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技术专业场景式实践性教学研究
“互联网+”时代航海类教学创新实践研究

“互联网+”时代航海类教学创新实践研究作者:刘宪珍,黄兴旺来源:《职业(上半月刊)》 2016年第12期文/刘宪珍黄兴旺“互联网+”行动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教育”也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互联网建设、数字化校园、信息化教育已经成为教学管理的必然趋势,教师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模式都会发生改变,学校只有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线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发展、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下面笔者结合所在学院的实际情况和教学中的一点体会,谈谈“互联网+”时代下航海类专业教学创新研究。
一、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再好的平台、再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都需要把课程的资源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对系统的知识进行碎片化处理,以便学习者利用碎片时间预先进行学习,逐个掌握知识点,最后对碎片信息进行综合,达到学习一门课程的目的。
所以开发微课、慕课前期都需要进行课程资源建设。
由于航海类专业学生不仅在毕业之前要通过海事局组织的适任理论考试及评估考试,还要参加专项培训获取专项证书,才能到船上进行实习、工作,所以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侧重点,任课教师在整理建设自己的课程资源时也略有不同,但大体的框架如表所示(见下页)。
课程资源整理完毕后,放入学院数字化学习中心,运用学院己建成的基于网络的辅助教学与管理平台,提供更加便捷的虚拟交流空间,为广大教师提供强大的在线备课工具和施教环境,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新型模式。
教师将教学资源发布到互联网平台,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进度选择性地学习,及时补充自己的不足。
二、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迫使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增强,新一代的“低头族”挑战着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单纯的填鸭式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需要。
如何利用互联网教学,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是一线教师面临的挑战。
在“互联网+”背景下,慕课(MOOC)是最主要的网络化教育载体,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或者兴趣偏好决定学习的快慢、深度。
航海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的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取得 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 词 : 海技 术 专业 ; 用型人 才 ; 航 应 培养 方 案
中图分类号 :620 G4 .
一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21 8 (0 8 O —0 30 10 —9 12 0 )1 5—4 0
、
引 言
维普资讯 http://wwຫໍສະໝຸດ
高等农 业教 育 ,080 ,15—6 20 —10 :35
Hi h rAg iu t r l u a i n , 0 8 0 , 1 5 — 6 g e rc lu a Ed c t o 2 0 —1 0 :35
航海 技 术 专 业应 用 型 人 才培 养 方 案 的研 究 与 实践
收 稿 日期 : 0 7 1 — 8 2 0 —00
基 金 项 目 : 连 水 产 学 院 2 0 教 学 改 革 项 目 , 目编 号 :0 57 大 0 5年 项 200 。
作者简介:} 翌 9 -) 海洋工程学院, 熬育 .7 , f垂煎( 男, ] 1 航海技术教研室主任, 副教授, 硕士。 研究方向: 航海技术, 船舶安全管理, 航海 b 0 ?。 | l 娥杰( 6_) 大连水产学院, 14 , 9 男, 副院长,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硕士。研究方向: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
( ) 程 体 系结 构 优 化 一 课
的理论基础和韦富的专业知识 , 更应有较 强的实 际动 手能力 和 专业技 能 。 因此 , 须进 行课 程 体 系和课 程 必 内容 的改革 , 加强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 重 提 高 学 生 的 语 着 言应用 能力 和实 际动 手 能 力 。对 于 水 产 院 校 开设 航 海 技术 专业 , 我们 认 为既 要 切 实履 行 S W7 / 5公 TC 8 9 约 , 足我 国海事 事业 发 展对航 海 技术 专业 学生 适 任 满 能力 的要求 , 又要 结合 学 校实 际条 件 , 索 和完 善 航 探 海 技术 专业人 才 培养 方案 。 二、 航海 技术 专业 人 才培养 方 案改 革 的指导 思想 依据教育部“ 面向 2 世纪高等教育改革计划” 1 和 “ 向 2 世 纪 教育 振兴 行动 计 划 ” 面 1 的指导 思想 和航 海 教 育 的未 来 发 展 趋 势 , 定 了大 连 水 产 学 院航 海 技 确
