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合集下载

六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六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素有"江南四大粮仓"的美誉。全县50万亩耕地中 可以种植水稻的面积就有48万亩,每年生产的稻谷也在28万吨以上。由 于南岭县在粮食生产中具有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新粮入库之前的5 月22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来到这里就粮食购销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调 查研究,在南陵县峨岭粮站,朱总理看到了粮食满仓的情景。 安徽省南陵县峨岭粮站站长刘鸿(采访同期声):朱总理来的时候, 我们仓库里粮食装满了,全部是包装的,一直装到齐窗口。 然而,当地群众最近向记者反映,南陵县在上级领导来调查研究时 在粮食问题上弄虚作假。10月底,记者专程前往南陵,对此事进行了调 查。 记者(采访同期声):那个粮食是从哪里来的呢? 安徽省南陵县峨岭粮站站长刘鸿(采访同期声):是从各个站调运 过来的,调运的,集中保管。 …… 安徽省南陵县峨岭粮站站长刘鸿(采访同期声):粮食的搬运、筹措要 付出一定的劳动代价。上下车、运费等各项费用开支集中起来是有十几 万块钱,十几万元。作为我们粮食部门来讲,是一个……从国家总的来 讲,我们这个企业不是一个好的企业,不景气的企业, 而是亏损。
最理想的评论状态应该是,评论员与观众一边同时空观看正 在发生的事件,一边发表即时性观看的心得与总结性评论, 观众随着评论员的引导解读事情的起因、背景和影响。 追求时效性也是电视新闻从传者为本位向以受众为本位转换 的体现。它要求新闻工作者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不能以自我 为中心,慎重地选择评论的话题,而绝不能抛开当下的舆论 环境和社会热点随意设计话题,从而疏远受众。 追求时效性也是新闻评论节目的一大卖点,因为刚刚发生或 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其结果和影响力尚未完全显露,观众 更想从媒体那里了解到事件的“真相”,强烈悬念感和观众 的求知欲望能引发观众的收视行为。所以说,追求时效性是 一个有责任感、公信力和影响力的电视台的重要标志。 (三)保持话语的平衡 话语平衡的问题在新闻节目中体现得较为明显。社会话语主 要由主流话语、精英话语、大众话语构成,大众话语是主流

凤凰卫视时事评论节目

凤凰卫视时事评论节目

凤凰卫视时事评论节⽬凤凰卫视时事栏⽬初探摘要:新闻评论节⽬在⾹港最早可以追溯到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其开创了当时电视新闻界时事之风,也开了中国电视台个⼈化新闻时事评论节⽬之先河。

凤凰卫视将时事评论栏⽬从开始就做到极致。

依托于主持⼈的沉稳机智,评论员的冷静犀利,记者们的勇敢客观和领导⼈的智慧果决,凤凰打造了⼀档⼜⼀档受观众热烈追捧的时事评论栏⽬。

世界通过凤凰了解了中国的态度,中国通过凤凰听到世界的声⾳。

对凤凰卫视时事评论节⽬进⾏研究,既要总结其成就,为国内⼤陆其他电视台的同类节⽬提供借鉴;也需要总结其不⾜,期望能为凤凰卫视和国内其他电视台的发展提供些许启发。

关键词:凤凰卫视;时事评论节⽬;要素分析;特⾊;影响拥有独特的运作是凤凰卫视的⼀⼤特⾊,凤凰卫视依靠这点⼀直在时事评论栏⽬上推陈出新。

⽽凤凰卫视的传播策略,媒体运作程序,新闻理念也给它提供了很⼤的⽀持,这也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和讨论。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解密凤凰》⼀书是以时事评论栏⽬《时事开讲》为主线来解析凤凰卫视运作机制及幕后故事的著作。

作者师永刚先⽣为凤凰卫视时事评论栏⽬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对节⽬的分析评论,节⽬创建过程、评论节⽬主持⼈和评论员介绍以及电视台运作⼿段等⽅⾯讲解⽐较详细的⽬前也只有《解密凤凰》⼀书。

这对凤凰卫视时事评论节⽬进⾏系统研究的很有帮助。

对凤凰卫视时事评论节⽬的初探,可以发现它所有的特长和⽬前仍有的不⾜,希望可以给其时事评论节⽬的发展做些许参考。

⼀、开评论之先风(⼀)“评论员”1999年5⽉9⽇可以说是中国电视史上⼀个关键性的⽇⼦,这⼀天打开了⼀个新的电视形态之门,创造了凤凰资讯类节⽬的另⼀个分⽀,即时事分析和时事评论。

