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针灸治疗临床内科病症识记歌诀1
【考研干货】针灸治疗各论口诀——内科(1)

【考研干货】针灸治疗各论口诀——内科(1)青橘宝宝们橘宝橘宝,针灸治疗各论背不下来,该咋办啊?那么多穴位,想哭!橘宝不哭不哭,橘宝看完你们的留言就立马跑去师姐那,让师姐传授秘诀,快往下看看师姐的口诀记忆。
1、头痛(一侧头痛伴恶心呕吐宜选足少阳,手足阳明径穴经穴,少阳经头痛宜选用的腧穴)按头痛的部位归经辩证,前额痛为阳明头痛,侧头痛为少阳头痛,后枕痛为太阳头痛,颠顶痛为厥阴头痛。
主穴:阳明头痛→头维+印堂+阳白+阿是穴+合谷+内庭。
(阳白合谷头维阿是庭印→杨白何故偷偷为阿四停饮)少阳头痛→风池+太阳+率谷+阿是穴+外关+足临泣。
[2009.180] (阿是太率外风临泣→阿是太帅外逢邻妻)太阳头痛→天柱+后顶+阿是穴+后溪+申脉。
(天后是后脉→天后是后妈)厥阴头痛→百会+四神聪+阿是穴+内关+太冲。
(阿是冲关百会四神→阿四冲(内)关拜会四神)全头痛→风池+百会+头维+率谷+太阳+合谷。
(风池合谷头会太率→风池何故头会太帅)2、面痛:主穴:四白下关地仓合谷内庭太冲内庭四下冲谷仓(庭内私下充谷仓)3、落枕主穴:阿是穴、肩井、外劳宫、(后溪、悬钟17删除)外宫是天柱→外公是天主(教)4、漏肩风主穴:肩三针(肩前、肩髃、肩髎)肩贞阿是曲池阳陵泉;肩三贞是曲阳陵(奸商甄世娶杨琳)配穴:手阳明经证+合谷;手少阳经证+外关;手太阳经证+后溪;手太阴经证+列缺。
5、腰痛主穴:肾俞阿是大肠俞委中肾俞是大肠委(婶叔是大常委)配穴:督脉证+命门、后溪;足太阳经证+昆仑;寒湿腰痛+腰阳关;瘀血腰痛+膈俞;肾虚腰痛+志室、太溪;腰骶疼痛+次髎、腰俞;腰眼部疼痛+腰眼6、痹症主穴:阿是穴及局部穴。
行痹 +膈俞血海。
痛痹 +肾俞腰阳关。
着痹 +阴陵泉足三里。
热痹+大椎曲池,另可根据部位循经配穴。
7、面瘫主穴:阳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远部取穴]。
(旧版有四白)风谷阳髎颊仓→风骨养料加仓配穴:风寒+风池、列缺;风热+外关、曲池;气血不足+足三里、气海;人中沟歪斜+水沟;鼻唇沟浅+迎香;颏唇沟歪斜+承浆;舌麻味觉减退+廉泉;目合困难+攒竹、昆仑;流泪+承泣;听觉过敏+听宫、中渚。
针灸必背8首歌诀

针灸必背8首歌诀针灸是一种古老而又广泛应用的中医疗法。
在学习针灸的过程中,背诵一些与针灸相关的歌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针灸的知识。
下面是针灸必背的8首歌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首歌诀:「星屑情深拳无歌,九针奇功养生多。
静心定神寻腧穴,调理经络保健康。
」这首歌诀告诉我们,针灸疗法是一门深奥的技术,可以通过调理腧穴和经络来维护我们的健康。
它能够帮助我们静心定神,促进身体的自愈功能。
第二首歌诀:「太阳之火消阴毒,阳亏阴盛神摇曳。
斜劲针刺养阴阳,平衡气血齐生发。
」这首歌诀讲述了阳气与阴气的相互关系。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斜劲刺激来调理阴阳,平衡气血,促进身体健康。
