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合集下载

生理学高分实验报告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生理学高分实验报告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化学感受器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 体中,可感受血液中氧分压和二氧 化碳分压的变化。
肺牵张感受器位于肺泡壁和支气管 平滑肌中,可感受肺部的扩张和缩 小。
呼吸肌感受器位于呼吸肌中,可感 受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中枢和外周感受器的相互作用
中枢和外周感受器之间存在复杂的相 互作用,共同维持呼吸运动的稳定性 和适应性。
02
给实验组家兔分别注射不同浓度的呼吸兴奋剂和呼 吸抑制剂。
03
观察并记录注射药物后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情况, 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的改变。
实验步骤与操作
• 在药物作用高峰期,再次测定家兔的血气指标,以评估药物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实验步骤与操作
4. 数据分析与统计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家兔在呼吸运动参数和 血气指标上的差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相互作用
协同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可协同作用,共同调节呼吸运动。例如,当机体处 于缺氧状态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同时受到刺激,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拮抗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可相互拮抗,共同维持呼吸运动的平衡。例如,当 机体处于过度通气状态时,动脉血氧分压升高可抑制外周化学感受器的活动,而中枢化 学感受器则继续受到刺激,引起呼吸减慢变浅。这种拮抗作用有助于防止过度通气对机
证了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04
本实验为深入研究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提供了有价 值的参考数据,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呼吸生理学的奥
秘。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0标1题
进••一文文步研字字究内内不容容同物种 之•间文呼吸字运内动容调节机 制•的文异同字,内以容更全面
地了解呼吸生理学的 普遍规律。

呼吸兔子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兔子调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呼吸兔子调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观察和分析呼吸兔子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呼吸运动调节。

3.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呼吸肌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进行的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造成的。

呼吸运动调节机制包括呼吸中枢、肺牵张反射以及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反射性调节。

本实验通过观察家兔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呼吸运动,分析呼吸兔子调节的机制。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兔体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张力传感器、引导电极、计算机采集系统、气管插管、注射器、橡皮管3. 实验试剂: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四、实验方法1. 家兔麻醉:使用20%氨基甲酸乙酯进行麻醉,待家兔麻醉成功后,背位固定于兔体手术台上。

2. 分离气管和迷走神经:切开颈部皮肤,分离气管并插入气管插管,分离出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3. 连接实验仪器:将张力传感器、引导电极和计算机采集系统连接好,用于记录呼吸运动。

4. 记录正常呼吸曲线:观察家兔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呼吸运动,记录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

5. 改变呼吸运动调节因素:a. 增加无效腔:将气管插管适当延长,增加无效腔,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b. 切断迷走神经:切断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c. 改变血液中CO2分压:通过注射生理盐水或二氧化碳,改变血液中CO2分压,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6. 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1. 正常呼吸曲线:家兔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呼吸运动呈现规律性,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稳定。

2. 增加无效腔:增加无效腔后,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增加,呼吸张力增强,呼吸阻力增大。

3. 切断迷走神经: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家兔呈现慢而深的呼吸运动,呼吸频率降低,呼吸深度增加。

4. 改变血液中CO2分压:降低血液中CO2分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降低;提高血液中CO2分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增加。

六、实验分析1. 增加无效腔:增加无效腔导致呼吸阻力增大,使家兔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家兔呼吸运动的生理变化,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2. 分析血液中化学因素(PCO2、PO2、[H])对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的影响及调节机制。

3. 探讨迷走神经在家兔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呼吸肌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进行的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造成的。

呼吸中枢分布于大脑皮层、间脑、桥脑、延髓、脊髓等部位,各级部位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呼吸节律性运动。

呼吸运动受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如血液中CO2分压、PO2、[H]等化学因素,以及迷走神经、肺牵张反射等神经调节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兔体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张力传感器、引导电极、计算机采集系统、气管插管、注射器、橡皮管、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3. 实验试剂: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麻醉与固定:将家兔置于兔体手术台上,用20%氨基甲酸乙酯进行麻醉。

待家兔麻醉后,将其背位固定在手术台上。

2. 气管插管:在颈部切开皮肤,分离气管,插入气管插管,连接呼吸传感器。

3. 分离迷走神经:在颈部分离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4. 记录呼吸运动:启动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

5. 观察血液中化学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a. 向气管插管内注入一定量的CO2,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b. 向气管插管内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c. 向气管插管内注入一定量的[H],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6. 观察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的影响:a.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b. 重新连接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在注入CO2后,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均增加,表明CO2对呼吸运动具有促进作用。

2. 观察到在注入生理盐水后,家兔呼吸运动无明显变化,表明生理盐水对呼吸运动无明显影响。

3. 观察到在注入[H]后,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均降低,表明[H]对呼吸运动具有抑制作用。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探究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规律,为相关生理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健康的家兔若干只,呼吸频率计、呼吸深度计、心率监测仪等实验设备。

