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基本知识及判读

合集下载

脑电图判读

脑电图判读

脑电图基本知识
位相(phase):指同一部位在同一导联中所导出的脑波,于前后不同时间里波的位置, 或两个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里所导出的脑波的位置,即时间关系。 – 同位相 –识
波形:是由波的周期,波幅,时间等因素决定的,他们之间的不同组合构成不同的波 形。 – 正常波形: 安静闭目状态下所见的波形: – 正弦波或类正弦波 – 半弧状波 – 锯齿状波 – 后头部孤立性慢波 – 复合波和多形波
脑电图基本知识
脑电图的导联法 – 单极导联法:将头皮上的活动电极与脑电图机放大器的栅极 (G1)相接,把 无关电极与栅极(G2)相接,因此单极导联法的一切特性取决于无关电极。 特点: – 波幅 电位差 – 异常波 – 参考电极活化
脑电图基本知识
双极导联法:将头皮上的任意两个活动电极分别与脑电图机放大器的栅极 (G1)和栅极(G2)相接,而不使用无关电极,即波幅值为两个电极间电位 大小的差,即栅极(G1)波幅减去栅极(G2)波幅的差。 – 特点: • 波型 波幅 电位差
脑电图基本知识
– 尖波 80-200ms 100μv – 棘慢波 200-500ms 100-200μv
局灶性棘慢波 泛发性棘慢波 多棘慢波 – 尖慢波 80-100ms 500-1000ms – 三相波 1.2-2.7Hz 50-100 μv C1<C2<C3 A2>A1A2>A3 – 高幅节律异常
脑电图基本知识
脑电图诱发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 睁闭眼试验 正常反应: – 反应速度 – 反应程度
脑电图基本知识
异常反应 – 潜伏期延长 – 后作用延长 – 活化作用 – 原有病理波的改变 – 出现病理波
脑电图基本知识
– 过度换气试验 正常反应: – 脑电图改变 – 主观反应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课件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课件

脑电图的发展趋势
脑电图的新技术
脑电图成像技术:通过脑电图成像技 术,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脑电波的变化, 提高诊断准确性。
脑电图分析技术:通过脑电图分析技 术,可以更准确地分析脑电波的变化, 提高诊断准确性。
脑电图监测技术:通过脑电图监测技 术,可以实时监测脑电波的变化,提 高诊断准确性。
脑电图治疗技术:通过脑电图治疗技 术,可以治疗脑电波异常,提高治疗 效果。
演讲人
脑电图基础知 识及判读课件
2023-12-12
目录
01. 脑电图基础知识 02. 脑电图的判读 03. 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04. 脑电图的发展趋势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的原理
脑电图是通过记录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电活动来反映大脑 功能的一种技术
脑电图记录的是脑电波的变化,包括α波、β波、θ波和δ 波等

脑电图异常:脑功 能障碍的表现,表 现为不规则、快速、
高幅的波形
脑电图的判读技巧
01
观察波形:观 察脑电图的波 形,了解其特 征和变化规律
02
03
04
识别异常波形: 识别脑电图中 的异常波形, 如癫痫波、睡 眠波等
结合临床症状: 结合患者的临 床症状,如头 痛、头晕、失 眠等,进行综 合分析
参考其他检查 结果:参考其 他检查结果, 如CT、MRI等, 进行综合分析
脑电图的原理是利用电极将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电活动转化 为电信号,然后通过放大器放大,最后在显示器上显示
脑电图的应用包括癫痫、脑肿瘤、脑外伤、脑卒中等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
脑电图的分类
常规脑电图:记录 1 大脑的电活动,用 于诊断癫痫等疾病
动态脑电图:长时 2 间记录大脑的电活 动,用于监测癫痫 发作等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正常成人脑电图
成人正常脑电图的判定
• 正常成人在觉醒、安静闭目时,由α波和快波构成,有少量 θ波散在出现,不出现明显的θ波和δ波。 • α波连续在枕部优势出现 • 波幅两侧对称,可有轻度的波幅差,多数为非优势半球侧较 高,但不应超过20%,在枕部不超过50% • 波幅不应过高,α波平均波幅小于100微伏,β波小于50微 伏 • 在睁闭眼、精神活动及感受到刺激时,α波应有正常的反应 • 睡眠时脑波应左右对称。无异常电活动 • 无发作波:不论在觉醒和睡眠,均不应有棘波、棘慢综合波 等异常波形。
2.肌电伪差
常见的肌电伪差来源包括咀嚼、 吞咽、额肌活动、面部肌肉痉挛或 震颤。

