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虫草菌丝体中虫草素的提取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蛹虫草培养基残余体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蛹虫草培养基残余体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生态效益 。因此 , 近 年来 虫草培养基残余 体的综合利用研 究
备 受 关 注 。笔 者 从 虫 草 培 养 基 残 余 体 的 虫 草 素 、 虫 草 多糖 的 提取纯化 , 在 保 健 食 品 和 饲 料 中 的应 用 及 作 为 杀 虫 真 菌制 剂 或 用 于 培 养 其 它 微 生 物 等 方 面 综 述 了 虫 草 培 养 基 残 余 体 综 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
间1 2 0 mi n, 料液 比( W/ V) 1 : 2 0的 条 件 下 , 测 得 多 糖 含 量
为1 . 1 2 mg / mL 。 梁 晨 通 过 对 水 浴 法 、 超 声 波 法 和 微 波 三 种
提 取 方 法 的提 取 工 艺 进 行 研 究 , 得 到 最 佳 的蛹 虫 草 培 养 基 多
比、 提 取 次 数 。在 最 佳 工 艺 提 取 温 度 8 0 %, 提取 2 次, 提 取 时
蛹虫草 【 C o r d y c  ̄s m i l i t a r i s ( L . ) L i n k] 又名北冬虫夏 草 、 北 虫草 , 与 冬 虫 夏 草 同属 异 种 。 由于 其 主 要 药 用 成 分 虫 草 素 含 量 比冬虫夏草高得 多 , 大约为后 者 3 5 倍甚至 l 0 倍 一 , 且 蛹 虫 草更 容易人工栽 培 , 因此 蛹 虫 草 目前 被 选 为 冬 虫 夏 草 的最 佳

要 从虫 草 培 养基 残余 体 的 虫草 素 、 虫 草 多糖 的 提取 纯

般采用 水 、 5 0 % 乙醇 、 乙 醇 和 甲 醇 等 溶 剂 。 提 取 方 法 主 要
化, 在保 健食 品和饲料 中的应用 , 作 为 杀 虫 真 菌 制 剂 和 用 于 培

虫草素

虫草素

1.前言蛹虫草为我国传统药用大型真菌,其药用活性成分主要为虫草素。

其作为冬虫夏草的替代品之一,虫草素含量较冬虫夏草高约3到6倍。

据研究,虫草素有着重要的药用功效和生化用途,因为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虫草素的分子式为C10H13O3N5,分子量为251.24,且能溶于水及热乙醇、甲醇,不溶于苯、乙醚、氯仿。

目前虫草素纯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约为1500美元/g,其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故其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很值得研究。

2 人工蛹虫草及虫草素介绍2.1人工蛹虫草蛹虫草是一种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和营养品,其所含的虫草素、虫草多糖具有独特的药理及保健作用。

蛹虫草人工栽培成功以来药理和毒理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进展。

研究表明人工蛹虫草和冬虫夏草有着极相似的作用,无毒副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人工蛹虫草的滋补保健功效和多种药用价值的认识,其开发利用研究倍受关注,并在药理、有效成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2.2虫草素虫草素具有抗病毒、抑菌、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与环磷酰胺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并有降血糖的作用。

虫草素的分子式为C10H13O3N5,分子量为251.24,且能溶于水及热乙醇、甲醇,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紫外光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59nm。

2.3 虫草素的结构Cuningham[1]等首次从蛹虫草中分离出虫草素,采用紫外光谱特征进行鉴定,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同时,用其半宽度、波峰与波谷的比值确定为核苷类化合物。

Frederiksen[2]等从蛹虫草培养基中分离出虫草素采用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确定。

陈顺志[3]等也才用了紫外和红外光谱对从蛹虫草固体培养基分离出的新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与虫草素的文献报道一致。

同时,还应用了超导核磁共振法进行了分析,进一步确定其为虫草素结构如下:O N NN N NH 2H H OH HHCH 2HHO3 虫草素的提取技术3.1 水提法钟艳梅[4]等以人工蛹虫草固体培养残基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准确称取处理好的样品各10g ,共4分,分别加入水、75%乙醇、95%乙醇、和无水乙醇做提取剂,在沸水浴中抽提8小时,收集提取液,除杂、浓缩,离子交换柱分离,收集洗脱液,分别用红紫酸胺反应定性定量鉴定虫草素的含量。

