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的污染及其控制方法

合集下载

预膜法用于控制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

预膜法用于控制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

2 K yLb rtyo o o ie e baeM t a n m r ePoes i j o tcn n esy Taj . e ao o f H wFb r m rn a r l a dMe ba r s,Ta i P l eh i U i r t, in n ar H M e s i n c n n y c v i i 30 6 C ia 3 col f ni n et c nea dE g er g Taj nvrt, i j 00 2 C i ) 0 10, hn ; .Sh o o vr m n Si c n n n e n , i i U i s y Ta i 30 7 , hn E o e i i nn ei nn a
M e r n o e co s mb a e Bi r a t r
Z A G Y n , U Pn WA G Q . a H N ig G ig , N i h h s
( . o eeo E vrn et c neadE gneig N na U i ri , ini 30 7 , hn ; 1 C l g f ni m na S i c n nier , aki n esy Taj 0 0 C ia l o l e n v t n 1
d xd a tg t mb a e fui g h oe o eain Wa ii e n ot r er n .Beo e e c u t - o r ie c n mi ae me rn o l .T ewh l p r t Sdvd d i t h e u s i n o fr a h r n sa r
验。 验证预膜法对于控 制膜 污染的作 用. 整个 实 验进行 23d分 3 5 , 个阶段 , 阶段 开始时用氢氧化铁 絮体对膜 生 每个

超频振动膜在污水处理厂浓水处理中的应用

超频振动膜在污水处理厂浓水处理中的应用

超频振动膜在污水处理厂浓水处理中的应用超频振动膜在污水处理厂浓水处理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污水处理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中存在着处理效率低、占地面积大、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因此亟需寻找一种高效、节能的处理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而超频振动膜技术就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处理技术,它在污水处理厂浓水处理中的应用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超频振动膜技术是一种利用高频振动作用于混凝净水系统膜组件的技术。

它通过高频振动使得膜组件上的颗粒物、污泥等污染物尽可能地分散,并利用振动力使得水流通过膜组件时产生更大的剪切力,从而提高膜组件的通量和运行效率。

相比传统的膜污染控制方法,超频振动膜技术具有更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和更好的净水效果。

超频振动膜技术在污水处理厂浓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超频振动膜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膜组件的污染,避免膜污染问题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由于高频振动的作用,膜组件上的污染物被迅速分散和冲洗,降低了膜组件的膜污染和堵塞问题,保证了膜组件一直处于较好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了处理效果。

其次,超频振动膜技术可以提高膜组件的通量和运行效率。

通过高频振动的作用,膜组件上的污染物被迅速分散和冲洗,保持了膜组件的较高通量。

同时,高频振动力使得水流通过膜组件时产生更大的剪切力,有利于清洗膜组件表面的污染物,进一步提高了膜组件的通量和运行效率。

相比传统的膜污染控制方法,超频振动膜技术不仅能够提高膜组件的通量,还能够降低运行成本。

最后,超频振动膜技术还可以提高浓水处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由于高频振动的作用,超频振动膜技术能够减弱膜组件的膜污染和堵塞问题,降低了处理过程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同时,超频振动还能够提高膜组件的耐污染性,延长了膜组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处理系统的可靠性。

总之,超频振动膜技术在污水处理厂浓水处理中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

它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少膜组件的污染,提高膜组件的通量和运行效率,增强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应用群体感应淬灭技术控制MBR膜污染的研究进展

应用群体感应淬灭技术控制MBR膜污染的研究进展

应用群体感应淬灭技术控制MBR膜污染的研究进展HONG Qiankun【摘要】膜生物反应器(MBR)被广泛应用于污水的深度处理和回用.然而,膜表面的生物污染一直是MBR应用中的难题,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膜的形成与细胞间的群体感应(QS)有关,因此,通过干扰QS系统而阻止生物膜形成的群体淬灭(QQ)技术有望从根本上有效减缓MBR膜表面的生物污染.文中综述了微生物信号分子、QS机制以及各种控制MBR膜污染的QQ方法,为MBR膜生物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相关信息.【期刊名称】《净水技术》【年(卷),期】2019(038)006【总页数】6页(P63-68)【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MBR)膜污染;群体感应(QS);群体淬灭(QQ)【作者】HONG Qiankun【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1近三十年来,膜生物反应器(MBR)以其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污泥产量少等优点[1-2]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MBR相关的研究与实际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但是,在MBR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膜生物污染,它是由有害微生物附着在膜表面或膜孔内生长形成的生物膜,这些膜生物污染将导致MBR运行成本大大提高,极大地制约MBR的进一步推广[3-4]。