2. 实验方法,将家兔置于实验箱内,记录其正常呼吸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并监测其心率。

接着通过不同方式的刺激(如运动、音响刺激等)观察家兔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心率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

1. 正常状态下,家兔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40-60次,呼吸深度约为每次10-15毫升,心率约为每分钟120-150次。

2. 运动刺激后,家兔的呼吸频率明显增加,呼吸深度也有所增加,心率也随之加快。

3. 音响刺激后,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均有所增加,但心率的变化不明显。

实验分析。

1. 家兔呼吸运动受到外界刺激的调节,运动刺激和音响刺激都能引起家兔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的变化,说明家兔呼吸运动受到外界刺激的调节。

2.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家兔对不同刺激的呼吸反应不同,表明其呼吸运动调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实验结论。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为家兔在不同环境下适应生存提供了生理基础。

同时,本实验结果也为相关呼吸生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支持。

结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引言:呼吸是生物体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过程之一。

对于家兔这类哺乳动物来说,呼吸运动的调节对其生存和适应环境至关重要。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以增进我们对生物体呼吸系统的理解。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家兔、呼吸频率计、呼吸深度计、氧气浓度计、二氧化碳浓度计等。

2. 实验步骤:首先,将家兔置于实验室的呼吸室中,确保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

然后,使用呼吸频率计和呼吸深度计来测量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

接下来,使用氧气浓度计和二氧化碳浓度计来测量家兔所处环境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

3. 实验记录:记录家兔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以及环境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对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有显著影响。

在较高温度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明显增加,以促进体内热量的散发。

而在较低温度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减少,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

2. 湿度对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也有一定影响。

在较高湿度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增加,以帮助散发体内的湿气。

而在较低湿度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减少,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流失。

3. 氧气浓度对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非常重要。

在较低氧气浓度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明显增加,以增加氧气的摄入量。

而在较高氧气浓度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减少,以避免氧中毒。

4. 二氧化碳浓度也对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产生影响。

在较高二氧化碳浓度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明显增加,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排出量。

而在较低二氧化碳浓度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减少,以避免呼出过多二氧化碳。

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它受到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家兔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以保持体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总结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总结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总结一、引言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是生理学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研究课题。

通过实验探究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还有助于揭示人类呼吸系统的生理和病理特点。

本实验旨在通过调节不同呼吸节律和环境条件来观察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从而探索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家兔呼吸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调节机制。

2. 观察家兔呼吸运动在不同呼吸节律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

3. 探究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健康家兔。

2. 实验仪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呼吸运动测定仪等。

3. 实验步骤:1) 采集基础值:记录家兔在自由呼吸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

2) 调节呼吸节律:通过呼吸运动测定仪调节家兔的呼吸节律,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3) 调节环境条件:改变家兔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条件,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 基础值记录:家兔自由呼吸状态下,呼吸频率为25次/分,潮气量为200ml/次。

2. 调节呼吸节律:当将家兔的呼吸节律调至较快时,呼吸频率明显增加,而潮气量减少;当呼吸节律调至较慢时,呼吸频率减少,而潮气量增加。

3. 调节环境条件:在较高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家兔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减少;在较低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家兔呼吸频率减少,潮气量增加。

五、实验讨论1.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是复杂多样的,受到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周围感受器的共同调节。

2. 调节呼吸节律和环境条件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是明显的,反映了呼吸系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调节性。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调节家兔呼吸节律和环境条件,观察了呼吸运动的变化,并探讨了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家兔呼吸运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深入探究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和生理特点,对于进一步研究人类呼吸系统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兔子呼吸调节实验报告(3篇)

兔子呼吸调节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兔子呼吸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

2. 探讨影响兔子呼吸运动的各种因素,如无效腔、二氧化碳浓度、缺氧等。

3. 分析迷走神经在兔子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4. 掌握气管插管术和神经血管分离术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呼吸中枢节律性活动的反映。

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呼吸运动所发生的适应性变化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呼吸中枢、肺牵张反射以及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反射性调节。

因此,体内外各种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枢部位或通过不同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器材: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流量换能器、CO2气囊、哺乳类动物手术器具一套、兔手术台、气管插管、注射器(10ml、20ml各一只)、橡胶管、纱布、玻钩、手术丝线、麻醉剂、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动物准备:选择健康成年家兔,称重后进行麻醉。

2. 麻醉与固定:按照2ml/kg取麻醉剂戊巴比妥钠,从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麻醉,然后将家兔固定在手术台上。

3. 颈部手术:颈部剪毛,于颈部正中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组织,暴露并分离气管。

