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层扩张-收缩孔道流动规律新模型及应用
应用水平井技术改造低渗油田的适应性研究

应用水平井技术改造低渗油田的适应性研究摘要水平井对于提高油井产量,改善低渗透油气藏有较好的效果。
但目前我国在水平井完井方式优化、增产作业技术上技术不太成熟,对低渗油气田水平井增产改造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
水平井开发技术上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深入研究。
水平井完井方式的确定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重点探讨了水平井完井技术问题。
关键词低渗透油气田;水平井;增产措施中图分类号te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1-0187-030引言利用水平井提高油井产量的尝试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国内“八五”以来各油田也开展了水平井采油的研究,随着水平井开采效益的逐渐显现,今后钻水平井的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多。
水平井压裂作为提高水平井开发效果的一项新技术,是高效开采低渗透油藏的有效措施,在开发低渗透油气田过程中有着很好的效果和广阔的前景。
1 水平井应用现状1.1水平井水平井通常指最大井斜角达以及产层井段为水平或近似水平段的油气井。
我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规定,井斜角以上(含)的井,并在生产层内延伸一定长度的井定义为水平井。
水平井除了具有普通定向井用途外,还有其他的特殊用途。
诸如,开发低渗透油层、裂缝油藏、薄油层、减少水锥和气锥和热采稠油等。
水平井的缺点是其成本较高,但与直井相比,有5个优点:增加泄油面积;提高采收率;降低粘度;减少举升成本;减少后勤费用。
1.2水平井完井技术发展现今完井的最新技术包括:机械防砂完井新技术、砾石充填技术和水泥浆充填多封隔器完井新技术。
1.2.1 机械防砂完井新技术该技术结合应用了先进的激光割缝技术、利用牺牲阳极保护的原理和膨胀筛管技术。
先进的激光割缝技术激光技术加工割逢管已经能够满足完井施工的要求。
膨胀筛管技术。
膨胀管分为实体膨胀管和膨胀筛管,都是使管体在井下直径变大的一种技术。
实体膨胀管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改变井身结构,使石油工业在深井经济地达到预定目标,膨胀筛管是三层管体结构,内外层是割缝的支撑保护层,中间层是由金属丝编制的多层重叠的筛网组成。
低渗透油田建立有效驱替压力系统研究

前 言
低渗透油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 , 我国也有 相当数量的该类油藏 , 在近年新探 明的石油地质储
= l — 一 rc ( - ( ) qn 2 n r zl+ 1  ̄ R ' )
d n R r 2 h r r 一2 h n
=
一 一
旦
・
-I 7
() 2
\‘ ,
量 中, 渗透、 低 特低 渗透储量所 占的 比例越来 越
大[ ] 1 。而在已投入开发的低渗透油 田中, 有相 当 部分是处于低产低效状态¨ j 。。因此如何进一步改
式 中: h为油层有效厚度 , C为与储层性质有关 m;
的常数 。
流理论推 导 出不等产量的 注水 井和生产井之 间驱替 压 力梯 度的分布 表达 式 , 以反 映 出注水 可 井与生产 井之 间的压力分布情况 。 拟计算表 明, 模 若将该 成果应 用于低渗 透 注水 开发油 田将
会明显改善 开发效果。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压力梯度; 注采井距; 压力系统; 有效驱替; 榆树林油田
l n 等
式中: p 为地层压力, P; M ap 为生产丌丌底压力, ; 4- 4- _- -I I _ Ⅶ p 为注水井井底压力 , ;。 缸 ^ r为泄油半径, ;。 m 为原
1 低渗透油层注采井间的压力梯度分布
如图 1 所示 , 设在均质无限大地层 中有不同产
量的 A B2口井 , 中 A为注水井 , 、 其 日注水 量为 g; B为生产井 , 日产 油量为 g , 。2井之 间距 离为 R则A , B两井 主流线上任意一点 ( 距离注水井 为 r的势 M 4: ) 为【 J
低渗非达西渗流特征及影响因素

《高等渗流力学》读书报告----低渗非达西渗流特征及影响因素姓名: 张恒学号:2010050031专业: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教师:鲁洪江(教授)低渗非达西渗流特征及影响因素1 选题依据及研究现状1.1选题依据随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低渗透油藏在开发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低渗透油藏是我国今后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增储上产的主要资源基础。
要合理高效地开发这些低渗透油藏,就需要充分合理的认识低渗透油藏本身所具有的特殊规律及其特性参数,并准确地描述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1.2研究现状国内很多研究人员从实验方面发现了低渗透油藏的启动压力和非线性渗流规律的存在,从理论方面提出了描述启动压力和非线性渗流的模型[1]。