肌电伪差
肌电伪差(1)
咀嚼所致伪差(1)

动作伪差:描图中患儿抽泣,脑电图呈现类似癫痫样放电的尖样波。技术员对于记录同时动 作的描述能够帮助鉴别。
3.电极质量不佳及与头皮接触 不良所致的伪差
电极完全或将要离断 头皮部脱脂不完全,致电极的电 阻增高。
参考电极:一般使用耳垂、鼻尖和乳突部 等相对零电位点的电极作为。
地电极:一般放置在前额正中或颅顶,另一端 接入仪器头盒的接地(ground或G)端口。
EEG临床意义
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技术及临床意义
CT,MRI DSA MRA,MRV CTA SPECT PET EEG MEG EPs EMG 反映脑和脊髓形态 反映脑脊髓的血管形态 反映局部脑血流灌注 脑代谢 脑功能 周围神经和肌肉病
NREM睡眠Ⅱ期(浅睡期):顶尖波逐渐减少主要标志是出现 14Hz左右(12.5-15.5)的睡眠纺锤。此期还可出现比较多的K综合波。
• •
正常成人睡眠图(2期NREM) 可以见到中央、顶部为著的顶部尖波、K综合波以及14—16Hz的睡眠纺锤,双侧同步对称。

脑电图基本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基本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1 适应症: 1)鉴别脑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如抽搐、心
理障碍、聋、盲等是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 2 )各种脑部疾病辅助诊断、鉴别诊断及定位
如癫痫、脑瘤、脑外伤、颅内血肿、脑炎、脑寄生虫 病、脑脓肿、脑血管病、脑变性及代谢性疾病、精神 病、头痛、眩晕、昏迷、失眠、癫痫手术的监护、脑 死亡的判断等。
各种疾病的脑电图表现 癫痫的脑电图
癫痫的脑电图的显著特点是出现痫样放电,其形式 有: 1.散发棘波、尖波,均为刺激性病灶放电 2.棘-慢波、尖-慢波 3Hz棘-慢波是癫痫小发作特有脑 电图改变。尖-慢波表示深部存在较广泛的癫痫原病灶。 3.棘波群、多棘波可见于癫痫大发作或肌阵挛性发作。 4. 多棘-慢波见于肌阵挛性发作和婴儿痉挛症 5.高度失率见于婴儿痉挛症
幅不对称是异常表现 • 注意:波幅不对称常由脑外因素引起,特别是记录电
极的空间距离不等或阻抗不同
脑波特征---波形 • 二个电极间电位差变化的形式 谓之波形。
• 二个相同的波连续出现,谓之电活动 。
• 三个以上大小、形状相同的脑波称之为节律。
常见的不同波形的波: 正弦波 波的上行及下降支清楚圆滑 单时相波 是一种自基线向上或向下的单一方向的偏
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脑电图 颅内占位性病变尤其幕上的如肿瘤、脓肿、颅内
血肿、脑转移瘤、寄生虫等引起周围脑组织的压迫、 水肿、缺血、淤血等原因使周围脑组织发生了机能 障碍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脑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大 都有一侧或局灶性慢波(主要为 δ波或θ波)
脑血管病的脑电图 脑血管病是一种病理动力过程,有其演变和消退。
(4).偏头痛 脑电图慢活动与临床症状同时出现并同 时消失时可能与局部缺血有关,如持续数小时或数天 消失可能与局部水肿有关,如持续较长时间和发生长 期局部神经症状可能与局部梗塞有关。

