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型钢板计算手册范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软件针对压型钢板、铝合金板进行截面承载力、挠度、施工荷载及排水能力进行验算。在计算过程中,

压型板按受弯构件考虑,主要遵循GB50018-2002《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中关于压型钢板计算的条文规定、GB 50429-2007 《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中关于铝合金压型板相关的计算条文规定及《冷弯薄壁

型钢结构设计手册》中关于屋面排水计算的相关条文。压型板截面计算过程中,考虑到其实际的受力情况,所以选择了在一个波距范围内进行验算。因为无论是屋面板、墙面板或者是楼承板其实际作用过程中,均

是多块板横向搭接成为整体,所以选择其中一个波距来进行计算更贴近于压型板实际工作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压型板根据《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计算各验算点的弯矩及剪力情况。

压型板的计算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毛截面惯性矩的计算、加劲肋是否有效的判别、腹板剪应力承

载能力计算、支座处腹板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跨中位置最大正负弯矩和剪力作用下截面承载力验算、支

座位置最大负正弯矩和支座反力下截面承载力验算、最大正负挠度验算、屋面板排水能力验算。上述承载

力验算过程中均包含该种情况下该位置的有效截面宽度的验算。

计算采用的组合情况如下:

1.2恒+1.4活;

1.0恒-1.4负风吸;

1.2恒+1.4正风压;

1.2恒+1.4活+0.84正风压;

1.0恒+1.4活-0.84负风吸;

1.2恒+0.98活+1.4正风压;

1.0恒+0.98活-1.4负风吸;

1.2恒+1.0施工(屋面板);

1.2恒+1.4活载(楼面均布施工荷载)(楼承板);

1.2恒+1.4施工(楼面集中施工荷载)(楼承板)。

一:压型钢板

一)板材力学参数的确定

对于规范中已给出抗拉、抗剪强度设计值的材料牌号,我们按规范中数值采用,如Q235、Q345等。对现今压型板常用的冷轧板牌号如G300、G550等,规范没有给出明确的抗拉、抗剪强度设计值,厂家在供货的时候仅提供材料的屈服强度为300 N/mm2、550 N/mm2,所以我们根据《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4.1.4条规定,取抗力分项系数,计算其抗拉强度设计值,抗剪强度设计值按抗拉强度设计

值除以计。

二)截面惯性矩的计算

软件根据截面几何形状,通过线积分的方法求得截面的惯性矩。在计算过程中忽略了腹板上的一些加劲措施,但上下翼缘的加劲肋是考虑在其中的,其计算结果经过测试满足实际计算要求。用户也可以通过AutoCAD对需计算的板型直接查询面域特性得到截面惯性矩,并可与软件计算所得相比较。

三)上下翼缘加劲肋是否有效的判别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7.1.4条,受压翼缘纵向加劲肋的规定:

因我们计算过程中取中间一个有效波距进行计算,所以无需考虑边加劲肋的作用效果,仅考虑中间加劲肋

的判别。

针对中间加劲肋:

其中:代表中间加劲肋截面对平行于被加劲板件截面之重心轴的惯性矩;

代表被加劲的子板件的宽度;

代表板件的厚度。

其中对理解如下:加劲肋截面对自身重心轴的惯性矩,重心轴为平行于被加劲板件的重心轴,其数值

可以通过线积分的方法得到。

当中间加劲肋满足上述要求时,认定加劲肋有效;当不满足要求时,忽略加劲肋的作用,按无肋板考虑。四)板件截面是否失效的判别

均匀受压翼缘、不均匀受压腹板是否失效需根据其所处位置在该工况组合下经过验算确定。

受拉翼缘按全截面有效考虑。

五)受压板件截面有效宽厚比计算的分类情况及计算原理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7.1.2条规定如下:

压型钢板受压翼缘的有效宽厚比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因我们计算过程中取中间一个有效波距进行计算,所以无需考虑边加劲板件的计算。

两纵边均与腹板相连,或一纵边与腹板相连、另一纵边与符合7.1.4条要求的中间加劲肋相连的受压翼缘,可按加劲板件由本规范第5.6.1条确定其有效宽厚比;

我们对此条文做如下理解:

两纵边均与腹板连接即我们所说的加劲板件,按规范给出的计算方法计算。一纵边与腹板相连、另一纵边

与符合7.1.4条要求的中间加劲肋相连的受压翼缘,可按加劲板件由本规范第5.6.1条确定其有效宽厚比。但当两纵边均与中间加劲肋相连的子板件的计算方法规范中并没有明确给出。现实中这部分的计算对整个

板型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现有的新板型中,也会出现多个加劲肋的情况,而规范中给出的应该是只有

一个中间加劲肋的情况,对其他多肋的情况未有提及。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参照澳大利亚冷弯薄壁型钢AS-NZS-4600-1996规范(第2.5条)。对其中多个加劲肋部分的计算方法,我们归纳如下:

当出现多个有效的中间加劲肋的时候(软件默认为加劲肋均分被加劲板件):

1、受压翼缘两侧均与腹板相连,当中间有多个加劲肋(加劲肋满足条件要求)时,与腹板相连的第一子板件(被加劲板件)如果部分失效(同理,因为加劲肋之间的间距相等,所以如果第一子板件部分失效,

那么其他各段子板件在均匀受压的情况下也必然出现部分失效的情况),则仅离腹板最近的两个加劲认为

有效,其他各中间加劲肋的加劲效果忽略,也就是离腹板最近的两个加劲肋之间的翼缘部分认为是平板,

按两边支承板件计算其有效宽度;

2、有多个加劲肋(加劲肋满足条件要求)时,当第一子板件全截面有效时,其他子板件也是全截面有效(等距),我们可以说中间加劲肋密集布置,加劲肋足够近,这时可以用折算厚度的概念来代替此有加劲板件。

为加劲板件(子板件与加劲肋一起)对其自身中和轴的截面惯性矩;

为受压翼缘宽度;

是折算后的厚度。

后续的计算有效截面惯性矩时同样用即可。(加劲肋数量大于等于2)

上述两种情况在中国《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中没有提及,所以此处我们加以引用,实际计算时根

据折算后的厚度来再次计算其有效宽度、及截面的有效截面惯性矩。这里我们之所以对其加以考虑,

主要是因为会出现以下这种情况:翼缘板的板幅较宽,同时加劲肋也比较密集的情况下,我们不该很主观

的认为其全部有效,这里利用折算厚度的概念的话则更加清晰准确。

软件计算过程中,用澳大利亚冷弯薄壁型钢AS-NZS-4600-1996规范(第2.5条)补充中国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中未提及的部分,这样就可以基本包含压型钢板加劲肋计算的所有情况。这里仅是软件制作

组针对压型钢板计算方法的理解,并加以整理。同时也希望国标冷弯型钢规范可以进一步完善,更明确的

给出上述规范中未提及到的加劲肋之间的子板件计算情况,以及加劲肋密集的较宽板失效宽度的计算方法,和列出各种现今适用的冷轧板的强度设计值或其强度设计值的计算方法,以使其可以计算现今新产品的所

有型号,也使规范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同时也使现在的新的板型计算也能更加有据可依。

六)有效宽厚比的计算

有效宽厚比计算是在指定位置指定工况组合情况下的计算,各受力点在同一组合下失效情况各不相同,同

一受力点在不同组合情况下也各不相同。按《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5.6.1条执行:

加劲板件、部分加劲板件、非加劲板件的有效宽厚比按下列公式计算

1)当时

2)当时

3)当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