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三间小屋》优秀课件 实用PPT

合集下载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课件 (共27张PPT)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课件 (共27张PPT)
210 01
整体感知
给文章分层,理清作者思路。 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7~18)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7~9)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10~14)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15~18)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210 01
细读感悟
写第三间小屋时作者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 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 的信息,有的人渐渐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 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 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自己成为缺乏思 想和思考的人,所以说“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210 01
细读感悟
细读7~18段,思考:第一间小屋中有什么?作者希望我们如何处理它们 的关系?
爱和恨 经常打扫,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
210 01
细读感悟
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一间小屋的? 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
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比喻句来形象地论证人生爱恨交织的 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 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代表作有小说集《女人之 约》《昆仑殇》,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 《保持惊奇》,长篇小说《红处方》等。
210 01
预习检测——字音字形
预习检测
宽宥( yòu ) 麾下( huī ) 灰烬( jìn ) 困厄 ( è ) 形销骨立( xiāo ) 李代桃僵( jiāng )

九上10精神的三间小屋 课件(共19张ppt)

九上10精神的三间小屋 课件(共19张ppt)

合作探究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如何才能让 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呢?
有事业心,自我寻找,选择自己爱好的、 适合自己的事业,建设坚固优雅、努力向上 的小屋。
合作探究
第三间小屋安放的是我们自身,这个安排有 些奇怪,自己的精神小屋里,不住着自己,那 住着谁?为什么会这样?
住着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毕淑敏
走近作者
毕淑敏,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17岁赴西藏 当兵。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 发表作品200余万字,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 《女人之约》《预约死亡》,长篇小说《红处方》 《血玲珑》,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 等。著有《毕淑敏文集》四卷。
知识点心
咬文嚼字夯基础
huì
合作探究
依照刚才探访第一间小屋的办法,小组合作学习, 探访第二间小屋和第三间小屋又是怎样的一番布局呢?
合作探究
1、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如何才能让第二
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呢?
2、 第三间小屋安放的是我们自身,这个安排有些奇
怪,自己的精神小屋里,不住着自己,那住着谁?为什 么会这样?
3、 怎样才能让第三间小屋独特安稳?如果某天我们 迷失了自己,那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mào
yòu

自惭形秽 广袤 宽宥 游弋


huī
tān
轻觑 濡养 麾下 坍塌
dū嘟n囔ɑnɡ
积攒 z困ǎn厄
è
jⅰū
鸠占鹊巢
思想大餐 诵读课文理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建设精神的三间小屋;
第二部分(7-18):分析问题--如何修建这三间精神小屋;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发表后获得全国性的声誉。
词语解释
鸠占鹊巢: 李代桃僵: 形销骨立:
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 本文指事业以外的赘生物占据了事业。
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文中指事业 因事业之外的赘生物而不得发展或荒废。
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词语解释
不知所措: 林林总总: 俯拾即是: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茫然、不知所措 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
读第7、8自然段
3.本部分的文字形象、生动,飞扬,鲜明, 新奇,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作用是什么? 你能举例说明吗?
本部分作者所运用的方法还是比喻,还有拟人等。此种修辞方法的 运用,使得作者笔下的文字真如繁花盛开,奇英缤纷,给人以强烈的美 感;也使得说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也使得说理的文字具有了情 感的力量,生动又悦耳,在扩大感染力的同时,必然会增强说服力。
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 ☆
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 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 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 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 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整体感知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长
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 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 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 不能迷失了自我。
如文中将“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比喻“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 喜怒哀乐”既贴切又奇特而鲜明。
再如文中“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象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 鲤鱼游弋”,就温馨而活泼,新鲜极了,非常有感染力与说服力.
读第9-13自然段 1.人生工作“七万个小时,在这个庞大的 数字面前“,大多数人会有怎样的反应? 为什么?

