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的分布与迁移(1)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成像理论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医学影像成像理论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医学影像成像理论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章测试1.屏-片组合是模拟X线成像中使用的一种接收器。

()参考答案:对2.磁共振成像的英文简写为CT。

()参考答案:错3.放射性核素是在磁共振成像中用到的物质。

()参考答案:错4.调制传递函数MTF是以空间频率为变量的函数。

()参考答案:对5.受试者操作特性解析ROC的理论基础是信号检出理论。

()参考答案:对6.B超是一种超声成像技术。

()参考答案:对7.CT图像经重建后可以获得三维图像。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发现X射线的物理学家是()。

参考答案:伦琴2.与连续X射线的最短波长有关的是()。

参考答案:管电压3.X线束成为混合射线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阴极产生的电子能量不同4.人体对X线的衰减的叙述,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脂肪对X线衰减最小5.能表示固有滤过的是()。

参考答案:铝当量6.产生X射线的必备条件是()。

参考答案:高速电子流;阻碍电子流的靶面;电子源7.在诊断X线能量范围内,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康普顿效应产生的几率与能量成反比;不发生电子对效应;相干散射不产生电离过程8.在影响X线减弱的因素中,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入射光子能量越大,X射线穿透力越强;原子序数越高的物质,吸收X射线愈多;物质密度越高,衰减越小9.软组织摄影用X线管阳极的靶面材料是钨。

()参考答案:错10.人体各组织器官对X射线的衰减程度最大的是骨骼。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增感屏的结构不包括()参考答案:乳剂层2.传统颗粒胶片的感光材料为()参考答案:AgBr+AgI3.扁平颗粒胶片的感光材料为()参考答案:AgBr4.照片密度值为3.0时,对应的透光率是()。

参考答案:1/10005.几何学模糊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参考答案:焦点尺寸6.通过对线对测试卡的摄影,可以测量()。

参考答案:分辨率7.关于胶片特性曲线叙述正确的是()。

医学专题放射性核素的制备

医学专题放射性核素的制备

解:已知
φ=1012中子/(cm2·s),σ=0.43b,辐照时间 t=5h,冷却时间t`=5h,阿佛加德罗常数 L=6.02×1023/ mol,丰度H=24.23%,半衰期 T1/2=37.2min,MCl =35.453。
求氯的质量m
A mHL 1 eClt eClt M
2.33 10 4
M0=30.0mg, A0=1200cpm, Ad= 60cpm mx=m0 (A0/Ad-1 )=30.0(1200/60-1)=570.0mg
(2)活化分析法 是经过核反应,把原来没有放射性或放射性不易
被测量的样品中的被测核素变成具有特征放射性的产 物,然后可以通过测定其射线能量和半衰期进行定性 鉴定,通过测定射线强度作定量分析。
分两步:活化;分析。
mx/ms= Nx/Ns 1)中子活化分析
测量中子与样品中待测核素发生核反应所产生的 放射性核素来测定该核素含量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有热中子活化分析(是以反应堆为中子源, 得作(n,γ)反尖对核素进行活化)
快中子活化分析(以同位素中子源、中子女生器和 加速为活化源,利用(n,p)、(n,α)、(n,2n)等核反应进行 活化)。
能揭示原子、分子的运动规律及其他方法难以发现 的规律。
(2)放射性核素示踪法
1)简单示踪法 将放射性核素机械地结合或附着于研究对象上,
然后通过探测放射性来观察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
2)物理混合示踪法 将放射性核素与研究对象充分进行物理混合,然
后通过测量放射性活度的变化来弄清研究对象的行为 和质性。如稀释测定法。
2)带电粒子活化分析
测量带电粒子与样品中待测核素发生核反应所产生 的放射性核素来测定元素含量的一种方法。

[实践]核医学试题、试卷及答案(1)

[实践]核医学试题、试卷及答案(1)