1999年5⽉9⽇,在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的特殊时期,⼀档临时制作的特别节⽬“中国⼈今天说不”让凤凰卫视吸引了世⼈的⽬光。

节⽬制作时间⼗分仓促,⼿头准备的资料也并不全⾯,不⾜以做⼀档两个⼩时的节⽬,策划⼈决定在直播节⽬中加⼊现场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特点
视听结合: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通过声音和图像的结合,使评论更具直观性和生动性。
时效性: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通常在新闻事件发生后迅速发布,以传达及时的声音。
广泛性: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涉及的主题和议题具有广泛性,可以涵盖国内外时事、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
针对性: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针对具体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进行评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反驳式评论
04
CHAPTER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受众与市场
主要覆盖中年及以上人群,其中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比较大。
年龄
以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群为主,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学历观众的比例也在逐步提高。
教育程度
男女比例大致相当,但女性观众略多一些。
性别
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受众相对较少。
地域分布
01
深入的分析解读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应加快制作和审核流程,提高新闻报道和评论的时效性,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加强时效性
评论员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避免过度偏见和主观臆断,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保持客观公正
评论员应注意语言规范性,避免使用不恰当的表达方式,确保观众能够准确理解评论内容。
规范语言使用
06
CHAPTER
监督社会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兴起,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
历史沿革
当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拓展和创新,适应了不同受众的需求。
发展现状
未来,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将更加注重互动性、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括为四段式——“提要”+“引导式持”+“主 体事实”+“评论式主持”《焦点访谈》
电视评论的文体样式
❖ 话题式一题一议
电视谈话;采取演播室的形式,围 绕一个中心话题,通过大量的人
物谈话 对话讨论,引导观众从中
接受信息并作出判断,形成有效

访谈式(一理一议)
的交流 具备四个要素:恰当的话题;合
适的谈话人选;主持人的表达能
❖ 凤凰卫视于1999年8月推出的一档时事评论节目-- 《时事开讲》 《时事开讲》以其成功和影响力再次推动了 中国电视评论的发展,它的意义在于开创了电视评论的谈话 节目形态 (《时事开讲》、《锵锵三人行》)
有报天天读/时事辩论会
电视评论节目优点
❖ 有效利用现有资源 大幅度降低制作成本 ❖ 通过对某一新闻事实和新闻信息;特别是采制
电视评论节目形成 发展
❖ 评论是报纸旗帜;报纸发展中西方政论报纸 政 党报纸时期中评论起到了很大作用
❖ 广播评论继承了报纸评论形式,并运用有声 语言和其他音响的声音符号,以适应受众和 媒介的需求
❖ 电视新闻评论起步最晚,形成最迟,这由媒 体传播特性所趋势——选题范围的开放;选题方式的开放,议论方 式与结论方式的开放
❖ 个性化趋势——电视评论栏目的个性化;节目的个性化;主 持人的个性化
❖ 多元化趋势,包括价值的多元 观点的多元、审美的多元 ❖ 专业化趋势,包括论题的专业化,解读的专业化与评论者的
专业化
电视评论的文体样式
❖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结构模式 ❖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传统结构模式可简单概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概说 电视评论的文体样式
电视评论节目的要素特征 电视评论节目的基本要求

