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栽培技术
茶叶种植管理技术和施肥方法

茶叶种植管理技术和施肥方法
茶叶种植管理技术是采用合理的种植技术,科学施肥,并根据茶树害虫传播状况和茶叶收获季节等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做好茶叶的温室管理,顺利完成茶叶产量及品质的保证。
具体管理主要包括:
一、定植和栽培:应选择感茶品种选择合适的定植和栽培技术,以适宜茶树形态,提高茶叶质量及产量。
二、土壤修整和改良:根据茶树种植的生长土壤的原料和分布状况,采取有效的土壤修整和改良技术,以保证土壤湿润、肥力良好、表面坚实、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方面的条件。
三、施肥:施肥应根据茶树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以及当时茶树的生长特点和茶树所需求氮磷钾等要求,采取合理的施肥方式,及时增补营养元素,提高茶树的生长及养分吸收能力,提高茶叶质量和产量。
四、喷洒等病虫防治:茶树害虫传播的时间和病虫的活动,以及茶树自身抵抗能力,病虫的传播情况,应定期检查病虫活动,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根据病虫活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喷洒剂,做好安全环保。
五、水分管理:茶树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必须保持充足的水分,防止浇灌,特别是在空气湿度降低的季节,应保持优良的土壤含水量,以免损害茶叶品质。
六、收获管理:收获时,应仔细查除木虱和营养虫,清网收取茶叶,做好锯齿收获管理,并避免过多的耗费人力物力。
茶叶如何种植_茶叶种植方法

茶叶如何种植_茶叶种植方法一茶树栽培的几个条件1.气候要求:日照:光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或太弱。
他们对紫外线有特殊的爱好,所以他们从高山上生产出好茶。
温度: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地温。
日平均气温为10摄氏度;最低温度不得低于-10℃。
湿度:充足的雨水是必要的条件。
但过多也会对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2、对土壤的要求: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
酸碱度ph值4.5__6.5为宜。
3.地形要求:茶园地形条件主要包括海拔、坡度、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温湿度有明显变化。
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量多,空气湿度高,漫射光强,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但越高越好。
1000米以上将有霜冻破坏。
一般来说,最好选择南坡。
坡度不宜太大,一般小于30度。
二种茶时间及规格播种期为十月中旬和次年,或次年春季开始。
规格:单条播——每亩等苗3500~4000株;双条播——每亩茶苗7000~8000株。
我们提倡并推广“早期快速法”即双条带播种。
栽培目的为:“一年种植,两年采摘,三年超过双百”。
三茶园管理1.施用足够的基肥,种苗前开沟,每亩施用有机肥猪圈或饼肥加尿素250~300kg+30kg,今后每年每亩施用有机肥300kg+尿素30kg。
2、定植修剪:种下茶苗既进行定型修剪,一般在离地15~20cm处剪去,第二年和第三年都在前一年高度的基础上提高10cm处剪去。
3.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为了防止茶叶污染和农药残留,我们大力提倡在茶园中使用黑管灯来引诱和杀死昆虫和蛾类。
效果非常理想。
在喷洒低残留的新农药时,如天王星和巴丹,我们必须掌握安全浓度。
按照一定的密度每666.7平方米栽植3000-8000株、双行双株或单行双株种植。
然后根据各生长季节施肥管理,防治病虫害,整形修剪第一、二年内主要是定型修剪,使茶树逐步形成茶蓬。
使用“物种”来防止昆虫。
即采取适当的种植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茶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经济作物,其育种和栽培技术对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茶树育种和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以期为茶农和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茶树育种技术1.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一种常用的茶树改良方法。