核医学考试试题一、单选题(25题1分/题)B1关于核医学内容不正确的是:ASPECT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B核医学不能进行体外检测CPET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D核医学可以治疗疾病E99m Tc是常用的放射性药物B2 脏器功能测定、脏器显像以及体外放射分析等其共同原理是:A 动态分布原理B 射线能使物质感光的原理C 稀释法原理D 物质转化原理E示踪技术的原理E3 图像融合的主要目的是A判断病灶大小和形态B 病灶区解剖密度的变化C 病灶区解剖形态的变化D 提高病灶的分辨率E 帮助病灶的定位C4 体内射线测量通常测量A α粒子B β粒子C γ粒子Dβ+粒子 E 中子C5 核医学射线测量探头中通常包括A 射线探测器和脉冲幅度分析器B 自动控制和显示系统C、射线探测器和前置放大器D前置放大器和脉冲幅度分析器 E 脉冲幅度分析器和计数率D6 1uci表示A、每秒3.7×1010次核衰变B、每秒3.7×107次核衰变C、每秒3.7×105次核衰变D 、每秒3.7×104次核衰变E、每秒3.7×103次核衰变B7 决定放射性核素有效半衰因素是A 粒子的射程B 物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C 淋洗时间间隔D 断层重建方式E 测量系统的分辨时间A8 甲状腺I显像时用那种准直器:A高能通用平行孔准直器B低能通用平行孔准直器C低能通用高分辨率准直器D、针孔准直器E任意B9 放射性核素肝胶体显像病人准备包括A清洁口腔B 无需任何特殊准备C 空腹过夜D 隔夜灌肠E 术前饮水E10 哪项描述肾静态显像原理是不正确的A 肾静态显像的显像剂为99m Tc(Ⅲ)二羟丁二酸B DMSA主要聚集在肾皮质,注药后10分钟肾摄取达高峰C 在1h肾摄取血中DMSA的4%-8%,其中50%固定在肾皮质D 静脉注射1h后,12%DMSA滞留于肾皮质内并保留较长时间,30%-45%排出体外E 注药后3-4h进行显像,以避免显像剂中排泄快的那一部分在肾盏肾盂和集合管内的放射性对皮质显影的干扰B11 肾图a段描述正确的是A a段为聚集段,即静脉注射示踪剂后急剧上升段Ba段为出现段,此段放射性主要来自肾外血床,80%来自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摄取,它的高度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血流灌注量C、a段为排泄段D、此段放射性主要来自肾内血床E、10%来自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摄取C12 临床上为鉴别瘤治疗的疤痕与肿瘤复发病灶,最为有效的方法是:AX-CT BMRIC 18F-FDG PETD 常规X线摄片E 超声检查D13 哪种显像剂可用于肾上腺髓质显像A131I –马尿酸B、131I –氨基酸C 、131I -6-胆固醇D、131I –MIBGE、131I- HIPC14心肌灌注显像极坐标靶心图,是根据下列那种图像制成:A 垂直长轴图像B 水平长轴图像C 短轴断层图像D 冠状断层图像E LAO30-45D15 淋巴显像目前最常用的放射性药物A 99m Tc-硫胶体B 99m Tc-HASC 99m Tc-脂质体D 9、9m Tc-右旋糖酐E 99m Tc-植酸钠D16 关于耻骨下方位骨显像描述正确的是A 疑有尾骨病变B 使用针孔准直器C 患者取仰卧位D探头置于检查床下方E双腿并拢,脚尖相对D17显像剂在病变组织内的摄取明显低于周围正常组织,此种显像是:A动态显像B、早期显像C阳性显像D阴性显像E平面显像C18 131I治疗甲亢确定剂量时,哪项是应考虑增加剂量的因素A 病程短B未经任何治疗C 结节性甲状腺肿D Graves病E 年龄小B19 下列哪项是诊断尿路梗阻的依据:A肾脏指数>45% B半排时间>8分钟C峰时<4.5D峰值差<30%E 分浓缩率<6%D20 骨肿瘤病灶浓聚放射性药物153Sm-ED TMP的机理是A 抗原抗体反B 配体受体结合C 肿瘤细胞特异摄取D病灶部位骨代谢活跃形成的放射性药物浓聚E 放射性药物是肿瘤细胞的代谢底物A21 对于患者的防护,核医学技术人员最关心的是A 实践的正当性与防护的最优化B 患者的年龄与体质C 配合医生做好核医学诊断和治疗D 职业人员的受照剂量E 、放射性废物的收集管理A22 18F-FDG的显像示病灶局部葡萄糖代谢率增高可能是A 脑瘤复发或残留B 、瘢痕组织C 、放疗效果良好D 、化疗效果良好E 、肿瘤坏死C23门控心血池显像时,应用下列那种显像剂图像质量最好:A 体内法标记RBCB 混合法标记RBC C 体外法标记RBCD 99m Tc –HASE、99m Tc -DTPAE放射性药物的放化纯度C24 “弹丸”注射的正确描述是A、“弹丸”不要求特定剂量下体积不超过1ml B 、“弹丸”要求特定剂量下体积随意C、“弹丸”要求特定剂量下体积不超过1mlD 、“弹丸”要求大剂量下体积尽可能超过1mlE 、“弹丸”要求特定剂量下体积尽可能大D25 静脉注射肝胆显像剂被肝的何种细胞吸收:A、肝巨噬细胞B、胆管细胞C血管上皮细胞D、肝细胞E、转移性肿瘤细胞核医学试题D1.下列核素中,哪一种不发射β射线?A.I-131B.P-32C.Au-198D.Tc-99mA2.放射性核素衰变衰变的速度取决于____。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模拟与仿真考核试卷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模拟与仿真考核试卷
A.提高决策的透明度
B.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C.促进社会接受
D.提高安全性
20.以下哪些是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国际法规和标准:( )
A.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标准
B.欧洲共同体(EURATOM)的指令
C.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的法规
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指导原则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4.模拟与仿真技术通过预测核素迁移、优化处理工艺等,为放射性废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长期安全。
2.放射性废物处置场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文条件。(√)
3.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模拟与仿真技术可以完全替代实地实验。()
4.任何类型的放射性废物都可以采用焚烧处理。()
5.放射性废物处置库的建设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
6.放射性废物的半衰期越长,其放射性危害越大。(√)
7.放射性废物处置库的长期安全性完全取决于地质条件的稳定性。()
12.以下哪些是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中的关键安全指标:( )
A.辐射剂量率
B.放射性核素浓度
C.渗透率
D.稳定化程度
13.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址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地质条件包括:( )
A.岩石类型
B.岩石渗透性
C.地下水流动方向
D.地震带分布
14.以下哪些技术可用于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监测:( )
A.地下水位监测
A.良好的地质条件
B.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C.适当的气候条件
D.低的地震活动性
17.在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模拟与仿真中,哪种方法主要用于模拟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过程:( )
A.地下水流动模拟

