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共23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共23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共23张ppt)

起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手工业者和商人,
他们在集镇是开办作坊和商铺,促进了市场
的繁荣。 (2)元朝:漕运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
江西景德镇(
(3)明清: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了专门
分工。
明清四大名镇:汉口镇、朱仙镇
景德镇、佛山镇
河南朱仙镇(版画、年画)、广东佛山镇(手工业)
城市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 志之一
(二)中国古代城市
“城”与“市”是一回事吗? “城,郭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 政治+军事 “市,买卖所之也。”“贸、贾,市也”。 经济活动
布 局
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
商朝
城市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 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
周朝 发 营建城市形成制度 展 周朝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
欧洲中 10-11世纪,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 古时期 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西欧中世纪谚语
明清北京城与古代罗马城在城市布局和功能上有何异同?
城墙
作坊
作坊 衙署
明清北京城
城墙
竞技场和剧场
市场 商场
行政机构 竞技场
输水管道
古代罗马城
相同:都有城墙,有军事防御功能;都是政治中心;都有手工业和商业职能
社会生产力发展
农业与手工业分离 便于交换的地方聚集
商人的出现
生产力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防御的需要
地域内经济中心
筑垒设防,形成集镇
(二)中国古代的集镇
集镇 雏形
军镇
工商业集镇 行政集镇 工商业集镇
原始社 封建社会早期 会末期 (北魏-隋唐)
两宋
元朝
专业分工 明清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材内容详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聚落的类型,知道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知道聚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正确认识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描述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通过联系实际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生活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通过读图训练,进一步培养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

快乐点击1.乡村和城市(1)聚落——我们把人们的集中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2)聚落的分类:①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②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3)不同聚落的景观差异:(4)同类聚落的景观差异:①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有不同的特征:②世界各地的城市聚落也风格迥异。

2.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

(2)聚落的分布:①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

②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1)聚落发展带来的利与弊①聚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

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②聚落的发展过程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有特色的民居正逐步消失。

(2)聚落的保护①原因:传统的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②措施: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人类聚居地——聚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人类聚居地——聚落

14、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区(c):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15、庐山国家公园(c)
16、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nc,) 17、丽江古城(c,)
18、平遥古城(c) 19、苏
州古典园林(c):网师园、环秀山庄、留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
20、颐和园(c) 21、天坛(c) 22、武夷山(nc)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人类 聚居地——聚落
一、乡村和城市
1、聚落概念
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越来越多的居所聚集起来,并建有各种公共设施,人们在这里进行劳动生产 和社会活动,就构成了我们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2、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
(点击图片观看更多资料)
❖城市聚落
农村
牧村
渔村
林场
3、聚落的作用
❖斐 济 民 居
3、热带雨林地区的民居 东 南 亚 地 区 的 高 架 屋
❖ 热带地区的印第安人房屋

4、草原地区的住房——蒙古包
5、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
5、沙漠(干旱)地区的村庄
6、世界文化遗产——安徽黟(yi1)县西递村
6、世界文化遗产——安徽黟(yi1)县西递村
7、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
7、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
8、世界文化遗产——水城威尼斯
8、世界文化遗产——水城威尼斯
牧村
渔村
农村
林场
乡村聚落1
乡村聚落2
城市聚落1
城市聚落2 城市聚落2
中国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中国目前有32项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其中24项文化遗产,4项自然遗产,4项双重遗产。
1、 泰山(nc) ,2、 长城(c),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寒带地区
寒带地区终年严寒,就地 取材搭建冰屋,冰房子, 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 果好。可以抵挡极地寒风, 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水上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 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 “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它就好像一个漂 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
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 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 ,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 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 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 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活动: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1.丽江在发展旅游业的过 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丽江未来的发展应该怎 么走下去?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 (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广州 传统民间住宅形式,被称为“西关大屋”。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想一想:你居住的环境与下面哪幅景观图更相似?
1 2
3
4
一、聚落的分类
1 4
3
2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看,人们正在做什么?
农村→耕作
还有哪些乡村景观呢?
牧村→放牧 林场→伐木
渔村→捕鱼
乡村聚落的不同类型 生产方式不同
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
差 异
城市聚落
服务业 商业 工业
自然环境不仅影响聚落的分布,也会影响 聚落的 ……
在一些平原地区,聚 落规模较大,人口众 多,房屋密集。 (呈团块状分布)
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 谷地延伸成条带状;在一些 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 沿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自然环境
适应
利用 因地制宜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专题17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解析版)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专题17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解析版)

专题17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知识梳理1.我们把人类聚居的场所称为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种基本的类型。

2.乡村聚落分为: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市可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

3.我国南方,村落多沿江河湖泊分布。

4.传统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5、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皖南宏村、云南丽江古城、布达拉宫、故宫、平遥古城、长城等共48处之多。

6、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是意大利。

7、聚落的分布和形态:平原地区多为团块状山地、丘陵多分布在山谷地带,多为条带状河流地区多为条带状湖泊地区多为环状沙漠地区多分布在绿洲,多为点状综合训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关于乡村和城市的差异叙述,错误的是()A.生产方式有很大的差异B.乡村和城市的功能不同,影响不同C.人口、规模、密度差异很大D.人们从事的职业、性别有很大差异【分析】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解答】解:乡村和城市都是聚落,两者的区别在于生产方式的不同,乡村和城市的功能不同,影响不同,人口、规模、密度也有很大差异,但与人们的性别无关。