脑电图入门与判读

脑电图入门与判读

脑电图---尖波
尖波出现形式
脑电图---尖慢复合波
尖慢复合波出现方式
尖慢复合波出现方式
阵发性节律波
阵发性节律波出现方式
阵发性节律形式
高波幅纺锤波
爆发--抑制
继发性同步
脑电图---棘波
4或6Hz正相棘波
小棘小尖波
棘慢复合波
6Hz棘慢复合波
6Hz棘慢复合波
局限性棘慢复合波阵发性出现
广泛性棘慢复合波阵发性出现
广泛性棘慢复合波形式
多棘慢复合波
多棘慢复合波出现形式
多棘慢复合波出现形式
脑电图分析要素
脑电图以“波”来表示,因此首先要理解波的三要素:频 率、波幅、波形。频率最重要,根据频率可以推测脑的活 动程度。根据频率不同,可分为a波、慢波、快波等频带。 其次是学习癫痫等脑电图的特征波形。代表的波形有棘
波( spike)、尖波( ( sharpwave)、棘慢复合波( spikeand-wave complex)等。这些阵发波与背景有显著不同
的特征。
鉴别阵发波对于初学者是最苦恼的一件事。
脑电波频率分类
脑电波频率
频率测量方法
混合波测量
脑电图波幅
相位关系
棘波尖波极性和相位
脑电图的分布与定位
异常脑电图出现方式
异常脑电图出现方式
异常脑电图周期性形式
异常脑电图的周期性
脑电图同步与非同步对称与非对称
原发性同步

脑电图基本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基本知识及判读
性别
性别对脑电图波形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月经周期、更年期等,女性的脑电图可能会出现一 些特殊变化。
正常变异和异常情况区分方法
正常变异
正常脑电图中可能存在一些变异情况,如α波的不对称、β波的增多或减少等。这些变异通常不具有临床 意义,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异常情况
疑难问题解答:如何提高判读准确率?
1 2
熟练掌握脑电图基本知识
包括正常脑电图波形、异常脑电图波形及其临床 意义等方面的知识,是提高判读准确率的基础。
系统化培训和实践经验积累
通过参加专业培训课程、多阅读典型病例和不断 实践,逐渐积累经验,提高判读能力。
3
结合临床信息和影像学资料
在判读脑电图时,应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 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频率为8-13Hz,幅度为20100μV。在清醒、安静、闭目时 出现的波形,睁开眼睛或接受其 他刺激时α波会消失而呈现出快波, 这一现象称为α波阻断。
β波
频率为14-30Hz,幅度为5-20μV。 在睁眼视物或突然听到声音或思 考问题时出现,表示大脑皮层的 兴奋状态。β波的出现一般表示大 脑皮层处于紧张的活动状态,是 正常人的主要脑电波之一。
脑电图基本知识及判 读
目录
• 脑电图概述 • 脑电图基本原理 • 脑电图采集技术与方法 • 正常脑电图波形特征分析
目录
• 异常脑电图波形特征分析 • 临床案例分享与讨论环节
01
脑电图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脑电图(EEG)定义
通过电极记录大脑皮层神经元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的一种 检查技术。
发展历程
异常脑电图可能表现为波形异常、频率异常、振幅异常等。例如,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可能会出现棘波、尖 波等异常波形;脑肿瘤患者的脑电图可能会出现慢波增多、α波减少等异常情况。对于异常脑电图的解读 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脑电图基本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基本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伪差及干扰的辨别
•由于脑电活动的特性,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识别伪差是对脑电图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 •包括:生理性伪差,仪器和电极等外界伪差
生理性伪差:呼吸运动、出汗、肌电、心电、 眼球活动、肢体活动等。
其他类型伪差:交流电干扰、其他人员走动、 电极伪差、电磁干扰等。
呼吸运动
出汗-少量出汗
>300 µV
脑电波的调节
• 调节:指脑电波的频率调节,反映脑电活动的规律
性。 • 正常成人同一次记录中,同一部位的频率差不应超
过1Hz,两侧半球相应部位的频率差不应超过0.5Hz ,否则为调节不良。 • 节律失调(失节律)指脑电波完全没有规律。(例 如,婴儿痉挛的脑电图特征)
婴儿痉挛(高度节律失调)
暴发-抑制
暴发-抑制是严重的脑电图异常现象,表现为高波幅的暴发活动与低电压状 态交替出现,或在低电压的背景上间断出现暴发性电活动。(暴发电活动可 有多种成分,棘波、尖波、慢波等,可同时出现或单一节律暴发)
低电压和电静息
• 波幅<5µV——低电压 • 波幅<2µV——电静息 • 在任何年龄均为异常
脑电图基本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的定义
脑电图检查是通过精密的电 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 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 形。用于描记大脑神经细胞活动所 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因此脑电图是 反应大脑功能状态的电生理技术。
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国际10-20系统 (the 10-20 international System)电
• >60岁老年人波幅降低,大多数健康老年人α频率保持在8 ~9Hz,在60岁以后,头后部主要频率平均衰减0.08Hz/ 年
女,33天,闭目吸允受检,主诉手抖动3天
4个半月女婴,安静清醒状态