环境海洋学化学部分答案

环境海洋学化学部分答案

环境海洋学化学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常量元素:即海水的主要的成分。

除组成水的H和O外,溶解组分的含量大于1mg/kg的仅有11种,包括Na+、Mg2+、Ca2+、K+和Sr2+五种阳离子,Cl-、SO42-、CO32-(HCO3-)、Br-和F-五种阴离子,以及H3BO3分子。

这些成分占海水中总盐分的99.9%,所以称主要成分。

2.营养元素:主要是与海洋生物生长有关的一些元素,通常是指N、P和Si。

3.主要成分恒比定律:尽管各大洋各海区海水的含盐量可能不同,但海水主要溶解成分的含量间有恒定的比值,这就是海水主要成分的恒比定律,也称为Marcet-Dittmar恒比定律。

4.元素的保守性:海水中物质的浓度只能被物理过程(蒸发和降水稀释)而不被生物和化学过程所改变。

5.海水的碱度:在温度为20℃时,1L海水中弱酸阴离子全部被释放时所需要氢离子的毫摩尔数6.碳酸碱度:由CO32-和HCO3-所形成的碱度7.硼酸碱度:由B(OH)4-所形成的碱度8.海洋低氧现象:对水生生物的生理或行为,如生长速率、繁殖能力、多样性、死亡等产生有害影响的氧环境。

通常把溶解氧浓度不大于2mg/L作为缺氧判断临界值。

9.悬浮颗粒物:简称“悬浮物”,亦称“悬浮体”、“悬浮固体”或“悬浮胶体”,是能在海水中悬浮相当长时间的固体颗粒,包括有机和无机两大部分。

10.硝酸盐的还原作用:NO3-被细菌作用还原为NO2-,并进一步转化为NH3或NH4+的过程11.反硝化作用:NO3-在某些脱氮细菌的作用下,还原为N2或NO2的过程12.海洋生物固氮作用:通过海-气界面交换进入海水中的溶解N2,在海洋中某些细菌和蓝藻的作用下还原为NH3、NH4+或有机氮化合物的过程。

