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美白功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烟酰胺有美白功效吗

烟酰胺有美⽩功效吗探索烟酰胺的美⽩奥秘在追求肌肤⽩皙与光泽的旅途中,许多护肤成分逐渐进⼊了⼈们的视野,其中,烟酰胺(也被称为维⽣素B3或尼克酰胺)因其独特的护肤功效⽽备受瞩⽬。
特别地,关于烟酰胺是否具有美⽩效果,成为了许多爱美⼈⼠关注的焦点。
本⽂将深⼊探讨烟酰胺的美⽩机制,以解答这⼀疑问。
烟酰胺的基本特性烟酰胺,作为维⽣素B族的⼀员,不仅是⼈体必需的营养素之⼀,参与体内多种代谢过程,还因其对⽪肤的友好性,在美容护肤领域⼤放异彩。
它能够改善⽪肤屏障功能,增强肌肤保湿能⼒,减少外界环境对⽪肤的损伤。
更为关键的是,烟酰胺在美⽩护肤⽅⾯的表现尤为突出。
烟酰胺的美⽩机制1.抑制⿊⾊素⽣成:⿊⾊素是决定⽪肤颜⾊的主要因素,其过量⽣成会导致肤⾊暗沉、⾊斑等问题。
烟酰胺通过⼲扰⿊⾊素细胞到⻆质形成细胞的信号传导,有效抑制⿊⾊素的转运和⽣成,从⽽减少⾊斑的形成,达到提亮肤⾊的效果。
2.促进肌肤新陈代谢:健康的肌肤代谢有助于清除⽼化⻆质细胞,减少肌肤表⾯的暗⻩和粗糙感。
烟酰胺能够加速⽪肤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死⽪细胞的脱落,使肌肤更加细腻光滑,同时也为新的健康细胞⽣⻓腾出空间,进⼀步提升肌肤的透明度和亮度。
3.强化肌肤屏障:强⼤的肌肤屏障是维持肌肤健康的关键。
烟酰胺能够增强肌肤的保湿能⼒,改善⽪肤⼲燥状态,减少因缺⽔⽽引起的肤⾊不均和暗沉现象。
同时,健康的肌肤屏障能更好地抵御外界污染和紫外线对⽪肤的伤害,间接促进了肌肤的美⽩进程。
实际应⽤与注意事项鉴于烟酰胺的美⽩机制,市场上出现了⼤量含有烟酰胺成分的护肤品,如美⽩精华、⾯霜、乳液等。
然⽽,在选择和使⽤时,消费者需注意以下⼏点:浓度适宜:虽然烟酰胺对肌肤有益,但浓度过⾼可能会引起肌肤不适或过敏反应。
⼀般建议初次使⽤者从低浓度产品开始尝试,逐步建⽴耐受性。
搭配合适:为了增强美⽩效果,可以考虑将烟酰胺与其他美⽩成分(如维⽣素C、熊果苷等)结合使⽤,但需确保产品间的兼容性。
皮类药用植物美容护肤功效的研究进展

皮类药用植物美容护肤功效的研究进展曾鸣(综述);徐良(审校)【摘要】Recent studies with respect to skin-care efficacy of cortex medicinal plant were reviewed. Whitening, anti-photoaging,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sun-screening, and anti-acne effects of Cortex Dictamni, Cortex Lycii, Cortex Eucommiae and some other cortex plant medicines were discussed. Nature and lfavour, skin-care effect, functional ingredientof these cortex plant medicines were summarized. Finally,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were predicted.%本文综述了近些年皮类药用植物美容护肤功效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白鲜皮、地骨皮、杜仲、构树皮、厚朴、黄柏、秦皮、肉桂等皮类植物药材的美白、抗光老化、清除自由基、防晒、祛痘作用,归纳了它们的性味、美容护肤功效及部分功效成分,展望了未来皮类药用植物美容护肤研究的发展方向。
【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5页(P100-104)【关键词】皮类;药用植物;美容护肤;美白;抗光老化;清除自由基【作者】曾鸣(综述);徐良(审校)【作者单位】北京一轻研究院北京日用化学研究所北京 101111;北京一轻研究院北京日用化学研究所北京 1011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消费者对美容护肤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关注产品的安全性和功效性。
化妆品中美白活性成分检测

化妆品中美白活性成分检测1美白活性成分作用机制白种人肤色较浅,是因为他们皮肤中含有较多的褐黑色素,而黄种人皮肤中含有较多的真黑色素,使得黄种人看起来更黑一些。
