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电气设计
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评价流程

一、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评价流程确定项目的整体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策划、分析项目的绿色建筑目标,分析项目适合采用的技术措施与实现策略,并向甲方进行设计理念的汇报;项目资料分析整理,明确项目施工图及相关方案可变更范围;根据设计目标及理念,完成项目规划设计优化服务、增量成本控制服务、绿建技术和产品优选服务;向甲方提供《***项目绿色建筑策划方案》;二、绿色建筑技术可行性分析阶段与甲方确认需进行可行性分析的绿色生态技术;对确认的绿色生态技术提供可行性分析报告,包括现有方案如何调整、技术的应用范围、应用效果、厂商及案例信息、经济性分析;甲方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认技术应用与否;向甲方提供《***项目绿色建筑预评估报告》;三、绿色建筑方案深化设计阶段根据甲方定位的项目星级目标、自评估结论,确定项目所要达到的技术要求; 根据项目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完成与建筑设计、暖通设计、电气设计、给排水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以及相关其他专业深化设计的咨询工作;乙方将参与整个施工图完善修改的技术指导,根据确定的设计方案,乙方提供相关技术文件,指导施工图设计融入绿色建筑技术和细部理念;针对该项目实施中的技术难点进行专题分析,并在专题分析基础上完成绿色建筑星级认证需要完成的各项模拟分析,并提供相应报告;◆《建筑日照模拟分析报告》◆《室外风环境数值模拟分析报告》◆《室外热环境数值模拟分析报告》◆《室内自然通风数值模拟分析报告》◆《室内自然采光数值模拟分析报告》◆《建筑隔声分析报告》◆《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等向甲方提供《***项目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四、绿色建筑标识申报阶段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建科〔2009〕206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建科〔2015〕108号),对照项目各专业施工图纸,完成各项方案分析报告及绿色建筑整体深化方案;协助甲方完成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申报书,将所有申报材料整理和汇总递交相关主管部门,提交专业审查资料;回复专业审查意见,提交“xx项目-专业评价后补充资料”,参加绿色建筑专家评审会,回答评审会中专家提出的问题,协助甲方完成绿色建筑的星级认证工作。
建筑电气设计工程师面试题及答案

建筑电气设计工程师面试题及答案1.请介绍一下您的电气设计经验,特别是在建筑领域的项目经验。
我在电气设计领域拥有X年的经验,曾参与过多个建筑项目,包括商业综合体和住宅项目。
在项目A中,我负责设计了整个建筑的电气系统,确保其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标准。
我注重细节,确保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2.请谈谈您对建筑电气系统设计中的可持续性和能效的理解。
在我的设计中,我始终关注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
例如,在项目B中,我采用了先进的照明控制系统,通过光感和运动传感器实现了自动调光和自动关闭,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
3.在建筑电气设计中,您如何考虑安全性和可靠性?安全性是电气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在项目C中,我采用了多层次的过载和短路保护,确保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安全运行。
此外,我注重系统的可维护性,确保故障排查和维修工作能够迅速高效地进行。
4.如何评估并选择适当的电气设备和材料用于建筑项目?在项目选择中,我会充分考虑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和适应性。
在项目D中,我面临一个特殊的环境挑战,选择了防水、防尘等特殊设计的设备,确保在恶劣条件下系统依然稳定运行。
5.请详细描述您在规划和布局电气系统时的方法。
我通常从建筑结构和功能需求出发,确定电气系统的主要布局。
在项目E中,我与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密切合作,确保电缆通道和设备的布置最大程度地符合建筑布局,并确保易于维护和升级。
6.如何处理建筑电气系统设计中的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在项目中,我会主动与建筑师、业主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定期会议和交流,我确保我的设计不仅满足技术要求,还能够在整个项目中融入各方的意见。
7.请分享一个您在电气设计中面临挑战并成功解决的案例。
