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的结构与性能综述

合集下载

碳纳米管及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_邱军

碳纳米管及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_邱军

收稿:2011-04-25;修回:2011-07-18;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9A A03Z528);作者简介:邱军,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E -mail :qiujun @tong ji .edu .cn .碳纳米管及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邱 军,陈典兵(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804) 摘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等性能,广泛用做复合材料增强体,但目前碳纳米管/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考虑了两相材料间的作用,即仅对单一相进行处理而忽略了另一相的改性。

本文从碳纳米管/碳纤维协同增强环氧树脂基体复合材料的思路入手,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将三相材料之间完全有效地联系起来,发挥三者间的协同效应,复合材料的性能可以发生质的飞跃。

关键词:碳纳米管;碳纤维;环氧树脂;三相复合材料引言日本科学家Iijim a [1]在1991年首次发现碳纳米管(CN Ts )。

碳纳米管具有着优异的力学、电性能和热性能,抗拉强度达到200GPa ,弹性模量可达1TPa ,并且具有低密度、高长径比等结构特点,因此成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材料。

碳纤维(CF )具有十分优异的力学性能,同时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抗疲劳、低热膨胀系数、导电导性、电磁屏蔽性优良等。

碳纤维复合材料同样具有其它复合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等领域[2]。

环氧树脂(EP )是一种高性能复合材料基体,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绝缘性能、耐腐蚀性能、黏接性能和低收缩性能。

当前以环氧树脂为基体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应用广泛,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和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凸显了优异的力学和综合性能,那么如何再进一步提高这两类复合材料的性能呢?本文在简要综述碳纳米管和碳纤维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改善的前提下,进一步综述了碳纳米管/碳纤维/环氧树脂三相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可能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纳米材料综述功能材料与应用论文(已处理)

纳米材料综述功能材料与应用论文(已处理)

纳米材料综述功能材料与应用论文(已处理)纳米材料综述摘要概述了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及结构特征, 重点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光谱、催化、光电化学及反应性等化学特性及应用.1、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纳米材料是指颗粒尺寸为纳米量级 0.11 nm, 100nm 的超微粒子纳米微粒及由其聚集而构成的纳米固体材料。

纳米固体材料分为纳米晶体材料、纳米非晶态材料及纳米准晶态材料。

其中纳米晶体材料按其结构形态又可分为四类:1 零维纳米晶体, 即纳米尺寸超微粒子;2 一维纳米晶体, 即在一维方向上晶粒尺寸为纳米量级, 如一维纤维, 一维碳纳米管;3 二维纳米晶体, 即在二维方向上晶粒尺寸为纳米量级, 如纳米薄膜、涂层;4 三维纳米晶体, 指晶粒在三维方向上均为纳米尺度, 如纳米体相材料, 纳米陶瓷材料。

另外, 还有纳米复合材料, 以复合方式不同分为0-0、0-2、0-3 型复合, 即零维纳米粒子分别与纳米粒子、二维及三维材料复合而成的固体材料。

纳米材料科学是现代化学、物理学、材料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系统地研究纳米材料的性能、微结构和谱学特性,通过和常规材料对比, 找出纳米材料的特殊规律, 建立描述和表征纳米材料的新概念和新理论, 发展完善纳米材料科学体系;2 探索新的制备方法, 发展新型的纳米材料, 研究制备工艺与材料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规律, 并拓宽其应用领域。

2、纳米材料的性质2.1、纳米微粒的结构和特性纳米粒子处于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是由数目很少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聚集体。

由于纳米粒子具有壳层结构。

粒子的表面原子占很大比例,并且是无序的类气状结构, 而在粒子内部则存在有序-无序结构,这与体相样品的完全长程有序结构不同。

纳米粒子的结构特征使其产生了小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并由此派生出传统固体材料所不具备的许多特殊性质。

