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U87-MG脑胶质瘤细胞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一种新型经颈动脉注射脑转移瘤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一种新型经颈动脉注射脑转移瘤动物模型的
构建方法
新型经颈动脉注射脑转移瘤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脑转移瘤是指恶性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进入脑部的现象。
为了研究脑转移瘤的发生机制以及开发治疗方法,构建适用的动物模型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型经颈动脉注射脑转移瘤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和大鼠。
根据研究需要和实验条件,选择体积适中、品系纯正的实验动物。
其次,准备合适的移植细胞。
可以使用已经建立的脑转移瘤细胞株,也可以通过原位肿瘤移植和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取。
确保细胞的纯度和活性。
然后,准备手术器械和材料。
需要准备手术刀片、缝线、局麻剂等。
保证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接下来,进行手术操作。
首先,将实验动物固定在手术台上,消毒手术区域。
开颅手术后,暴露颅骨,定位动脉。
使用显微镜和微型注射器进行注射操作,将移植细胞悬液缓慢注入经颈动脉。
最后,观察动物的生理变化和行为表现。
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可以使用影像学技术如MRI对肿瘤进行定量分析。
还可以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评估肿瘤转移的程度和效果。
总结起来,这种新型经颈动脉注射脑转移瘤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可以为研究脑转移瘤提供可靠的实验平台。
通过对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实验操作,可以深入探索脑转移瘤的发生机制,为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SW-480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SW-480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张胜本;黄显凯;饶本强
【期刊名称】《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0(22)2
【摘要】目的 :建立生物学特性稳定的结肠高分化腺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
方法 :
建立人结肠高分化腺癌细胞株SW 480裸小鼠移植瘤模型,并确定移植瘤生长情况、组织学变化及细胞动力学改变等生物学特性。
结果 :移植瘤体内传代稳定 ,潜伏期7~8d ;保留了人结肠腺癌的组织学特征 ;细胞动力学检测显示以四倍体细胞为主 ;
移植瘤细胞具有分泌CEA的功能。
结论 :本移植瘤模型是一个生物学特性较稳定的人结肠高分化腺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
【总页数】3页(P109-111)
【关键词】结肠肿瘤;移植瘤;SW-480细胞;裸鼠
【作者】张胜本;黄显凯;饶本强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普通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54
【相关文献】
1.卵黄囊瘤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J], 陈聪德;陈肖鸣;胡才学;张浩川;秦乐;林孝坤
2.肾母细胞瘤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J], 毕允力;高解春;姚明
3.睑板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J], 李满;吴晓梅;李甘地;夏瑞南
4.人胃癌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J], 马嵋;张燕;张玲;魏琴;段明军;侯月梅
5.人绒毛膜癌JAR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J], 崔莹;刘镭;许倩;鲁艳杰;李玉红;范文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米诺环素对人类胶质瘤U87和LN229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米诺环素对人类胶质瘤U87和LN229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赵海龙;严婉约;李巧巧;李科;刘丽;李丽娟【摘要】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人类胶质瘤U87和LN229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为米诺环素治疗临床胶质瘤提供基础.方法采用MTT法和BrdU标记法检测不同浓度米诺环素(0、50、100、200 μmol/L)对人类胶质瘤细胞株U87和LN229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米诺环素对胶质瘤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标记自噬相关蛋白LC3B和Annexin V-FITC/PI双染细胞凋亡法分别检测米诺环素处理胶质瘤细胞中自噬水平和凋亡水平;使用3-甲基腺嘌呤(3-MA)阻断细胞自噬通路后,分别观察米诺环素对胶质瘤细胞自噬水平和凋亡水平的影响;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米诺环素作用下促凋亡蛋白Bax、抑凋亡蛋白Bcl-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米诺环素对人类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米诺环素可诱导人类胶质瘤细胞发生广泛的细胞自噬与凋亡,但凋亡水平呈现剂量依赖性,而不同浓度处理下的自噬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使用3-MA阻断自噬通路对细胞凋亡水平、细胞增殖水平和自我更新能力无显著性影响;米诺环素处理后的胶质瘤细胞中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米诺环素可以诱导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进而抑制人类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其中主要依赖于细胞凋亡通路的激活.