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现象:

1.夏天从冰糕上滴落的水滴(熔化)

2.冰粒变成雨滴降落下来(熔化)

3.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熔化)

4.冰放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水(熔化)

5.将钢放在炼钢炉内,一会儿就变成了钢水(熔化)

6.纯水凝结,结成冰块(凝固)

7.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

8.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

9.钢水烧铸成火车轮(凝固)

10.火山喷发(先熔化后凝固)

11.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汽化——蒸发)

12.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汽化——蒸发)

13.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蒸发)

14.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蒸发)

15.烧开一壶水(汽化——沸腾)

16.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

17.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

18、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

19.早晨的浓雾、露水(液化)

20.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液化)

21、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的玻璃变得模糊不清,一会儿又变得清晰起来(先液化后汽化)

22、用电热水器烧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汽”冒出(先汽化后液化)

23、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

24.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

25.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

26.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

27.灯丝(钨丝)变细(升华)28.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人工降雨(升华)

29.冬天,玻璃窗内表面上形成的冰花(或“窗花”)(凝华)

30.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31.北方冬天的树挂(凝华)

32.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33.灯泡(钨丝)发黑(凝华)

34.雪糕纸中发现的“白粉”(凝华)

35.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打造绝妙的舞台效果(先升华后液化)

36.雨的形成:①汽化(或蒸发)→液化→凝固→熔化;②汽化(或蒸发)→凝华→熔化③汽化(或蒸发)→液化水的三大名称:固态: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凇、“窗花”(凝华)、雹(凝固)、白冰液态:水、露(液化)、雨(液化)、雾(液化)、“白气”(液化)气态:水蒸气【注:水蒸气不可见,可见的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

物态变化的误区讲解

一、对几对关键字的误写

1、"熔"和"溶"

固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如对海波加热,海波由因态变成了液态;固体溶于另一种液态物质中的现象叫溶化,如海波放入水中变成了海波溶液。熔化是吸热过程,所以要用到"火",故用"火"旁;而溶解时不需要加热,只不过有的溶解过程是吸热过程,液体的温度会降低,有的是放热过程,学习方法,液体的温度会升高,但必须有液体物质,故用"水"旁。如食盐溶于水,白糖溶于水等。

2、"汽"和"气"

"汽"是指由液体或固体变成的气体,也特指水蒸气。如汽油、汽水等,由于它身上有"水",所以常与液态有关,"汽化"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而"气"是指某种气体,如空气、水蒸气等,所以常与气态有关。

3、"凝固"和"凝结"

"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固在一起就成了固态;而"凝结"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将分散的水蒸气结合在一起形成水滴。如常说的凝结成小水滴,就是水蒸气变为液体的过程。

二、对"白气"状态的误解

能飘浮在空气中的都认为是气态,如对"白气"的误解,形成"白气"时,它在空中也能飘浮,表面上与气体的状态是一样的,但它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不能被人所看到的,我们生活的空间无处不存在水蒸气,但我们却看不到它,可"白气"却能被我们所看到,说明"白气"不是水蒸气,那么它是什么呢?仔细观察发现,这些"白气"都是由一些细小的小水滴组成的,它们的平均直径只有几个微米,因此它们能够在空中悬浮成为白色的气状物质。如生活中的雾、吃冰棒时冰棒上冒的白烟、做饭时锅里冒出的"白气"、打开冰箱后出现的"白气"、冬天嘴里哈出的"白气"等,它们

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小液滴。所以学习时我们不但要善于比较,更要善于归纳、总结、善于举一反三。

三、对吸、放热记忆的误区

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关于物体的吸、放热过程极易产生混淆,有时死记硬背的效果又不好,所以这部分有时被认为是学习的难点。

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图示来描述,如图1所示,凡是向上的变化,都是吸热的,向下的变化都是放热的。这种将六个物态变化立起来的直观方式很适合我们的记忆。

同时也可以从状态来记忆,凡是向体积变大、没有形状的方向转变的变化都是需要能量的,要吸热;凡是向体积变小,越来越稳固方向转变的都需要将能量释放出来的,应该放热。

物态变化之熔化

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2、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时,

萘为液态。当温度为80.50℃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5、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