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实施观察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精神分裂症自知力恢复的影响

山 东济 宁精神 病 防 治 院 济 宁 2 2 5 701
【 要 】 目的 探 讨 认 知 行 为 护理 疗 法 对 精 神 分 裂 症 患 者 自知 力 恢 复 的 影 响 。方 法 将 精 神 分 裂 症 患 者 8 摘 4例 随 机 分 成 药 物 治 疗 组 ( 照 组 ) 4 和 药物 加 认 知 行 为 护 理 治 疗组 ( 究 组 ) 4 对 2例 研 2例 。分 别 于 治 疗 前 和 治疗 后 l 末 进 行 简 明精 神 病 评 定 2周 量 表 ( P S 。住 院 病 人 护 士 观察 量 表 ( OSE 和 自知 力 与 治 疗 态 度 问卷 (TA BR) N I) I Q) 测 定 。结 果 B R P S在 2组 之 间无 显著 性 差 异 ( >0 0 ) P . 5 ,N SE和 I AQ 在 治 疗 前 2 间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OI T 组 P> 00 ) . 5 ,但 l 周 末 研 究 组 得 分 高 于对 照组 ,差 异 有显 著 2 性 ( <0 0 ) P . 1 。结 论 认 知 行 为 护理 疗 法 对 精 神 分 裂 症 患 者 自知力 恢 复有 明显 帮 助 。 【 键 词】 精 神 分 裂 症 ;认 知 行 为 ;护 理疗 法 ; 自知 力 关 【 中图 分 类 号】 R 7. 4 4 3 7 【 献 标 识 码】 B 文 【 章 编 号】 l 7—1 02 0 ) l0 4 —2 文 6 35 1 (0 80 一l80 认 知 行 为 疗 法 是从 患者 的认 知 角 度 人 手 ,应 用 认 知 理 论 , 行 为 主义 理 论 和 方 法 对 患 者 进 行 干 预 Ⅲ ,对 精 神 分 裂 症 阴 性 症状 有 明显 疗 效 ∞ 。 为 探 讨 认 知 行 为 护 理 对 精 神 分 裂 症 患 者 自知 力 的影 响 ,我 们 从 认 知 行 为 护 理 合 并 药 物 治 疗 与 单 纯 药 物 治 疗 进 行 对 照研 究 ,现 报 道 如 下 。
团体CBT对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患者的效果分析

临床医学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团体CBT 对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患者的效果分析简方,傅薛标,李文雪,赖珍华龙岩市第三医院精神一科,福建龙岩 364000[摘要] 目的 分析团体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BT )对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12月于龙岩市第三医院治疗的50例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患者开展研究,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开展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团体CBT 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6.00%较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7,P <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团体CBT 对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患者实施干预,能够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顽固性幻听症状,临床效果突出,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关键词] 团体CBT ;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自杀风险;暴力风险[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3)12(a)-0035-04Effect of Group CBT on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Auditory Hallucinationsin SchizophreniaJIAN Fang, FU Xuebiao, LI Wenxue, LAI ZhenhuaDepartment of Psychiatric I, Longyan Third Hospital, Longyan, Fujian Province, 364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group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B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auditory hallucinations in schizophrenia.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auditory halluci⁃nation of schizophrenia treated in Longyan Third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2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25 cases each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drug treatment, and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group CBT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control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96.00%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357, P <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Group CBT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hallucinations of schizophrenia can reduce the symptoms of persistent hallucinations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is outstanding, without increasing adverse reactions.[Key words] Group CBT; Schizophrenia intractable auditory hallucinations; Suicide risk; Risk of violence精神分裂症具有持续性、高复发率、高致残等特点,其5年复发率约为80%。
强化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En nc d c g i v e a ir li e v ni n 01t v l a o frha i tto n p te  ̄ wi lshz p r na. ha e o nt eb h vo a ntr e to 1 hee au t n o e bl a ni a n i i i i i t c io h e i l