第三首歌诀:「十二经脉穿云凿,上下途中经络通。
取穴痛处调阴阳,碰痛肌肉可放宽。
」这首歌诀告诉我们,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在十二经脉中选择适当的穴位来调理身体。
只有找准痛处并调动阴阳,才能达到舒筋活络的效果。
第四首歌诀:「风湿寒热筋骨重,湿热瘀血痛如梦。
祛风散寒活血脉,调理机体迎接春。
」这首歌诀指出了针灸疗法在治疗风湿、寒热、瘀血等疾病方面的作用。
通过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的方法,可以使机体调整,更好地迎接春天的到来。
第五首歌诀:「固本培元增免疫,针刺腧穴送药丸。
补气养血益阳和,调理内外强身体。
」这首歌诀强调了针灸疗法在增强免疫力、补气养血方面的作用。
通过刺激腧穴,可以起到传递药物的作用,进而调理我们的身体。
第六首歌诀:「五脏六腑奇经络,肾心肺肝脾脑络。
针刺穴位调阴阳,调理脏腑保健康。
」这首歌诀告诉我们,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理五脏六腑的经络来维护人体健康。
通过刺激适当的穴位来调整相应脏腑的功能,达到保健身体的目的。
第七首歌诀:「寒湿阴虚要去湿,燥热阳亢可扶阳。
寒热湿症三气退,阴阳调和保健康。
」这首歌诀指出了针灸疗法在治疗寒湿、阴虚、燥热、阳亢等症状上的应用。
通过去湿燥、扶阳退三气的方法,可以达到调和阴阳、维护健康的效果。
最后一首歌诀:「针灸护脑身心愉,穴位腧穴疗病愈。
针灸学 歌诀

针灸学歌诀
针灸学歌诀:
上实摄于经脉,中虚补于经络。
下应取于局部,排散行于奇胜。
真阳来补阳明,真阴来补阴阳。
顺经以通络,以经则络专精神。
五脏六腑各分部,诊治疗法须明。
四窍畅通气血行,疾病则可治愈。
刺灸之法毋忘驱风,针配火以温通。
切不可误伤经脉,谨遵循检穴处。
扣吸出针有讲究,得法灸敷居中要。
穴位辨证明思辩,和四气以通调。
病根散则表里灭,气血通则证消除。
针灸学乃至精深,学此者当谨细勤。
注意:以上歌诀仅供参考,具体医疗操作需要专业医生指导。
内科病证针灸处方口诀续1(原创)

这次再发5条,回复多的话我才有动力再发!
内科病证针灸处方口诀续1(原创)
1、中经络:1、半身不遂:上肢:肩三针、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
口诀:上肢:患曰:何故让我去此(曲池)关外(即外关)扎三针?
医曰:你不是手废了吗?
下肢:患曰:我看的是脚呀!
医曰:哦,那你从阳陵溪环跳三里到昆仑就好了!
2、口眼歪斜:地仓、颊车、合谷、内庭、太冲;
口诀:何故驾车冲向餐厅?是口眼歪斜看错了道。
3、面瘫: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合谷、太冲;
口诀:何故为一分钱驾车风驰电掣地追赶,太冲了!是有人欠钱还笑我歪脸。
4、痿证:上肢:肩髃穴、曲池、合谷、阳溪;下肢:髀关、梁丘、足三里、解溪。
口诀:上肢无力建议(即肩髃)喝洋(阳溪)河(合谷)大曲(曲池);
下肢无力走三里地到鼻梁溪即愈。
5、痫证:发作期:百会、水沟、后溪;间歇时:印堂、鸠尾、间使、太冲。
口诀:发作期抬百会溪泼水,间歇期请史(间使)泰(太冲)龙饮(印堂)酒(鸠尾)。
针灸治疗学歌诀修订版