脑电图判读-入门篇

脑电图判读-入门篇
:棘波、棘慢复合波、爆发性节律 波等。
发作间歇期的爆发性异常脑电图:原则上,部分 发作存在各自的癫痫源病灶,该病灶的脑局部 出现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等爆发性异常脑 电图。全身发作出现两侧同步性、左右对称性 的爆发性异常波。部分发作发展至继发性的全 身发作时,出现局限性爆发性异常脑电图和一 些非对称的两侧性的爆发性异常波。
基本节律的慢化与不规则化
1)男,23岁。 2)全身强直-阵挛发作,1年数次。 3)EEG所见:
1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 2 复杂脑电图的阅读方法 3 脑电图的记录方法 4 伪差的识别方法 5 脑电图的诱发试验 6 成人正常觉醒时脑电图的阅读方法 7 异常脑电图的阅读方法
?? ?
? EEG ……… 伪差的识别方法 脑电图的记录方法
脑电图判读
step by step
入门篇
Step 10 老年人脑电图的阅读方法
老年人的脑电图特征: 1)α波的频率减少(α波慢化 ); 2)慢波出现频率高; 3)棘波出现少,特别是正相棘波罕见; 4)广泛性异常比局限性异常多; 5)爆发异常波的出现少。
Step 11 炎症性脑疾病的脑电图阅读方法
1)男,10岁。 2)出生后发育一般。小学学习成绩中等,
因2周前,与早晨7时左右睡眠中第一次 发生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而就诊。 3)EEG所见(发作间期):
复杂部分发作的病例所见前颞部的局 限性棘波
1)男,21岁,癫痫。 2)有遗传因素。1岁患痢疾,当时全身性抽搐
发展频发。从11岁左右,张口流涎发出“啊, 啊——”声,1分钟左右意识丧失,每日发作 2~3次至每周发作1次,14~18岁时服用抗 癫痫药发作被控制。从18岁起出现手拿着筷 子吃饭样的动作,复杂部分发作每月1~2次, 自19岁起出现全身强直-阵挛发作。IQ73. 3)EEG所见(发作间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leep spindles
asleep
V waves and K complexes
Stages 1-4 of NREM can disinguished 14 and 6 HZ PBM
老年人正常EEG(>60岁)
清 醒 (α节律)
频率减慢
-大多数健康老年人α频率保持在9.5~10Hz -根据综合研究,在60岁以后,后部主要频率衰减平均0.08/年 -10例精神正常的百岁老人的EEG资料显示α 频率在8~9cps之间 (Hubbard et al, 1976)
成人正常清醒EEG类型
• α型:以反复节律出现的8-13cps的α节律 为主要波率波幅一般在10-100 μv 之间, 纺锤样,80%左右成人 • β型 6%正常成人 • 低波幅活动 7-11%正常成人
成 人 正 常 睡 眠
(一夜)5-7周期
EEG
stage 1A
stage 1B
stage 2
EEG基本知识及判读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吴原
前言
1929年德国神经精神 病学家Hans Berger首先报 告了在人类完整的头皮上安
放电极,描记人类大脑的自
发电活动。此后他的研究成 果不断得到电生理及神经生
理学家的证实,使EEG学在
全世界范围得以发展,并开
始为临床和科学服务。
EEG的临床意义


同一年龄不同个体间的正常EEG,可有多种不同类型 。
多种类型的正常EEG,也可发生在不同的年龄组。 不同生理状态下描记的EEG,如清醒与睡眠截然不同, 清醒比睡眠EEG存在着更多的个体间差异。
正常EEG <小结>
正常EEG界定

