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型留置针在临床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护理论文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体会

护理论文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体会

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体会姓名教育层次本科学号分校专业教学点指导教师丁一日期 2018年4月4日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补充水及电解质,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增强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及微循环灌注量。

供给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维持正氮平衡。

建立静脉通路,便于紧急情况的用药和抢救。

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

结果: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大多数无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有并发症发生。

结论:静脉留置针这一新的护理技术操作逐步取代了头皮钢针,深受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欢迎。

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开展护理工作。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封管液;静脉穿刺;护理体会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

留置针的诸多优点已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

许多医院都将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

1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1.1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首先要给患者以心理安慰以、亲切诚、恳和富有同情心的语言和态度,结合专业理论,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静脉留置针的一般知识,治疗原则及输液过程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从科学的角度认识。

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务人员把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反应向患者解释清楚,要针对不同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尽量做到动作轻柔,减轻患者的痛苦,看到护士拿着针就哭闹不止给本配合治疗,我们通过用亲切的语言给予表扬和鼓励,与患者沟通消除其紧张心理。

护士应具有多科多、类型疾病的治疗、护理、康复和咨询工作能力,工作中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细致的技术操作,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用恰当的语言回答患者的提问以消除患者存在的担心心理。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的效果调查及分析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的效果调查及分析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的效果调查及分析背景介绍静脉留置针是一种经常用于治疗需要静脉输液、血液透析等病情严重的患者的方法。

随着医疗技术的更新换代,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

然而,目前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还没有得到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因此,本文将针对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给医疗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调查对象和方法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员和接受过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者。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际观察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治疗过程的安全性等方面。

问卷由医疗专家和学者共同设计制作,并在多家医疗机构进行了试用和修改。

调查结果静脉留置针的效果通过对问卷的答案进行分析,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

在参与调查的患者中,88%的人认为静脉留置针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能够增加静脉内药物的吸收效果。

同时,在医护人员中,96%的人认为静脉留置针可以提高治疗效率,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性虽然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有显著的疗效,但是也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根据调查的结果,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性问题主要表现在留置时间过长、感染率较高等方面。

患者的留置时间如果长达一周以上,将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会加大阳性细菌感染的风险。

此外,患者是否正确使用留置针、留置部位清洁卫生等方面的问题也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性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我们建议医护人员在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应该注意病人的情况,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在针对性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况来确定留置时间和留置部位。

此外,在使用留置针前,要认真向患者介绍相关的注意事项,并定期对留置部位进行检查和处理。

另外,在治疗结束后,要及时拆除留置针,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清理。

结论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有显著的疗效,但是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尤其是留置时间和部位的正确选择、感染率的控制等方面。

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的临床应用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的临床应用留置针是一种介入性且广泛应用的医疗设备。

其在诊疗过程中提供了更加精确和稳定的输液或药物治疗。

然而,由于留置针的使用需要经过一系列的针头插入、推进和旋转等步骤,因此其中的针刺伤问题一直是医护人员须要密切关注的问题,甚至会对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疗防护工作中。

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主要是在针头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其设计具有更多的障碍和保护机制,确保在留置针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医护人员产生针头刺伤的危险。

针头表面被覆盖上一个专用的保护套,即使在浸入体表或腔道中也能确保保护医护人员的手指。

同时,这种针头设计也可以防止留置针因针头滑落或者断裂而导致内脏或外部组织受损。

使用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不仅可以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同时还能减少留置针几率和次数,降低了医护人员感染和接触铅毒的风险。

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的临床应用非常的广泛,主要用于医院的各个科室,如胸外科、肾内科、呼吸科、ICU等等。

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ICU的使用。

ICU中正常处于高度警戒状态,病情瞬息万变,而病人的血管难于针尖插入,针刺伤的风险更高,对此,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就显得非常有价值。

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不仅可以降低插入错误后重新插入的次数,还可以降低护士的疲劳程度,避免了重复抽取血液样本的危险性。

无论是对于医院的治疗工作,还是对于医护人员自身的权益和生命安全,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都是能够发挥很大作用的有力工具。

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这种设备将在未来更加普及并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医疗治疗效率和服务质量。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目的:探索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在临床静脉输液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方法:对107例适宜采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的输液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并对留置针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结果:107例患者中,发生Ⅰ级静脉炎3例,针管堵塞4例,液体外滲1例,局部无异常者99例。

结论: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在临床静脉输液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标签: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护理;体会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自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综合科收治的患者中,所有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者共107例,年龄在1~83岁,其中男59例,女48例。