但是,非线性渗流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并没有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反对者的意见是,引起低渗透油藏非线性达西流和启动压力的原因均为理论推测,而无充分的微观实验科学依据;在流速很低的情况下,受测量手段和如蒸发等现象的影响,对流速和压力的测量误差很大[2]1.3 主要的参考文献[1] 王正波,岳湘安等.影响低渗透油藏低速非线性渗流的实验研究[J].矿物学报,2008,28(1),48-54.[2]王慧明,王恩志等.低渗透岩体饱和渗流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 2003,14(2): 245[3]辛莹娟.低渗透非达西渗流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
2010(10):115-117[4]中国“八五”科技成果.低渗透油层多相渗流机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5]闫庆来,何秋轩,任晓娟,等.低渗透油层中单相液体渗流特征研究[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90,5(6):1-6.[6]吴景春,袁满,张继成,等.大庆东部低渗透油藏单相流体低速非达西渗流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9,23(2):82-84[7]阮敏,何秋轩.低渗透多孔介质中新型渗流模型[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8]程时清,徐论勋,张德超.低速非达西渗流试井典型曲线拟合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9]宋付权,刘慈群.低渗透多孔介质中新型渗流模型[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10]吴景春,袁满,张继成,等.大庆东部低渗透油藏单相流体低速非达西渗流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9.[11]李道品,等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12]诺曼,R莫罗.石油开采中的界面现象[M].鄢捷年等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1992.23~85.[13]邓英尔,闫庆来,马宝歧.表面分子对低渗多孔介质中液体渗流特征的影响[A].渗流力学进展[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9.[14]阮敏.低渗透非达西流临界雷诺数实验研究[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992选题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达西定律中压力损失完全由粘滞阻力决定,这符合多孔介质比面大这个特点的.而在低渗透岩石中,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受到岩石孔壁、粘土矿物遇水膨胀以及岩石颗粒的运移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造成附加压力损失,所以流体在低渗透砂岩中的渗流规律不满足达西定律达西定律是渗流的基本规律,但是在低渗透油藏中,渗流表现出对达西定律的偏离,这就使我们有必要对非达西渗流进行深入的研究,从低渗透非达西渗流特征、低渗透非达西渗流模型,非达西渗流过程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为从事相关工作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3]3 方法及路线3.1 低渗透非达西渗流特征同中高渗透率油层相比,低渗透油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低渗透油层一般连续性差、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特别密切;低渗透油层存在“启动生产压差现象”,渗流阻力和压力消耗特别大;低渗透油层见水后,采液和采油指数急剧下降,对油田稳产造成急剧影响;低渗透油田一般裂缝都较发育,注入水沿裂缝窜进十分严重[4].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流体在低渗透储层内渗流时,存在非线性段[5,6]压力梯度超过某一定值后,渗流曲线变为直线,见图1.由图1可知,流体通过低渗岩心的渗流特征显示出弹-塑性.低渗透非达西渗流的特征可概括为以下两点.(1)在较宽的渗流速度域内,渗流过程由2个连续过渡而特性各异的渗流曲线段组成,即:低渗流速度下的凹型线性渗流曲线段;较高渗流速度下的直线段;(2)当压力梯度在比较低的范围时,渗流速度是上凹型非线性曲线。
低渗透油藏增产增注工艺技术研究