MBR混合液中直接与膜接触的成分对于膜污染的形成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生物膜污染比其他类型的膜污染(如颗粒污染、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要复杂得多,这是因为膜上微生物的生长是自发的。

目前,常用的抗生物膜污染策略主要有:生物膜的物理/化学清洗、新型膜材料的使用、混凝剂或化学药剂的添加、操作条件的优化等[5-6]。

然而,这些传统的膜污染减缓方法不足以应对复杂的生物膜污染现象。

通过向反应器内投加粉末活性炭(PAC)或混凝剂(无机、有机、生物)来改变污泥混合液的成分或性质,有助于减少膜污染,但是添加剂的注入可能会改变污水的组成,影响溶液pH及微生物降解能力等[4]。

膜制备技术

膜制备技术

第一章绪论1.1膜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现状1.1.1引言膜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在生物体内,膜是恒久的、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人们也早己不自觉地接触和应用了膜过程,我国汉代的《淮南子》已有制豆腐的记叙,这可以说是人类利用天然物制得食用“人工薄膜”的最早记载。

但是,人类对膜的真正认识和研究却较晚,1784年法国学者阿贝.诺伦特(AbbeNollet)发现水能自然地扩散到装有酒精溶液的猪膀胧内,首次发现并证实了膜的渗透现象:近200年后,杜布福特(Duburnfaut)1963年制成了第一个膜渗析器,从此开创了膜分离技术的新纪元。

1997年世界分离膜制品市场超过40亿美元,其中美国约为11亿美元,欧9.7亿美元,日本超过10亿美元。

表1.1是世界各地区膜市场的构成情况:表1-1膜类型美国欧洲日本微滤 34% 31.8% 32%超滤 17% 9.8% 5.7%透析 17% 40.6% 39.6%反渗透 16.3% 7.3% 6.6%其他 15.7% 10.5% 16.1%由表1-1中可以看出,微滤、超滤、反渗透及透析膜仍居膜市场的主要地位, 但近年来纳滤、气体分离及渗透汽化等种类的膜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

膜分离技术除了目前已普遍应用于化工、电子、纺织、轻工、冶金、石油食品、医药等领域外,还将在节能技术、环保技术、清洁生产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水资源十分紧张,水污染严重,随着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将具有重大意义。

1.1.2膜的定义和分类目前,膜还没有一个精确、完整的定义。

一种最通用的“膜”的广义定义“两相之间的一个不连续区间,具有选择透过性”以,。

由于膜的种类和功能繁多,分类方法有多种:按形态膜可分为气相态、液相态、固相态或它们的组合:按膜内结构膜可分为均质或非均质膜、对称或非对称膜:按电性可以分为中性膜或荷电性膜。

图1-1是一种按膜的来源、形态和结构分类的示意图:图1-1根据物态,膜可分为固膜、液膜与气膜三大类,目前大规模工业应用的多为固态膜,液膜己有中试规模的工业应用(主要用于废水处理),气膜尚处于实验研究中。

臭氧控制膜污染的研究进展

臭氧控制膜污染的研究进展
o l i .T c a im fo e c n l n mb a e p u i sman y rai d tru h o g n c mat e r d t n o p l t n h e me h ns o z n o tol g me rn l t n i i l e l e h s r a i t rd g a a o fme r n ol - uo o r i o o z e i mb a e p i u i i OO e n adi t n w t Z n 。I d t n,S me e s o h i o O a e—e a ls a o to o e a d me r n 印 pi a o I n rd c 。 x mp e b u z n n mb a e l t n ae ito u e ci d
重 时甚 至可 使膜 完 全 堵 塞 , 致 过 滤 时膜 阻 力增 加 的 物质 、 生 物 以及 各 种有 机 物 。根 据 引 起膜 污 染 的物 导 微
结 通 常认为 膜 污 染 主 要 由 4种 原 因 引 起 : 附 、 吸 孔 是 形成 膜污 染 的 重 要 元 素 , 垢 成 分 以碳 酸钙 和硫 酸 堵 、 差极化 、 饼 层 的形 成 和 压 缩 J其 中孔 堵 是 不 钙居 多 。SO 和硅 酸 盐 胶 体 物质 是 造 成膜 污染 的主 要 浓 滤 , i
备紧凑、 工作环境安全、 节省能耗和无化学试剂、 无相 成本 。据调查… , 就超滤 而言 , 污染 仍是其 主要问题 , 变、 无污染等特点 , 被认为是 2 世纪最有发展前途 的 污染的消除将使超滤过程效率提高 3 % 以上 , 1 0 使投资 高新技术之一 , 将在 2 世纪 的水处理技术改造中起决 减少 1%, 1 5 而且能提高分离效果 , 使超滤范围拓宽。臭