护 理 实 践 与 研究 2 1 第 8卷第 5期 ( 半 月 版 0 1年 上
・
7・
・
护理研究 ・
强 化认 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 康复效果的影响
张少 军 田
摘
梅
刘艳 芳
要 目的 : 探讨强化 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 患者康 复效果 的影 响。方法 : 8 将 4例经住 院治疗 处于恢复期 的精神分 裂症患 者随机分 为
Z NG h o— u T A Me, I Y n—fl T eSx epe SH sil fH b i rv c , adn 0 10 ) HA S a jn, I N iLU a a ( h it Po l’ opt ee Poi eB o i h ao n g 70 0 Abta t O jcv :odscs terhbl tne et f n acdcg iv e ai a it vni ae twt ci p rna Me os8 ae src bet eT i us h aiai f c o hne ontebhvol ne et ni pt ns i shz hei. t d :4cssi i s e io e i r r o n i h o h n
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的健康宣教

x
精神分裂症 缓解期的特 点
缓解期的健 康宣教内容
缓解期的健 康宣教方法
缓解期的健 康宣教效果
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的特 点
症状减轻
幻觉和妄想减少或 消失
01
认知功能改善,注 意力和记忆力提高
030204来自情绪稳定,焦虑和 抑郁减轻
社会功能恢复,能 够正常工作和生活
认知功能改善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降低复发风险
增强患者社会适应能力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谢谢
药物副作用:了解药物 的副作用,及时向医生 反馈
02
药物剂量:根据医生建 议调整药物剂量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和 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药 物
心理治疗
01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
者识别和改变错误的认
知模式,提高应对压力
的能力
02 心理教育:向患者及其
家属普及精神分裂症的
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
识和应对能力
03 家庭治疗:帮助家庭成
家庭成员应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 0 4 习惯,如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等。
缓解期的健康宣教效果
提高患者依从性
01
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识,增 强治疗信心
03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 者的需求和困难,提供针对 性的支持和帮助
05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 患者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心理 压力和情绪波动
02
提供详细的治疗计划和指导, 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 治疗方案
04
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决策,提 高患者的自主性和参与度
06
加强患者家属和照护者的教 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支持 和配合度
降低复发风险
01
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本 组研究 中得 到的所 有数据 均经过S P S S I 3 . 0 统计学 软件进行 科学 的分析 与处理 , P<O . 0 5 时 ,具有显著 的统 计学意义。
2结 果
观察组 患者的 临床治疗效果 明显优于对 照组患者 ,其 中,观 察组 的6 1 例 寻常 性银 屑病 患者 中 ,治 疗显 效 的为 3 9 例 ,治疗有 效 的为 1 9 例 ,治疗 的总有效率 为9 5 . 0 8 %,而对 照组的6 1 例患者 中 ,治疗显效 的
缩短住 院时 间 ,纠 正错 误认知 ,对促 进 患者迅 速 恢 复和提 高其 生活质 量 具有 重要 的作 用 。
【 关键 词】 认知 行 为疗 法 ;精 神 病康 复 ;治疗 ;应 用
中图分 类 号 :R 7 4 9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3 - 0 5 6 7 - 0 2
达 到令人满意 的效果 。认 知疗法则是一 种近几年 提出来的心理 治疗方 法 ,主要是依据 认知和行 为的理论假设 ,通过认 知和行为技术来 改变 患者 的不 良认知 ,从而矫正 并适应不 良 行 为的心理治 疗方法 。我 院精 神科 为了探讨认 知行为疗法在 精神病康复 治疗 中的应 用 ,对收治 的精 神病 患者 采取认知 行为疗 法 。现将 1 8 4 例 精神病 患者 的应用 情况简 单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干预的临床研究

第1 2期
甘 肃科 技
Ga n s H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I f . 2 9 No . 1 2
2 0 1 3年 6月
J u n . 2 0 1 3
认 知 行 为 疗 法联 合 利 培 酮 对 精 神 分 裂 症 患 者 社 会 支 持 系 统 进 行 干 预 的 临床 研 究 ’
照组更 为显著 ( P< 0 . 0 5 或 P< 0 . O 1 ) , 社会支持评 定量表结果显 示 , 研 究组的社会 支持系统状 况 明显改善 且高于对 照组得分 。认知行 为治疗联合利培酮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 系统 的疗 效显 著优 于单纯药 物治疗 。
关键词 : 认 知行为治疗 ; 精神分裂症患者 ; 社会 支持 系统 ; 利培酮 中图分 类号 : R 7 4 9 . 7 I
赵小荣 , 赵东荣 , 郭建康 , 吴 丽荣
( 1 .兰州商学 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2 .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 甘肃 兰 州 7 3 0 0 5 0 ; 3 .兰州大学第二 医院 , 甘 肃 兰州 7 3 0 0 3 0 )
摘
要: 观察认 知行为治疗对改 善精神分裂症 患者 社会 支持系统的治疗效果 。将 1 0 0 例社会支持 系统较差 的精 神分
绪、 认知和行为的障碍 , 提高和改善其功能水平。其 基本原理有两点 : 1 ) 认知对情绪和行为有控制性的
影 响力 ; 2 ) 行 为 反 过 来 又 强 烈 地 影 响 着 认 知 和 情
岁; 4 ) 患 者或家属 知情 同意 , 对治疗 配合 , 依 从性 好 。排除标准 : 1 ) 精神发育迟滞 ; 2 ) 各种痴呆及其 他脑器质 性疾病 ; 3 ) 重大躯体 疾病 。人组 患者共
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护理康复效果的研究进展

当代医学2010年4JeJ第16卷第12期总第203期ContemporaryMedicine。
Apt.2010。