因此,阻断褐黑色素以及真黑色素的形成就成为美白祛斑的有效途径。
1.1 黑色素的形成[1-5]紫外线、活性氧等环境甚至是某些食物都可能导致皮肤变黑,这是因为这些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黑色素生成。
黑色素的形成依赖于三种酶:酪氨酸酶、多巴色素互变酶以及DHICA氧化酶。
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生成多巴,多巴继续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生成多巴酿,多巴醍是形成褐黑素的前体;同时多巴醍在酪氨酸酶催化作用下生成多巴色素,接着多巴色素在多巴色素互变酶作用下,大部分生成二羟基口引噪(DHI),小部分生成二羟基口引口朵竣酸(DH1CA),二者在DHICA 氧化酶作用下,生成DH1-黑色素和DHICA-黑色素两种真黑色素。
从黑色素的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到,酪氨酸是形成黑色素的主要原料,减少酪氨酸的摄入,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黑色素的形成,同时可以发现,酪氨酸酶是形成黑色素的决定性酶,可以说没有酪氨酸酶,黑色素将难以形成。
因此,体内的酪氨酸酶活力越高,含量越高,形成黑色素的可能越大。
1.2 美白祛斑机制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的作用机制是干扰甚至阻断黑色素的形成。
目前有4种原理可用来解释美白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6]o1.2.1 还原作用美白活性成分直接作用于黑色素)各具有明显黑色的黑色素加以还原,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色素。
1.2.2 凝结作用一般而言,蛋白质发生凝结,会失去其本身的活性。
而酪氨酸酶是一种蛋白质,通过凝结作用,促使酪氨酸酶失活,失去催化的活性,从而使得色素细胞不能生成黑色素。
酚类化合物对蛋白质有凝结作用,苯酚、对苯二酚(氢酿)、熊果甘、曲酸及其衍生物等采用的就是这种原理。
1.2.3 嵌合作用酪氨酸酶是一种含铜离子的酶,其中铜离子作为辅酶。
嵌合作用就是作用于酪氨酸酶中的铜离子,使其发生络合作用,从而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去催化功能□o1.2.4 破坏作用通过破坏自由基,从而导致黑色素小体结构改变,最后造成黑色素的细胞破坏。
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功效成分的研究现状

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功效成分的研究现状
李宁;李恩念;陈红波;程芳;邹衡芳;陈鸿鹏
【期刊名称】《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年(卷),期】2024(54)1
【摘要】皮肤细胞中黑色素沉着过度会导致皮肤疾病,如炎症后色素沉着、日光性黑子、黄褐斑和雀斑等。
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可用于临床辅助治疗黑色素沉着过度,其作用机制涉及抑制黑色素合成、还原黑色素、抑制黑素小体转运等。
祛斑美白类化妆品中的美白原料,通过抑制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径的限速酶酪氨酸酶,参与调控黑色素生物合成的信号通路,还原黑色素或抑制黑素小体转运等作用机制达到美白的作用。
随着市场对祛斑美白类化妆品的需求日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天然活性成分作为美白原料添加到化妆品中,但是存在着成分不明确、作用机理缺失等问题。
文章梳理了现有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功效成分的作用机理并分类归纳讨论,旨在为皮肤色素沉着防治的临床策略以及祛斑美白类化妆品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10页(P80-89)
【作者】李宁;李恩念;陈红波;程芳;邹衡芳;陈鸿鹏