13.Redfield比值:海洋漂游生物对营养盐的吸收一般按照C:N:P=106:16:1进行,这一比例关系常被称为Redfield比值。

14.营养盐限制:营养盐比例不平衡会导致浮游植物生长受制于某一相对不足的营养盐,通常被称为营养盐限制。

放射性核素治疗ppt课件

放射性核素治疗ppt课件

• 3.3. 适应症和禁忌症 • 1. 适应症: (1)转移性骨肿瘤并伴有骨痛患者。 (2)核素骨显像示骨转移性肿瘤病灶异常放射
性浓聚。 (3)恶性骨肿瘤因种种原因未能手术切除或手
术后有残留癌肿,且骨显像证实有较高的放射 性浓集的患者。 (4)白细胞不低于3.5×109/L,血小板不低于 100×109/L。
或骨显像显示转移灶数目减少50%以上; Ⅲ级(好转): X射线检查证实转移灶的体积减小或其钙化
>25%,或骨显像显示转移灶数目减少>25%; Ⅳ级(无效): X射线检查证实转移灶的体积减小或其钙化
<25%,或无变化,或骨显像显示转移灶数目减少<25%或无变化。
3.6. 用药方法 均为静脉缓慢注射。注射前注意核对药名、
期进行血像检查、生化检查。 (4)必要时进行X线检查和骨显像检查。
3.10. 注意事项
(1)治疗应在核医学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在有专
门防护条件的活性室注射放射性药物。
(2)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按防护要求注意自
身的安全防护,注意用药器皿的回收保管。
(3)应告诉患者该方法为姑息治疗,止痛有效率
为80%~90%。
(3)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血小板计 数一过性下降,经对症处理后恢复,发生不可逆 性骨髓抑制极为罕见。
3.9. 治疗后观察与随访 (1)观察期间应密切注意和记录骨痛消
失、开始缓解、缓解维持和复发的时间。 (2)观察和记录食欲、睡眠和生活质量
的变化,并和治疗前比较。 (3)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治疗反应要定
治疗后有WBC和血小板有下降。
3.13. 骨显像评价疗效的价值 骨转移癌病灶农具骨显像放射性药物是使用放
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癌的主要指针之一,所以 治疗后常用骨显像观察疗效。 3.14. “闪烁”骨痛 临床有5%~10%的骨转移癌患者在给予放射性 核素治疗后2~10天,骨痛加剧,持续约2~4天, 这就是骨痛的“闪烁”现象(flare of pain) 或称为“反跳痛”。为一过性,一般无需特殊 处理,或仅对症处理,但治疗前应向患者说明 情况,使患者有思想准备,以避免患者对治疗 产生疑惑。

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迁移规律

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迁移规律

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迁移规律放射性核素是指在自然界中具有放射性的核素,它们的存在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

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是指,它们从产生源地向周围环境扩散的过程。

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规律是指,在迁移过程中,它们的扩散和转移的规律。

1.放射性核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放射性核素经由大气降落,往往会进入土壤中,所以它们在土壤中的行为非常重要。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规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1 离子交换作用离子交换是指一种化学反应,它可以在离子之间传递原子。

放射性核素在土壤中的交换过程通常省略了放射性核素的化学反应,直接以可与非放射性同位素交换离子的方式实现。

1.2 扩散作用扩散是指溶质的高濃度向低濃度方向慢慢移动。

放射性核素在土壤中的扩散过程通常受限于土壤孔隙的大小和形状、水分和作物根的分布。

1.3 沉降作用沉降是指溶质在含有重物的溶液中向下沉降。

放射性同位素可以通过重力作用向土壤深层沉降,尤其是在土壤中的水分下沉时。

1.4 粘着作用粘着是指物质表面附着物质的作用。

放射性核素在土壤颗粒表面上的粘着作用通常是通过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来实现的。

2.放射性核素在水中的迁移规律放射性核素在地下或地表水中迁移和转移的方式与在土壤中有很大的不同。

在水中,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规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2.1 分散作用分散是指微观的运动和混合过程。

