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1)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1)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1)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作品《童年》中,外祖母、小茨冈、格里戈里等人,都曾经给予阿廖沙力量和支持,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常用“赋”“比”“兴”,句式上常用四言短句。

C. 清代吴敬梓笔下的范进、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作为读书人,虽然他们最终的命运不同,但这两个人物形象都能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D. 我国戏曲剧中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

我国古代的年龄也有特定的称谓:总角和垂髫代指童年,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答案】 B【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

B.“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故答案为:B【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2.【关注阅读启示】下面两道题任选一题。

(1)《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为中学生指明人生的方向。

关于“情与理”,该书带给你的最主要的生活启迪是什么?(2)《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也是一本能俗有趣的哲学读物。

你从文中“绘画”或“烹饪”的比喻中获得了怎样的哲学启蒙?【答案】(1)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

(其他如“①情感的生活比理智的生活更加率福。

②生活是多方面的,我们不但要能够‘知’,我们更要能够‘感”,理智的生活只是片面的生活。

③理智没有多大能力去支配情感,纵使理智能支配情感,而理胜于情的生活和文化都不是理想的”等表述均可)。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50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50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50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一个“绝”字,传出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这种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B. 古代仁人贤士多有闲情雅致,高洁情怀。

刘禹锡钟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陶渊明倾心“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桃源,表达了他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

C. 《记承天寺夜游》中,“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却具有小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D. 劝谏是一门艺术。

不仅讲究方法,而且还必须注意表达的技巧。

宋濂循循善诱,诚恳真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诸葛亮采用委婉劝谏的方式,试图以深深的感情打动君主。

邹忌则直言相劝齐王,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先讲故事,再摆治国之道。

【答案】 D【解析】【分析】D“邹忌则直言相劝齐王”错误,邹忌以现身说法为喻去讽谏齐王。

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使“王之蔽甚矣”的结论水到渠成,结果齐威王心悦诚服,欣然接受。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考查的内容往往与课本有关,涉及经典篇目的出处、重要作家的资料、作品相关的内容,考生要注意平时对课本内注释内容的积累,还对所学过的文章的内容加以掌握。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成语“刮目相看”“淡泊明志”“门庭若市”分别出自《孙权劝学》《诫子书》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三篇课文。

B. 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给地方命名。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阳”,据此,河阳可能位于黄河的南面。

C. 铭是古代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D. 史书体例多样,有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如《左传》;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反映历史事件的纪传体,如《史记》等。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附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故乡》都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

B.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C. 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D.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

就算我没有同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辛弃疾。

【答案】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平时对课文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

A.错误。

《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出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故答案为:A【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2.【关注阅读启示】下面两道题任选一题。

(1)《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为中学生指明人生的方向。

关于“情与理”,该书带给你的最主要的生活启迪是什么?(2)《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也是一本能俗有趣的哲学读物。

你从文中“绘画”或“烹饪”的比喻中获得了怎样的哲学启蒙?【答案】(1)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

(其他如“①情感的生活比理智的生活更加率福。

②生活是多方面的,我们不但要能够‘知’,我们更要能够‘感”,理智的生活只是片面的生活。

③理智没有多大能力去支配情感,纵使理智能支配情感,而理胜于情的生活和文化都不是理想的”等表述均可)。

(2)自然界的变化是多种基本元素相互结合或分离的缘故。

【解析】【分析】(1)《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每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

2020-2021语文最近几年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精编含答案

2020-2021语文最近几年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精编含答案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精编含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分别出自于《战国策》《桃花源记》。

B. 契诃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天命”。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 “弱冠”是二十岁,“而立”是三十岁,“不惑”是四十岁,“花甲”是六十四,“天命”是五十岁。

故按从小到大的正确排序应为:“弱冠”“而立”“不惑”“天命”“花甲”。

故答案为: C【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2.名著阅读考查阅读下面语段,然后填空。

①先主传旨,请A坐于龙榻之侧,抚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

”言讫泪流满面。

A亦涕泣曰:“愿陛下善保龙体,以副天下之望。

”——《三国演义》②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

被B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B赶到洞里,也搠死了,却钻入那大虫洞内。

B却便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

——《水浒传》文段中A指代的人物是________,出自名著中的精彩故事________,文段中B指代的人物是________,出自名著中的精彩故事________。

【答案】诸葛亮;白帝城托孤;李逵;黑旋风沂岭杀四虎【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与《三国演义》《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100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100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知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分析100一、初中语文知识及名篇名著1.每年的 4 月 1 日为“国际爱鸟日”,在这个节日到来之际,阳光中学展开了“爱惜鸟类,珍爱自然”的专题实践活动,你也参加此中。