均流膜清洁方法范文

均流膜清洁方法范文

均流膜清洁方法范文1.物理清洁:物理清洁是最基本的清洁方法之一,用于除去膜表面的大颗粒污物和沉积物。

物理清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刷洗:使用软毛刷轻轻刷洗膜表面,去除附着在膜上的颗粒物。

需要注意的是,刷洗时要轻柔,以避免损坏膜的表面。

-高压水冲洗:利用高压水喷射,冲洗膜表面的杂质和污垢。

此方法适用于表面有较厚的沉积物时,但要注意避免对膜产生过大的冲击。

-正向反冲洗:通过改变进出水口的流向,产生正向反冲洗,将杂质冲洗出膜孔道。

该方法适用于较小颗粒的污染物,但对于较大颗粒物,可能需要其他的清洁方法。

2.化学清洁:化学清洁是用化学试剂去除膜表面附着物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清洁方法有:-酸洗:使用酸性溶液(如硫酸、盐酸等)进行清洗,以溶解膜表面的无机盐和沉积物。

酸洗时需要注意膜的材质,避免对膜的腐蚀。

-碱洗:使用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碳酸钠等)进行清洗,以去除膜表面的有机污染物。

碱洗时要注意控制清洗液的浓度和清洗时间,避免对膜产生过大的损伤。

-氧化剂清洗:如过氧化氢(H2O2)清洗,能有效分解和去除膜表面的有机物和细菌等。

氧化剂清洗时要注意控制清洗液的浓度,防止对膜产生过大的腐蚀。

3.生物清洁:生物清洁主要用于去除膜表面的生物污染,如细菌和藻类。

常用的生物清洁方法有:-高温清洗:将膜暴露在高温水中,能有效杀灭膜表面的细菌和藻类。

清洗时要注意控制清洗液的温度和清洗时间,以避免膜的受损。

-生物酶清洗:使用生物酶清洗剂,能有效降解和去除膜表面的有机物和生物物质。

清洗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酶种和清洗剂浓度,避免对膜产生过大的损伤。

无论使用何种清洁方法,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操作,遵循清洗剂的使用规范和安全操作要求。

在清洁过程中,还应注意减少对膜的冲击和损伤,避免清洗液残留和交叉污染等问题。

此外,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也是保护膜的有效手段,可延长膜的使用寿命和保证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BOPA薄膜生成中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BOPA薄膜生成中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BOPA薄膜生成中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英文简称为BOPA,是近年来高端包装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的薄膜产品之一,由于BOPA薄膜具有极优异的印刷性,极优异的对气体和气味的高阻隔性,防油脂碳氧化物的防化学性,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被广泛应用于油性食品的包装。