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的成功就在于它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新闻界的一个难题:如何既发挥新闻强有力的舆论监督作用,激浊扬清,表达人民的呼声;又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党性原则。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度,也就是分寸感,是《焦点访谈》成功的一个关键
原因。具体看来,《焦点访谈》关于舆论监督的节目,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焦点访谈》是一个电视新闻评论性栏目,以深度报道为主,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开办。1994年4月1日正式开播,每天19点38 分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次日8点22分在这套节目中重播。
2、栏目定位:舆论监督
7、用人制度
《焦点访谈》的用人制度主要是聘用制,被一些专家称之为“第二用工制度”。具体岗位聘任由各个制片人实施操作,同时采用编外设岗的方式,扩展人才聘用的外延。
目前有正式人员30人、招聘人员40人、临时人员300人。
实行能进能出的活水机制。
8、成就:
在中国电视新闻界,《焦点访谈》可以说是电视深度报道的一面旗帜。自推出后,一直受到观众的欢迎,长期以来平均收视率一直保持在16%左右,在央视节目中仅次于《新闻联播》。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陈力丹的观点,“舆论监督”是一个主谓结构的词组,主语“舆论”,谓语“监督”。意思是公众通过舆论这种意见的形态,对权力机构和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自由表达看法的客观效果。表达看法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渠道便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表达的内容可以是赞扬、建议、批评,其中主要的形式是批评,因为这种形式比赞扬更容易引起关注。“监督”并不意味着就是批评,而是对监督对象进行察看,通过议论形成一种督促,使之在法治的轨道里活动,有益于社会和人民。舆论监督是一种软性的监督,它的力量在于舆论的影响力,影响力不在于它拥有什么有形的权力,而在于舆论造成的一种道德压力。舆论是一定范围内公开表达的公众的集合意见。因而,舆论监督的特点与党和国家机关各个系统的“内参”、“要报”等不同,是公众以公开的、自然形成的集合意见的形态,对监督对象进行察看、督促。

评论类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浅析

评论类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浅析

评论类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浅析1. 引言1.1 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的定义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是一种结合新闻报道和观点评论的节目形式。

通常由一位或多位主持人带领嘉宾进行即兴发言,对当下热门事件、社会问题或政治议题进行评论和讨论。

这种节目形式融合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评论节目的主观性,为观众提供了多元化的观点和看法。

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通常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呈现,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互动活跃,语言风趣幽默,吸引了大批观众的关注。

节目内容涉及的领域广泛,既可以是政治、经济、社会新闻,也可以是娱乐、文化、体育话题。

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是一种结合新闻报道和评论的节目形式,通过幽默风趣的方式呈现热点话题和社会问题,吸引了广泛的观众群体。

1.2 评论类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的兴起评论类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的兴起是众多电视节目类型中的一种新兴形式,它的出现源于观众对于新闻类节目的需求与对娱乐化的追求。

随着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和观众口味的变化,评论类脱口秀节目逐渐在电视荧屏上占据一席之地。

这类节目借助幽默、讽刺等方式,以一种更加轻松的形式来解读和评论新闻事件,受到了年轻观众和知识精英的追捧。

评论类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的兴起也受到社交媒体的影响,不少节目主持人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积极传播节目内容,与观众互动,增加了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有不少原创性较强的评论类节目也逐渐崭露头角,为这一类型节目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评论类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的兴起是电视节目类型多样化和观众需求的集中体现,为电视传媒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观众口味的不断变化,评论类节目有望在未来继续取得更大的成功和影响力。

2. 正文2.1 评论类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的特点评论类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的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该类型节目以轻松幽默的形式对当下热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主持人常常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搞笑的方式来解读新闻,引发观众的共鸣和讨论。

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几种形式

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几种形式

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几种形式【摘要】电视新闻类节目是指通过电视媒体传播新闻信息的节目,是人们获取时事资讯的重要渠道之一。

新闻类节目的多样形式满足了观众不同的需求,包括新闻联播、时事评论、财经类节目、社会新闻报道以及专题报道节目等。

新闻联播是传递国内外重要新闻的主打节目,时事评论则深度分析热点话题和事件。

财经类节目关注经济形势,社会新闻报道反映社会动态,专题报道节目则深入探讨特定主题。

电视新闻节目持续发展不断创新,不仅提供及时新闻资讯,还承担着教育、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使命。

电视新闻类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为社会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电视新闻类节目、形式、新闻联播、时事评论、财经类节目、社会新闻报道、专题报道节目、观众需求、持续发展、创新。

1. 引言1.1 定义电视新闻类节目电视新闻类节目是在电视媒体上播出的针对新闻事件和时事报道的节目。

这类节目通常包括新闻联播、时事评论、财经类节目、社会新闻报道以及专题报道节目等形式。

电视新闻类节目通过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种方式,向观众展示最新的新闻资讯,帮助观众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和时事热点。

这些节目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引导舆论、促进社会交流的重要载体。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视新闻类节目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其及时性、权威性以及丰富的内容形式吸引了广泛的观众群体。