针灸治疗学歌诀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针灸治疗学歌诀目录1、头痛 (3)2、面痛 (3)3、落枕 (3)颈椎病 (3)4、漏肩风 (3)5、肘劳 (4)6、腰痛 (4)坐骨神经痛 (4)7、痹证 (4)8、中风 (4)9、眩晕 (5)高血压 (5)10、面瘫 (5)11、痿证 (5)13、癫狂 (5)癫病 (5)狂病 (6)14、颤证 (6)15、不寐 (6)16、郁证 (6)17、痴呆 (6)18、心悸 (6)19、感冒 (6)20、咳嗽 (7)21、哮喘 (7)22、呕吐 (7)23、胃痛 (7)24、腹痛 (7)25、胁痛 (7)27、痢疾 (8)28、便秘 (8)29、阳痿 (8)30、癃闭 (8)31、消渴 (8)32、月经不调 (8)33、痛经 (9)34、经闭 (9)35、崩漏 (9)36、绝经前后诸症 (9)37、胎位不正 (9)38、阴挺 (10)39、带下病 (10)40、不孕症 (10)41、缺乳 (10)43、小儿惊风 (10)44、小儿积滞 (10)45、小儿脑性瘫痪 (10)46、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11)47、瘾疹 (11)48、蛇串疮 (11)49、神经性皮炎 (11)50、斑秃 (11)51、痄腮 (11)52、乳痈 (11)53、肠痈 (11)54、痔疮 (11)55、扭伤 (12)56、腱鞘囊肿 (12)57,目赤肿痛 (12)59、近视 (12)60、耳鸣耳聋 (12)61、鼻渊 (12)62、牙痛 (12)63、咽喉肿痛 (12)64、晕厥 (13)65、虚脱 (13)66、高热 (13)67、内脏绞痛 (13)68、肥胖症 (13)69、戒断综合征 (14)70、慢性疲劳综合征 (14)丄丅×│○△↓※补法:┬泻法:⊥平补平泻:∣三棱针刺血:↓艾条灸:×艾炷灸3壮:△3 温针灸: 拔罐:○皮肤针:※皮内针: 电针:IN 穴注:IM在针灸处方中,上述符号直接在腧穴后面。
中医针灸治疗学记忆歌诀

中医针灸治疗学记忆歌诀中医学考研必然是枯燥的,如何利用有效有趣的方法将知识掌握也是一门学问,下面给带来的是关于中医考研针灸学的口诀,希望对大家有用。
针灸治疗歌诀(一)恶寒发热风寒证,大椎曲池合谷并,能清里热兼解表,暑湿外邪亦参用,头项强痛若明显,风池风府穴不忘,热盛心烦兼尿黄,内关两穴效非常,谵语便秘胃家实,足三里配丰隆治,胁痛呕吐少阳症,支沟阳陵泉共用,气逆而致咳嗽喘,鱼际穴再加少商,倘若过敏荨麻疹,合谷去掉三里增。
大椎、曲池、合谷相配,一切风寒暑湿邪可祛,能清里达表。
大椎属督脉,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统全身阳主表,凡外感六淫之邪在表,皆能疏解。
曲池、合谷乃手阳明原合之穴,主气化而能传导,助大椎而调和营卫,故清里达表。
如果身热自汗,则泻大椎以解肌。
无汗恶寒,则可补大椎以发表。
对虚劳骨蒸、盗汗,有养阴清热的作用。
(二)曲池性走而不守,合谷能升且能散,二穴同为手阳明,上焦风热能清散,头面诸窍若有病,选配各穴效更专,风池头维头晕痛,睛明丝竹目翳生,迎香素髎鼻渊痔,听会翳风耳鸣聋,支沟劳宫治口臭,鱼际可医咽肿痛,龈肿齿痛下关穴,口眼歪斜地(仓)颊(车)针。
曲池、合谷为清热散风之要穴。
二穴属大肠经,曲池行气;合谷升而能散,使轻清之气上浮。