因此,米诺环素可能成为潜在的胶质瘤治疗药物.【期刊名称】《遵义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40)005【总页数】8页(P496-503)【关键词】米诺环素;胶质瘤;增殖;凋亡;Bax;Bcl-2【作者】赵海龙;严婉约;李巧巧;李科;刘丽;李丽娟【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99;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14级卓越医生班,贵州遵义563099;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14级卓越医生班,贵州遵义563099;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14级卓越医生班,贵州遵义563099;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14级卓越医生班,贵州遵义563099;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人类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所有颅内原发肿瘤的44.7%,发病率高达48%,其恶性度高,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1]。
一种简易小鼠皮肤移植模型的建立

一种简易小鼠皮肤移植模型的建立皮肤移植模型是一个监测T淋巴细胞反应快速和简便的方法,是探讨免疫排斥反应及鉴定近交系小鼠的基本方法之一,较其他器官移植更便于观察移植物的存活。
根据移植皮片的来源不同,常用的小鼠皮肤移植方法有背-背法、耳-背法、尾-背法等[3]。
不同的来源的皮肤有其不同的优缺点,在参考相关文献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小鼠尾部来源皮片进行背部移植的方法。
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昆明小鼠18只。
8~12周龄,雄性,由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2.器材和药品:显微镊,齿状镊,剪刀,培养皿,刀片,创可贴,棉签,生理盐水,10 g/L戊巴比妥,体积分数为75%乙醇,络合碘,医用生物蛋白胶,医用脱脂纱布,灭菌医用棉签。
二、实验方法1.麻醉:腹腔注射10 g/L戊巴比妥(0.1 ml/10 g)麻醉小鼠,观察5min,待麻醉生效后再操作。
2.获取尾部皮肤:以体积分数为75%乙醇和络合碘分别消毒小鼠尾部,用刀片进行断尾,断尾长度可以根据所需皮肤多少进行调整,一般在中部或尾部1/3处。
左手用齿状镊固定断尾端,右手持刀片从两根尾静脉之间划开皮肤,暴露出皮下白色肌腱。
用弯镊将断尾端皮肤从切口处拨开,齿状镊固定尾骨,弯镊夹紧皮肤剥下。
将剥下的皮肤放入盛有无菌生理盐水的小皿中,小皿置于冰上,组织面朝下,剪下0.5 X 1.0 cm2 皮肤待用。
3. 皮肤移植:将进行自体移植的小鼠背部朝上,确定移植床部位。
移植床大多选择胸部背侧或两侧,该部位有肋骨支撑,血液循环丰富,利于存活,且胸廓可限制术后包扎的力度。
将确定移植床部位的毛发用75%乙醇湿润,用新刀片将移植床部位剥皮,络合碘消毒后,齿状镊夹住皮肤,剪下略大于0.5 X 1.0 cm2的皮肤,即为移植床。
取供者皮片,轻放在移植床上(组织面朝下),剪去除多余皮片,使其平整地覆盖在移植床上。
用1ml注射器针头轻挑医用生物蛋白胶,轻轻点在皮肤接缝处表面位置,切忌蛋白胶不可完全渗透入接缝处,避免蛋白胶将供体与受体皮肤隔离,影响血管和神经重建。
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在神经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技术在神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PerkinElmer 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技术已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临床前医学研究及药物研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众多应用领域中,神经疾病研究是活体光学成像技术的应用热点之一。
在应用活体光学成像技术进行神经相关疾病研究中,常用的标记方法及应用领域包括:1、利用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或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体外转染神经肿瘤细胞、神经干细胞等细胞,进行神经肿瘤、神经发育及细胞治疗的相关研究;2、利用荧光素酶作为报告基因标记神经疾病相关基因构建转基因动物,进行神经疾病机理研究;3、利用功能性荧光探针监测神经疾病的发生发展。
下面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阐述:一.神经肿瘤研究与其它类型肿瘤研究类似,利用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技术可以长期监测神经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
例如,利用荧光素酶基因标记肿瘤细胞,通过肿瘤发光情况的变化,观测肿瘤的生长及药物对于肿瘤的治疗效果,如下:上图:应用 IVIS 系统长期观测原位接种的经生物发光标记的 U87-MG-luc2 神经胶质瘤的生长。
上图:应用 IVIS 系统观测血管生成抑制剂对 U87-MG-luc2 生长的移植。
A.对照组;B.给药组除了利用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进行神经肿瘤研究,还可应用功能性荧光探针监测肿瘤,例如,通过应用荧光染料标记的DHE 探测神经胶质瘤中的活性氧自由基,从而监测肿瘤的发展情况。
基于IVIS 系统的多模式成像功能,可以同时应用生物发光及荧光成像功能共同监测肿瘤,如下:上图:左.应用荧光成像技术观测尾静脉注射 DHE 后观测D HE 对肿瘤的靶向;中.应用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观测经荧光素酶基因标记的肿瘤;右.荧光与生物发光成像结果融合。