V01.16No.12IssueNo.203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0.12.019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护理康复效果的研究进展【关键词】行为疗法,精神分裂症;研究进展张素专行为疗法是指把异常行为的人,通过学习和训练改变行为模式,使其行为转变为正常。
行为治疗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巴甫洛夫首创的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和桑代克、赫尔及斯金纳所创立的操作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以及20世纪60年代末由班杜拉等人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治疗的机制是通过发现和改变不利的环境条件,采取一定的教育、强化和训练等治疗措施,改变、矫正或治疗不良或不正常行为,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
近年来行为疗法被广泛的运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护理康复中,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
笔者现就国内应用该疗法于精神分裂症护理康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行为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的探索行为疗法包括系系统脱敏法,暴露或冲击疗法,厌恶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代币制疗法,阳性强化疗法,标记奖励法,示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等。
目前大部分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认知行为疗法,代币制疗法,阳性强化疗法,标记奖励法,理性情绪疗法的临床疗效观察。
1.1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护理康复效果认知行为疗法是建立在认知理论和学习理论基础之上。
导致一个人行为和情绪反应的根本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一个人对事件的看法、想法,在客观事实不容改变的情况下,个体完全可以通过改变认知方式来改善其情绪和行为。
该疗法的特点是操作简便、节约时间、见效快、临床效果显著。
王氏等…将64例符合CCMD一2一R诊断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32例和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护理治疗组32例进行对照研究,来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作用。
其认为整体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有明显辅助疗效。
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作用分析

・
论
著 ・ 5 7
认知 行为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 裂症康复作用分析
陈 日访
( 门市 仙岳医院,福建 厦 门 3 10 ) 厦 6 0 0
【 要 】 目的 探 讨和 分析 认知 行 为 心理 干 预对 慢 性精 神 分裂 症 患者 的康 复作 用 ,总 结其 临床 价 值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具有 完整 临床 资料 摘 20 08年 l 0月至 2 1 年 1 00 0月来我 院就 诊 的慢性 精神 分 裂 症患 者 10例 ,随机 分为观 察 组和对 照 组 , 0 两组 患者 均给 予 相 同的 常规 抗精 神 病
r t n i go pS S a e F b ur S S IR Ss r w r c p r i g u s t s n c n y c ae < . )T e sr t ngo a e t a e tn ru A , f r era , D ,P O o e m ae o p i g i at e e s P 0 5. h be a o r p h n h e m t y ce eo dn r w h i f l d r d( 0 i o v i u t t cnrl ru oe era dm r s nf at P O 5. o c s n o n i e airne e t no o i sh o hei p t ns ae b i s o t o ps r dces oe i i nl < . )C n l i sC g iv b hvo i r n o nc nc c i p r a a et h v vo og c e g i c y( o uo te tv i r h z n i o 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实施观察目的:探析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实施团体认知行为疗法(CBT)干预的效果觀察。
方法:临床选择2015年4月-2016年3月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团体CBT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娱活动干预,两组均干预5周,比较康复前后两组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情况;比较康复前后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情况。
结果:干预后两组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情况均有改善,但观察组干预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均有改善,但干预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团体CBT干预,可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社会适应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精神分裂症是指各种因素导致重度精神病变,临床上中青年亚急性或缓慢发病相对较多,且病程迁延[1]。
据中华医学会精神与心理科学会调查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预后较差,患者用药治愈后仍需继续服药观察,66%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医院系统治疗,1年停药后出现复发[2]。
精神病患者出院后,虽然症状消失,精神、思维、情绪、行为正常,但在心理上存在严重的自卑感、孤独感,难以融入社会[3]。
服药后出现副作用,常出现嗜睡多,肥胖、无法就业,让患者更加恐惧和回避社会,人际关系紧张,加重了本人心理刺激、家庭经济、社会负担等影响[4-5]。
探析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团体认知行为疗法(CBT)干预的效果十分重要,故临床选择2015年4月-2016年3月慢性康复期患者进行团体CBT 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临床选择2015年4月-2016年3月出院的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100例,其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28~44岁,平均(32.6±1.9)岁。