《精神的三间小屋》ppt课件

《精神的三间小屋》ppt课件

延伸思考
材料+分析+观点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
观点+材料+分析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第三间小屋的论证方式与其他两间不同,作者没有明确提出观点,而是先 给出了一个反问句。(改为“肯定句”)
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
细读课文
“精神的三间小屋”里分别盛放着爱恨、事业、自我,它们的顺序能不能 对调?
轻觑
轻看,轻视。
濡养
滋养。
麾下
对将帅的尊称。也称将帅的部下。
俯拾即是 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词语释义
赘物
多馀无用的东西。
弥久Leabharlann 长久;愈久。鸠占鹊巢 李代桃僵 相得益彰
栖息
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
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 帮助,后喻弟兄应能同甘苦。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 示出来。 止息;寄居。
(因果)
细读课文
阅读⑦~⑰段,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即使都用了对比论证,三者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对比”的双方是隐含的,更多地从反面进行论证。
定义: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标志:假如……/ 如果……
细读课文
概括作者论证“三间小屋”的方法。
材料+分析+观点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云霓
指高空或画有彩虹的旗帜。
可望而不可即 看得见,但不能接近。形容希望达到而实际难以达到。
宽宥
宽恕;饶恕。
间不容发 相隔得非常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
金戈铁马 指战事。也用以形容战士的雄姿。

《精神的三间小屋》PPT课件(22页)

《精神的三间小屋》PPT课件(22页)
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 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 恨,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作者是按照层层 深入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210 01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总述部分
7.概括总述部分内容。 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
210 01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分说部分
2.如何坚固第二间精神小屋? 有事业心,选择自己爱好的、适合自己的事
业,建设努力向上的小屋。
210 01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分说部分
3.怎么理解“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 己”?
面对繁杂的信息,我们太过于Fra bibliotek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 价值,常常认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自己想要的。别人的思想占据了自己的 思想,导致独立思考的欠缺。
生物而不得发展或荒废。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按照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特点,理清作者思路: 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围绕什么展开的? 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划分?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6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精 神 第二部分:7-18
210 01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分说部分
4.想一想,我们要如何“安放我们自身”? 需要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
210 01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分说部分
5.分析“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在联系。
爱与恨 情感表达


事业 寻找热爱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共27张ppt)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共27张ppt)

高速公路
羊肠小道储
集装箱
藏盒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形象地论证了多数
人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
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 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 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 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 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人一生经历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古老乐器
走进小屋,理解内 涵,明确观点
1、文中毕淑敏说到“为我们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这三间小屋里盛 放什么呢?这三间小屋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应当如何实现?(请同学 们勾画关键词,小组合作5分钟完成下面表格。)
精神小屋 盛放内容 理想状态 实现方式
修建理由
第一间小

爱与恨
第二间小

事业
第三间小 自身 屋
光明温暖
布置作业
1、摘抄本课优美的语句。 2、作为九年级的你将如何在繁忙的学 业之余,修建自己的精神小屋呢? (梦想、爱好、勇敢坚持、宽容、感 恩.....) 要求:请提出观点,用本课所学的对 比论证或比喻论证阐述自己的精神小 屋。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表明了爱和恨都 会在小屋里留下印记,给人以深刻的印 象,使看不见的情感更加具体可感。
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 不得安宁。

