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病理学分析
宫颈病变病理诊断中的分析

宫颈病变病理诊断中的分析【摘要】目的总结液基细胞:阴道镜在宫颈病变病理诊断中的临床经验,探寻适合各个地区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
方法对2000例城镇户口的妇女进行液基细胞检查同时联合阴道镜检查,对液基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两种检查中任何一项检测异常者行病理活检。
结果 ascus为18例(0.9%),csil为2例(0.1%),hsil为(cin ⅱ-ⅲ)为9例(0.4%)。
年龄分布,细胞学异常者多发生在30-55岁年龄段,这次年龄最小的为34岁,妇科门诊经阴道镜进行醋酸白实验,如果宫颈变白色,则在白色区域取活检,结果为非典型增生7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为3例,cinⅱ-ⅲ级为4例,cin ⅲ级为3例,鳞癌2例。
结论对各个地区的婚后妇女,应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同时联合阴道镜的方法对宫颈癌进行筛查及早诊断,提高检出率。
【关键词】宫颈癌;筛查;液基细胞检查;阴道镜检查;检出率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41-022012年九月至十一月底,我医院对两千名城镇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工作,在这次工作中,结合我平时作宫颈活体组织检查的结果及液基细胞学的结果,对宫颈病变的病理诊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九月至十一月底,选择城镇妇女两千名,平均年龄45岁(25-68岁),结婚后的妇女(包括绝经后妇女)。
标本采集由妇产科执业医师完成,对体检者做液基细胞学检查,同时联合阴道镜检查,对细胞学及阴道镜两种检查中任何一项检测异常者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
1.2 方法用宫颈液基细胞学采样刷分别采集宫颈外口及宫颈管的上皮细胞后,将标本置入盛有甲醛保存液的标本瓶中。
在刷取标本以前,充分暴露宫颈外口,应用棉签拭去宫颈表面分泌物,用采集刷顺时针旋转式刷取(一般5-6次),操作过程中避免过分用力,以免损伤宫颈,导致出血。
阴道镜检查时先拭净宫颈表面粘液,肉眼初步观察宫颈表面的异常及表面血管,再用棉球将生理盐水涂在宫颈表面并去掉多余液体,观察鳞柱交界,并用滤镜及高倍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血管。
年轻与中老年宫颈癌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 关键词 】 年轻官颈癌 中老年官颈癌
临床特征
病 理特 征
宫 颈癌是 全球 妇 女第 二 大 恶性 肿 瘤 , 其 发 病率 仅 次于乳 腺 癌 。我 国宫 颈 癌 发 病 率 和 病 死 率 约 占
全世界的 1 / 3 [ 1 J , 目前 宫 颈 癌 患 者 呈 现年 轻 化 的趋
患者 的组 织学 切 片均 由三位 高 年 资 病理 医生 诊 断 、 分 析两 组 临床资 料 , 比较 其 临 床 表现 、 宫颈 形 态 、 临 床分 期 、 病 理类 型 、 组 织学 分级 等方 面 的差 异 。
表 1 ; ( 2 ) 宫 颈外 观 : 年 轻 组 与 中老 年 组 宫 颈 外 观 上
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P<0 . 0 5 ) , 详 见表 1 。
患者 8 2例 , 年龄 4 1 —7 5岁 , 中位 年 龄 5 1岁 。两 组
表 1 两组宫 颈癌 临床数据比较( n , %)
浙 江 实用 医 学 2 0 1 3年 l O月 第 1 8 卷 第 5期 Z h e j i a n g P r a c t i c a l Me d i c i n e O c t o b e r , 2 0 1 3 , V o 1 . 1 8 , N o . 5
・3 49 ・
杨 辉 朱扬 丽
( 1 . 温 岭 市妇幼 保健 院 , 浙江 温岭 3 1 7 5 0 0 ; 2 . 温岭 市第一 人 民医 院 , 浙江 温岭 3 1 7 5 0 0 )
宫颈癌临床病理预后因素研究

腺癌 ( .%) 6 3 比鳞癌 ( .%) 13 明显要 高Ⅲ 。腺 癌肿 瘤大 小 比 】 J 临床分期更与卵巢 转移相 关 , 而在鳞 癌 中临床 分期 更相 关
些 。8 %的宫颈腺 癌是 普通类 型 , 同亚 型的腺 癌 有不 同 o 不
显示 : 巴结 或远 处转移 18 , 淋 2 例 肿瘤 的大小 和肿瘤缺 氧均 是独立的预后 因素 , 而期别 和血 红蛋 白的浓度则不是 。
1 病 理 类 型