纳入标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3年以上病程,均未获得临床治愈,出院时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40分[6]。
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病程3~6年,平均(3.5±1.8)年;诊断类型:偏执型20例,未定型50例,残留型30例。
所有患者均排除智能障碍及严重躯体疾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0例,女30例,年龄28~44岁,平均(32.6±1.8)岁;病程3~6年,平均(3.5±1.7)年;观察组男20例,女30例,年龄28~44岁,平均(32.7±1.9)岁;病程3~6年,平均(3.6±1.8)年。
两组平均年龄、性别、诊断类型、平均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社区常规康复干预法,即每个月进行一次随访,指导患者用药、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病情严重程度,每个季度在社区开展一次精神病医学知识科普讲座,提供相关精神疾病的科普用书、精神康复报、发放精神科健康手册,进行常规康娱活动,包括自由活动、看报、打球、学广场舞、听音乐、打麻将、看电视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团体CBT干预,第一次团体干预包括集体规范、期望澄清、相识、认知团体;第二次讲解团体CBT基本模型、引入认知;第三次识别情绪、等级评分、情绪背后内容;第四次多样性思维、主动思维的认知;第五次了解换位思考、扮演角色、自动思维;第六次自动思维,了解自我,自我探索,验证自动思维;第七次对自动思维进行迅速觉察,了解自己的成长记中间信念的相关性,正能量集聚,认知总复习,对对方的优点进行互相欣赏,对不同行为及想法进行接纳练习,适应性信念的总复习。
研究对象所接受干预的性质、强度和施加方法是一致的,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5周。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康复前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康复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以下评估指标:采用PANSS和MRSS康复状态量表分别由两名高年资精神科医师在患者出院后半年末及出院时进行评估,PANSS 评分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MRSS评分越高,康复效果越差[7]。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康复前后两组患者的MRSS、PANSS评分比较干预后两组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情况均有改善,但干预后观察组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康复前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评估比较康复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均有改善,但康复后观察组的社会适应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交技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精神分裂症是指人的思考基础结构和认知出现裂解性改变,导致机体活动思维、行为、精神和环境不和谐等情况[8-9]。
其具体病理机制尚在研究中,十分复杂,但大部分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疾病与患者的心理易感因素、不良社会外界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10-11]。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病程较长,出现思维、行为、情感、意志等与精神活动和障碍的协调性较差[12-13]。
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出现和家族因素、脑结构改变、大脑病理改变、神经异常发育、社会心理因素等密切相关。
临床上主要特征为认知功能障碍、兴奋协调较差、幻觉、离群独处、思维连贯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14-15]。
该病需要与器质性脑部疾病、药物因素导致的精神障碍相鉴别。
本研究探析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团体CBT干预,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情况均有改善,但观察组干预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朴轶峰等[16]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认知行为干预通过干预患者的思维及行为方式,纠正患者情绪障碍引发的错误认知,消除无知和错误认知引发的悲观、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利于患者在团体环境中感受及了解认知的综合性、认知的先占性、认知的联想性、认知的相对性、认知的多维性、认知的特性等[17]。
团体认知行为可促进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对不良情绪进行改变,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经过团体认知行为的干预后,降低了患者的自卑、焦虑、敌对、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疾病的可控性、可治性,患者可以接受的、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所患疾病;提高了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发展有效的应对方式,提高了患者正确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可提高自知力的良好改善机会,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护理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及家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利于患者心理康复,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消除患者因错误认知或无知引发的悲观、恐惧、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纠正患者的情绪障碍的错误认知;团体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法的主要目的为提高患者的幸福感,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团体认知行为的干预参与者可对自己的信念和自动思维进行充分了解,概念化梳理自我日常情绪改变,让大家了解自我的中间信念和习惯思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适应性思维,在团体环境中检验自我的自动思维适应性;在团体环境中了解及感受认知的综合性、认知的先占性、认知的发展性、认知的联想性、认知的相对性、认知的多维性、认知的特性等,在治疗师有计划的引导下,大部分团体成员客观初步认知了自我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其应对行为和思维方式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提高了其心理健康水平,同时患者的心理康复水平也与药物的治疗作用密切相关[18]。
