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数字资源标准规范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数据规范(V1.0)

附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数据规范(V1.0)2016年9月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统一交易标识码编码方案 (3)3.1统一交易标识码的构成 (3)3.2交易分类码 (3)3.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3)3.4日期码 (3)3.5流水号 (3)3.6校验码 (3)4 公共资源交易分类 (4)4.1分类原则 (4)4.2代码结构 (4)4.3分类类目表 (4)4.4扩充原则 (5)5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数据集 (6)5.1 项目及公告 (6)5.1.1项目 (6)5.1.2招标项目 (7)5.1.3标段(包) (10)5.1.4招标公告与资格预审公告 (12)5.1.5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澄清与修改 (14)5.1.6投标邀请书 (17)5.2 开标 (19)5.2.1开标记录 (19)5.2.2投标人名单 (20)5.3 评标 (22)5.3.1评标专家 (22)5.3.2评标报告 (23)5.3.3中标候选人 (25)5.4 中标 (26)5.4.1中标候选人公示 (26)5.4.2中标结果公告 (28)5.5 合同和履约 (30)5.6 资格预审 (32)5.6.1资格预审/资格预审澄清 (32)5.6.2资格预审申请文件 (34)5.6.3资格预审结果 (35)5.7 招标异常情况报告 (36)5.8 附件集 (37)5.8.1附件集结构 (37)5.8.2附件采集项 (37)5.9 代码集 (39)5.9.1招标方式 (39)5.9.2招标组织形式 (39)5.9.3公告性质 (39)5.9.4公告类型 (39)5.9.5评标结果 (39)5.9.6公示类型 (39)5.9.7标段(包)分类 (39)5.9.8保证金缴纳方式 (41)5.9.9资审方式 (41)5.9.10评标方式 (41)5.9.11开标结果 (41)5.9.12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澄清与修改文件编号 (41)5.9.13异议类型 (41)5.9.14专家类别 (42)6 政府采购数据集 (43)6.1 交易信息 (43)6.1.1采购项目 (43)6.1.2采购(资格预审)公告 (46)6.1.3更正事项 (47)6.1.4中标(成交)结果公告 (49)6.1.5采购合同 (51)6.2 附件集 (53)6.2.1附件集结构 (53)6.2.2附件采集项 (54)6.3 代码集 (55)6.3.1采购方式 (55)6.3.2采购组织形式 (55)7 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集 (56)7.1 成交行为信息 (56)7.2 成交宗地信息 (58)7.3 代码集 (61)7.3.1招拍挂类型 (61)7.3.2供应方式 (61)7.3.3公示类型 (61)8 矿业权出让数据集 (62)8.1 探矿权招拍挂出让公告信息 (62)8.2 采矿权招拍挂出让公告信息 (63)8.3 探矿权招拍挂出让结果公示信息 (65)8.4 采矿权招拍挂出让结果公示信息 (67)8.5 其他方式出让矿业权公开信息(探矿权出让公开信息) (69)8.6 其他方式出让矿业权公开信息(采矿权出让公开信息) (71)8.7 其他方式出让矿业权公开信息(划定矿区范围公开信息) (72)8.8 非油气探矿权登记公告信息 (74)8.9 非油气采矿权登记公告信息 (76)8.10 油气探矿权登记公告信息 (77)8.11 油气采矿权登记公告信息 (79)8.12 附件集 (81)8.12.1附件集结构 (81)8.12.2附件采集项 (82)8.13 代码集 (83)8.13.1出让方式 (83)8.13.2矿产种类代码 (83)9 国有产权交易(实物资产类)数据集 (90)9.1 实物资产类产权交易 (90)9.1.1挂牌披露信息 (90)9.1.2交易结果信息 (91)9.2 代码集 (94)9.2.1资产类型(实物) (94)9.2.2交易方式 (94)10 国有产权交易(股权类)数据集 (95)10.1 股权类产权交易 (95)10.1.1挂牌披露信息 (95)10.1.2转让标的企业信息 (97)10.1.3转让标的企业股东信息 (99)10.1.4交易结果信息 (100)10.2 代码集 (102)10.2.1交易方式 (102)10.2.2报表类型 (102)10.2.3经济类型 (102)11 主体信息数据集 (103)11.1 法人信息 (103)11.1.1法人基本信息 (103)11.1.2招标人扩展信息 (106)11.1.3招标代理机构扩展信息 (107)11.1.4投标人扩展信息 (108)11.1.5采购人扩展信息 (109)11.1.6采购代理机构扩展信息 (109)11.1.7供应商扩展信息 (110)11.1.8出让人扩展信息 (111)11.1.9受让人扩展信息 (112)11.1.10竞得人扩展信息 (112)11.1.11法人交易业绩信息 (113)11.1.12执业人员基本信息 (115)11.1.13执业人员资格信息 (116)11.1.14执业人员业绩信息 (117)11.2 自然人信息 (119)11.2.1自然人基本信息 (119)11.2.2供应商扩展信息 (120)11.2.4竞得人扩展信息 (121)11.3 附件集 (122)11.3.1附件集结构 (122)11.3.2附件采集项 (122)11.4 代码集 (124)11.4.1税务登记证类型 (124)11.4.2法人机构类别 (124)11.4.3主体角色类型 (124)11.4.4资质等级 (124)11.4.5资质序列、行业和专业类别 (125)11.4.6资质类型 (125)11.4.7主体类别 (126)11.4.8法人业务状态 (126)12 专家信息数据集 (127)12.1 评标专家信息 (127)12.2 评审专家信息 (129)12.3 专家信用记录 (131)12.4 附件集 (133)12.4.1附件集结构 (133)12.4.2附件采集项 (133)12.5 代码集 (134)12.5.1奖励或处罚类型 (134)12.5.2限制的行为 (134)13 监管信息数据集 (135)13.1 行政监管事项信息 (135)13.2 项目报警信息 (136)13.3 投诉信息 (139)13.4 附件集 (142)13.4.1附件集结构 (142)13.4.2附件采集项 (142)13.5 代码集 (143)13.5.1限制的行为 (143)13.5.2交易方式 (143)13.5.3报警等级 (143)14 信用信息数据集 (144)14.1 违法违规信息 (144)14.2 黑名单信息 (146)14.3 撤销黑名单信息 (148)14.4 奖励信息 (149)14.5 履约信息 (150)14.6 社会信用信息 (153)14.7 附件集 (154)14.7.1附件集结构 (154)14.8 代码集 (155)14.8.1奖励或处罚类型 (155)14.8.2评价等级 (155)14.8.3限制的行为 (155)14.8.4违法违规类型 (155)14.8.5达标状况 (155)15 通用编码 (155)15.1 身份证件类型代码 (155)15.2 是否 (156)15.3 是否(国有产权交易) (156)15.4 性别 (156)15.5 金额单位 (157)16 数据项术语说明 (158)16.1 值域 (158)16.2 数据类型和数据格式 (158)1范围本规范规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交换共享数据的数据项格式要求,并定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中各类交易行为的统一标识码编码规则,以及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的分类方法、分类体系和分类类目。
国家公共文化云对接标准和规范.pdf

二、场馆导航 “场馆导航”是指各公共文化机构拥所有场馆的信息,包括名 称、类型、介绍、地址等。 (一)接入场馆范围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街道文化中心 .区县以上图书馆 .区县以上文化馆 .区县以上博物馆 .区县以上美术馆 (二)场馆描述项 .场馆名称 .场馆类型 .场馆地址 .场馆开放时间 .联系方式 .场馆照片 .场馆介绍 如采用数据文件上传方式接入国家公共文化云,请参考附件模 板《附件 3_国家公共文化云-场馆信息表》。
四、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中的资源是指国家公共文化云整合聚拢的优质数
字资源,以及地方公共文化机构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具有较 强代表性和较高文化价值的数字资源。
(一)地方云共享国家公共文化云资源 各公共文化机构可以使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优质的公共文 化数字资源。
10
资源获取流程: .地方公共文化机构登陆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 .选择所需数字资源并提交申请。 .首先由国家公共文化云对该申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向申 请机构提供所选数字资源访问方式。 (二)地方资源汇聚到国家公共文化云 各公共文化机构对接国家公共文化云后,上传本地优质数字资 源到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经过国家公共文化云审核通过后,相关 数字资源即可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进行发布。 1.资源内容要求 .项目选题须政治导向正确,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 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积极、健康、向上的数字文化产品。 .项目选题符合文化部关于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选题范 围的相关要求,聚焦中国文化,以艺术普及、文化遗产、舞台艺术、 民间工艺、民风民俗、历史文化名人、历史文化名城、少数民族文 化、红色历史文化、群众文化活动等为重点,深入挖掘具有浓郁地 方特色、民族特色、具有较强代表性和较高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的文化载体,突出文化特色,充分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及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生命活力。 .项目建设成果应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技术与标准研究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技术与标准研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包括各种电子图书、数字档案、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遗产等,这些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对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技术与标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可以帮助提高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实现文化遗产的永久传承。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技术涉及到信息检索、数据挖掘、知识图谱、数据融合等多个方面的技术。
信息检索技术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基础技术之一。
信息检索技术通过构建全文索引、关键词提取、语义分析等手段,提高文献检索的准确性和效率。