试图通过列出所有正常EEG类型及其变异,界 定正常EEG显然是不实际的。 与正常EEG相比,仅有少数EEG成份,如棘波、 尖波、棘慢复合波、某些类型的慢波及波幅的 变化,是各年龄组已知的异常表现。因此,通 过异常成份的缺乏,定义正常EEG,可能比通 过正常类型的存在更实际。
EEG临床意义
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技术及临床意义
CT,MRI DSA MRA,MRV CTA SPECT PET EEG MEG EPs EMG CSF 反映脑和脊髓形态 反映脑脊髓的血管形态 反映局部脑血流灌注 脑代谢 脑功能 周围神经和肌肉病 脑脊髓周围神经病
EEG临床意义



新技术的问世取代了很多老的检查方法, 如新的影像技术取替了气脑造影,脑室造 影及通过血管造影对脑占位病变的诊所。 作为反映大脑功能状态的脑电图学,过去、 现在及将来仍不失其在临床诊断及科学研 究的价值。 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EEG学的发展-录 像监测、动态EEG、数字化脑电图、定量 技术、偶极子定位等。
-75~90%出现在左前、中颞 -出现在正常老年人,CVD及变性病
61岁,临床上无异常,左颞散发慢波。
老年人正常EEG
睡眠

在alpha节律解体后不久,突然出现相当明显的 慢波,一些正常老年人在思睡期显示一串串双侧 同步的delta波。
睡眠深度减少,Ⅲ、Ⅳ期睡眠比例减少,而睡眠
期中的醒觉时间随年龄增加。REM睡眠减少, 70-80岁REM睡眠减少到总睡眠时间的20%以
脑波特征---波形

二个电极间电位差变化的形式 谓之波形。
二个相同的波连续出现,谓之电活动 。 三个以上大小、形状相同的脑波称之为节律。 常见的不同波形的波: 正弦波 波的上行及下降支清楚圆滑 单时相波 是一种自基线向上或向下的单一方向的偏转 双时相波 是含自基线向上与向下二个成份的波 三相波 -基线上、下交替发生的三个成份构成,第一相为 较小的负相波,第二相为正相波,第三相为高于第一相的 负相波。 -常见于代谢性脑病,尤见于肝性脑病。也见于癫 痫、颅脑外伤及朊病毒感染性等疾病。
普遍性低波幅活动
轻度低波幅活动(10~20μV)

见于少数正常成人 异常
短暂性 缺氧、中毒代谢障碍、外伤、Epi发作后 状态 持续性 -上述原因致持续性脑损害
-累及皮质为主的变性病 Huntington舞蹈病


老化(aging)是以普遍的感觉运动减慢为特征,影响传 入、传出及中枢的加工过程的所有方面,但所有活动不 是以同样速度衰退。
正常EEG <小结>
正常EEG的含义及与脑功能关系

不同年龄组的个体,EEG存在差异 。19岁以前,正常 EEG变化十分明显。20~60岁的正常EEG变化 相对较少, 60岁以上个体的EEG,与60岁以前的成人相似,但少数 类型在60岁以前被认为是异常的,而在60岁以上的成人 可能是正常的。
局灶性慢波和棘波
女,62岁,右蝶骨翼脑膜瘤术后1年。 EEG示右颞区连续1~3Hz局灶慢波及1个棘波。
69岁,男,心肺阻滞复苏后,昏迷状态。 EEG示以δ活动为主的普遍性非同步慢波。
54岁,慢性酒精性肝硬化。EEG描记时肝昏迷, 数日后死亡。EEG示普遍性慢活动及三相波。
女,26岁,代谢性酸中毒,低钠血症伴水 中毒。EEG示连续同步性慢波混有尖波。
波幅
随年龄增长减低倾向
连续性 α指数减少, α活动变得不连续,片断 区域性 有向前部播散倾向 反应性 α抑制反应及其它反应性下降
老年人正常EEG(>60岁)
清醒(其它活动)
β节律 增加,女>男。
β减少可能是老年人智能损害的早期表现
散在普遍性慢波 75岁以上,散在及普遍性θ范围内的慢波轻度增 加,但持续的θ和δ 活动属异常。 颞区间歇性慢波 -非节律的中至高波幅θ或δ以单个或短程出现(3~8cps) -背景活动正常
下。
正常脑电图 <小结>
EEG的成熟发展过程