巴结情 况 和分 期 不 清 楚 时 , 瘤 的体 积 对预 后 就 显 得 重 肿 要 [l 5。肿瘤横 向宽度 测量 相对 直接 , 和预 后很有 关 系。用
成像技术 特别 是磁共 振能精 确测 量肿 瘤体 积 , 为在 手术前
制定治疗计划 提供 帮助 。I A期大 肿瘤患 者接受 根治性 ~Ⅱ
型, 目前 仍 被 广 泛 使 用 。在 其 他 不 同 分 级 系 统 中有 4个 重
在I 期患者预后与通 常类 型 的腺 癌患者相 近。早期 研究表
明, 腺癌是高度 恶性肿瘤 预后 差。但一 部分 是 因为早 期诊 断较 困难 和不 能准确估计侵犯 深度。长时 问存活 的因素可 能和疾病 扩散 的速度慢及对 良性肿瘤 的误 诊有关 。绒毛管
3 细 胞 学 分 级 S bal t dh 统计 了 2 e o多种关 于鳞状 细胞 癌的分级 系统_ , 7 J
的预后。腺鳞癌比普通类型腺 癌预后更 差 , 且复发率 高 , 分
化越低者预后 越 差l 。浆液 性乳 头状腺 癌具 有侵 袭性 , 2 j 但
其中最常用的是于 12 年被 口腔癌最先 采用 Boe分 级和 90 r r d 后来被 WH O所采用 的 Raa egn分级。Boe 分级系统根 据角 r r d 质化程度 把肿 瘤细胞分为 4级 。在 13 年被 Wa e 简化成 91 rn r 3 , 级 并包 括了评价肿瘤与基质 的关 系。R aa 分级把肿瘤 egn 细胞分为 大细 胞角 化 型 , 细胞 非 角化 型 , 细胞 非 角化 大 小
宫颈上皮内瘤变分析

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 ,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 前期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 宫颈原位癌,反映了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开 展的过程,即由宫颈不典型增生(轻→中 →重)→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的 一系列病理变化。目前CIN已被国内外病 理学者和妇科肿瘤学者所接受。
第十三页,共二十一页。
治疗
CIN的两种结局:自然消退,开展为浸润癌
根据宫颈细胞学、阴道镜和组织学结果断定治 疗方案
CIN I 60%-85%可自然消退,11%进展位 CINⅡ、CINⅢ或癌。其中0.3%开展为浸润 癌,故LSIL及以下,可观察随访,假设病 变持续或进展持续2年,需治疗。假设HSIL 应治疗。病变开展或持续2年应治疗,冷冻 货激光。阴道镜满意,行激光或冷冻。不
第十六页,共二十一页。
治疗
6)全子宫切除术 是宫颈原位癌最常用而彻底的治疗方法,在癌前病灶,适用于尤其 是CINⅡ及CIN Ⅲ已经不再想生育的人,或者合伴有其他子宫、卵巢和输卵管 疾病者,譬如良性肿瘤 。 7)放射治疗:凡有手术禁忌证或拒绝手术的原位癌患者,采用单纯腔内放疗即可。
第十七页,共二十一页。
高危:16、18、45、56型
CIN1:6、11型 CIN3:80%为16型
第四页,共二十一页。
病因
〔3〕吸烟〔降解物尼古丁与致肺癌类似的宫颈刺激性〕
〔4〕微生物感染〔淋菌、单纯疱疹病毒、滴虫感染可增加HPV易 感性〕
〔5〕免疫缺陷
〔6〕性活泼、性生活过早〔<16岁〕、性伴侣有癌症或前妻宫颈 癌、免疫抑制相关
第二页,共二十一页。
流行病学特点
多发于25-35岁,宫颈癌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 ,大局部低级别CIN可自然消退,但高级别具 有癌变潜能,CIN到浸润癌的自然演变一般需 要10-15年,因此宫颈癌的预防关键在CIN阶段 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
宫颈疾病患者活体组织检查的临床病理分析

;
C ria q a o scl crio ae If mmain6 8c ss; evc l o d lma4 cssCo cu in :h evxs a yooyjit aia evc l u m u el acnma3c ss; nl s a t 1 ae C ria n yo ae . n lso T ecri me r tlg on gn l o c c v
1 一般资料 . 1 选取 2 0 0 7年 3 一 0 1 7月笔 者所在 医院妇科 门诊就诊 月 2 1年 年 龄在 2 ~ 8 的 6 0例 妇女,行 宫颈 细胞学 检查 及 阴道镜 下 36 岁 7
1 例高度鳞 状上皮 内病变 ( I) HSL,为 CN疾病病 例。有 6 未 I 6例 行 细胞 学检查 ,其中 4例为 C N病例 ,占60 %。 I .6
而 B超 在肝 癌 的诊 断 中具 有简便 、价廉 、无 损伤 、可重 复进 行 的优点 ,同血检 中的 A P监 测列为肝 癌检测 的首要方 法。但 由 F 于诸方 面原 因,肝癌 B超诊 断的误漏诊 在基层 医院仍 时有发 生。 本文 旨在 通过分析研究 , 减少肝癌的误漏 诊,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211165450_宫颈管内膜刮取术和LEEP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宫颈病变的准确性分析