通过选择具有良好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可以获得更优良的后代。
一般而言,优质茶叶需要具有耐寒、耐旱、抗病虫害和丰产等特点。
因此,选择适应性强的、抗病虫害的茶树进行杂交是十分关键的。
同时,杂交育种还可以提高茶树的抗逆性,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
2. 突变育种突变育种是指通过特殊处理或辐射诱变等方式,引发茶树基因突变,从而获得一些新的性状。
这些突变性状有时可以给茶树品种的改良和创新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然而,突变育种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突变后的性状不一定都是有益的,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性状的出现,所以在进行突变育种时需要慎重选择和评估。
3. 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技术为茶树种质资源利用和改良提供了新的手段。
通过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可以获得一些具有特殊性状或功能的茶树品种。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抗虫基因导入到部分品种中,从而增强茶树的抗虫能力。
然而,基因工程育种技术还面临一系列伦理和风险评估问题,需要进行科学和谨慎的研究。
二、茶树栽培技术1. 土壤要求茶树对土壤要求较高,喜欢酸性或微酸性土壤,pH值在4.5-6.5之间最为适宜。
土壤应有较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同时要有一定的肥力。
在栽培前应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酸碱度、养分含量和排水情况,以便合理调整土壤条件。
2. 茶树的繁殖茶树可以通过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和嫁接等方式进行繁殖。
种子繁殖是最常见的方法,但茶树的种子萌发率较低,需要特殊的处理方法。
扦插繁殖和嫁接可以保留良好的品种特性,并且繁殖后的茶树生长较快,但对技术要求较高。
3. 茶树的管理茶树栽培过程中的管理措施对茶叶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包括灌溉、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
《茶叶栽培技术》课件

品种的栽培和产出情况的比较
探讨不同品种茶树的栽培难度、产量和市场需求。
VII. 茶叶产业现状和发展实践
1
茶叶产业的规模和重要性
了解茶叶产业在全球和本地的经济规模和社会影响。
2
发展实践与前景展望
分享茶叶产业的最新发展实践和未来发展的展望,包括可持续农业和创新产品。
VIII. 茶文化和生活
茶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茶叶栽培技术》PPT课 件
茶叶是一种历史悠久、价值丰富的饮品,本课件将介绍茶叶的栽培技术及其 历史、应用、品质评估、常见品种和未来发展。
I. 简介
茶叶的来源和历史
深入了解茶叶起源与发展的历史,探讨不同地区的茶叶文化和传统。
茶叶的价值及应用
探索茶叶在饮品、药物、美容和文化方面的多种应用,并介绍其对健康的益处。
II. 茶叶栽培环境
1
生长环境选择
了解茶叶适宜的气候、海拔和土壤条件,以及选择合适的栽培地点。
2
土壤调节和土地准备
掌握调节土壤酸碱度、保持适当湿度和进行灌溉的基本技巧。
3
水文条件
讨论茶叶对水质和水量的需求,以及灌溉和排水系统的建设。
III. 茶叶栽培技术
1 繁殖技术
介绍茶叶繁殖的不同方法,如种子繁殖、嫁接和扦插。
2 种植技术
学习茶树的种植间距、修剪和固氮技术,以确保优质茶叶的生产。
3 管理和维护技术
探索监控病虫害、施肥、除草和农药使用的最佳实践。
IV. 茶叶采摘和处理
采摘时间和方法
详细解释如何根据茶叶类型和品质,选择最佳的 采摘时间和采摘方法。
茶叶的加工技术
介绍茶叶的烘焙、揉捻和发酵等处理过程,以获 得不同类型的茶叶。
茶树栽培与管理技术

茶树栽培与管理技术茶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栽培与管理技术对于保障茶叶质量和产量具有关键性作用。