事业之外的赘生物

事业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要寻 找适合自己的事业,然后身心愉悦地 去工作,轻视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 这样事业才能滋养我们的精神。
让爱比恨多,给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
爱留下足够的 ,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
容量。
于暗影,希望永恒在前。
坚固优雅
规划自己的职 事业在生命中占据很大比重, 业生涯,使事 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 业和人生呈现 适合的事业要靠自我寻找,而 缤纷和谐、相 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也需要过程。 得益彰的局面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共23张PPT)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共23张PPT)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即要有独立 自主的思想。
人之常情, 最普遍、最基础。
个体精神的纯粹和充沛, 有了较大的提高。
自我精神的健全、独立, 又是一个提升。
第三间
精神的健 全、独立
第二间
纯粹和充沛的精神
第一间
最普遍、最基础的情感
理性、难得 感性、普遍
明确: 各有则重,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论述,让我们
广袤 (mào) 矗立 (zhù) 要诀 ( jué) 游弋 ( yì)
濡养 (rú) 积攒 (zăn) 困厄 ( è) 轻觑 ( qù )
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不知所措: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他人的居处。 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的距离极小。 相得益彰:相互帮助,相互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 金戈铁马:指战事。也用以形容战士的雄姿。 抽丝剥茧: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 可望而不可即:比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修改: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 骋的高速公路。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 新信息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没有独立思想、 人云亦云。
具体感性,意味丰富 形象鲜明,印象深刻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 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若恨比爱多,小 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凄压抑,形销骨 立。
课后作业
再读课文,思考推断:请你在课文第18段的基础上写一段 话,表述文中第三间小屋建成后的理想模样。 (100字左右)

