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艺术之美
浅论形式美与艺术美

而在于如何表现。形式 美是 由艺术家借 助美术的语言从现 实生活 中提 炼出事物 本身所具有的 美。所 以, 我们要在设计创造过程 中, 创作 出 能够i  ̄ . m - 4 f ] 产 生心理上的快 乐和心灵上感动 的东西。
【 关键词 】 形式美; 艺术美; 法则; 区别
美, 在 生活 中厂泛 存在着 。设 计艺术 中的 形式美 , 更 直观 , 更形 象, 更 有效 地 传 达 了人 们对 于 美 的认 识 , 人 们 对美 的 概 括与 表 达 。 那 么何 为形 式 美 、 艺 术美 呢 ?本文 从形 式 美与艺 术美 的概 括 、 艺 术 美 的产 生及形 式美 的法则 、 艺术 美和形 式美 的不 同 3 个方 面来 探讨 形 式美 对艺术 设计 的重要影 响和具体体 现 。
、
形式 美与艺 术美概述
形 式美是一种 具有相对独 立性的审美 对象 。 它是 自然界中色 彩 、
线 条、 形体 和声 音等各 种感 性因素 有规律 的组 合起来 所呈 现的 审美 特性 , 经过人类长 期的 生产劳动 实践 , 即审美 创造及 审美欣赏活 动的 基础 上形成 并发展起采 。首先 , 人类在活 动过程中 , 通过对对象 和活 动 本身各 种形 式特征 的不 断认识 和反 复比较 , 逐渐 形成和 发展 出人 所特有 的对于 形式的要 求和把握 能力 ; 其次, 在人类 活动 ( 包括 审美 活动 )中 , 对 象本身所 具有的各种 形式 因素 及其不 同的组合关 系 , 因 其 日益明 显地体 现 了人的 生命需 要和 情感色 彩 , 越来 越直 接地 呈示 出人的 生命运 动规律 , 从而 日渐 具体地 成为 一种满 足人 的生命 和情 感 的存在 。形 式美是历 史文化积淀 的成果 , 是与 人相关 的。 艺 术 美是 指各种艺 术 作品所 显现 的美 , 包 括艺 术 内容 美和 艺术 的 形象美 。人 们感受 到的艺术作 品的美 是通过对艺 术形象 的欣赏来 实 现的 。众所 周知 , 任 何艺 术形 式不能 脱 离艺 术形 象的描 绘而 独立 存 在 。艺 术作品中 的艺术形 象是根据现 实社会 生活中的现 象用艺术 的语 言概括 创造的 丰富多彩 的具体生动 图画 。我们 不能错 误的认 为 艺 术形 象仅 就是人 物形 象 , 生 活中 的自然风 景 、 欢 乐的 气氛 、 生活 中 的情趣等 等, 都可 以是艺术形 象 。所 以, 艺术美 是艺术作 品通过艺 术 三、 艺 术美与 形式美的不 同 形 象的感 性体现 , 表现 在所有 艺术作 品中的美 , 其中包含 了一定的 审 艺 术美 涵盖 了 形式 美 。艺 术美 是 指经 过人 的 主观 塑造 后 把自 美 目标 、 审 美实践要 求的指引 , 运 用美的规律 创造出 的综合美 。 然的物 象艺 术处理 , 从而 达到美 观的 效果 。形式美 是上个 世纪 九十 二、 艺 术美 的产生及 形式 美法 则 年代 吴冠 中融 合 中西 画的 审美观 而 提 出具有 独特 的现 代审 美观 念 设计 艺 术 中的艺 术 美是 由艺 术 家通 过美 术 的语 言元 素和 语 言 形式的 一种艺术 美感 。艺 术美不是 同等于现 实中的 “ 漂 亮 ”和 “ 好 规则创 造出 的艺 术所特 有的美 , 是 通过对 现实物 象运 用艺 术语 言 进 看 ” , 而是通 过特 定的美 术现象 表现 出来的 艺术 自身的 “ 美” 。除了 行再创 作后 产生 的形象 给予观 者 以心灵 共鸣和 美的感 受 , 相 对于 现 艺术 美之 外 还有 形式 所传 达 出的美 , 即形式 美 , 它 不 仅包 含在 艺术 实生 活 , 也 称为 “ 第二 自然 ” 。一般来 说 , 设计艺 术中 的艺术 美是 通 美中 , 其 本身也 是具有独立 的审美 价值 。 过内 容 与形 式两 个 方面 的统 一来 实现 的 。艺术 美 强调艺 术独 立 于 艺 术 美—— 无论 哪 种艺 术 形 象 , 它们 都 不 是与 生活 完 全 等 同 现 实生 活中 自身 所特 有 的美 , 这种 美 我们 也许 直接 可 以看到 , 也 许 的 , 而是 艺术 创作 者利 用美 术 特有 的艺 术语 言 , 并 按 照美 的规 律和 看不 到 , 它是艺 术 家通过设计 作品提 示出来的 。 法则 对 现实 生活 进行 筛选 、 集中、 概括、 综 合 以至 改造 的结 果 , 反映 艺 术家在 发现 美的过 程 中创造 出 了符 合人们 视 觉上美 的形 象 , 了艺 术家个 人和 时代 的精神与 审美 理想 。因此 , 人们称 这种综 合 了 而这 种 美的 形象 创 造要 遵循 美的 规律 和 法则 。其 中 , 变 化与 统 一 、 主观 与客观 、 个 人审美 与时代精 神的艺术形 象为 “ 典型形 象 ” 或“ 艺 对 比与和谐 、 对 称与均 衡 、 比例与 尺度 、 节奏与 韵律 等形 式美法则 起 术典 型 ” , 又根 据它与现 实生活 的关系而称 之为 “ 第二 自然 ” 。 四、 结 语 着 至关 重要 的作用 。 变化统一是自然和人类的生存法则 , 也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纵观 艺 术 美不 在于 表现 什 么 , 而 在于 如何 表 现 , 用车 尔尼 雪夫 斯基 世界 , 没有变化就不可能有发展和生命; 没有统一就没有规律, 也就没有 的话 说 , 艺术 美 不在 于描 绘一 张美 丽 的面 孔, 而 在于 美 丽地描 绘一 变化 , 最终结果只能是世界混乱与衰亡 。所以, 变化统一是客观事物所 张 面 孔。