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神经元或其髓鞘的丧失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以导致功能障碍。
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兹海默症、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症、脊髓性肌萎缩症等。
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的研究

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的研究项亮亮;侯杰;王婕;焦成斌【摘要】目的:探讨用肝癌H22细胞建立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方法:将肝癌H22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内,建立异位移植模型;抽取腹水中癌细胞接种于小鼠肝实质内,建立原位移植模型.结果:移植后10d可扪及肿瘤生长,模型成功率94.4%;晚期自发转移率79.4%,腹水产生率35.3%,无自发消退;移植瘤保持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DCP)高分泌及γ-氨基酰转氨酶(γ~GT)同工酶阳性的特点;模型平均自然生存期28d.结论:小鼠肝癌原位模型成功率高,易于制作,生物学特征符合模拟人类肝癌在体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可成为今后人类研究肝癌的重要动物模型.【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年(卷),期】2015(038)006【总页数】2页(P48-49)【关键词】肝癌;H22细胞;原位移植模型;小鼠【作者】项亮亮;侯杰;王婕;焦成斌【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二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3;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二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3;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二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3;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二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素有“癌中之王”的称号[1]。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为肝癌临床的治疗提供基础依据,而肝癌动物模型一直是肝癌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工具。
目前有关人肿瘤转移模型大多是用裸大鼠、裸小鼠,动物肿瘤则多数是用Wistar或SD大鼠建立的,而用小鼠建立原位肿瘤移植模型国内外报道较少。
小鼠作为一种更经济,易饲养,易获得的实验研究载体,在发挥其普遍应用性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
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作为一种新型的动物模型是否能更好地模拟人肝癌在体内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的过程,本实验将研究报道如下。
人源化小鼠构建方法及应用

人源化小鼠构建方法及应用人源化小鼠是指将人类基因或组织移植或置入小鼠中,使其具有人类的某些特性或功能。
目前,人源化小鼠主要包括两种方法:转基因小鼠和异种移植小鼠。
这些方法在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研究人类疾病机制、药物筛选、组织移植等方面。
转基因小鼠是通过将人类基因导入小鼠的遗传背景中,使小鼠体内表达人类基因。
这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比如使用逆转录酶来制备转基因载体,然后将其导入小鼠胚胎干细胞中,使其成为转基因小鼠的一部分。
此外,还可以使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直接对小鼠基因组进行编辑,以达到引入人类基因的目的。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研究人类基因在小鼠中的表达、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例如,科学家可以通过将人类脑部相关基因导入小鼠中,研究神经发育、认知功能等方面的问题。
异种移植小鼠是将人类组织或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使其具有人类组织的特性。
这可以通过将人类的干细胞或器官移植到小鼠体内,再使其发育成熟。
例如,通过将人类胰岛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可以研究胰岛素的产生及调节机制,这对于糖尿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可以将人类癌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用于研究肿瘤发生、生长机制以及药物疗效的评估。
人源化小鼠在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研究人类疾病机制方面,通过引入人类基因或组织,可以更好地模拟人类体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引入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人类基因,可以模拟该疾病发生的机制,从而更好地研究该病的预防和治疗。
其次,在药物筛选方面,人源化小鼠可以用于评估新药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通过将人类基因或细胞引入小鼠体内,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药物在人类中的药效和安全性。
此外,人源化小鼠还可以用于研究器官移植和再生医学。
通过将人类干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可以研究干细胞的分化和发育过程,从而为再生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基础。