【作者单位】广东药科大学中药资源学院;广州远想医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58
【相关文献】
1.人工黑化模型用于评价祛斑美白类化妆品美白祛斑功效的临床研究
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祛斑美白类化妆品中4种具有美白功效的物质
3.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功效成分含量调查
4.祛斑美白类化妆品中6种功效成分的同时测定及使用情况分析
5.浅议祛斑美白类化妆品中功效成分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白产品的市场现状及趋势

美白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近些年皮肤美白类化妆品的开发日趋活跃,美白化妆品中有关皮肤黑色素成因、美白机理、美白效果的评价、美白剂的选择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
本文综述了美白化妆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强调天然活性美白剂在化妆品中的使用,人们希望出现一系列对人体健康无害,又具有美容保健作用的天然原料制备的护肤化妆品。
一、常用美白配方(化妆品)美白原理1.对苯二酚(氢醌)是一种传统且有效的美白祛斑成分,它具有凝结蛋白质的作用,通过凝结酪氨酸酶中的氨基酸,使酶冻结而失去催化活性。
另外,氢醌在一定浓度下可致黑色素细胞变性、死亡。
美国FDA认为对苯二酚为安全、有效的美白剂。
欧共体批准的使用量为2%。
我国1999年11月版的化妆品卫生规范允许其在局部皮肤美白产品中使用,限用量也为2%,并要求在产品包装说明上标注“含有氢醌”字样。
CTFA2000年版的化妆品成分评审概要中明确指出,禁止氢醌用于驻留性化妆品中。
一般认为,2%的氢醌用量对皮肤是安全的,祛斑药品中用量可达3%~5%,超过5%,有可能引发“白斑"现象,并可致敏。
目前使用不多,主要因为副作用问题。
2.曲酸及其衍生物曲酸的应用及发现,是源于古代民间医疗。
曲酸由葡萄糖或蔗糖在曲酶作用下发酵、提纯而成,其美白机理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同时又能抑制二羟基吲哚酸(DHICA)氧化酶活性,阻断二羟基吲哚(DHI)聚合。
这是很少的一种能同时抑制多种酶的单一美白剂,因此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类美白剂。
长期使用曲酸具有细胞毒作用,并可增加卵巢细胞染色体互换及染色体畸变的概率。
曲酸因口服具有致癌性,故在日本被禁用,外用曲酸在同本也被暂停进口及生产。
曲酸由于对光、热及金属离子不稳定,而且皮肤吸收性较差,人们开发了大量的曲酸衍生物来改进它的使用性能,如曲酸二棕榈酸盐。
曲酸二棕榈酸盐与曲酸相比,不易变色,不受酸碱度的影响,对皮肤的刺激性较低。
目前认为曲酸衍生物的作用机制与曲酸相同,且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比曲酸强。
白番茄饮品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白番茄饮品的功效,特别是其美白和抗氧化作用。
通过分析白番茄饮品中主要成分的作用机制,评估其对皮肤美白和抗氧化的效果,为消费者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白番茄浓缩粉2. 余甘子粉3. 酵母提取物(谷胱甘肽)4. 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微囊粉5. 血橙浓缩液6. 水果汁7. 纯净水8. 皮肤测试仪9. 电子天平10. 高速离心机11. 恒温培养箱三、实验方法1. 白番茄饮品制备:- 将白番茄浓缩粉、余甘子粉、酵母提取物、雨生红球藻微囊粉按比例混合,加入适量血橙浓缩液调味。
- 将混合液加水稀释至一定浓度,搅拌均匀。
2. 皮肤美白实验:- 将实验参与者分为两组,每组10人,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 实验组每日饮用白番茄饮品,对照组饮用等量的纯净水。
- 持续饮用30天后,使用皮肤测试仪检测两组参与者的皮肤美白效果。
3. 抗氧化实验:- 在恒温培养箱中,将含有白番茄饮品的培养液与含有氧化剂的溶液混合。
- 观察并记录混合液中氧化剂浓度的变化,以评估白番茄饮品的抗氧化效果。