在实际应用中,很少单独使用尼龙膜包装物品,通常是将尼龙和其他材料(如PE、EVA、PET、CPP、铝箔、纸等)复合使用以获得较优的综合性能。

就产品而言,质量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产成品的外在质量和薄膜的内在物性指标。

一、外观质量问题包括:晶点、黑点、凝胶等。

晶点、凝胶:①原料或母粒中有大分子链,挤出系统无法熔融;②挤出系统温度过高分子交联生成大分子链;③熔体在熔体管线中停留时间过长;④过滤器温度过高。

黑点:①原料本身不干净有杂质或糊料;②挤出系统温度设置过高生成糊料或挤出系统有死角生成糊料而未被过滤器过滤掉。

油污、油斑:这些大多来自SBOM轨道,润滑时间、油量不合适,轨道中有膜片甩油,或是机械故障,油一般出现在大膜的边部。

暴筋、软皱:①大膜卷平整度差,分切后厚度公差积累而造成软皱、暴筋现象;②由于分切张力和接触压力不合适。

褶皱:①大膜卷平整度差;②分切过程中有停车,大膜吸潮起皱形成褶皱。

端面不齐:①大膜卷平整度差;②分切过程中有停车,在开车时膜由于静电膜有漂移;③收卷张力小;④大膜在刀槽辊中未展平。

翘边:①环境湿度过大;②分切刀片不锋利;③纸管直线度差或端面有缺陷。

边软:大膜厚度差,有薄点。

擦伤、划痕:由于膜跟与之接触的辊不同步或辊上有突起异物而在面表面造成的缺陷,可能出现在主线部分,也可能出现在分切过程中。

水印:顾名思义是水在大膜上留下的印迹,主要是除水辊除水效果差。

异物:在形成薄膜后到分切成产品过程中由于静电吸附在膜上的外来物质。

硌伤:与膜接触的辊上有尖锐的突起把膜咯破。

综上所述:薄膜的外观质量有以下几点原因形成:①原料原料是否干净,物性指标是否符合要求;②挤出系统参数设置是否合适;③厚度控制是否达标;④设备是否有故障;⑤分切参数设置是否合适,分切区温湿度是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⑥整个车间环境是否干净,温湿度是否达到要求。

mbr膜工艺原理

mbr膜工艺原理

MBR膜工艺(Membrane Bioreactor)是一种将生物反应器和膜分离技术结合起来的污水处理工艺。

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并通过膜分离技术将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微生物截留在反应器内,从而实现高效的污水处理。

MBR膜工艺的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反应器:MBR膜工艺采用生物反应器作为污水处理的核心部分。

在生物反应器中,通过添加适量的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

同时,微生物还能吸附和吞噬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2. 膜分离:MBR膜工艺采用微孔膜作为分离介质,将生物反应器中的水和微生物分离开来。

微孔膜具有较小的孔径,可以截留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微生物,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

通过膜分离,可以实现高效的固液分离和微生物截留。

3. 膜污染控制:由于膜分离过程中容易发生膜污染,影响膜的通量和分离效果,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膜污染控制。

常见的控制方法包括膜表面清洗、化学清洗、气体通气和膜曝气等。

MBR膜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出水质量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和水资源回收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膜的污染及其控制方法

膜污染是指在膜过滤过程中,水中的微粒、胶体粒子或溶质大分子由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现象[1]。

实际上,膜的可靠性是目前阻碍膜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之一,而污染问题又是影响其可靠性的决定性因素。据调查,就超滤而言,污染仍是其主要问题,污染的消除将使超滤过程效率提高30%以上,使投资减少15%,而且能提高分离效果,使超滤范围拓宽[2]。对膜污染种类及其成因的具体分析,将有助于采取合适的措施减弱或消除它的不良影响。

1 沉淀污染 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有反渗透(RO),纳滤(NF),超滤(UF)和微滤(MF)。根据不同膜与水中微粒的相互关系[3],可知沉淀污染对RO和NF的影响尤为显著。 当原水中盐的浓度超过了其溶解度,就会在膜上形成沉淀或结垢。普遍受人们关注的污染物是钙、镁、铁和其它金属的沉淀物,如氢氧化物、碳酸盐和硫酸盐等。

设在溶液中有化学反应:x Ay-+y Bx+=AxBy 当不考虑盐类之间的相互作用时,溶度积Ksp= γxA[Ay-]xγyB

[Bx+]y为常数。其中,γA、γB为自由离子A和B的平均活度系数;

[A],[B]为溶液中的摩尔浓度;x,y为化学配比系数。平均活度系数可用离子强度[I ]的函数来估测: logγA=-0.509 ZAI1/2, logγB=0.509 ZBI1/2; ZA、ZB为自由离子的化合价。对稀溶液,如大多数天然水体,其活度系数γA、γB近似等于1。

如图1所示,进料液,浓缩液,渗透液浓度分别为Cf,Cr,Cp。

图1 膜系统中不同位置的溶质浓度 由阻截率知: R=1-Cp/Cf(1) 设系统回收率为r,由物料平衡,知: Cf-(1-r)Cr=rCp(2) 由式(1),(2)可得: Cr=Cf[1-r(1-R)]/(1-r)(3) 由(3)式可以看出,浓缩液中截留盐浓度Cr,随进水浓度Cf,回收率r和截留率R的增加而增加。此时,被截留的浓缩液溶度积Kspr