在项目F中,我面临了一个复杂的电气负荷分配问题。
通过对建筑用途的详细分析和采用先进的负荷模拟软件,我成功地优化了电气系统的设计,确保了系统在高负荷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8.您如何保证建筑电气设计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我会密切关注最新的法规和标准,并在设计中全面考虑。
山西省绿色民用建筑设计专篇

山西省绿色民用建筑设计专篇(示范)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说明1、为更好推动我省绿色建筑发展,指导我省绿色建筑设计,依据山西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04/T 335-2017),编制我省《山西省绿色民用建筑设计专篇(示范)》,以下简称“《设计专篇》”。
2、本《设计专篇》适用于我省新建、改(扩)建的绿色民用建筑的设计,各项目可结合工程实际参考使用。
当保障性住房执行《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时,可依据《绿色保障性住房设计专篇(示范)》执行。
3、本《设计专篇》为通用格式,所有设计阶段参评的条文全部列出,各工程可根据项目功能和工程设计内容,将项目得分项和不参评项在措施表中列出,并根据项目实际设计内容编写相应设计作法,不参评项应说明不参评理由。
4、《设计专篇》中斜体字为对技术措施描述要求的说明解释,实际工程设计专篇中应删去,以具体措施描述代替。
5、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应当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编制《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应汇总各专业内容,作为一个独立说明纳入施工图中。
山西省绿色民用建筑设计专篇(示范)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2、建设地点:3、建设单位:4、建筑功能:5、建设情况:(注明:新建、既有建筑改造、扩建)6、总用地面积:m2,净用地面积:m2。
7、总建筑面积: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m2,地下建筑面积m2。
8、容积率:,绿地率:%9、建筑层数:地上层,地下层10、建筑高度:米11、结构型式:结构12、抗震设防烈度:13、居住户数:户(注明:用于住宅)14、居住人数:人(注明:用于住宅)15、机动车停车位:个16、非机动车停车位:个二、本项目绿色建筑设计情况:本项目所有控制项均满足山西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 —— 2 —(DBJ04/T335-2017)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均不小于40分,执行了绿色建筑标准。
同时总得分达到____分,自评本项目可达到绿色建筑____星级要求。
绿建不参评总结(参考)

对于绿色建筑评价,不但需要合理采用适宜技术,结合项目与地域特点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对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中的不参评和直接得分条款,如果能合理利用就能以最小的代价设计出高星级绿色建筑。
因此,针对绿色建筑评价过程中的一些经验进行了梳理,整理出了一些绿建评价过程中易得分和慎采用的技术,同时也归纳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直接得分及可不参评的情况。
一较易得分的技术1. 分体空调/多联机对于采用分体空调和多联机这类无需冷却水的空调系统的项目,单纯针对绿建评价中确实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
由于分体空调和多联机较易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性能提升要求(采用1级能效的分体空调仅需少量增量成本,而市场上大多数多联机均能满足创新项中关于空调系统性能提升的要求),在节水条款中能直接得18分,且这类空调系统均有灵活的独立控制方式,综合以上几个原因,经统计,采用分体空调和多联机可在绿建申报中直接提高12.48~15.84分,足以将一星建筑直接提升为二星建筑。
2. 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对于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而言,大多数项目所在地均有明确要求,严禁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
在2003年,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和交通部就联合发文“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124个城市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且鼓励发展预拌砂浆。
因此,采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是较易实现的技术,在节材部分能直接得到15分。