数据挖掘技术则可以对数字文化资源中的隐藏信息和知识进行挖掘和分析,从而实现对文化资源的深度理解和利用。
知识图谱技术则可以将数字文化资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知识之间的关联和联系,实现跨领域的知识共享与应用。
数据融合技术则可以将来自不同来源的文化资源数据进行整合和融合,从而实现多源数据的一体化利用。
除了技术手段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技术研究还需要考虑到文化资源的版权保护、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在数字化文化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保护文化资源的版权,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要确保文化资源的数据安全,避免因为数据泄露或者篡改而造成文化资源的损失。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技术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到技术、法律、伦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同时还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遵循规范和标准,保障文化资源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标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标准可以促进不同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和传播效果,同时可以减少文化资源整合过程中的重复工作和资源浪费。
研究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标准,不仅可以有利于规范文化资源整合的流程和方法,还可以促进数字文化资源之间的互操作和交流,推动文化资源的共享与传播。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技术与标准研究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技术与标准研究数字文化资源是指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传输和呈现的文化遗产,包括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档案馆、数字艺术品、数字影视作品等。
这些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是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文化信息服务的关键。
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技术与标准研究是为了解决数字文化资源多样性、异质性和分散性等问题,促进不同资源之间的连接和共享,提高数字文化资源的可访问性和可利用性。
本文将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需要进行资源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不同数字文化资源可能采用不同的编码标准、元数据格式和数据结构,这导致了不同资源之间的互操作性差。
需要研究和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便不同资源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图书馆界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元数据标准,如Dublin Core,MARC等,用于描述图书馆藏书的元数据信息。
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需要建立资源的链接和关联关系。
不同数字文化资源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关联关系,如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作品与相关资料的关系等。
建立这些关联关系对于理解和探究文化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研究和开发能够自动识别和建立资源链接的技术和算法,以提高资源之间的关联性和连贯性。
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需要解决资源的语义表示和语义关联问题。
数字文化资源通常具有丰富的语义信息,如作者、主题、时间等。
由于资源的异构性和多样性,资源之间的语义关联往往难以建立和表示。
需要研究和开发能够提取、表示和利用资源的语义信息的技术和方法,以增强资源之间的语义关联性。
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需要借助于相关的技术和工具,如数据挖掘、信息检索、知识图谱等。
这些技术和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的文化信息,提高数字文化资源的利用价值。
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技术与标准研究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创新,才能实现数字文化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共享,推动数字文化领域的发展和繁荣。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标准与规范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标准与规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字资源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标准与规范对于保证资源的质量、可访问性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数字资源的定义、标准的必要性、相关标准组织以及数字资源标准的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字资源的定义数字资源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储的文献、资料或其他信息资源。