然而,人源化小鼠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
首先,转基因小鼠与人类的差异可能会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差。
卵巢肿瘤原位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卵巢肿瘤原位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刘艺杰;段刚;段萍;卢晓声;梅洁;华莹;吕杰强【摘要】目的:建立能够模拟临床肿瘤发展过程的卵巢癌动物模型.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 (2× 106个/只)、A2780多水平细胞数(2×106个/只、5×106个/只、1×107个/只、1.5×107个/只和2×107个/只)裸鼠皮下注射,A2780(1.5×107个/只)腹腔注射.取SKOV3第3代连续传代皮下瘤组织进行裸鼠右侧卵巢包膜下移植.结果: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皮下注射、组织块原位移植成瘤率均100%.原位移植卵巢癌裸鼠6~8周时剖腹探查见局部形成较大包块,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腹腔暗红色血性积液伴脏器广泛性转移,淋巴结转移.卵巢癌A2780细胞株多水平细胞数皮下注射均未成瘤;腹腔注射8周时剖腹探查见腹腔内生成2~3 mL无色澄清腹水,双侧卵巢增大,脾脏明显增大,未能发现任何腹腔瘤块.结论:成功建立了临床转移模式的SKOV3卵巢癌肿瘤细胞原位移植动物模型;卵巢癌A2780细胞接种未能成瘤,可能是因其对宿主体内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较敏感.%Objective:To establish an animal model with ovarian carcinoma to simulate the clinical tumor development. Methods: Human ovarian carcinoma cell lines SKOV3 and multi-level A2780 in exponential phase of growth were inoculated subcutaneously in nude mice,A2780 cells were also inoculated intraperitoneally.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SK0V3 subcutaneous tumor was transplantated below the capsule of the right ovary. Results:Subcutaneous inoculations of human ovarian carcinoma SKOV3 cells and orthotopic transplantations of SKOV3 subcutaneous tumor both succeeded in all mice. Six to eight weeks after orthotopic transplantations,tumors invasion into surrounding tissues wereobserved,as well as dull red effusion with peritoneal metastasis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e subcutaneous inoculation of multi-level cell linesA2780 all failed in tumor formation. Eight weeks after A2780 cells were injected in intraperitoneal cavity,2-3 mL colorless ascites appeared,o-varian and spleen grew obviously,but tumor was not detected. Conclusions: The SKOV3 orthotopically transplantated animal model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The inoculation of A2780 cell lines failed in tumor formation,possibly due to their sensitivities to non-specific immunity in the host.【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年(卷),期】2012(039)004【总页数】4页(P373-375,封3)【关键词】卵巢肿瘤;癌;模型,动物;原位移植;淋巴转移【作者】刘艺杰;段刚;段萍;卢晓声;梅洁;华莹;吕杰强【作者单位】32500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32500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科;32500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科;32500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科;32500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科;32500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科【正文语种】中文卵巢癌为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起病隐匿,但缺少能早期发现的敏感而特异的诊断方法;转移复发率高,且在治疗过程中易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死亡率极高,已跃居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内,因此与原位移植瘤在血管生成、浸润性、转移性、瘤细 胞生物活性物质的表达、瘤组织微环境渗透压等许多生物学 行为上存在明显 差 异 [3-4]。 肿 瘤 的 原 位 移 植 动 物 模 型 与 临 床脑胶质瘤的发生情况最为接近,包括脑胶质瘤发生、发展 的各个环节,从临床模拟性来说,是目前研究脑胶质瘤最为 理想、可靠的肿瘤模型[3,5]。为此,我们应用脑立体定位仪, 将不同数量的人脑胶质瘤细胞 U87MG单细胞悬液接种于 免疫缺陷裸鼠的脑内右侧尾状核区,建立人脑胶质瘤原位移 植裸鼠 模 型。