大孔树脂柱层析法提取蛹虫草废弃培养基中的虫草素

大孔树脂柱层析法提取蛹虫草废弃培养基中的虫草素
T h e o p t i ma l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h o t wa t e r l e a c h i n g w e r e a s f o l l o ws :7 0 o C ,8 h,d i r e d f e e d : wa t e r i s 1 g : 2 0 mL .A n d
蛹虫草[ C o r d y c e p s m i l i t a r i s( L . ) L i n k ] 又名北冬虫夏草 、 北虫草 , 含有多种活性化合物 , 如虫草素 、 麦角 固醇、 甘露醇等 , 因其容易栽培 已成为冬虫夏草的替代品 . 虫草素 ( c o r d y c e p i n ) 是蛹虫草的主要活性成分 , 具有抗肿瘤 、 抗病毒 、 抗真菌、 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 4 。 . 目前 , 虫草素主要从蛹虫草子实体 中提取 , 从而导致 虫草素的生产成本极高 J . 栽培过蛹虫草的固体培养基 中含有丰富的菌丝体 , 其 中含有大量 的活性 物质 , 但
度7 0℃ , 浸提时间 8 h , 料液 比 1 g : 2 0 m L , 对虫草素进行粗提 ; 用优 化的大孔树脂层析法 , 即X A D 1 6树脂 , 在p H 9 . 0
的条 件下 , 以体积分数为 5 0 % 的乙醇作 为洗脱 剂 , 对其进行分 离 , 利 用聚酰胺树 脂精制虫 草素. 结论
u mn c h r o ma t o g r a p h y . Re s u l t Co r d y c e p i n wa s p r e p a r e d wi t h a p u r i t y g r e a t e r t h a n 9 8 % . Ke y wo r d s c o r d y c e p i n;wa s t e me d i u m o f C o r d y c e p s mi l i t a r i s ;ma c r o p o r o u s r e s i n c o l u mn e h o r o ma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t r a c t a n d p u i r f y C o r d y c e p i n f r o m w a s t e m e d i u m o f C o r d y c e p s m i l i t a r i s .Me t h o d s

蚕蛹虫草中虫草素和腺苷含量影响因素研究

蚕蛹虫草中虫草素和腺苷含量影响因素研究

并用该方法测定 了 1 9— 3 、 1 7— 3 、 MS 、 1—1以及 1 一Y等 1 2种不 同虫草菌 株栽培 的蚕蛹 虫草 、 不 同品质的蚕
蛹 虫 草 以及 蚕 蛹 虫 草 不 同 组 织 中的 虫 草 素 和 腺 苷 的含 量 。结 果 表 明 : 1一 Y菌株的虫草素和腺苷含量 均最高 ,
质量分数达 l 5 . 4 5 m g / g和 4 . 4 0 n a g / g ; 不 同品质 的蚕蛹虫草 中虫草 素则 以感 染而未 出草的僵蚕 最高 ; 蚕蛹虫 草 的僵蚕体对虫 草素的富集能力高于子座 , 蚕蛹虫草的子座对腺苷 的富集 能力 高于僵 蚕体。该结 果可对探 求 高虫草素含 量和高腺苷含量 的虫草材料提供 理论 依据 。
b u t n o f r u i t i n g we r e t h e h i g h e s t .T h e e n r i c h me n t a b i l i t y o f s i l k wo r m b o d y t o c o r d y c e p i n wa s h i g h e r t h a n s t r o —
关键词 : 虫草素 ; 腺苷 ; 含量; 影 响因素 ; 高效液相色谱
中 图分 类 号 : ¥ 8 8 6 . 9 文献标识号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4 9 4 2 ( 2 0 1 5 ) 0 1 - 0 1 0 9- 0 3
Hale Waihona Puke S t u d y o n I n lu f e n c e Fa c t o r s o f Co r d y c e p i n a nd Ad e n o s i ne Co n t e n t s i n Co r d y c e p s mi l i t a r i s