经验交流111宫颈管内膜刮取术和LEEP 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宫颈病变的准确性分析柴翠青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聊城 252000)摘要:目的 宫颈病变采取宫颈管内膜刮取术诊断和LEEP 术后病理诊断,对比两组诊断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110例,均采取宫颈管内膜刮取术诊断(一组)、LEEP 术后病理诊断(二组),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
结果 一组慢性宫颈炎诊断出率高于二组,LSIL 诊断出率低于二组,原位癌诊断出率低于二组(P <0.05);两组HSIL 诊断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
一组诊断正确率低于二组(P <0.05)。
结论 LEEP 术后诊断宫颈病变为临床诊断金标准,使用宫颈管内膜刮取术诊断和LEEP 术后诊断相比有差异,但差异率低,适合在术前诊断中应用,可帮助患者早期发现疾病,有利于临床开展针对性治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关键词:宫颈病变;LEEP;宫颈管内膜刮取术;病理诊断;宫颈癌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疾病,早期患者无明显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可逐渐出现阴道异常出血、腹部疼痛等症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但宫颈癌是可治愈和可预防的疾病,要想治愈宫颈癌,需要早期发现疾病。
国内外资料证实,早婚、早育、多产、性生活紊乱者宫颈癌患病率较高,患病期间,患者常出现腰腹部疼痛、白带异常等症状。
做好宫颈癌早期治疗和预防,需首先了解该疾病形成原因。
根据相关研究分析,宫颈癌和HPV (人乳头状瘤病毒)有关系。
女性受到HPV 感染后,早期会出现宫颈病变疾病,不及时治疗会转化为宫颈癌。
临床早期诊断宫颈病变主要使用阴道镜检查,但是宫颈结构特殊,阴道镜诊断时有死角无法达到,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影响诊断结果[1~2]。
宫颈管内膜刮取术是指应用刮匙在宫颈管内口及外口进行刮取,将取出的病理组织进行进一步活检,确定宫颈内部是否出现癌变。
本研究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宫颈管内膜刮取术诊断、LEEP 术后病理诊断,旨在探讨宫颈病变采取宫颈管内膜刮取术诊断和LEEP 术后病理诊断的效果。
宫颈癌腔内放疗的A点名词解释

宫颈癌腔内放疗的A点名词解释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腔内放疗被广泛用于其治疗过程中。
而在腔内放疗过程中,A点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它在剂量学评估和治疗计划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宫颈癌的病理学特点出发,系统地介绍和解释A点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宫颈癌在病理学上的特点。
宫颈癌主要来源于宫颈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变,通常分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两种类型。
此外,宫颈癌常伴有组织结构的改变,例如浸润性生长和淋巴结转移等。
这些特征将影响到腔内放疗的治疗策略和计划。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A点的概念和作用。
A点是指宫颈上皮切迹的最低部分,也被称为子宫颈内口内侧缘。
它在腔内放疗计划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因为通过准确测量和定位A点,放疗医生可以更好地控制剂量分布和治疗效果。
同时,A点也常用来评估放疗计划的合理性和疗效。
那么,如何准确测量和定位A点呢?在放疗过程中,通常使用磁共振成像(MRI)或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来获得宫颈的解剖信息。
医生可以根据这些图像,测量子宫颈内口内侧缘的最低部分,从而得到A点的位置。