四、实验结果1. 皮肤美白实验结果:- 实验组参与者在饮用白番茄饮品30天后,皮肤测试仪显示皮肤白皙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美白效果明显。
2. 抗氧化实验结果:- 在白番茄饮品的作用下,氧化剂浓度下降明显,表明白番茄饮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
五、实验讨论1. 白番茄饮品中的白番茄浓缩粉、余甘子粉、酵母提取物和雨生红球藻微囊粉等成分,具有抑制黑色素合成、抗氧化等作用,是皮肤美白和抗氧化的关键因素。
2. 血橙浓缩液作为调味剂,既丰富了口感,又提高了饮品的营养价值。
3. 实验结果表明,白番茄饮品在美白和抗氧化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作为日常饮品推荐给消费者。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证实了白番茄饮品在美白和抗氧化方面的显著效果。
消费者可通过饮用白番茄饮品,改善肌肤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七、实验建议1. 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原料质量,确保白番茄饮品的安全性。
化妆品成分对皮肤健康的影响研究报告

化妆品成分对皮肤健康的影响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美容的需求不断增加,化妆品行业迅速发展。
然而,随着各种新型化妆品的涌现,人们对于其中的成分安全性和对皮肤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关注。
本报告旨在研究化妆品成分对皮肤健康的影响,并提供相关建议。
1. 化妆品成分的分类与功效化妆品成分可以分为活性成分和辅助性成分两类。
活性成分是指赋予化妆品特定功效的成分,如抗衰老成分、美白成分等。
辅助性成分则是为了调节化妆品性质、质地和稳定性而添加的成分。
2. 化妆品成分的安全性评估化妆品成分的安全性评估是确保产品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体外试验和临床评价。
体外试验可通过皮肤刺激性、毒性和致敏性等指标对成分进行初步评估,而临床评价则通过人体试用以观察化妆品对皮肤的真实影响。
3. 化妆品成分与皮肤健康的关联研究众多研究表明,化妆品成分的选择和使用对皮肤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某些成分可能引起皮肤刺激、过敏反应甚至激活慢性皮肤病,如湿疹。
另一些成分可能导致皮肤干燥、粗糙和提前衰老。
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化妆品时应密切关注成分表,并避免使用对个人肌肤有不良影响的成分。
4. 化妆品成分的替代品研究为了解决化妆品成分对皮肤健康的负面影响,许多研究致力于寻找替代品。
天然成分,如植物提取物和植物油等,正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中。
此外,一些新技术的出现,如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也为寻找更安全成分提供了新的思路。
5. 化妆品成分与个体差异由于每个人的肌肤特性各异,对化妆品成分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一些人可能对某些成分过敏,而其他人则可能对同一成分无任何不良反应。
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化妆品时应了解自己的肤质,并结合对成分的了解进行适当的选择。
综上所述,化妆品成分对皮肤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消费者应当关注产品成分,了解自身肤质,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妆品。
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化妆品成分的安全评估与监管,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和皮肤健康。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进一步探索更安全、更有效的化妆品成分,以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同时维护皮肤健康。