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不同制备方法综述

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不同制备方法综述
UV辅助生长
Choi et.al. JACS 2009,131,14642
直接生长
CNTs的直径与手性控制
合成环对苯结构
Itami et.al. 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10202
CNT “克隆”
Zhang et.al. Nano Lett., 2009, 9 ,1673
Iijima Nature,354,56(1991)
Iijima et.al. Nature 363,603(1993)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 CNTs)
introduction
Su et.al. ChemSusChem 2011, 4, 811 – 81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石墨烯(graphene)
石墨烯 场效应晶体管
introduction
石墨烯纳米片层(含Fe)
Novoselov, et al. Science 306, 666 (2004)
石墨烯水凝胶
Shi et.al. ACS Nano, 2010, 4, 4324
Fan et.al. ACS Nano, 2011, 5, 191
Challenge for CNTs
凝胶法分离
Tanaka et.al. Nano Lett., 2009, 9 ,1497
“透明胶带”法分离
Zhang et.al.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6819
直接生长
CNTs的直径与手性控制
电场辅助生长
Zhang et.al. Carbon 49(2011),2555
DNA辅助的离子交换色谱

纳米材料性能及其应用

纳米材料性能及其应用

纳米材料性能及其应用序号:学号:姓名:选题质量摘要内容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总分摘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等基本概念,综述了纳米材料力学、磁学与电学等方面的特性。

并对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趋势和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关键词:纳米材料;特性;应用;进展;综述。

1前言诺贝尔奖获得者Feyneman曾经预言:如果对物体微小规模上的排列加以某种控制,就能使物体得到大量的异乎寻常的特性,就会看到材料的性能产生丰富的变化。

他所说的材料就是纳米材料。

纳米晶粒中原子排列已不能处理成无限长程有序,通常大晶体的连续能带分裂成接近分子轨道的能级,高浓度晶界及晶界原子的特殊结构导致其力学性能、磁性、介电性、超导性、光学乃至热力学性能的改变。

纳米材料对新材料的设计和发展以及人们对固体材料本质结构性能的认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被科学家们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1,2]。

2基本概念2.1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延生并崛起的高科技,它的基本涵义是指在纳米尺寸范围内研究物质的组成,通过直接操纵和安排原子、分子而创造新物质。

纳米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的认知领域已拓展至原子、分子水平,标志着人类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纳米科技时代的来临。

纳米技术是一门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是现代科学(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现代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高分辨显微技术和热分析技术)结合的产物。

纳米技术在不断渗透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的同时,形成了许许多多的与纳米技术相关的研究纳米自身规律的新兴学科,如:纳米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学及纳米力学等,正是这些新兴学科构成了纳米科技的主要内容。

2.2纳米材料纳米材料1992年国际纳米材料会议对纳米材料定义如下:一相任一维的尺寸达到100 nm以下的材料为纳米材料[1]。

由此可知,纳米材料的几何形状既可以是粒径小于100 nm的零维纳米粉末,也可以是径向尺寸小于100 nm的一维纳米纤维或二维纳米膜、三维纳米块体等。

纳米材料与技术思考题2016

纳米材料与技术思考题2016

纳米材料与技术思考题2016纳米材料简介综述(金、铜和钯纳米晶体样品在XXXX之前的弹性模量明显较低,主要是由于7。

纳米材料的热力学不稳定性表现在8两个方面。

纳米材料具有高比例的内部界面,包括等。

9。

根据原料的不同,溶胶-凝胶法可分为10。

隧道过程发生在。

11。

磁性液体由三部分组成:,和12。

随着半导体颗粒尺寸的减小,其带隙增大。

相应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将向13的方向移动。

光致发光指的是被激发到高能级激发态的电子跳回到低能级激发态被空穴俘获并发光的微观过程。

仅当激发停止并持续发光一段时间时,激发过程中发出的光才为14。

根据碳六边形在碳纳米管中的不同轴向取向,可分为三种结构: 15。

扫描隧道显微镜成像的两种模式是和。

2。

简答题: (每题5分,共45分)1。

简述纳米材料技术的研究方法有哪些?2,纳米材料的分类?3、纳米粒子、微米粒子和原子团簇之间有什么区别?4,PVD制粉原理简介5,纳米材料与粗晶材料的电导(电阻)有什么不同?16,请分别从能带变化和晶体结构上解释7的蓝移现象,以及在化妆品中加入纳米粒子起到防晒作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8,解释纳米材料的熔点降低9,原子力显微镜针尖条件如何影响图像?画一张图来说明1。