3. 可调节遮阳可调节遮阳是笔者较为推荐的一项技术,尤其是内置中空百叶,不但能满足室内热舒适性要求、降低空调能耗,同时能有效避免眩光的影响。
对于绿建评价,采用可调节遮阳能在8.2.8条直接得分,同时能降低全年空调负荷,也可在5.2.3条增加得分。
4. 高强建筑结构材料根据对大量项目的统计,混凝土结构中采用400MPa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的比例普遍在95%以上,可直接满足7.2.10条中满分的要求。
西藏地区绿建专篇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林芝市诺布梅邦美食广场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西藏林芝诺布梅邦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3、建设地点:林芝市
二、绿色建筑设计目标
按照绿色建筑的基本原理: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即从规划设计开始到项目的施工建造、营运管理直至未来的拆除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社会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室内外空间环境。
本项目满足《西藏绿色建筑自治区级认定技术条件》(暂行)规定的一星标
三、设计依据
《民用绿色建筑设计规范》JGJ/T229-2010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西藏自治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40001-2016>。
《2017云南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审查要点》(试行)

场地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应采取有效的 治理与防护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符合各 项安全标准:
防治土壤氡措施: 1.选址避开。 2.封堵:深挖回填、密封隔离、减少裂缝、防 止地下水渗透。 3.排放:设置集氡措施、设置架空层、通风。
《云南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审查要点》(试行)
《云南省民用建
筑绿色设计导则》 (试行)第4.0.3 条
云南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审查基本要求及支撑材料要件:
施工图设计阶段,绿色设计应分专业进行设计,并应注明对绿色建筑施 工、调试及后期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施工图设计应提供相应星级绿色建筑支撑材料: 噪声设计分析报告、 日照分析报告、 采光分析报告、 室外风环境分析报告、 室内通风分析报告、 节能计算报告、 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计算书、 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有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计算书、 高强度钢的比例计算书、 水资源利用方案、 照明功率密度计算书等文件。
建筑的间距。
对于新建项目的建设,应满足周边建筑及场地有关日照标准的要求。
对于改造项目分两种情况:周边建筑及场地改造前满足日照标准的,应
保证其改造后仍符合相关日照标准的要求;周边建筑及场地改造前未满足 日照标准的,改造后不可再降低其原有的日照水平。
《云南省民用建 筑绿色设计导则》 (试行)
《云南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审查要点》(试行)
1 规划布局应营造良
好的风环境,保证舒
适的室外活动空间和
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减少气流对区域微环
境和建筑本身的不利 影响;
•
2 总体规划阶段应针
对不同气候特征采用
适宜的建筑布局。在
山西绿色民用建筑设计专篇

山西省绿色民用建筑设计专篇 (示范)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说 明 1、为更好推动我省绿色建筑发展,指导我省绿色建筑设计,依据山西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04/T 335-2017),编制我省《山西省绿色民用建筑设计专篇(示范)》,以下简称“《设计专篇》”。 2、本《设计专篇》适用于我省新建、改(扩)建的绿色民用建筑的设计,各项目可结合工程实际参考使用。当保障性住房执行《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时,可依据《绿色保障性住房设计专篇(示范)》执行。 3、本《设计专篇》为通用格式,所有设计阶段参评的条文全部列出,各工程可根据项目功能和工程设计内容,将项目得分项和不参评项在措施表中列出,并根据项目实际设计内容编写相应设计作法,不参评项应说明不参评理由。 4、《设计专篇》中斜体字为对技术措施描述要求的说明解释,实际工程设计专篇中应删去,以具体措施描述代替。 5、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应当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编制《绿色建筑设计专篇》。《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应汇总各专业内容,作为一个独立说明纳入施工图中。 — 1 —
