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相和》教学课例

丰宁一小杨亚城

一、概述:

《将相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第18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二、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

2、跨越式试验提倡的“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理念。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

1、通过朗读,概括故事内容,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

2、以拓展阅读的方式丰富语言积累,深化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顾大局、识大体的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品德。

教学重点:

1、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

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蔺相如和廉颇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四、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利用多种方法学习记忆了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生经过课前预习,课上对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了解了故事的梗概,为第二课时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做好了准备。

2、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3、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学生思维活跃,朗读能力强。

五、教学策略

1、用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这种方法。问题的产生,将是学生探究课文的主要方向。

2、在角色体验中感受言语的艺术。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角色体验的言语场景,让学生在读、议中学习表达技巧,领悟表达智慧。

六、资源准备

1、人教版教材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2、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流程图:

(一)复习导入:找准矛盾焦点,形成探究主题——(二)品读课文:

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三)精析人物:深入人物角色,提升人物精神

(四)拓展阅读:《景阳冈》——(五)课堂小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六)作业:开放的作业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八、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板书课题) 《将相和》。

2、复习导入:聊课文内容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将相和》的内容,那么我有两个问题想问问大家。

✍课文中的“将、相”分别指的是谁?

②文章主要围绕哪个人物,讲了哪几个小故事?(在聊天中,相机引出:“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课文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设计意图:以简要概括的方式直接切入课文主题,营造省时高效的课堂。

二、学习新课

一:找准矛盾焦点,形成探究主题

1、题目是《将相和》,那肯定有不和的时候,为什么不和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廉颇在蔺相如被封为上卿后是怎么说的?

2、生读文,找到第十六自然段廉颇说的话,指名读。课件②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3、小结:在廉颇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大功臣。而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没有什么能耐。那么蔺相如仅仅是“靠着一张嘴”而官至上卿吗?课件③这就是咱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4、请同学们从“完璧归赵”开始,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蔺相如的语言描

写,看看他到底“有什么能耐”,将自己的体会在相关的句子旁作好批注。

课件④自读提示。

(板书:能耐?)

设计意图:用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紧扣课文题目,以“和”引出“不和”,然后再借着廉颇的牢骚,引导学生去文章中探究蔺相如的“能耐”,并作好批注。“蔺相如有什么能耐,仅仅是“靠着一张嘴”而官至上卿吗?”这一问题的产生,将是学生探究课文的主要方向。此问题在品读前提出,既给了学生学习任务,也为下面的教与学做好铺垫。

二: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

我们先来看看“完璧归赵”这个故事。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到描写蔺相如(面见秦王)说的话,做上记号。

(生自由读文,找出: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2、交流体会,相机引导。

你觉得璧有毛病吗?你能找到相关的证据吗?

(体会“无价之宝”成语的含义。)

(1)、既然璧这么珍贵,那就是蔺相如在说谎了?到底是不是这样?来让我们找到当时的背景来谈一谈。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2)、小结: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蔺相如说璧有毛病,这是在说谎吗?你能体会出什么?

(蔺相如机智、聪明……)

(3)、指导朗读:让我们机智聪明地读出“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3、让我们接着交流你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

(1)第二句,蔺相如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理直气壮是什么意思?蔺相如为什么能够如此理直气壮?(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2)导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