蛹虫草小麦培养基中虫草素提取工艺研究

蛹虫草小麦培养基中虫草素提取工艺研究

蛹虫草小麦培养基中虫草素提取工艺研究谭琪明;何珺;文庭池;康冀川【摘要】To maximize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cordycepin from Cordyceps, the extraction procedure was optimized via modifying wheat medium including different extraction solution, rate of material to solvent, temperature , pH and time. The result revealed that the optimum extraction parameters were as follows: water as extraction solution, pH 5, ratio of material to liquid 1:50, 701, and 3 h, by which cordycepin might be extracted from Cordyceps conveniently and efficiently, and the extraction rate was as high as 94. 87% .%通过对比提取溶剂、料液比、温度、pH值及时间对提取蛹虫草小麦培养基中虫草素的影响,以确定虫草素提取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参数为水提取、pH值5,料液比1:50、温度70℃、时间3h.该方法从蛹虫草小麦培养基中提取虫草素,提取率可达94.87%.【期刊名称】《山地农业生物学报》【年(卷),期】2011(030)004【总页数】5页(P357-361)【关键词】蛹虫草小麦培养基;虫草素;提取【作者】谭琪明;何珺;文庭池;康冀川【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72;R977.4虫草菌素即3’-脱氧腺苷(3’-Deoxyadenosine),由Cunningham等[1]于1951年从蛹虫草的培养物中分离得到。

蛹虫草实验系列

蛹虫草实验系列

目录学习目标一、综述:蛹虫草背景资料及市场调查分析(一)、蛹虫草背景资料1、生物学简介2、人工培养虫草的主要营养与药用成分均与野生虫草的含量比较3、蛹虫草的功能及产品开发(二)、蛹虫草人工栽培及产品开发研究概况1、固体栽培2、液体培养(三)、国内外虫草素研究现状1、国内的发展:高含量虫草素子实体研究2、虫草及虫草素在国外的研究现状(四)、市场分析1、市场调查2、需求分析:3、消费分析:4、医药行业分析二、学习前准备:实验室培养蛹虫草在完成本学习情境前,需要做好下列准备(一)、栽培管理(二)、灭菌方法三、工厂化蛹虫草生产(一)、建设条件和厂址选择1、资源情况。

2 、基础设施:(二)、工艺流程:制种(母菌种)一蛹虫草栽培一虫草素提取1、母菌种制作:2、蛹虫草栽培:(1)、配料:(2)、灭菌(3)、接种(4)、培养(5)、采收3、虫草素提取工艺(三)、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1、排污情况2、治理环境的措施3、环境保护措施4、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四、结论学习情境三北冬虫夏草培养一、综述:蛹虫草背景资料及市场调查分析(一)、蛹虫草背景资料1、生物学简介虫草是我国的一种名贵野生中药材,具有补虚损、益精气、保肺、益肾、止血化痰、滋补强壮等功效。

与人参、鹿茸一起列为中国三大补药。

如一七五七年《本草从新》中就有“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咳,治膈症皆良“的记载。

中医认为,虫草入肺肾二经,既能补肺阴,又能补肾阳,主治肾虚,阳萎遗精,腰膝酸痛,病后虚弱,久咳虚弱,劳咳痰血,自汗盗汗等,是唯一的一种能同时平衡、调节阴阳的中药。

全世界已知虫草类有350余种,我国目前有62种,但最为昂贵的只有冬虫草和北虫草。

古语日:宁要虫草一把,不要金玉满车;民间则称之为“活黄金“。

蛹虫草(又名北虫草、北冬虫夏草,) (c.mi litari s(L.)Link),蛹虫草为子囊菌亚门,麦角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的模式种,学名为cordyceps m.1itari s,世界性分布天然资源数量很少。