然后,根据A 点的位置和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制定出合理的放疗计划,确保剂量准确且覆盖到宫颈肿瘤的全区域。
此外,A点还可以用来评估放疗计划的合理性和疗效。
理想情况下,A点应该被合理地照射,并达到预定的剂量级别。
如果A点的剂量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对周围组织造成毒副作用。
因此,在制定和评估放疗计划时,医生需要重点关注A点的剂量,并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A点的一些应用。
由于A点在宫颈癌腔内放疗中的重要性,很多研究都致力于优化A点的测量方法和治疗策略。
例如,一些研究尝试通过三维打印技术,定制个性化的治疗器具,以更准确地照射A点。
同时,还有研究关注于A点的剂量和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减少放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
总之,宫颈癌腔内放疗的A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通过准确测量和定位A 点,医生可以更好地控制剂量分布和治疗效果。
宫颈癌靶区勾画教材课件

图像引导技术应用
利用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 对肿瘤和周围组织进行精确的定位 和跟踪,确保放疗的高精度实施。
计划调整与优化
根据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对放疗 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计划的 适形度和均匀性。
放疗计划的执行与监控
治疗前准备
确保患者体位固定、标记 点准确无误,并对治疗设 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 设备正常运行。
骨髓抑制
白细胞减少、贫血等, 可给予升白细胞药物、
输血等治疗。
其他反应
疲劳、皮肤损伤等,可 给予相应处理。
03
CATALOGUE
宫颈癌靶区勾画原则与方法
靶区勾画的临床依据
肿瘤的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这些临床因素是确定靶区的重要依据,有助于确定放疗的范围和剂量。
手术和病理结果
手术切除的病理结果可以提供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信息,有助于确定靶区的 范围。
率和总生存率。
肿瘤控制
放疗后肿瘤是否缩小或消失,以 及肿瘤的复发情况也是评价放疗
效果的重要指标。
症状缓解
放疗后患者症状是否缓解,如疼 痛、出血等,也是评价放疗效果
的重要指标。
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
肿瘤分期
早期宫颈癌的预后较好,晚期宫颈癌的预后 较差。
放疗技术
放疗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肿瘤的控制率和生 存率。
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信息,是确定靶区的主要影像学手段。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
03
PET-CT可以提供肿瘤的代谢信息,有助于发现微小转移灶,为
靶区勾画提供参考。
靶区勾画的步骤与技巧
确定肿瘤的范围
根据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确定肿瘤的范围,包括原发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囤趣自圈固
唇腭裂发病率约为0.1%,其中单纯唇裂发生率较高,唇裂
并腭裂次之,单纯腭裂少见l引。本组5例唇裂中仅有1例合并腭
裂。超声主要是对胎儿进行形态学检查,对染色体畸形检查较
为困难,但随着人们对染色体畸形的认识,超声可以从某些形
态学异常来提示胎儿是否患有染色体畸形的可能性。
由于超声是一种无创并可重复的检查方法,现已成为产前
胎儿畸形筛查的重要检查方法。在检查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检
查,系统分析,就可以筛查出大部分胎儿畸形,从而减少畸形胎
儿出生率,对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Bronshtein M,Zimmer EZ.Prenatal ultrasound examinations:for whom,
by whom,what,when and how many[J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
1997,10(1):l-4.