纳米科学与技术(Nano-ST):一项刚刚诞生于XXXX时代晚期并正在兴起的新技术是一门研究百万分之10-7到10-9米范围内原子、分子和其他类型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科学。

与此同时,在这个范围内操纵和处理原子和分子的技术也被称为纳米技术2。

什么是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A:纳米材料:组成相或晶粒结构尺寸控制在100纳米以下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称为纳米材料,即在三维空间中至少一维小于100纳米的材料或以其为基本单元形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可大致分为四类:纳米粉体、纳米纤维、纳米薄膜和纳米块体。

纳米材料具有两种含义:在至少一个维度方向上具有小于100纳米的一个维度,例如纳米颗粒、纳米线和纳米薄膜,或者构成整个材料的结构单元的维度小于100纳米,例如纳米晶体合金中的晶粒;第二,尺度效应:当尺度缩小到纳米范围时,材料的某些性质会发生神奇的突变,具有不同于常规材料的优异特征量子尺寸效应。

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在橡胶中的分散性研究

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在橡胶中的分散性研究

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在橡胶中的分散性研究近年来,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作为具有巨大潜力的有机非金属纳米材料,在多领域应用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橡胶是具有最高绝缘性的橡胶,具有杰出的电磁屏蔽性、阻尼性、抗紫外线性等特性,因此,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引入橡胶中作为其填料,已成为新兴的研究方向。

一方面,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添加到橡胶中,可以实现橡胶的性能改善。

首先,随着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含量的增加,橡胶性能的硬度会因为分散体系中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结构之间的作用力而大大增加。

时,加入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后,由于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高热导率,橡胶的热导率也会大大提高,这有利于橡胶材料在高温环境中的使用。

外,由于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具有杰出的抗紫外线性,因此,将这些材料添加到橡皮中可以有效改善橡皮材料的耐光性。

另一方面,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在橡胶中的分散性也很重要。

其主要特点是尺寸小,它们的长度和直径都小于15nm,且具有极高的表面积和可改性性。

果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分散性越好,则它们的性能改善也会越好。

因此,研究人员集中精力研究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在橡胶中的分散性问题。

为了提高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在橡胶中的分散性,研究人员在合成制备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时采用了多种方法。

首先,可以采用共沉淀法,利用交联剂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与橡胶基体共沉淀,从而改善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在橡胶中的分散性。

,可以采用改性水溶性聚合物的方法,利用含水物质的活性基团改性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使它们与橡胶相容,从而更有效地分散到橡胶中。

外,研究人员还可以采用改性外接性聚合物的方法,向碳纳米管和石墨烯表面涂覆外接性聚合物,使其与橡胶具有良好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善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在橡胶中的分散性。

在调控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在橡胶中的分散性方面,研究人员还采取了更多的手段,比如利用有机溶剂调节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可溶性,从而改善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在橡胶中的分散性。

外,也可以采用添加剂和超声提散技术,使液体分散体系更加稳定,从而改善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在橡胶中的分散性。

纳米材料 论文资料

纳米材料  论文资料

TiO2纳米制备及其改性和应用研究进展于琳枫(12化学1班)摘要:二氧化钛纳米管由于新奇的物理化学性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来在制备方法﹑反应机理﹑二级结构及掺杂和应用方面予以综述,并讨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纳米管, 制备, 反应机理, 二级结构0 引言TiO2俗称钛白粉,无毒、无味、无刺激性、热稳定性好,且原料来源广泛易得.它有三种晶型:板钛矿、锐钛矿和金红石型。

TiO2最早用来做涂料。

自从1991年Iijima发现碳纳米管以来,已经用碳纳米管模板合成出各种不同的氧化物纳米管,如SiO2,V2O5,Al2O3,MoO3等,二氧化钛由于其化学惰性,良好的生物兼容性,较强的氧化能力,以及抗化学腐蚀和光腐蚀的能力,价格低廉,在能量转换﹑废水处理﹑环境净化﹑传感器﹑涂料﹑化妆品﹑催化剂﹑填充剂等诸多领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研究结果表明:TiO2的晶粒大小,形状,相组成或表面修饰以及其它成分的掺杂对其性质﹑功能有显著的影响,纳米管的比表面积大,因而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有良好的选择性,可望具有新奇的光电磁性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对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形成机理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予以展望。