本文将针对茶树的栽培和管理技术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种植者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土壤选择与改良茶树喜欢酸性土壤,pH值应在4.5-6.5之间。
要选择疏松、透气、保水性良好的土壤,避免水涝和积水情况。
如果土壤酸碱度高,可进行石灰中和处理。
同时,施加有机肥料能够改善土壤质地,并促进根系发育。
二、茶树品种选择茶树品种因地区和用途不同而有所差异。
种植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高产、耐寒、耐旱的茶树品种。
常见的茶树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在选择品种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市场需求。
三、适时浇水茶树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
在干旱季节,应确保茶树有足够的水源供应。
同时,要避免过量浇水,以免造成土壤积水,对根系生长不利。
一般来说,每次浇水量应使土壤湿润至根系深度20-30厘米。
四、施肥技巧茶树需要充足的养分来支持其生长和茶叶产量。
施肥应结合土壤肥力情况和茶树生长阶段进行。
早春和夏季是茶树生长旺盛的阶段,此时应增加氮肥的施用量。
秋季和冬季可适量使用磷、钾肥,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和茶叶的营养积累。
五、病虫害防治茶树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红蜘蛛、黄褐夜蛾等。
种植者应定期巡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
对于常见的病虫害,可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同时,保持茶园的卫生环境,如修剪枯枝、清理落叶等,有助于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六、剪枝与修剪茶树的剪枝和修剪是保持茶树树形和促进新梢生长的重要手段。
剪枝可以去除旧枝、病枝、虫蛀枝等,保持茶树的健康生长。
修剪则可以控制茶树的高度和形态,使其更易于采摘和管理。
七、采摘与加工茶树的采摘时间和加工技巧对茶叶的品质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茶树的嫩叶质量最佳,一般选择开花后的第二、第三片嫩叶进行采摘。
采摘时要轻柔,避免伤害到茶树。
采摘后的茶叶应尽快进行加工,以保持其新鲜度和香气。
八、病情监测与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茶树的病情对于避免病害的扩散和减少损失极为重要。
茶叶栽培技术

茶叶栽培技术茶叶是我国传统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也是世界上广泛消费的饮品。
茶叶的品质和口感与栽培技术密不可分。
本文将介绍茶叶栽培的一些重要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一、品种选择选择适合生长环境的茶叶品种是茶叶栽培的第一步。
不同的品种适应性不同,有的喜阴,有的喜阳,有的对海拔高度有要求等等。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相应的茶叶品种进行栽培。
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偏好选择适宜的品种,以增加茶叶的经济价值。
二、土壤管理茶叶栽培所需要的土壤类型一般为酸性土壤或中性土壤。
在土壤管理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土壤酸碱度的调节:酸性土壤需进行石灰、石膏等中和处理,中性土壤需进行酸化处理。
保持合适的酸碱度有助于茶树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2. 土壤肥力的养护:茶叶对土壤养分要求较高,特别是氮、磷、钾等,需要适时施肥。
采用有机肥和复合肥的混合施用方式,保证茶叶的养分供应。
3. 土壤水分管理:茶叶喜湿怕旱,所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非常重要。
避免长时间的涝水和干旱,合理浇水以保证土壤水分的均衡。
三、栽培管理茶叶栽培管理包括修剪管理、授粉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1. 修剪管理:茶树生长期间需要进行规范的修剪,以控制茶树的高度和形状。
修剪可以促进茶叶的分枝和侧芽发育,增加光合作用,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
2. 授粉管理:有些茶叶品种需要人工授粉才能结实,因此需定期进行授粉工作。
