀成果享誉世界的美好愿景,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夯实了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
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
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国家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数字化是不可绕过的有效路径,这也是在文化领域和文化建设上能够抓住信息革命的一次重要机遇。
文化数字化战略中的“数据超市”“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等关键词是实现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提高文化生产力的要害。
信息文明条件下,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产业化环节中,文化数字化是一条便捷的有效路径,是文化艺术生产力快速提高的必然之举,这一点已为国际经验所证实。
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我们应该名正言顺地甚至大张旗鼓地提出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创意是生产力的口号。
事实上,有了现代化逻辑骨架的文化是真正的生产力,有着现代文明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文化才是生产力的思想观点逐渐成为一种共识。
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文化经济学、创意经济学、文化产业经济学才是自在自为的完善的现代学科概念,才能真正为文化自信夯实经济基础、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思想的支撑。
非连续性文本《文化数字化带动文化消费转型升级》阅读练习及答案(江苏2023届高三联考)

江苏省苏州八校2023届高三联考语文质量检测(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数字化,即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依托计算机、互联网、数字处理等信息技术进行存贮、创作、生产、传播、交易和消费等,是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体现。
基于文化数字化提出的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我们擘画了民族文化全景呈现、全民共享和优秀成果享誉世界的美好愿景,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夯实了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
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
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国家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数字化是不可绕过的有效路径,这也是在文化领域和文化建设上能够抓住信息革命的一次重要机遇。
文化数字化战略中的“数据超市”“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等关键词是实现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提高文化生产力的要害。
信息文明条件下,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产业化环节中,文化数字化是一条便捷的有效路径,是文化艺术生产力快速提高的必然之举,这一点已为国际经验所证实。
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我们应该名正言顺地甚至大张旗鼓地提出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创意是生产力的口号。
事实上,有了现代化逻辑骨架的文化是真正的生产力,有着现代文明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文化才是生产力的思想观点逐渐成为一种共识。
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文化经济学、创意经济学、文化产业经济学才是自在自为的完善的现代学科概念,才能真正为文化自信夯实经济基础、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思想的支撑。
文化数字化不仅仅是器物层面的革新和技术应用,还要“由器而道”、以技促道诉求一种新思维和原初视野。
也就是说,文化数字化不仅在于使文化发展强身健体、形成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健壮骨骼,更在于推动契合时代特点的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形态的整体跃升。
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推动当代文化创新的激发器和策源地,它涵盖了中华文化数据库、国家文化专网、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等领域,意在供给侧发力,激活各类文化资源且贯通各部门各行业,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
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

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5.15•【文号】•【施行日期】2024.05.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村科技与社会发展正文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数字乡村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部署要求,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信息化驱动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农业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一、工作目标到2024年底,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数字技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加有力。
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2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提升2个百分点,农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6300亿元,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进一步提升,培育一批既懂农业农村、又懂数字技术的实用型人才,打造一批示范性强、带动性广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抓好办成一批线上线下联动、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二、重点任务(一)筑牢数字乡村发展底座1.提升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供给能力。
按需推进农村地区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提升农村生产作业区、农产品直播基地等重点场所网络覆盖深度。
实施第十批电信普遍服务,加快“宽带边疆”建设,保持全国未通宽带行政村动态清零。
持续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加快广播电视直播卫星高清终端推广普及,促进高清超高清电视节目进村入户。
持续开展网络安全督查检查专项行动,加强涉农重点网站和业务信息系统防护能力建设。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力度。
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数字资源标准规范