1411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现状当前,我国石油低渗透油藏储量的占比较高,年产量几乎占全国石油产量的一半,这就给我国石油原油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低渗透油田自身的低丰度、低压以及低产这三大特点造成了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难度大。
不仅如此由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地质复杂,裂缝发育以及地质条件活跃等因素都加剧了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难度。
目前我国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技术问题:首先是传统的水驱渗流理论不能很好的适用于低渗透油田的多尺度裂缝,需要进一步针对低渗透油田特质来进行研究和实践高含水期水驱的规律和渗流理论。
传统的水驱渗流模型无法准确的反应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和实际开采的状态,反应的油水流动规律适应性差,需要对此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然后就是低渗透油田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压裂改造,基质砂石和裂缝系统关系复杂,水驱波及的体积较小,整个油井的驱动效率较低,造成低渗透油田的采收效率低,表层储层的非均质性比较明显;最后就是已经进行开发的老油区缝网配置不合理,缺乏高效合理的注水技术和工艺,需要针对不同的地质特性和油藏储性建立井网加密调整优化模式,制定出合理的注水技术,实现低渗透油气田持续新有效的驱动效果,增大低渗透油田的采收效率。
2 堵塞物的形成及特性不同的油井地层堵塞特征研究是应对油层解堵的工艺基础。
造成油井地层堵塞的原因有:油井在作业过程中造成的地层伤害、不合理的开采方式以及不合理的开采参数的长期应用,造成油井的堵塞、注入水和地层流体不匹配;或是由于环境的问题和压力的改变使得地层形成无机垢堵或是有机垢堵,压裂液破裂流出或是残渣的存在造成的压裂缝堵塞等状况。
上述这些原因都会造成油井地层堵塞,加剧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难度。
在生产时间较短的井以及注水时间较短的油井中,堵塞物以有机物为主。
对于生产时间较长的井,同时还经过多次增产措施的井,其堵塞物的成分比较复杂,表现为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存,且以无机物为主。
3 低渗透油田增产增注技术研究油井通过有压裂、酸化、降压等增产增注技术来改造油层特性,降低低渗透油藏的堵塞情况,通过采取一系列适合本区域内低渗透油层的增产增注技术,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率和单井产能。
低渗透油藏分类和评价方法

6-8
4-6
2-4
4-6
2-4
1-2
2.5-4 1-2.5 0.5-1
>0.6
0.4-0.6
0.30.4
>65 50-65 35-50
低渗透 四类 <2
<1
<0.5 <0.3 20-35
第六页,共29页。
第七页,共29页。
第八页,共29页。
第九页,共29页。
喉道均质系数界限
均质系数界限图
第十页,共29页。
结合我国低渗透油藏开发历史和现状,考虑各方面意见,提出 新的低渗透油藏分类方法初步建议。
第二十二页,共29页。
1) 油藏分类主要参数迭择
(1)渗透率,分为三类: ●一般低渗透,渗透率>10-50md; ●特低渗透,渗透率1-10md; ●超低渗透,渗透率<1md。 (2)流度, 分为三级: ●一级,高流度: >10md/mPa.s; ●二级,低流度: 1-10md/mPa.s; ●三级,特低流度: <1md/mPa.s。
2 0.5 2 2
1
1
2 0.5 2 2
1
1
综合评价标准: 一类>0.75;
二类<0.75—>0.5;
三类<0.5--->0.25 ; 四类<0.25
第十七页,共29页。
长庆区块分类结果
第十八页,共29页。
大庆区块分类结果
第十九页,共29页。
不同区块分类结果对比
一类
长庆
大庆
(md) (md)
6.54
效益类别 效益一类 效益二类 效益三类 效益四类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FIRR>12%
缔合聚合物在低渗透油层中驱油研究

J 当油 层 孔 隙 半 径 中值 。
C O0一 基摩 尔分 数 2 %~3 %。实 验 用 的 岩 心 8 0 为渗 透率 在 1 X1 一~1 0 0 0 0 0 X1 一 m 的 9块 天 然岩 心 。实验 用 水 : 拟 水 矿 物 质及 其 含 量 见 表 模 1 。实验 温度 : 拟海 洋油 层温度 6 模 5℃ 。
4 6-
表 l 模 拟 污 水 矿 物 质 含 量
海 洋 石 油
张云 善 , 华 斌 , 会 来 , 新 丽 李 孙 蔡
( 南 石 油 大 学 ・ 气 藏 地 质 及 开发 工程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川 成 都 6 0 0 ) 西 油 四 1 50
摘 要 : 对 低 渗 透 油 层 能 否进 行 缔 合 聚 合 物 驱 的 问题 , 用 室 内物 理 模 拟 实 验 对 9块 渗 透 率 4 于 1 0 0 针 运 、 0 ×1 ~ m 的 不 同岩 心 进 行 了研 究 。结 果 表 明缔 合 聚 合 物 在 低 渗 透 油 层 中具 有 一定 的驱 油效 果 。 确 定 了适 合 缔 合聚 合 物 在 低 渗 透 油 层 中驱 油 的 最 低 渗 透 率 临界 值 4 ×1 ~ m 同 时在 相 同 的渗 透 率 条 件 下 , 大 注入 量 能 使 缔 合 聚合 物 在 低 渗 油 层 中驱 油 0 0 ; 加