故选:D。

2.东南亚的达雅克人住在长屋里,过着群居生活,那里的自然环境的特点是()A.寒冷干燥B.炎热干燥C.冬暖夏凉D.高温多雨【分析】聚落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者都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解答】解:生活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过着群居生活,居住的高脚屋长达200米,通风散热。

当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

故选:D。

3.关于保护传统民居的说法,错误的是()A.保护传统民居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B.传统民居又旧又小,不能满足人们住房的需要,都应拆掉盖成楼房C.保护传统民居是保护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D.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分析】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方法是应该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解答】解:选项A、C、D的做法都有利于保护传统民居,选项B不利于保护传统民居。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3《聚落》ppt课件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3《聚落》ppt课件

新课学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聚 落受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影响日益明显。
城市一般出现在交 通便利、人口聚集、 商业发达的地区。
新课学习
视频:聚落
新课学习 你能看出下面这些房屋是用哪些材料建造的吗?据此 思考:建设聚落应该如何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活动
盐 块
贝壳 竹 子
建造聚落要注意低碳绿色、生态环保、综合运用等方面相结合
新课学习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距今约6000年。
新课学习
乡村的房屋大多低矮,分布 零散,周围有大片的农田。
城市里高楼林立,大街小巷纵横交错, 到处是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
图B是1913年的迈阿密,当 时它只是一个满是林地和湿 地的小乡村;图C是20世纪 末的迈阿密,它已经从小乡 村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
新课学习
在古代,聚落还承担着抵御野兽和其 他部落入侵的功能。
为了便于防卫,古 代雅典人特意将卫 城建在悬崖上。
新课学习
德国弗赖堡的环保社区
德国西南部城市弗赖 堡注重环保,建设了拥有 13000多住户的环保社区。 屋顶上的太阳能面板可以 发电;居民出行全都采用 绿色交通方式,如步行、 乘公共交通工具或以脚踏 车代步,这里交通顺畅。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民居 傣家竹楼主要适应湿热多 雨的气候特点,有利于防 潮、通风。
拓展延伸
我国黄土高原上的住所——窑洞
窑洞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冬暖夏凉,通风良好,采光面好。
拓展延伸
因纽特人的住所——冰屋 受极地严寒的气候环境,因 纽特人就地取材,建造冰屋。
草原地区的住所——蒙古包 草原牧民逐水草而居,而蒙 古包易于拆迁搬运,因而成 为牧民的主要生活场所。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同步练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22123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同步练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22123

5.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 是( ) A.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B.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 答案 D 目前,人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措施有不乱涂乱画、控制工业污 染、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等。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 场会破坏故宫的建筑,也会破坏环境氛围。
5.聚落的形态
聚落形态 分布地区
聚落特征
团块状 条带状
平原地区
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沿着河流、山麓、谷地 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呈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 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例1 (2017甘肃兰州中考)读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图,完成下题。
当地民居屋顶较陡,与之相关的条件是 ( )
例2 作为古都之一的北京,保留有众多的胡同,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这些胡同 应该 ( )
A.全部拆除 C.根据建设需要拆除
图4-3-4 B.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D.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解析 一方面,北京胡同保存有丰富的传统信息和历史文化内涵,该建筑本身既有 历史文化价值,又在构成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中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价值;另一方面, 目前北京旧城内传统四合院、胡同的整体保存状况与北京首都的国际地位极不 相称。因此,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这些胡同既不能盲目拆除,也不能原封不动地 保留,而是要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答案 D
图4312聚落的分布图4323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典型民居自然环境特征民居的建筑特点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的冰屋气候严寒用冰块构成的小屋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黄土具有直立性气候干燥利用黄土直立性的特点挖掘而成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终年高温潮湿多雨多虫蛇就地取材用竹子建成便于通风散热西亚地区的村庄终年高温干燥厚墙小窗隔热防沙效果好东南亚的高脚屋炎热多雨双层木楼或者竹楼上层住人下层放杂物北京的四合院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大门开在一角墙体厚屋顶坡度小新疆的平顶房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屋顶是平顶能够晾晒作物和乘凉分析聚落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方法方法技巧1

第四章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四章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一.乡村和城市
这是城市
这 是 乡 村
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住在乡村, 有些人住在城市。 我们把人们的这些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目前,全世界 大约有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
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 场等不同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 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 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 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的类型的聚 落所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活动
• 1.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乡村多农田,果树和池塘;乡村人口、车辆都 比较少; 乡村道路很多都是水泥路,交通不畅通。
城市都是高楼林立,有很多大型的商场, 学校、医院的分布都比较多。 道路纵横交错,车辆、人口都很多
二.聚落与环境
水源充足(井、 泉、湖滨、河畔 等地)
土壤利(交通沿 线和交汇处,沿海 港口等地)
自然资源丰 富 (林、渔、 矿)等地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 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各 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 信仰等不同,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 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聚落的 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 不断地发生变化。世界上多数聚落都在增 长: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 道路越来越完善。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 了更好地居住环境。 • 聚落的某些变化也给人类留下了很多遗憾。 例如,在乡村,昔日特色鲜明的民居正逐 步消失;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越来越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