而 形 式美是 由 艺术 家借 助美 术 的语 言从现 实 生活 中提 炼 具有的特有属性 , 无法改变 。变化统一的形式美法则在艺术1 乍 品中会便 出事物 本身所 具有 的美 , 所以, 我们 要在 设计创 造过 程中 , 创作 出能 人感到作品所呈现的事物具有层次性 , 丰富多彩而有秩序 。变化统~的 够让人们 产生心理 上的快 乐和心灵 上感动的 东西 。 形 式美法则涵盖 了比例、 尺度 、 对称、 均衡、 节奏 、 联想、 意境等因素 。 比例 与尺 度是艺 术作 品形 式结构 中不 可或缺 的一 部分 , 有 关 比 【 参 考文献 】 [ 1 ] 刘 书成 , 夏之 放 , 楼 昔勇 等著 . 美学基 本原 理 . 上海 人 民 例美的法则比较公认的是古希腊时发明的黄金比率 1 : 1 . 6 1 8 , 这个 9 8 8 . 比率具有标 准美的感 觉 , 人们将近似这 个比例关 系的 2 : 3 、3 : 5 、5 : 8 出版 社 , 1 [ 2 ] [美] 凯 ・ 埃・ 吉 尔伯 特 . 历代 论画名 著汇编[ M] . 北 京: 都认 为是 符合 黄金 比率的 , 能够让 人们 在心理 上产 生比例 美感 的比 0 1 0 . 例 。如 文艺 复兴 时 期艺 术巨 匠米 开 朗基 罗的 雕塑 《 维 纳斯 》 的上 文 物 出版 社 , 2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
而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更是体现了华夏文明的精髓和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本文将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探讨其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
一、章法的概念和重要性章法是指书法作品的结构和布局,是书法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了字的排列、大小、空间、形态和比例等方面,是书法作品的基本组织形式。
章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书法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艺术价值。
在书法艺术中,章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好的章法可以使整个作品呈现出流畅、统一、和谐的美感,同时也能够表达出书法家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
相反,一个糟糕的章法不仅会影响到作品的美学效果,还可能使整个作品失去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章法是书法艺术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书法的创作和欣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章法之美的表现形式在书法艺术中,章法之美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其美感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 字形的大小和布局书法作品中的字形大小和布局是章法之美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书法作品中,要根据作品主题和整体氛围来确定字的大小和布局,使得整个作品视觉效果和美学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
字形大小和布局的合理安排也能够体现书法家的创作功力和审美情趣。
2. 字与字之间的间距和相互关系书法作品中的字与字之间的间距和相互关系也是章法之美的重要表现形式。
间距的大小和布局的合理安排能够使整个作品看起来更加通透和自然,同时也能够表现出书法家的细致和用心。
而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则能够体现出书法作品的整体氛围和意境,为作品增添更多的艺术魅力。
3. 纸张的利用和整体形式的统一在书法作品中,纸张的利用和整体形式的统一也是章法之美的重要表现形式。
艺术家要充分利用纸张的空间,使书法作品呈现出舒展自然的风采,同时要注重整体形式的统一,确保整个作品在布局和形态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协调和谐一致。
这些表现形式都体现了章法之美在书法艺术中的独特魅力,以及对于书法作品整体艺术效果和审美价值的重要影响。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章法是指在书法作品中,字、行、段、页之间的布局和排列方式。
它是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书法审美价值的重要方面。
章法之美是指艺术家在布局和排列中所展现出的秩序、和谐和美感。
章法之美体现在多个方面。
章法能够提升作品的整体效果。
通过合理的字、行、段、页的布局,可以使得作品形成整体的统一感,增强视觉冲击力,让观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一个好的章法能够使作品的形式、内容、情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深远的艺术感受。