有同学查阅了《说文解字》,知道了“鸟”的意思是长尾飞禽的总称;还有同学找到了对于汉字“鸟”的字体演变过程的一张图片。

①甲骨文②金文⑥行书⑦草书(1)依占有关“鸟”的解说和古文字的写法来推测,这个字的造字方法是()A. 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2)依据汉字的演变过程,选出③④⑤横线上对应的字体()A. 隶书篆书楷书B.篆书隶书楷书C.楷书篆书隶书D.楷书隶书篆书。

【答案】(1) A(2) B【分析】【剖析】第一小题观察造字方法。

第二小题观察汉字的演变。

(1)本题观察造字方法。

常用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心,形声和假借。

依据甲骨文的鸟字可知,这种文体是模拟了鸟的形状,所以造字方法是象形。

应选A。

(2)本题观察汉字的演变。

依据图中各个字体的形状和特色可知,第三种写法为小篆,第四种写法为隶书,第五种写法为楷书,应选B。

【评论】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资料(资料不不过是课本中大家熟习的),观察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育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虑和创新能力。

2.以下对于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新闻稿平常包含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此中背景和结语是必需部分。

B.《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主要叙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故事。

C.佃农指旧时乡村中自己不占有土地,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D.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拥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答案】A【分析】【剖析】 A 错误,背景和结语不是必需部分。

故答案为: A【评论】文学知识的观察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派别、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波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常注意累积,理出线索,形成系统。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等。

B. 在我国古代,“始龀”指孩童四五岁,“加冠”指男子十八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C.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作品有《飞鸟集》《新月集》等。

D. 对联,亦称“楹联”,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等特征,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答案】 B【解析】【分析】B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

“始龀”指孩童七八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

故答案为:B。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对联“失马真成福,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B. 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C. 古人常言“二十加冠、三十而立、四十知天命、五十不惑、六十耳顺”。

D.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俺。

【答案】 B【解析】【分析】A错误,典故不是出自于“伯乐相马”,而是出自于《塞翁失马》。

C错误,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D错误,稼轩是辛弃疾。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作。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及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楷书草书行书B. 行书楷书草书C. 行书草书楷书D. 草书行书楷书【答案】 B【解析】【分析】A.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王羲之以行书著名;B.唐朝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多宝塔碑》,颜真卿以楷书见长;C.唐朝怀素的草书作品《自叙帖》,怀素以草书著名。

三幅作品分别属于行书、楷书、草书,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书法鉴赏。

答题时应注意,调动平时相关的书法知识的积累,根据书法家的主要风格,擅长的字体,著名作品,分析书法作品的字体特点,准确判断作答。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秋瑾是一位自尊自强的女性,我们在名著阅读也读到了这样的女性,如“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秋瑾是一位自尊自强的女性,我们在名著阅读也读到了这样的女性,如________笔下的简·爱,施耐庵笔下的________,还有李汝珍笔下的________。

【答案】夏洛蒂·勃朗特;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唐小山(唐闺臣)、孟紫芝【解析】【分析】《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

施耐庵笔下的名著《水浒传》典型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三位女英雄”: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

二类是奸邪女子:潘金莲、王婆、阎婆惜等。

三类是弱势女子:林冲娘子金巧莲、金翠莲等。

李汝珍的《镜花缘》是一部闪耀着女性光辉的长篇小说。

唐小山(即唐闺臣)是作者心中无可争议的女主角,而另一位女子孟紫芝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又一人物,甚至在作品的下半部分风头盖过了唐闺臣成为主角。

故答案为:夏洛蒂·勃朗特;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唐小山(唐闺臣)、孟紫芝【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积累能力。

阅读文章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记住重点人物及人物的特征等,答题时不能张冠李戴。

3.阅读下面文字,结合《儒林外史》中关于范进的其他章节,分析范进形象。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精选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精选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精选含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是我国元末明初时期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壮丽的山河;下片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

C. 鲁迅在小说《故乡》中通过塑造闰土这一生活在重压下的纯朴善良的贫苦者的形象,寄予了对农村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著名文学家。

小说透过“我”的眼光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虚伪、爱慕虚荣的形象。

【答案】 A【解析】【分析】A项,有两处错误一处年代不对《范进中举》是清代吴敬梓杰出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不是元末明初时期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另外一处是描写重点不对,本文重点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反映以及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而不是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故答案为:A【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班级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学习活动,你一直参与其中:(1)【诗海撷趣】晓文同学从《经典诵读》上抄录了王安石《梅花》中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请简要说说这两句蕴含的物候现象。

(2)【文化探究】“雨水”“白露”“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三个时节。

请仿照示例,从“白露”“霜降”中任选一个加以描述。

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水时节,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3)【妙语评析】央视天气预报主播概说天气状况时,这样描述:“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阳光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这句话妙在何处?请作简要评析。

