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内科疾病的临床经验

合集下载

针灸推拿课总结报告范文(3篇)

针灸推拿课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针灸推拿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通过本学期的针灸推拿课程学习,我对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操作技能和临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现将本学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报告。

二、课程学习内容1. 针灸基本理论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针灸的基本理论,包括经络学说、腧穴学说、针灸疗法等。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腧穴是经络与体表联系的特定部位。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腧穴,调节人体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针灸操作技能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针灸的操作技能,包括针刺、艾灸、拔罐等。

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我掌握了针刺的进针、行针、出针等基本技能,以及艾灸、拔罐的操作方法。

3. 推拿手法本学期,我们还学习了推拿手法,包括一指禅推法、揉法、按法、擦法等。

通过实践操作,我掌握了各种推拿手法的运用技巧。

4. 针灸推拿临床应用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了针灸推拿在临床中的应用,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个领域的疾病。

通过病例分析,我认识到针灸推拿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习收获1. 提高了对中医理论的认识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中医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 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我掌握了针灸推拿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针灸推拿治疗疾病,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牢固;(2)实践操作技能有待提高;(3)临床思维能力有待加强。

2. 改进措施(1)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巩固基础知识;(2)多进行实践操作,提高操作技能;(3)多观察、分析临床病例,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五、结语本学期针灸推拿课程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传承和发扬中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述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分享

综述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分享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失眠,即不得眠、少寐、不寐,是一种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不能正常睡眠的疾病。

临床属于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研究表明,我国失眠人数在成年人中占比38.2%[1],症见睡眠的深度欠佳,及时间欠缺,症状较轻者主要有入睡较难,或半睡半醒,或醒后难以再睡,症状严重者则辗转反侧,整夜不得安睡。

现代医学认为睡眠常处于片段化及浅睡状态,缺乏连续及完整的优质夜眠,使夜眠质量不高,久而久之,除了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外,还多出现轻重不一或焦虑或抑郁等症状,进而引起各类躯体及心理疾病,严重干扰日常学习工作及人际交往[2]。

大多患者借助药物来镇静安眠,虽然短期疗效较好,但不良反应大,且长期服用容易有依赖性,出现口干、耐受、上瘾、宿醉等不良反应[3-4]。

而作为我国DOI:10.16662/ki.1674-0742.2022.13.195综述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分享林洁萍1,郑雪峰2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脑病科,福建福州350001;2.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福州350122[摘要]失眠,即不得眠、少寐、不寐,是一种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不能正常睡眠的疾病。

症见睡眠的深度欠佳,及时间的欠缺,症状较轻者主要有入睡较难,或时醒时睡,睡但不深,或醒后不能复睡,严重者可整夜难眠。

失眠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让许多患者深受其扰,苦不堪言。

而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一种治疗手段,包括单纯针刺、穴位治疗等,具有操作简单、适应证多、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等优点。

在临床上运用针灸技术来治疗失眠,既发挥了中国传统医疗的特色,又对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收集了近十年临床医者运用针灸来临床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分享,对此做出综述,并浅谈对针灸学科的思考。

[关键词]综述;临床针灸治疗;失眠;临床经验分享;学科思考[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22)05(a)-0195-04Summary on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LIN Jieping 1,ZHENG Xuefeng 21.Department of Encephalopathy,Fu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Fujian Province,350001China;2.School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Fujian Province,350122China[Abstract]Insomnia,that is,cannot fall asleep,lack of sleep,or no sleep,which is a disorder of viscera function,imbalance of yin and yang,and inability to sleep normally.Symptoms include poor depth of sleep and lack of time.Those with mild symptoms mainly have difficulty falling asleep,or sleep when waking up,but not deep,or unable to go back to sleep after waking up.In severe cases,it may be difficult to sleep all night.Clinically,insomnia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which makes many patients deeply disturbed and miserable.Acupunc⁃ture,as a treatment metho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cludes simple acupuncture and acupoint therapy.It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multiple indications,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and no side effects.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o treat insomnia not only brings into pla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u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people's quality of life.By consulting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 materials,the paper collects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sharing of clinicians using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o clinically treat insomnia in the past ten years,make a review of this,and briefly talk about the thinking on the disciplin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Key words]Summary;Clinical acupuncture treatmen;Insomnia;Clinical experience sharing;Disciplinary thinking[作者简介]林洁萍(1987-),女,硕士,住院医师,主要从事针灸防治头痛、失眠等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针灸科实习心得(通用4篇)

针灸科实习心得(通用4篇)

针灸科实习心得(通用4篇)针灸科实习心得篇1在大学期间,我有幸在某医院的针灸科进行了为期八周的实习。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许多临床案例,对针灸治疗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主要负责协助医生进行病人诊断和治疗。