1 TiO2纳米材料的制备1.1 气相法TiO2纳米材料的气相合成主要是在化学技术和物理技术上发展起来的。

由于反应温度高。

气相法具有成核速度快、产品结晶度高、纯度高、生成粒子团聚少、粒径易控制等优点。

气相法可以合成各种形貌的TiO2薄膜或粉体:纳米棒、纳米管、纳米带等。

最常使用的气相法是高温溅射沉积法(SPD).Ahonen等用钛醇盐做前驱体。

采用SPD法合成了TiO2纳米粉体和薄膜。

其他的气相制备技术包括:直流电溅射法、高频无线电溅射法、分子束取向生长法和等离子体法等。

1.2 液相法目前制备TiO2纳米材料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各种前驱体的液相合成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原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设备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

碳量子点综述

碳量子点综述

碳量子点综述胡东旭 2014级环境工程卓越班 201475050112摘要:碳量子点(CQDs, C-dots or CDs)是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尺寸在10 nm以下,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化学惰性、低毒性、易于功能化和抗光漂白性、光稳定性等优异性能,是碳纳米家族中的一颗闪亮的明星。

最近几年的研究报道了各种方法制备的CQDs在生物医学、光催化、光电子、传感等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这篇综述主要总结了关于CQDs的最近的发展,介绍了CQDs的合成方法、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在生物医学、光催化、环境检测等领域的应用。

1 引言在过去的20年间,鉴于量子点特殊的性质,尤其是量子点相对于有机染料而言,容易调节的光学性质和抗光降解性质,使量子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如果量子点可以克服造价昂贵、合成条件严格和众所周知的高毒性等缺点,则有望广泛地应用于生物传感和上物成像领域。

最近几年,量子点的研究非常活跃,尤其是关于它在生物和医学中的应用。

量子点一般是从铅、镉和硅的混合物中提取出来的,但是这些材料一般有毒,对环境也有危害。

所以科学家们开始在一些良性化合物中提取量子点。

因此,很多的研究均围绕着合成毒性更低的其它材料量子点来进行,这些替代材料的碳量子点,如硅纳米粒子、碳量子点均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质。

相对金属量子点而言,碳量子点无毒害作用,对环境的危害很小,制备成本低廉。

它的研究代表了发光纳米粒子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 碳量子点的合成大多数的碳量子点主要是由无定形的碳到晶化的碳核组成的以sp2杂化为主的碳,碳量子点的晶格间距和石墨碳或者无定形层状碳的结构一致。

如果没有其他修饰试剂的修饰碳量子点表面会含有一些含氧基团,而含氧基团的多少和种类与实验条件相关。

发光碳量子点的合成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图一),化学法和物理法。

图一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2.1化学法2.1.1电化学法Zhou利用离子液体辅助电解高纯石墨棒和高温热解纯定向石墨(HOPG)于离子液体和水溶液中,通过控制离子了液体中水的含量得到不同荧光性质的荧光纳米粒子、纳米带、石墨等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纳米管的结构与性能综述 摘 要:碳纳米管具有特殊的导电性能、力学性质及物理化学性质等,自问世以来即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众多科学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碳纳米管的理论研究、制备方法以及一些重要性能。 关键词:碳纳米管;制备;性能 中图分类号: Review of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s Abstract: Carbon nanotube have drawn wide attention due to their unique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such as special conductivity, mechanic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ince it wae first prepared.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scientific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some important properties a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Keyword: carbon nanotube; preparation; property 1 引 言 1991年日本NEC的Iijima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检验石墨电弧设备中产生的球状碳分子时,意外发现了由管状的同轴纳米管组成的碳分子,这就是碳纳米(Carbon Nanotube)[1],又名巴基管。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石墨结晶的管状纳米碳材料,分为单壁碳纳米管