从不同年龄组EEG的改变(EEG的成熟发育到衰退)显 示了脑功能经历了不成熟→成熟→衰退的过程 在生物成熟的上升(发展)阶段,是生理的自然的过程, 而老化尽管完全无病理改变的可能性不能除外,但主要 是由病理决定的。随年龄的增加,脑萎缩,脑室扩大。 神经元数目选择性改变在不同脑区改变不同(额颞明显)
其它异常类型,也不应视为异常。正常人Beta活动, 通常是低波幅间歇地出现,持续的中等波幅的Beta 活动和节律是异常的。Beta节律的异常增加见于中 毒、代谢障碍,特别是巴比妥类、其它镇静剂和甲 状腺功能亢进。
普遍性低波幅活动
正常生理情况

少数正常成人的电活动类型

波幅一过性降低
-睁眼 -精神活动 -焦虑 -疲乏

异常EEG
认 识

诊断异常脑电图,主要不是根据它缺少正常脑电图的 成份或类型,而应根据它是否含有不正常的脑电活动 或类型。一份脑电图,如果含有异常的电活动,不管 它含有多少正常的成份,都应认定它为异常。 在大多数异常脑电图中,异常类型不完全代替正常电 活动,它们可能间歇地或仅于某个或某些区域出现, 或添加在正常背景之上。
如果定标信号高度是5㎜=50 µV ,那么1 ㎜ =10 µV 10 ㎜ =100 µV ㎶

按波幅大小分为
低波幅 <25 µV ㎶,中波幅25~75 µV ㎶头的二侧相应部位记录的脑电活动 波幅不对称是异常表现 注意:波幅不对称常由脑外因素引起,特别是记录 电极的空间距离不等或阻抗不同
37岁,左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慢性酒精中毒,昏迷。 EEG示普遍不对称慢波,左侧慢波波幅明显低,右侧慢波 波幅高,造成右侧但病变的假象。
普遍性波幅异常
波幅的普遍性增高
正常脑电活动的波幅,除Beta活动外,实际
上并无上限,因此当波幅异常地增高,甚至成人清 醒状态下波幅 >100μV,尽管是少见的,如不伴有

异常EEG
类型
异常脑电图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A.癫痫样活动 B.慢波 C.波幅的异常 D.偏离正常类型的异常。
异常电活动的出现
慢波活动异常

局灶性慢波异常 普遍非同步慢波异常

双侧同步慢波异常
局灶慢波异常



定义:是指出现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电极的慢波。 在少数情况慢波出现于一侧大脑半球的所有部位。 多形性δ波 局灶δ波以不规则无节律性发生。 病灶中心部分的慢波通常比病灶周围的慢波更持 续,频率更慢,但波幅不一定是最高的。一般不 被睁眼抑制,也不因HV有反应。 δ波病灶周围常为θ波,此种θ波可能对睁眼及HV 有反应。
电极安放10/20系统
世界上绝大多数实验室采用的是国际10-20系 统(the 10-20 international System)电极放置法
其特点是:




电极有各自的名称:位 于左侧的是奇数,右侧 的是偶数。 按近中线的用较小的数 字,较外侧的用较大的 数字。 电极名称包括电极所在 头部分区的第一个字母。 诸点电极的间隔均以 10%和20%来测量。
常规走纸速度
3cm = 1秒
人类脑电活动的频率在0.5—30HZ之间。 δ频带:0.5--3HZ θ频带:4--7HZ α频带: 8--13HZ β频带: 18--30HZ γ频带: >30HZ
脑波特征--波幅
代表一个波的高度 表示方法
-用µV 表示 -通过测定一个波的垂直距离与定标信号的高度比较确定
定义 EEG是通过在脑的各相应区域 (在头皮、硬膜下等)安放电极,描 记大脑神经细胞活动所产生的生物电 活动,因此EEG是反应大脑功能状态 的电生理技术。
定义
检查脑功能状态的电生理技术。放
电.mpg
微弱电流
电磁感应作用
多极放大
脉冲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
荧光屏或 记录纸
电能转 化为机 械能
头皮EEG是脑电活动的间接图像。
EEG活动的主要内容:脑波特征

具有其它波(如电波、光波)的特征-波 率、 波幅、波形及时相的变化 脑波代表大脑皮层某一区域神经细胞群活 动同步的电位差,因此还具有出现方式、 在相应各皮质区域的分布和对不同刺激的 反应性等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