维普资讯
海 洋 石 油
第 2 7卷 第 1 期
0F S F H0RE 0I L ・ 5・ 4
文 章 编 号 : 0 8—2 3 2 0 0 10 3 6(0 7) 1—0 4 0 5—0 4
缔பைடு நூலகம்合 聚 合 物 在 低 渗 透 油 层 中 驱 油 研 究
低渗透油藏开发方法

02 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
2.低渗透储层岩石比表面积大
岩石的比表面积是度量岩石颗粒分散程度的物理参数。 一般岩石颗粒越细、越分散,比表面积就越大;反过来说,比表面积越大,颗粒越细、 越分散,渗透率就越低。
3.低渗透储层毛细管力对渗透影响显著
低渗透储层是由无数小颗粒和无数小孔道组成,这些小孔道可以看作众多直径不同的 毛细管。当油水在这些毛细管中流动时,由于油水对毛细管壁润湿性不同,在油水界 面上产生毛细管力,毛细管力表达式为: pc 2 cos
03
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
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物性差、岩性变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 均质性严重、天然能量低等特点,决定了低渗透油藏在开发过程中 具有与中、高渗透油藏不同的开发特征。
03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特征
低渗透油藏天然能量开发阶段压力、产量统计表
产量年递减率:在25%~45%之间,平均最高可达60% 每采1%储量压降:3.2~4.0MPa
04 低渗透油藏开发对策
1
主要问题:暴性水淹 解决方法:采用沿裂缝注水的线状面积注水方式, 井距适当加大,排距适当缩小。为了沿裂缝先形成 水线,注水井要先间隔地排液拉水线,排液井水淹 后转注,形成线状注水方式。排液井转注后,采油 井要逐题:渗流阻力大、能量消耗快、 压力产量不断下降。 解决方案:早期注水或超前注水保持 地层压力开采
具有裂缝的低渗透油藏吸水能力强裂缝性砂岩油藏注水后,注入水很容易沿裂缝 窜进,使沿裂缝方向的油井很快见水,甚至暴性水淹这是裂缝性砂岩油藏注水开发的普 遍特征。
火烧山油田第三批上返注水井
04
低渗透油藏开发对策
低渗透油藏由于其油层物性和渗流规律的特殊性,需要在开发过 程中从各个方面进行仔细研究,优选出合理的开发策略和对策。
低渗透储层非线性渗流模型

v=
告 ( 等 一 G ]
其 中参数a , b 与岩石 和流 体性 质有 关 , 可 以通过 实 验确 定 , 其量 纲分 别 为 L 5 T 3 M一 2 和L 3 T M一1 , 反映 了岩 石有 效渗 透率 和启 动压 力梯 度随驱 替 压力 梯 度 的变 化 。 a 与 非线 性渗流 曲线的 形状 有关 , a 越小, 曲线越 接近 达西渗 流 G 为 平 均启 动压 力梯 度 , G b 为l 临. 压力 梯度 , 当压力 梯度 小于 临界压 力梯 度 时 , 渗 流 呈现 非线 性规 律 , 大于 临界压 力梯 度 时 , 则转 化为 线性 渗流 。 对 于平 面径 向流 , 由式( 1 ) 可 以得 到 :
工 业技 术
I ■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v i e w
【 e 邑、 臀
低 渗 透 储 层 非 线 性 渗 流 模 型
吕新波 彭 纬君 徐娜 李俊 红 陈 杰 ( 中国石 化胜 利 油 田分 公 司桩 西 采油 厂 山东 东 营 2 5 7 2 3 7 )
随着原 油稳 产 难度 的加 大 , 越来越 多 的低 渗透 储量 投入 开发 , 统 计 数字 表明 , 近 年来 新增 探 明储量 中低 渗透油 藏 占到7 0 %以上 , 低 渗透 油藏 已经 成为 各油 田稳 产的主 要资 源基础 , 如 何有 效开 发利用 是 目前的主 要 问题 。 低渗透 储 层的渗 流特J 『 生与 中、 高渗储 层有很 大不 同, 主要表 现在 存在启动压 力梯 度、 渗 流 规律偏离达西定律等, 由于渗流规律的差异, 低渗透油藏油井流入动态与常规 油藏 存在 很大 不同 , 有必 要依据 其渗 流特 征 , 建立 低渗透 油藏 油井 的流人动 态 预测 方法 。 1低渗透储层中流体的渗流特性 1 . 1存在 启 动压 力梯度 国内外大 量 的实验 表明 : 对于 低渗透 和特 低渗储 层而言 , 流体在 孔 隙中流 动过程 中会 与孔 道壁 、 粘 土矿物质 发生 明显的界 面作用 , 产生 启动压力 梯度 。 实 际上 , 在 中高渗储 层 中也 存在这一 现象 , 但是 由于 中高 渗储层 的孔道半 径较 大 , 这一 作 用并未 被 关注 。 实验表 明 : 启动 压力梯 度与岩石 渗透率 和流体 的性质有 很大关 系。 由图1 可 知, 启动压 力梯度 随流体 粘度 的增大而 增大 , 而且渗透 率越 低 , 启 动压力梯 度越 大, 随粘度 增大 的趋 势越 明显 。 1 . 2流 体边 界层厚 度 是可变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l0月 第29卷第5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etroleum Geology and Oilfield Development in Daqing Oct.,2010
Vol_29 N 5
DOI:10。3969/J.ISSN,1000-3754.2010.05,017