观众可以通过电视新闻类节目了解最新的国内外新闻动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

电视新闻类节目还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不同观点和观念的平台,有助于拓宽观众的视野,增加社会交流和对话的机会。

电视新闻类节目在今天的媒体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新闻信息,也是促进社会理解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1.2 重要性电视新闻类节目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人们获取最新、最全面的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能够及时传递各种国内外重要事件、社会动向和经济情况。

内地的新闻评论类节目

内地的新闻评论类节目

三.内地新闻评论节目特点
《新闻1+1 》标题 《时事开讲》标题
20130921 20130919 20130918
房地产调控:调了什么?控了什 马王权力斗争可促台湾 么? 司法进步 “大小长假”,还该长下去吗? 今年过节,不敢收礼! 中美BIT谈判或冲击中国 审批制度 王金平陷关说案 马英九 “挥泪斩马谡 联合国应是世界警察 但 是没有权威
综上
• 我国内地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发展极不平 衡,时事评论节目的稀少并且十分偏颇使 得我国内地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犹如瘸腿 的驴。使之成为为党、为人民服务﹑舆论 监督的中流砥柱.
未来之路
• 应该适当扩大新闻评论的自由度,引导广 大受众广泛思. • 应该打破禁忌允许各个媒体对于新闻事件 的在遵循一定规则内的对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时事评 论方面非常少,在选题上它们尽量避开 国内时政,专注于国际时事与国内社 会热点话题. • 2. 评论员和特邀嘉宾,的分析或评论 带有明显的偏向性,他们的评论更多意 义上是一种宣传和普通引导.
• 3. 在国内社会热点话题上,新闻评论员就 几乎完全站在政府的立场上,所起的作用 不是为受众解惑,而是为某个事件定性, 或为政府的某些行为解释、做保证。 • 4.在国际时事方面,很难把握全局,只是 站在中国立场看问题,分析各方利益或关 系,基本能保证与国内广大受众的立场一 致,所以他们的评论与分析易于接受。
20130917 20130916
被偷拍的“饭局”!
企业纠纷,能拿乘客当“人质”?世界仍需“警察”但美 国像“武警”
《新闻周刊》 看不见的拳头 美国的”镀金时代” 叙利亚的角力场 9.18特别节目 曼宁之“罪” 特别报道超级高铁 埃及之夏
《一虎一席谈》 马英九会不会被弹劾下台 美对台军售是否会破坏两岸和平 叙利亚危机会不会引爆中东 亚太航母军备竞赛 中国能否占上风 埃及内乱是否标志“阿拉伯之春”全面 失败 日本修宪会不会重走军国之路 中俄海上军演能否威慑日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类节目的共性是:观众基本可以靠“听”来完 整了解节目的内容,节目的构成主要由说话者的 观点性言论来组合,很少有具体事实的展开。 谈话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要包括访谈型、论坛 型、评论员评论型、主持人评论型四种主要的方 式。


访谈型



主持人针对热点话题向嘉宾提问,嘉宾作答,通 过提问的角度与嘉宾的回答来把新闻事件的真相 与各方意见呈现给观众。如《东方时空.时空连 线》; 这类评论通常作为新闻节目中的一个板块出现, 如《时事直通车》; 另外,也有独立的固定的专门栏目,如《面对 面》;


主持人评论型




主持人评论是“由主持人直接参与策划、制作或播出 的全过程,并以与观众直接交流的方式出现。融叙事 性与哲理性,个性与人格化于一体的评论形式。”主持 人评论注重发挥主持人的主体意识,在评论的角度、 见解、表达习惯和语言风格上都具有个性化的特征。 同时还借助于仪表装束、表情动作等可感知的视觉形 象来张扬主持人的特征。 典型代表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 cctv2《第一时间读报》 主持人评论的三段式递进结构: 一 演播室主持人陈述,破题——插入动态画面 二 中间陈述部分,推进报道,设置悬念和转折——叙 述中插入动态事实
《新闻1+1》2009年度最佳时评节目

上榜理由:电视节目越花哨,能辨清 黑白的却越来越少。它是央视首个直播新 闻评论节目,也是最能代表央视新闻观的 时评节目。它为主持人白岩松度身定造, 也能呈现鲜明的“白氏新闻观”——新闻 的下一步是用事实说话。它是新改版央视 频道晚间评论板块的重中之重,也最能体 现央视的新闻评论优势:强大的评论员队 伍与深度解释权。