它们可以是数字化的书籍、期刊、报纸,也可以是电子文献数据库、音视频资源等。
二、标准的必要性1. 统一资源描述和分类:标准化的数字资源可以使用统一的元数据来描述其内容和特征,方便用户进行搜索和筛选。
2. 提高信息检索效率:标准化的数字资源可以使信息检索工具更高效,减少用户的搜索时间。
3. 保证资源质量:标准化要求可以确保数字资源的准确性、可信度和权威性,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4. 促进资源共享:标准化的数字资源可以促进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三、相关标准组织1. 国际图书馆联盟(简称:IFLA):IFLA制定了许多数字资源相关的标准,如国际标准书号(ISBN)、国际标准期刊号(ISSN)、图书馆国际标准编号(ISIL)等。
2. 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ISO制定了一系列数字资源的标准,如数字图书馆应用与管理的信息模型、数字图书馆元数据的交换格式等。
3. 美国图书馆协会(简称:ALA):ALA发布了许多数字资源管理和访问的指南和标准,如数字资源管理指南、数字资源访问指南等。
四、数字资源标准的实施方法1. 元数据标准化:制定统一的元数据标准,包括元数据元素的定义、属性、格式等,方便资源的管理和检索。
2. 信息安全标准化:确保数字资源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采取措施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知识产权。
3. 使用权管理标准化:制定资源使用的规则和准则,明确使用者的权限和责任,保证资源的合法使用。
4. 网络服务标准化:制定数字资源的网络服务标准,包括资源的访问、存储、传输等方面,确保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取和使用资源。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标准体系的构建

0 引言
在早期的研究与实践中,通常使用“公益性 数字文化”一词加以泛指公共数字文化,其内涵 是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以满足民众基本数字文 化需求为目标的一种文化形式,包括公益性数字 传媒和公益数字文化网站 。 [1] 方标军等[2]认为, “公共数字文化”是由文化部在“公益性数字文 化”的基础上正式提出的,其本质从政府公共数 字文化服务刚性供给向公众数字文化弹性需求转 变;李国新[3]强调“公共数字文化”是编制“十
国外并没有公共文化服务概念,更没有公共 数字文化的概念[12],因此没有对应的“公共数字 文化”英文专业术语。当前国际标准活动主要由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主持,文化标准活动主要 见诸 ISO 所发布的标准条款。ISO 虽然发布了大 量有关公共文化领域的标准规范,却没有形成体 系。国外相关研究集中在具体标准的研究以及文 化机构标准融合体系上,如 Tanyildiz Ahmet[13] 讨论古籍标准体系构建的相关问题。此外,澳 大利亚创新与商务技能委员会(Innovation and Business Skills Australia,ISBA)认为在数字文 化资源方面,信息顾问、知识顾问及数字资源知 识产权顾问等职业的产生,使得建立人才管理标 准成为标准体系建设的新需求[14]。美国公共数字 图书馆项目推出规范数字图书馆内部体制的章 程,规范数据建设的多项政策,包括元数据建设 政策、数据使用最佳案例、社交媒体政策,以及 针对终端用户的使用规范,包括隐私条款、服务 条款和获取条款等[15]。国外研究涉及的公共文化 机构融合体系一般包括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 3 类机构;研究主题突出,主要针对各类文化标 准体系,侧重对技术标准的研究,但缺乏宏观视 角的系统性研究。
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

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一、引言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国家提供给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旨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动全民素质的提高。
为了进一步规范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制定本指导标准。
二、服务范围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图书馆服务•提供免费借阅图书和图书馆馆员的咨询服务;•建立丰富的图书资源,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提供电子文献和数字资源服务,推广数字阅读;•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提高公众的阅读能力。
2. 博物馆服务•免费开放博物馆,向公众展示国家文化遗产;•提供展览、讲解、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倡导文物保护意识,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3. 文化活动和演出•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演出和艺术活动;•鼓励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增强社区文化的凝聚力。