手背静脉置管6例,腕部静脉置管32例,肘正中静脉置管5例,桡静脉置管63例,大隐静脉置管1例。

留置时间2~15天。

静脉留置针采用美国BD 公司苏州碧迪公司医疗机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第四代IntimaTMⅡ外周静脉留置针及3M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1623W带凹槽透明敷贴。

操作护士必须经过静脉留置针的技术培训,并通过我院护理部组织考试合格者。

1.2方法1.2.1操作前准备(1)核对:医嘱、床号、姓名、药物等。

(2)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状态;对使用留置针的认识,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状况、肢体活动度。

(3)告知:留置针的作用、注意事项、保留时间、个人防护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4)准备: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必要的职业防护;用物包括药物、静脉穿刺用物及留置针;嘱病人排空大小便、保持体位舒适。

1.2.2操作步骤(1)选择血管:尽可能选择较粗较直、有弹性、避开静脉瓣并远离神经、韧带、关节等部位的血管。

(2)消毒穿刺部位皮肤,直径8×8cm,待干,准备无菌透明敷贴,扎止血带。

(3)打开包装取出留置针,将输液器头皮针刺入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常规排气,与病人交流,取得病人合作。

(4)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留置针导管座和针翼部分,旋转松动并取下针尖保护套,此时,应避免仅持针翼,操作时切勿使针尖弯曲。

安全型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安全型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管针输 入 。
嘱患者保持输液 肢体与心脏平齐或稍高。穿 刺部 位上 方衣物勿 过 紧 , 避免 影响局 部血液 回流 。 2 3 防止套 管堵 塞 . 每次 输 液 完 毕 正 确 封 管 , 防止 套 管 内血 栓 形 成 , 持 套管 针 通 畅。 如再 次输 液 时 滴 速 较 慢 , 保 则 可用 一次性 注射 器 接 到 套 管 针 上 抽 回小 血 栓 或 注 入 生理盐水5 0 m , . L 保持3 n 再继 续输液 。如仍 0mi, 不通 畅 , 应考虑 拔管 。 则 3 静脉 留置针 的护理 3 1 置管前 的指 导 . 应告 知患者 置管 的优 点 及常 见 的并 发症 , 高 提 患者 的 自我保护 意识 , 以便 及 时 发现 不 良反 应并 给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 医院, 龙江 哈尔滨 10 8 ) 黑 50 6
关键 词 : 全型 ; 安 留置针 ; 护理
d i 0 3 6 /.s . 0 4— 7 5 2 1 . 3 0 o :1 .9 9 ji n 10 5 7 . 0 0 0 . 3 s 1
学科分 类代 码 :3 0 7 2 2 . 10
m a防针刺 伤安全 型 留置针 ,M透 明贴膜 。 3 12 2 穿刺部 位 的选 择 : 择 粗 、 、 流量 丰 富 、 .. 选 直 血 无静脉 瓣 的血管 , 免 在 关节 部位 及 不 完整 的皮 肤 避 上穿刺 。 12 3 穿刺 步骤 : 先 , 毒 穿 刺 皮肤 2次 ( 径 .. 首 消 直 >8 0c 。穿 刺 前 , 查 留 置 针 。取 针 , 动 针 . m) 检 松 芯 , 手示 指 、 左 中指 固定针 翼 , 指 和无 名指 固定连 拇 接座 , 右手 持 白色 激 活柄 向右 转 动 针 芯 , 针 尖 斜 将 面朝 向左 侧 , 右手 夹 紧双翼 , 尖 斜面 向上 , 手绷 针 左 紧皮 肤在 消毒范 围 内 1 2或 2 3处 以 1 / / 5~3 。 0 直刺 静脉 。进针 速 度 宜 慢 , 回血 后 , 见 降低 角 度 再 进 针 0 2 c 送导 管松 开两 翼 , . m。 用右 手 或左 手 示指 、 中指 固定 , 中指 和示 指 固 定 连接 座 , 指 和 无名 指 后 撤 拇 针 芯少许 , 右手 持针 翼将 软 管 全部 送 入血 管 。撤针 芯 , 右 手 中指 与示 指持 固定 双翼 , 持 白色 激 活 左/ 手 柄快 速持 续拔 出针 芯 , 动针 尖 保 护 系统 , 尖全 启 针 部缩 到保 护 套 内 , 无 法 回复 , 面不 留残 血 。用 并 表 3 透 明贴膜 固定 留置针 , 固后 , M 牢 连接 输 液器 进行 输液。 2 常见 并发症 的预 防 2 1 静脉 炎 的预防 . 引起 静脉 炎 的 主要 原 因为 药 物 刺 激及 机 械损 伤 。老 年人血管 弹 性差 、 性 大 , 化 学性 、 械性 脆 抗 机 损 伤能 力下 降 , 产生 静脉 炎 。应 根据 输 入药 物选 易 择 合适 的血 管及 留 置 针 , 格无 菌 操作 ; 刺 部 位 严 穿 避 免反 复穿 刺 , 作 时 动 作 轻 柔 ; 入 刺 激性 药 物 操 输 前 后用 生理盐水 冲管 , 刺 激性 药 物尽 量 避免 从 套 强