形式方面:栏目化、规范化——固定的节 目周期与播出时间、固定的节目主持人、 固定的节目风格与节目包装、故事化叙述、 声画结合等; 内容方面:选题平民化,立场平民化,画 面开始出现老百姓的面孔;
评价:在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史上具有里程 碑式的意义,不仅标志着中国电视史上第一 个新闻评论性栏目的问世,也标志着一种不 同于报刊与广播评论的、独特新型的电视评 论节目样式——新闻述评的出现。
它颠覆了电视节目“传受”模式,开辟群 口时代,成为“让人民说话”的开山之作, 并将话语平台延伸到网络,是一档最具网 络精神和时评特征的电视脱口秀。

《一虎一席谈》:最佳脱口秀

针尖对麦芒的嘴上风暴,让一场普通的时 事辩论会也有了民主政治的意味。
让人民说话是它的最大诉求,说真话与真 诚倾听是它的两大要诀,对社会时事热点 的适时捕捉、舆论尺度的精准把握、主持 人不偏不倚左右逢源的现场操盘能力,令 其成为2007年同类节目的翘楚。

2、数字时代的互动;
新闻连线; 网络板块; 手机短信;
评论理念的创新
评说人性化; 述评同步化;
评论过程化(“新闻是有背景的、背景 是有观点的、观点是可以争论的”。 “争论”是电视新闻的一种方式、一种 语言; );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一个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必须选择一个适合 电视语境的选题,调动一些利于视听表现的手法, 实现评论要素与视听元素的有机结合。具体来说 是: 访谈出观点, 专家作评点, 镜头找视点, 语言显亮点, 字幕来点晴。

胡一虎:年度节目主持人

利爪敏捷捕捉热门话题,思维跳跃搅起头 脑风暴,语速快得像刘翔跨栏。
这是一个踩着风火轮狂奔的老帅哥,你会 惊叹他的机智,喜欢他的超级反应,赞叹 他的敏锐,佩服他总能将最精彩留给结束 时的盘点。

胡一虎:最佳脱口秀主持人

他不是辩才,是帅才;他不是主持,是操 盘手。在貌似混乱的观点争议现场,他把 各抒己见挑拨成逻辑较量,把吵架转化成 言论民主。在众声喧哗中,他的声音在各 种声音之间穿针引线,但永远不会被淹没 ;在所有的正反观点中,他只站在真诚这 一边,担当了最认真的倾听者。





口语传播的特点:为耳朵和眼睛写作 新华社广播的要求 1 用单句 2 用容易挺清楚而不容易混淆的字词 3 简略语慎用 4 避免用单字 如 但 曾 虽 改为 但 是 曾经 虽然 5 一般听众可以听懂的口语 诸多—很多 称为—叫做 尤为—特别 具备—有着 痼疾—老毛病 不可替代—代替不了 忧愁-发愁 始终—早晚
程;
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趋势
1、节目形态的融合;《全媒体时空》 (1)电视新闻评论与电视新闻专题、评论性谈 话节目与其他谈话节目的界限日趋模糊。 (2)电视评论节目的类型不断发展,除了新闻 述评和新闻类谈话节目两大类型外,出现了两者组 合型,将新闻述评的形象性和谈话节目的思辨性结 合起来,更具电视评论的特点和优势。 (3)以非独立节目形态出现的电视评论,电视 评论渗透到各种电视新闻节目中,如消息、连续报 道、现场直播等新闻节目中。





主持人要预设不同观点对评论员的表述提出 质疑,从而给评论赋予辩论色彩。 ——梁建增 主持人的其中一个身份是换位为观众的身份 ,在倾听中思考发问,主持人就是一个发球 员。 ——凤凰卫视《时事开讲》



