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观察
干祖望教授治疗慢性咽炎九法

干祖望教授治疗慢性咽炎九法说明:封狼居胥先生要求我开讲《慢性咽炎的中医证治》,很惭愧,觉得自己的经验支离破碎,不敢呈教于先生,遂搜集了喉科大家干祖望教授和喉科名家谭敬书教授的经验,呈献于沙龙,但愿能对封狼居胥先生和我们都有所启发。
干祖望,上海金山人,是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创始人,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1972年奉命筹建江苏省中医院中医耳鼻咽喉科,经20多年的辛勤劳作,终于将其建设成“全国中医重点学科”。
在此期间干老还亲自带徒70多名,现均已成为各地的中医耳鼻咽喉科的骨干力量。
介绍如下。
一,伐离济坎,益水抑火法。
本法主治君火独盛,水不济抑所致之慢性咽炎。
临床表现咽中干痛而痒,并有烧灼感,伴见心烦悸动,夜寐不宁,多梦纷纭等。
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数。
咽后壁淋巴滤泡散在性增生,充血(红艳型),小血管扩张暴露。
方选导赤散加味。
案例:李,男,40岁。
患咽病3、4年。
咽于口燥而喜饮,喉痒则咳,有时咽痛放射及胸,可引起心悸,有时咽部有烧灼感,痰多稠黄。
检查:咽后壁淋巴滤泡散在性增生,部分粘膜萎缩,侧索肿大面红,呈弥漫性充血(红艳型)。
舌苔薄腻,根部黄厚,脉弦紧。
证属五志之火独旺于心,上炽则咽燥,下煮则津枯。
治宜伐离济坎,益水抑火。
处方。
生地,竹叶,茅根,女贞子,墨旱莲各10克,丝通草,甘草各3克,芦根30克。
5剂。
药后症状明显改善,原方连服20剂,诸症告退。
二,疏肝和血,理气化痰法。
本法主治六郁(独重痰、气、血)所致的慢性咽炎。
临床表现:咽喉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然不妨咽饮食物。
两侧颈部有牵掣惑,伴咽干或痛,胸胁不适等。
舌苔薄白,脉弦涩。
咽后壁及两侧前后腭弓处充血(红艳型),两侧索多肥大。
方选越鞠丸化裁。
案例:吴×,男,41岁。
患者于半年前咽部有异物感,夜问尤甚,吞咽正常,刻下伴有咽干作痛,喜热饮,有时两侧乳突及其下方有紧张感。
检查:咽后壁及两侧前后腭弓处充血(红艳型)。
舌苔薄白,脉弦略涩。
证属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津凝为痰,结阻咽喉。
参苓白术散对功能性腹泻的治疗作用研究

参苓白术散对功能性腹泻的治疗作用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为功能性腹泻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功能性腹泻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到2018年8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功能性腹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功能性腹泻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功能性腹泻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8.00%,两组功能性腹泻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P<0.05。
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腹泻患者,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功能性腹泻;参苓白术散;临床治疗效果功能性腹泻是指不是因为细菌感染或者感染而导致的腹泻疾病,多表现为腹痛、水样便、持续性的解软便等症状[1]。
在临床中,功能性腹泻的病程相对较长,且易发作。
目前对于功能性腹泻的治疗方式,并没有特异性治疗的药物。
而在中药中,对于功能性腹泻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可采用辨证治疗的方式取得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
故而,在本文中,旨在研究并分析为功能性腹泻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在本院选取功能性腹泻患者100例,时间范围为2016年7月到2018年8月。
纳入标准为:①患者的年龄为35岁到75岁;②经临床诊断均符合功能性腹泻的诊断标准;③患者和家属均在知情的情况下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所选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观察组5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9例,女性患者有21例,年龄为35岁到73岁,平均年龄为(55.62±10.15)岁;病程为1年到5年,平均病程为(3.06±1.14)年。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26例,年龄为38岁到75岁,平均年龄为(55.41±10.36)岁;病程为2年到6年,平均病程为(4.65±1.25)年。
张远忠治疗喉痹病的见解