人之头为诸阳之会,耳目口鼻咽喉皆禀清阳上升之气,故和清窍。
合谷配曲池能起清散作用,扫荡一切邪秽。
(三)环跳阳陵调气血,搜风祛湿通经络,二穴俱属足少阳,性能舒筋利关节,诸痹不仁及不遂,腰腿疼痛及痿躄。
环跳、阳陵泉通经络,调气血,搜风祛湿。
两穴均属足少阳经,能舒通宣散。
阳陵泉又是筋会,可舒筋利节。
环跳搜经络之风及四肢风邪,主治中风偏瘫以及诸痹不仁、瘈疭筋挛、腰腿疼痛,环跳合阳陵泉,二穴相应,功效相得益彰。
(四)曲池在肘阳陵膝,具在四肢关节地,清肺走表行气血,舒筋利节能泻里,肝肺气郁胸胁痛,热结肠胃俱可医。
为半身不遂,历节诸痹主方。
曲池、阳陵泉居肘膝之处,皆属大关节。
曲池行气血通经络,清肺走表。
针灸45病处方歌诀

前言:正统歌诀是如此美妙,如果你真的反复吟咏的话。
当我们临床遇到病人的时候,你还有时间把趣味歌诀翻译成穴位吗?呵呵,没有要争谁对谁错的意思。
只是把好的东西供养诸位医生菩萨!针灸歌诀经过修改,自己不断吟咏获益良多。
针灸四十五症处方歌诀一、头痛(四经、寒热湿;肝阳、痰浊、瘀;血虚、肾虚)1.外感头痛:外感头痛肺胆督,百风太列四经分,阳明堂竹内庭谷,少阳外关率足临,太阳天柱后溪脉,厥阴内关太神聪,风寒风门热曲椎,风湿头痛阴陵泉。
2.内伤实痛:内伤实痛胃胆督,百会风池头维总,肝阳太冲太侠溪,痰浊阴陵太阳隆,血海内关膈血瘀。
3.内伤虚痛:内伤虚痛胃胆督,百会风池三里足,血虚阴交肝脾俞,肾虚肾俞溪悬钟。
4.偏头痛:偏头痛寻肝胆疗,外泣风隆太冲率,头维角孙祛头风。
二、面痛(寒热、瘀滞、眼、额、颌)手足阳明足太阳,攒下地谷四风池。
风寒列缺热池泽,淤滞太冲阴交通,眼痛阳白丝竹外,额痛颧髎迎香逢,颊车翳风庭浆颌。
三、面瘫(寒、热、复)手足阳明与太阳,四白阳白鱼腰攒,颧颊地谷昆仑配。
风寒风池热曲池,迎香水沟三里复。
四、落枕(寒、瘀、肩、背)落枕阿是小肠胆,肩劳后悬压痛点,风池谷寒瘀内关,肩痛肩髃加外关,背痛天宗肩外俞。
五、漏肩风(太阳、阳明、三焦、瘀血、气血虚)手部三阳阿是穴,贞前髃髎压痛点,太阳后溪阳明谷,三焦外关谷风邪,内关膈俞气血瘀,三里气海气血补。
六、肘劳(外上、内下、外部)三阳经筋阿是穴,外上三里谷池髎,内下阳谷小海针,鹰嘴外关天井索。
七、腰痛(太阳督脉、寒湿、瘀、肾虚、坐骨神经)大肠委中阿是腰,太阳申脉督后溪,寒湿阳关瘀膈俞,命门肾志肾虚痛。
坐骨神经胆膀胱,脊委阳虚大骨环。
八、痹症(行、痛、着、热)痹症阿是循经配,行痛着热四痹分。
膈俞血海行痹证,关元肾俞痛痹疗,着痹阴陵足三里,热痹曲池与大椎。
九、中风(肝阳、风痰、痰热、虚风、气虚瘀;头晕、尿失禁、复视)(闭、脱)1.中经络(口歪、上下肢不遂、足内翻、便秘)心包督脾经络中,关中三泉水沟泽。
中医执业医针灸治疗思维导图及歌诀

乳癖
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 屋中期乳太足 屋翳、膻中、期门、乳根、太冲、足三里
扭伤
阿是穴、局部腧穴
五官、其他
目赤肿痛
近部、手阳明大肠经、足厥阴肝经 风明谷太太 风池、睛明、合谷、太冲、太阳
近视
局部、远部 承风睛光明 承泣、风池、睛明、光明
耳鸣耳聋
实证 虚证
局部、少阳 会风侠中 听会、翳风、侠溪、中渚 局部、足少阴肾经 听风肾太溪 听宫、翳风、肾俞、太溪
鼻衄
局部腧穴、手阳明大肠经 迎风堂谷三里 迎香、风池、印堂、合谷、足三里
牙痛
阳明经 下车合 下关、颊车、合谷