在3-4气管环之间切开气管,做一倒T形切口,气管插管后用手术丝线固定,两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4. 连接仪器:将呼吸流量换能器连接在气管插管上,并连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5. 记录正常呼吸曲线:打开计算机,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点击菜单,进入实验/实验项目”,按计算机提示逐步进入呼吸运动”实验项目,记录家兔正常呼吸曲线。

6. 增加无效腔:通过改变气管插管长度,增加无效腔,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7.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使用CO2气囊,向气管插管中注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8. 轻度缺氧实验:使用低氧气体,向气管插管中注入一定浓度的氧气,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9. 剪短迷走神经:剪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家兔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引言:呼吸是生命的基本活动之一,通过呼吸,我们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而家兔作为常见的实验动物,其呼吸系统的研究对于人类健康和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究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为进一步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提供实验依据。

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家兔、呼吸测量仪器、呼吸刺激剂等。

首先,选择健康的家兔作为实验对象,并确保其处于安静无干扰的环境中。

然后,将呼吸测量仪器安装在家兔鼻腔附近,以便实时监测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

接下来,通过给予呼吸刺激剂,如二氧化碳或低氧气体,来刺激家兔的呼吸系统。

记录下刺激前后的呼吸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在给予家兔呼吸刺激剂后,其呼吸频率明显增加,呼吸深度也有所增加。

这表明家兔的呼吸系统能够通过感知外界刺激并做出相应调节,以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家兔的呼吸系统对不同刺激剂的反应程度有所差异。

例如,当给予二氧化碳刺激时,家兔的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较为明显,而当给予低氧气体刺激时,呼吸频率的增加更为显著。

这些结果提示了家兔呼吸系统的调节机制可能与体内化学物质的浓度变化密切相关。

在正常情况下,呼吸中枢通过感知体内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的变化,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以维持酸碱平衡和氧气供应。

当体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或氧气浓度降低时,呼吸中枢会向呼吸肌发送指令,促使家兔加快呼吸频率和增加呼吸深度,以增加氧气摄取和二氧化碳排出。

此外,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情绪和运动等。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当家兔处于紧张或兴奋状态时,其呼吸频率和深度也会有所增加。

而当家兔进行剧烈运动时,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增加更为显著,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家兔呼吸系统的调节机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家兔呼吸系统具有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的能力,以适应不同的刺激和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实验目的 1. 观察血液中P CO
2、P O
2
的改变对家兔呼吸运动(频率、节律、幅度)的影响,
探讨其作用机制。

2.掌握气管插管术
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5~3.5kg,性别不拘。

实验药品20%乌拉坦、1%普鲁卡因、氮气、二氧化碳、50/L哌替啶,250g/L尼可刹米
实验器材手术台、手术器械、Y型玻璃气管插管、橡皮管、20ml和1ml注射器、呼吸流量换能器、气囊、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实验方法 1. 固定呼吸换能器于铁支架上,连接生物信号采集系统通道3.
2. 在系统软件中找到呼吸系统,进入实验信号记录状态,调节仪器参数。

3.家兔称重,按1g/kg体重注射20%乌拉坦麻醉,麻醉速度不宜过快,同时观
察家兔结膜反射、瞳孔大小、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

4.颈前正中切开皮肤6~8cm,钝性分离软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气管。

止血钳
钝性分离气管,下穿结扎线备用。

5.环状软骨下约1cm做倒T形剪口,用棉签除去切口处及气管内的血液和分泌
物。

轻轻将气管插管由剪口向肺端插入,注意不要损伤气管粘膜引起出血。

结扎插管口固定,结扎切口头端止血。

6.记录一段正常的呼吸曲线作为对照,辨认呼气和吸气的波形方向。

开始以下
实验项目:
①用小烧杯置于气管插管开口前,将氮气气囊的导管口平行于气管插管使气
体冲入烧杯。

动物吸入氧分压较低的气体,观察和记录家兔呼吸运动的变
化。

②待呼吸曲线恢复正常后,按照上一步的方法,打开二氧化碳气囊使家兔吸
入二氧化碳分压较高的气体。

观察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呼吸恢复平缓后,
再次给予较长时间的二氧化碳,观察高浓度的呼吸抑制,一旦出现抑制波
形立即关闭二氧化碳气囊,拿开烧杯。

③待呼吸曲线恢复正常后,由兔耳缘静脉注射50g/L哌替啶,注射速度缓慢;
同时密切观察家兔呼吸曲线,一旦出现抑制立即停止给药。

出现严重明显
的抑制波形时,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射250g/L既定量尼可刹米。