章法能够表现出作品的节奏和韵律感。
通过字的大小、间距、形态等的合理搭配,可以形成有规律、有层次感的布局,使得作品在视觉上有一种递进、起伏的感觉。
艺术家可以通过章法的运用来调整作品的节奏和韵律,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和流畅感。
章法还能够体现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不同的章法布局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运用大字、拖行、断句等特殊的章法布局,可以增强作品的庄重感和肃穆感,体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严肃主题;而采用流畅、舒展的章法布局,则可以表达出欢快、活泼的情感。
章法之美还体现在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中国传统书法中,有许多古籍和经典著作对章法的布局有着独特的要求和规范。
艺术家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技巧,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章法也可以通过与其他艺术语言,如绘画、摄影等的融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章法是书法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升作品的整体效果,表现出作品的节奏和韵律感,体现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同时也能够体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章法之美在于它所带来的秩序感、和谐感和美感,通过艺术家的独特搭配和创造,让作品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一、章法在书法中的作用章法是一种结构性的安排方式,是规定书写步骤、停顿、形式变化以及整个作品布局的规范。
它具有以下几个作用:1、为字形的产生和展现提供条件。
章法是书法创作最基本的限制和规范,它是决定作品字形产生和呈现的结构,是书法创作基本的创作条件。
2、规范书写的流程。
章法将书写过程规范化,有助于书写者按部就班地完成整个作品,避免产生横斜歪歪的作品,保证字形的整洁规范。
3、增强作品的美学感染力。
章法合理的安排可以使整个作品在结构性上合理布局,提高书法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4、表现书写者的个性。
章法与笔墨、气韵共同构成书法作品的呈现方式,不同书法作品的章法表现出的是书写者的特定个性和创作风格。
二、不同章法对书法作品的影响章法不仅仅是规范和布局,更是艺术表现方式,不同的章法对书法作品产生不同的影响。
1、正格章法。
正格章法是书法创作中最基本、最朴素的章法,它就是规定在一定的纸面范围内按一定的字数排列直行的字体组合。
正格章法的特点是结构合理、秩序井然,字形规范端正、整洁美观。
正格章法多用于封画、大字帖等正式场合。
2、静心章法。
静心章法是一种自然而欣赏性很强的章法,它注重自然、灵动、自由、简练,以形象的造访展现书写者精神的深度和境界。
静心章法变化多样,构图灵活,富有情趣、节奏感和空灵感,适用于注重自然、人文情感的时尚书法。
3、奇趣章法。
奇趣章法是书法创作中对章法最独特的一类,它主要突出风格、造型上的奇巧玄妙、意境深化的手法,创造一种具有独特格调以及自然韵律的情趣性的美。
奇趣章法的特点是变化多样、奇幻、有趣。
4、跳脱章法。
跳脱章法注重形之造访、气之留难,它的特点是不拘一格,随心所欲,有时是不想圆通的性格和约束,有时则是为了表达某种特殊的情感内涵而破坏、乱序排列,目的是达成精神和感情的净化,突出作品的表现力。
在书法创作中,良好的章法不仅是对字形形态的规范,更是对书写者思维导向、意境表达的体现。
浅论艺术之美

艺术 品作 为艺术 家结合其 经 历 ,具体 的社会意识形 态而生 产
出来 的 消 费 品 ,除 r反 映 r上 述
说 , 学 科 学 的 埘 象 足 文 学 ,f 文 f l j 足“ 文 性 ” 就 是 使 一 部 作 品 成 , 为 义 学 作 品 的 东 I 。 在 这 , , 【 i 形
i 符 号 等 冈 素 的 看 法 。 结 构 主
义 胛 论 家 巴 尔 特 也 f 的 义 l
为作 一 铺的形式 高于一切 ,现 在我
们 要 讨 论 的 仅 足 形 式 所 带 给 我 们
小 M 于 内 容 的 荚 学 感 悟 ,从 文 学
列 分明 的人 物 台词 等因 素一 样 。 它 们 承 载 整 个 作 品 的 主 题 内 和心 魅 。举 例说 , J 欧 ・ 利 的
《 人 者 》 , 明 威 则 运 川 r极 杀 海 度 克 制 的 客 观 叙 事 角 度 ,从 而 允
满 张 力 地 表 现 f 每 个 人 物 性 格 的 l I
所说 的作 者的具体, L活和社会 现
实 等 想 主题 之 外 ,也 给 人 们 留 下 r许 多 珍 贵 的 艺 术 形 式 ,这
是如何讲 义学作 品的形式 ,从形
式 巾 盘1 屯 发 作 品 的 深 刻 意 蕴 。 I 何 似 如 果 纯 的看 形 式 为 我 f 描 ’ 『 】
的 关 学 意 蕴 践 活