【答案】(1)寒冬里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它率意灵动体式全无定法,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B. 张老师在书房里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经霜更知秋水明”,下联是“历劫方显钢骨硬”。

李老师说上下联挂反了。

李老师的判断是对的。

C.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照传统的习俗人们通常会去登高,然后喝一些雄黄酒,到了晚上还会一起去赏月、猜灯谜,活动丰富多彩。

D. 小明在家不爱学习,妈妈教导他说:“我今年40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我知道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你要改正啊!”【答案】 B【解析】【分析】A项错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项正确。

C项错误,赏月、猜灯谜不是重阳节的习俗。

D项错误,知天命表示年龄“五十岁”。

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下列对汉字“宁”的书法字体鉴赏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颜真卿的“宁”字是楷书,横画细竖画粗,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

B. 《曹全碑》中的“宁”字是隶书,笔画正行,字体扁平匀称,奔放豪逸。

C. 王羲之的“宁”字是行书,笔画遒劲稳健,整体上刚健娟秀、朴素精巧。

D. 张旭的“宁”字是草书,笔画连绵不断,跌宕起伏,奔突游走,如龙蛇飞动。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中,奔放豪逸是奔放洒脱的意思。

但“笔画正行,字体扁平匀称”,更多是方圆相济,轻重有致,“奔放豪逸”这个鉴赏便不符合。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素质能力及文化素养。

考生在平时要积累相关的知识,对有关书法的名家、书法字体特征、代表人物、作品等都应有一定的了解。

3.小文在整理读书笔记时,发现诸多古典小说中都有“闹”这一情节。

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帮助小文进行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的“闹”是《水浒传》里的侠义精神的代表。

他为了兄弟敢于抗争,他反抗的不仅是押送林冲的公差,更是当时以强凌弱、以势压人的官府。

他还大闹野猪林、大闹五台山……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他代表了《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反抗斗争的一面,也体现了当时官逼民反的社会现状。

示例2:严贡生的“闹”则是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人性扭曲,带有强烈的讽刺色彩。

他哄吓诈骗,连小小船家的钱都要讹诈,六亲不认到不仅不关心弟弟的死,还要大闹分产……他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反面形象,是封建科举制度下乡绅地主集团中丑恶、可笑形象的代表。

【解析】【分析】①要求学生结合《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阴曹地府的情节。

美猴王在花果山和山上众妖和众猴饮酒醉了。

然后睡梦中,魂魄被地府鬼差黑白无常带到地府。

美猴王一到地府很是差异,之后见到阎罗王,很是无礼,又很是愤怒。

阎罗王料想它小小猴王能有何本事,然后想打压它一下。

没想到美猴王是天地所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美猴王差点砸了地府,然后逼问阎罗王为何如此对它。

阎罗王无奈说明美猴王阳寿已尽(的确如此),美猴王偏偏不干,然后逼迫阎罗王拿来生死簿,将自己以及花果山众猴的阳寿全部修改注意要求填物品名。

孙悟空因改生死簿,被阎王告上天庭。

②要求学生根据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的情节。

鲁智深与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结为好友.太尉高俅之子高衙内为霸占林冲的妻子陷害林冲.林冲被刺配沧州.高衙内暗地里给了押送林冲的公人些银子,令他们在途中杀掉林冲.行至野猪林,二人正要动手,鲁智深从一旁跳出,将两位公人打了一顿.林冲劝鲁智深饶了他们性命.原来鲁智深早料到这二人不怀好心,一路跟踪至此.而后,鲁智深一直护送林冲到达沧州。

③要求学生根据大致的故事情节,写清前因后果即可。

严贡生是作者着重刻画的一个反面典型。

作者刻画这个人的丑恶,一直刻到他的骨头里去了。

严贡生于回乡途中装疯,到岸上后又故意追究船家吃掉他的云片糕的责任,威胁要将船家送官,结果讹诈银子。

④要求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身份、性格分析“闹”的效果。

三个不同的“闹”任选一个即可。

如:孙悟空的“闹”折射强烈的反叛精神。

他大闹地府,又大闹天宫,后来又为了保护师傅去西天取经,不断地与妖怪抗争,例如大闹黑风山等……他的斗争出于本心,不畏艰险,不畏强权,活泼热烈地斗天斗地;在斗争中,他不断地成长。

故答案为:⑴生死簿;⑵林冲;⑶讹诈银子、骗银子、赖掉船费(选一个即可)⑷示例1:鲁智深的“闹”是《水浒传》里的侠义精神的代表。

他为了兄弟敢于抗争,他反抗的不仅是押送林冲的公差,更是当时以强凌弱、以势压人的官府。

他还大闹野猪林、大闹五台山……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他代表了《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反抗斗争的一面,也体现了当时官逼民反的社会现状。