放射性核素在流动的水中通过扩散、涟漪、湍流等分散方式扩散到远离源头的地方。

2.2 吸附作用吸附是指物质对所接触到的表面吸附。

放射性核素在水中通常会吸附在悬浮颗粒和沉积物上。

2.3 沉降作用沉降是指溶质在含有重物的溶液中向下沉降。

放射性核素在水中通常会沉降在水底沉积物上,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向水下深层移动。

3.放射性核素在大气中的迁移规律放射性核素在大气中的迁移通常会受到气溶胶、尘埃、云、雨和风等气象因素的影响。

放射性核素在大气中的迁移规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3.1 气溶胶作用气溶胶是指空气中存在的温度和湿度难以评估的沉淀物质。

核医学考试题(含答案)

核医学考试题(含答案)

核医学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放射性核素治疗过程中( )应急预案。

A、不需要B、需要C、无所谓D、以上都可以正确答案:B2、关于内照射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多见于非密封放射性物质B、多见于放射源C、常见内照射粒子为γ 射线和 X 射线D、照射特点主要为间断性照射正确答案:A3、辐射工作单位每季度开展的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为( )。

A、任务相关监测B、常规监测C、场所监测D、特殊监测正确答案:B4、丽丽发现一张放射源编码卡,编码为 0203CS012345,这是( )类放射源?A、ⅡB、ⅢC、ⅣD、Ⅴ正确答案:D5、外照射个人剂量中,可以按季度为周期进行监测的为( )。

A、常规监测B、任务监测C、特殊监测D、均不可以正确答案:A6、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分级计算时高毒性放射性核素的毒性修正因子是( )。

A、100B、1000C、1D、0.1正确答案:C7、我国居民所受天然辐射年有效剂量是( )mSv。

A、4.2B、3.1C、4.8D、2.5正确答案:B8、年销售量超过豁免水平( )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 )台)或者持有量超过豁免水平 10 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 10 台)的单位,属于销售或者使用较大批量豁免放射性同位素产品的单位,应当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并接受辐射安全监管。

A、10001000B、100100C、10,10D、100,10正确答案:B9、医学物理师的责任是( )。

A、建立辐射防护委员会B、制定治疗方案C、设备的验收测试和质量控制D、建立实施诊断和治疗的优化方案正确答案:C10、辐射安全许可证有效期为( )年。

A、4B、2C、5D、3正确答案:C11、辐射工作单位需要同时分别向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许可证的,其许可证由( )审批颁发。