高职院校航海气象实验与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

高 职 院 校 航 海 气 象 实 验 与 实 践 教 学 改 革 的 研 究
王 艳 玲
( 汀苏 海 事职 业技 术学 院 航 海 技术 系 , 江苏 南 京
摘 要 :本 文 通过 对航 海 气 象 实验 与 实践 教 学 深入 细致 的探 讨 . 出 了一 系列激 发 学生 学 习兴 趣 的 实验教 学手 段 。 提 以 促 进 教 学 改 革 的 大跨 步 发 展 . 使 学 生 在 一 种 开 放 式 的 实 验 与 实践教 学模 式 中愉 快 、 高效 地 学 习 . 好地 适 应 适 任 考试 对 学 更
语 综 合 运 用 能 力 , 强 其 自主 学 习 能 力 , 高 综 合 文 化 素 养 , 增 提 以适 应 我 国 经 济 发展 和 国 际交 流 的需 要 : 课 程 培 养 功 能 来 从 看 . 语 教 学 又 与“ 英 全球 化 ” 契 合 , 过 课 程 巾 对 异 国 文 化 相 通 的 了解 , 而 对 自己 民 族 的文 化 有 更 深 刻 的 理 解 . 加 具 有 从 更 对 世 界 文 化 的 包 容 性 : 课 程 设 计 来 看 , 行 大 学 英 语 的 课 从 养 和 国 际 文 化 知
生 能 力 的 测 试
2 l7 ) l l0
标 志 , 个 优 秀 的航 海 者 必 须 懂 得 如 何 避 离 不 利 天 气 . 可 一 尽 能 利 用 有 利 天 气 , 择 最 佳 天 气 航 线 , 而 掌 握 海 上 航 行 的 选 从 主动权 , 是航运市场 对人才的要求 , 是我们人 才培养 的 这 也 宗 旨。 航 海 气象 也 是 一 ¨ 实 验 和实 践 性 较强 的海 洋 船 舶 驾驶 专
面素 质 的 发 鼹 都 存在 相 当严 重 的 问题 , 体 表 现 如 下 : 1 听 具 () 力理 解 能力 达 小 到 要求 一相 当 多 的学 生 听不 懂 英 语 谈 话 的 大 意 , 无 从 掌握 细节 、 会讲 话 者 的 观 点 和态 度 许 多 学 生对 更 领 自己 的听 力 理 角 能 力也 很 不 满 意 ( ) 读 能 力 尚需 提 高 , 华 2阅 学
高职院校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技能培养途径探讨

运企业现代化船舶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
1 高 职 院 校 航 海 技 术 专 业 加 强 实 践 技 能 培 养 的必 要 性
第 3 期
阎羡功 ,代其 兵 ,张兵兵 :高职院校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技能培养途径探讨
.
5 7
海实践教学是至关重要 的教学环节 ,各院校应高度
重视 这 一教学 环节 ,把 学 生动 手 能力 、实 践 能力 的
程中,要注重学生校 内学 习与未来实际工作的一致
性 。在 实验 实训 基地设 备 现 场进行 评估训 练 ,聘请
高职 院 校 航 海 技 术 专 业 实践 技 能 培 养 途 径 探讨
阎羡功 ,代其兵 ,张兵兵
(江苏海事 职业技术学 院,南京 2 1 1 1 7 0)
摘 要 :实践技能培养是 高职教育的特色与关键。高职院校航海技术专业具有实践 性强的特征 ,决定 了其专业能力培养应 以实际操 作为主 ,应从 强化 实践教 学环节、 改善航 海类专业 实践教 学条件 、加强实操评估训练与考核、完善 学生上船顶 岗实习 培养机制等方面加 以提 高。 关键词:高职 院校 ;航 海技 术;实践技能 ; 培养途径 . 中图分 类号 :G 6 4 2 . 4 4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2 3 4 X. 2 0 1 3 . 0 3 . 0 1 3
训 练效果 。 3 . 4 积极 探 索学 生上 船顶 岗实 习培 养机 制
“三明治”模式航海专业学生船上实习改革研究

“三明治”模式航海专业学生船上实习改革研究◎ 覃志居 田五六 邓小富 北部湾大学摘 要:航海教育的“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在航海发达国家实施以来,取得较大的成功。
近年来,“三明治”航海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多个海航院校试点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目前多数航海企业,还没有建立针对“三明治”模式的实习生在船实习培训制度,高质量航海人才的培养效果不明显。
本文通过研究船上的实习培训现状,结合“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从船上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导师聘任和政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探索适合“三明治”模式下的航海专业学生船上实习培训的新路径。
关键词:三明治;航海教育;船上实习;实践教学1.引言航海类专业所对应的行业具有岗位适任性、国际通用性和法律法规性等特性,这些行业特性决定了航海人员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宽的知识面、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海上实习是培养航海院校学生这些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2.航海类专业实习生船上实践教学现状2.1船舶的实习生培训制度不够健全海上运输生产是商船最主要的任务之一,船员的日常工作都是围绕着运输生产和海上安全展开的。
长期以来,我国各航运公司很少对航海类专业实习生安排专门的培养计划,实习生上船后,往往只是由船上管理级船员安排他们参加船上的日常工作或者跟随高级船员轮流值班[1]。
航海实习生的学习安排、学习什么、学习监督,以及阶段性的学习考查,都缺乏制度的保障。
实习生学了多少,学得怎么样,也缺少必要的监督。
在现有的船舶培训制度下,对于一些积极主动又懂得交流的实习生,船上的高级船员也会对他们的实习进行专业的指导,学生通过船上的工作锻炼和跟班学习,基本上也能掌握三副三管轮或船舶电子电气员的岗位知识和技能,达到船上实习的目的。
而对于那些缺乏主动学习精神、缺乏良好沟通能力的实习生,船上的实习质量就很难得到保障了。