动 。 r 今 来 作 家 杠 运 J 文学 肜 t J 式 进 行 作 . 创 造 的 时 候 , 河先 考 1 ^
学 教 育
浅 论 艺术 之 美
回 杨 沣
内 容 摘 要 : 文 从 文 学形 式 的 最基 本 作 用 入 手 , 合 部 分 形 式 主 义 文 论 和 美 学 原 理 , 散 阐释 了作 为 文 学 本 结 发
浅论艺术设计的情智美

于“ 体验真 实一 感受酝酿一 艺术 的真实” 的过 程, 结果未 必全 然是
本 来 的 面貌 , 而 转化 为可 以指 认 的 , 又 不 完全 与 自然 相 同 的形
态。因此, 在 斯塔克 的F e l i x空间里 , 椅 背套 嵌 的笑容就是 对画框
物质 形 态 的 意 象表 现 。
理论 研究
AR T EDUC AT 1 ON RESEARCH
画 的形 式装裱起 来 , 意外地 凸显 出奇异 的观感 , 加上感 应设 置 、 触
摘
要: 艺术设 计作 为现 代科技 和 艺术结合
屏操作 等科技 手段 , 为静 态的作 品增 添 了活 泼的人机 交互环 节。 这一装置形 式的另类感和新奇感更 影响着观众 的审美心理 , 使作 品的思想和观 念在观 者 的参 与 中完整 呈现。 当动态屏幕 与静 态
包 括 以下 三 个 方 面 。
一
样 被虔诚地 陈列起 来 , 从 而在 心理上令 服装成 为被观 赏、 被 尊
重 的艺术作 品。此 空 间的设 计概念就 在于运用 空间的暗示和形
态 的联 想 , 把人 们逛美 术馆 时的感 受 、 经验及行 为 带入 服饰零 售 店 的空 间。在 这 里 , 画框 形态被 符 号化地 抽象 为简 洁有 力 的钢 框、 钢 索, 与服装相互 映衬 , 画框语 言也意象化地被诠释 为艺廊观 展 的抽 象感受。 与此 同时, 几何 画框 的利落形态被 当做 空间分 隔
种 纯 粹 的 商 业设 计 。 因为 绝 大 多数 艺 术 设 计 的
再者, 画框 的意象更是 一种对 “ 观 展” 的体验 , 画框 的形体 则
可 以抽象为 几何“ 线” 的规 则搭建 。这 在设 计师沈 志忠 台湾 宜兰 口陈艳 梅
艺术与美的演讲稿
艺术与美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艺术与美的话题。
艺术与美是人类文明的灵魂,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让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艺术。
艺术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是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艺术家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创作,将他们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和情感表达出来,让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这个世界。
艺术的多样性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到了更多的美好,不论是音乐、绘画、雕塑还是舞蹈,都能够给我们带来愉悦和启发。
而美,是艺术的最终目的和最终归宿。
美是一种完美的状态,是一种令人心驰神往的境界。
美可以存在于任何事物之中,可以是一幅画作、一首音乐、一段舞蹈,也可以是一片风景、一件手工艺品、一种情感。
美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让我们对世界充满希望和热爱。
正是因为有了美,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如此令人向往。
在现代社会,艺术与美不仅仅是我们生活中的陪衬,更是我们精神世界的滋养。
它们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找到片刻的宁静和放松,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之中找到一丝温暖和安慰。
艺术与美不分国界,它们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是连接世界各地人民心灵的桥梁。
最后,让我们共同珍惜艺术与美,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一些美好的事物,多欣赏一些美丽的景色,多倾听一些动听的音乐,多感受一些温暖的情感。
让艺术与美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光彩。
谢谢大家!。
艺术与美的探索演讲稿
艺术与美的探索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话题是艺术与美。
艺术是人类
灵魂的表达,美是人类心灵的追求。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变革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艺术与美来引领我们前行。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艺术。
艺术是人类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的