低渗透油层扩张一收缩孑L道流动规律新模型及应用 冯玉良 陈玉林 计秉玉。 张 媛 穆文志 (1.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94;2 大港油田公司第五采油厂,天津300283;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100083;4.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5.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摘要:低渗透油层孔隙结构复杂、喉道细小、孔喉比大,非达西现象严重是制约其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原 因。在国内外关于微流体流动、非达西渗流规律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水驱油微观流动、多孔介质内微观作 用力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微孑L道内固液相互作用条件下的流体黏性系数表达式、二维流动控制方程以及相应边 界条件,并进行求解计算,给出了考虑固液作用、不考虑固液作用2种情况下扩张-收缩流道流体的流动规律。 数值计算表明,考虑固液作用条件下,对流体速度、切应力和流线分布均有较大程度影响。 关键词:低渗透;微观作用力;边界层;数值模拟;扩张一收缩;微观流动 中图分类号:TE3 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O0.3754(2010)05-0084-06
A NEW MoDEL FoR FLoW LAWS IN EXPANSIoN.CoNTRACTIoN PoRE PATHS IN LoW—PEI EABILITY RESERVoIR AND ITS APPLICATIoN
FENG Yu—liang ,CHEN Yu—lin ,JI Bing。yu ,ZHANG Yuan ,MU Wen zhi (I.College ofAutomation,Na ng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njing 210094,China; 2.No.5 Oil Production Plant of Dagang Oilfield Company,7 ̄anjin 300283,China:3.Sinopec Expolration& Production Rea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83,China;4.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Daqing 1633 18-China; 5.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rch Institute of Daqing Oi ̄eld Company Ltd.,Daqing 163712,China)
Abstract:For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the enhancement of recovery factor is mainly limited by complex pore structure。tiny throat,large pore—throat ratio and serious non—Darcy phenomenon.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micro. fluid flow and non—Darcy flow laws at home and abroad,this paper studies the mieroflow of displacement of oil by water and the micro—acting force in porous medium,establishes the expression of fluid viscidity facto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olid/liquid interaction in micro pore paths,the gonverning equation for two—dimensional flow and the corresponding boundary conditions,and conducts resolution and computation,giving the flow laws of fluid in ex- pansion‘contraction channel under two circumstances with and without considering solid/liquid interaction.Numeri— cal computation shows that when solid/liquid interaction is considered,the fluid velocity,shearing stress and flow line distribution are affected considerably. Key words:low-permeability;micro—acting force;boundary layer;numerical stimulation;expansion—contrac- tion;micro.flow