甚至,有些实习生还比较懒惰,缺乏必要的接人待物礼节,船上的高级船员刚开始还嘱咐实习生好好学习,多多锻炼,但是见不到实习生有回应,久而久之,也就不再主动督促实习的学习了,最终实习生的船上实习效果就更差了。
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与实践.doc

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与实践作者:龚少军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09期[摘要]就业岗位国际化是高职航海技术专业的基本特点,本文通过对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结合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适应国际竞争的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以及相关经验。
[关键词]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作者简介]龚少军(1969- ),男,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航海技术与航海教育。
(江苏南通226006)[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4-0141-02一、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指导思想(一)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注重胜任特定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能力的要求侧重于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胜任职责,因此其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和技能训练项目较多。
高职航海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符合经1995年缔约国大会修正通过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简称《STCW78/95公约》)和我国海事法规规定的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的适任现代化船舶驾驶与管理的无限航区高级船员。
(二)指导思想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就业岗位国际化是高职航海技术专业的基本特征之一。
因此,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应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体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适应国际竞争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STCW78/95公约》等一系列海事法规的实施和新技术在航海上的应用使国际、国内航运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航海技术专业人才所需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给航海职业技术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中,高职院校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尽快地由“以知识为基础”向“以能力为基础”转变,淡化理论教学,加强适任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航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国际规格的航运人才,不断地跟踪国内外航运业的发展与变化,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使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国际全面接轨。
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Ke r s n vg t n tc nq es e il ain p a t eta hn y tm; o srcin p a t e y wo d : a iai e h iu p cai t ; rci e c i gs se c n t t ; rci o z o c u o c
n n sa d t e c n tu t n o a i ai n tc n q e s e il a i n s p a t e t a h n y t m e t n h o sr ci fn v g t e h i u p c ai t ’ r c i e c i g s se o o z o c
学 内容进行 了改革并实施 , 产生了 良好的效果 。
关键词: 航海技术专业 ;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实践
中图分类号 : 6 2 2 G 4. 4 文献 标识 码 : B
Co sr c i n a d Pe f r a c ft e Pr c ie Te c i g n t u to n r o rh srfr e h rcie ta h n o tnso a iain tc nq e s e il ain sr c :T e a to a eom d te pa t e c ig c n e t fn vg t e h iu p cai t c o z o a d o tie o d a h e e n h o g h e lp a t e On t e b sso h t e x aitd t e c mp — n ban d a g o c iv me ttr u h te ra rci . h a i fta ,h e p t e h o o c a
方面。
11实验教 学 .