A、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B、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C、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商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D、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商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正确答案:A12、医院在申请领取辐射安全许可证前,下列情形应该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性核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 在地球壳层中的分布 • 在岩石中的分布 • 在土壤中的分布 • 在地表水中的分布 • 在地下水中的分布
铀在地壳、地幔和地核中的分布
• 地壳(0-35km) • 地幔(35-2900km) • 地核(2900-6371km)
• 地壳的成分相当于花岗岩和玄武岩成分的平均值; 地幔的成分相当于石陨石的成分;地核的成分相 当于铁陨石的平均值
铀(Z=92)
• 原子量:238.029 • 密度为19.05g/cm3 • 原子体积:12.5cm3/mol • 银色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较软,易机械加工,
化学性质与铁相似,在空气中易氧化,也易溶于 酸。
• 自然界有三个铀的同位素 238U,半衰期:4.47×1010 a 235U,半衰期:7.04×1010 a 234U,半衰期:2.45×1010 a
钋(z=84)
• 银色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密度为9.4g/cm3。在 空气或氧中氧化成黄色氧化物。钋及氧化物能溶 于胶酸体,,是生放成射黄性色核Po素C中l4 液重体容。易钋形盐成容胶易体水的解核而素形。成
• 自然界有七个氡的同位素,重要的有: 210Po,半衰期:138.4 d 218Po,半衰期:3.05 min
丰度:99.3% 丰度:0.7%
铀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8种
• 多价性:+3,+4,+5,+6 在酸性溶液里:U2+、 U3+、 UO2+、 UO22+
• 化学活泼性: 铀几乎可以与除了惰性气体元素外所有的元素发 生化学反应。块状金属铀在室温条件下的空气中 可以缓慢地被氧化,形成黑色的UO薄膜;高纯 度的金属铀在室温的空气和水中都能自燃。
• 氧化还原性: 金属铀和低价态铀都是强还原剂,能与水强烈反 应。 在自然界,不存在金属铀和三价铀的化合物。
铀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
• 两重性 酸性:6+与第六副族元素Cr、Mo、W的同价化合 物性质相似,在氧化环境中存在。 弱碱性: 4+与第三副族元素的稀土元素的性质相似, 在还原环境中存在。在深部,与锕系元素共生。
赋存岩石或矿床
钾矿物
正长石和微斜长石 白云母 明矾石 钾石盐,光卤石
酸性火成岩和伟晶岩的主要组份 酸性火成岩和伟晶岩的主要组份 酸性火山岩的饰变 沉积岩是盐岩沉积
钍矿物 铀矿物
独居石 方钍石 钍石、铀钍矿
沥青铀矿
钒钾铀矿 脂铅铀矿
花岗岩、伟晶岩、片麻岩 花岗岩、伟晶岩 砂矿
花岗岩、伟晶岩及AgPbCu等脉状矿床 砂岩 与沥青铀矿共生
Ra/10-10% Th/U
-
2.7
1.4
3.4
0.34
4.0
0.0040
4.0
0.0010
4.3
在地球壳层中的分布
• P.43 表3-1-1 • 238U、232Th、40K的分布
• 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地核
• 亲氧性 失去6个价电子后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结构(s2 p6)。 是一种亲氧元素,不形成硫化物。
• 歧化性 5+铀离子仅能在pH2-4的水溶液中存在。 • 水解性 4+和6+铀离子都容易水解形成氢氧化物 • 成络性 铀是强络合物形成体,能与无机和有机配
位体形成种类繁多的络合物。迁移和富集!!
镭(Z=88)
第三章 天然放射性素的分布与迁移
• 为何应用伽马能谱资料可以进行地质填图? • 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分布有何规律?
本章重点内容
• 放射性核素的基本特性 • 放射性核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 放射性核素的迁移 • 铀地球化学及成矿地质作用 • 我国典型铀矿类型
结合起来讲
放射性核素的基本特性
• 铀(uranium) • 镭(radium) • 氡(rndon and thoron) • 钋(polonium) • 钍(thorium) • 钾(potassium, kalium)
Potassium
• A silver white soft easily metled metal that is a simple substance. It is found in nature in large quantities, but only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substance, such as in plants and rock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the existence of all living things.
• U、Th、Ra的分布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 各圈层中钍的含量约为铀的4倍,且稳定
• 铀在石陨石中的含量高于在铁陨石中的含 量
地球各圈层中铀、钍和镭的含量
地球各圈层
U/ppm
沉积岩
地 花岗岩 壳 玄武岩
地幔 地核
2.6 4.0 1.0 0.012 0.013
Th/ppm
7.0 13.5 4.0 0.048 0.013
• 原子量:226 • 密度为5g/cm3
• 银白色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在空气中不稳定,易与水 作用而形成Ra(OH)2。在自然界广泛分布。
• 自然界有四个镭的同位素 226Ra,半衰期:1600 a 224Ra, 半衰期:3.64d 228Ra 223Ra
氡(z=86)
元素周期表第Ⅵ周期的零族元素 原子半径:0.13nm 单原子放射性气体分子直径为0.46nm 惰性气体,不活泼,无色无味。
氡转化为固态的温度约为-113℃。熔点为-71℃。 沸点为-62℃。氡气的密度比空气要重,0℃1个 标准大气压下氡气的密度为9.73×10-3g/cm3 ,常 温下氡及子体在空气中能形成放射性气溶胶而污 染空气。
• 惰性放射性气体,可形成水合物,但自然界不存 在氡的氧化物。较重要的有三个同位素。
• 自然界有三个氡的同位素 222Rn,半衰期:3.824 d 220Rn, 半衰期:55.3 s 219Rn,半衰期:3.96 s
铅(z=82)
• 深灰色金属,密度为11.35g/cm3。 • 在空气加热熔化生成氧化物PoO,可导致铅中
毒。 • 是良好的核辐射防护材料。
• 自然界有七个铅的同位素,其中四个是放射性 的,三个是稳定的。
• 老铅,低本底的铅,不含或含水量极少的放射 性铅。
自然界存在的放射性矿物
放射性矿物 矿物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