我见证了医生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医生运用针灸技术,通过针刺穴位,刺激经络,以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我逐渐开始接触并参与到治疗过程中。

我在医生指导下,为一些患者进行了针灸治疗。

这是一次非常有挑战性的经历,但同时也是对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一次检验。

在实习期间,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病情和需求,以及如何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我也学习了如何正确使用针灸设备,如何保证患者的安全,以及如何处理治疗过程中的突发情况。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针灸治疗的重要性,并对其局限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针灸治疗在许多疾病如疼痛、失眠、关节炎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在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脑卒中等方面,针灸治疗的效果则相对有限。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对我个人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针灸治疗,并对其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我期待未来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针灸科实习心得篇2针灸科实习心得时光飞逝,在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期间,我体会到了很多在校园内无法学到的知识,不仅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还包括临床实践中针药结合的综合运用以及疾病的辩证施治。

通过老师们的细心指导,病人亲身身体力行的交流和自身实践,我对针灸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认识到针灸在治疗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患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病人的病情。

同时,针灸对于一些疼痛类疾病,如头痛、关节痛、痛经等,也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此外,我还学习到针灸科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其他科室的交叉配合。

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其作用和临床应用广泛。

它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针来刺激,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

以下是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的一些方面:1.缓解疼痛:针灸被广泛用于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包括头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酸痛等。

通过在相关穴位上刺激,可以释放内啡肽等内源性物质,从而减轻疼痛感。

2.调整免疫功能:针灸可以调节和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使其更好地抵抗疾病。

一些研究显示,针灸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3.调节内分泌:针灸可以通过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促进荷尔蒙的分泌和平衡。

它可以对甲状腺功能、女性月经周期、男性性功能等产生调节作用,从而改善相关问题。

4.改善消化功能:针灸可以调节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改善消化功能。

它可以治疗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相关的问题。

5.改善睡眠质量:针灸可以通过放松身体和平静神经系统,改善睡眠质量。

它可以治疗失眠、多梦、睡眠不深等睡眠障碍。

6.调节心理状况:针灸可以对情绪和心理状态产生调节作用。

它可以治疗抑郁、焦虑、压力等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7.辅助治疗其他疗法:针灸可以作为其他疗法的辅助手段。

它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同时,它还可以与推拿、拔罐、耳穴贴压等疗法结合使用,加强疗效。

针灸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针灸内科: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2.针灸外科:如创伤、骨伤等。

3.针灸妇科: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等。

4.针灸皮肤科:如湿疹、荨麻疹等。

5.针灸精神科: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6.针灸康复科:如脑卒中后遗症、运动损伤等。

此外,针灸还可以应用于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例如,通过定期的针灸治疗,可以平衡身体的阴阳,调整体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针灸的原则和技术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在中国及其他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包括以下几个章节:1:针灸的原理及基本理论1.1 针灸的起源和发展1.2 针灸的基本原理1.3 针灸的作用机制1.4 针灸的相关经络理论2:针灸的作用及效果2.1 疼痛管理2.1.1 针灸对急性疼痛的效果2.1.2 针灸对慢性疼痛的效果2.2 内科疾病治疗2.2.1 针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2.2.2 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2.2.3 针灸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2.2.4 针灸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2.2.5 针灸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2.3 妇科疾病治疗2.3.1 针灸在月经失调中的应用2.3.2 针灸在不孕症中的应用2.3.3 针灸在更年期综合症中的应用 2.4 精神心理疾病辅助治疗2.4.1 针灸在焦虑症中的应用2.4.2 针灸在抑郁症中的应用2.4.3 针灸在失眠症中的应用3:针灸的治疗方法和技巧3.1 针刺方法3.1.1 刺入角度和深度掌握3.1.2 针刺速度和力度注意事项3.1.3 针刺手法的训练3.2 针刺器械的选择和使用3.2.1 针头类型和长度的选择 3.2.2 针桶的选择3.2.3 其他辅助器械的使用3.3 针灸疗程和频率安排3.3.1 针灸疗程的安排3.3.2 针灸频率的控制3.3.3 针灸治疗间隔的调整4:针灸的风险和注意事项4.1 针灸的常见风险和并发症4.1.1 感染风险4.1.2 出血和淤血风险4.1.3 穿刺伤及内脏损伤风险 4.2 针灸的使用禁忌和注意事项4.2.1 针灸的绝对禁忌情况4.2.2 针灸的相对禁忌情况4.2.3 特殊人群的针灸注意事项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图表、针灸治疗案例及相关研究论文。