(SWCNT)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两种,直径在纳米量级,具有很高的长径比。单壁碳纳米管由单层石墨卷成柱状无缝管而形成,是结构完美的单分子材料。多壁碳纳米管可看作由多个不同直径的单壁碳纳米管同轴套构而成。单壁碳纳米管根据六边环螺旋方向螺旋角的不同,可以是金属型碳纳米管也可以是半导体型碳纳米管。

2 碳纳米管的理论研究 碳纳米管(CNTs)是准一维材料,平移不变性在轴向仍保持,而在圆周方向上受边界条件的约束,所以其布里渊区中电子的波矢在轴向上取连续值,而在圆周边界上只能取分立值。电子的性质与边界形状有关,使碳纳米管成为物性随几何特性变化的材料。早期对其电子结构的研究沿用了石墨模型,指出了CNTs电子结构特征与其几何特征间的内在规律,即所谓的“3n”规则:例如1992年,Mintmir曾用密度泛函的局域轨道方法,得出了具有五度螺旋对称群的无限长CNTs是准导体的结论[2];同时Hamada利用紧束缚方法,并依据Tereff经验势对外场为零时两类高对称的CNTs(椅型和锯齿形)的能带结构进行了计算,预言单壁碳纳米管(SWCNTs)或为金属性,或为半导体性,完全取决于自身的几何参数—直径及轴向螺旋度[3];Saito通过态密度(DOS)的计算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4]。这些模型虽然简单,但是有效地揭示了CNTs电子结构与几何特征的本质联系,一系列实验也证实不同结构的CNTs确实存在金属或半导体型的导电性[5]。 随着切割CNTs和高分辨隧道扫描(STM)技术的具备,人们开始关心有限长度的CNTs的电子结构特性。Bulusheva和Rochefort等人采用半经验PM3的方法研究了有限长CNTs(椅型或锯齿型)的电子结构[6,7] 。他们发现有限长CNTs由于轴向也受到边界限制,影响到能带带隙产生有规律的震荡,随长度的增加带隙很快趋于无限长管的带隙规律。 自然的纳米管一般有封端的帽状结构,管帽上包含了五元环,曲率也较管壁更大,因此管帽部分更具活性,许多反应优先发生在管帽部分,已经有一些理论研究探究了管帽的电子结构特征,Brinkmann等还用拓扑学总结了构造管帽的方法[8,9]。 除了利用单纯碳管的电学特性,其它化学性质也甚为引人注目。CNTs具有很大的管壁比表面积以及中空的结构,人们很自然想到对其进行化学修饰。比如气体吸附,金属吸附,内腔填充等;理论上对这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例如 Kelly等人关于氟吸附的实验和有限长吸附模型的初步研究[10];以及Charles等人采用较新的分层计算方法讨论H/F在有限长模型上的吸附顺序[11];内腔填充的方面,例如Dickey等人研究了I2在管壁内侧的吸附排列模型[12];Sloan等根据STM图象构造了KI的填充模型[13]等等。另外一方面,以CNTs为模板的

其它种类原子替换形成的杂化管也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掺杂B、N、Si等元素,初步的研究发现B、N杂化管在保持石墨状管壁的前提下,其电子结构特性与原来纯碳管差异甚大,其能带结构不再受诸如螺旋度的显著影响[14-16]。