产物,是对情感和理性的表达。
艺术家们用他们的创作,让我们看
到了不同的世界,感受到了不同的情感。
艺术家们的作品,如同一
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渴望。
正是因为有了
艺术,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接着,让我们来谈谈美。
美是一种情感,一种追求。
美是我们
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
美是我们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更需要美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
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艺术与美,是人类文明的灯塔。
它们引领着我们前行,让我们
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保持乐观和勇敢。
正是因为有了艺术与美,我们
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价值。
最后,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艺术与美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欣赏艺术,感受美的存在。
让我们用心去创作,用心去追求美。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摘要】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通过艺术家对书法作品的布局和结构进行精心设计,展现出一种美的秩序和和谐。
章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书法演变过程,而在书法艺术中,章法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章法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分为不同的形式,如横平竖直、左右对称等。
章法的运用对书法作品的整体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美感。
在书法艺术的发展中,章法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书法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体现了艺术家对于结构和秩序的精准把握,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关键词】书法艺术、章法之美、起源、作用、分类、影响、地位、探讨、发展、结论1. 引言1.1 探讨书法艺术的章法之美书法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书法章法作为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探讨书法艺术的章法之美,不仅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书法艺术的内涵和魅力,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书法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书法章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起初是为了规范书写字体的布局和结构,使之更加整齐美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章法逐渐演变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成为书法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在书法艺术中,章法扮演着统领全局的重要角色,它不仅影响着字体的布局和结构,更体现了书法作品的整体美感和艺术价值。
不同的章法形式可以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为书法艺术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书法章法在书法艺术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不仅是书法作品的灵魂所在,更是书法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石。
通过深入探讨书法章法的美感和价值,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书法艺术的魅力,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2. 正文2.1 书法章法的起源书法章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最早的书法章法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当时的文字还未完全规范化,书写方式也相对简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书法章法逐渐演变并完善。