张远忠治疗喉痹病的见解张远忠男生于1944年,南京市溧水区柘塘中心卫生院名誉院长,南京市名中医,江苏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氏喉科第三代传人。
喉痹病相当于现代西医急、慢性咽炎范畴,主要以患者咽部红肿和疼痛,或以咽痒、咽干、咽异物感等相关的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可以分为风热证、痰气凝结证、脾肺气虚证、阴虚津亏证等证型,在治疗之时,需要考虑患者的不同症状及体征进行辨证用药。
张远忠医师在对喉痹病进行治疗时存在着独到的见解,本文主要选择几个病例进行分析。
张远忠治疗喉痹病(风热证)的分析张远忠在治疗1例风热症的喉痹病患者之时,主要用药金银花10g,连翘8g,防风5g,大力子6g,赤芍10g,浙贝母15g,玄参6g,桔红3g,黄芩10g,丹皮5g,南沙参10g,甘草3g。
以银翘散为加减,这些药物组成一个综合的方剂,旨在全面调理患者的病情。
金银花和连翘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风热喉痹患者通常表现为咽喉部肿痛、咽干或伴发热等症状,金银花和连翘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防风能够发散表邪;大力子可以疏散风热;浙贝母、桔红则能清热宣肺、止咳化痰,这些药物有助于缓解风热喉痹患者的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
而赤芍、玄参、黄芩和丹皮是清热活血的药物。
赤芍、玄参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黄芩和丹皮则能清心除烦、凉血散瘀。
这些药物能够改善喉痹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
南沙参是养阴清肺的药材,能够滋阴润燥、生津。
在治疗喉痹时,南沙参可以增强患者免疫力,改善咽喉干燥等症状。
甘草是调和药性的药材,能够清热解毒、润肺止咳,使整个方剂的配伍更加协调。
综合来看,张远忠医生在治疗这例风热症的喉痹病患者时,采用了以清热解毒、祛风化痰为主要功效的方剂。
这些药物共同作用,旨在全面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病情恢复。
张远忠治疗喉痹病(痰气凝结证)的分析张远忠在治疗1例痰气凝结证的喉痹病患者之时用到了姜半夏10g,茯苓10g,赤芍10g,防风5g,浙贝母15g,南沙参10g,薄荷3g,桔络3g,枳实10g,杏仁10g,金银花10g,川贝母(冲服)2g,黄芩10g,甘草3g。
参苓白术散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菌群失调性肠炎26例临床观察

参苓白术散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菌群失调性肠炎26例临床观察作者:刘辉华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年第06期关键词:菌群失调性肠炎;参苓白术散;四逆散中图分类号:R28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6-0053-02菌群失调性肠炎是以反复出现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肠道炎症性疾病。
随着各种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使用抗生素进行原发病治疗的同时,抗生素产生的各种副作用也不断增多,尤其是所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的症状日益增多。
近年来,本科采用参苓白术散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菌群失调性肠炎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病一般出现于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或出现在停药后1~2 w,多数发生于开始使用抗菌素治疗的4~9 d,所有病例均有长期使用抗生素而出现非特异性腹泻病史。
本组26例,男11例,女15例;30岁以下2例,30~50岁8例,50岁以上16例,平均年龄51岁;病程最长1个月,最短3 d,平均7 d。
1.2 症状与体征临床以腹泻为主要症状,泄泻次数多少不等,一般每天5~6次左右,呈蛋花样,偶尔可见呈水样大便或血便,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腹痛、腹胀,甚至剧烈腹痛,也有少数患者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呃逆和里急后重等不同症状。
腹部体检可有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亢进,严重者可并发休克或胃肠出血。
1.3 辅助检查粪便检查可见有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电子结肠镜检查可发现早期或治疗及时无典型表现,肠黏膜正常或轻度充血、水肿,部分患者可见有灰黄或灰白斑状伪膜。
2 治疗方法确诊为本病后立即停止正在使用的抗生素,改用中西药联合治疗,以中药为主,根据患者病情实际进行补液和对症治疗,必要时可考虑给予成份输血或人血白蛋白。
中医治疗以健脾祛湿、分清利浊为主,调和肠胃,扶正与祛邪兼顾,采用四逆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基本方药:柴胡、白芍、枳实、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白扁豆、砂仁、甘草。
参苓白术散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参苓白术散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医院就诊的80例超重/肥胖伴有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只给予二甲双胍,观察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脾虚评分和临床疗效观察,并对单项指标进行统计学检验。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脾虚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餐后血糖、空腹血糖、体重和体质指数相较于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脾虚状况,降低血糖水平和体质指数,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可以考虑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参苓白术散治疗相关疾病。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二甲双胍;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临床疗效引言超重/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脾虚湿困证作为2型糖尿病的常见中医病证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是中医常用的治疗脾胃湿阻病证的方剂,具有健脾化痰、利水渗湿的作用。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通过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发挥治疗作用。
本研究旨在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本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就诊的80例超重/肥胖伴有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参苓白术散治干燥综合征(干祖望)