收稿日期:2010-04-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50634020);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eO5s305)。 作者简介:冯玉良,男,1981年生,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方面的研究。 E—mail: ̄ngyulang@petrochina.com.(311 第29卷第5期 冯玉良等:低渗透油层扩张一收缩孔道流动规律新模型及应用 ・85・ 低渗透油层 孔隙结构复杂、喉道细小、孔 喉比大,非达西现象是低渗透油层主要特点。流体 在细小流道中流动时受岩石壁面的作用,流动特 征、微观作用力 及其主导因素发生明显变化。 在深入调研国内外关于微流体流动、非达西渗流规 律 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微孑L道内固液 相互作用条件下的流体黏性系数表达式、二维流动 控制方程及数值方程;利用所建立的方程对扩张一 收缩流道模型的流场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不同 模型参数条件下的流体流动特征,给出了考虑固液 作用、不考虑固液作用2种情况下流体的流动规 律。
1分子间作用力 低渗透油层孑L隙半径细微,由于流体自身的黏 性作用,以及液体分子与固体表面物质分子的相互 作用,液体在固体表面流动易形成边界层。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取向作用、诱导作用和 色散作用¨ 3个方面。 由库仑定律,一对永久偶极矩问的相互作用势 能为
= [2cos0l c。s02一sin01 sin02cos( 一 2)] (1) 式中 ——一对偶极矩问的作用能,kJ;/.t = el z ,/x =e2z2,表示分子的偶极矩,C・ITI;P—— 点电荷,C; ——一对偶极矩间的距离,m;z., Z。——电子对e 、e 正负电荷的距离,1TI。 当达到平衡时,势能平均值为
:~ (2)3 一R6kT Lz 式中 ——分子间的平均势能,kJ; ——波尔 兹曼常数,k=1.38×10 。J/K;卜温度,K。 对于异种分子,诱导相互作用能为
= (3) 式中仅 ,d ——分子变形极化率。 同样,对于异种分子,由于色散作用导致的相 互作用能为
一吾( )( ) ㈩
式中电离能,=hy 。。因此,分子间的作 用力为
=一 [ : )+ ( )‘ 1112)] (5)
2多孔介质内流体的黏度 通常情况下边界层内流体黏度可以达到体相黏 度的数倍,特别在低渗透油层中,由于孔喉尺寸都 非常细小,边界层对流体流动的影响不可忽略。设 微流边界层中流体的黏性系数为¨。。
/.t=/.to+ n (6) 式中 。——流体的体相黏度,Pa・S; 7y —— 固体表面对流体的引力作用引起的附加黏度,Pa・ S; 一与固体表面性质,水分子性质有关的系 数;n——固液作用指数,无量纲; ——离固体表 面的距离,m。 由式(6)可知,在固体表面上, 一0,水分 子的黏性系数为无穷大,无论怎样,水分子不动, 这满足了经典边界层理论的无滑移条件;在离固体 表面无穷远处,_y一∞,水的黏度为普通水的黏度 。。一般情况下,n值在0~2。 式(6)中, ,是表示水分子和固体表面分子 相互作用的系数‘,其数学表达式为 。。
= +( 。)+ 号( z)( ) (7) 式中 、OL 、,。——水分子的偶极矩、极化率和 电离能; ;、 、厶——固体表面分子的偶极矩、 极化率和电离能。
3二维微观流动边界层流体流动控制 方程
以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avier—Stokes)为基 础,对低渗透孑L隙介质内边界层流体的流变方程进 行修正,建立考虑固液作用下微孔道内边界层流体 的控制方程。 考虑二维流动,故速度分量 =0,一切流动 速度变量与 无关,即对 的偏导数均等于零。 则连续性方程为 O p+ + :0(8)t a a 0
v 、 ・86・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0矩 动量万程为 警 等= P{ 卜p + 一 ( + )]+ [ ( +等)】)c9a
警 OU*= { [ ( + Of.t*)1+ [-p + OV*一 ( +等)]】 c9b, 对于定常不可压缩流体则式(8)、式(9)为 a a …、 4应用计算
a 十a v 一
u ua
。 。 】 为了同不考虑固液作用情况下的牛顿流体在扩 u 一+ —0 ~~— + 张一收缩流道的计算结果对比,设计如下扩张.收缩P 0 a 了氏 习日训L坦口 J畀钥木^ 儿, I ¨J。 。仪,1月
(豢+ 0 2/Z*) b,
0 1 0口 方程组进行计算,得到不同参数下扩张-收缩流道 “ —0 Y 一一P—0 Y + 的流体速度
、切应力和流线分布。的流体速度、切应力和流线分布。
( + ) 1 4 nO考W 嘶
式中 = + ——边界层流体的黏度系数, Y Pa・s;u 、 ——流体质点的速度分量,m/s;
P ——流体质点的正压力,Pa。 式(6)和式(10)组成了考虑固液相互作用 的流体流动控制方程。 在式(9a)中的黏性力项和惯性力项中,分 别舍去量阶较小的项,可得 a aⅡ 0 一t __ —0 Y a a
=寺卜等+ (垮)] ㈩,
由式(11)可见,如果惯性力项和黏性力项 为同一量阶,则 /p的量阶应为 ,这样在式 (9b)中保持最高阶的项,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