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种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乡青春曲

——最美镇安人评选材料记达仁镇象园村党支部书记黄正林

黄正林,男,汉族,1964年4月出生,现任镇安县达仁镇象园村党支部书记、象园村茶叶协会理事长、象园村茶叶专业合作社董事长、镇安县政协委员。心酸坎坷的家史人生,使这位50岁的农家汉子,成就了憨厚朴实、乐于吃苦、敢于担当的农人本色和平凡而美丽的传奇人生,也与象园村的崛起和未来结下了不解之缘。

象园村里种茶人

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同属秦岭南麓腹地的安县达仁镇在唐朝就是全国7大贡茶之一“山南道”的属地。这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壤酸碱度适中,适宜茶树生长。而作为中国最北茶叶带的象园村,栗茶互生,茶缊栗香、更是令人称奇。通过近三十年的不断开发和发展,“象园茶”以其独特的品味成为镇安标志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其中,象园牌绿茶还通过了国家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AA级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于2007年被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评为省级名优产品,并荣获中国西部茶博会银奖和秦巴地区赛茶大会三等奖。象园茶叶合作社被商洛市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十佳农技协”,合作社下辖的2000公顷绿茶生产基地,被商洛市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2009年度科普示范基地”、被陕西省农业厅认定为“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象园村也因为发展茶叶,由昔日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发展成为商洛市“一村一品”先进村和镇安县“茶叶生产专业村”、“增收致富明星村”闻名商洛。在这些闪光的成绩背后凝结了黄正林同志太多的辛劳和汗水。

和全县许多乡村一样,象园村也是20世纪80、90年代镇安县有名的贫困村之一。由于村内山高坡陡,耕地资源稀缺,村民虽从康熙年间开始就有依山种茶的习惯,但茶叶种植规模和产量始终是小而低,长期被“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种茶不见钱”的传统观念所束缚,村域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极度困难。黄正林一家更是如此。他六岁丧母后,父亲长期被生产队派出公差,更不幸的是1980年,与他相依为命的奶奶也因雨季房埸而辞世,高中毕业还想复考的他,由于家境贫穷,没能继续就读,迫于生活的压力,就应聘到达仁养路队成了一名养路工。从普通工人到班长到队长的17年里,16.5元的月薪虽养活不了全家,但使他走出了困惑,增长了阅历,磨炼了意志。1997年,象园乡新风村村委会换届,在组织的

- 1 -

举荐和群众的拥护下,33岁的黄正林毅然决然地挑起了新风村(现象园村一部分)村支书的担子。为贫穷困绕了几十年、思索锤炼了十几年的他,当然有自己的任职计划,早有决心在茶叶产业发展上干出一番事业。但那时的村民才过了几年温饱生活,只对种粮情有独钟,而对种茶满是疑虑,抵触情绪极重。黄正林没有灰心,他意识到:只有自己干成了,富起来了,才能让群众看到榜样、偿到甜头,发展茶叶产业才有可能,群众致富才有希望。于是他在承包乡政府的50亩荒山上从紫阳购买茶种垦山种茶。在他的悉心管护下,本来需五年才能釆茶的茶园第三年就开始采茶,他带着妻子白天采叶晚上手工炒茶,当年就收入三千多元。两年下来黄正林便成了在全村第一个骑自行车住大瓦房的“万元户”。

人常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在黄正林的带动倡导和精心组织下,十几年来,全村的党员干部都建起了自己的示范茶园,村党支部也建起了200亩的茶叶示范基地,有能力的党员还包联了全村顶尖的50个贫困户种茶。他自己包联的徐仕炎、罗启富、刘声地等三个特困户,开始不愿在好地里种茶,他就自己掏钱给刘声地补三年常产;买不起茶种,他就贷款买种送到徐仕炎的家中;不会采茶,他就手把手教罗启富一家采茶制茶……硬是把三个从“舀水不上锅”、住草房、盖破被、该贷款的特困户变成了有瓦房、有家电、有存款的致富户。偿到了甜头的党员群众用现身说法,破解了全村发展茶叶产业的难题。现如今,全村在已有老茶园的基础上,新发展标准化平地优质茶园5000亩,户均实现茶园30亩,人均实现十亩茶。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9200元,其中来自于茶叶产业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75%.