参苓白术散治干燥综合征(干祖望)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中医诊断:燥证西医诊断:干燥综合征谢某,女,53岁初诊:1985年1月31日。
主诉及病史:口、眼、鼻、咽喉干燥已2年左右。
口干舌燥,不耐多言,咽喉堵塞感,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视力下降。
两膝关节乏力,活动不利。
诊查:鼻粘膜苍白少液,咽部两侧索肥大,余(一)。
舌质胖苔薄,脉来左细右沉。
辩证:人谓干燥综合征即中医之燥证,实则决非尽然,中医燥证泛指急性之劫液者也。
考水谷人胃经熟腐而脾化精微之后,肾藏之,肺布之,以滋养五官百骸。
病历2年,事非劫液,良以脾失生化之源而然。
正以津血同源,津枯者血亦无从自荣,血不荣于经脉,故关节除待濡养于津液外,血之滋养更为重要。
津枯血槁,关节焉得平安?治法:拟取培土健脾,则生津益水在其中矣。
不过病缠2年,求覆杯也非旦夕之功。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白扁豆10g 怀山药10g 陈皮6g甘草3g 当归10g 石斛10g黄精10g 试进20剂。
忌辛辣、煎煿、花生、茡荠等。
二诊:2月28日。
药后目已有泪,口干稍轻,两膝关节无劲及运动不灵活似乎也有所改善。
诊查同上诊。
舌质胖苔薄,脉细。
中州不健,难化精微,七窍之清明恃津液,关节之濡养也赖津液,仍取健土以生津液为法。
党参10g 茯苓10g 山药10g白扁豆10g 石斛10g 桑寄生10g杜仲10g 秦艽6g 功劳叶10g黄精10g 乌梅10g 5剂三诊:4月2日。
药治之后,咽干唯在夜间出现,鼻腔已有舒服感,眼睛稍滋润,两膝关节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鼻腔少液,咽部两侧索肥大,舌胖苔薄,脉细。
血不营于关节,则酸痛乏力;津不濡于七窍,乃诸窍干涩。
良以津血同源,共荣同辱,息息相关。
投药以来,俱取健脾入手,盖精微生化、津血来源皆在中土之故。
看来疗效已来,前途有径,不过慢性病毕竟善消时日,难赋之速痊。
党参10g 茯苓10g 白扁豆10g山药10g 当归10g 白芍6g石斛10g 黄精10g 乌梅10g桑寄生10g 功劳叶10g 5剂四诊:5月2日。
慢性咽炎中医药治疗现状_乔靖