=γAx [Ay-]xrγBy[Bx+]ry。当浓缩液溶度积Kspr与溶液溶度积Ksp的比值

大于1时,就存在着盐析出的可能性。

实际上,方程(3)低估了促进沉淀生成和结垢的盐浓度,因为其推导中未考虑浓度极化。鉴于这个原因,引入浓度极化因子PF(边界层与溶液中浓度之比值,大于1),PF值通常可用回收率r的指数函数的形式来估计,

PF=exp(K×r)(4) 其中K为半经验常数,对于商业应用的RO膜组件,取值为0.6~0.9,结垢在RO装置的最后几个单元中(即在浓度最高的地方)最先形成。 避免沉淀污染的方法主要是减少离子积中阳离子或阴离子的浓度。例如,添加酸可减少氢氧化物和碳酸盐的浓度,使金属离子沉淀难以生成。原水可通过石灰软化沉淀或离子交换等预处理方法去除易结垢的金属离子(如Ca2+、Mg2+等)。还可以加入阻垢剂,例如磷酸六甲基,以阻碍沉淀生成。

2 吸附污染 有机物在膜表面的吸附通常是影响膜性能的主要因素。随时间的延长,污染物在膜孔内的吸附或累积会导致孔径减少和膜阻增大,这是难以恢复的。腐殖酸和其他天然有机物(NOM) 即使在较低浓度下,对渗透率的影响也大大超过了粘土或其它无机胶粒[4]。

与膜污染相关的有机物特征包括它们对膜的亲和性,分子量,功能团和构型。带负电荷功能团的有机聚合电解质(如腐殖酸和富里酸)会与带有负电荷的膜表面之间存在静电斥力。用在水和废水处理中的聚砜、醋酸纤维树脂、陶瓷和薄表层复合膜表面都带有一定程度的负电荷。一般来讲,膜表面电荷密度越大,膜的亲水性就越强。而疏水作用可增加NOM在膜上的积累,导致更严重的吸附污染。

根据化学组成,可识别造成膜污染的NOM中的特定组分。利用热解气相色谱(GC)/质谱(MS) 分馏技术,识别出多糖和多羟基芳香族化合物是地表水和岩溶地下水中的两种主要组分。试验证明,多羟基芳香族化合物比多糖吸附污染严重得多[5]。 NOM除对膜的直接吸附污染外,对胶体在膜上的粘附沉积也起着重要作用。对沉积层中天然水体出现的有机污染物种类和它们的相对浓度分析表明,聚酚醛化合物,蛋白质和多糖与胶体粘附在一起沉积到膜上,并且在膜表面形成凝胶层。因此,吸附污染和水中有机物形成凝胶层的稳定性影响了纯水力清洗的效率。纯水力清洗的方法有反冲洗,快速脉冲或横向流反向冲洗。用作膜化学清洗的试剂必须能有效溶解凝胶层中的有机化合物。因此,用作膜的化学清洗的溶液通常由苛性物质和酶剂组成。

3 生物污染 生物污染是指微生物在膜-水界面上积累,从而影响系统性能的现象[6]。膜组件内部潮湿阴暗,是一个微生物生长的理想环境,所以一旦原水的生物活性水平较高,则极易发生膜的生物污染。膜的生物污染分两个阶段:粘附和生长。在溶液中没有投入生物杀虫剂或投入量不足时,粘附细胞会在进水营养物质的供养下成长繁殖,形成生物膜。在一级生物膜上的二次粘附或卷吸进一步发展了生物膜。老化的生物膜细菌主要分解成蛋白质、核酸、多糖酯和其它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强烈吸附在膜面上引起膜表面改性。被改性的膜表面更容易吸引其它种类的微生物。微生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们具有对变化营养、水动力或其它条件作出迅速生化和基因调节的能力。因此,生物污染问题比非活性的胶体污染或矿物质结垢更为严重。 细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组成的生物膜,可直接(通过酶作用)或间接(通过局部pH或还原电势作用)降解膜聚合物或其它RO单元组件,结果造成膜寿命缩短,膜结构完整性被破坏,甚至造成重大系统故障[ ?