这可以通过采用人工授粉或者利用昆虫进行传粉的方法来完成。
3. 病虫害防治:茶树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危害,如茶花蛀虫、红蚧等。
因此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如定期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合理选择防治方法,如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采摘与加工茶叶的采摘和加工对最终茶叶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1. 采摘:茶叶的采摘时间很关键,一般选择在嫩芽初展时进行。
采摘时要轻柔,避免损伤嫩芽,同时也要注意采摘时的清洁。
2. 加工:茶叶的加工包括杀青、揉捻、发酵等环节。
茶叶种植技术

茶叶种植技术茶树种植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气候、土壤类型等。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叶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茶叶种植技术1、严格选地。
新建茶园应据茶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土壤PH4.5—6.5的结构良好的红黄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坡度25度以下,水源充足,交通电力通讯方便的缓坡地带。
并按无公害茶叶生产要求进行大气、土壤、水质的检测。
2、统一规划。
要围绕水土保持、生态平衡这个中心,因地制宜,以茶为主,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认真做好道路排灌系统的设计,合理布局茶行及茶园遮荫树配置(一般亩植8—10棵柿、梨为宜)。
3、表土回沟开垦。
在规划好的的茶行上挖种植沟,先将表土约10—20cm左右,挖去放在两种植行间或内壁,再将新土挖去20cm 左右放在另一茶行间或在外埂,再把底土心土挖松25cm左右,施人基肥,并充分混拌心土和基肥,再将表土翻人种植沟,拣去石块、树根,做成种植条行以备种茶。
利用老茶园开垦条沟进行种植的,须用五氯硝基苯进行消毒处理。
4、施足基肥。
要求亩施有机肥500kg以上,磷肥50kg左右。
茶叶栽培技术一、建设高标准茶园茶园是茶树生长基地,在进行铁观音茶树栽培中应搞好茶园基础建设,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在开垦前,预先进行规划设计,依照山势采用等高梯层方式,用水平仪逐片测量,每层力求环山等高水平,砌石筑岸。
岸底宽45厘米,岸面宽25厘米,梯层宽度根据坡度大小和梯层高度而定。
每个梯层面修整成外高内低,以利保水、保土、保肥。
同时,茶园之间合理布局机耕路和人行道,道路两旁栽种银合欢、杨梅等,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选择高纯度铁观音品种为了确保铁观音纯度,我们从育苗扦插和选择苗穗母本树着手,先后跑遍5个重点的铁观音产区和40多个育苗专业户,调查摸清了铁观音茶园和茶圃的纯度。
然后从选穗育苗着手,在品种较纯的铁观音茶园中认真剪穗,进行春季和冬季育苗,采取自选、自育、自种和以苗育苗方法,培育出大批量的纯正的铁观音。
茶叶种植的高效栽培技术

茶叶种植的高效栽培技术茶叶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文化价值。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量和质量,茶叶种植者一直在寻求高效的栽培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茶叶种植的高效栽培技术。
一、土壤管理1. 壤土选择:选择适宜的土壤对茶叶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酸性土壤比较适宜茶叶生长,茶叶偏爱pH值为4.5-5.5的土壤。
除了pH值要适宜外,土壤的排水性和保水性也是考虑的因素。
茶树喜欢疏松的土壤,以便根系生长和呼吸。
2. 土壤改良:对于土壤质量较差的地区,可以进行土壤改良措施,如添加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提升土壤肥力。
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性和肥力。
矿物质肥料可以补充土壤中缺失的养分,以满足茶树的需求。
二、选种技术1. 品种选择: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茶树品种。