法律名词及注释:1:针灸法:指针灸作为一种特定的中医疗法。

临床经验分享:颈椎病中医中药治疗心得体会

临床经验分享:颈椎病中医中药治疗心得体会

一、内因
• (一)先天畸形 • 各种先天性畸形虽出生时即已存在,但生后多无症状,一 般到40岁以后发病。说明先天畸形引起颈椎病症状常与年 龄,劳损、风寒等各种因素有关。例如先天性的骨性椎管 狭窄,青年时代并无症状,中年以后继发骨质增生。黄韧 带肥厚时,就诱发或加重了椎管狭窄的症状。 • (二)肝肾亏虚,筋骨衰退 • 此为本病的重要原因。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 《素问· 上古天真论》“六八肾气衰”,*七八肝气衰,筋不 能动”,‘身体重,行步不正’状。
• 3.下肢的检查。凡有下肢症状而无腰椎病变者,均提示颈 段脊髓受到侵犯,这类病例则属于脊髓型颈椎病了。 • (1)有无感觉障碍:主要是下肢有无麻木、疼痛及其他 感觉异常(例如皮肤过敏、肢体蚁走感、手指发热或发冷 等)。由于腰椎病多先发生在腰4~5、腰5~骶1,因此主要 观察小腿外侧和足背的情况。 • (2)有无运动障碍:腰椎脊神经受压可出现下肢无力和 肌肉萎缩。颈椎的病变也可引起下肢的运动功能障碍。如 果颈段脊髓中管运动的锥体束神经纤维受压,可出现下肢 逐渐向上肢延伸的运动障碍。 • (3)有无反射异常:主要检查膝反射和跟腱反射,后者 又称做踝反射。膝反射:反射中枢位于腰髓2~4节段,相 当于腰椎1椎节处,由股神经传导。跟腱反射:反射中枢 位于骶1~2节段,相当于腰椎1~2椎节处,经胫神经传导。
检查
• 正常人颈部的活动范围仰伸是 35°~45°,低头35°~45°,左右旋转各 60°~80°,侧弯45°。腰部的活动范围是 前曲90°,后伸30°,左右旋转各30°, 侧曲30°,随着年龄增加,脊椎活动范围 减小。

• 1.活动检查。(1)活动范围是否突然较往日减少, 则提示脊椎椎节本身或是颈椎旁的肌肉、韧带有 无问题(大多为肌肉痉挛之故)。(2)活动时有 无疼痛:活动时感到脊椎疼痛也是脊椎病变的发 病信号之一。疼痛的部位大多在椎节后方中央处。 不妨用手指压一下棘突(即脊椎后方中央骨性突 起处),如疼痛加剧,则提示是脊椎病所引起的。 (3)脊椎有无僵直(发硬):除非急性椎间盘脱 出,一般脊椎病患者只是脊椎活动度减小,而不 是僵直;如果一点都不能动,更可能是强直性脊 柱炎。

黄帝内经中的针灸疗法原理及应用

黄帝内经中的针灸疗法原理及应用

黄帝内经中的针灸疗法原理及应用针灸疗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在中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针灸疗法被广泛提及,并详细阐述了其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从黄帝内经的角度,探讨针灸疗法的原理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针灸疗法的原理1. 气血运行理论《黄帝内经》中提到,人体的健康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在经络中运行,贯通全身。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的运行,促进气血的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阴阳平衡理论《黄帝内经》中强调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阴阳是宇宙万物的两个相对而统一的方面,人体也不例外。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阴阳的平衡,使阴阳相互协调,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3. 经络理论《黄帝内经》中提到,人体内存在着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经络贯穿全身,与脏腑组织相连。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的运行,改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针灸疗法的应用1. 针灸治疗疼痛针灸疗法在治疗疼痛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针灸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临床上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经络穴位刺激、局部穴位刺激等,可以有效缓解头痛、颈肩痛、腰腿痛等各种疼痛症状。

2. 针灸治疗内科疾病针灸疗法在治疗内科疾病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针灸可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临床上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经络穴位刺激、耳穴刺激等,可以有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3. 针灸治疗妇科疾病针灸疗法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针灸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临床上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经络穴位刺激、脐部穴位刺激等,可以有效治疗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4. 针灸治疗皮肤病针灸疗法在治疗皮肤病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1.引言- 针灸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传统医学疗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在特定穴位插入针具,刺激和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 本文将详细介绍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希望读者能够对针灸有更全面的了解。

2.针灸的作用2.1 祛除疼痛-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末梢的兴奋状态,减轻疼痛感及炎症反应。

- 针灸可以促进内啮髓鞘质的纤维化修复,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

2.2 调整内分泌系统- 针灸可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体内激素分泌平衡,改善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症状和疾病。

-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下丘脑-垂体-靶腺轴,调整各种激素的分泌,如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3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消化系统的运动和分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 针灸可以缓解胃肠道炎症反应,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改善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状。