山西省绿色民用建筑设计专篇(示范)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建设地点: 3、建设单位: 4、建筑功能: 5、建设情况: (注明:新建、既有建筑改造、扩建) 6、总用地面积: m2,净用地面积: m2。 7、总建筑面积: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m2,地下建筑面积 m2。 8、容积率: ,绿地率: % 9、建筑层数:地上 层,地下 层 10、建筑高度: 米 11、结构型式: 结构 12、抗震设防烈度: 13、居住户数: 户(注明:用于住宅) 14、居住人数: 人(注明:用于住宅) 15、机动车停车位: 个 16、非机动车停车位: 个 二、本项目绿色建筑设计情况: 本项目所有控制项均满足山西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2 —
(DBJ04/T335-2017)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均不小于40分,执行了绿色建筑标准。 同时总得分达到____分,自评本项目可达到绿色建筑____星级要求。(本款内容可根据项目情况选择填写)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施工图专篇(公共建筑)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施工图专篇(公共建筑)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证书等级:证书编号:项目负责人(设计总负责):设计人员一览表图纸目录(公共建筑)(可根据各设计单位图号编码方式编写)共页第页设计总负责人(设计总负责):完成日期:年月图纸目录(公共建筑)(可根据各设计单位图号编码方式编写)共页第页设计总负责人(设计总负责):完成日期:年月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施工图专篇(公共建筑)-总表目次1总体说明 (02)2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专篇-总表填写说明 (04)3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专篇-建筑专业填写说明 (06)4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专篇-结构专业填写说明 (35)5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专篇-给排水专业填写说明 (41)6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专篇-暖通专业填写说明 (45)7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专篇-电气专业填写说明 (62)总体说明:1、本专篇是以我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2016中《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表》为蓝本,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及《浙江省绿色建筑自评表》中相关内容,进行梳理、整合;根据《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中的施工图设计说明对(建筑节能设计说明、绿色建筑设计说明)要求,进行编制的;可作为建筑施工图说明中的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2、专篇按建筑设计的专业划分,将其中的设计理念、技术措施及方法,进行提炼;分解到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设计及暖通设计专业图纸中;形成独立的绿色设计专篇子项。
3、针对《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施工图专篇》条款简约特性及工程项目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为方便使用者精准使用;特配套编制本《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施工图专篇填写说明》;通过对《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施工图专篇》各条款来源、依据材料及备注等内容,以列表形式,对专篇中内容逐条进行说明与诠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电池组件并联数量 = 太阳能电池方阵工作电流(IP)÷光 伏电池组件最大峰值功率电流(Im) = 170.5÷7.87 = 21.6 圆整为 21串并联。 总装机容量 = (23.5x14)x(7.87x21) = 54.4kWP峰瓦。