团体认知行为的干预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团体CBT 法后患者的社交苦恼、社交回避等显著好转,精神分裂症的特点之一为人际交往缺陷,团体为患者发展社交技能提供了重要场所,通过在安全融洽的团体气氛中进行团体活动,共同探索学习,共同娱乐,体验到自身价值,增加了社会交往机会,培养了相互合作的精神,进一步改善了人际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接纳及沟通能力,降低了社交回避行为,提高了患者的自我认知行为。
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康复、行为技能训练、职业能力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家庭干预、危机干预等综合社区康复治疗模式,综合社区康复治疗模式是新型的康复治疗,符合精神病学现代化康复的发展要求;降低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降低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缺陷,降低了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情况,病情稳定,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生活质量,提高预后[19]。
但本次团体行为认知法尚存在一定的缺陷性,本研究为在从事护理工作中的心理治疗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关活动及工作,在开展心理治疗中存在许多不便,需得到各级医院的支持,可在康娱中心进行团体心理治疗,但因患者的出院时间、参与意愿较弱,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难度,患者无法确保全程参加,无法同质选择患者的心理问题类型,同时无法较佳匹配两组患者的症状轻重、年龄、病程长短等相关因素[20];临床效果的评估也不够深入,没有细化患者的阴性、阳性症状的关系、患者的认知方式,无法细化患者的人际关系与应对行为策略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团体CBT干预,可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社会适应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李洪建,舒京平,黄承保,等.社區综合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负担及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对比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9):1-4,7.[2]关涛,杨丹,韩鹏.奥氮平合并团体治疗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5):58-61.[3]宫焕凤,宋元成.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交往技能培训[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6):113-117.[4]张伟波,马佳妮,顾昊,等.基于阳光心园的康复训练课程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及其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5,14(5):340-344.[5]吴迎春,李俊英,赵业华,等.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评估[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2):43-45.[6]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7]李素荣.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09,7(16):74-76.[8]盖万良,邵长春,石念利.幸福感提升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5):40-42.[9]余潇.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社会功能提高小组的介入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3.[10]邓明星,丁宁.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实施团体CBT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10(10):116-118.[11]张国荣,周桂兰.团体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50例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2(3):125,127.[12]曹志良,张翠莲.Orem护理模式对康复期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自尊及总体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5):89-91.[13] Emma Williams,Martha Ferrito James Tapp.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 for schizophrenia in a forensic mental health setting[J].Journal of Forensic Practice,2014,16(1):68-77.[14]唐肖彦,邹杰,路秀娥.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7):588-590.[15]陈立勇,刘秀丽,张颖.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3):97-98.[16]朴轶峰,李斌,燕银枝,等.认知行为治疗与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7):55-57.[17]秦国兰,耿在香,陈爱民.行为矫正干预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2):281-282.[18]李素萍,向玉仙,史俊芳,等.护患共同参与康复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3):71-74.[19]冀二妮,段卫东,杨海晨,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25(6):387-390.[20]陶云海.认知行为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9):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