小麦(triticum vulgare)麸提取物的美白原理

小麦(triticum vulgare)麸提取物的美白原理小麦(Triticum vulgare)麸提取物的美白原理随着人们对美白的需求不断增加,美白化妆品的市场也越来越火爆。
而其中一种备受瞩目的成分就是小麦麸提取物。
小麦麸提取物以其卓越的美白效果备受关注,那么它的美白原理是什么呢?本文将为您揭秘小麦麸提取物的美白原理。
一、小麦麸的介绍小麦麸是由小麦籽粒的外壳经过加工制作而成,外观呈黄褐色颗粒状。
它是一种多功能的植物成分,富含有机酸、植物蛋白、多糖和多种微量元素等,具有良好的保湿、抗氧化和镇静效果。
此外,小麦麸还含有丰富的酚类化合物和黄酮类成分,这些成分对美白有着重要作用。
二、小麦麸提取物的美白原理1. 抑制黑色素合成黑色素是皮肤色素沉着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小麦麸提取物具有抑制黑色素合成的作用。
研究表明,小麦麸内所含的酚类化合物和黄酮类成分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降低黑色素的生成与积累,达到美白的效果。
2. 抗氧化作用小麦麸提取物富含有机酸和多糖等抗氧化成分,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反应的发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这有助于维持肌肤的健康状态,促进细胞的再生与修复,减少色素沉着,提亮肤色。
3. 促进代谢小麦麸提取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够吸附肌肤表面的油脂和污垢,并在清洁过程中去除老化的角质细胞。
同时,它还可以促进肌肤的新陈代谢,加速细胞的更新,使肌肤更加细腻、光滑,减少色素沉着,提高肤色的均匀度。
三、小麦麸提取物的应用基于小麦麸提取物的美白原理,相关的化妆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美白产品中。
例如美白面膜、美白精华液、美白乳液等。
这些产品可以有效改善肌肤暗沉、色斑、黄褐斑等问题,提亮肤色,使肌肤更加纯净、透亮。
四、使用小麦麸提取物的注意事项1. 个体差异较大,使用前建议进行皮肤过敏测试,避免出现不适反应。
2. 根据自身肌肤状况选择适合的产品和使用方法,不可过度依赖小麦麸提取物,谨慎使用。
3. 注意产品的保存方法,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东南亚地区医学美容学术交流会显著优于常规水溶液型化妆品。国内目前也有不少美容和抗衰老功效纳米乳的发明专利正在申报过程中。5结语纳米乳(NE)即微乳(ME)一直是作为新型被动靶向载体或透皮传递系统(TDS)或纳米给药传递系统(NDDS)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药物研制及临床治疗的应用性研究之中。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学术研究的发展。特别是纳米乳(NE)独特而有效的促经皮渗透及透皮吸收作用等,必将成为未来皮肤外用药物制剂和皮肤抗衰老美容化妆品等制剂或产品研究的新方向和高热点。而且,我们有充分理由及一定实验依据支持,相信随着各种不同类型新型纳米乳组方及天然原料的开发和采用.以及纳米乳制备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未来将不断涌现出适用性强、舒适性好、刺激性小、临床疗效好、透皮吸收快、且安全、稳定、易于保存的系列皮肤外用抗衰老美容功效纳米乳服务于人类社会。参考文献(略)
皮肤美白功效成分的研究进展左夏林1杨永鹏2董萍2朱晓亮1赵莉3木丁克详
1南方医科大学(广州,510515)2董萍整形美容医院(大连,116011)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二一医院(广州,510518)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标准的提高,光洁和白皙的肌肤越来越被各国女性所推崇,美白功效成分作为美白化妆品的功能性原料因此受到极大关注,它的开发和应用研究不断深入,市场上新的功效高、毒副作用小、易于配伍的原料不断推出。