2.7确定方阵的方位角与倾斜角 正确选择太阳能电池方阵的方位角和倾斜角是 获得最大输出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只有方阵安装 合理才能获得最大的输出功率。 1)方位角 太阳能电池方阵的方位角是方阵的垂直面与正 南方向的夹角,一般在北半球方阵朝向正南,即方 阵的垂直面与正南方向的夹角0o。 2)倾斜角 太阳能电池方阵通常是面向赤道放置,相对于 地平面有一定的倾角。即太阳能电池方阵平面与水 平地面的夹角。沈阳地区的最佳安装倾斜角φ=θ+1, θ当地的纬度,沈阳地区纬度为41.77o,则φ=42.77o。
1)显示光伏发电系统的总体信息包括:日期、以 发电总量、当日发电总量、当前发电量;环境温度、 组件表面温度、太阳光辐照量、市电网电压、电流、 频率。 2)显示光伏发电系统的在线信息包括:逆变器的 型号、编号;逆变器输入直流电压、电流及输入功 率;逆变器输出交流电压、电流及输出功率;并网逆 变器的工作状态;并网逆变器当天已工作时间。 3)打印报表:每台逆变器日发电量报表,光伏发 电系统日总发电量报表。 4)查询:每天发电量查询,每台逆变器开启时 间,逆变器工作状态及历史数据记录、故障信息等。
10 防雷 由于太阳能光伏电池方阵输出为直流,通常采用 专用型电涌保护器,因此在选择电涌保护器时应注 意下列问题: 1)不宜选用放电间隙。如果选用可能会导致雷电 流过后,放电间隙因直流续流不能关断(除有特殊 技术保证者外)。 2)在选择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专用电涌保护器 时,应特别注意其导通时的保护电压Up不应大于 1.2kA,否则是保护不了光伏发电系统的。有不少专 用电涌保护器的Up值为2.5kA,而控制器和逆变器的 单板机要求不大于1.5kV。
3)可采用两级直流电涌保护器保护,第一级 40kA、8/20µA、Up ≤2.5kA;第二级20kA、 Up ≤1.2kA 4)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安装支架应多点与屋面 避雷带连接,根据分流理论,连接的点数越多,雷击 电磁脉冲幅值越小。 5)当采用避雷针保护光伏电池方阵时,避雷针应 设置在方阵的背向,且离方阵边缘距离不小于2m, 避雷针与避雷带的连接导体,严禁直接连至方阵安 装支架在与避雷带连接。
11 接地 光伏电池并网发电系统的接地采用共用接地系 统。在11层设备间设局部接地端子箱LEB,逆变器 柜设置中性线(N)母排和保护线(PE)母排,并 接后引出PE线与LEB箱连接,系统的直流地和设备 的金属外壳等均采用绝缘铜导体与LEB箱可靠连接 连接,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欧姆。 12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图如图2所示:
9 直流汇流箱 直流汇流箱是将N路光伏电池串汇接在一起合 成一路输出的设备。它由直流断路器、正负直流汇 流排、与回路数对应的正负极熔断器和电涌保护器 组成。 汇流箱分为4路、8路、12路、16路标准产品, 每路电流最大可达10A。由于汇流箱通常安装于屋 顶,其外壳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45。 本工程中每台逆变器输入端需接7路光伏组件 串,故选用8路直流汇流箱。
2.3 电池组件数量 =电池方阵输出功率 ÷电池组件最 大峰值功率 = 56600÷185 = 306块
2.4 需要占地面积 = 306×(0.99×1.31) = 397 m2 2.5 电池组件串联数量= 太阳能电池方阵工作电压 (Vmp)÷光伏电池组件最大峰值功率电压(Vm) = 332÷23.5=14.13 圆整为 14块串联。
确定主要依据下列两方面因素: (1)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负荷额定电压; 地下室照明额定电压交流220V,其最大值为 √2×220V=311V。所以,施加在三相四线制并网逆 变器三相桥上的直流电压应不小于311V。
(b) 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工作电压VmP
的温度系数为-0.0045℃,工程中应计入温度系数对
据此,选用3台GT20000W正弦波并网逆变器, 每台输入电池方阵为14串7并。 选择的并网逆变器的技术参数如下: 1)型 号: GT20000W 2)最大输入电压: 600VDC 3)最大输入电流: 60ADC 4)输入电压范围: 195-600VDC 5)直流输入端口: 2个 6)交流输出电压: 400V(三相) 7)交流电压频率: 50HZ
3 并网逆变器的选择 工程要求:根据建筑物屋顶造型,电池板安装于 三块高度不同屋面上,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采 用分布式并网方式,系统内设置3台并网逆变器,其 输出并接,设3台20kVA隔离变压器,其二次侧为三 相四线制,通过并网控制器与地下室照明市电回路 并网。 并网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将光 伏电池方阵输出的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并与市电 电源并网为地下室照明供电。
2 太阳能光伏电池方阵的计算 计算内容包括: 2.1 计算太阳能电池方阵输出功率Wp; 2.2 选择太阳能电池组件型号及规格; 2.3 计算电池组件数量; 2.4 计算方阵安装所需占地面积; 2.5 计算电池组件串联数量; 2.6 计算电池组件并联数量; 2.7 确定方阵的方位角与倾斜角。
2.1 计算太阳能电池方阵输出功率Wp; 1)选定每天日照时数t(h)。 根据沈阳地区冬季与夏季平均日照时间t=10h。