不同的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和产量有所差异,选择合适的品种可以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
2. 繁殖技术:茶叶的繁殖可以通过播种、扦插和嫁接等多种方法进行。
对于大规模种植,扦插和嫁接是较常用的方法,可以保证茶树的品质和一致性。
三、施肥技术1. 营养供给:茶树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镁、铁等。
在不同生长阶段,茶树对养分的需求也会有所变化。
合理配比和供给养分可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2. 施肥方法:施肥的方法包括基肥和追肥。
基肥是在种植前施加的肥料,用于提供茶树种子或幼苗所需的养分。
追肥是在生长季节定期追加的肥料,可以补充茶树生长过程中消耗的营养元素。
四、病虫害防治1. 预防为主:茶叶种植者要注重病虫害的预防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如定期清除杂草,保持病虫害的传播途径畅通,并加强茶园卫生管理。
2. 合理使用农药:在病虫害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可以适度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但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遵守使用说明和剂量,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五、采摘和加工1. 采摘时间:茶叶的采摘时间对茶叶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栽培技术
五、采 摘: 茶叶采摘既是收获过程,又是一项培育优质高产稳产茶园的 重要的栽培措施。茶叶采摘按要求和目的不同,可分为幼龄茶园 采摘和成龄茶园采摘两种。 1、幼龄茶园采摘。实行打头采摘。按照以养为主、以采为辅、 采养结合的原则,采用打顶留侧、打高留低、采中留边的方法。 2、成龄茶园采摘。一是按标准采。名优茶的原料以采摘一芽 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初展的幼嫩芽叶为标准大宗茶的原料以采摘 一芽二、三叶的正常新梢和幼嫩的对夹叶为主。二是要做到及时 分批采摘。通过及时分批采摘,不仅有利于促进腋芽和潜伏芽的 萌发,增加茶叶生长轮次,而且缩短了采摘间隔时间,从而提高 良种茶园的茶叶产量和品质,缓和茶叶采摘洪峰,缓解制茶设备 和劳力的矛盾。三是做到留叶采摘。良种茶园,尤其是无性系良 种,性状一致,发芽整齐,芽头粗壮,容易采摘。若采摘过度, 就会造成留叶偏少,蓬面早衰。一般丰产茶园叶面积指数要求达 3-5,绿叶层厚度在15厘米以上。
茶叶栽培技术
四、管 理: 2、精耕细作,勤除杂草。杂草不仅能与茶树争光、争肥、争水,又 是病虫本栖息的场所和传播的媒介,一有疏忽就会造成草荒,必 须及时去除。一般,春茶开采前要进行一次浅耕削草,清除越冬 杂草。秋冬季节,要结合施基肥进行一次行间深耕,把覆盖草料 深埋土壤。 3、行间饲养蚯蚓。茶园饲养蚯蚓优点很多,它可吞食茶园枯枝烂叶 和末腐解的有机肥料,并变成粪便,促进土壤有机肥的腐化分解, 加速有效养分的释放,提高土壤肥力。另外,蚯蚓的大量繁殖和 成活,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有利茶根的生长。茶园 饲养蚯蚓是有机茶生产的重要土壤管理措施之一。
茶叶栽培技术
2、龙井43 属国家级良种,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 井群体中,单株选育而成的灌木型、中叶类无性系 品种。 特点:发芽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一 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力特强, 芽叶短壮,茸毛少,扦插成活率高,抗寒性强;但 抗旱力稍弱,持嫩性较差。产量高,适制绿茶,尤 其适制龙井等扁形茶类。品质特征为,外型挺秀, 扁平光滑,香郁持久,滋味甘醇爽口。
茶叶栽培技术
三、种植技术: 6、轻修剪:轻修剪的作用是刺激茶芽萌发,平整树冠, 控制树高,便于采摘。在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 行为适宜。采摘名优茶也可提前到秋末冬初进行。轻修 剪的深度一般以剪去冠面3-5厘米的枝叶,即剪去蓬面 突出枝梢和晚秋萌发的黄叶层。可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 7、深修剪:良种茶园经过多年采摘,蓬面生长势减退, 产量下降,此时宜进行深修剪。一般剪去绿叶层的二分 之一,约通10-15厘米。以剪尽蓬面结节和细弱枝为适 度。通过深修剪可以更新树冠,恢复生机,提高产量。