【2】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170.
[3]闫凡芬,唐龙国,延英,等.6 375例中晚期孕妇胎儿畸形产前筛查
超声诊断分析f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10):92—93.
(收稿日期:2009—12—10)
宫颈癌病理学分析
雒永刚 陶左荷 李 涛
(吕梁市人民医院,山西吕梁033000)
宫颈癌为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为了探讨本病的病因及发 病机制,给防治提供依据,我们在两个地级医疗单位病检室,对今 年来检出的宫颈癌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在随机抽取的8 692例 病理切片检验中,发现各系统恶性肿瘤1 312例,占抽样分析 总例数的15.1%,其中妇科恶性肿瘤患者476例,占各系统恶 性肿瘤的36.28%,宫颈癌患者294例,占各系统恶性肿瘤的 22.4%,占妇科恶性肿瘤的61.76%,可见宫颈癌的发病率在我 地区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 宫颈癌组织学分类:在检出的294例宫颈癌中,宫颈鳞状 上皮细胞癌290例,占宫颈癌发病总数的98.64%;宫颈腺癌4 例,占宫颈癌发病总数的1.36%.在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中,原 位癌54例,占鳞状上皮细胞癌发病总数的1 8.62%,早期浸润癌 34例,占鳞状上皮细胞癌发病总数的11.72%,浸润癌202例, 占鳞状上皮细胞癌发病总数的69.66%. 宫颈癌的年龄分布:据统计结果看,41岁 50岁年龄组发 病最多,共106例,占总患病人数的36.05%;其次为5l岁~60岁 年龄组,共84例,占总患病人数的28.57%.此年龄分布与国内 报道雷同。从各类宫颈癌的年龄分布看,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原 位癌,最大发病年龄为65岁,最小发病年龄为25岁,较为集中 在41岁以下,占37%;宫颈鳞状上皮细胞早期浸润癌,最大发 病年龄为61岁,最小发病年龄为31岁,较为集中在41岁一 50岁之间,占52.94%;宫颈鳞状上皮细胞浸润癌,最大发病年 龄为70岁,最小发病年龄为29岁,较为集中在41岁 50岁之 间,占30.69%;宫颈腺癌本文抽样仅发现4例,年龄均在40岁, 见表1.上述年龄分布与国内有关报道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原位 癌在4O岁一49岁,宫颈鳞状上皮细胞浸润癌在5O岁~ 作者简介:雒永刚,男,47岁,本科学历,毕业于河北工程大学,主 治医师。E—majl:492355815@qq.com 59岁资料相比均有提前的趋势,其原因可能是我地处于偏僻
山区,医疗条件较差,大部分患者在发病早期未得到及时诊治,
引起病变发展而癌变。
表1 各类宫颈鳞癌年龄分布
宫颈癌职业分布一般无多大差异,从本文抽样看,294例
患者中有282例来自农民,l2例来自工人、干部,农民患者占
到发病总数的95.92%.原因可能是我地处偏僻山区,农村妇女
文化水平低,缺乏卫生知识,不注意日常与经期卫生,加之农村
医疗保健条件缺乏,因此,引起农民中宫颈癌的发病率增高。
宫颈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I临床表现,由于每个患者同时
出现几种症状,因此,每种症状按例次统计。血性白带多,为
286例次,常淋漓不尽,有臭味。其次为接触性出血,为226例
次,往往发生在性交和妇科检查、排便活动或下肢用力后,一般
量较少,易被忽视,尤其是农村妇女受封建意识影响,早期常不
引起注意,多数患者在较大发作时,才就医检查确诊。此外,尚
可见到下腹疼痛、月经不规律及腰困等症状,上述症状均与国
内有关报道相符。
除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分布及临床症状与有关报道相符外,
宫颈癌的发病率居我地区妇科恶性肿瘤首位,且宫颈癌的年龄
分布呈提前趋势,职业分布差异较大,提示我们今后在宫颈癌
的防治工作中,应将重点放在农村。
(收稿日期:2009—12—27)
基层医学论坛2010年第l4卷5月中旬刊 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