浅论艺术中的优美
而 且 生 动 地 体 现 了一 个 时 代 的 精 神美 ,给 人 以无 穷 的遐 想 。 由此 可 见 ,艺 术 中 的 优 美 , 不 仅 有 画 面 本 身 的 和 谐 统 一 ,还 有艺 术 品 内容 与 形 式 的 和谐 统 一 , 进而 体现 了 审美 ( 创 造 与欣 赏) 主体 与客体 ( 生 活 客 体 与 艺 术 品 客 体 ) 的 和 谐 统 一 。 这 全 面 的 和 谐统 一 当然 是 “ 无 以名状 ” 的 , 无 怪 乎 ,其 情 感 的 真 挚 、深 沉 、 温柔令人 “ 眼 泪 直 涌 ” 了 。 艺 术 中 的优 美 不 愧 为 社 会 生 活 与 自然 事 物 中优 美 形 象 的集 中体 现 。 艺
这 女 人 编 着 席 。不 久 ,在 她 的 身 子 下 面 就 编 成 了一 大 片 。 她 像 坐 在 一 片 洁 白的 雪 地 上 ,也 像 坐 在 一 片 洁 白 的 云 彩 上 。 她 有 时 望 望 淀 里 , 淀 里 也 是 一 片 银 白 的
当代 女作家 宗璞在 《 西湖 漫 笔》 中 谈 过 她 欣 赏 与 理 解 艺 术 作 品优 美 时的 体验 :
地 ”和 “ 新 鲜 的 荷 叶 和 花 香 ” 又
显 得 那 么 清 幽 。 这 一 片 极 端 优 美 的 景 色 最 恰 地 衬 托 出 了 水 生 妻 那 水 晶 般 透 明 纯 洁 的 心 灵 和 她 对 丈 夫 深 沉 温 柔 的 蜜 意 。这 里 ,社 会 事 物 的 优 美 与 自然 界 的 优 美 ,被 作 家 的情 思巧 妙 的融 合在 一 起 , 集 中体 现为 艺 术 中 的美 。 艺 术 作 品 中 表 现 出 来 的 艺 术 家 的 审 美 理 想 ,也 可 以 成 为 艺 术 中 的 优 美 。 东 晋 时 期 的 田 园 诗 人 陶 渊 明 在 B 花 源》 里 就 描 绘 了 个 与世 隔 绝 的理 想 世 界 ,那 里 : 土 地 平 旷 ,屋 舍 俨 然 ,有 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艺术之美
作者:杨洋
来源:《文学教育》2010年第09期
内容摘要:本文从文学形式的最基本作用入手,结合部分形式主义文论和美学原理,发散阐释了作为文学独特特征的文学性,并浅谈了文学的形式给文本接受者带来的审美感悟。
关键词:文学性文学形式审美
艺术品作为艺术家结合其经历,具体的社会意识形态而生产出来的消费品,除了反映了上述所说的作者的具体生活和社会现实等思想主题之外,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形式,这些抽象的非内容构架同内容一起,为欣赏者和创作者构建了一种沟通交流的审美方式,它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但并不是说我们认为作品的形式高于一切,现在我们要讨论的仅是形式所带给我们不同于内容的美学感悟,从文学的方面来具体看。
文学作为具有审美特征的以特定语言形式为结构的意识形态,当被加工成为文学作品时,其内容生成的同时也形成了区别其他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这就是语言的形式构架。
当我们看到一篇叙事作品时,立马会想到它的叙述方式,语言如何运用,故事情节安排等情况。
就像雅各布森所说,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在这里,形式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结构,而是被视为文学的标志性特征而进行研究了。
那么文学形式所带来的独特欣赏,它的具体美学意蕴又体现在哪呢?形式是文学作品的最基本的构架,就如诗歌不能离开节奏、语义、隐喻;小说离不开情节、语境;散文离不开相对松散自由的表达方式;戏剧离不开排列分明的人物台词等因素一样。
它们承载在整个作品的主题内容和思想。
举例说,在欧·亨利的《带家具出租的房间》①中,事件情节结合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迅速展开,用惊人的结局来完成小说要带给我们的淡淡的象征意味。
在小说《花园余影》中,作者也运用了情节的转化,让读小说的人参与进了小说人物行为事件之中,从而打破了一般的叙事方式。
《杀人者》里,海明威则运用了极度克制的客观叙事角度,从而充满张力地表现出每个人物性格的特点与整个文章的意味。
这些例子都表明,作品如何表达思想感情都不可能离开文章的形式来谈。
卡西尔在《人论》中否定纯粹依赖感性感情来进行艺术创作这个观点②,体现出还应该注重形式语言符号等因素的看法。
结构主义理论家巴尔特也在自己的文学研究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语言符号的研究方法,为现代的叙述学注入了独特的观点。
形式主义文论经历了从俄国形式主义到新批评,再到结构主义三个阶段,其中虽然各个理论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和方法论的差异,但它们始终坚守的仍是大的方向形式结构性,即把研究的焦点聚集在形式结构上,从而使人们深化了形式结构的研究,丰富了人们对形式的看法。
在这些文论中,理论家专注的是如何讲文学作品的形式,从形式中如何生发作品的深刻意蕴。