蛹虫草培养基中虫草素的几种提取方法比较

蛹虫草培养基中虫草素的几种提取方法比较

2 4・ 8
安 徽 医 药
A hi dcl n hr cui l ora 2 1 r1 ( ) nu Mei dP amaeta un l 0 0Ma;4 3 aa c J
蛹 虫草培养基 中虫草素的几种提取方法 比较
吴 勇 陈卫东 , , 王 利 张 荣 嘎 张 , , 华
c lt n, n h c o a e e t ci n meh d h sa d a tg fs o tre ta t n t . n l so T e e tain r t ft e e t o oa i a d t e mir w v xr t t o a n a v n a e o h r x r ci i o a o e o me Co cu i n h x r t ae o h s w o meh d e e sg i c n l ie h n oh rmeh d , a a e e p n h c l n t e su y t o sw r in f a t hg rt a t e t o s t t n b x a d te s ae i h t d . i y h c K e r s c r y e s mi t r du c r y e i e ta t n meh d y wo d : o d c p l ai me i m; o d c p n; xr ci to i s o
所 得 的虫 草 素 用 H L P C测 定 进 行 比较 , 合 理 利 用 这 一 资 源 为 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 1 仪 器 与 试 药 SI S 高效 液相 色谱 仪 ; V 0 U 50紫 外 检 测 器 ; 析 之 星 色 谱 分 数据 工作 站 ; F4 A 2 0型 电子 天 平 ( 士 梅 特 勒 分 司 ) H 3 2 瑞 ; S 10 超声 波 清 洗仪 ; 品 粉 碎 机 ; H 恒 温 水 浴 锅 ( 义 市 英 峪 予 食 H 巩 华 仪 器 厂 ) 电热 恒 温干 燥 箱 ( 营 创 新 医疗 器 械 厂 ) 美 的家 ; 国 ; 用 微 波炉 。

虫草_发酵

虫草_发酵

虫草菌丝体发酵的研究进展摘要:虫草具有良好的药用和保健价值,国内外对于虫草的需求与日俱增。

但是天然虫草生长环境特殊,产量有限,近年来的过度采挖严重降低了虫草的产量,破坏了产地的生态环境。

人们希望通过掌握虫草的人工栽培和液体发酵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有关虫草深层发酵条件、发酵产品活性成分和发酵功能用途的研究。

关键字:虫草发酵条件活性成分虫草的子实体、菌核及菌丝体中都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虫草多糖、胆甾醇、真菌甾醇、麦角甾醇、腺嘌呤核苷、腺嘌呤、尿嘧啶、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硬脂酸、软脂酸、D-甘露醇、维生素、有机酸和微量元素。

但是野生虫草资源短缺,人工栽培周期长、成本高,而利用虫草深层发酵生产虫草替代品,既可有效保护虫草这一珍贵资源,又不受气候、地理环境和虫草寄生条件严格的限制,适合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生产出的替代品如菌丝体其成分和药效也与天然虫草相似。

现在许多科研人员和生产厂家正在从人工培养着手,利用液体深层培养技术进行工业化生产虫草菌丝希望能解决虫草大规模人工栽培的缺点,以求得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虫草菌丝体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目前国内外报道的虫草菌有几十种,其中以蛹虫草菌和冬虫夏草菌在生产栽培上最为常用。

国内对虫草胞外多糖、虫草素的研究一直十分活跃,因为它们具有十分重要的药用和保健价值。

但是针对不同的发酵条件,虫草的多糖含量、虫草素含量和生物量等指标都有较大不同。

蛹虫草作为虫生真菌,一般认为动物蛋白对其菌丝体生长发育更为有利,但温鲁等(2008)研究发现植物蛋白豆粕和豆粉也适合蛹虫草的生长发育,现在大多数研究都是以蛋白胨作为氮源。

但是,王菊凤等(2009)认为不管是植物蛋白还是动物蛋白,都应该有一定的适宜浓度,她发现1% 低浓度的氮能促进菌丝体的生长,也有利于多糖的合成,随着氮浓度的增高,菌丝体生物量和多糖的含量也随之降低。