《精神的三间小屋》ppt课件

《精神的三间小屋》ppt课件

我是思辨者
解决问题的钥匙二: 逻辑顺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可独立,可融合)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 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恶,对虚伪的 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 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爱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 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 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 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 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 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精神的三间小屋
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题目之妙
精神的三间小屋
我是思辨者
任务一: 以思维导图(或结构图)的形式,
梳理课文说理的架构。
我是思辨者
我是思辨者
任务二: 每间小屋的说理用了哪些说理方法,每间小
屋的说理逻辑又是如何建构的? 请继续完善你的思维导图。
我是思辨者
解决问题的钥匙一: 多种说理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材料的形象性,使要阐述的道理可见、可感。 比喻说理:将……比作……,使要阐述的道理形象可感。 对比说理:将……和……进行对比,起到强调作用,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假设说理:“假设……情况会怎样呢?”,通过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 实性、可靠性。
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你会做怎样的选择,为什 么?请你读一读,说一说。
我是朗读者
任务三:
我是朗读者,我要把这篇散文中我最喜欢(感受最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话有什么 作用? 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语,都
从空间角度诠释了人们渴望而又往往难以 企及的宽广的心灵境界,也就自然引出了 本文话题----心灵空间如何布置,即建 设“精神小屋”。
合作探究
第1自然段中的“每一粒泥土”、“每 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能否颠倒 顺序?为什么?
比喻、排比。把事业比作田野,生 动形象,强调了我们应热爱自己的事业, 努力工作。
合作探究
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作者 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 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 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合作探究
为什么作者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 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你认为在第三 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
合作探究
语言赏析: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 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 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 茧,需要水落石出的过程。⑫
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找相宜 的事业比作寻找雨后的菌子,说明相宜 的事业并不容易找到;更进一步说明对 自身的认识有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
合作探究
语言赏析: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 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 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⑬
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
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 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
容杂乱众多。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
作用:强烈的反差,鲜明的对比,深刻 的印象,刻骨铭心的震撼。
合作探究
如果我们的精神小屋不住着自己, 会出现什么情况?
“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 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7-17)
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 是怎样描述的?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 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 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 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一个比 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 接下来用两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 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 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学习目标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 其给予的生活启示。
2、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作者介绍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 新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语学 院附属学校。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 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 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宽宥:宽恕,原谅。
濡养:养育,培养。
麾下:指将帅的部下。麾,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子。
坍塌:倒塌,崩塌。
游弋:在水中游动。
整体把握
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 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
第一间,盛着
我们的爱和 恨。
第二间,盛放 第三间,安放 我们的事业。 我们自身。
整体把握 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 的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
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 它的“要诀”是什么?
“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 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合作探究
作者认为第二间小屋的理想效果是 什么?这种效果怎样才能实现?
使人生和事业缤纷和谐相得益彰, 小屋坚固优雅。
找适合自己的事业,适时播种辛勤 耕耘,快乐收获。
语言赏析
理解第12段“否则,鸠占鹊巢…… 不得安宁”的内涵。
“鹊”指的是
“事业”
“鸠”指的是 “事业之外的赘生物”
“鸠占鹊巢”: 赘生物取代了事业的位置
合作探究
读第12段,结合下文说说,为什么说很 难“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
因为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尚无法真正 独立,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那付着在事业 外壳上的功名利禄等元素,也许会晃了我们 眼睛。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宽宥(yòu) 游弋(yì) 轻觑(qù)
麾下(huī) 广袤(mào) 赘余(zhuì)
窗棂(línɡ) 坍塌(tān) 要诀(jué)
困厄(è)
襟怀(jīn) 灼晃(zhuó)
自惭形秽(huì) 憎恶(zēnɡ wù )
俯拾即是(jí) 驰骋(chěnɡ)
检查预习
词语释义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 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合作探究
作者认为事业对精神有着怎样的影响?
“事业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 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热 爱事业,事业对精神就是一种濡养;反之, 就是一种腐蚀。
合作探究 大多数人在谈到工作时是什么样的表情? 为什么?作者认为事业对精神有濡养或腐 蚀作用,上文中有这样的形象表述,你能 否指出来,并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将人的一生比作“古老乐器”,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爱和恨都会在小屋中留下历史的 印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合作探究
语言赏析:“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 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 鱼游弋。”⑦
比喻,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美好幸福。
合作探究
不能。因为“泥土”、“浪花”、 “云霓”分别对应上文的“大地“海洋” 和“天空”。上下文语序一致。
合作探究
语言赏析: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 怀,不知累积至哪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 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①
排比,增强语势,强调要拥有博大 的胸怀需要不断积攒。
合作探究 在怎样的情况下,我们才能“为自己 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说理散文
毕淑敏
2019/8/22
新课导入
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 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 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 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 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 以情动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 神的三间小屋》。
发表作品200余万字,主要有中、短 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 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 《保持惊奇》等。著有《毕淑敏文集》四 卷,长篇小பைடு நூலகம்《红处方》。王蒙评价毕淑 敏是“文学的白衣天使”。
题目解说
“小屋”都是主人的,怎么能住精神 呢?“精神的小屋”是什么样子的呢?
题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 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 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 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 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 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他们成为 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
安放自身需要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
合作探究 第一间精神小屋有爱也有恨,作者 希望我们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经常打扫,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
合作探究
第⑦段使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作用是 什么?
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形象生动地、鲜 明地突出了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 留下足够容量的观点。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浅 显易懂。
合作探究 语言赏析: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 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 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 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 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 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⑦
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检查预习
词语释义
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
的东西。 广袤:土地的面积。东西的宽度为广,南北的长度为袤。
驰骋:①骑马奔跑,奔驰。②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相互帮助,后借指
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起来可以实 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第一部分(1-6)
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面对名言与古话时会自 惭形秽、不知所措?
“自惭形秽”是因为“我们难以拥有那
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积累至那种广袤,需如
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
霓”;
“不知所措”是 因为“我们不过是小
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
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合作探究
第⑦段“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 ……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这 两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我们要富有爱心,热爱生活,热爱家人。 尽量摒弃嫌隙与仇恨,宽容为怀。
合作探究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 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 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 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 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运用了排比、对比、比喻的修辞方法。 增强了文字的形象性,生动性,新奇感,使 文章变得文采飞扬。证明两种对比鲜明的情 感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
合作探究
请赏析“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 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 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 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 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⑦
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首 先是寻找阶段,站在高处向远方望去,高瞻远瞩,确立远大 目标。 其次是耕耘阶段,再苦再累,在所不惜,只要努力 达成目标。 最后境界是收获阶段,已经为追寻目标精疲力 尽,快要放弃时,却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获得了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