但如果单纯的看形式为我们描写的美学意蕴,则应该从美学方向来进行逐步扩展。
文学的形式常常体现于一些比例、节奏、韵律、秩序、和谐等因素,而当这些因素伴随着作品进入读者视野之后,会让读者产生某种心灵或身体上的相对愉快的审美感受,从而产生美感愉悦。
这种愉悦常常体现在心理上,和阅读者的人生阅历,社会实践等方面形成了不谋而合的结合点。
假如一名内心抑郁悲观的读者在面对一篇充满颓废色彩的作品时,内心的认同和通过作品无意识发泄出来的悲观情绪,就会让这一人一物契合得更加紧密,并生发出读者赞同的颓废美感。
而当一个乐天主义者在遭遇到这样的读本时,则不会不由自主地深陷其中,而是会积极的摆脱这种语言、思想带给自己的说服力,以一种乐观的心理背景来判断和接受。
而这两者之间是不可能相切的,因为他们之间没有找到同质点。
由此看来形式的采用怎样让人觉得是一种美感或一种审美愉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接受者的心理状态,社会实践等诸多因素,而这点却又是作品的本体部分形式不能左右的,但是古往今来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包罗万象地刻画出人世百态,勾勒出五彩缤纷的人情冷暖,作家们的创作不会因为读者爱看或不爱看来改变自己创作的形式和体裁,相反正是由于作家们的这种充满个性的创作,让无数读者从中读到人生百味,体味出作品之外的不同领悟,进而成为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
那么作者如何把握形式这个工具来指挥为其服务的呢?
美作为自由的形式,是结合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实践活动。
古往今来作家在运用文学形式进行作品创造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如何用文字上的技巧来为自己的内涵做铺设。
作家可以运用许多手法来进行创作,例如小说在现实叙事的过程中包含了许多象征、隐喻;散文在形式松散,逻辑性不强的第一人称叙事中也增加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因素;诗歌在借助词句的韵律,节奏的基础上,还提升出诗歌的意境和诗歌特有的多义性。
而这些手法的使用也不是面对全部文学作品都能使用,也不是所有作品体裁都应具备这些手法,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正是这样的语言形式让平凡而枯燥的文字绽放了夺目的光彩,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了文字带给我们心灵的顿悟和启发。
元人马东漓有一首《天净沙》小令: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③
前四句勾画出了枯藤、乌鸦、小桥、小溪、古道、夕阳等具体景物,但到最后一句却写出情,点化出整篇寂寞哀愁的无限诗境。
这种形式的运用给人以强烈的画面和空间感,从而生动形象地感动了接受者,让读者在领悟之中收获了这样的情感体会,体味到了这类情境下的悲情无奈。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县城里的医生》是一篇很常见的爱情叙事小说,但是我们看到,作者在叙述方式上却采用了转换的叙事层次,以两个不同的叙事角度来展开整个事件的情节。
故事情节其实是简单的,但是正是由于这样的一种叙述层次间的悄无声息的转化,让本来离我们很远的事件一下子和我们拉近了距离。
我们感受到了主人公医生的无奈、窘迫,难过与伤痛。
而这些正是第二叙事者“我”这个“局外人”为我们带来的独特体悟。
读者仿佛成了“我”,身临其境的面对这样一个医生,然后他悲伤的讲述着他的爱情故事。
这样的策略让读者不仅仅是在读一篇作品,而是真实参与进了作者所营造的故事氛围之中,这将带给接受者更多的回味与畅想。
由此可以看出,文学的文学形式,作为一种特征已经深入地扎根在作品的创作以及接受之中。
它作为作品不可缺失的元素也越来越多的被提及和研究。
其中所涉及的技巧和方法都时刻运用并不断地发展着,而同样作为接受者的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并获得更多的领悟。
文学
形式带给我们的独特审美感悟还有许多,我想只有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生活、文学、理论阅历之后,才能把这种独特性把握得更加透彻和全面,这个过程任重而道远。
注释:
①布鲁克斯、潘.华伦小说鉴赏[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
②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③任中敏、卢前元曲三百首—马致远.天净沙秋思[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布鲁克斯、潘.华伦小说鉴赏[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
[2]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3]任中敏、卢前元曲三百首—马致远.天净沙秋思[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
杨洋,重庆师范大学2008级文艺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