本文通过整理综合国内外文献及调查现在美白化妆品中的功效成分,对当今国内外的美白功效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关键词】皮肤;美白;功效成分;研究进展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黑素形成途径为:酪氨酸一多巴一多巴色幸互翟,,兰蔓≮竺三酸多巴_臣耍垂圃匝至圃l。mc硬化酶l酩吾酝酶[:莲直盎臣葑宰通讯作者,dngkx@hotma.J.com,020一61640479多巴醌一多巴色素一二羟基吲哚一酮式吲哚一黑素,形成的黑素叫优黑素或真黑素,皮肤的色素主要由其组成。在黑素合成中,多巴醌还可通过另一途径经谷胱甘肽或半胱氨酸催化生成褐黑素。但目前对褐黑素在皮肤中的作用还不是很了解(如图1)。美白功效成分主要功能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减少黑素在皮肤中的量,从而达到皮肤美白的效果。第一减少新色素的生物合成:此类功效成分大多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而起作用。以前此类功效成分因不能兼备安全性和功效性。如含汞化合物、对苯二酚为例。这些成分因毒副作用大而被禁用于化妆品。近年来出现了新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如熊果苷、曲酸及其衍生物、维生素C衍生物,壬二酸衍生物、4一(1一苯乙基)1,3苯二酚、十八烯二酸、及一些中药提取物,等等。这些成分功效性好、毒副作用小,已成为业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第二加速已出现色素沉着的角质层细胞的新陈代谢:a一羟基酸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消除已出现色素沉着的细胞,使肌肤外表更明亮,还可使不断更新的基层细胞加快生长分裂速度,达到肌肤显著变自的效果。第三减少紫外线对黑素细胞的刺激作用以及自由基对黑素细胞的刺激作用:此类功效成分为防晒剂和抗氧化剂。有些功效成分可以作用几个方面来达到美白效果。下面对一些功效成分按其主要作用途径进行分类论文汇编:综述讲座并做简要评述:1减少新黑色素的生物合成1.1含汞化合物:这类化合物临床皮肤科早先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皮肤黑病变,如氯化亚汞、氯化氨基汞等,其汞不仅可使表皮角质蛋白变性,而且还可破坏表皮层的酪氨酸酶活性,使黑色素短期无法形成或受到抑制,具有所谓的‘‘快速美白功效”。但是,含汞化妆品的美白作用并不持久并很容易反弹,且在以后使用部位的皮肤色素更深更重,而且其生物毒性大,很容易在人体及细胞内大量沉积,容易造成人体局部和全身汞中毒,特别是大量或长期使用含汞化妆品,对人体生命的危害性更大。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许多国家将汞列为美容和化妆品中禁用物质。但是由于该类成分具有祛斑见效快的特点,至今国内一些祛斑产品仍在违规非法使用。在此,再次提醒大家千万不要使用,以免造成皮肤组织和机体的蓄积毒性和损伤。1.2氢醌:氢醌又名对苯二酚,是一种传统且有效的美白祛斑成分,具有凝结蛋白质的作用,通过凝结酪氨酸酶中的氨基酸,使酶冻结而失去催化活性;另外氢醌在一定浓度下可致黑色素细胞变性、死亡。对皮肤有较大毒性,刺激性大,长期接触能引起细胞病变,导致各种疾病。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卫生部门多次公告,凡含苯二酚成分者,均应列为药品管理,化妆品中不准使用。1.3曲酸:又叫曲菌酶,自古以来用于酱油、豆瓣酱、酒类的酱造,属于吡喃酮系化合物之一。近10年来,国外许多研究试验结果证实,曲酸对人体皮肤黑色素的生成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安全、无毒,不会产生白斑后遗症,因而,配入化妆水、面膜、乳液、霜中制得能有效治疗雀班、老人斑、色素沉着、粉刺的美白化妆品并成为国际时兴的高级美容品,深受消费者,特别是有色斑疾患的年青女性的喜爱。但曲酸稳定性较差,在化妆品中多应用其衍生物。根据日本最新的研究报告,曲酸成分可能会有致癌的危险。在国内,早期因为曲酸提取不纯,可能掺杂有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一度引起科学家们的质疑。2000年和2002年下半年。又相继有科学家对曲酸本身的致癌性提出疑问。南京大学化学系的有关专家认为,曲酸分子式中的吡喃是与苯一样的方向性化合物,从理论上讲是和苯一样有致癌性的。此外曲酸中的羟基也可使人体内积累游离基,这也是有致癌性的。