血液透析用留置针临床效果分析

血液透析用留置针临床效果分析

血液透析用留置针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用留置针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8年12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留置针和钢制针血液透析法,比较两个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留置针组UFV、TBV和URR指标都优于钢制针组(P>0.05),但无统计学差异。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主要为皮下血肿、液体外漏、导管堵塞和静脉血栓,钢制针组和留置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0%和12.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并具有统计学差异。

留置针组患者的舒适度及治疗满意度均高于钢制针组(P<0.05),并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留置针较钢制针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参考。

【关键词】血液透析;留置针;临床效果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疾病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

众所周知,肾脏疾病在老年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慢性肾脏病的人群发病率在 6%-16% 之间,随着疾病的发展,慢性肾脏病最终会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长期反复的静脉穿刺对静脉易造成较大损伤,增加患者疼痛,并且对于后期的扎针带来困难。

因此,静脉留置针得到了临床的应用。

我们对2018年12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用留置针进行临床观察,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8年12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D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9.2±6.7)岁;病程4.0-12.3年,平均病程(7.1±2.9)年。

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肾病分会于2007年颁布的《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价标准》。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留置针组和钢制针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疾病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治疗及护理方法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近年来我院已广泛开展静脉留置针的使用。

其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保护血管等优点。

特别是老年患者血管硬化、弹性下降,应用静脉留置针可更好的预防静脉渗漏。

同时也加快了上午集体输液的速度、增加了工作效率。

1操作步骤1.1评估正确的评估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关键,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合作程度、局部皮肤情况以及所用药品的性质。

向病人解释静脉留置针的优点及使用目的,使之配合。

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不易滑动,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

长期卧床的病人避免在下肢血管穿刺,有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禁止在患肢输液,以免形成深静脉血栓。

1.2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根据静脉情况和药物性质选择适宜的静脉留置针。

我院使用的是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静脉留置针,通常选用(24Gx0.75〞)和(22Gx1.00〞)两种规格。

我们科室除了需要静滴甘露醇的选用22Gx1.00〞,其余均选用24Gx0.75〞,因为针头越细对血管刺激相对减小。

1.3穿刺方法在穿刺点上方6~8厘米处扎止血带,用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分别以顺时针、逆时针各消毒一次,消毒范围大于敷贴范围,约8x8cm。

将静脉输液器头皮针刺入肝素帽排气转动针芯,手持鳍状针座以15~30°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压低角度继续进针0.5厘米,右手固定留置针针座,左手拇指置Y型软管根部,将软管送入血管,拔出针芯。

1.4固定由于老年人皮肤弹性差而松弛,用无菌透明敷料固定时应使皮肤处于自然状态,以防皮肤在透明敷料下绷得过紧或皱缩而引起皮肤发红。

再用2条胶布一根固定肝素帽于皮肤上,一根固定输液器针头在皮肤上,防止患者活动时脱落。

2封管2.1封管液: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封管液:①常用稀释肝素液(250ml生理盐水+肝素12500u)。

②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或出血性疾病选择生理盐水。

2.2封管方法:输液完毕后,输液器头皮针接封管液注射器,先脉冲式冲管,将留置针针头内的药液全部冲净,约需封管液2~3ml。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为保护静脉血管,避免反复穿刺,留置针的应用在静脉输液中越来越多的得到普及,并为很多医务人员和患者接受。

现就留置针操作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等总结如下。

1 输液前准备1.1加强患者宣教,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合作。

1.2针对不同情况选择留置针。

1.3选择合适的静脉。

2 穿刺方法按常规选择血管及消毒注射部位后,先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再沿血管进1-2cm,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左手紧固定穿刺部位血管,这样血管不易滑脱,也不易穿破血管,穿刺成功率较高。