茶叶栽培技术
四、管 理: 土壤管理:1、加强覆盖,防止冲刷。防止茶园水土流失的方法很多, 如等高种植,因地制宜修筑各种梯田,开设隔离沟、截水沟及间 作绿肥等,但最重要的是茶园行间铺草。茶园土壤铺草覆盖优点 很多,首先它可以减缓地表径流速度,促使雨水向土层深处渗透, 既可防止地表水土流失,又可增加土层蓄水量,起到保水抗旱的 作用。其次,茶园铺草可以抑制杂草生长。茶园行间铺草,杂草 受铺草抑制,见不到阳光,抑制了杂草的生长。再次,茶园铺草 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有利于土壤生物繁殖,提高土壤肥力。 最后,茶园铺草还可以稳定土壤的热变化。夏天可防止土壤水分 蒸发,具有抗旱保墒作用;冬天可保暖,防止冻害。
茶叶栽培技术
一、 茶叶栽培的品种、特点: 主要茶树良种有乌牛早、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翠 峰、平阳特早及浙农系列等40多个。 1、迎霜 属国家级良种,系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从福鼎大白茶 与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而成的小乔 大型、中叶类无性系品种。 特点:发芽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上、中旬,一芽三 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中等,育芽能力强,生长 期长,霜降季节尚有茶可采,茸毛尚多,持嫩性强, 但抗逆性稍弱。产量高,红、绿茶兼制,尤其适制名 优绿茶,绿茶的品质特征为,香高鲜、味浓鲜。
茶叶栽培技术
5、龙井长叶 属省级良种,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 井群体中,单株选育而成的灌木型、中叶类无 性系品种。 特点:发芽早,春季一芽一叶初展在4月初,一芽 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力强, 持嫩性强,茸毛较少,抗逆、抗病虫害均比龙 井43强。产量较高,适制绿茶,尤适制龙井类 扁茶。其品质特征为,香特高,味嫩爽。
茶叶栽培技术
六、茶树的病虫害防治: 3、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提高自然生物防治能力。 生物防治是指用食虫昆虫、寄生昆虫、病原微生物或其 他生物天敌来控制、压低和消灭病虫害。其中有的是自 然存在的,需要加以保护和利用;有的是人为释放的。 4采用适当的物理防治措施,有条件地使用植物源和矿 物源农药。(1)物理机械防治:目前主要是两种方法: 诱杀法和人工捕杀。(2)植物源农药防治。常见的有: 苦参碱、鱼藤酮、除虫菊等。(3)矿物源农药防治。 主要有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硫悬浮剂、矿物油等。
茶叶栽培技术
5、龙井长叶 属省级良种,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 井群体中,单株选育而成的灌木型、中叶类无 性系品种。 特点:发芽早,春季一芽一叶初展在4月初,一芽 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力强, 持嫩性强,茸毛较少,抗逆、抗病虫害均比龙 井43强。产量较高,适制绿茶,尤适制龙技术
三、种植技术: 4、定植技术:在茶苗定植时,做到现开现栽,保持沟内土壤湿润。 扦插苗无主根,根系分布浅,定植时要适当深栽。一般栽到埋没 根颈处为适度。栽植时要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将土填入沟中,将 土覆至不露须根时,再用于将茶苗向上轻轻一提,使茶苗根系自 然舒展,与土壤密接。然后再适当加点细土压紧,随即浇足定根 水,在茶苗基部覆盖些松土,使植后雨水便于渗入根部。移栽后 要及时铺草覆盖,防旱保苗。覆盖的材料,可用于茅草、柴禾、 稻草、麦秆等。5、定型修剪:定型修剪是通过解除茶苗顶端生长 优势,刺激腋芽萌发,促进侧枝生长,达到增加分枝、培养骨架、 塑造树型的目的。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修剪高度为离 地15-20厘米;第二次修剪在栽后的第二年3月上、中旬(1足龄时) 进行,高度为离地30-35厘米;第三次在定植后第三年3月上、中 旬(2足龄)进行,高度为离地45-50厘米。3足龄后开始采用轻修 剪。
茶叶栽培技术