日本在2003年就已宣布禁止进口和生产含有致癌曲酸的化妆品,原因是曲酸是致癌物质,这阻碍了曲酸在化妆品的应用。1.4熊果苷(Arbutin):熊果苷是被全世界普遍认可的皮肤增白成分,目前主要有泖p两种同分异构体,它们被允许在许多美白保养品中添加,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美白组分之一,它对黑色素的抑制作用及日晒色素沉着有一定的效果。熊果苷主要通过抑制生产黑色素的酵素酪氨酸酶的活性,以减少黑色素的生成。其作用原理类似美白药物对苯二酚(氢醌)。但对苯二酚存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很多,必须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测下使用。而熊果苷的结构中比对苯二酚多了葡萄糖分子,刺激性相对较低,可以自由添加到皮肤保养品中。但浓度上限不能超过7%。而且有报道,熊果苷白天使用有一定的光敏性。应用时应引起高度重视。1.54一(1.苯乙基)1。3苯二酚:4一(1一苯乙基)一1,3
苯二酚也是一种具有皮肤美白效果的化妆品添加剂,既能有效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又能有效抑制B16V细胞合成黑色素的活性,且有较其它美白功效成分更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目前已被欧盟批准全球使用。1.6十一碳烯酰苯基丙氨酸(DEP一11):这是最新研发出的最新型美自祛斑功能添加剂。十一碳烯酰苯基丙氨酸。是促进黑色素细胞激活剂Q。黑色素细胞刺激素(q—MSH)分子的有效拮抗剂,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和沉积,达到一定的皮肤美白祛斑效果。1.7十八烯二酸:有学者【6】在对新型安全有效的美白剂—-ArlatoneTMDCA研究中证明了1%的DCA样品增自效果略好于2%熊果苷样品。ArlatoneDCA渗透人黑素细胞,与细胞核中漂浮的PPAR(过氧化物酶活化增值接受器)相遇,与之结合。产生一系列反应,最终阻断形成新酪氨酸酶的信号,降低黑素细胞中的酪氨酸进一步形成黑素体。简言之,ArlatoneTMDCA的肤色均匀美白的机理和传统活性物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从一开始就参与并干扰了酪氨酸酶的形成,从而从根本上使酪氨酸酶的产生量减少。1.8内皮素拮抗剂:20世纪90年代中期,研究发现确实存在另一些细胞因子,刺激了黑素细胞的分裂增殖,从而翻开了美白祛斑产品配方设计的新一页,内皮素就是其中一种,研究发现,皮肤角朊细胞也能够释放内皮素,而且皮肤被紫外线照射后角朊细胞释放内皮素的量也增加。继而发现,黑素细胞上有特殊受体能与内皮紊结合,内皮素被黑色素细胞膜上的受体接受后,刺激了黑色素细胞的分化、增殖并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使黑色素急剧增加。试验也证明了内皮素不仅能刺激黑素细胞产生黑紊,同时也是黑素细胞分裂剂。内皮素桔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内皮素对黑色素生成的影响。为美白祛斑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代表了当今美白技术的最新水平。1.9中药提取物:我国传统的中药,许多具有良好12东南亚地区医学美容学术交流会的美白作用。这种绿色植物成分具有化学美白剂不可比拟的优势,安全性高.稳定,对皮肤的刺激性小,是美白化妆品今后的发展方向。许多植物中含有黄酮类、多酚类天然物质,具有很好的美白效果,如甘草提取物、五加皮萃取液、葡萄糖提取物,甘草提取的甘草黄酮以及木瓜、红景天、红参、银杏、茶叶,白芷、地榆、珍珠等,是广泛应用的美自组分。有研究证实黄酮类化合物的美白效果优于市场使用的熊果苷。近来,kuboI等人从非洲产的萝摩科Mondiawhitei和漆树科掌漆树Rhusvulgaris等中提取出一种高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2一羟基一4.甲氧基苯甲醛,其抑制左旋多巴在酪氨酸酶催化下的氧化ID50仅需4.3ug/mL,美白优势明显。2加速角质层细胞代谢、清除黑色素Ⅱ一羟基酸是指在q位有羟基的羧酸,是一类小分子物质,可迅速被吸收。其浓度高时可引起角质脱落和角质溶解,从而加速黑色素的去除,达到美白作用,并对皮肤干燥、细微皱纹,斑点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使皮肤变得光滑、柔软、富有弹性.