证实回血通畅后用3M透明敷贴将针眼处针翼周围皮肤覆盖并固定,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用一条胶布固定肝素帽及皮肤,胶布分别固定针柄及延长管。

3 封管方法将肝素盐水2—3ml,缓慢推注1.5ml后边退边注入,使针头在退出过程中导管内始终保持正压状态,以解决导管长期留置引起的堵塞现象。

封管后的留置针在启用时必须先抽回血,见到回血后方可接上液体,不易用注射器用力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以免发生堵塞。

4 护理4.1护士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做到技术熟练,动作轻柔、准确,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

4.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硬结、疼痛,血管弹性有无改变,输液是否通畅,防止液体渗入皮下组织。

如发生上述现象,应立即拔针,重新建立通道。

4.3留置时间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3—5天,最好不要超过七天[1]。

由于套管针在穿刺时对血管壁造成了一定损伤以及套管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机械损伤血管内皮,使血小板在受伤部位及管尖端聚集,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血栓形成,易发生静脉炎。

5 做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护能力5.1留置期间患者注意保护穿刺侧手臂,不输液时也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型留置针在临床中应用的效果分析目的:对临床应用安全型留置针的效果进行观察研究。

方法:对2015年11月-2016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84例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为分组对比,将84例患者依数据随机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分别应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普通型静脉留置针,对两组应用的具体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研究组出现针刺伤、院内感染、堵管、脱管、静脉炎的情况均明显较低;研究组满意度评价显著较高;研究组的实用评价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一般、较差评价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应用安全型留置针实用性较高、安全性较好,有其临床普及应用价值。

标签:静脉留置;安全型留置针;静脉炎;妇科疾病将静脉安全型留置针应用于临床护理有两点优势,一方面可避免重复多次穿刺造成患者痛苦,对患者静脉进行保护,避免出现过度破坏,另一方面其安全保护装置可自动启动,为临床治疗供给、急救用药提供了便利,降低针刺伤的发生机率,对血液性疾病传播风险有一定的控制作用[1]。

90年代时,安全型留置针被广泛应用于发达国家,但因价格较高的缘故未能在我国广泛普及。

但随着时代进步,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医改均得到了较大发展,而安全留置针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2]。

为探讨临床应用安全型留置针的效果,本文特以2015年11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妇科疾病患者84例为对象展开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資料对2015年11月-2016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84例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为分组对比,将84例患者依数据随机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

所选对象均对研究知情同意,均为血液传染性疾病阳性,包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乙型病毒肝炎等。

研究组年龄57~80岁,平均(65.14±5.64)岁;病程2~19年,平均(9.23±2.89)年。

对照组年龄59~77岁,平均(64.83±5.45)岁;病程1~19年,平均(9.00±2.73)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停留留置针部位均为前臂,常规应用可触及、清晰大血管,即0级血管,对于感染关节、受伤、靠近神经、关节及硬化、韧带部位的血管需尽量避免使用。

留置针应用22号,操作者为同1人,穿刺均1次完成。

普通型静脉留置针,应用于对照组患者,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应用于研究组患者。

对注射部位进行常规消毒,接触与固定患者皮肤应用小指与无名指,外套管上以食指轻按,手持留置针缓慢进针,角度为30°~45°,或以60°对血管进行直刺,有回血后将角度下调继续进针,1~2 mm即可,固定针芯应用中指与拇指,外套管则用食指将其向血管内送入,将止血带松开,围绕穿刺点应用透明胶带粘贴平整,以左手中指、食指于外套管尖端处按压,以右手无名指、拇指持肝素帽,即在透明胶带下缘以食指按压来对回流血进行阻断。

在将针芯退出后快速对口旋上肝素帽,将肝素帽拧紧,将穿刺时间、日期标注于敷贴上。

有自动启动保护夹的安全型留置针在拔出针芯时可将针尖自动闭锁。

留置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封管,采取正确的封管方法可将置管时间有限延长,并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通常以正压封管方法进行封管,通过肝素帽输液针头进行封管液的推注,准备3~5 ml封管液,先以2~3 ml缓慢推注,在肝素帽中留下针头斜面,冲管,输液针头的拔出与推余液同时进行,确保整个管腔中充满封管液。