致富路上领头雁

进入2000年以后,市场经济更加活跃,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日趋旺盛,但受市场、技术和思想观念的限制,象园村的茶叶产业发展仍然十分缓慢。为改变这一不利局面,黄正林便自费到汉中西乡县以帮工、学徒的名义学习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通过6个月的学习和实践,他系统掌握了茶叶种植、加工技艺,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土专家”、“土博士”。而在学习期间,看到当地群众通过平地种茶、流动贩茶获得不菲的收入时,他更坚定了兴茶富民的理念。回村后,他便积极组织动员干部群众,开展茶叶无性系繁殖和平地建园的工作。刚开始,群众思想仍旧不通,一些干部也不理解:土地不种庄稼种树根根,是否太冒险了?不点种子栽树枝枝,咋能长出茶叶来?为了带头示范,他在自己仅有的1亩平地里搞上了茶叶无性系繁殖。这一次他又一次成功了.....村民摒弃了疑虑和观望,在“土专家”倾心指导下开始了大- 2 -

规模种植茶叶。温润的气候、良好的土质,种出的茶叶品质上乘,商家争相抢购,茶叶亩产值高达3000元,收益是种粮食的5倍。黄正林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象园村规模化种茶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2年,撤区并乡政策全面实施,黄正林由于在发展产业、促农致富上卓有成效,被当地群众一致选举为并村后的象园村村主任。2008年9月,通过公开选拔,他又担任了象园村的党支部书记。在达仁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带领象园村“两委”班子用,以盘活经营机制为抓手,以低产茶园改造、扩大基地面积和强化茶园管理为措施,进一步提升了茶叶的数量、质量和效益,使茶叶产业发挥出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目前,全村有茶园1万亩,其中盛产茶园5000亩,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00元。每逢春夏,安康、旬阳等周边县区1000余名劳动力纷纷到象园采茶务工,各路商贩争相抢购,钞票像汩汩清泉,流进象园,流进农家。象园村成为镇安县名副其实的茶叶产业“第一村”。

市场经济弄潮儿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虽然发展茶叶产业让群众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但在市场经济的浪潮面前,单打独斗的个体农户就像一盘散沙不堪一击,群众收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起起落落,作为村主任的黄正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7年6月,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黄正林向有关部门递交了以兴办茶叶加工厂为龙头,吸纳周边群众入股创办茶叶专业合作社的书面建议。建议提出以后,县镇两级领导都非常重视,相关部局主要领导亲自到村调研,并答应在启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而从那时起,筹措资金、落实厂房、申请执照、起草章程、宣传群众,他都亲历亲为,3个月下来,人黑了、病了、瘦了,他始终坚持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当年10月,经过工商部门注册认证,达仁镇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象园茶叶合作社”挂牌成立。从此,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合作社的生产经营之中。经过近4年的发展,合作社规模由小变大,社员由少到多,目前合作社有社员146人,有科技人员38人、运销大户59人,种植人员127人,注册资金4万元,社员流动资金200万元,拥有基地3个,种植茶叶3万亩、盛产期茶园0.9万亩亩。合作社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加工车间430平方米,贮藏仓库250平方米,加工厂拥有全县领先的自动化、清洁化、连续化绿茶生产流水线,能加工生产各种名优茶、有机茶。合作社生产经营的“象园”牌、“林叶之华”牌白云、碧螺春、山珍有机茶以外形秀丽、色泽嫩绿、香高持久、回味悠长、汤色清纯亮丽、滋味甘醇清爽等独特品质深受消费者好评。

- 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