因此倍受化妆品界的青睐,现在已广泛用于化妆品中。按果酸的出现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果酸:甘醇酸,分子量小、作用快,刺激性明显,属于治疗型果酸,适合果酸换肤,青春痘肌肤;第二代果酸:内酯型葡萄醣酸,属于多重水基果酸,分子量较大,果酸更新肌肤、帮助新陈代谢、增加肌肤抵抗外界刺激、作用温和不刺激、保湿性佳、抗氧化特性、防止肌肤受损老化,适合熟龄、稍微缺水的肌肤;第三代果酸:乳糖酸,具有保湿、修复,抗老化作用,同时拥有葡萄醣酸(GluconicAcid)及半乳醣(Galactose)的优点,更高的保湿能力,源自分子内的8组水基,特殊的细胞再生修复能力,除了一般性的保养,对抗自由基.促进胶原形成,更适合干燥、老化或敏感性肌肤及各种手术后的肌肤修护保养。杨艳伟[1l】等化妆品中d一羟基酸的使用情况分析中,统计分析了2003.2005年63份国产和进口化妆品中a.羟基酸的使用种类、频率和用量。结果:63份样品中5种d一羟基酸均有使用,其中乙醇酸、乳酸的使用频式细均在33%以上。化妆品中乙醇酸、乳酸的使用频率较高,在使用中应引起我们的关注。3黑色素还原剂黑素由细胞分泌后,呈现氧化态,具有明显的黑色。如使用还原剂,将黑素加以还原,则变为无色的还原型黑素,但这种对黑素的还原作用是可逆的。如:VC、VE及其衍生物等。3.1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维生素c是优秀的抗氧化成分,是黑素由细胞分泌后,呈现氧化态,具有明显的黑色。如使用还原剂,将黑素加以还原,则变为无色的还原型黑素,但这种对黑素的还原作用是可逆的。维生素C中。只有左旋C能被皮肤吸收利用。然而左旋c相当不稳定、极易被氧化,难以保存,所以美白保养品中普遍添加的是性质比较稳定的维生素C衍生物~维生素C糖苷.维生素C磷酸镁、维生素C磷酸钠。这其中,维生素C糖苷的稳定性最高.也是美白市场上的主流成分之一,日本化妆品特别钟爱维生素C糖苷。3.2维生素E及其衍生物:人体内的黑色素是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物,维生素E正好能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从而有效抵制黑色素在皮肤上的沉积,使皮肤保持白皙。另外维生素E还具有抗衰老的作用,但是对碱不稳定。有学者报道口服维生素E能分解淡化面部色素。而维生素E的衍生物维生素E阿维酸酯盐(Q—TF)不仅能吸收紫外线辐射,减少紫外线对黑素细胞的刺激,减少黑色素形成.而且稳定性能比维生素E好。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间接方式抑制了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黑色素形成。体外有试验表明,将维生素E阿维酸酯盐溶解在0.5%的卵磷脂胆固醇转移酶(1ecithin)中,当浓度为30ug/IIll时可显著抑制人类黑素瘤细胞和正常的人类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形成,比以熊果苷、曲酸、维生素C达到相同效果的剂量要低得多。4结论及展望通过以上对美白功效成分的研究进展综述,美自的作用主要是从不同方向抑制黑素在皮肤细胞中的量,从而达到美白的效果。目前,美白功效成分朝着高效、安全性高、稳定性好方向发展,这对于促进美白化妆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化妆品面临最重要的挑战就是化妆品透过皮肤如何更好地透过皮肤发挥美白作用。具体地说,就是这些皮肤美白化妆品中的功效成分是否能够通过合适的载体使其透过皮肤角质层屏障达到相应的作用部位、并在这些部位稳定的维持一定的效应时间。随着医学生物学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医学美容和皮肤美容化妆品的剂型朝着更加安全、稳定、高效、靶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各种透皮给药载体系统包括脂质体、传递体、B环糊精、纳米乳等新型载体研究开发的不断进步,又将使医学美容化妆品的应用出现更多、更好、更高、更新的成果、剂型和产品,这些必将成为美白化妆品的革命性技术和高新技术成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优秀功效成分加上完善的载体系统必将大大提高美白化妆品的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