1.3 观察指标(1)对两组出现针刺伤、院内感染、堵管、脱管、静脉炎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静脉炎的判断依据为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所定的相关标准,以0~4级进行判定,没有症状即为0级;有或无疼痛感,输液部位存在发红现象为1级;存在疼痛,输液部位出现水肿或发红现象为2级;存在疼痛,输液部位水肿或发红,出现条索样物,条索状静脉可触为3级;疼痛,输液部位水肿或发红,出现条索样物,超过2.5 cm的可触条索状静脉,存在脓液渗出现象为4级。

(2)对两组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对比,笔者所在医院自行拟定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包含十个项目,每项10分,具体评价内容包含患者心理压力情况、疼痛感、舒适度等多个方面,总分为100分,分值高则满意度高。

(3)以自制使用感觉评价表调查医护人员的工作感受,具体分为较差、一般以及实用三个层次,评价表包含使用安全性、工作量、心理压力、刺伤情况等内容,总分为100分,80~100分为实用,60~80分为一般,低于60分为较差。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应用效果比较研究组出现针刺伤、堵管、脱管、静脉炎的情况均较少,院内感染控制情况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别为(92.66±5.13)分、(80.25±5.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医护人员使用评价比较两组使用效果评价为实用、一般、较差的情况均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组的实用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一般率、较差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讨论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患者或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的体液、血液等意外对医务人员的黏膜与皮肤造成污染,若医务人员皮肤被刺伤就有一定机率导致感染,这就是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不但会伤及护理人员,也易引起院内感染。

针刺伤是出现最为频繁的职业暴露,具有非常高的发生率,常见于护理人员。

每年约有60万~80万的卫生行业工作者发生皮肤受伤或针刺伤,随之而来的是丙型肝炎、艾滋病、乙型肝炎等感染人数及院内感染的增多。

穿刺、注射在临床护理操作中非常常见,占据了非常重要的比重,应用安全型留置针可有效改善上述问题,降低操作风险,避免血液性疾病的感染与传播。

作为相对较新的护理技术,安全型留置针是能够令患者与护理人员均获益的方法,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量因之而改善,患者的输液舒适度因之而提升,且其感染与损伤率较低,因此其普及应用具有较大的前景。

自动启动保护夹是安全型静脉留置针最大的优点,拔出针芯时可将针尖自动闭锁,退出的针芯不会再回复至原位,可减少再次穿刺,防止感染[6-7]。

本研究两组所用的封管液、留置针大小并无差异,但应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的研究组各方面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具体包含出现针刺伤、院内感染、堵管、脱管、静脉炎的情况,患者满意度及医护人员的使用评价。

这是因为应用安全型留置针可降低对周围人员与患者的误伤。

以普通留置针进行护理操作时,若没有在针芯退出后及时处理易误伤陪护人员、患者。

将针芯撤出时,带着患者血液的普通型留置针处在裸露状态,血液的滴落会对周围环境与护理人员造成污染,处理过程中还会对相关工具、环境及人员造成再次污染。

而以具有针头保护装置的安全型留置针进行输液操作,即使未能及时应用利器回收盒对针芯进行处理,其放置也不会引起任何损伤。

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在对这些医疗废物进行运送与处理时所受损伤的机率也大大降低,有效防止了院内感染问题。

因此,研究组在应用安全型留置针后在各方面均表现出了明显更优的效果。

这与贺慧玲等[8]的研究结果相似,该研究以400例急诊科患者为对象展开分组探讨,分别应用普通型与安全型留置针,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无刺伤护士情况,对照组则出现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职业暴露较少,对护士与环境的污染控制情况较好。

综上所述,安全型留置针的应用安全可靠且操作简单,对于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患者輸液安全舒适均有改善作用,使用价值较高,可在临床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1]李雪梅.分隔膜无针接头联合安全留置针在艾滋病病人输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6):522-523.[2]阿衣古丽·阿巴斯,马锐.安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28(45):417.[3] Webster J,Lloyd S,Hopkins T,et al.Developing a Research base for intravenous peripheral cannula re-sites(DRIP tri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hospital in-patients[J].Int J Nurs Stud,2007,44(5):664-671.[4]顾莺,胡雁,张凤.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对医务人员防护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4):394-399.[5]张海霞,马晓靖,蒋荣猛,等.安全型留置针穿刺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4,8(4):514-516.[6]滕中华,肖敏.安全型留置针与精密过滤器预防多巴胺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5):64-66.[7] Uslusoy E,Mete S.Predisposing Factors to Phlebitis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a Descriptive Study[J].J Am Acad Nurse Pract,2008,20(4):172-180.[8]贺慧玲,赵娜,王凯.急诊科使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预防职业暴露效果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8):1001-1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