可同化性有机碳(AOC)被认为是生物膜的生长潜势。因此,AOC指标可以表征生物膜形成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研究证实,细菌对不同聚合物粘附速率大不相同。如聚酰胺膜比醋酸纤维素膜更易受细菌污染[8]。所以,生物亲和性被降低和易清洗的聚合物为材质的分离膜,会阻碍生物膜的生长。为了发展膜的生物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者必须首先理解分离膜聚合物的表面分子结构和粘附生物细胞与膜作用的机理。为了更好控制膜的生物污染所必需的基础研究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了解生物膜中的微生物菌落,以识别出合适的有机体用于试验模拟和粘附生物测定。非生长基的分子基因测定是值得推荐的方法,例如核蛋白体RNA基因片段分析,基因试样生物检定,荧光现场杂化作用等。

(2)粘附过程必须在分子和原子一级的水平上研究,以更好地理解细胞粘附时物化作用力的影响。 (3)被改性的膜对细菌粘附和初期生物膜形成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总衰减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测定有助于分析问题。

(4)在生物污染过程中,细菌外聚合物(如藻朊酸盐)与膜材料之间的作用尚未被充分认识到。理论上,分子模拟可以快速和低成本地预测膜生物污染。同时,可用模拟技术识别干扰细胞粘附的新的化学物质。

(5)生物膜本身的结构完整性依靠细胞之间的分子力,该种作用力和细胞与相邻的胞外聚合物(EPS)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到目前为止,生物膜中细胞之间作用力的大小和本质还不清楚。分子模拟技术与适当的试验方法(如X光衍射)结合有助于分析问题。

(6)目前尚缺乏对生物膜生理生态性的了解。有研究指出溴化呋喃(来自海底藻类)可阻碍细菌的粘附,削弱生物膜母体溶液的污染影响。

生物污染可通过对进水进行连续或间歇的消毒来控制。但必须考虑该消毒剂对膜的降解性。研究表明,一氯化胺是一种优于氯消毒的生物膜消毒剂,可大大减少微量有机氧化物,抑制细菌生长。废水中连续投入3~5mg/L一氯化胺可抑制生物膜生长(对膜无氧化损害),延长运行周期。 另外,在膜的脱盐系统中,低浓度(0.5~1.0mg/L)硫酸铜的添加可抑制藻类生长。一些表面活性剂和其它化学试剂可干扰细菌在膜聚合物上的粘附。另外,可通过物理手段:如加强横向流速,增加气体反冲,来阻止微生物的粘附。

4 结束语 上述的三种污染即沉淀污染、吸附污染、生物污染,有时会同时发生,而且发生一种污染又可能加速另一种污染。进行膜处理时,应对原水组分进行分析,识别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原因,以便更好地消除影响,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膜法SBR工艺处理皮革废水研究

SBR法是一种间歇运行的废水处理工艺,兼均化、初沉、生物降解、终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运行时,废水分批进入池中,在活性污泥的作用下得到降解净化。沉降后,净化水排出池外。根据SBR的运行功能,可把整个运行过程分为进水期、反应期、沉降期、排水期和闲置期,各个运行期在时间上是按序排列的,称为一个运行周期。 在一个运行周期中,各个阶段的运行时间、反应器内混合液体积的变化以及运行状态等都可以根据具体废水性质、出水质量与运行功能要求等灵活掌握,如在进水阶段,可按只进水不曝气的限制曝气方式运行,也可按边进水边曝气的非限制性曝气方式运行;在反应阶段,可以始终曝气,为了生物脱氮也可曝气后搅拌,或者曝气搅拌交替进行;其剩余污泥量可以在闲置阶段排放,也可在排水阶段或反应阶段后期排放。可见,对于某单一SBR来说,不存在空间上控制的障碍,只要在时间上进行有效地控制与变换,即能达到多种功能的要求,非常灵活。 SBR具有工艺简单、经济、去除有机物速率高、静止沉淀效率高、耐冲击负荷、占地面积少、运行方式灵活和不易发生污泥膨胀等特点,是处理中、小水量废水,特别是间歇排放废水的理想工艺。

1 试验部分 1.1 废水的来源和特征 制革废水来源于海宁富邦皮革有限公司制革车间排放的废水,取自调节池。废水中主要含有可溶性蛋白质、皮屑、无机盐类、油类、表面活性剂、助剂及各种染料、树脂等。该废水的COD为1500~2400mg/L, BOD5/CODCr为0.30~0.50左右,偏酸性,色度较高。 1.2 试验装置 ① 反应器:18cm×12cm×60cm的有机玻璃槽2只,有效体积10L。一只挂填料(BSBR),一只无填料。 ② 填料:采用YDT弹性立体填料,上下固定,填料层高度50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