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史前时期的人类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言

历史,也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寻求今天之所谓今天的原因,寻求人类过去曾有过什么,明天还会出现什么。

历史与历史学的区别:

李大钊在其《史学要论》一书中说道:

(1)所谓“过去”,原有“实在的过去”和“历史的过去”之分,前者指过去本身,是一去不复返的死了的过去,后者指常存人间的活着的过去;

(2)所谓史实,原有“实在的事实”和“历史的事实”之别,前者相当于实在发生过的事实,后者意谓史籍所著录所解喻人群所记忆的事实;

(3)所谓“历史的真实”,原有二义:一是纪录正确的真实,一是解喻正确的真实。须二者兼备,既有“充分的纪录”,又有“充分的解喻”,才算历史的真实。

(4)解喻是不断变动的,故去年的历史真实未必是今年的真实,昨日的真实未必是今日的真实。

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过:我们不仅要了解过去的人们做些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他们是怎样想的。因此,要想认识今天,把握明天,我们就要了解过去,研究过去。对过去的研究和探讨就是历史学。

一、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

所谓的世界历史,其实质是人类走向解放的漫长道路,即人类告别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继而摆脱传统社会的依附状态走向自由的过程。

生产的进步和财富的积累抑或从贫困走向富庶,构成历史演进的深层次背景。

人类历史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是指人类历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横向发展,是指人类由各地区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交往日益密切,最终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过程。这一普遍的、规律性的历史发展方向,在世界古代史上已充分显现出来。

任何一个人群的发展都可以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来分析。横向发展反映了一个人群与其他人群之间的交往与联系,说明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广度和范围;纵向发展反映了一个群体的发展先进程度,反映了他们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生存能力,一般表现为生产力的进步。纵向发展的交往程度以及一个人群的可接触性影响着技术、知识和能力的传播与交流,所以对该人群的发展进步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纵向发展影响该人群的横向发展。纵向发展的程度也可以决定这个人群的空间活动范围和可交往人群的多少,技术与能力越先进,就可以走得越远,可以和更多的人群交流和交换经验与技术等,反过来促进自身群体的发展。技术的落后可能导致活动范围的限制和观念的落后,结果是停滞不前。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获得时间和空间的发展的。这两个方面互为作用,彼此联系。

二、世界历史的内容范围和学科特点

1、内容范围

人类社会与文明如何从封闭、孤立、落后的状况发展到全球化时代的演进发展史。

2、学科特点:

(1)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表现出各地区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

(2)人类社会与文明的发展基本上遵循着由低到高、由分散到整体的不断进步的历史,各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表现出诸多的共同点和相似性,存在着某种规律性。

(3)历史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都是历史学科的重要分支。

(4)历史分期是研究世界历史的重要方法,常见的历史分期法有以下几种:

以距离现在的时间远近为依据的分期法;古代(上古、中古)、近代和现当代史;以社会形态演进为依据的历史分期法;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以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变作为分期的主要依据;采集文明、狩猎、农业、工业、后工业文明;或以地域为准;以全人类一体化历史发展过程的阶段性作为分期标准,强调以全人类的历史发展作为考察对象,着重研究各个地区、国家、民族和文明类型之间的联系、交流与碰撞,而反对用地区国别史的拼凑来充当世界历史。

第一章史前时期的人类社会

一、人类的起源和形成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恩格斯在《劳动的作用》中提出了人类起源和发展中依次递进的三个阶段,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其中“完全形成的人”又分成依次递进的四个阶段:(1)早期猿人;(2)晚期猿人(3)早期智人;(4)晚期智人。

A.攀树的猿群

攀树的猿群是指生活在树上的古猿,据现已掌握的资料所知,攀树的猿群一般指三种猿:(1)原上猿: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古猿,1911年在埃及法雍发现,其生存年代约在3000万年前,它们有32颗牙齿,身长如猫,能在树丛间灵活跳跃。(2)埃及猿:也在埃及法雍发现,生存年代约在2800-2600万年前,它们也有32颗牙齿,其排列次序与现代类人猿及人的牙齿相似。(3)森林古猿:最早在1856年发现于法国,后来欧、亚、非各地都发现了同类化石,其生存年代约在2300—1000万年前。同原上猿一样,它们也是林栖动物,四足爬行,并能靠臂攀行。许多人类学家认为,上述三种古猿可能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B、正在形成中的人

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过渡时期的生物,其主要代表是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

腊玛古猿的化石最早于1932年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北部接壤处的西瓦立克山区发现,后在中国云南的禄丰、土耳其的安那托利亚、希腊雅典附近的庇尔哥斯等地均有发现。其生存年代约在1400—800万年前。腊玛古猿的犬齿较小且与其它平列,犬齿窝与人类的相似,臼齿的宽度超过长度,面部短缩,颌骨后缩,牙拱呈V型而不是U型,脑容量约为300毫升。

南方古猿的生存年代约在550—100万年前,其化石主要发现于南非和东非。南方古猿分为粗壮型和纤细型两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粗壮型是人类发展的旁系,约在60万年前灭绝,而纤细型发展为后来的人类。纤细型南方古猿和腊玛古猿更接近于人类,其脑容量为600毫升,拇指能和四指对握。

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均能直立行走,能够使用木棒石块等天然工具,但不会制造工具。同时,他们在争取生存的共同斗争中,逐渐形成和产生了语言。根据一些人类学家的研究,灵长类面部向后退缩是从腊玛古猿开始的而这是产生语言的基本条件。

C、劳动在人类形成中的作用

形成中的人在长期的使用工具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终于发展到能够用双手制造工具,工具的制造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标志着形成中的人变成了完全形成的人,这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质的飞跃。

那么,古猿到底是怎样变成人的?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作了明确的回答,他认为从猿转变到人的关键在于劳动。

当古猿在树上生活的时候,前肢和后肢就已从事不同的活动,前肢主要起攀摘的作用,后肢主要起支撑的作用,这时身体也呈现出直立姿势。这种分工经过许多万年的变化,这为以后下地直立行走并进一步向人的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

那么,古猿是如何下地的?据科学家分析,大约到地质学上第三纪的中新世(1200万年前左右)时,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的变化,森林逐渐减少,出现了成片的草原和林间空地,促使一部分古猿下到地面活动,地面的生活使它们的后肢开始摆脱用前肢帮助走路的习惯,渐渐直立行走,“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在决定意义的一步”,而前肢在这时从支持作用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地从事其他活动,并能够经常使用石块、木棒等天然工具。形成中的人经过上千万年经常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终于发展到用双手制造工具,因而恩格斯说:“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

手脚的进化影响到身体构造的一系列变化,由于直立行走,头部逐渐由前倾变为垂直,使脊柱托住了头部,这为脑子的进一步扩大为球形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扩大了视野,促进头部各种感觉器官的发展。由于手的劳动,食物越来越复杂,脑髓因此得到了比过去多得多的为本身营养和发展所必需的材料,因此它就能够一代又一代更完善地发展起来。

此外,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迫切地需要有一种交换思想和表达意见的工具,恩格斯说:“当这些正在形成中地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时,于是就产生了语言。同时,意识也形成了。大脑和感觉器官随之也日益发达。恩格斯指出:“经过多少万年之久的努力,手和脚的分化,直立行走,最后确定下来了,于是人就和猿区别了开来,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