王菊凤等(2009)发现在6%的碳源和1%的氮源以及25℃的条件下,能获得蛹虫草的最大生物量以及总多糖和胞外多糖的最大产量;碳源为6%、氮源为1%、温度为22℃时,胞内多糖的产量达到最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学院 2006级 生物技术2班 谭艳妮 261303202 蛹虫草菌丝体中虫草素的提取及研究进展 【摘要】:概述蛹虫草的生物学特性,综述其在人工栽培技术、液体深层发酵、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及开发现状,为蛹虫草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本文以蛹虫草菌为实验材料,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蛹虫草液体发酵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并在所得的优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下进行扩大培养。然后对菌丝体和发酵液中的多糖,菌丝体中的虫草素分别进行了含量测定,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蛹虫草培养成分,提高虫草菌素含量,获得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液体发酵、 培养工艺、 虫草多糖、 虫草素、 提取分离 Cordyceps mycelia of Cordycep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xtraction Abstract: An overview of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dyceps militaris

summarizing its artificial cultivation techniques, liquid submerged fermenta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edicinal value of the progress achieved in the area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quo,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C.militari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In this paper, Cordyceps fungi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systems and in-depth study of the Cordyceps fermentation liquid medium and optimization of culture conditions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proceeds under conditions of medium and cultured to expand cultivation. And then mycelium and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polysaccharides, Cordyceps mycelia in the assay were conducted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Cordyceps cultivation orthogonal components, improve the cordycepin content, access to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extraction.

Key word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liquid fermentati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Chinese caterpillar fungus polysaccharide, Cordyceps,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生命科学学院 2006级 生物技术2班 谭艳妮 261303202 1前言

蛹虫草(C militaris)最早源于中国,俗称北虫草,由于其药用价值与冬虫夏草(c sinensis)相似,故药典中义记载为“北冬虫夏草”(5)国外最早的报道是1723年Vaillant在他所著《 Botanieon Parisiense》一书中,提到了蛹草和大团囊虫草(6),通过基源鉴定认为它与冬虫夏草是同一个属。自1727年在巴黎科学院院士会上,作为虫草属的模式种具属种“Cordycepsmilitaris”发表以来,迄今已有282年历史了,此后,我国陆续有标本输往欧洲及亚洲的日本,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极大兴趣,并针对各自本国的虫草资源,进行了一定的驯化和生态研究(7)。蛹虫草与冬虫夏草同属异种,是国内外公认的食药用真菌,民间用于肺炎、肾虚、腰痛等疾病的治疗。蛹虫草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低.液体发酵可形成菌丝体.人工大规模同体培养可获得子座,也可通过活体培养进行规模化蛹虫草生产。现有的多数文献认为人工培养的蛹虫革其有效成分和含量与冬虫夏草相仿.有的甚至更高。所以,近年来蛹虫草的研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生物学特性 蛹虫草是蛹虫草真菌寄生在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昆虫蛹体上形成的子座(子实体)与蛹体的结合体。子座单生或数个一起从寄主蛹虫的头部或节部长出,颜色为橘黄或橘红色,全长2-8cm,头部椭圆形,长1-2cm,粗2—9mm;柄长1.5-3.5cm,粗1—3mm,颜色为浅黄色。生命科学学院 2006级 生物技术2班 谭艳妮 261303202 寄主蛹体为椭圆形,有环纹9个,蛹体颜色为绛紫色,长1.5-2cm,粗5—9mm(95). 蛹虫草在PDA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蓬松,凸起呈棉絮状的半球形,菌丝为白色,气生菌丝发达,边缘整齐,较易挑取。分生孢子为圆形或圆柱形,其大小为2.5~3.2μm×6.8μm;分生孢子着生在孢子梗的项端,或成单,或成对,或成簇排列;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有分枝。菌丝有隔膜,粗细均匀,但老龄菌丝内会形成空泡(23)。