3 碳纳米管的制备 3.1 电弧法 石墨电弧法是最早的、最典型的碳纳米管合成方法。其原理为电弧室充惰性气体保护,两石墨棒电极靠近,拉起电弧,再拉开,以保持电弧稳定[17]。放电过程中阳极温度相对阴极较高,所以阳极石墨棒不断被消耗,同时在石墨阴极上沉积出含有碳纳米管的产物。这种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碳纳米管能够最大程度地石墨化,管缺陷少。但存在的缺点是:电弧放电剧烈,难以控制进程和产物,合成物中有碳纳米颗粒、无定形炭或石墨碎片等杂质,杂质很难分离。经过多年研究,科研工作者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如Takizawa等人利用电弧放电法,通过改变催化剂镍和钇的比例,实现了控制产物直径分布的目的。Colbert[18]等人将一般阴极(大石墨电极)改成一个可以冷却的铜电极,再在上面接石墨电极,这样产物的形貌和结构大为改观,使电弧法再次焕发了青春。 3.2 催化裂解法 催化裂解法亦称为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烃类或含碳氧化物在催化剂的催化下裂解而成。其基本原理为将有机气体(如乙炔、乙烯等)混以一定比例的氮气作为压制气体,通入事先除去氧的石英管中,在一定的温度下,在催化剂表面裂解形成碳源,碳源通过催化剂扩散,在催化剂后表面长出碳纳米管,同时推着小的催化剂颗粒前移[19]。直到催化剂颗粒全部被石墨层包覆,碳纳米管生长结束。该方法的优点是:反应过程易于控制,设备简单,原料成本低,可大规模生产,产率高等。缺点是:反应温度低,碳纳米管层数多,石墨化程度较差,存在较多的结晶缺陷,对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及物理化学性能会有不良的影响。 3.3 离子或激光蒸发法 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的Smalley研究小组首次利用激光蒸发法合成了纳米碳管。此后,激光蒸发法成为制备单壁碳纳米管的有效方法之一[20]。此法在氩气气流中,用双脉冲激光蒸发含有Fe/Ni(或Co/Ni)的碳靶方法制备出直径分布范围在0.81—1.51nm的单壁碳纳米管。该法制备的碳纳米管纯度达70%~90%,基本不需要纯化,但其设备复杂、能耗大、投资成本高。 3.4 其他合成方法 近几年来,科研工作者在改进传统制备技术的同时,探索和研究出了一系列新型碳纳米管的制备技术,其中有水热法、火焰法、超临界流体技术、水中电弧法、固相热解法、太阳能法等。较典型的如:1996年Yamamoto等人在高真空(5.33×10-3Pa)下通过氩离子束对非晶碳进行辐射的方法获得了较纯的纳米碳管。Chemozatonskii等人通过电子束蒸发涂覆在Si基体上的石墨的方法制备了规则排列的纳米碳管。Feldman等人利用电解碱金属卤化物的方法制备了直径为30~50 nm的多壁纳米碳管。在碳纳米管产业化进程中,日本和美国一直处于领先的位置。目前,中国的碳纳米管生产技术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深圳纳米港公司拥有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沸腾床催化热解法生产工艺和装置,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已具备一定规模化生产的条件。

4 碳纳米管的性能 4.1 力学性能 由于碳纳米管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相比SP3杂化,SP2杂化中S轨道成分比较大,使碳纳米管具有高模量、高强度。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CNTs抗拉强度达到50~200GPa,是钢的100倍,密度却只有钢的1/6,至少比常规石墨纤维高一个数量级;它的弹性模量可达1TPa,与金刚石的弹性模量相当,约为钢的5倍。对于具有理想结构的单层壁的碳纳米管,其抗拉强度约800GPa。碳纳米管的结构虽然与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相似,但其结构却比高分子材料稳定得多。碳纳米管是目前可制备出的具有最高比强度的材料。若将以其他工程材料为基体与碳纳米管制成复合材料, 可使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强度、弹性、抗疲劳性及各向同性,给复合材料的性能带来极大的改善。 碳纳米管的硬度与金刚石相当,却拥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以拉伸。目前在工业上常用的增强型纤维中,决定强度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长径比,即长度和直径之比。目前材料工程师希望得到的长径比至少是20:1,而碳纳米管的长径比一般在1000:1以上,是理想的高强度纤维材料。2000年10月,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称,碳纳米管的强度比同体积钢的强度高100倍,重量却只有后者的1/6到1/7。碳纳米管因而被称“超级纤维”。 莫斯科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将碳纳米管置于1011 Pa的水压下(相当于水下18000m深的压强),由于巨大的压力,碳纳米管被压扁。撤去压力后,碳纳米管像弹簧一样立即恢复了形状,表现出良好的韧性。这启示人们可以利用碳纳米管制造轻薄的弹簧,用在汽车、火车上作为减震装置,能够大大减轻重量。 此外,碳纳米管的熔点是目前已知材料中最高的。 4.2 导电性能 碳纳米管上碳原子的P电子形成大范围的离域π键,由于共轭效应显著,碳纳米管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