乔 靖1,林 亮2
(1.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2.广州中医药大学 临床技能教学实验中心,广东 广州 510405)
摘 要:慢性咽炎迁延难愈 ,给患者带了极大的困扰 ,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目前,中 医 对慢性咽炎的研究渐趋成熟 ,临床医生积累了大量经验 ,从病因病机、中医辨证治疗、针灸治疗及其它疗 法等方面概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咽炎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 键 词 :慢 性 咽 炎 ;虚 火 喉 痹 ;中 医 药 ;研 究 进 展 中 图 分 类 号 :R766.14;R276.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3-2197(2013)04-0055-02
目前中医治疗 慢 性 咽 炎 尚 存 在 一 些 问 题,方 法 丰 富 但 是缺少对每种方法相应的适 应 证;仅 局 限 于 临 床 疗 效 观 察, 缺乏相应的基础 实 验 研 究 的 证 实 和 补 充;中 医 治 疗 应 逐 渐 趋 于 标 准 化 、规 范 化 。
参考文献:
[1] 蔡 鹰 ,王 昱 旻 .中 医 药 治 疗 慢 性 咽 炎 的 研 究 概 况 [J].时 珍 国 医 国 药 ,2007,18(1):228-229.
2 慢 性 咽 炎 的 治 疗
2.1 西 医 对 慢 性 咽 炎 的 治 疗 西医治疗主要是祛除病因,针 对 症 状 治 疗,改 善 生 活 习
惯治疗本病。根据感染的致病菌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有人 认为慢性咽炎很 大 程 度 上 是 因 为 喉 反 流 引 起,制 酸 和 增 加 胃排 空 越 来 越 受 重 视,邬 晓 力 用 [3] 奥 美 拉 唑 配 合 中 药 治 疗 取得显著疗效。奥美拉唑是制 酸 剂,有 效 阻 止 胃 酸 反 流,避 免本病的反复迁延难愈。封闭治疗作为缓解局部疼痛的有 效方 法 也 被 运 用 到 慢 性 咽 炎 的 治 疗 中,梁 氏 用 [4] 利 多 卡 因 行星状神经节封闭治疗慢性咽炎,显效 率为 51.7%,总有效 率 为 86.7% 。 2.2 中 医 药 对 慢 性 咽 炎 的 治 疗 2.2.1 辨证论治 古医家多认为“百 病 皆 由 痰 作 祟”、“顽 痰生怪症”,痰是导致 慢 性 咽 炎 的 病 理 因 素 之 一。 强 建 华[5] 从痰论治慢性咽炎,立疏风化 痰、清 热 化 痰、行 气 化 痰、健 脾 化痰、温阳化 痰、养 阴 化 痰、活 血 化 痰 七 法。 朱 祥 成 教 授[6] 认为本病基本病 机 为 肝 肾 阴 虚,阴 虚 则 火 旺,虚 火 上 炎,病 延日久而生毒,致热毒内灼于 咽 喉,临 床 上 以 一 贯 煎 加 减 治 疗。代长青 结 [7] 合 《素 问》、《诸 病 源 候 论》中 关 于 咽 喉 的 记 载,总结出慢性咽炎的治则以 调 理 脾 胃 为 主,临 床 分 为 脾 胃 湿热型、脾胃虚弱型和胃热阴 虚 型 三 型,分 别 以 平 胃 散 合 清 胃散加减,参苓白术散加减,玉 女 煎 加 味 治 疗,均 获 得 佳 效。 五脏 所 属 经 脉 大 多 循 行 至 咽 喉 部,孔 令 娟 等 从 [8] 五 脏 论 治 慢性咽 炎,分 为 肺 阴 不 足、肝 气 郁 结、脾 气 虚 弱、肾 阳 不 足、 心阴亏虚、心 火 偏 旺 五 脏 不 同 证 候 论 治。 罗 世 伟 临 [9] 床 归 纳总结出慢性咽 炎 的 5 个 证 型:肺 燥 津 伤、湿 热 熏 蒸、肠 燥 津枯、寒 邪 直 中、虚 火 上 炎,分 别 予 以 滋 阴 润 燥,宣 肺 利 咽; 清热 利 湿,着 眼 脾 胃;养 阴 增 液 行 舟,升 清 降 浊;温 肾 阳,引 火归元;滋阴降火,生津养咽 的 方 法 治 疗 取 得 较 好 效 果。 中 医 “三因制宜”学说 对 慢 性 咽 炎 的 治 疗 起 到 了 指 导 作 用,不
参苓白术散合四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临床观察

关 。 目前治疗主要有视网膜激光光凝 、药物治疗和玻璃体手 术。 各种治疗方法虽有一定疗效, 但均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这些 治疗方法 的安全性和远期疗 效。笔者采用参苓 白术散合四物汤 加减治疗 D E患者 2 例 3 只眼, M O 8 疗效满意,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1 临床 资 料
病性视 网膜病变 (i b t c R tn p t y D ) D a e i e i o a h ,R 中一种严重损害 视力的常见病因 。据美国威 斯康辛州糖尿病视网膜 病变流行 病学研究:胰 岛素治疗 的糖尿病患者 中, 1型糖尿病病程 l 年 0 的有 2 .% O 1并发黄斑水肿, 2型糖尿病有 2 . % 而 5 4 并发黄斑水
本观察结果提示, 西医常规 治疗基础上采用活血补 肾、 在 化痰 降浊方药治疗, 能显 著改善老年性 D 的主要临床症状及 N
相 关 实 验 室 指 标 , 示 中 药复 方 制 剂 具 有 多 靶 点 、多 效应 的综 提 合 治疗 作 用 。 参考文献 :
[]沈 雅丹 , 1 吴松 华. 糖尿 病慢 性 并发 症 []上 海 :上海 医科 大学 出版 社, M.
19 13 9 9. 4 .
的优 势。 中医学认为, 老年性 D N与典型的糖尿病 阴虚燥热表现
不 同 , 年 肾虚 的症 状 比较 突 出。通 过对 6 老 年 性 D 老 O例 N患 者
的分 析, 临床 以腰膝酸软 、不耐寒热 、畏寒或恶热、夜尿频多 、
中图分类号:R 5 . 1 2 675 2 98 ;R 7 . 7 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 3 42 1)706 —2 0 55 0 (0 00 —0 80
O T , F 显 示 黄 斑 呈 局 限性 或 弥 漫 性 荧 光 素 渗 漏 , C 可 以 C)FA 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