咽喉肿痛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尺泽关少 合谷、尺泽、关冲、少商
晕厥
督脉 水会三关 水沟、百会、足三里、内关
内脏绞痛
心绞痛 胆绞痛 肾绞痛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中内阴郄门 膻中、内关、阴郄、郄门 胆俞募穴、足少阳胆经 胆俞阳陵日月胆 胆俞、阳陵泉、日月、胆囊穴 足太阴脾经、背俞穴 膀肾中极三阴泉 膀胱俞、肾俞、中极、三阴交、阴陵泉
遗尿
任脉、足太阴脾经、膀胱的背俞穴、募穴 膀胱中极三关元 膀胱俞、中极、三阴交、关元
小儿多动症
督脉、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 四印神内太风 四神聪、印堂、神门、内关、太冲、风池
5、皮外骨伤
瘾疹
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 血膈池谷委三阴 血海、膈俞、风池、合谷、委中、三阴交
蛇串疮
局部阿是、相应夹脊
神经性皮炎
面瘫
局部穴、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四弟和台柱、撩洋车 四白、地仓、合谷、太冲、攒竹 、颧髎、阳白、颊车
2、内科病证针灸
痿证
痫病 不寐 郁证 痴呆 心悸 感冒 咳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临床内科病症识记歌诀
1.头痛:头痛百会风池穴,外感太阳和列缺,内伤实证加头维,虚证则加三里穴。
2.面痛:面痛攒竹四白穴,下关地仓面部穴。
再加合谷风池穴,祛风通络止痛绝。
3.落枕:落枕阿是外劳宫,肩井后溪悬钟从,舒筋通络又活血,落枕病痛疗效绝。
4.肩周炎:肩周炎用肩三针,再加肩前阿是穴,通经活血又止痛,老年肩疾疗效绝。
5.腰痛:腰痛阿是大肠俞,再加委中治疗足,通经活血又止痛,腰痛疾患疗效独。
6.坐骨神经痛:取足太阳和足少阳经穴。
治则:疏通经络,行气止痛。
7.痹症:六大关节部位取穴为主,再加阿是。
治则:通经活络止痛。
8.面瘫:面瘫阳白四白穴,攒竹鱼腰颧髎穴,夹车地仓合谷穴,再加昆仑委中穴。
治则: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以手足阳明,太阳经为主。
9.痿症:上肢:肩髃曲池合谷穴。
下肢:髀关阳陵三阴穴。
治则:祛邪通络,濡养经筋。
10.中风:
(1)中经络:上肢:极泉尺泽内关穴。
下肢:委中三里(水沟)三阴穴。
治则:行气活血,疏通经络。
(2)中脏腑:百会,水沟,内关,素髎穴。
治则:醒神开窍。
11.眩晕:
(1)实证:眩晕实证用百会,风池内关太冲随。
治则:定眩,平肝化痰。
(2)虚证:眩晕虚证用百会,风池三里肝肾随。
治则:定眩,补气养血。
12.痫症:
(1)发作期:痫症百会与水沟,内关后溪涌泉谋。
再加太冲和丰隆,发作时为主穴求。
(2)间歇期:太冲丰隆阳陵泉,间使鸠尾筋缩连,化痰熄风又通络,间歇时期治疗验。
13.不寐:不寐安眠四神聪,神门印堂一起用。
再加申脉与照海,安神利眠疗效宗。
14.郁证:郁证百会与神门,内关水沟太冲寻。
疏肝解郁调神气,治疗郁证各证型。
15.心悸:心悸内关郗神门,厥阴巨阙膻中寻。
安神定悸,心悸各证疗效神。