示例2:严贡生的“闹”则是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人性扭曲,带有强烈的讽刺色彩。

他哄吓诈骗,连小小船家的钱都要讹诈,六亲不认到不仅不关心弟弟的死,还要大闹分产……他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反面形象,是封建科举制度下乡绅地主集团中丑恶、可笑形象的代表。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西游记》情节的积累。

平时阅读时要注意积累这部小说的经典情节,这样答题时就能得心应手。

⑵这道题考查对《水浒传》经典情节的积累。

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林冲被押开封府。

当案孔目孙定与府尹将林冲刺配沧州。

陆虞候买通防送公人董超薛霸,要于途中杀害林冲。

薛霸、董超一路上百般折磨林冲。

在野猪林,薛、董将林绑在树上,说明高太尉陆虞候指使他俩陷害林冲的根由。

两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儒林外史》这部小说情节的积累。

在《儒林外史》的许多人物中,严贡生是作者着重刻画的一个反面典型。

作者刻画这个人的丑恶,一直刻到他的骨头里去了。

清朝的科举,纯为以文试士,惟有"优贡"这一个名目,是制度上唯一强调要凭所谓优良的品行来决定应举资格的。

⑷本题考查探究小说主旨的能力。

首先要多角度解读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的丰富内容;然后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最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作答。

4.名著阅读“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

略施小计鬼神惊。

”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姓名:________ 性格特点:________【答案】吴用;沉着冷静、足智多谋【解析】【分析】(1)这首赞诗出自《水浒传》,是对智多星吴用的称赞。

根据对《水浒传》人物形象的积累可知,吴用的性格特点是:沉着冷静、足智多谋故答案为:⑴吴用⑵沉着冷静、足智多谋【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

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

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作品、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

要做好这样的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①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②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⑵本题考查对《水浒传》中吴用性格特点的理解。

吴用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

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善使两条铜链,与晁盖自幼结交,与晁盖等人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为山寨掌管机密的军师。

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是梁山起义军中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山起义军的军师,基层人民智慧的化身。

受招安后,因宋江被害后托梦给他,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左侧。

5.罗家伦在《学问和智慧》里写道:“有智慧的人……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

”请参与下面一些小问题的探究活动,尝试开启自己的智慧之门。

(1)【诗歌里的“智慧”】唐宋诗词中,常常写到各种自然景物。

透过这些景物,我们常常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一些规律。

下面两句诗,都反映了一定的物候现象,请探究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经典里的“智慧”】朱光潜先生说,读小说不能仅仅读故事,更要通过感悟、品味、欣赏,读出故事背后的诗意。

这诗意就是对社会与人生深刻而独到的发现和认识。

《格列佛游记》第三章描写了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作者这样设计的用意是什么呢?(3)【生活里的“智慧”】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

有些广告,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有一些广告,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

下面是部分产品的广告,这类广告在设计上有何共同点?反映了商品广告中在汉字使用上的什么问题?请谈谈你对这类广告创意的看法。

衣衣不舍——某洗衣店广告步步糕升——某蛋糕广告油备无患——某风油精广告万室具备——某房产公司广告【答案】(1)纬度差异。

北方边塞纬度较高,天气寒冷,所以八月当中原大地尚处夏季时已大雪纷飞。

(2)用意:借此抨击了当时英国宫廷大臣们的昏聩无能,讽刺了高官厚爵获得者们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

(3)共同点:都是用“谐音”给成语改头换面,反映了商品广告中在汉字使用上的不规范问题。

这类广告,利用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来吸引消费者眼球,固然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实质上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亵渎,会给汉字的规范、文明的传承带来不良影响,必须加以禁止。

【解析】【分析】(1)注意找到题中提示的关键答点“物候现象”,首先根据所学知识了解什么是“物候现象”,再根据语句的内容分析,第一句的现象是由于“物候现象”有“高下差异”,第二句的现象是由于“纬度差异”。

(2)根据所读所记,仔细回顾《格列佛游记》描写了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的情节内容,从小说批判性主题来分析此情节的讽刺效果。

(3)仔细观察几则广告的内容,不难发现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改用成语,从这些做法,对汉字的正确使用的影响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故答案为:(1)纬度差异。

北方边塞纬度较高,天气寒冷,所以八月当中原大地尚处夏季时已大雪纷飞。

(2)用意:借此抨击了当时英国宫廷大臣们的昏聩无能,讽刺了高官厚爵获得者们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

(3)共同点:都是用“谐音”给成语改头换面,反映了商品广告中在汉字使用上的不规范问题。

这类广告,利用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来吸引消费者眼球,固然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实质上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亵渎,会给汉字的规范、文明的传承带来不良影响,必须加以禁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