3、翠峰 属国家级良种,系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从福鼎 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 育而成的小乔木性、中叶类无性系品种。 特点:发芽尚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中、下 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 芽能力强,芽叶较肥壮,叶色翠绿,茸毛特多, 抗寒性、抗旱性均强,但持嫩性一般。产量高, 适制绿茶,尤其适制毛峰类名优茶。其品质特 征为,色泽绿翠显毫,香味爽鲜。
茶叶栽培技术
四、管 理: 施肥管理:1、追肥。追肥是在茶树地上部生长季节施用,主要是不 断补充茶树矿质营养,促进茶芽生长,从而使茶园达到持续高产。 良种茶园追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适当配施磷、钾肥及微肥。良 种茶园幼龄期的追肥用量应随树龄增长逐年增加。一般窄畦双行 良种茶园追肥用量为:一至二年生每亩施纯氮8-18千克,三年生 亩施纯氮24千克左右,四年生亩施纯氮30-35千克。尔后,按每增 产干茶100千克,增施纯氮10-12千克。成龄良种茶园追肥用量是 根据茶叶单产来确定的,通常亩产干茶100千克,亩施纯氮15千克; 亩产干茶200千克,亩施纯氮25千克;亩产干茶300千克,亩施纯 氮35千克。虽然良种茶园追肥用量是随着单产提高而增加的,但 每年每亩良种茶园追肥不宜超过40千克纯氮。一般追肥人春、夏、 秋三季施用,各季追随者肥用量比例为:50:20:30。
茶叶栽培技术
六、茶树的病虫害防治: 由于茶树的病虫种类很多,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又会使茶叶 的品质受到很大的影响,茶树的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问 题。从茶叶向有机茶发展的趋势,病虫害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综合利用各种措施恢复和保持生态平衡,避免过分追求一次或一 季病虫的防治效果。2、各项措施间应相互促进,不能互相抵触。 3、抓住关键病虫及其薄弱环节,采取干预措施。主要技术措施: 1、保护茶园生物群落结构,维持茶园生态平衡。要植树造 林,种植防风林、行道树、遮阴树、增加茶园周围的植被。2优先 采用农业技术措施,加强茶园栽培管理。主要包括选育抗病虫品 种、茶园耕作、排灌、共树修剪、施肥、采摘等,其中剪、采、 耕作最为重要。
茶叶栽培技术
四、管 理: 2、基肥。基肥是在秋冬季茶树地上部全年生长休止后施用的肥料。 作用是提供足够有缓慢分解的营养物质,为茶树冬季根系活动和 翌年春茶萌发提供营养物质,同时,起到改良茶园土壤的作用。 良种茶园施基肥的时间通常是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基肥 的品种有饼肥、堆肥、厩肥和复合肥等。茶园基肥的用法:一是 将几种有机肥混合后,再掺合一部分速效化肥同时施用;二是将 各种有机肥分别轮流施用。良种茶园封行前的幼龄期和单行条栽 园的基肥,采用开沟深施,封行后的成龄茶园基肥,采用地面撒 施。用量:幼龄期每亩每年施饼肥100-200千克或者复合化肥25-50 千克。成龄茶园一般按产量高低来确定,亩产每增加100千克干茶 增施饼肥100千克。良种茶园施肥要做到,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有 机肥与化肥结合;追肥以氮肥为主,氮、磷、钾结合。氮、磷、 钾的比例,幼龄期为2:1:1,成龄期为3:1:1。
茶叶栽培技术
二、茶园的建设和土壤要求: 茶园建设:1、基地应远离工业区、城镇、交通干 道,基地附近及上风口、河道上游无明显的和 潜在的污染源;2、茶园土壤背景及理化性状较 好,没有严重的化学肥料、农药、重金属污染 的历史;3、生产基地的空气清新,生物植被丰 富,周围有较丰富的有机肥源。4、生产基地的 生产者、经营者具有良好的生产技术基础,规 模较大的基地周围还要有充足的劳力资源和清 洁的水资源。
茶叶栽培技术
三、种植技术: 1、种植方式:良种茶园品种布局应按照相对集中、突出重点的原则, 选好当家品种和搭配品种。通常当家品种应占70%以上,以早、 中生品种为主;搭配品种点30%左右。良种茶园每个品种均应做 到集中连片栽植。不宜将品种分散栽种;2、种植密度:良种茶园 要做到合理密植,使之有效地利用光能和地力,从而达到高产稳 产的目的。窄畦双行良种茶园的种植规格为:大行距1.33米,小行 距40厘米,丛距33厘米,每丛植2株茶苗。双行的茶丛按等腰三角 形交错排列。单行条栽良种茶园的种植规格为:行距1.5米,丛距 25-33厘米。每丛植2株茶苗。3、移栽时间:茶苗移栽的最适时期, 是在茶苗地上部处于休止、地下根系生长旺盛的时期,因为这个 时期移栽容易成活。浙江茶区一般茶苗移栽的适期为早春的2月下 旬至3月上、中旬和秋末冬初的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这段时 期,选择空气湿润,土壤含水率较高的阴天或雨后初晴的天气移 栽效果最好。要避免在刮西北风的晴燥天气和下雨天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