16.感冒:感冒风池太阳穴,大椎合谷列缺穴。
-----祛风解表。
17.咳嗽:咳嗽主穴肺天突,外感列缺合谷府,内伤太渊三阴交,咳嗽病症皆消除。
(府:中府)
18.哮喘:哮喘肺俞定喘穴,列缺尺泽膻中穴。
——祛邪肃肺,化痰平喘。
19.胃痛与呕吐:胃痛主穴有中脘,再加内关三里全。
若有呕吐加胃俞,胃痛呕吐病症散。
20.腹痛:腹痛下脘三里穴,天枢太冲关元穴。
(可加中脘,三阴穴)—通调腑气,缓急止痛。
21.泄泻:泄泻大肠天枢穴,神阙巨虚三阴穴。
实证(急性):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虚证(慢性):天枢,神阙,公孙,三里。
22.便秘:便秘支沟天枢穴,水道归来丰隆穴。
再加大肠治疗穴,调肠行滞通便绝。
23.癃闭:实证秩边阴陵泉,膀胱中极三阴全。
虚证秩边与关元,三焦脾肾膀胱选。
24.月经不调:月经不调三阴交,气海血海关元疗。
25.痛经:痛经主穴三阴交,实证中极和次髎
..。
虚证气海三里疗。
(次髎为经验穴。
)
26.经闭:经闭关元三阴交,归来合谷肾俞效。
(血枯:归来,关元,三里;血滞:归来,中极,三阴交)
27.崩漏:崩漏主穴三阴交,实证公隐
..关元疗,虚证地机三里海.。
(公孙,隐白,气海)
28.绝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三阴交,肝脾肾腧气海疗。
29.阴挺:阴挺百会三阴交,子宫气海维道疗。
30.带下:带下阴陵三阴交,带脉中极白环疗。
(可加关元)
31.遗尿:遗尿主穴三阴交,膀胱中极关元疗。
32.瘾疹:瘾疹曲池合谷穴,血海膈俞委中
..穴。
(委中又名血郄)------疏风和营。
33.蛇串疮:蛇串曲池合谷穴,再加夹脊阿是穴。
阳明经穴为主穴,清热解毒利湿邪。
34.痄腮:痄腮翳风颊车穴,外关合谷关冲穴。
(可灯火灸角孙穴)---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35.乳痈:乳痈主穴有肩井,期门内关与内庭。
膻中乳根少泽并,逐乳消痈效堪绝。
36.目赤肿痛:目肿精明风池穴,太阳合谷太冲穴。
----疏风清热,泻火解毒。
37.耳鸣耳聋:耳疾实证翳风穴,听会侠溪中渚穴。
虚证主穴有听宫,太溪照海疗效中。
38.鼻渊:鼻渊列缺合谷穴,迎香印堂风池穴。
------清热宣肺,通利鼻窍。
39.牙痛:牙痛虚证下关穴,再加大迎太溪穴。
实证下关和颊车,合谷二间内庭穴。
40.咽喉肿痛:咽痛合谷内庭穴,尺泽少商关冲穴。
--清热泻火,消肿止痛,育阴潜阳。
41.晕厥:晕厥治疗水沟穴,中冲涌泉三里穴。
实证合谷太冲穴,虚证气海关元百会穴。
42.虚脱:虚脱百会素髎穴,神阙关元内关穴。
———回阳固脱,苏厥救逆。
43.高热:高热治疗大椎穴,曲池合谷外关穴。
再加十宣十二井,各种高热均能解。
44.抽搐:抽搐主穴有水沟,内关合谷太冲谋。
(可加筋缩)---醒脑开窍,息风止痉。
45.心绞痛:心绞痛有内关穴,阴郄郄门膻中穴。
再加巨阙为主穴,兼用鸠尾至阳穴。
行气通阳,化瘀止痛。
46.胆绞痛及蛔虫:胆疾胆囊阳陵穴,绞痛肝胆期门月。
蛔虫迎香四白穴,配上鸠尾和日月。
47.肾绞痛:肾绞痛用三焦肾,关元阳陵三阴存。
-----清热利湿,通淋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