虫草素的研究概况 1951年,Cuningham等观察到被蛹虫草寄生的昆虫组织不易腐烂,随后从中分离到一种腺苷类活性物质,命名为虫草菌素(Cordycepin),确定其结构式为: 在此之后Kaeaka等(67)从无冠构巢曲霉亦分离出这种物质,这是迄今在虫草属真菌以外惟一报道分离出虫草菌素的菌种。此后在虫草属其它一些种中也检测到虫草菌素的存在。 虫草菌素又称虫草素、蛹虫草菌素,3’-脱氧腺苷,它是第一个从真菌中分离出来的核苷类抗生素,其分子量为251.24,熔点230—23l℃,溶于水、热乙醇和甲醇,不溶于苯、乙醚和氯仿,紫外光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59nm(68-69)。Kredich等(1961)首先对虫草素的生物合成机理作了研究,表明虫草素的合成是以腺苷为直接前体。1960年,Todd和Ulbricht首先完成了3’-脱氧腺苷的全化学合成;1964年我国南京药学院也人工合成了虫草素(70)。 生命科学学院 2006级 生物技术2班 谭艳妮 261303202 人工栽培现状

子实体培养 De Bary在19世纪60年代首次进行了蛹虫草的人工培养研究,随后人们又进行了大量的培养研究,并最终成功获得了蛹虫草的子实体(24)。日本的小林和久山1932年两次在100℃蒸汽灭菌的米饭上培养出蛹虫草子实体。英国的Shanor T.Petchl等研究认为蛹虫草菌在麦芽琼脂上容易生长,但把分生孢子接种到经过高压灭菌后的同种昆虫蛹上没有得到子囊壳(25)。目前,世界上人工培养虫草子实体种类最多的是日本研究者失秋信夫,他在日本的特许公报上发表的专利文献中报道了成功实现人工培养的包括蛹虫草在内的虫草种类达74种之多(26)。20世纪70年代国外又开展了蛹虫草液体深层发酵的研究。除此之外,日本的松本藩(1959)和吉井常人(1979)还提出了从液体培养的蝉花和蛹虫草菌丝体中提取甘露醇和制备气粉剂的方法(25)。此外,韩国的Choi,Y J.等也对人工培养蛹虫草子实体进行了很多的研究(26)。 国内在蛹虫草人工栽培方面的研究比国外开展得晚,但近二十年来国内对蛹虫草的人工栽培以及影响子实体形成的培养方法、培养条件以及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1986年吉林省蚕业研究所以家蚕和柞蚕为寄主培养蛹虫草成功获得了子实体(27)。后来人们先后在柞蚕和桑蚕活蛹、家蚕、蓖麻蚕蛹以及樗蚕蛹等蛹体上种植蛹虫草成功(28)。但这种传统的栽培方式生命科学学院 2006级 生物技术2班 谭艳妮 261303202 难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又由于保健与医药事业对子实体的需求日益加大,人们开始把蛹虫草的人工培养转化到代料栽培的研究上来。陈顺志等(29)瓶栽蛹虫草成功,并提出子座的色泽与光线强弱有关;郑晴霞等(30)首次将蛹虫草菌直接接在培养基上,并长出子座;而且提出可以直接利用液体培养菌丝体。姜明兰等(31)用野生菌进行组织分离,在PDA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出优良的原种,经人工驯化的原种在PDA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后,接种到大米培养基上,在一定条件下获得先端膨大呈棒状的子实体。张显科等研究认为,高粱米、小米、玉米渣和蚕蛹可以代替大米栽培蛹虫草,后来刘守华实验得出大米加猪血培养基更适宜虫草菌丝的生长,使产量有所提高(32-33)。冉翠香等发现人工蛹虫草培育成功的关键在于诱发子实体原基的形成,认为温差刺激对子实体原基形成的效果较好(34)。 液体发酵培养 19世纪50年代以后,国外已经尝试通过液体深层培养法获得虫草菌丝体。后来的实验研究证明,这种方式生产的菌丝体的化学组成与从天然采集的虫草的化学组成几乎相同,而且可以从发酵液中得到人们需要的物质,同时大大缩短生产周期。有关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报道更多的涉及到了三种虫草,包括蛹虫草(C.militaris)、C. pruinosa和C .iiangsiensis(35-40)。Kim H.O.和Yun J.W.(41)通过摇瓶实验比较了蛹虫草和冬虫夏草的最佳液体发酵条件,认为蛹虫草在40 gm蔗糖、5 gm玉米浸出粉、起始pH 8.0,30℃时培养能够得到最大产量。Kim S.W.(42)针对蛹虫草液体发酵从发酵流体学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