4. 数字文化服务•提供数字资源的获取和使用服务;•推广数字文化产品,满足公众在信息时代的文化需求;•加强网络文化安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5. 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强群众体质;•推广体育运动,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保障体育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供良好的体育环境。
三、服务标准为确保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以下服务标准:1. 设施和资源要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活动场所等设施要提供无障碍服务设施,方便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使用;•设施要维护良好,保持安全和卫生;•资源要丰富多样,满足不同群体和个体的需求。
2. 服务访问要求•提供便捷的服务访问方式,包括线上和线下;•设立借阅、咨询、导览等服务台,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提供免费的相关服务,保证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3. 服务内容要求•图书馆服务要提供免费借阅服务,并有辅助服务,如读者咨询、推荐等;•博物馆服务要提供免费的展览观看,提供讲解员讲解服务;•文化活动要贴近公众需求,多样化、创新化。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标准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标准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标准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文化建设和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强文化信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全民文化素质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标准的制定,可以规范并统一文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事业朝着更加多元、开放的方向发展。
2. 加强文化信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有助于加强对文化信息资源的保护,规范资源的利用方式,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推动文化信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促进全民文化素质提升共享文化信息资源,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到优质的文化资源,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促进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发展。
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标准的主要内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文化信息资源的分类和整合标准在文化信息资源的分类和整合方面,需要建立起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对各类文化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整合,以便更好地进行共享和利用。
2. 文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标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文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标准需要明确文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标准,包括数字化的技术要求、数据格式等内容。
3. 文化信息资源的利用标准针对文化信息资源的利用,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标准和规范,包括资源的开放共享原则、利用的限制条件、资源利用效果的评估标准等内容。
4. 文化信息资源的保护标准文化信息资源的保护是建设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对资源的保护要求、保护措施、违规处理等方面进行规范。
5.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评台建设标准共享评台的建设是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建设标准需要对共享评台的功能要求、服务标准、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数字资源标准规范
第二部分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规范
委托方: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研制方:北京大学
2014年6月
目录
1 目的和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3.1 PDOI名称(PDOI name) (3)
3.2 PDOI语法(PDOI syntax) (3)