主持人、嘉宾、观众的互动,主要是主持 人外的参与者进行评论,主持人代表媒体 只是提供评论对象(事实和背景),并提 问和引导。

东方时空-时空连线
论坛型
主持人针对当前某一重大的或公众普遍关注的事件、问 题,邀请有关方面权威人士发表意见或进行讨论。例如 《今日关注》《国际观察》《实话实说》《一虎一席谈》 这类节目形态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提供精英化的话语色 彩,强调评论的权威性。 论坛型的节目强调节目本身的辩论色彩(辩论本身就是 一种“好看”的因素),主持人和嘉宾们在谈话中告诉 给观众的不仅是结论,也应当包含得出结论的过程。
《新闻1+1》:2009年年度电视节目
上榜理由:它是新闻价值的慢食者,提 供一份代表央视的社会学分析文本。它以 新闻加解读、主持加评论、民意加国是、 议题解码加公共价值判断、社会原声带加 意见领袖的声音,构成信息、观点和观念 的三位一体式传播。它令新闻话题成为公 众议题,令公众议题成为社会课题,启发 更多社会思考。
附:相关栏目介绍
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 《时事开 讲》、 《锵锵三人行》、《时事辩论会》、 《解码陈文茜》等 央视: 《焦点访谈》、《新闻1+1》 、 《24小时》、《央视论坛》、《对话》等; 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
《一虎一席谈》:2007年度电视节 目

萃取热门事件、焦点话题,邀请当事人、 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发言,更赋予现场观 众随时插话的权利,真正构建了公共话语 空间。
思考与讨论
你认为一个好的谈话节目必须具备哪 些要素?或者说怎样才能成功地做好 一个谈话节目? 凤凰模式的新闻评论在我们内地可行 吗?为什么? 如何区分新闻专题和新闻评论节目?

第二节 体育新闻评论节目类型 口播类

法国文学批评家圣伯夫曾说:“最伟大的诗人并不是创 作的最多的诗人,而是启发的最多的诗人。 “类交流”——口播栏目的出镜叙述者必须意识到,必 须打破电视演播室的时空限制,将目光放远投向受众, 创造出虚拟的对话者或互动者,要假设不在现场的观众 来到现场,让他们进入开放性的话题中,从而激活广大 受众的参与潜能。在受众作为叙述者的助手参与到由“ 文本”向“作品”转换的过程中,这其中关键一环是作 为唯一在镜头前露面的叙述者,如何以少少许激活多多 许?
新闻性——时宜性;
政论性——新闻的力量在于摆出事实, 评论的力量在于讲出道理; 群众性——热点、焦点问题;
二、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对报刊评论的模仿阶段(1958-1980 年); 这一阶段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内容上:主要来源于报纸(尤其是党报)或由电 视台自己编发在消息前后零星的编前、编后语等。 形式上:既采用了报纸的思维模式和广播的传播 特点,又加入了播音员的电视图象,可谓是报纸、 广播、电视相结合的,一种较为初级的新闻评论节 目形态。

第四阶段:电视评论多样化发展阶段(90年代末 至今)

电视新闻评论的节目形态呈多样化,出现 了访谈型、论坛型、座谈型、谈话节目等新 兴的电视评论节目样式,评论节目的界限日 趋模糊。
[思考]你认为目前我们看到的节目哪 些属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电视新 闻评论节目大致有哪些表现形式 (类型)?
●三、当前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主 要形态
电视新闻评论的界定:


电视新闻评论就是评论者、评论集体或电 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 或社会现象表示的意见和态度。 这一界定,区分它和消息新闻的不同任务。 前者是报道事实,传播新闻信息,而新闻 评论节目则主要是发议论,讲道理。 ——全国电视学研究委员会 《电视新 闻分类与界定》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基本特征:
第九讲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本章主要内容:


一、概念及特点; 二、发展历程; 三、主要节目形态; 四、发展创新之路; 附:相关栏目介绍及节目观摩;

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界说


Hale Waihona Puke 电视——媒介特性,是指运用电视特有的 表现手段,即声画结合的方式制作节目; 新闻——内容范畴,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 的新闻,区别于娱乐类、社教类等题材领 域; 评论——体裁范畴,属于评论这一大的基 本体裁范畴,区别于消息类节目,以讲道 理为主; 节目——外在表现形式,是一种节目形态, 区别于节目的内容;
第三阶段:电视新闻评论大发展阶段(1994年- 90年代末):· 《东方时空》(1993)和《焦点访谈》 (1994)栏目的开播; 《焦点访谈》引发了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 的一个造山运动:1994年,各地方台相继创办和改 版的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多达30多个,从某种意义 上说,1994年我们甚至可以称之为“焦点访谈年”。 这一阶段评论性节目功能的广度与深度得到了 前所未有的开发;评论类节目的形态与样式更为丰 富、配置更为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