航海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以“船舶原理”课为例

航海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以“船舶原理”课为例◎ 张德兴 闫少明 周海振 北部湾大学海运学院摘 要:课程思政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教学改革措施,本文对航海技术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难点进行了分析,以《船舶原理》课程为例探究了思政要素的主要挖掘路径和融入方法,并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提出了具体措施,旨在为航海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航海技术;专业课;船舶原理1.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主席的讲话道出了思政教育在课堂教学及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都提出了“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教育部“新时代高教40条”[2]强调“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即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指明了每门课都有育人功能,每位教师都有育人职能。
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高素质的航海人才。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航海类人才需要具备高度的政治素质、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过硬的心理素养、严谨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格的纪律意识等综合素质。
为满足上述要求,开展符合航海技术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很大必要性。
航海技术专业具有自然科学和管理科学双重属性,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储备,加之双师型教师充裕,为开设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基础条件。
现阶段针对课程思政改革的研究集中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宏观方面,高燕[3]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中提到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引领,借助多学科方法共同谋划、解决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辩证关系、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创新合作机制,拓展教学资源,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交流
船舶物资与市场
91
0 引言
国内航海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主要是培养远洋或者沿
海类专业型人才,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性教学体系的设置上
细分程度不足,不太适合仅在区域性作业的中小型船舶的操
纵特征。根据对本校航海类学生就业的统计,有近50%的学
生选择在北部湾港口就业,从业船舶主要是中小型区域运输
船舶、远洋支持类船舶、工程作业船舶。为了更好的为地方
输送航海专业人才,航海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在构建上除了
体现国内外航海教育的普适化特征外,还应在教学体系中体
现北部湾海域航行的中小型船舶的工作特性
[1]
,以服务地方
为导向。
1 北部湾海域中小型船舶的工作特性
与远洋、沿海营运船舶相比,北部湾港口中小型船舶有
着显著的区域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作业环境与船舶状况
北部湾港口中小型船舶主要有沿海小型海船、港口作业
船、工程船等,其活动范围限于不超过离岸线50 nmile的水
域,所面临气象海况带来的航行风险较小,一旦遇险,所获
得的救助资源较多,也比较及时。因此,除客船以及港口拖
轮等对安全操纵性能要求较高的船舶在更新换代、日常维护
投入足够的运营成本外,多数的航运公司对于船舶的运营成
本的投入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造成多数小型船舶的船况较差,
在船舶结构、设备安全、抗风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少缺陷。
2)船舶作业特征
小型船舶主要服务于有限的港口水域,其工作的重复度
较高,因此船员对于区域内的航行危险物,水文气象的规律
性比较熟悉,对船舶操纵技能比较精通。但由于面临的航行
航海技术专业场景式实践性教学研究
袁松才
(北部湾大学航运学院,广西 钦州 535011)
摘 要:
国内航海教育主要依据国家海事局发布的《海船船员培训大纲(2016版)》开展,培训大纲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上对学
员提出岗位适任要求。本文以中小型船舶操纵训练为例,根据北部湾海域的中小型船舶的工作特性,结合北部湾大学的教学条件和实
际情况,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推行航海模拟器场景化教学与校外实训基地海上实船训练相辅相
成的教学模式,以达成培训大纲对于学员岗位能力的要求。
关键词:
北部湾海域;实践教学体系;场景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727/j.cnki.cbwzysc.2019.08.034
[引用格式]袁松才.航海技术专业场景式实践性教学研究[J].船舶物资与市场,2019(8):91-92.