3.3 持久性(Persistent) (4)
3.4 对象数据(Object) (4)
3.5 元数据(Metadata) (4)
3.6 唯一标识(Unique Identification) (4)
3.7 兼容性 (Compatibility) (4)
3.8 互操作性 (Interoperability) (4)
4 语法规则 (4)
4.1 一般规则 (4)
4.2 PDOI前缀 (5)
4.3 PDOI后缀 (5)
4.4 PDOI 的显示 (5)
5 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PDOI管理 (6)
5.1 前缀管理 (6)
5.2 各级中心标码前缀示例 (6)
5.3 显示示例 (6)
附件:国家中心及各省级分中心前缀一览表 (7)
1目的和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国家公共数字文化支撑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系统( Platform Digital Object Unique Identifier ,简称PDOI )的体系框架、命名规则。
本规范仅供平台建设参与单位对数字资源对象进行标识。
方便资源对象的保存、迁移、交换和使用,可以有效地对数字资源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本规范不试图代替各平台参与单位已使用的标识系统,但可以将各单位机构已采用的标识符进行扩展,统一纳入到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体系中进行标识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虽有的修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别代码
ISO/IEC10646 Universal Multiple-Octet Coded Character Set (UCS) RFC 3986 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URI): Generic Syntax
RFC 3629 UTF-8,a Transformation Format of ISO 10646
《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规范和应用指南》
3术语和定义
3.1PDOI名称(PDOI name)
在PDOI系统内定义一个唯一对象(标识对象)的字符串。
PDOI名称可以由遵循PDOI语法规则的字幕、数字、字符组成。
3.2PDOI语法(PDOI syntax)
PDOI名称中字符的形式、顺序的组成规则,具体指PDOI名称前缀、分隔符、后缀的形式和特征。
3.3持久性(Persistent)
不受时间影响而存在,能够脱离标识符分配者的直接控制应用在各种服务中。
也可与其他标识符系统存在映射关系。
3.4对象数据(Object)
存储资源本身的数字文件。
3.5元数据(Metadata)
描述对象数据的数据。
3.6唯一标识(Unique Identification)
有且仅有一个对象被该PDOI标识。
3.7兼容性 (Compatibility)
PDOI标识符的兼容性体现在PDOI号码的后缀中可以包含任何已有的标识符,例如国际标准书号ISBN,国际标准刊号ISSN,国际标准文本代码ISTC,出版物件标识符PII等。
3.8互操作性 (Interoperability)
PDOI的处理系统可以与任何因特网上不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在处理同一数据时能保持一致,能与不同时期的技术系统兼容。
4语法规则
4.1一般规则
PDOI是为达到PDOI系统的目的而建立一个无任何含义的字符串。
一个PDOI 名称标识唯一的一个数字对象。
PDOI语法规则规定了组成PDOI。
PDOI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a.前缀元素
b.分隔前后缀的向前斜线“/”(‘\0x2F’)
c.后缀元素
前缀由分级的子命名授权段组成,每个子命名授权段之间用字符“.”(‘\0x2E’)分隔。
后缀是本地命名授权,在同一前缀命名空间下,后缀名影视唯一的。
PDOI名称应遵循URI语法规则。
PDOI名称字符串以及前后缀元素的长度都没有限制,在实际应用中,PDOI名称字符串可能受到相关通讯协议的限制。
PDOI是不区分大小写的,可以使任何ISO/IEC10646字符集中的任何字符。
4.2PDOI前缀
PDOI的前缀是命名授权。
命名授权由多个非空的命名授权段来构成,每个段由字符“.”(‘\0x2E’)分隔。
PDOI的前缀由命名授权段组成,一般情况下:
a.第一个命名授权段是中国唯一标识符命名授权
b.第二个命名授权段是行业/系统/地区/机构命名授权。
c.根据应用需要,PDOI的应用机构可增加第三个、第四个命名授权段,但
命名授权段的数量不宜超过四个。
4.3PDOI后缀
PDOI后缀与前缀之间用向前斜线“/”(‘\0x2F’)分隔,同一个前缀元素下的每个后缀应该都是唯一的。
唯一的一个后缀可以是一个顺序号,也可以是另外一个系统的标识号。
4.4PDOI 的显示
当PDOI在屏幕显示或打印时,在PDOI名称前需放置一小写的“pdoi:”,其中冒号为半角。
5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PDOI管理
5.1前缀管理
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管理机构,负责所辖省级分中心、市级支中心、相关文化组织机的标码前缀申请、注册、解析和管理工作。
5.2各级中心标码前缀示例
国家中心:86.8000/***
省级分中心:86.8000.11 /****
市级支中心:86.8000.11.*** /*****
注释:其中
第一个字段86固定代表中国;
第二字段 8000代表国家中心;
第三个字段代表各省中心,支撑平台规定为由身份证前2位数字组成;
第四个字段代表省级分中心下属各机构,由各省自定义,不超过3-4位数字。
“ / ”后的后缀,是各省已采用的标码系统,保持不变。
5.3显示示例
pdoi: 86.8000/***, 通过pdoi可以查找到资源的一些信息。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