观察并记
录呼吸变化,等待呼吸恢复平稳。

7. 整理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

实验结果
实验处理中比较的参数包括呼吸频率、平均呼吸深度和每分通气量,以及通过呼吸运动的波形观察呼吸节律的变化。

比较对象分别为正常呼吸、吸入氮气、第一次注射哌替啶0.4ml、恢复间期、第二次注射哌替啶0.4ml、注射尼可刹米0.8ml、急救后恢复和吸入低浓度二氧化碳这8个时间段内以上各参数的变化情况。

图表 1. 实施各种处理后家兔呼吸频率的变化情况比较
49
75
230
31
38
78
67
85
呼吸频率(次/分)
0.7
1.41
0.06
0.37
0.33
0.23
0.53
1.42
平均呼吸深度(ml/s )
图表 2. 家兔平均呼吸深度的变化和比较
图表3. 家兔每分通气量的变化情况
110.9307
160.1434
40.381140.6599
44.58
73.766
103.4448
160.3949
每分通气量ml
图表4. 呼吸频率与每分通气量的对照比较
图表5. 注射0.4ml 哌替啶后,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情况。

50100150200250呼吸频率(次/分)每分通气量ml
图表6. 注射0.8ml尼可刹米急救后,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情况。

图表7. “陈—施”呼吸样波形
图表8. 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碳,家兔出现呼吸抑制。

1. 家兔吸入含有较高氮气浓度的空气后,呼吸运动加强,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每分通气量均明显升高,呼吸加深加快。

(图表1-4)
2. 呼吸恢复后注射0.4ml哌替啶,呼吸频率急剧上升;相反,呼吸深度、每分通气量却大幅下降。

(图表1-4)
3. 注射哌替啶后,未作任何处理。

家兔呼吸频率、每分通气量和呼吸深度均有小幅回升,但呼吸节律非常不规则。

(图表5)
4. 恢复间期内再次注射哌替啶0.4ml,家兔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后立即注射0.8ml尼可刹米急救。

片刻,家兔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每分通气量均开始快速回升。

但呼吸节律不甚规则。

(图表6)
5. 在注射尼可刹米后家兔呼吸恢复正常的过程中,呼吸运动出现一段“陈—施呼吸”样波形。

(图表7)
6. 家兔吸入低浓度二氧化碳后,呼吸运动加强,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每分通气量均上升,呼吸加深加快。

(图表1-4)
7. 呼吸恢复正常后,开启气囊较长时间使家兔吸入较高浓度二氧化碳,出现呼吸抑制后,立即停止。

(图表8)



讨论
1. 吸入氮气,家兔呼吸运动加强
吸入氮气时,家兔缺氧,肺泡气中P O
2降低,从而导致动脉血中P O
2
下降,刺激外周化学
感受器,通过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呼吸中枢,引起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低O2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的。

低O2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可以抵抗其对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

但在严重低O2时,这种兴奋作用不足以克服对中枢的抑制效应,将导致呼吸障碍。

2. CO2浓度增高,呼吸运动加强
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一定水平的P CO
2
对维持呼吸中枢的基
本活动是必须的。

CO2刺激呼吸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在兴奋呼吸中枢。

血液中的CO2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是化学感受器周围细胞外液H+浓度升高,从而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在兴奋呼吸中枢。

二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看,冲动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肺通气量增加可以增加CO2的排出,肺泡气和动脉血P CO
2
可重新接近正常水平。

但是,当吸入的CO2含量超过一定水平时,肺通气量不能再相应增加,致使肺泡气和动脉血中
P CO
2显著升高,CO2过多可抑制呼吸中枢的活动。

停止释放CO2后,P CO
2
逐渐降低为低浓
度,又再次刺激呼吸中枢引起较强的呼吸运动,之后恢复正常(图表8)。

3. 注射哌替啶及尼可刹米急救
哌替啶可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从而抑制呼吸。

尼可刹米可选择性地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和颈总动脉和主动脉化学感受器,是呼吸加深加快。

同时,尼可刹米也能提高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直接对抗哌替啶的抑制作用。

注射尼可刹米过量时可有不良反应,实验中观察到家兔在一次性注射0.8ml尼可刹米后,出现心律不齐、肌肉抽搐等症状。

本次实验课内容仅涉及由外界吸入气体直接改变肺泡气、动脉血液P O
2、P CO
2
和静脉注
射中枢抑制药物对呼吸运动的影响,而其它可以对P O
2、P CO
2
造成影响的因素未作探究,
比如呼吸无效腔的改变。

此外,有关呼吸运动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也可进一步探究。

例如,O2、CO2对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有无选择性?颈动脉体、主动脉体的传入神经是否不同?切断迷走神经对外周化学感受器及对肺牵张反射传导
途径的影响如何?学生实验室的条件可以解决这些疑问,只是课时上受到限制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