2.4 提高免疫力-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 针灸可以提高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加白细胞数量,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3.针灸的临床应用3.1 疼痛症状的治疗- 针灸可以治疗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颈椎病、腰痛、关节炎等。

-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改善疼痛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疼痛部位的组织修复和再生。

3.2 内科疾病的辅助治疗- 针灸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方式,帮助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 针灸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能量平衡和生理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和症状的缓解。

3.3 妇科疾病的治疗- 针灸可以治疗各种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等。

-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调整盆腔血液循环,改善相关的妇科病症。

3.4 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 针灸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方式,帮助治疗神经精神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内科疾病的临床经验
一、内科疾病及治疗方式简介
内科为医学科属,包括了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传染病科,小儿科等等。

内科学也是临床医学的一个专科,几乎是所有其他临床医学的基础,亦有医学之母之称。

内科学的内容包含了疾病的定义、病因、致病机转、流行病学、自然史、症状、征候、实验诊断、影像检查、鉴别诊断、诊断、治疗、预后。

内科疾病的种类多,内科急症起病急、病情发展快且严重,而内科慢性疾病的病程长,均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在临床中,西药治疗一般是内科疾病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是针灸治疗内科疾病也有着西药治疗不可比拟的好处,可以免去西药对身体的副作用,或者药物对内脏的刺激作用。

内科病证作为针灸疗法的适应症,其临床研究一直备受医学界关注,临床研究的病种数达几百种,一般的针灸专业的教材收入运用针灸治疗的内科病证有几十种。

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即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针灸治疗学》为例,包括附病在内的共有47个病证。

二、针灸治疗疾病的现状
针灸治疗疾病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曾经有过很辉煌的发展历程。

但是,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影响下,针灸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退和衰弱现象,根据文献报道,无
论城市和农村地区,这种情况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那么针灸萎缩的背后一定有诸多原因存在,目前文献研究和报道临床针灸服务发展的文章比较零散,并且多为叙述性报道,缺乏客观的评判依据。

鲜见通过收集临床调查统计资料分析针灸服务目前生存状态和发展趋势的研究。

对近十年来针灸治疗内科病证的文献进行分析,以了解内科病证用针灸治疗受到关注的程度。

查阅了中国知网里2002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0日发表在国内医学网上的有关针灸治疗内科病证的文献,将其分为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文献和叙述性文献,确定其系数,以关注指数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内科病证单个病种关注指数排在前三的是中风、面瘫、眩晕,分别为2554、1425、959,关注指数排最后三名的是狂病、阳强、瘿病,关注指数为0。

系统分类以肝胆系统关注指数最高为3312,气血津液系统关注指数最低为31。

结论近十年来内科疾病的各个病种的关注指数有很大差异,其中单个病种针灸临床研究以中风、面瘫、眩晕最多,而狂病、阳强、瘿病最少。

系统分类针灸临床研究以肝胆系统最多,气血津液系统最少。

为明确针灸治疗对内科疾病的适应性及治疗范围而进行临床研究,介绍了在内科住院治疗患者接受针灸治疗的实际情况,并报告了运用针灸治疗内科疾病的作用及目的。

三、内科住院患者的动态调查
(一)、2003-2014年内科住院患者中接受针刺治疗的共1285
名。

每年实行针灸治疗者占年住院患者总数的15%~16%左右。

年龄分布情况,以60~70岁为最多,50岁以上者占86%,主要对象是高龄者。

(二)、接受针灸治疗患者中最多的疾病是脑卒中后遗症,其次为糖尿病(以脑卒中后遗症的偏瘫、糖尿病神经损害的并发症为治疗对象),第三是帕金森氏病,第四是带状疤疹,第五是支气管性气喘。

针灸治疗对象最常见的症状有肩凝、腰痛,其后依次为麻木、上下肢痛、胸部痛、偏瘫等。

四、针灸治疗的方法与治疗方式
治疗方法根据病情及治疗目的可适当地选择:以西洋医学理论为基础的治疗、以东洋医学理论为基础的治疗、二者相结合的治疗。

治疗方式有单独使用针灸治疗和与西洋医学并用两种,其中对内科疾病以与药物疗法并用为主,前者使用较少。

五、针灸治疗的前景
针灸治疗的适应症较为广泛,可对内科多种疾病进行治疗,如糖尿病、胃痛、哮喘、呃逆等,且操作方法简单、经济有效,在短时间内可见到效果,另外针灸治疗的副作用极少,可联合其他方法进行治疗内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针灸疗法依据中医诊疗方案对具体病因进行寻找,对疾病具体性质进行确定后,采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可以达到平衡阴阳、脏腑功能等效果。

并且对于内科疾病,采用西医药物治疗时将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具有一定的伤害,针灸治疗能够有效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疾病痛苦,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