8光伏电缆的选择 光伏电缆通常采用低烟无卤辐照交联专用电缆。 对其性能要求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1)耐高温和耐低温、抗紫外线、抗臭氧、耐潮湿; 2)耐压等级应高于光伏方阵最大输出电压的1.25 倍; 3)载流量应大于光伏方阵最大输出电流的1.25倍, 且线路损耗小于2%。 据此,本工程选用了PV1-F型低烟无卤辐照交联 光伏专用电缆,这种电缆是根据光伏电池组件所处 的特殊环境设计的,主要用于光伏组件之间和汇流 箱输入、输出直流电压的传输。最高电压 1.8kVDC,(135℃、-40℃),光伏电池串连接电 缆PV1-F-2×2.5 mm2,光伏汇流箱出线2×25 mm2。
6逆功率保护装置 逆功率保护装置是由逆功率检测器和防逆流控制 器组成。为了确保光伏系统所发的电能全部被地下 室照明消耗,而不是馈送至市电网络,防逆流控制 器会随时监控变电所至地下室照明低压配电回路的 电压、电流,一旦发现向电网馈送电能,会立即控 制逆变器降低输出电流,减少光伏系统的发电量。 当出现通信故障或其他系统故障时,防逆流控制器 会断开并网接触器,停止向电网供电。
对于防逆流并网系统,逆功率检测器安装于并网 点上一级配电回路,当发现有逆流时,逆功率检测 装置与防逆流控制器通信,控制逆变器发电功率, 实现最大利用并网发电而不出现逆流。 在本工程中,逆功率保护装置是由4台逆功率检测 器和1台防逆流控制器组成。 7 光伏发电监控系统 光伏发电监控系统是由系统监控主机(PC机)、 数据采集器及链路等组成,该系统集光伏发电系统 数据处理和监控功能于一体,实现对光伏发电系统 实时检测与控制。其主要功能如下:
方阵工作电压的影响。沈阳地区夏季环境最高温度 +33℃,光伏电池组件表面温度高于环境最高温度取 +40℃,折合+40℃时的系数为0.0675。 此时光伏电池方阵的工作电压(VmP)降低21V。 则:光伏电池方阵输出工作电压 VmP =311+21=332V
5) 计算太阳能电池方阵输出功率Wp。 Wp = Ip×Vmp = 170.5×332 =56600(W) 2.2 选择太阳能电池组件型号及规格; 选择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YL185-(23)P型技 术参数如下: 最大峰值功率: 185 Wp ; 最大峰值功率电压: 23.5 V ; 最大峰值功率电流: 7.87 A ; 开路电压: 29.5 V ; 短路电流: 8.45 A 组件尺寸:W×L×H 990×1310×50
备和冷热电三联供等);
6) 能效监管系统(集中供热、集中供冷、生活用
水、燃油和燃气、可再生能源、供配电系统 、电气
照明)。
上述绿色设计的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并非每一个绿色建筑都必须
包括,要根据建筑物所在区域的绿色建筑评价等级划
分要求以及当地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等条件综合
考虑,选择出适合于绿色建筑的电气设计内容。
1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举例:
2)计算满足逆变器输入电压范围的光伏电池 组件串联数串联数的最小值: N1=V1÷Vmp 式中:V1 为推荐Vmp范围的下限值。 则:N1=V1÷Vmp =225÷23.5=9.6 圆整为 10串。注:确定下限值时向上圆整。 串联数的最大值:N2=V2÷Voc 式中:V2为推荐 Voc范围的上限值。 则:N2=V2÷Voc = 540÷29.5=18.3 圆整为 18串。
绿色建筑的电气设计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王金元
序:
节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为使
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符合《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 229-2010、《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的要求,《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增
加了第24章 建筑电气节能和第25章 绿色建筑电气设
工程建筑面积31000m2,建筑高度55.2m,屋面有 三处可设置光伏电池板,地室面积4767 m2,为汽车库 和设备用房。建设方拟建两星级绿色建筑,太阳能光 伏并网发电系统是必上内容。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 统所带负荷为地下室普通照明,照明负荷容量31kW, 采用分布式并网发电不可逆系统,并网接入点在地下 室照明的四个配电箱处,并网逆变器为三相输出, 形式为TN-S系统,照明电压~220V,光伏发电系统 内不设蓄电池组。
在本工程中方阵的最大输出电压 :
Vmp=23,5×14=329 V;
开路电压Voc=29.5×14=413 V ;
光伏电池组件串联数为14/串,均在表4-1所合
理范围之内,满足系统要求。
5 并网控制柜 本工程选用一台并网控制柜,该柜与三台逆变器 柜并列安装于屋顶层配电室内,其功能如下: 1)逆变器交流输出设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 2)并网接触器,具有自动并网和离网功能; 3)交流电压、电流及单台逆变器输出功率; 4)共设四路并网输出;另设两台备用并网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