采 用 核 磁 共 振 扫 描 (magneticresonanceima ging,MRI)方法,在 不 对 裸 鼠 造 成 伤 害 的 前 提 下,实 现 了 动 态监测造模后裸鼠颅内移植瘤的生长,同时结合 HE染色和 免疫组化等病理学检查分析结果,确立了造模后成模的最佳 时间。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株与实验动物 人脑胶质瘤 U87MG细胞系由西 京医院神经外科教研室惠赠。BALB/cnu/nu裸鼠 24只, ♂,6~8周龄,清 洁 级,购 于 上 海 斯 莱 克 实 验 动 物 有 限 责 任 公司,许可证号:FCXK(沪)20030003,饲养于空军军医大学 实验动物中心[SYXK(军)20120023]。裸鼠随机分为 4组, 正常对照组、A组、B组、C组,每组 6只。A、B、C组接种细 胞数分别为 15×105 个、20×105 个、25×105 个(悬浮于 无血清 DMEM培养液),分别在接种后 7、14、21、28d对每组 裸鼠进行核磁共振扫描,并在 28d时取对照组鼠 1只、造模 组每组 1只(共 3只)裸鼠行 4%多聚甲醛心内灌注并固定, 对获取的全脑 标 本 进 行 切 片,并 进 行 病 理 学 观 察,取 其 心、 肝、脾、肺、肾、脊髓等主要脏器,检查有无转移灶,剩余裸鼠 正常饲养,观察生存期。 1.2 试 剂 胎 牛 血 清 (西 安 沃 德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DMEM高糖培养粉(美国 Gibco公司);胰蛋白酶(美国 Sigma 公司);钆喷酸 葡 胺 注 射 液 (广 州 康 臣 药 业 有 限 公 司 );兔 抗 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 S100蛋白多克隆抗体、SABC试剂盒(武汉博士德公司)。 1.3 仪器 SWCJ2F超净工作台(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 公司);QP160型二氧化 碳 培 养 箱 (山 东 博 科 生 物 产 业 有 限 公司);ALCH型动物脑立体定向仪、ALCIP600型微量注射 泵、ALCCED9型 动 物 颅 骨 钻 (北 京 吉 安 得 尔 科 技 有 限 公 司);3.0TMAGNETOM TrioTim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德国西 门子公司);3T老鼠线圈(上海辰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O lympusIX71倒置荧光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公司)。 14 方法 1.4.1 细胞培养 将人脑胶质瘤细胞 U87MG分装于数只 底面积为 75cm2的培养瓶中,按常规方法培养,即用含 10%
关键词:脑胶质瘤;原位移植;裸 鼠;动 物 模 型;U87MG细 胞;HE染色;免疫组化
脑胶质瘤是由于大脑和脊髓胶质细胞癌变所产生的一 种最常见的原发性颅脑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 35% ~ 61%。目前,虽然有手术、放疗、化疗、基因治疗及综合治疗 等多种治疗方法,但因其侵袭性强、复发率高、位置特殊、预 后差,具有很 高 的 病 死 率 和 致 残 率,严 重 威 胁 人 类 健 康[1]。 肿瘤细胞 所 处 的 微 生 态 环 境 是 其 生 长 不 容 忽 视 的 重 要 因 素[2],建立一个可靠的能模拟人脑胶质瘤微环境以及生物学 特性的动物模型,是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胶质瘤发病机制及治 疗方法的基础和前提。虽然异位(如皮下接种)移植简单方 便,易于观察,但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异位移植瘤并非长在letin 2018May;34(5):735~9
·735·
网络出版时间:2018-4-129:13 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4.1086.R.20180411.1033.056.html
人 U87MG脑胶质瘤细胞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王艳华1,楚建杰1,李子敏1,胡娜平1,李会会1,郑建民2,张彩勤3,师长宏3,杨志福1,奚苗苗1,文爱东1,翁 琰1
(西京医院 1.药剂科、2.放射科;3.空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陕西 西安 710032)
doi:10.3969/j.issn.1001-1978.2018.05.0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978(2018)05-0735-05 中国图书分类号:R332;R363332;R730264;R73941022 摘要:目的 应用不同数量 U87MG细胞接种裸鼠脑内,建 立裸鼠脑胶质瘤模型,观察其生长特性。方法 采用立体定 向技术,分别将 30×1010·L-1、40×1010·L-1、50×1010 ·L-1浓度的人脑胶质瘤细胞 U87MG单细胞悬液,接种于 18只♂裸鼠的右侧尾状核区,每只接种体积为 5μL,另取 6 只裸鼠作为对照,接种同体积 Hanks液。观察不同接种量实 验鼠的生存状态、成瘤情况及脏器转移灶、带瘤生存期,测量 肿瘤的最大径,计算肿瘤体积,将获取的全脑标本制作病理 切片,行 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各接种量的实验 组成瘤率均为 100%,未见颅外转移病灶,3组裸鼠的平均生 存时间分别为(4650±327)d、(3850±328)d、(3067 ±351)d;病理学检查符合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和免疫表型;免疫组化 GFAP和 S100蛋白呈阳性表达。结 论 立体定向脑内定量注射 U87MG细胞制备的人脑胶质 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成瘤率高、颅内生长稳定、颅外远隔部 位转移率低,与人脑胶质瘤病理学及形态学特征相似,能为 研究胶质瘤的发生、发病机制、生物学特性以及探寻有效的 治疗措施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收稿日期:2018-01-07,修回日期:2018-02-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303264) 作者简介:王艳华(1987-),女,硕 士,主 管 药 师,研 究 方 向:心 脑 血
管及抗肿瘤药理学,Email:wangyanhua870101@163.com; 翁 琰(1984-),女,博 士,主 管 药 师,研 究 方 向:心 脑 血 管及抗肿瘤药理学,通讯作者,Email:mejean12021984@ 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