收稿日期:2019-08-05
作者简介:袁松才(1977-),男,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航海技术。
风险相对较小,也容易使船员在工作时麻痹大意,工作随意
性也较大,主要体现在平时安全意识不强,不注重体系化的
管理,应急演练不能按时有效的进行,有的船员甚至不了解
应急设备的操作方法。部分船舶安全管理缺失,各种安全制度、
安全措施无法落实到位,船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 构建以能力为导向实践性教学模式
根据北部湾海域的中小型船舶的工作特性,结合北部湾
的教学条件和实际情况,为达成培养地方性近岸航运人才的
目标,可以利用航海模拟器场景化教学与校外实训基地海上
实船训练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建立以企业岗位要求为标准
的学习评价方法。
2.1 基于航海模拟器的场景化任务课程构建
航海模拟器通过多媒体以及计算机仿真的方式,模拟船
舶海上工作环境,与实船相比,航海模拟器有着其显著的优点,
表1航海模拟器场景课程构建
任务缓流强吹开风靠泊
训练内容训练目标训练要点
情景意识充分利用驾驶台资源获取航道、泊位资料
确定安全靠泊方案获取气象资料
检查锚设备和系泊设备
测试车舵
检查助航仪器
确定靠泊方案
确定应急预案
实际操作安全靠泊船舶余速控制
靠泊前船位选择
操纵用锚方法
充分利用风流作用配合车舵锚
缆安全靠泊
学术交流
92
船舶物资与市场
如:无航行操纵风险,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船型进行训练,
能随意变换不同的水文气象环境等。因此,利用航海模拟器
进行航行训练已成为当今航海教育的重要课程。针对区域性
中小型船舶,如果能通过航海模拟器仿真航区实际环境,并
针对其工作特性设置任务式实践性教学课程,对于学员工作
技能的提升将会事半功倍。以下为小型船舶缓流强吹开风靠
泊训练任务卡。
通过对北部湾中小型船舶的作业特点,针对不同的任务
设置更细致的训练任务卡,才能更好地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
适合北部湾海域中小型船舶工作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反过
来,通过对企业的走访,建立以企业岗位要求为标准的学习
评价方法,可以不断优化实践教学课程,建立以企业岗位要
求为标准的学习评价方法,以达成实际工作任务调查-航海
模拟器场景化和实船任务式实践性课程设置-学习评价方法
的建立-构建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通过校企互动来完善实
践性教学体系的一个良性循环。
2.2 实船任务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航海类专业的实船实践性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国内航海类
院校难以开展实施的环节,除了大连海事大学等少数院校,
大多数的航海院校都没有自己的实习船。北部湾大学的航海
专业学生的实船实践性教学主要通过使用客运公司的船舶来
开展航行实习,但是存在着实习时间不确定性较强、航行水
域受限制、船型不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等不足之处。
对于区域性航运人才的培养,北部湾海域有着丰富的实
习资源,但只有通过对海上实践教学计划的合理制定与组织,
才能确保实船海上实践教学有序开展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
以北部湾海域中小型船舶实际工作任务为指导设置在航海模
拟器完成的课程任务和上船实际完成的实践性课程任务
[2]
,
创建校企互动循环的教学模式。即学生通过船上实践学习,
取得就业机会,成为企业船员后再回到学校进行理论知识更
新和职业技能提高培训,进一步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其流
程如图1所示。
3 结语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中国-东盟自由贸
易区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北部湾港口作为自贸区经济贸易
的桥头堡,必须要有完善的港口物流支持体系确保航运经济
的正常运转。除了需要大量远洋运输船舶参与到航运经济中
外,还要有大量的从事区域货物转运的船舶、远洋支持类船舶、
港口工程作业船舶来构成完善的航运物流体系。只有结合北
部湾海域的中小型船舶的工作特性,有效利用北部湾大学的
教学条件和师资优势,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才
能建立以企业岗位要求为标准的学习评价方法,加强“双师型”
航海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适合北部湾
海域中小型船舶工作特性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北部湾航运经
济的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航海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尚龙,杨神化,曹宝根.基于航海模拟器的综合实践教学[J].航海
教育研究,2019,36(02):63-69.
[2]王严,任玉清.基于航海模拟器的实验教学设计[J].天津航
海,2016(03):46-49.
图1实船任务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