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数字资源标准规范第二部分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规范委托方: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研制方:北京大学2014年6月目录1 目的和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3.1 PDOI名称(PDOI name) (3)3.2 PDOI语法(PDOI syntax) (3)3.3 持久性(Persistent) (4)3.4 对象数据(Object) (4)3.5 元数据(Metadata) (4)3.6 唯一标识(Unique Identification) (4)3.7 兼容性 (Compatibility) (4)3.8 互操作性 (Interoperability) (4)4 语法规则 (4)4.1 一般规则 (4)4.2 PDOI前缀 (5)4.3 PDOI后缀 (5)4.4 PDOI 的显示 (5)5 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PDOI管理 (6)5.1 前缀管理 (6)5.2 各级中心标码前缀示例 (6)5.3 显示示例 (6)附件:国家中心及各省级分中心前缀一览表 (7)1目的和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国家公共数字文化支撑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系统( Platform Digital Object Unique Identifier ,简称PDOI )的体系框架、命名规则。
本规范仅供平台建设参与单位对数字资源对象进行标识。
方便资源对象的保存、迁移、交换和使用,可以有效地对数字资源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本规范不试图代替各平台参与单位已使用的标识系统,但可以将各单位机构已采用的标识符进行扩展,统一纳入到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体系中进行标识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虽有的修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别代码ISO/IEC10646 Universal Multiple-Octet Coded Character Set (UCS) RFC 3986 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URI): Generic SyntaxRFC 3629 UTF-8,a Transformation Format of ISO 10646《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规范和应用指南》3术语和定义3.1PDOI名称(PDOI name)在PDOI系统内定义一个唯一对象(标识对象)的字符串。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四五建设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四五建设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完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四五建设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根据《关于印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四五”建设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针对实际,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现汇报如下:一、规划落实情况1.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我市现有图书馆、文化馆、文物所各1个(文化馆、图书馆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9 个,平均面积464 平方米;有村(社区)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0 个,有村文化大院26 个,镇级文化活动广场8 个,村级文化活动广场86 个,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十分钟文化圈。
文化馆、图书馆新建项目作为自治区60 大庆献礼工程,预计2018 年底前完工。
2023 年争取自治区文化厅专项资金167 万元对全市各镇(街道)文化站进行标准化达标建设。
支持各镇打造高标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了农民大舞台、排练厅、非遗展厅,安装了健身器材,配备了图书、音响、电脑等设施设备,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坚实保障。
积极筹措资金144 万元为全市9 个综合文化站、25 个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配置电脑193 台,为53 个文艺团队、文化大院配备拉杆音响、乐器、服装等设施设备。
2.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依托公园、文化广场、老年大学、镇村敬老院等阵地,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群众免费开展文化演出、排练、文艺辅导、书法培训等活动。
图书馆设置少儿阅读室,充分发挥图书流动车作用,常年坚持为辖区偏远学校、移民村学校、军营、社区和宗教场所开展图书流动借阅、送电影下乡、送文化资源下乡等活动,流动图书车全年下基层30 余次。
建立农民工图书室,开展图书阅读活动。
积极开展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预约送书”、“上门送书”等活动,实现了各类读者享有平等阅读的机会。
白银市文化事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白银市文化事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守护好精神标识和文化遗存强化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扎实做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
(一)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普及教育、实践养成、保护传承、传播交流“五大体系”。
在中小学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戏曲进校园”“文化胜地之旅”“红色之旅”等活动。
结合中华传统节日,深入开展“爱我中华”主题教育活动。
推进“书香白银”全民阅读工程。
深入挖掘全市传统文化资源、民间手工艺生产加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加强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和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强化非遗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传承人生活补贴制度和传艺带徒制度,运用数字化技术对非遗项目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记录,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展示,提高非遗保护传承的影响力和生存活力。
(二)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加强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使用工作,充分发挥革命文物服务大局、思政育人和推动发展的作用。
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实施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和展示项目,着力提升革命文物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教育效果。
结合重大历史事件、中华历史名人纪念活动、国家公祭仪式、烈士纪念日等,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增强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让人民群众共享革命文物保护成果。
挖掘工矿文化资源,弘扬白银精神,巩固白银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三)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不断完善文物保护治理体系,切实加强文物机构队伍力量,持续提升治理能力。
实施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体系专项规划(2018-2030年),系统保护和活化利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物单位等各类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